搜索

农场工作总结及发展思路

发布时间: 2019.08.20

时间过得很快,让人不知所措,我们或多或少会在某些时候有些深刻的故事,在事情过后,我们或主动或被动的写一篇总结,总结对我们自己的帮助很大,怎么样去写好总结范文呢?你不妨看看农场工作总结及发展思路,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x场2004年工作总结及发展思路

一 2004年经营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分析:
2004年风调雨顺,职工丰产又丰收,小麦平均亩产达800斤以上,秋季黄豆虽然后期干旱,平均亩产也达到了250斤左右。我场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在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引下,在机关相关科室的帮助下,在我场全体管技人员和广大职工的辛勤付出下,得以比较顺利的完成。
㈠ 生产经营:
今年我场完成小麦入库量x斤,精选出良种x万斤。
自销麦种x斤,返商x斤。由于我场良种在泗县、灵壁及苏北地区多年享有良好声誉,加之今年售前做好了精心准备,邀请了部分大客户来场观摩交流,狠抓了种子质量,客户看后都非常高兴,纷纷要求缴纳订金,预购种子,所以销售势头一直很旺。返商是因为为了使经销商和生产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而照顾了个别常年合作的而且销售能力很强的老客户。
今年实现销售收入x元,返回职工x元,实现利润x元。
上缴土地承包费x元,比去年上缴的x元多出x元,同比增加约x%。
上半年完成仓库修缮x间,新建厕所x所,新修下水道x米,下半年完成边界沟新开挖x方,平塘折合x亩。现在正在实施的工程有大棚的配套设施两座桥,和职工自筹资金修建的水泥路混合场约x平米。
今年我场完成秋种小麦面积x亩,除x亩烟农19为联丰公司供种外,其余种子全部为我场自备种。秋种时旱情比较严重,我场干群上下一心,全力抗旱,目前x亩地多已抗旱2次,更有极其严重的已抗旱3次,大部分麦地苗已出齐。
㈡ 项目发展:
今年我场上马的项目是公司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项目──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在公司党委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我们北上寿光进行考察调研,在中国大棚蔬菜发源地“菜都”,我们看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充满了信心,回来后立刻成立了大棚蔬菜项目领导小组,与着名的寿光大棚蔬菜起源地“三元朱”村联系,从他们那聘请了一名技术员对我们蔬菜生产进行全程技术指导。从寻找合适的职工承包大棚到建棚再到黄瓜嫁接、定植,我们项目小组人员虽然基本上都是外行,但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条件下,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比较顺利的完成了大棚项目的前期工程。
现在大棚里的黄瓜正在开花座果,长势十分良好,12月初就能上市,已经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㈢ 宣传政治思想工作:
为加强了思想政治宣传工作,时刻和职工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今年支部把17名党员按照职工生活小区划分为了四个党员责任区,党员全部包保到户,充分利用广播和宣传标语对职工进行宣传,真正把党的重大政策和公司重要决策及场里的一些重要决定宣传到位,并多次召开党员队长后勤大会,让与会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政策,下队宣传,以尽量减少宣传死角,使职工的政治素质不断提高。
㈣  信访稳定工作:
稳定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要发展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局面,我场看似非常平稳,其实不容乐观,仍存在不少历史遗留问题。新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了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坚持稳定压倒一切,通过成立信访领导小组,建立信访网络,多次开会传达公司党委关于加强稳定工作的会议精神,由信访网员下队 作重点宣传。领导班子多次下队调研,信访网员及时汇报职工的思想动态,采取和职工谈心的方式,发现不稳定因素,针对性的作思想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推诿、不扯皮,本着“职工利益无小事”的根本原则,对群众信访所反映的问题,职权内能给予解决的一些合理性问题都给予了落实。由于工作到位,措施得力,今年我场形势比较稳定,职工安居乐业,积极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大棚业和养殖业。
㈤ 安全生产:
我场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八字方针,坚持党政工齐抓共管,2004年全年无一例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二 为完成04年工作任务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效果:大棚蔬菜项目的成功主要是因为采取了职工自己出资,场方指导管理的措施。历年来只要上项目就全部由公家出钱,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激励制度,调动不了职工的积极性,一上就失败。今年新建的大棚每个投资约25000元,如果是公家投资搞,少说每个得多投资5000元,即使那样也不一定能顺利按时完工。这次上马大棚蔬菜项目不仅提前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任务,还节约了不少资金,主要是因为改变了以往的运作模式,改为职工自己出钱,挣多少都是自己的,积极性大为提高,自己为自己打工,责任心十分强。公家相对只是起到一个指导管理作用,帮助

