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诵读培训总结

发布时间: 2024.06.30

诵读培训总结范文。

文档的好坏取决于我们的水平,范文正被大量地借鉴和参考。好的范文会让你的文章更具色彩,一篇优秀的范文是怎么样的呢?您在寻找好文章吗栏目小编推荐您读一下“诵读培训总结”。

诵读培训总结 篇1

一、健全研修组织、规范研修管理 为保障校本研修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中心小学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督导全镇校本研修工作。各校长是本校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也组建了由校长牵头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强管理,着力推进校本研修工作有序开展。

各校制定了校本研修活动方案,明确了每一个人员的管理职责。学校定期对教师个人和教研组进行考核评比,评选出优秀研修组和校本研修先进个人,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推进校本研修,提升教学效能

1、各校的校本研修工作以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大校本研修工作力度,有效推进校本研修工作。

课堂、备课现场,在参与中指导,在研讨中提高,和教师共享探求之乐趣,共担兴校之责任。

及小学教学大纲有关要求,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并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带动帮助其他教师的成长,全面提升我镇小学教师执教水平。

新庄小学姚红艳同志主持的《课外阅读的实践探究与创新》由区教研室批准立项为区级基础教育课题。各项研究工作如期开展,并形成阶段性研究总结成果。

5、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组织开展“高效课堂达标评优”活动,各位教师能高度重视,充分准备,以出色的表现,展示了各校“高效课堂”建设的最新成果。

三、创新学习形式,提升教师素养

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作为课程研究的主阵地。本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教研活动中,研究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新理念。

每周的政治学习时间,认真组织师德学习教育活动,进行“六查六看一争当”思想纪律作风大整顿活动。

教研活动等时间,采取集体学习,小组学习、自学等方式,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教法,使全体教师逐步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课改方向,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提供机会。

5、努力搞好继续教育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制定全员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足额报送参加区级培训教师,并结合实际安排好校本培训,落实培训时间及授课人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公需科目培训学习。

科研意识的培养,促使快速成长。各校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通过写教学反思、教育笔记,学习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使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骨干。

四、存在的不足

由于我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中老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少,青年教师偏多,骨干教师比例也需增大。另外,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还要不断更新,学校教育教学研修的氛围还待浓厚,学校校本研修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还需要完善,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教师参与教研和课题等方面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五、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教师全员培训的工作力度。抓住机会,利用录像片和网上资源,安排好教师的观课评课活动,并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

2、加大经费投入,奖励活动参与积极分子,加倍奖励经过培训活动后取得显著的工作实效人员。

3、逐步形成骨干教师成长的气氛,营造骨干教师生长的环境。

4、积极争取教师进修学校专家和其他优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坚持已往取得良好效果的经验做法,积极借鉴先进的他人经验,整体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校本研修工作,我们还处于探究摸索阶段,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不过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以校为本,扎实开展研修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完善,教师的实践智慧必将得到激发,教师的专业素质必将得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必将在教师业务素质提升的过程中得到飞跃。

诵读培训总结 篇2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广大,取得了不斐的成绩,现将我校诵读活动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落实活动方案

与日常教学相结合。、除安排的校本课外,每周四下午课外活动(单周诵读、双周写字),各班按照不同学段的内容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师生集体共读经典,共赏美文,共写佳句,进行经典诵读、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书写比赛等学习游戏活动,为经典诵读拓展更宽的道路。

与学校养成教育活动相结合。开展“人人读经典、做谦谦君子”活动,利用语文课前2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并提倡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力求达到这个小目标。语文老师每天要与学生共同进行诵读活动。每节语文课前准备2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生全员参与。每班可选一名普通话及朗诵较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每周末语文教师将本周所吟诵的古诗文进行简单的讲解赏析,或进行诵读指导。

与班队活动相结合,每班每月可抽出一至两节班队课作为经典诵读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吟诵表演。举行古诗文默写或经典文化手抄报、书画展览、凡人凡言征集等活动。

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相结合。开辟诵读窗口,学校橱窗每周推荐一首古诗,供学生诵读赏析,感悟。在每次校园广播中必吟诵至少一首古诗词

与亲子活动相结合。鼓励、倡导学生家长参与经典诵读,督促学生每天回家进行10分钟经典诵读活动。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积极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诵读小小擂台赛”、“读书大王”等评选活动。

二、措施到位

为调动学生参与诵读和创作的积极性,学校将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经典阅读活动,为学生搭建施展的平台,不断提高小学生课外经典阅读的兴趣,使优秀诗文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1、各班利用班队会深入开展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工作。各班主任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丰富多彩的内容,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白,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诵经典文,一定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提高全体师生人文素养。激发少年儿童对中华优秀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热爱,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每个月各个班级评选“经典阅读小明星”,大力表彰、宣传;

4、各班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编写手抄报、讲故事等活动,并定期举办交流评比。

5、本学期学校举办了“经典阅读活动”,结合各项诵读竞赛,开展经典阅读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经典诗文朗诵赛、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并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经典诵读比赛,通过活动,来检测学生诵读效果,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

