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培训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24.06.29

培训调研报告(分享十四篇)。

岁月好像沙滩上的浪,拍打一下就是一轮,这一段工作已经过去,我们需要准备写工作总结了,工作总结是能反省自我,发现问题,制定新工作目标的最好方法。你是不是也在考虑怎么写工作总结?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训调研报告(分享十四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培训调研报告 篇1

针对当前组织员业务能力不均衡,专业水平不高,与从严治党要求还不相适应等问题,我们开展了如何加强组织员业务培训的调研活动。通过召开专兼职组织员座谈会、发放党员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专项调研,就提高组织员培训针对性的经典做法、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培训实效的有效性广泛征求意见。基本掌握了我县组织员业务培训工作的主要情况。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组织员业务培训工作基本情况

全面从严治党以来,我县组织员业务培训工作紧紧围绕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实现高唐县高质量发展为服务方向,坚持思行合一的原则,着眼于提高党员队伍的业务素质,注重党务知识培训的实用性,加强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等专业知识培训,探索教育培训新方法、新形式、新途径,切实提高党员队伍教育培训工作质量和效果,为我县造就一支思想坚定、政治过硬、作风务实、服务优良的的高素质党员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组织员室每年定期召开组织员培训会、发展对象培训会,不定期召开组织干事业务探讨会,20xx年县级层面培训已达到300余人次。同时要求县直机关工委、各镇(街)党(工)委采取讲座、“红色”教育等形势对入党积极分子、计划发展对象、预备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培训。当年培训内容应根据上年党员队伍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调整。培训内容涉及多层面、多领域。培训内容以寻查党员发展细则及相关规定为依据,结合征求上级组织部门专业意见为参考,立足高唐县实际县情为基础,做到针对性和规范性。

二、存在不足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部分组工干部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度不够,存在着盲跟风、走形式的倾向,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抓的不紧、不实。另一方面,由于党员队伍老龄化凸显,文化水平偏低,自觉介绍党性教育的意识不强,组工干部未正确认识到党员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严峻性,思想认识停留在眼前,为做好长远打算。

(二)教育培训时间紧促。组织员业务培训是项系统性工作,鉴于党员队伍建设的特殊性和专业性,要求培训内容面面俱到,从发展党员到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到党员处置,每一项内容组工干部都应掌握。尤其是在社会发展“新常态”中新出现的矛盾问题时刻考验着组工干部的业务能力。反观当前,由于组织员均有本职工作,大面积、长时间培训不符合实际,在短时间内要求掌握各类专业知识显得捉襟见肘。特别是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员,“工学”矛盾较为突出。

(三)培训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语言是内容的表现形式。党员队伍管理专业性较强,尤其是发展党员、党员处置程序上不得出现一丝偏差,必须做到“照本宣科”。因此,内容枯燥还是基于党务知识的专业性而定。由于组织员业务培训人员较多,培训形式的选择上需要考虑众多不确定因素,既要注重培训效果的落实,又要关注每名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导致培训形式的可塑性较差。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增强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组工干部考核激励细则,进一步强化“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教育,促进组工干部牢固树立党建观念。由于组织员业务培训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须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工作倒逼机制。充分协调纪检、宣传等工作部门,建立惩戒宣传机制,对组织工作进行量化积分管理,倒逼组织员树立责任意识,促进全县组织员队伍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灵活统筹培训时间。落实执行计划调训制度。增加培训次数,减少培训时间,突出抓好计划制定和计划落实两个环节。培训班次、培训内容、抽调对象和时间安排要符合实际。分批次、分区域落实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夜间时间、双休时间,在不影响组工干部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加强对组织员队伍的调训,使广大组工干部能够按照计划接受培训。要严格培训管理,认真执行点名请假、考核、学习通报等制度,强化对组织员业务培训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调动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创新业务培训方式。一是要实现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组工干部的观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深入对业务培训的需求也趋向多样化。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专家讲授、案例教学、实地教学等模式,实行开放式教育培训。二是要实现由传统式向现代化的转变。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用于组织员业务培训的形式和手段日益丰富。因此,可以探索网络平台式的日常性业务指导,通过微信、QQ等形式,随时随地的接受业务咨询,破解具体工作难题,实现“零距离”接触,有效提升组织员队伍的整体专业化水平。

培训调研报告 篇2

20*年*月*日至*月*日,我们组成专门调研组,深入到四县三区、有关市直部门和院校,对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调研。调研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实地查看等形式。共听汇报27次;召开座谈会18个,座谈270人,其中,县干部77人,中青年干部153人,院校教师40人;发放调查卷300份,收回率100%;实地查看培训基地11个。基本掌握了我市干部培训工作主要情况。

1、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本情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紧紧围绕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为全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着眼于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加大理论武装工作力度,强化中青年干部的培养,加强市场经济知识和专门业务知识培训,探索教育培训新方法、新形式、新途径,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和效果,为我市造就一支经得起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努力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干部教育培训有效机制

近几年来,我市坚持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三个方面入手,努力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干部教育培训有效机制。一是建立领导机制。为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我们及时对市委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各县区按照市委的要求全部成立了干部教育培训领导机构。建立健全了教育培训工作议事制度,定期召开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对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市委主要领导十分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都是在第一时间批示,并亲自确定培训内容、亲自联系专家学者授课、亲自讲课。二是建立落实机制。为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落实,我市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分工,明确了有关单位承担的培训任务和职责。同时,市委制定了《20*年—20*年*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培训内容、基本任务及保障措施,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规范化轨道。各单位按照分工和职责,认真落实规划要求,不断加大干部培训工作力度,制定切合实际的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实行干部教育培训责任制,把教育培训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三是建立督导机制。市委组织部定期深入到县区和承担培训任务的市直有关部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了解掌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资金投入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意见。同时,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组织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初明确培训目标和任务,年底对培训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及时通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完成情况,有效地促进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加强对干部的政治理论培训

我市把理论武装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突出两个方面的重点,努力在广大干部中掀起理论学习的新高潮。一方面,突出培训对象。我们把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干部作为培训重点,切实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培训中,坚持并完善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干部脱产进修和在职自学三位一体的理论学习格局。中心组学习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学习,精心确定学习题目,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市县级中心组集中学习时间全部达到12天以上。在20*年中心组理论学习考试中,及格率达到100%。同时,我们加大干部脱产进修的力度。坚持点名调训制度,把培训任务落实到人。加强对培训班的管理。坚持组织部门派干部跟班管理,对干部在学习情况进行全程考察。制定了培训注册、请假、考核等制度。学员入学进行注册,对各单位选派干部参加培训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在学员考核中,对学员遵守校纪校规、党性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出勤情况等如实做出鉴定,反馈给本单位,并把培训考核作为干部提拔和使用的重要依据。为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检验培训效果,我们对中青班实行入学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制度。实行入学考试,了解掌握学员的理论知识水平,针对学员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在毕业论文答辩中,每名学员结合工作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撰写质量较高的论文,并参加论文答辩,提高了培训质量。市电视台、市日报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年以来,我市共举办县处级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县区科局长班24期,培训干部1400多人。在自学中,我市每年根据实际,确定必读篇目和参考书目,定期检查笔记,引导广大干部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突出教学内容。切实加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教育,使广大干部系统掌握科学理论,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宗旨观念,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先后组织开展了“干部教育月”、政治理论研究等学习活动。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了同志5.31讲话、十六大精神、在西柏坡讲话,不断把政治理论学习引向深入。同时,组织系列理论学习宣传活动。在*日报开辟专栏,连续刊登县级中心组学习理论、指导实践的学习体会文章;举办了政治理论学习答题竞赛活动,万余名干部积极参与,广泛传播了科学理论。十六大前夕,邀请国防大学王长存教授就学习《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对县级领导干部进行辅导。