职工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市场信息引导”。
2、安全生产全年无事故,主要因为领导班子极其重视,坚持“防患于未然”的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标准进行实施,采取了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层层责任追究制的重要措施。
根据集团公司的安全形势,公司多次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主要领导亲自指挥,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我们把每一次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一位党员干部和职工。我们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坚持“谁主管、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了宣传力度,使职工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同时党支部开展了“党员责任区党员身边无事故”活动,工会开展了“查隐患、堵漏洞、反三违、保安全”活动,形成了党政工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三 主要困难和难题:我场大部分职工思想亟待转变,依赖场的“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总想靠单位照顾,不想自己开拓思路,不管自己有多少子女,都不想鼓励孩子自谋出路,总是想要场里多分点地给孩子就业。今年秋种前,场里收回的开荒地和高价地对场内职工承包,申请要地的就有50多人,地少人多,怎么也分不平,老职工说我给场里干一辈子了,还有一个小孩没有地,不给点地种种吗?职工子女说,我爸有地是他的,我地这么少,三口人就10亩地,我吃不上就找场里。这样给场造成了不稳定因素,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2、粗放型种植管理模式还处于主导地位,科技兴农的思想还没有建立。大部分职工仍然认为“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多数都不懂什么叫深耕细作,如何科学施肥、科学的田间管理、科学的防治病虫害,总是自以为是的想当然。你叫他追施叶面肥,他说没有用,结果人家产量比他高,你叫他赶快打药,他不打,或者打的晚,结果人家麦没有病产量又比他高。从今年销售的麦种看,病粒较多,籽粒不太饱满,颜色也不太好看,商品性较差,给销售带来了不利影响。质量是企业的根本大计,如何正确引导职工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是我场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3、可能会有极个别职工上窜下跳,无中生有,极力制造不稳定因素。原因是一名职工在某个场待时间长了,会建立了复杂的亲朋好友社会力量关系网,形成一股小势力,喜欢压制场里,钻营投机,故意挑拨是非,制造麻烦,蛊惑人心,总是唯恐天下不乱。工作不用心,不遵守场规场纪,不服从领导安排,唯我独尊。像这样的人可能各场都有,建议公司领导,为了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一旦发现这样的人,要进行严肃处里,也可在各场进行调整。
4、林场职工底子薄,手里多数积蓄都不太多,调整产业结构不仅面临着转变思想的挑战,还面临着资金缺口太大的难题。

四 今年工作和往年工作的比较,管理创新、经费支出、产业结构调整、职工生活、场区面貌等:
今年主要建立健全了一些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了后勤、职工用水用电、职工种子入库、职工安全生产等管理,建立了严格的用车、用餐和财务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的降耗节支,经费支出比往年降低许多。
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上马了无公害大棚蔬菜项目。职工生活主要是进行了安全文明小区试点,场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在一队和二队两个大队的职工生活小区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活动,配备了小区区长,主要负责对职工进行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卫生大检查,调解处理职工邻里之间纠纷等工作。
场区场貌主要是职工自筹资金修建了生活晒场两用水泥路,在二队去年新建的职工住宅区前。每户职工自己出钱,场里找工程队统一施工,找职工代表进行监理,以确保工程质量。

五 3-5年长远发展规划及实施办法:3-5年总体发展思路:以原种生产销售为基础产业,以大棚蔬菜产业和科技养殖业为发展重点,力争3年内使基础产业在苏北地区及泗灵两县做大做强,5年内使基础产业创造利润提高30%,品牌占有率在苏北及泗灵地区进入前三名;力争3年内使大棚蔬菜和科技养殖业形成规模,5年内使职工依靠这两种产业之一增加收入3-5万元/户。
2、场区发展规划:计划把场区划分为职工生活区、大棚蔬菜种植区、原良种种植区、养殖区。职工生活区又分为四个小区,分别为一队、二队、南队和北队职工生活小区,南队职工小区计划明年全部搬迁到南北柏油路边,新建房要求以二层楼为标准。大棚蔬菜种植区安排在场部新办公楼西面100亩地上。养殖区安排在一队职工生活小区西面80亩地上,养殖区又划分三个小区分别为养猪区、养鸡区、养羊区。除此之外的其余地为各队职工的原良种种植区,约3000亩地。
3、基础产业做大做强实施办