6、建立了学生的诵读档案,积累了一系列过程资料,如:学生诵读情况分析、家长意见征询、班级活动方案、记录照片等好做法经验推广。

三、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路子,营造学校文化氛围。

(2)初步建立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学习管理,办人民更满意的学校。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2)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3、诵读内容

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及经典优秀选文为主。(其中有:《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等。)

一、二年级:校本教材优秀古诗文24首;《弟子规》、《三字经》。选萃。三年级:校本教材优秀古诗文72首;《道德经》选萃。

4、教学原则和方法

A、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B、方法

(1人人参与,个个提高。

(2)每日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背诵。

(3)每周利用星期二的校园广播进行赏析品诵,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4)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

5、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依照“熟读成诵”的特点,评价之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采取“每周评价”、“每月评价”、“每学年评价”、“弹性评价”方式。

1、每周评价:

评价的时间是星期三活动。以年级为单由学区班子考核,全班或小组齐诵通过。

2、每月评价:

评价时间是每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四的阅读课。依托全校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3、每学年评价:

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每学年一级,共6级。由教务处组织老师考核六年级,由学区负责人组织部分优秀学生考核其他年级,如:六年级考核五年级,以此类推。

4、弹性评价:

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鼓励学生跳级考级。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我们坚信,只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勤奋工作,我校一定会在经典诵读的道路上走的更坚定,更扎实。

诵读培训总结 篇3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的培训总结-培训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课程实验将近一年时间,对于国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怎么教,有什么教学原则,怎样准确把握好实验目标和教学策略?带着问题和困惑,3月9日参加了是小学教研室组织的“《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教师培训活动。”通过听课,专家与培训者的互动等活动,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文城中心小学许小丽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上的《敕勒歌》,课上许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利用多媒体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景,画面精美,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提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节国学课堂教学的示范课。

印象最深的是王琴玉老师的课。教学目标学生自主选择,“能学多少学多少”“读好,能背诵”。学生没有压力,没有负担,轻轻松松进入课堂。课上,教师面带微笑,态度亲切,语气温和,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带读、个别读、齐读、接读、变换角色读、师生同读、生生互读,以读为主线的教学形式。整节课,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呵护学生热情,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是一节常态下的国学课堂教学的样板课。

“一本课本,一张嘴,就能上好国学课”王老师做到了。“不求甚解,”熟读成诵,这是国学课堂教学的最基本原则。“素读”是经典诵读的基本方法。通过听课及专家的讲评活动,心结以解开,明确了目标,把握好策略,更坚定了自己上好国学课的决心与自信心。

第一届经典诵读时,我和教研室的几位同志深入各所学校验收节目。但对我来说,只是偏爱文学,喜欢朗诵,前来只想踏踏实实有所收获。观看完所有的'节目不免心生疑惑:为什么有些学校把诵读经典变成了艺术表演?有所不解,但也不便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我的意识里,经典朗诵应以“诵”为主,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下,犹如在聆听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智者讲述生活的经验、生命的真谛、生存的哲理,让人们仿佛徜徉于知识的黄金海岸。这是第一次经典诵读给我的印象。

时值一年,第二届国学经典诵读又拉开了帷幕。这次的小学组在市二小举行。那天原本想早点去,由于陪同王宜振老师去得太晚了。急匆匆来到二小,早已灯火辉煌,霓虹闪烁,人群攒动。舞台两边大屏幕上的字滚动着。找了一个位置站在那里认真观看起来。

朗诵、着装无可挑剔,比去年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很多。家长也来得不少。这样的阵势足以让听众从国学经典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通过这种渠道对中国典籍的宣传,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的亲近感,激起了人们了解传统的兴趣。我边看边想:如果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孩子们从文化素养到精神气质肯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孩子们的语言一定变得丰富灵动,也一定会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写作文也会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说到这里,我为自己的选择而高兴。今年暑假我正是怀着对国学的热爱踏上了去北京学习的征程。6天6000元的培训费让人吃惊。“育贤国学”培训中心在我心里萌生很久。灵宝许多文人墨客、教育专家对我的举措很是赞同。不知道这一愿望能否在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土地上实现,但我的雄心壮志是让孩子接受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要他们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使他们的生命陶溶出某种深度,以维护人性光辉,以提升人格品质,以造就人才,以陶铸大器。这是人类天经地义的期盼,这是我们所有教师、所有家长的责任!她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诵读培训总结 篇4

国学课程实验将近一年时间,对于国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怎么教,有什么教学原则,怎样准确把握好实验目标和教学策略?带着问题和困惑,3月9日参加了是小学教研室组织的“《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教师培训活动。”通过听课,专家与培训者的互动等活动,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文城中心小学许小丽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上的《敕勒歌》,课上许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利用多媒体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景,画面精美,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提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节国学课堂教学的示范课。

印象最深的是王琴玉老师的课。教学目标学生自主选择,“能学多少学多少”“读好,能背诵”。学生没有压力,没有负担,轻轻松松进入课堂。课上,教师面带微笑,态度亲切,语气温和,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带读、个别读、齐读、接读、变换角色读、师生同读、生生互读,以读为主线的教学形式。整节课,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呵护学生热情,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是一节常态下的国学课堂教学的样板课。