(三)丰富内涵,拓宽渠道,广泛开展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

几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加大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力度,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使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明显增强。几年来,共举办各级干部财贸、国际形势、WTO、计算机、英语、电子政务等专业知识培训班310多期,参加学习的干部2万1千多人次。培训中,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工作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在公务员培训工作中,确定了“不求大而全、但求少而精,打破常规,务求实效”的办班方针,并精选教学内容,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反复论证,确定培训班开设军训、宣誓、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法行政、保密常识、国家公务员条例、廉洁从政、公务员行为规范等内容,收到了良好效果。根据农业系统干部的实际,举办*市WTO与农业培训班,重点培训WTO基本规则、农业协定主要内容、我国加入WTO在农业上的有关承诺、加入WTO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及主要对策等内容,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为提高妇女干部参政议政的能力,举办了以如何提高参政议政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聘请市委主要领导授课,切实提高妇女干部的素质。为适应沿海开放城市对外交往的需要,我们举办县处级领导干部英语培训班。重点对45岁以下、具有一定英语基础、负责外经外贸、对外开放工作的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3个月脱产英语培训,使这些领导干部的英语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新方法、新途径,切实拓宽培训渠道。一是请进来。为提高培训水平和质量,我们聘请专家、教授、学者授课。20*年,我们举办了全市县级干部WTO知识讲座,专门聘请中国WTO研究会会长、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入关谈判代表团团长佟志广和副会长吴家煌做专题报告,参加人员达1600多人,受到了广大干部的热烈欢迎。几年来,我们还先后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宗玮、卢良恕,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以及中央民族大学知名教授、中组部、省委组织部领导讲课。二是走出去。20*年4月至7月,我们在苏州市委党校分四期对全市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进行了学习培训,重点学习了苏州市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使我市广大乡镇干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理清了思路,为做好乡镇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目前,苏州市委党校已经成为我市干部外训的主要基地,把参观考察苏州市、昆山市等经济发达地区作为中青班的重要课程,使干部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学习经验,明确差距,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统战系统干部到外地学习考察已形成制度,并把培训与有关活动结合起来,派人参加全国海外联谊会网络年会和全国20城市对台工作研讨会,通过参加活动,交流经验,沟通信息,使统战系统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三是网络教育。山海关区委党校开通了中央党校卫星远程教育网,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与北京大学联系,在*设立了北大法学远程网络教育*辅导站,运用现代手段对干部进行培训。远程教育手段的运用,丰富了教育内容,开阔了干部视野,提高了培训质量。

(四)加大力度,夯实基础,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我们把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保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硬件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夯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一是各级财政部门严格按照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求足额划拨教育培训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几年来,全市共划拨干部教育培训经费200多万元。二是加强硬件建设。20*年,我市成立了市行政学院,与市委党校合署办公,明确工作职能和领导机构,为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渠道。同时,全市各级培训基地加大设备的购置力度,投入40多万元新购置了背投、摄像机、投影、电脑、VCD以及桌椅等教学设备,对教学楼进行改造、装修,市委党校还引进宽带工程,建成校园局域网,使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对口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和市内外优秀教学人才,充实干部教育培训队伍,并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学者作为兼职教师。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教育培训,选派10名教师到中央党校和省委党校学习,并组织教职工到苏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同时,选派2名年轻教师到乡镇挂职锻炼,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没有形成一盘棋格局,承担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部门缺乏交流、沟通和协调,存在重复办班现象,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有的培训班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陈旧,管理不严格,培训质量不高,效果差。

3、有的部门领导和干部对学习培训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不愿意参加培训;有的参加培训干部不能静下心学习。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协调,形成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各级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保证干部教育培训方向。各级组织部门要进一步履行好“主管”职责,做好牵头抓总工作。我市将召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协调会议,对今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切实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形成协调联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格局。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要严格落实干部培训计划申报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办班审批规定》,按照干部管理体制和权限申报审批,避免重复办班和多头抽调,禁止“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

(二)抓管理,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要严格执行计划调训制度。要突出抓好计划制定和计划落实两个环节。培训班次、培训内容、抽调对象和时间安排要符合实际。要认真落实培训计划,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调训,保证完成各级各类培训班次的调训任务,使广大干部能够按照计划接受培训。要严格对学员的管理,认真执行点名调训、请假、考核、学习通报等制度,强化对干部学习培训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抓创新,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水平。要在培训形式上创新,不断探索培训新途径和渠道。拟在中央党校举办组工干部培训班,在清华大学举办县处级干部MPA核心课程学习班。要在培训内容上创新。要以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着眼点,把基本理论的最新成果和干部履行职责需要的有关知识为培训重点,使培训真正成为广大干部接受科学理论和新知识、新技术的阵地。要在培训方法上创新。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对策研究、双向交流等方法,避免“满堂灌”,提高学员参与程度,创造条件增强学员与教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培训的吸引力。

培训调研报告 篇3

一、教育培训计划总体要求、主要目标

(一)加强教育培训的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一主题,丰富执政手段、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全体党员干部执法水平。

(二)经常性教育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党的观念、党的意识和执政意识,牢记党的宗旨,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2、增强实践工作能力。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做好本职工作和创新工作的能力。

3、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成为自觉学习的模范,贯彻执行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勇于创新、创造一流工作业绩的模范。

二、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

(一)教育培训内容:

1、党的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点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前,尤其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2、新党章、党内法规制度。新党章、党内法规制度以及党务知识、切实增强执行党章、党规党纪的自觉性,以身作则。

3、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社会保险法、行政处罚法及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法律。这是建设学习型机关的重要方面,是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养、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纪律和反腐倡廉教育。

(二)教育培训方式

1、抓好学习教育培训计划。采取上党课、举行报告会和组织专题研讨等形式,有教育培训计划地组织好集体学习。倡导自主学习,引导党员干部根据自身实际和工作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利用业余时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认

真搞好自学。激发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实践锻炼。组织党员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责任制等结对帮扶,为党员服务群众,加强党性锻炼搭建平台。

3、严格组织生活。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定期开展党员党性的分析评议活动,党支部要结合每年一次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工作。民主评议党员要听取群众的意见,发扬党内民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三、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落实。

党委班子要把教育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抓出成效。

1、在局党委统一领导下,要根据自身的职能、工作需要,积极配合做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2、党支部要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健康开展,努力使党员培训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培训调研报告 篇4

一、安全技术培训调查的背景和的现状

今年我县一共发生三起事故,死亡四人。其中两起窒息死亡事故,一起运输事故。充分暴露出煤矿安全管理混乱,煤矿安全培训工作不到位。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安全基础工作,搞好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也是维护职工人身安全的基本保证。强化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规定:“煤矿企业应当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也对煤矿企业提出了强制性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严格要求。对在新体制下加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培训质量提出了新课题。这充分说明了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比其它行业显得更为重要。据查阅资料统计,1981-1999年,全国煤矿职工死亡人数114878人,百万吨煤死亡率为5.94。而同期美国煤矿死亡人数仅为1261人,特别最近三年煤矿死亡人数每年均控制在40人以下,1994年以后百万吨煤矿死亡率一直保持在0.05以下。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如此严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员安全意识差、能力较低,构建和完善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加强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是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存在问题

从大量事故调查资料分析结果看,80%以上的事故都是“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说明,强化安全生产培训,提高人员安全素质是减少事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认识不深,理解片面,对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抱着敷衍了事和走过场的态度,没有给予充分重视。

三、规划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矿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为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杜绝“一劳永逸”的学习态度,树立不断培训和努力学习的思想。为使安全培训教育取得预期效果,必须注重培训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同时考虑到煤矿行业的特点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因地制宜,制订不同的培训规划措施如下:

1、安全培训内容

(1)法律法规教育。主要有法律基础知识,如《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和《劳动法》等。

(2)煤矿安全基础知识。包括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的性质和危害及防治办法;采、掘、机、运、通各个环节中的工作常识、要领及安全注意事项,如采掘工作面的安全技术、爆破安全技术、“一通三防”安全技术、矿井提升运输安全技术、矿井电气安全技术、井下现场救护常识等。

(3)煤矿安全技术法规。主要包括《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一通三防”责任制和各种《操作规程》及《作业规程》等。

(4)煤矿事故分析和处理。主要是案例教育,包括煤矿各种事故产生的原因、特征、发生发展过程、分析技术方法的理论和防治对策等方面。

(5)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等方面的信息技术。在具体培训中,可根据培训对象不同安排选用不同的内容。

2、培训形式

(1)入矿培训。对象为新招收的工人,一般是脱产培训,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间为2个月。但在实际中很多矿并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培训,内容简化,时间仅有一个星期左右,使得进矿的新工人刚一参加工作在安全方面的素质就先天不足,从而为以后的违章埋下隐患。

(2)现场培训。对象包括经过理论培训的新工人和对工艺、设备等不熟悉的所有各种工作人员,时间可能只有几分钟,也可能长达数月之久。内容包括手工操作过程、工艺设备流程、工作原理和使用维护方法等。

(3)脱产集中培训。对象为在煤炭企业工作的各类人员,根据工作岗位和性质,可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周期。对特殊工种和各级安全监察管理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上岗资格培训和定期安全培训对其他工作人员也应进行定期安全培训。

(4)在职培训。对象为在煤炭企业工作,没有时间或不需要进行脱产培训的各类人员,如班前、班后安全培训,利用会议间隙培训,利用有关图书资料自学等。

四、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一)将农民工安全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总体规划,变招工为招生。根据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制定相应的培训规划,将把农民工作为安全培训的重点对象提出明确的目标、措施和要求。各地也要完善相应的规划内容,抓好实施。

(二)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落实企业培训主体责任。将安全培训特别是农民工安全培训纳入监察执法的重要内容,各级监管监察机构要开展经常性安全培训专项督查,督促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员安全培训,特别是对高危企业新招录的人员,必须实施强制性岗前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方能上岗作业。对不履行全员安全培训义务的高危企业以及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就安排上岗作业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