法:加大科技种田推广力度,提高原种产量和质量;加强原种去杂入库精选管理,狠抓产品质量;加强和经销商的双赢合作,建立完善的销售、回访制度,健全销售网络,提高品牌竞争力。
4、大棚蔬菜和养殖业发展思路:由场里和场内懂经营的某名职工共同出资成立股份制公司,场里股份要占51%以上,职工要占49%以下,场里主要领导为董事会成员,这名职工可以被聘为总经理,主要负责大棚蔬菜和养殖业的发展,对职工进行统一管理、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供药、统一技术指导、提供订单销售。

六 2005年工作思路及打算(重点针对工作不足):领导干部及后勤人员和广大职工都要认清当前严峻形势,切忌盲目乐观,要积极转变观念,坚决摒弃“等、靠、要”的旧思想,要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开拓进取。
2、我场在05年要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工作重心,加强内部管理,制定严格的后勤人员管理办法,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凝心聚力谋发展。
3、加大科技种田宣传推广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加快大棚蔬菜和养殖业的发展步伐。
4、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力度,加强信访工作和纪检监察工作力度,力求继续保持目前稳定的大好局面,为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七 对农林工贸公司的意见和建议:培养使用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创新二次分配方法,建立企业文化,强化内部管理,激发人才潜能。
2、根据各场实际情况发展不同特色的产业,形成一条相关产业链。农林工贸公司想要名副其实,还需要工业和贸易产业。根据 “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的思路,通过招商引资,上马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成立市场营销部,直接面对市场终端,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产品利润。
3、建议公司成立科研开发部,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和科研开发投入,研发出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将会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4、创建学习型企业,要解决职工学习不主动的难题,尤其是正式工越来越少,租赁工占多数的情况下,要想办法提高租赁工的整体综合素质,解决职工为什么要学习,他学习有什么用,怎样才能在职工身上体现出学习的价值呢,“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又如何实现呢?建议公司进行深入研究。


Gz85.com更多 精选总结阅读

“三农”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一、工作的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这个目标,努力做好“三农”工作这篇文章。全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总体上继续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夏粮喜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6900万公斤,水产品总产量12590吨,生猪出栏42640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小增幅,为高新区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纵观我区今年 “三农”工作,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一)

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兴修水利夯基础。高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水系条件,决定了旱涝自然灾害呈多发性。我区把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今年我区先后投入200万元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外洪土方任务4.25万方,改造排灌站18座,完成清淤4万方,维修机电设备17台,基本构建了防汛、排涝、抗旱三位一体的农业抗灾保障体系,为农业增收奠定了基础。今年汛期由于机电泵站经过维修改造,加之合理调度,连续集中强降雨未造成内涝灾害,确保了早稻丰产丰收。
二是科技服务建网络。我区建立了以区为中心、以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主体、以村为基础、以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使全区农业科技人员在农业生产一线大显身手。从实施“种子工程”入手,使全区两镇一处良种覆盖率达98%。两镇一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处农业服务中心还开通了“农业服务直拨电话”,可以随时随地为农民提供农技、林果、畜牧、作物病虫害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三是龙头带动扩基地。全区通过大力培植农副产品深加工、运输营销等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就地增值。以粮食加工企业为龙头,使粮食逐步向大米、米粉、饲料等方面延伸,实现粮食生产就地加工增值;以专业市场为龙头,组织农副产品大流通,带动全区蔬菜、水产规模扩大;以生猪屠宰、肉食加工、家禽饲养为龙头,带动全区畜牧业快速发展。今年以来,新增300头以上养猪小区12家,新建50亩以上蔬菜、瓜果种植基地4个。
四是强化防疫促生产。动物防疫工作是奠定全年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我区对此高度重视,在年初的全区农村工作