“一本课本,一张嘴,就能上好国学课”王老师做到了。“不求甚解,”熟读成诵,这是国学课堂教学的最基本原则。“素读”是经典诵读的基本方法。

通过听课及专家的讲评活动,心结以解开,明确了目标,把握好策略,更坚定了自己上好国学课的决心与自信心。

第一届经典诵读时,我和教研室的几位同志深入各所学校验收节目。但对我来说,只是偏爱文学,喜欢朗诵,前来只想踏踏实实有所收获。观看完所有的节目不免心生疑惑:为什么有些学校把诵读经典变成了艺术表演?有所不解,但也不便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我的意识里,经典朗诵应以“诵”为主,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下,犹如在聆听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智者讲述生活的经验、生命的真谛、生存的哲理,让人们仿佛徜徉于知识的黄金海岸。这是第一次经典诵读给我的印象。

时值一年,第二届国学经典诵读又拉开了帷幕。这次的小学组在市二小举行。那天原本想早点去,由于陪同王宜振老师去得太晚了。急匆匆来到二小,早已灯火辉煌,霓虹闪烁,人群攒动。舞台两边大屏幕上的字滚动着。找了一个位置站在那里认真观看起来。

朗诵、着装无可挑剔,比去年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很多。家长也来得不少。这样的阵势足以让听众从国学经典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通过这种渠道对中国典籍的宣传,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的亲近感,激起了人们了解传统的兴趣。我边看边想:如果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孩子们从文化素养到精神气质肯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孩子们的语言一定变得丰富灵动,也一定会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写作文也会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说到这里,我为自己的选择而高兴。今年暑假我正是怀着对国学的热爱踏上了去北京学习的征程。6天6000元的培训费让人吃惊。“育贤国学”培训中心在我心里萌生很久。灵宝许多文人墨客、教育专家对我的举措很是赞同。不知道这一愿望能否在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土地上实现,但我的雄心壮志是让孩子接受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要他们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使他们的生命陶溶出某种深度,以维护人性光辉,以提升人格品质,以造就人才,以陶铸大器。这是人类天经地义的期盼,这是我们所有教师、所有家长的责任!她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诵读培训总结 篇5

国学课程实验将近一年时间,对于国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怎么教,有什么教学原则,怎样准确把握好实验目标和教学策略?带着问题和困惑,3月9日参加了是小学教研室组织的“《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教师培训活动。”通过听课,专家与培训者的互动等活动,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文城中心小学许小丽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上的《敕勒歌》,课上许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利用多媒体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景,画面精美,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提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节国学课堂教学的示范课。

印象最深的是王琴玉老师的课。教学目标学生自主选择,“能学多少学多少”“读好,能背诵”。学生没有压力,没有负担,轻轻松松进入课堂。课上,教师面带微笑,态度亲切,语气温和,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带读、个别读、齐读、接读、变换角色读、师生同读、生生互读,以读为主线的教学形式。整节课,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呵护学生热情,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是一节常态下的国学课堂教学的样板课。

“一本课本,一张嘴,就能上好国学课”王老师做到了。“不求甚解,”熟读成诵,这是国学课堂教学的最基本原则。“素读”是经典诵读的基本方法。

通过听课及专家的讲评活动,心结以解开,明确了目标,把握好策略,更坚定了自己上好国学课的决心与自信心。

第一届经典诵读时,我和教研室的几位同志深入各所学校验收节目。但对我来说,只是偏爱文学,喜欢朗诵,前来只想踏踏实实有所收获。观看完所有的节目不免心生疑惑:为什么有些学校把诵读经典变成了艺术表演?有所不解,但也不便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我的意识里,经典朗诵应以“诵”为主,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下,犹如在聆听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智者讲述生活的经验、生命的真谛、生存的哲理,让人们仿佛徜徉于知识的黄金海岸。这是第一次经典诵读给我的印象。

时值一年,第二届国学经典诵读又拉开了帷幕。这次的小学组在市二小举行。那天原本想早点去,由于陪同王宜振老师去得太晚了。急匆匆来到二小,早已灯火辉煌,霓虹闪烁,人群攒动。舞台两边大屏幕上的字滚动着。找了一个位置站在那里认真观看起来。

朗诵、着装无可挑剔,比去年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很多。家长也来得不少。这样的阵势足以让听众从国学经典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通过这种渠道对中国典籍的宣传,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的亲近感,激起了人们了解传统的兴趣。我边看边想:如果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孩子们从文化素养到精神气质肯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孩子们的语言一定变得丰富灵动,也一定会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写作文也会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说到这里,我为自己的选择而高兴。今年暑假我正是怀着对国学的热爱踏上了去北京学习的征程。教育专家对我的举措很是赞同。不知道这一愿望能否在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土地上实现,但我的雄心壮志是让孩子接受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要他们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使他们的生命陶溶出某种深度,以维护人性光辉,以提升人格品质,以造就人才,以陶铸大器。这是人类天经地义的期盼,这是我们所有教师、所有家长的责任! 她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诵读培训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