(三)加强安全培训法规制度建设,继续推进以农民工为重点的全员安全培训。

一是针对当前农民工安全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完善农民工安全培训相关政策措施;

二是进一步修订、完善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三项岗位人员的安全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研究制定高危行业农民工安全培训大纲和标准;

三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推进煤矿等高危行业全员培训特别是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

四是继续推广江苏海安经验,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电视培训等普及性培训活动。

五是把对中小企业安全培训的指导服务与监督管理结合起来,组织对没有培训能力的中小企业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六是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机构布局。

(四)增强培训针对性,提高培训质量。

一是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完善不同培训对象特别是适合农民工的培训模型,增强培训针对性。

二是组织开发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培训教材,当前重点要做好与教育部联合拍摄《煤矿工人安全须知》电视片,以及编写《农民工安全生产知识读本》等工作。

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传授安全知识,积极倡导采用动画、幻灯片和多媒体等农民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培训,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培训效果。四是强化培训考核。抓紧建立全国统一考核题库,严格考核标准,严格教考分离,确保培训质量。五是完善培训机构动态管理机制,制定《安全培训机构质量评估考核细则》,提高认证标准,对培训不规范、培训质量不高的培训机构,及时淘汰或降级。

(五)积极推广典型经验。总结阳泉煤业集团实施劳动预备制培训,开滦煤业集团建立煤矿、输出地劳动部门和农民工三方协调机制、晋城煤业集团变招工为招生等经验,加大宣传力度,以点带面,推动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上新台阶。

(六)给予农民工安全培训的政策支持。建议各级政府将农民工安全培训资金列入政府预算,建立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改变我国工伤保险轻预防、重赔偿的传统观念和做法,研究工伤保险按比例提取,用于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安全培训教育。进一步落实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从源头上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建议加强劳动用工管理,督促煤矿等高危企业全面实行用工登记制度,将岗前安全培训作为重要基础条件;有关部门在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以及正在实施的阳光工程中增加安全知识内容。

培训调研报告 篇5

导语: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聆听领导、专家的讲座和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深刻认识到,抓好学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必须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掌握情况,寻找差距,谋求发展良策,根据县局《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方案》第一阶段的要求,我和几位教研员一起,深入到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镇初中,开展“如

在深切进修实践科学成长观活动中,经过议定聆听带领、专家的讲座和进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深入认识到,抓好黉舍传授工作,进步传授质量,必须坚定以科学成长观为管辖,必须连续解放思维,变化见解,强化改革,立异思路,必须坚定以工钱本,增进门生周全成长。为了把握环境,寻找差距,谋求成长良策,根据县局《关于展开深切进修实践科学成长观活动方案》第一阶段的要求,我和几位教研员一路,深切到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镇初中,展开“如何进步传授质量”的调研活动,现将调研环境报告以下:

1、根本环境

1、调研东西:用八天时候对XX中学、XX一中、XX中学、XX中学、XX中学、XX中学、XX中学、XX中学等初中展开视导调研。这些黉舍对我县中小黉舍具有必定的代表性。

2、调研方法:一是听校长报告请教黉舍工作。紧张明白校长是不是有明白的办学思路,是不是落实符合黉舍实际进步传授质量的办法。二是深切讲堂听课。紧张抽查讲堂传授中教师根本功,新课程理念的贯穿,传授方法的利用,门生进修方法的教导和双基的落实环境。三是访问师生。紧张明白黉舍办理、老例传授办理、教师办理、各项轨制的落实、传授工作状况、教师工作责任心、黉舍对门生的办理等。五是查阅各种资料。重在把握进程办理是不是高雅化。

2、存在题目

经过议定调研发觉,这几所黉舍在进步传授质量方面积聚了很多好经验,有很多值得必定的做法。但也存在很多不敷,这些不敷也是我县中小黉舍如今存在的紧张题目。

1、教师步队人事办理改革滞后

我县教师人事办理机制跟不上期间成长的要求,教师职业毕生制、教师岗亭“金饭碗”,异国被冲破。竞聘上岗、择优聘用、优秀劣汰的人事办理系统体例异国构成。造成部分教师安以近况,不思进步,贫乏主人翁意识,敬业精神差,异国危机感。在调研中发觉:有的教授只满足于“出满勤”,不存眷传授结果;有的小病装大病,告假在家,工钱分文很多;有的评上高级职称,涨了工钱,就不想上课;有的不肯当班主任等等。而黉舍带领对这些教授也只能是听其自然,别的如何如何不了他。现阶段大家都觉得教授难管。

2、教师传授见解变化不完全

部分教师对促成新课程改革认识不敷,加上平常不自动进修,不自动参加活动,对新课程表面明白甚少,对新课程标准把握不周全,新的传授观、教师观、门生观异国真正建立起来,传授方法还是老一套。“举座灌”、“填鸭式”另有必定市场。感化了传授质量的进步。

3、讲堂传授效益不高

部分教师“向45分钟要质量”的“有效传授”意识不强。课前筹办不敷,教案大略,对讲义拓展不敷,补充不敷,开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关联门生实际少,有效练习的时候和内容不敷,没能鼓励门生进修乐趣,乃至传授进程偏离传授目标,传授结果差;课后门生操练量不敷,教师带领不到位等等。得当本校门生实际的有效讲堂传授模式另有待摸索。

4、校本教研流于式样

经过议定教研室的广泛宣扬和深切教导,很多黉舍对校本教研引发珍视,但部分黉舍或学科组对校本教研还认识不敷,工作搁浅在表面上。校本教研鼓励机制不健康,教研目标不明,教研方法单调,教师对教研异国热忱,黉舍教研氛围不浓。很多教研活动大都流于式样,异国产生最大效益。教研对传授工作的推举动用不大。

5、传授老例办理抓得不细、不实

多年来,我们对黉舍老例办理(包括传授老例)进行了督查和考评,全县中小黉舍的老例办理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部分黉舍在传授老例高雅化方面另有欠缺。特别是镇教诲总支对村塾的办理力度不敷,要求不细。在办理中,有的珍视查抄,不珍视反馈整改;有的珍视轨制的订定,不珍视轨制的落实;有的珍视量化统计,不珍视定性分析;有的珍视结果办理,不珍视进程的教导等等。一些传授工作细节办理有弊端。如教研组、教师工作筹划审签、单位过关抽查、功课批改查抄、教师听课评课带领查抄等,办理还不细致,不实在。

6、学科教师不配套

全县教师总数根本充足,但年龄布局老化、学科布局同等理、部分出缺额,特别是XX、XX镇黉舍学科教师数量不敷、配套不齐,部分科目教师不敷。如英、史、地、生、化等学科教师广泛缺编,黉舍不得于采纳其他教师兼课的方法,补充部分科目教师不敷,增加教师工作量,也因为专业差错口,感化传授质量的进步。

7、当代化传授配置贫乏

经过议定“两基”攻坚的大量投入,全县中小黉舍根本办法构筑有了很大的变化,校容校貌面貌一新,传授前提明显改进。但当代教诲技巧配置投入不敷,配置数量偏少。全县半数以上黉舍异国多媒体讲堂,初中各校也是十几个班共用一个谋划机讲堂和一个多媒体讲堂,不能满足教师利用进步传授技巧伎俩帮助传授。

培训调研报告 篇6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人民法院关于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报告(全文),供大家参考。

人民法院关于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法院受理案件的数量也逐年递增,新型案件、复杂案件也大有上升的趋势,这对法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要提高法官的素质和能力,就必须加强法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着力提高法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最高人民法院今年下半年计划召开全国法院第六次教育培训工作会议,要对近年来法院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对当前和今后一个事情法院教育培训工作作出部署。为此我院开展了法院教育培训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本院的基本情况:

本院实有在职行政编制人员95人(含工勤人员,不含挂职干部),其中男62人,女33人;汉族46人,哈族42人,维族3人,回族2人,满族1人,锡伯族1人;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68人,大专学历21人,中专以下学历4人。具有法官资格47人,其中男35人,女12人;汉族23人,哈族19人,回族2人,维族2人,锡伯族1人;研究生学历2人,占法官总人数的4.26%;本科学历37人,占法官总人数的78.72%;大专学历8人,占法官总人数的17.02%。

另本院还有财政自聘8人,临时工19人,共27人。27人中,男12人,女15人;汉族16人,哈族11人,本科学历8人,大专学历9人,中专以下学历10人。

二、教育培训工作情况现状:

(一)、近年来本院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

1、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原则。建设高素质的法官队伍,重要的是提高法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坚持不懈地强化法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公正司法意识。正确处理政治思想教育和审判业务培训的关系,全面提高法官的综合素质。坚持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培训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强化教学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突出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坚持干部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正确认识干部培训、使用与工作的关系,把干部参加培训情况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和完善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晋升的制度。