会议就做了专门的安排,把动物防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领导力度和工作力度。根据人事更替变化,及时调整了区防治动物重大疫病领导小组成员,明确了各镇的主要领导是防控动物疫情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承担防控动物疫病工作的主要责任;加大了宣传力度,今年以来,我区共印发各类宣传资料43000余份,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知识家喻户晓;下发了高新技术开发区防治动物重大疫病应急预案,统一安排部署全区的动物防疫工作;建立健全防疫目标管理责任制,将任务和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头上,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通过认真贯彻执行“依法治疫,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落实计划免疫制度,大力推广“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畜禽防疫工作列入乡镇年度考核目标,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和业绩内容之一,加强动物疫病的监测和疫情报告,加强防疫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动物防疫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标准,有检查,有奖惩,做到“四到五不漏,一个100%”,即通告到村、责任到人、台帐到户、标识到畜,区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争取免疫密度达到100%。从而确保“两瘟”的防疫密度,杜绝动物疫病流行。据统计,猪口蹄疫免疫数42640头,免疫密度100%;猪瘟免疫数40267头,免疫密度99.92%。禽类禽流感免疫率专业户达到了100%,散养户达到了80%以上 ,
在农业血防方面,今年上级有关部门下达我区的耕牛血吸虫查病任务是500头、治疗任务300头,对此我区结合区内实际制订了今年耕牛血防工作的查治计划,向乡镇下达了目标任务责任书,做到了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制度健全,措施有力。确保今年耕牛血吸虫治疗工作落到实处。区内把耕牛血吸虫病疫区分为两组。即尤口组、滁槎组,每组10人,共计20人,对我镇的钱岗、巷口、尤口、瑶湖、下尾、岭永、李家七个村,30个小组的耕牛进行了查病,今年以来共完成查牛562头,其中水牛398头,黄牛164头,治疗302头,其中扩大化疗284头,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上级下达我区耕牛血防查治病任务。
(二)倾力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政策
一是不折扣地落实中央农业补贴的政策。我区召开专门会议布置做好农机购机补贴和粮食直补工作。要求各镇(处)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确保粮食直补、农机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并实事求是地核定水稻种植面积和国家农机补贴目录里购置机型台数。对于购置属于国家农机购置目录内机型的农户,我区将给予1:1的购机配套资金,让农民享受实实在在的实惠。到目前为止,现已核实我区水稻直补面积共8.76 万亩,共发放直补款 277.38万元,并将直补款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属于购置国家购机目录内农户共64户,市区两级购机补贴将于12月底前发到农户手中。

二是完善二轮土地经营承包责任制。通过加强土地政策的宣传教育,深入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我区严格按照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的制度要求,做好土地经营权证的发放工作。到目前为止,共发放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1790本,保障了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合法权利。



三是严格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我们围绕年初,狠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抓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落实“四项制度”,强化专项审计,防止负担反弹。一方面,对涉农收费文件进行了清理,并发放了2.25万份农民负担监督卡。对明令禁止的收费项目坚决予以取消,从源头遏制乱收费;另一方面,开展农民负担执法检查。农村兴办生产公益性事业所需资金和劳务,按“一事一议”的原则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实行限额承担,严格审批。
(三)竭力加大农业投入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确保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区、镇两级都安排了一定的财政资金,加大对农业水利、电力、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农业增产增收。今年仅区本级财政就安排农业专项资金200万元,比去年增长33%。
二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我们坚持以发展工业的理念来谋划农业,通过农业招商引资,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借助外力兴农富民。同时,农村小型公益性设施建设,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千方百计用足国家的钱,用活民间的钱,用好外商的钱,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体系,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三是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我区针对部分村组基础差、集体经济薄弱,部分农民饮水难、住房难,生活较为困难。实行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环境,增加收入,逐步缩小地区差别,促进协调发展,构建农村。
(四)着力培植优势产业
一是调整结构抓特色。按照区工委、管委会“创特色、树典型、扩影响”的工作思路,发展一批特色农业基地,重点加强以大棚蔬菜基地、万亩优质稻基地、金凤萝卜基地、刘城莲藕基地和瘦肉型猪养殖、肉牛养殖、螃蟹养殖、家禽养殖等特色产业为主体的种养

基地,基本上形成优势农业产品特色带,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强化龙头抓带动。今年重点扶持了江西洪山湖农业开发公司、江西玉丰实业有限公司、南昌恒宏养殖有限公司和南昌高新连谊粮油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业的发展。同时,大力培养农民经济人队伍,让他们帮助农民找市场,寻销路,从而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三是劳务输出抓转移。实践证明,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渠道。根据高新区的特点,随着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为缓解农村剩余劳力就业矛盾,我们始终把“民工经济”当作农民增收、劳力就业的大事来抓。一方面,利用高新区内企业众多的优势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力;另一方面,创新劳务输出的手段与途径,有序组织农村劳力向上海、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经商务工。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区外出务工人员达2万多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1.7%,外出务工总收入可望达到15980万元,全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117.7元,增收899元,增长比例达27.95%。
(五)强力推进非农化进程
一是农村城镇化建设得到加强。一方面,采取争取上级支持、市场化运作等措施,加快城镇水、电、路、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以科学规划提高城镇的个性品位、以完善设施增强城镇的承载能力、以产业聚集培育城镇的非农经济。做到建好一座城镇,繁荣一地经济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转移一批农民,致富一方百姓。另一方面,按照市委提出的“一年抓点、两年提高、三年推广”的新农村建设思路,我区在两镇一处选择了领导班子过硬、经济基础较好、自然条件优越、村风民风淳朴的杨家村、广阳村、闵吴村、艾湖村、鲁溪村、武溪村等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与此同时,根据文明示范小城镇的建设标准及要求,我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示范镇建设,成立了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只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镇建设指导小组并在示范镇建设规划、资金投入上重点倾斜。目前止,麻丘镇小城镇总体规划经武汉大学规划设计报经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审定,基础设施项目已在紧锣密鼓地实施。
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得到提高。我们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通过扶一批、引一批、靠一批、“公司十基地十农户”、贸工农一体化等形式培育壮大一批符合本地实际的农业龙头企业。今年江西洪山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今年喜获省、市级龙头企业称号。同时,建设了一批绿色食品基地。麻丘镇金凤村、昌东镇山湖村等地的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已正式启动了。在麻丘镇金凤、刘城等村建立了特色农产品示范生产基地。在巩固发展瑶湖螃蟹,钱岗黄鳝等特种水产养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珍珠养殖、鳜鱼等特种养殖及特色蔬菜种植,推动了全区特色农业的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继续抓好“三农”工作。坚持以“三化”思路来破解“三农”问题。“三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为依托,互相促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推进农村工业化,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推进农村城镇化,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要用产业化、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用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的办法富裕农民。
二是努力提高耕地产出水平。抓好当前的冬季农业生产工作,做到“秋粮损失冬种补”,做好“三冬”文章,杜绝“冬闲田”,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当前要重点抓好省厅选点的麻丘镇2500亩油菜示范基地和昌东镇杨家村1000亩特色农业园建设。抓好1000亩的“特菜园”建设,立足区位优势,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三是不断加强土地承载能力。土地是农业综合能力的载体,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加强土地承载能力建设,要切实保护好耕地。正确处理好工业化与建设用地的关系,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同时,做好中低产田改良工作。

四是切实搞好农田水利建设。针对我区易涝易旱的自然现状,在连续狠抓前两年的基础上,抓紧今冬明春水利项目建设有利时机,确保项目建设到位。认真开展基本农田的质量调查与监测工作,制定基本农田质量建设规划,切实搞好基本农田的质量建设。继续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和农村道路建设,为夺取明年的农业丰收创造有利条件。
五是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区将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为指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20字方针确定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全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实现城市化推进。同时,依法管理,加强镇、村班子建设,发展党组织的先锋堡垒作用,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2012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2011年发展思路


我县新农村建设严格按照“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以中央、省、市有关精神为指针,以农村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水、路、电、能建设为重点,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基础设施和各项公益事业建设得到较大改善。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涉农部门、各乡镇的大力支持和齐心努力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XX年年新农村建设总投资7426.652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3103.992万元,文化体育事业建设投入资金3714.49万元,生产发展投入资金323.7万元,环境整治共投入资金238.2万元,帮扶单位共帮扶资金46.27万元。现将XX年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完成情况

1、加强宣传方针政策,营造新农村建设氛围。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建设氛围。我县电视台开设新农村建设专栏,加强方针、政策和建设典型的宣传。