2、完善学习教育培训制度,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建设学习型法院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一是积极安排相关人员参加上级法院、党委组织的各类培训工作包括岗位培训、晋升等级资格培训、法官任职资格培训的同时抓好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续职培训、学历教育、专业技能培训和司法警察业务技能培训。二是抓好以院党组、中心学习小组、审委会、院党总支、各业务部门等四个层面教育培训工作不放松。院机关党支部组织党员每星期学习一次,中心学习小组和审委会每月学习一次,即12:1的学习规划。各业务部门每周学习四个小时,即40:4的学习规划。建立教育培训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为保证学习内容、时间、人员落到实处,我们坚持一查、二看、三督促,即查学习考勤,建立每个同志的学习时间记录,做为年底考核的依据之一。每月公布一次学习考勤,二看学习内容和学习记录,学习内容不符合要求和没有学习资料的坚决补课。三督促是,督促读书笔记按时保质完成,每季度督促检查一次。要求年均完成五千字以上,收看电教片督促是否撰写心得体会卡。

3、主要措施:干部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抓好培训工作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培训工作更重要的是采取有力措施拓宽干部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内容,全面提高法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1)、把干部培训送出去。本院高度重视法官队伍的政治、业务的培训工作,积极安排相关人员参加上级法院、党委组织的各类培训工作包括岗位培训、晋升等级资格培训、法官任职资格培训的同时抓好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续职培训、学历教育、专业技能培训和司法警察业务技能培训。另外,还主动与各友邻单位及兄弟法院、上级法院、内地法院之间采取参观学习、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大干部培训的力度拓宽干部培训的渠道。

(2)、请老师专题授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适时邀请有经验的法官讲课解决我院法官在审判执行实践中遇到的难点。

(3)、用党员干部身边的典型事例教育队伍。积极开展评先选优活动,对我院优秀法官、先进工作者的典型事迹和好的工作作风要进行大力的宣传和表彰。对普通干部身上的闪光处要及时进行表彰。在全院上下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4)、对青年干警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关系到政法队伍能否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关系到政法机关能否正确履行好法律赋予的执法权利。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使近年来走上政法工作岗位的年轻人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践行者。

(二)、近三年本院教育培训工作情况:

1、2011年度-2013年度,本院院干警参加各类培训共101班次,214人参训,其中自治区以上组织的各类培训班56班、占各类培训总班次的55.45%,80人参训、占参训总人数的37.38%;参加自治州组织的各类培训班21班次、占各类培训总班次的20.79%,81人参训、占参训总人数的37.85%;参加县级单位组织的各类培训班24班次

占各类培训总班次的23.76%,53人参训、占参训总人数的24.77%。

自2011年度至今本院干警共8人通过司法考试,其中取得司法考试A证1人、C证5人、特C证2人。

2、2012年度至今本院参加各类培训65班次,114人参加培训。其中参加“双语”法官培训1班次,2人参训;与内地援疆法院开展智力培训4班次,5名干警参加培训;本院自2012年至今组织人民陪审员培训3次,共96人参加培训。2014年度本院计划举办1次人民陪审员培训班、计划50人参训;业务知识培训班6次,计划每次30人,共180人参训;政工、纪检等综合培训3次,计划共30人参训。

三、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重视业务工作,轻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普遍存在。由于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干警把绝大多数精力都用在案件处理上,集中学习也受此客观因素的影响开展的少,干警自觉学习的精力和时间更加少,业务知识的学习也表现为用什么、找什么、学什么,使得政治业务理论学习不深入系统,在办案中表现出政治敏锐性不强,就案办案问题时有发性,并且个别情况下存在汇报不及时,说理讲法不到位的现象。

(二)教育培训不贴近实际,理论性偏强,学习效果不好。目前进行的教育培训采取的大多是组织学习理论政策、领导讲话、法律法规,受教育者在集中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出现打瞌睡、开小差等情况,思想不能集中。在教育培训中,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方法,如讲学、述学、网络教学以及研究式学习方法,但干警对此却表现出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比较差。

(三)没有形成健全的教育培训考核和保障机制。培训中,缺乏科学合理的的考核机制,年度考核以检查学习笔记的多少来认定学习效果,干警没有感受到教育培训考核的压力,学习不深入,仅仅是照本宣科、浅尝辄止,拿参加培训当休息,将培训变成了提高政治福利待遇和获取法官等级晋升的一道程序。另外,法院是全额预算拨款单位,教育培训经费主要依靠地主党委、政府以及上级

法院的支持,经费短缺,法院开展集中开展教育培训时有心无力。

(四)法院非编制内人员缺乏科学规范的教育培训。一是由于法院人员和编制有限,聘用了一部分人承担大量的书记员工作,但聘用人员的流动性和队伍的不稳定性造成了聘用制书记员教育培训难度大,新老人员在不断交替、更换中,大多数是以干代训,依靠法官和老书记员的具体指导逐步熟悉工作的,缺乏统一规范的岗前培训和平时教育培训。二是人民陪审员教育培训工作滞后。人民陪审员由于来自不同单位机构,有的是退休职工,因此进行统一系统的教育培训不容易安排,在案件审理中,有的陪审员陪而不审、只点头不说话,合议案件时不充分发表意见,使陪审成了形式,陪审员成了摆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人民陪审员的培训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基层法院而是需要自上而下、有统一和规范的培训管理模式。

四、对法院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

人民法院的教育培训工作是保障法官提高审判质量和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不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丰富教育培训内容是今后法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方向,今后需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努力。

(一)在加强业务能力培训基层上,增强政工、纪检等综合口子的培训力度。政工部门、担负着法院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指导、检查、督促法院内部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领导指示,管理全院干警,总结、宣传、推广法院工作经验,负责法官干警的各种考核、人事任免、奖惩、工资福利、公务员招录等工作;政工工作涉及到每一位法官干警的切身利益,能否充分发挥其服务保障作用,对于法院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警队伍,实现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十分至关重要。

(二)丰富教育培训内容。进一步丰富干警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教育培训,致力提高广大干警的人格、气质修养。在教育培训中,一方面,进行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培训,帮助干警培养科学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知识的学习,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促进人文精神的养成。进一步丰富对干警的业务教育培训。

(三)切实加强教育培训的基本保障。多年的实践证明,教育培训能否有效、顺利开展,领导重视和机制、经费保障是决定性因素。积极组织他们参加上级法院举办的各类专业培训班和各种考察学习,定期组织干警外出学习培训、交流,使其丰富阅历、增长才智,创新思路,积淀更加丰富的法学知识和审判实践经验;对参加提高学历教育和司法考试的干警,给予一定的复习时间和参加考试的时间,并予报销部分学习费用;上级法院举办的法官培训学习及其他专业知识培训,应免交培训费和教材费用,以充分调动法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减轻基层法院及法官个人的经济负担。

人民法院关于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个没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的法官很难对法律的适用作出合理的解释和论证;一个不具有娴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审判技能的法官很难高效率处理案件;一个没有养成良好的专业思维的法官很难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和裁决。因此,只有经历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才能使那些将要成为法官的人学到在普通法律教育中学不到的、而在司法审判工作中所必备的东西,从一个普通的“法律人”达到专业化法官的水平;同时,也使那些已经成为法官的人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得到丰富和提高,保证其在司法裁判活动中更好地实现公正与效率。

由此可见,专业化的教育培训对于提高法官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法官专业化教育培训体系是推进法官教育培训规范化发展的必然途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第33条规定 :“改革现职法官培训制度。大力加强对法官的职业培训,建立健全与法官选任相配套的法官职业专门培训体系,完善法官继续教育制度,逐步实现以知识型培训为主向能力型培训为主的转变,从普及性培训为主向专业化培训为主的转变,从临时性培训为主向规范化培训为主的转变”。这无疑为我们今后如何构建专业化法官教育培训体系提供了理论导向。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颁布实施,2001年对其进行了修订,明确规定对法官应当进行有计划的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标志着法官培训进入了全新阶段。2000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制定《2001年—2005年全国法院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法官培训条例》,2006年3月又修订了《法官培训条例》。目前,《2006年—2010年全国法院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正在实施之中,而2010年是该培训规划进行的最后一年。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探讨在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下如何更好地构建法官专业化教育培训体系,来共同推进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课题组为使调研成果既有扎实的实践依据,又有一定的前瞻性、指导性,在调研方法上采取问卷调查与走访面谈相结合的方法。第一,成立课题组。由市中院政治部主任杨娜玲担任课题组组长,课题组成员由政治部的同志担任。第二,收集相关政策依据及一些好的经验做法。通过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等咨讯手段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特别是对区内外法院在建立和完善法官教育培训工作方面的经验和学术界对解决法官教育培训问题的相关建议、意见等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使课题组成员对课题本身形成共识。第三,对柳州市中级法院所辖十个县(区)法院以及对中院的法官发放问卷调查,也与部分法官进行了面对面交谈,了解中院本身及十个县(区)法院法官教育培训的具体情况,重点了解各法院法官教育培训的现状、方法,教育培训的实践效果,教育培训的问题及其建议。据统计,共发放问卷调查600份,回收549份,形成统计表11份、汇总表1份。最后,课题组对调查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梳理归纳,在深入研究、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我市法院法官队伍的基本情况