2、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农业生产势头较好。针对今年春耕生产形势,突出抓好备春耕生产,全力抓好科技备耕、物资备耕、资金备耕。举办各类培训班230期,举办电视讲座11期,举办科技大集9次,发放宣传材料3.9万份。全县春耕期间共投放贷款4.66亿元。全县共完成大田播种193.8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95.6万亩,大豆播种面积56.3万亩,水稻插秧17.2万亩,马铃薯4.6万亩,西甜瓜5万亩、白瓜4.6万亩蔬菜5.2万亩。今年我县遭受了建县60年以来最严重的旱灾,全县农作物受灾总面积为1,331,392.60亩。全县累计投入抗旱资金近6800万元,其中,县财政拨付专项打井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农民自筹3620万元,协调县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1980万元。全县新打抗旱井3600眼,维修启动原有抗旱井1500眼,投入抗旱设备5300余台套。玉米、大豆、水稻总产预计可实现378,720.7吨,同我县前三年粮食平均总产731,712吨相比较,预计今年我县粮食实际产量可达到5.18成年。 2、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养殖量增长加快。以市场为导向,深入实施主辅换位战略,突出发展生猪、肉鸡、肉牛,加快发展奶牛。全力推进畜牧业科学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加速过腹增值,努力把畜牧业发展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按照《某某县百万头生猪养殖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养殖生猪给予优惠政策,每头母猪补贴50元,后背母猪补贴200元,抓紧补栏,争取销售黄金期。在原有的基础上,力争到年末建2个可繁母猪超千头的原种猪场和10个可繁母猪超200头的二元种猪场,大力推广“10+200”自繁自育模式(即:养10头可繁母猪、年出栏200头育肥猪),发展母猪专业户,扩大基础母猪群。据三季度末统计全县生猪存栏385,513头,出栏453,695头;黄牛存栏111,162头,出栏95,104头;奶牛存栏4,126头,山绵羊存栏74,581只,出栏56,461只;家禽存栏383.8万只,出栏466.6万只。全县共有各类养殖专业户4571户,有各类典型示范户60户,各类养殖专业村16个。全县共上报畜牧小区86个。根据市“两牛一猪”计划指标,我县新建2个生猪园区,新建2个肉牛园区,改扩建生猪园区2个,新建奶牛园区1个。共普查能繁母猪31,840头,发放农户场数6,370户,发放补贴款159.2万元,全县后备母猪登记13,563头,打耳标3,612头。现全县生猪补栏680户,补栏生猪10,200头。全县共建黄牛繁改站点40个,现已人工授精母猪950头,全县新引进纯种猪316头,奶牛冻配630头,黄牛冻配5,400头。
3、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转移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面向城市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的方向,根据市场的导向,强化对新型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开展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伐。制定免费培训农民工实施方案,到目前,技能性培训2600人,引导性培训3.7万人,转出劳务人员5.5万人,劳务收入1.51亿元。
4、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实施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共投入环境整治资金238.2万元。投入资金33.4万元,共清垃圾9.6万立方米;投入资金19万元,清粪便14.6万立方米;投入资金44.6万元,清路障440条段;投入资金46万元,清边沟66.7万延长米;投入资金10.2万元,清除垃圾无序堆放1954处,建垃圾填埋点123个;清柴垛3510个。县政府投资85万元,共完成造林面积12500亩,其中:农村建设村屯绿化1000亩,义务植树完成75万株,恢复和完善了30个村屯和45条农防林带。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程进展有序。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3103.992万元。其中,投入2462万元建设通乡通村公路42公里,投入资金362.35万元,修建村内白色水泥路面25823延长米。投入资金48万元,修建u型水泥边沟6500延长米;投入资金42.66万元,安装过户入水桥涵1524节。投入资金99.542万元, 铺修村内沙石道路84460延长米,铺垫达到标准砂石路面;投入资金6000元,修建厕所一座。投资6.8万元,修建院墙240米,投入资金10.6万元,铺设人行道砖3150平方米;投入资金3.5万元,修建井房围墙;投入50.4万元,用于自来水改造工程;投入0.54万元,建设浴池煤仓一处。投入5万元,修水渠400米;投入4万元,焊接铁垃圾箱40个;投入8万元,打自来水1口。
 6、加大文化体育设施投入,缩小城乡公益事业差距。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3714.49万元。其中,投资2600万元,在新址建新一中,占地7600平方米;投资370万元在职教中心建设占地4000平方米实习、实训楼;投资600万元建设少年宫,占地5400平方米;体育局投入体育健身器材53件;投入资金36.06万元,修建办公室1947平方米;投入资金64.36万元,铺修广场12096.55平方米;投入10.84万元,购置103盏路灯;投入4.1万元,对村内179平方米卫生所进行改造;投入资金1500元,购买书柜2个;投入资金3500元,购买音响一套;投入9000元,维修天气损坏的路灯。投资5.57万元,建设篮球场640平方米。投入资金12.96万元,建设105平方米的浴池;投入6万元,安装有线电视411户,投入3.2万元,更换有线电视宽频设备。

7、加强农业生产发展,加大农村项目投入。生产发展项目共投入建设资金323.7万元。其中,投入资金15万元,购买抗旱喷灌设备50套;已投资80万元,安装烘干塔项目和高分子秸杆环保装潢板项目,设备已交定金5万元,建设库房800平方米;投入1.2万元,用于商业网点建设;同意新村建设征地补偿62.5万元。投入资金160万元,建设商服楼XX平方米。
8、发展农村新能源,加快沼气池建设进度。加大了对沼气池建设的宣传,发放张贴画120份,使用手册850套,永久性标语13处。投入资金30万元购进沼气灶、净化器