此次参与问卷调查的法官有549人,占法官队伍人数的100%。通过对法官年龄、政治级别、文化结构、法官等级等进行详实的统计,从数据、图表中,我们能大致了解近年来我市法官队伍建设的基础框架,为深入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法官年龄结构:26-30岁 12 人,占法官队伍人数的 2.19 %;31-35岁 45 人,占法官队伍人数的 8.19 %;36-40岁 87 人,占法官队伍人数的 15.85 %;41-45岁 131 人,占法官队伍人数的 23.86 %;46-50岁 136 人,占法官队伍人数的 24.77 %;51-55岁 101 人,占法官队伍人数的 18.4 %;56岁以上 37 人,占法官队伍人数的 6.74 %。(请见图表1)

2、法官政治级别:处级干部 36 人,占法官队伍人数的 6.56 %;正科级干部 287 人,占法官队伍人数的 52.78 %;副科级干部 168 人,占法官队伍人数的 30.6 %,科级及以下干部 58 人,占法官队伍人数的 10.56 %。(请见图表2)

3、法官文化结构:研究生学历 98 名,占法官队伍人数的 17.85 %;大学学历 331 人,占法官队伍人数的 60.29 %;大专学历 115 人,占法官队伍人数的 20.95 %,大专以下学历 5 人,占法官队伍人数 0.91 %。(请见图表3)

4、法官等级:一级高等法官 2 名,占法官队伍人数的 0.36 %;三级高等法官 21 名,占法官队伍人数的 3.83 %;四级高等法官 248 名,占法官队伍人数的 45.17 %;一级法官 111 名,占法官队伍人数的 20.22 %;二级法官 113 名,占法官队伍人数的 20.58 %;三级法官 30 名,占法官队伍人数的 5.64 %;四级法官 15 名,占法官队伍人数的 2.73 %;五级法官 9 名,占法官队伍人数的 1.64 %。(请见图表4)

二、我市法院法官教育培训的主要成效

为加大我市法官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法院队伍的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进一步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近4年来,我市两级法院结合我市法官队伍状况和教育培训工作情况,积极开展法官教育培训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基本情况如下:

(一)更新理念,认识先行

以理念更新为先导,构建法官教育培训思想认识平台,激发法官队伍参与培训、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我市法院把提高法官参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搞好法官教育培训的首要环节。近年来,我市法院通过积极组织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反对特权思想,树立人民法院人民法官良好形象教育整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严守纪律 加强修养 服务人民 文明执法 提高水平 争做表率”、“司法作风大检查”、“人民法官为人民”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强化法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公正司法意识,使其发现自身在思想认识和素质能力上的缺陷,从而认识到参与教育培训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经调查统计,目前我市法官参与教育培训很高的占37.14%;高的占49.22%;一般的占11.13%;不高的只占2.51%。(请见图表5)

(二)加大投入,优化资源

经调查统计,2006—2009年,我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教育培训上,每年平均投入的经费为70万元左右;各基层法院在此方面的投入平均为7.2万元左右(注:此经费用于包含法官在内的所有人员培训)。在此支持下,我市法院教育培训硬件设施建设得到了有力的保障。我市中院投资80万元修建了图书馆,设有藏书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供干警上网学习、查找资料。近几年来,市两级法院逐渐注重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化管理,新建了视频会议室,配置了电脑、视频、语音等先进教学设施,逐步实现基层法院、市中院与自治区高院信息数据的网上传输和资源共享,基本建成基层法院、市中院与自治区高院三级视频、音频传输专网,有效保障了优秀教学资源的跨地区共享、教育培训课程的同步录制,保证重要教学内容的再学习、再讨论。目前,我市法院的教育培训活动主要围绕视频网络课程展开,培训目标也通过视频网络课程来实现。

(三)瞄准指标,统筹规划

根据《2006—2010年全国法院教育培训规划》、《广西法院实施办法》和《2008— 2010年广西法院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规定,按照广西法官学院下达的教育培训指标,结合我市法院法官队伍的具体情况,市中院及各基层法院坚持每年做好法官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引导和推动我市法官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我市法官教育培训在上级法官学院的指导下,以法官续职资格培训为重点,坚持将培养、提高能力贯穿教育培训的全过程,逐步加大对基层法院特别是人民法庭法官业务培训的力度,着力提高法官的司法理论水平、法律适用能力、庭审驾驭能力和裁判文书写作能力。参与调查的法官61.28%认为自己在近几年的教育培训中,依法办案能力得到提高;63.74%认为自己的政治鉴别能力得到提高;42.96%认为自己的协调沟通能力得到提高。

(四)规范施教,服务审判

按照上级法官学院下达的培训任务,规范化地实施培训,努力造就一支能适应现代审判需求的法官队伍。2006年以来,我市法官一年参训0次的占4.41%;3次的占20.6%,5—10次的占73.97%,10次以上的占1.02%(请见图表6);法官一年累计参训时间达10天以上的占78.3%,10天以上1个月以内的占20.4%,1个月以上2个月以内的占1.18%。据参与调查的法官反映,其经常参与的教育培训是与审判工作要求相适应的业务技能的学习,占97.54%。

另据不完全统计,近4年来,我市法院协助广西法官学院、区高院组织了46期各类审判业务培训,涉及刑事审判、民事审判、行政审判、立案工作、审判监督等内容,平均每年参训法官逾2425人次。推荐市两级法院的法官参加国家法官学院的各类业务、预备法官、法官续职等培训逾48人,还主动创造机会选派优秀法官到省外著名大学和法院进行交叉培训。鼓励符合条件的法官和审判员特别是中青年的法官和审判员,积极参加研究生学历教育,到目前为止,我市两级法院法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有69人,硕士学位的法官达29人。

(五)多措并举,务求实效

我市法院对法官的教育培训以集中授课为主,通过盘活教学形式,来提高法官参学积极性,确保真学、学实、学透。从参与调查的法官反映,其参与的教育培训普遍采用四种方式:开展专题研学,协同上级培训机构开展以理论研讨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如近几年的“信访、调解方法与技巧培训班”、“刑事审判综合业务培训班”等,占100%;开展论坛互学,协同组织开辟“法官论坛”,请优秀法官介绍自己在学习、办案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成功经验,供大家学习借鉴,对审判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大家探讨,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目的,占57.6%;开展领导讲学,形成讲管理、讲案件、讲工作方法等专项讲学和个案讲评活动机制,占36.5%;开展专家辅学,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辅导,占29.7%;例如,2009年,我院就力邀多元解决纠纷机制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范愉教授来柳讲座。

三、我市法院法官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法院法官教育培训工作发展是迅速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从调查数据来看,只有4.83%的法官给予了“很好”的评价,27.86%的法官认为“好”,58.19%的法官认为“一般”,9.12%的法官认为“较差”。(请见图表7)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市法官教育培训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也折射出广西法官教育培训的某些弊端,主要表现为:

(一)法官教育培训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按照《法官培训条例》规定,法官教育培训实行两级管理体制,最高人民法院统一领导全国法院的法官教育培训工作,高级人民法院领导本辖区内法院的法官培训工作 。长期以来,法院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在法院内部进行。这种封闭式的法官教育培训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使中级法院、基层法院过度依赖上级组织的培训,极少扩展或延伸教育培训的内容。然而,中级法院及所辖各基层法院的法官面广量大,处于审判第一线,仅靠上级法院及其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质量和次数都不可能得到很好的保证。而参加国家法官学院培训的机会又有限,使得许多处于审判一线迫切需要扩展、充实审判知识、经验的法官轮不上高级别专业教育培训,而大部分参加高级别专业培训的领导又不直接从事审判工作,这种培了不用,用而不培现状是与法官教育培训目标背道而驰的 。

(二)法官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不完备

无论是我市法院,还是上级法院、上级法官学院主办的教育培训,在确定授课人员时,都有意识地兼顾审判实践的需要,邀请以院领导、庭长等为主体的一些资深法官走上讲台,传授所审案件的经验体会,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聘请专家学者作为讲课人员的做法,是业务培训工作本质性的进步。但是调查显示,有60%的法官认为在法官教育培训上教师的选择“一般”。通过与部分法官交流,我们了解到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资深法官,在一定程度上都不能满足审判实际深层次的需要。因为,专家学者主要从事纯学术意义上的理论研究,对法院工作尤其是审判工作实际的关注与了解不够,所主讲的法学前沿理论主要是满足于法官拓宽理论视野、丰富审判思路的需要,对法官审判工作的直接帮助可谓是少之又少。另外,作为业务培训重要内容的资深法官讲座,由于从目前阶段看来还仅仅停留在传授表面层次上的经验做法和体会,缺乏系统、深层次的审判经验升华总结,很少被参训法官所接受或重视。

(三)法官教育培训的课程内容不合理

在调查中,84.99%的法官认为近几年参与的法官教育培训班的课程内容设置“较差”或“一般”。虽然教育培训课程大多由上级法官学院统筹规划,内容覆盖面很广泛,但是在内容设计上缺乏职业化的思路,基本上以法律知识灌输为主,缺乏明确的职业法官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具体来说,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教育培训内容的单一性。从纵向层面来说,法官教育培训缺乏深层次的研讨,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培训上。现阶段,除初任、晋级、续职等资格培训外,对法官的教育培训方式更多时候体现为一种不定期的,为熟悉某一部法律或学习某一种审判经验而进行的临时性、应急性的培训。这种培训在时间上往往只有一、两天,内容上往往是就法律讲法律,就实践讲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很难讲出规范具体的指导意见,这样的培训对审判实践中法律适用问题的指导作用也就十分有限了。从横向层面来说,一个优秀的法官,绝不只是对法律知识和法律条文的机械运用,更应具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广博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知识以及高尚的职业精神。但是,无论是上级法官学院安排的,还是我市两级法院增加的教育培训,都集中在法律理论知识、审判业务的培训上,而对其他方面的培训却比较少。二是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调查显示,有44.44%的法官认为近年来的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强。从宏观层面分析,虽然各级法院都制定有法官教育培训计划,但每个培训项目之间往往没有联系,即缺乏整体的系统安排。这是上级和我市两级法院的教育培训计划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市法院制定的培训计划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上级法官学院下达的任务指标的基础上,做计划是想到什么培训什么,使得培训班的授课也往往是东讲一课、西讲一课,只能达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目的。从微观层面分析,由于上下级法院、各审判庭所受理案件类型、所需专业知识各不相同,很难针对某一个审判庭的工作实际开展培训。除对新的法律法规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外,只能面向大多数审判庭的宏观需要设置培训内容。这些培训内容对于开阔法官的理论视野、培养法官的法律思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于审判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疑难复杂、亟待寻求解决方案的实际问题来说,其针对性、实用性均不强。

(四)法官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不灵活

调查中,69.51%的法官认为影响法官教育培训效果的最重要因素是“培训方式单一”。主要体现在“四多四少”——“课堂讲授多,实践考察少;理论灌输多,经验传授少;传统方法多,现代手段少;内部交流多,外出见学少”。在教育培训的方法手段上,我们虽然运用了现代化的视频传输设施,但仍然是传统的“一人讲、众人听”的“填鸭式”教学,法官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一直以来,法官教育培训的方法手段要灵活,形式要多样,要不断创新教育培训的模式,进一步提高法官教育培训的效果和吸引力,这已成为所有参训法官的共鸣。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传统的“单一型”的教育培训方法本钱最低,不仅投入经费少,而且易于操纵,简单省事,被各级法院所青睐。另外,教育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并没有作为一项硬性指标,纳入到相应的考评体系中,大多是在关注教育培训任务是否完成,而在教育培训的教学环节上听之任之,缺乏创新,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谓“加强和改进教育培训方式”也就成了一句口号。

(五)法官教育培训的考核晋升不到位

调查显示,68.15%的法官对我市法院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考核评价为“一般”,另有17%的法官认为“管理考核太松”,反之有0.27%的法官认为考核“太严”,只有14.58%的法官对考核给予“较好”的评价。(请见图表8)目前,国家法官学院或是广西法官学院组织的教育培训,可持最高人民法院统一印发的《法官培训手册》报到、注册,经考核、考试合格的,登记于《法官培训手册》,准予结业。而上级法官学院、法院通过视频网络组织的培训、中院及各基层法院自行开展的教育培训,考核情况目前并无任何可记载凭证,有部分法官反映有的培训虽然有认真进行考勤登记,但是它能否作为法官任用、晋级、续职的凭证就不得而知。

对于法官教育培训的专项考核,区高院和我市法院都存在着这样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考核标准定量多定性少。在定量方面主要是考勤和考绩,考绩往往是通过考试的手段来实现,而考勤的方法常因没有形成系统化管理或是后续监管不力等因素造成考勤记录最终变为一堆废纸。考试的方法仍停留在考理论、考概念、考知识点上,对于法官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题目的能力考核上,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忽视了对教育培训效果的定性分析。二是激励措施偏软难落实。《2006—2010年全国法院教育培训规划》,仅仅是把培训记录和成绩作为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提升的“依据”、“参考”或“挂钩”等 ,过于原则性,缺少硬性规定,不利于具体操作,甚至造成培训与任职、提升之间存在着“断裂带”,没有真正把两者结合起来。

四、当前我市法官教育培训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法官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供”与“需”之间的矛盾,因此,正确把握法官教育培训需求方向,已成为当前我们做好法官教育培训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提升素质能力的需求趋向

调查中我们发现,近年来我市广大法官的文化知识水平虽然有了较大进步(请见图表2:本科以上学历的法 官占法官队伍人数的78%),但是随着我市法官年龄结构的逐渐偏大(请见图表1:41至55岁的法官占法官队伍人数的80.17%),仍有68.54%的法官感到自己“理论功底不够”,52.13%的干部认为自己“知识面偏窄”,30.8%的法官认为自己“观念陈旧”,他们的求知欲和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很高,希望提升自身素质的愿望非常强烈。

在法官能力需求方面,问卷所列出的9种需要增强的能力,最迫切的是依法办案能力,选择率达到94.8%;而驾驭全局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都超过70%以上。以上情况说明,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交互作用下,法官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他们希望自身的教育培训能坚持素质与能力并重,从“通用型”向“应用型”转变,把法官教育培训工作从“知识本位”转到“能力本位”,使自己摆脱工作中有时候“力不从心”的状态。

(二)教育培训模式的需求趋向

调查显示,79.9%的法官认为专业化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关键环节是教育培训模式的改善。在这一改革形势下,信息化技术所日渐凸显的优势性也使得其在法官教育培训中的运用成为了必然、主流。

(1)灵活性——不受人数的限制,不受时间、容量、地域的限制,学习手段灵活多样。对于法官教育培训而言,从根本上解决了因工作忙不能接受教育的现象,还能解决师资力量不足及分布不均等问题。

(2)信息量大——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信息来源丰富,知识更新速度快且各类知识内容充实、观点新颖,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法官由于工作压力大、时间紧而造成的信息获取日见减退的问题。

(3)交互性——可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电子版信息系统等得到个别辅导,使学生与教师在任何时候进行双向交流和接触,从而避免现今法官教育培训的单向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4)经济性——目前,法官脱产数日去上级院或是最高院进行晋级、续职、任职等培训,客观上造成了法院经费紧张、空岗审判力量不足压力等矛盾。而信息化教育培训模式既解决了培训之必需,又解决了法院经费难、人员紧的问题,可谓是一箭双雕。

(三)教育培训过程的需求趋向

法官对教育培训过程的需求,集中反映在教育培训的组织实施环节上,即教学方法、授课教师等方面。主要的趋向性要求是:

1.法官最喜欢的教学方法。调查显示,有89.54%的法官认为应多采用“模拟式教学”,有81.72%的法官认为应多采用“案例教学”,有80.63%的法官认为应多采用“现场教学”。这说明,法官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自己的独立判定和价值取向。因而在培训过程中,法官的独立思考多于简单接受,所以在设置教育培训方法上不能仅限于单纯的知识学习和信息获取。

2.法官比较喜欢的讲课老师类型。调查显示,有52.19%的法官希望由高等院校著名的专家、教授来授课;37.01%的法官选择“权威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而选择“各级党校教授、讲师”和“政府决策或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授课的选率则比较低,分别为5.98%和4.82%。(请见图表9)

以上情况表明,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受青睐的教师类型是,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有高超的授课艺术;既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又要占有大量的信息;既要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虽然在调查时有部分法官反映高等院校著名的专家、教授在实践经验上较为缺乏,但是由于他们在其他方面处于明显优势,因而还是成为法官们的首选。

(四)教育培训管理的需求趋向

法官对教育培训管理的需求反映在培训时间、培训考核等方面。主要的趋向性要求是:

1.调查显示,78.15%的法官期望能自主选择参加教育培训的内容、时间和机构。近年来,法院的审判任务逐年增加,审判人员加班加点,很难拿出大块的时间来集中学习。而且,即使是半天时间的专题讲座,也很难确保相关审判庭的法官全部参加。于是,很多处于基层的法官往往希望能选择合适的时间段,利用“短快、有效”的培训,来达到“所学即所得,所学即所用”的目的,这也给课程设置、培训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调查显示,超过50%的法官赞同在法官教育培训考核中引入学分制管理。这说明,以往那种死记硬背考理论、考知识的方式,显然不太适合法官的业务培训和在职教育,法官教育培训的考核,要注重联系工作实际来检验学习成果,将直接评价(课后打分)与间接评价(培训后的实践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五、构建专业化法官教育培训体系的几点思考