等500套。今年由于受罕见的旱灾影响,全县主要任务以抗旱自救为主,全力保生产,致使我县户用沼气池的建设进展不够快,至九月末共完成沼气池978个。抗灾自救结束后,全力以赴抓进度,截止现在,共保质保量完成沼气池1340个,并交付与农户手中。其中,已经使用1070个,已经投料的270个。目前剩余沼气池160个正处于工程收尾阶段,池体已建成,未入户安装通气管线及投料。
9、实施社会帮建,全社会共同建设新农村。我县现有省级帮建单位2家,市级帮建单位9家,县级帮建单位86----家。帮扶单位共帮扶资金46.27万元,其中,省级帮建单位帮扶资金27万元,市级帮建单位帮扶资金8.45万元,县级帮建单位帮扶资金10.82万元。 省地税局帮扶省级试点村福利镇长征村,投入20万元,建设玉米烘干加工厂和生产高分子秸杆环保装潢板项目。双矿集团帮扶省级试点村兴安乡庆生村,投入资金5万元,抗旱打井50眼,投入2万元,为村里安装4盏路灯。市移动公司帮扶省级试点村永安乡兴源村,投入1.7万元用于抗旱打井。建设银行双鸭山支行帮扶省级试点村某某镇同意村,帮助5户贫困户,每户500元,共计2500元。市信用联社帮扶市级试点村兴安乡永乐村6.5万元。县湿地局帮扶省级试点村腰屯乡常胜村1万元,县工商联帮某某镇扶红光村1万元,县统战部帮扶福利镇东发村30节涵管(折合7XX元), 升平煤矿帮扶永安乡幸福村煤矿石500立方米(折合XX元),县建设局帮扶腰屯村1000元,分给10户贫困户,每户100元,县审计局帮扶升昌镇丰林村6000元,县技术监督局帮扶丰乐镇东风村7000元。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工作采取单位、部门、乡镇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抓具体工作,领导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县委、县政府领导经常深入村屯实地考察,与村领导和村民共同商讨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做法。新农村建设成员单位、乡镇也建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帮建单位也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帮建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总责,安排人员具体抓帮建工作,组织专人驻村入户进行指导。

(二)广泛宣传发动。利用电视台开展新农村建设专栏,每周两期。县
委、县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发动全县上下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放宣传单,大力宣传新农建设的工作内容、重大意义、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派选副科级后备干部深入各乡镇,帮助乡镇的新农村建设。各乡镇设立一名宣传员,及时报道乡镇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新动态。

(三)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筹、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县政府今年整合各类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向试点村倾斜,县财政设立新农村建设资金,建立筹资机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整合政策项目资金,拓宽投资建设资料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四)建立民主管理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发动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使农民自觉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尊重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试点村建设方案经过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村民出资出劳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各村相继建立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具体负责各工程项目申报、实施和监督管理,逐步形成农民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

省农机化工作总结及作思路


一、*年农机化发展形势及重点工作措施

(一)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掀起了新一轮“农机热潮”。

*年省财政和中央财政安排海南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70万元,其中中央购机补贴专项资金300万元。据初步统计,享受购机补贴的机手1351人(户),补贴机具共计1434台(套),其中补贴大中型拖拉机145台,联合收割机176台,大中型配套耕作机具137台(套),小型耕作机具(手扶拖拉机)976台(套)。

今年的购机补贴工作圆满完成,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主要工作措施是

一是抓住机遇,多渠道争取资金,为海南省农机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积极向中央和省财政争取资金,今年中央和省财政共安排海南省农机项目专项经费500万元,其中今年中央财政安排海南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300万元,用于海南省6个产粮大县(市)农民购机补贴;省财政农机专项资金200万元,其中补贴专项资金170万元用于12个市县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买联合收割机购机补贴。这次农机购置补贴的比例和额度都是海南省历史上力度最大的一次,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下,海南省农村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购买使用农机热潮。

二是认真做好购机补贴政策宣传贯彻和实施工作。制定的《海南省*年度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方案》报经农业部、财政部批准实施后,省农机局立即在琼海市组织召开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暨农机作业现场演示会,部署*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工作,并邀请新闻单位参加会议,对海南省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同时在“中国农机化信息网”和“海南省农机化网”上发布海南省“*度农业机械购机补贴目录”,公布海南省补贴机具范围和补贴额度。各市县农机部门注重抓好镇、村两级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的发动工作,通过农机大户的典型带动,带动了一大片农机手购机,很快在农村中掀起了购买使用先进适用农机的热潮。