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完善法官教育培训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法官队伍。本课题组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高度正视教育培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立足当前,规划长远,将法官教育培训从知识型、基础型向能力型、素质型转变,从临时性培训为主向规范化培训为主转变,努力构建专业化法官教育培训体系。

(一)打造合作式、开放式法官教育培训基地

由于中级法院及各基层法院因办校经验、经费等问题,不具备独立创办法官培训学校的条件。市县(区)两级法院可整合资源,借助外力,建设合作型的法官教育培训基地。外力之一:地方党校或高校。充分利用地方党校或高校在学科建设、教学体系、科研能力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合作,邀请一些省内外著名专家教授讲课,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地方党校或高校也能充分利用法院所现有的法律资源,拓展法学领域的研究,带动法律教学的提升,加大法律知识的传播。外力之二:省外高校或科研机构。中级法院及各基层法院之间可以联手,积极探索建立区外教育培训基地,与省外高校或科研机构签订建立“委培”或“定点学习考察”的教育培训基地的协议,选派优秀法官通过有组织的“走出去”,参与培训锻炼,起到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借鉴经验、加强交流的作用。外力之三:区内上下级法院或是跨区、市的同级法院。组织法官到其他法院挂职锻炼,学习内容以审判技巧与经验积累训练为主,学时一年左右。学习锻炼结束后,由接受挂职的法院对挂职法官作出具体的成绩鉴定。这一方式可先在初任或预备法官培训上适用。

(二)制定主导型、衍射型法官教育培训计划

中级法院要制定五年一长期规划,一年一短期计划,切实加强对两级法院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在制定法官教育培训计划时,要从被动依赖上级培训向自主组织培训转变,特别是在课程设置规划上要占主导地位。上级组织的培训,涉及的法官范围太广,以致于有时候针对性不强。因此,中级法院要在上级法院教育培训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的法官考评、庭审评价,发现每一位法官的不足,建立待培数据库,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法官“进补”培训课程。另外,中级法院在协助组织上级法院组织的教育培训时,要不仅仅局限于通知要求,可适当扩大教育培训的受众面,使法官更多地享有培训的机会。同时,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培训资源,可组织到国家法官学院、自治区法官学院接受培训的法官,学成归来后,有针对性地对其余法官进行再培训。这样,不仅有利于培训精神、培训知识的传播,又能在充分节约培训经费的情况下使广大法官都得益,还能很好地检验参训法官的学习效果,亦可在这一过程中把部分优秀法官锻炼培养成既具备审判能力、又拥有授课技能的兼职教师。

(三)建立高素质、出色的法官培训师资队伍

培训教师的组成按上级要求,应坚持“教学、审判、科研”三结合的原则,可采取专、兼、聘的方式,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知名教授(专)、法学资深法官(兼)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聘)组成。可借助地方党校和高校的管理经验,建立法官教育培训师资库和教师档案,形成科学的师资管理、激励、评聘制度。通过在区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具有一定法学理论功底、审判实践经验和教学授课的法官及相关领域的专家中物色推荐,由自治区法官学院组织考核、审批、备案并颁发聘书。在具体的管理方面,对专职、聘用教师,即区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可定期邀请其到辖区法院审判部门调研,亲身参与办案、了解法官不足,以制定出更加符合法官培训课程内容,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兼职教师,即区内外可授课的优秀法官,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对教学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视为是否续聘的依据 。而作为奖励条件,这些授课法官凡开设一定讲座或课程,可以折算为办案件数,而且可优先选送其参与高等级的课程培训。在实现师资共享的前提下,在师资队伍的管理考核方面,除借助地方党校或高校的管理经验外,还可聘请他们的专业人员参与其中,这样能有效避免法院因为业务繁忙或经验不足而引发的一系列管理考核不善的问题。

(四)设置职业化、多样化法官教育培训内容

法官的教育培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法官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可以制订一套职业化、多样化的培训课程。

(1)教育培训内容的职业化。一是法律知识和审判技能。既包括法律知识、诠析法律问题的能力、熟知证据规则和法院运行程序等,也指判断某一具体案件中关键问题并探求解决问题的适用法律原则的能力、令人信服地阐明判决依据的表达能力。帮助法官在正确理解、适用新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上,形成与不断发展的审判工作相适应的技能水准。二是加强对法学理论问题的研讨。在审判一线的法官由于长期投身于具体的办案之中,思维常常局限于固定的案件,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对理论问题进行总结与思考。

对此,在法官教育培训中以固定的时间、专门的课堂、适当的形式、特定的论题对法官进行理性思维训练和指导,激励法官思考,促进法官总结,使法官通过一定的培训,提升理论水平,促进审判水平的提高。

(2)教育培训内容的多样化。一是深化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辩。法官作为社会正义和良知的代表,应对当今社会所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法律上理性的深入思考,既有助于充分发挥法官对社会正义的导向作用,又可以培养锻炼法官的理性思维能力。二是加强对综合知识的学习。在培训中有计划地安排法官选修一些人文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知识,引导法官追求人性的完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三是培养职业道德修养。坚持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并举,帮助法官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包括正义、高尚道德情操、富有同情心和慈善心、充满耐心、朴实优雅的风度等等,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法律人才,在任何诱惑面前都能坚持公正清廉的本色。

(五)创新复合型、实践型法官教育培训方式

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满灌式方法,对此,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法官在职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

(1)复合型法官教育培训方式。改变传统,并不是摒弃,而是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如在美国,国家司法学院的教学方法,主要采取提问教学法、互动教学法、个案教学法等 。提问教学法,从学生主观上说,提问将引起听课者的兴趣,老师的解释有可能帮助他纠正错误观点或帮助其他听课者提高认识,或者将问题引向深处,从而引发别人更多的问题。互动式教学法,是老师不断向学生提问题,强迫学生不断地思考问题,这样的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性格,使他能在高度的压力下,仍可以保持镇静,有条不紊,对答如流。个案分析式教学法,启发学生将法学理论运用于审判实际中,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所学的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使知识直接转化实际能力。

(2)实践型法官教育培训方式。除了可以尝试在法官系统中举办法官法学辩论赛等生动活泼的培训形式,在教学方法上也可引入庭审现场观摩法。中级法院或基层法院可配合上级法官学院等培训机构或教师,精选典型案例,选配法学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庭审驾驭能力高超的法官进行庭审,使参训法官能够直击庭审全过程,这种方式最直观、最具有渗透力。另外,也可以让每名参训法官在培训中亲自主持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庭审,使法官们能即学即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庭审的情景可以录下来,由教师或其他法官对其表现进行评判、打分。这样,法官不仅可以了解自己在法庭上是如何执法的,而且能够最快地获取如何更好地驾驭庭审方面的信息反馈,更有效地改正自身审判技能上的缺点。

(六)构建远程化、信息化法官教育培训网络

为适应法官教育培训现代化的要求,解决工学矛盾,扩大培训的普及面,我们要积极构建以区高院为核心、中级法院为骨干、覆盖至各基层法院的法院教育培训网络。

(1)开发远程网络培训模式。为每名法官提供一个学习账号,当其登录该网站时,会自动生成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为落实法官的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可以通过学分制进行管理,对刑事、民事、行政等不同审判业务的法官,规定每年必须获得的学分。法官在该网站上既可以参与同步课程培训,也可借助网络视频点播技术来实现教师授课的音频、视频实录的即时播放,对没有参与的课程培训进行补课。教学视频播放完毕,完成相关试题的问答后,自动生成所学学时。即使因工作等原因切断视频播放,所学时间会被网络系统自动记载,下次可接着收看。观看完每个课程的教学视频后,法官要通过网络发布个人学习心得,才能获得学分。另外,除了审判教学课程外,在网上还可以设置社会学、心理学、政治经济学、自然科学等选修课程,法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选修课,以修满每年所需的选修课程学分。

(2)搭建信息化学习交流平台。开办“在线一对一、实时答疑、成果共享”等栏目,解决法官有问题无处问的难题。当法官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通过E-mail向网上教师或专家进行咨询,也可以通过BBS或在线论坛等形式和网络上其他参与培训的法官进行讨论交流。同时还可以将其他法官所提问题及老师解答结果分类展示出来,使遇有同类问题的法官学习借鉴。另外,法官也可以通过网络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与大家分享,还可以针对某一课程或是某一类型的培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法官教育培训内容的设置、教师的授课方式,更好地提高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