三是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做好补贴资金的使用管理和购机补贴信息档案管理工作。(1)会同省财政厅制定了《海南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对补贴对象、补贴机型、补贴额度及办理补贴申报程序等事项都作了明确规定。(2)严格控制农业机械售价,避免供货方借补贴之机故意提高补贴机具售价,损害农民的利益,确保农民真正享受购机补贴政策带来的实惠。(3)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做好购机补贴申请、张榜公示、签订购机补贴协议、机具编号和档案信息统计等工作。(4)做好机具供应和补贴结算工作,确保农民及时顺利买到机械,供货方及时拿到补贴资金。

四是做好机手培训、售后服务和质量跟踪调查工作。举办联合收割机和大中型拖拉机使用技术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机手的技术水平。认真做好补贴机具质量跟踪调查工作,省和市县农机部门设立补贴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站,公布投诉电话,并安排专人负责质量投诉工作,其中省级质量跟踪信息员5人。到目前海南省补贴机具中没有发生集中的质量投诉案件。

(二)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力度,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1.完善农机牌证管理制度,规范农机牌证核发程序标准。严格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农业部两个规定,各级农机监理部门的检验员和考试员严格把关,对不上目录或技术参数超标的机车不予入户,对不参加考试或考试不合格的机车不予发证。*4月,按照省公安厅、省农业厅《关于低速载货汽车和三轮汽车依法交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管理的通知》的规定部署农用车移交工作,指导各市县农机监理站向各公安车管所移交农用车档案。同时,根据省财政厅、发展厅《关于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从4月1日起降低了农业机械号

牌费、证件费和考试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2.加强农机安全检查,维护农机作业秩序。组织各市县农机监理部门深入到县以下乡村道路和其他农机作业现场开展田检路查,采取“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重点监督”等安全防范措施,有力维护了农机作业秩序。

(三)打造跨区作业品牌,机收水平进一步提高,效益显著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做好*年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的通知》精神,严格执行农业部《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省、市县各级农机部门积极配合,加强对跨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和机收作业服务队的管理,抓好机收信息发布,组织签订作业合同,抓好作业证发放管理、作业调度协调、后勤保障及外来机手的接待服务等工作,确保了今年早、晚造跨区作业的顺利进行。三亚市农机管理办公室设立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向机收作业服务队提供联系收割作业、维修、油料供应、谷子搬运晾晒等一条龙服务。文昌市农机服务中心、万宁农机总站发挥农机作业服务协会的中介服务组织作用,组织机手组队到三亚、乐东、琼海进行跨区做作业,充分发挥收割机的作用,做好收割合同签订、作业调度和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受到机手。据统计,今年全省投入机收作业的联合收割机820多台,机收面积约85万亩,机收作业总收入约3000万元,纯收入约1500万元。

(四)农机教育培训丰富多彩,农机管理干部和农机手素质进一步提高

1.农机技术培训。以农业生产机械化关健技术经营服务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为主要培训内容,先后在海口举办联合收割机和大中型拖拉机使用技术培训班4期,邀请广联珠江、东方红、上海纽荷兰等厂家派技术人员对机手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拖拉机和收割机的正确使用和保养维护等,共培训收割机操作手200人,拖拉机驾驶员260人。举办了多期农机监理业务知识培训、农机师资培训、农机补贴专项档案信息管理培训班,提高了农机化系统人员的素质。抓好农机学校资格审查、整顿工作。对海南省现有的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重新进行资格审查,通过整顿,全省19所农机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

(五)充分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积极投入抗灾救灾、灾后生产工作

今年,海南省先后遭遇特别严重的旱灾及特大台风“达维”,损失惨重。省农业厅专门下发文件,对抗灾救灾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并组织工作组下到灾区指导抗灾工作。各级农机部门积极按照省及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建立农机抗灾服务队,派出技术人员,组织农业机械抽水抗旱、排涝,对耕力缺乏的乡村还组织农机作业服务队进村开展机耕作业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农机系统共投入抗旱救灾农业机械7.2万台套,投入农机人员6万多人次,维修抗旱机具9千多台套,抗旱抽水灌溉面积250多万亩次,充分发挥了抗灾救灾主力军作用。

"离退休工作总结及思路"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