(七)完善规范化、制度化法官考核激励机制

法官教育培训如果缺少考核评价环节,整个教育培训将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因此,我们需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丰富考核方式。根据法官教育培训的特点,针对培训的内容和要求,采取灵活多变的考核方法。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等都是基本形式,特别是要让教学考核走出“逢评必考”的误区,通过丰富考核评估体系,科学地评定法官的培训成绩,避免教育培训考核流于形式。如,以网络学分考核为基础,针对培训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撰写调研文章,如果能刊登在学术期刊或媒体上,则在学分成绩上予以加分;利用案件质量评查、裁判文书评比、业务竞赛等活动对法官培训情况进行检验,根据检验情况在学分成绩上予以不同的加分;等等。

(2)健全激励机制。为保证教育培训质量,实现培训预定目标和要求,应建立健全系统的培训考核制度,以规范教育培训考核的全过程,保证考核的公开、公平、公正。建立由计算机管理的教育培训档案,记录干部参培情况及考核成绩,将考核作为法官评优、任用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建议将法官教育培训工作的考核与各级法院年终绩效管理考评及法官的岗位目标管理考评联系起来,将法官教育培训工作任务的完成、效果作为这两项考评的重要内容,如单位和个人培训任务不达标的,或是单位法官培训考核成绩平均不达标的、个人某个培训项目考核成绩不及格的,不得参加年度评先和立功受奖;拟任法官不经预备法官培训或考试成绩不合格的,不得任命为法官;已任法官未参加法定续职资格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不得续任为法官;拟晋高级法官的,不经晋级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不得晋升为高级法官。对无故不参加培训的不予任职、对培训不合格的不予续职等。

培训调研报告 篇7

在全球的经济危机的影响下,高速发展的中国也没能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于中国教育培训行业来说,它们同样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但它们也迎来了投资的高峰期。教育培训行业至今仍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投资项目,是“朝阳产业”,“最具钱景”的市场之一。据调查显示,约1/3的家长愿意拿出上万元为孩子进行课外辅导,可见教育培训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因此,本文拟打算研究通过调动人的积极主动性,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调研、问卷、访谈等来分析当前我国教育培训市场的现状,力图发现教育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探讨行之有效的对策和解决办法,推动教育培训市场尽快踏上正确的发展轨道,从而促进我国教育培训市场的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培训市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教育培训市场的界定

培训是指社会上人员以一定方式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有培训活动就有教育培训市场。从本质上讲,教育培训活动是一个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它提供的是主要包括四种服务,其中包括培训机构的组织服务、优秀师资的教学服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服务和勤杂人员的后勤服务等。因此,我们一般又称为培训服务。现在这种培训服务存在与多种交换关系中,一般包括国家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交换关系等。其中国家、社会和个人即是教育服务的供给者又是教育服务资源的需求者;同时培训机构既是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又是教育服务的生产者。

教育培训主要是根据市场需要和个体的发展基础,制定个体的学习计划,侧重于满足个体的素质、技能、提升能力的需求或学习的乐趣,其更关注于近期的能力的提高。由于个体的需求及能力的不同,因此针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内容也是不一样的。教育培训市场便是根据个体的需求,及时调整培训的方向及内容,迅速的做出反应。

二、目前培训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市场需求容量巨大、发展势头迅速。

一个国家实力的强大,离不开政府对教育的资金及其物质投入;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对个人素质的要求永无上限,学习永无止境;越是有知识的人就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的道理,他们就会越爱好学习,越爱好增长知识、技能;现如今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就业竞争不断加剧等迫使家庭及个人对个体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都愿意花费大批资金进行教育投资,据有关报道,国内居民把家庭开支的三分之一用在了教育投入上。

更令人惊讶的是,《中国培训市场发展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指出,当前英语培训市场的市场总值(约150亿元)就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年产值。人们对“教育培训服务是21世纪最朝阳产业之一”观点的认识越来越加深。教育培训市场的办学主体也由最初的学校和政府组织行业企业办班等,逐步扩大到社会力量、私人企业培训公司或个体办学等。

(二)教育培训市场竞争激烈且竞争秩序混乱

教育培训行业因其市场规模宏大、利润率高、反周期性等特殊原因致使教育培训市场成为一个非常诱人的行业,因此各类培训机构群雄争霸,争抢教育培训市场这块“巨大蛋糕”。据《我国培训市场现状调查》一文中的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培训市场份额占有率最高的是民办培训机构,其次是高校,位于第三位的是政府、行业背景的机构。虽然目前国外培训机构数额还不多,但是他们的技术先进、富有特色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其市场占有率也是相当的高。

由于各大教育培训机构公平竞争机制还没有形成,容易为私利占有进行非良性操作,长期霸占公共培训市场,打击诋毁其他培训机构,且通过收费高保证百分百过关等诓骗学员致使学员无讨价还价的余地。如:①乱办班。据调查显示,目前社会上超过三分之一的培训机构都属于非法办学,甚至采取挂靠其他正规教育培训机构的名称或字样,进行开门办学,这些培训机构基本没有优秀的办学师资,教师一般都是大学生充当,且无过硬的硬件设施。上课只是忽悠学生。②乱收费。目前,私人团体的办学收费基本是依靠市场调节的,基本是那种学员多那种培训费用高。同时还有部分机构在利益驱动下,在教育培训的需求高峰期间大幅度的提价,或通过大幅度的降低价格拉拢生源,或在生源不够的情况下,拖延开班或不开班,但是拒绝全额退还学费。部分教育机构还存在着严重的变相收费现象。③乱宣传。以虚假的宣传、虚假的过关率为代表的欺骗行为严重,如故意的夸大教育培训效果:百分百过关率,十天提高英语100分等;过分包装授课教师:考研命题组组长、面试官中的主任等。

(三)教育培训机构服务能力低

目前很多培训机构不是以学员为中心,而是以利润为中心,部分教育培训机构收了钱就不管学生死活,没有针对教育培训过程进行长期的监管和约束,没有及时的对培训效果进行预测、评价及其结果反馈处理,从学员进入培训课堂开始到整个培训过程的结束,都没针对每一位学员提供差异化及其个性化的服务,有些培训机构更加没有注重教育培训服务过程中的服务细节的优化,更不用谈教育服务的售后服务。

培训调研报告 篇8

农机技术推广机构调研报告

据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和省农机推广站文件要求,我市从3月20日至3月底全面开展了农机技术推广机构队伍统计调查工作。现将我市农机推广机构及队伍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机推广机构的现状

__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农机大市。全市总面积10685.7平方公里,人口约820万,耕地面积750万亩。辖12个县市区(2区3市7县),135个农业乡镇。20__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95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达到2082万台,农机总值达到49亿元,农作物耕作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农机从业人员达到62.5万人。全市农机推广机构共 150个,其中:市级推广机构1个,县级推广机构 12个,乡级135个,有编制317人,在编推广人员296人,其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156人,35岁以下93人,35-50岁178人,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52人,其中高级18人,中级71人。市、11个县级农机推广机构均为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1个为差额事业单位,不是独立法人,市及部分县级农机推广机构已纳入公务员管理。市级推广机构在编人员4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4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县级推广机构在编人员119人,站均 9.9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82人,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38人。乡级农机推广机构为乡镇农机站或农业综合服务站,其中,独立站83个、区域站0个、综合站52个,归县级农机部门管理的站 0个、乡镇政府管理的站110个、县乡双重管理的站25个,乡镇财政全额拨款的站108个、 差额拨款的站0个、自收自支的 27个。有编制221个,在编推广人员173人,有专业技术人员132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70人。

近年来,我市农机推广部门先后引进了各种农机化新技术30多项,如保护性耕作技术、小麦精播、化肥深施、小麦联合机收、机械深耕、片麻岩开发、花生机播、玉米机收及秸秆还田等一大批投资少、见效快,广大干群喜爱、农业急需的农机新技术,都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承担了国家省市及有关部门的大批科研、技术推广项目:如农业部节本增效工程项目,农业部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优质粮现代农机装备推进工程,山东省旱作农业开发示范项目,山东省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项目等,使一大批科技成果得到了推广普及,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同时,还承担了科研课题的开发任务,承担了50万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大蒜挖掘机、湖藕挖掘船、大豆播种机、片麻岩开发机械化技术、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设施农业机械化配套技术等科研开发任务,都通过了有关部门的鉴定验收,不仅使推广部门自身科研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有效解决了我市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困难;技术推广部门还配合整体工作,积极开展送技术下乡、技术咨询、现场指导等服务活动;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新机具、新技术,为农业增收、农民增效起到了更直接的推动作用。农机推广部门特别是县级农机推广部门处在农业技术实施的前沿,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直接与农业生产实际相接触,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先进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实践证明,农机推广部门已成为实现农村小康,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队伍不强。不能够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对农机化的需要。特别是乡镇农机推广人员身份大都为合同制工人,学历较低,专业技术水平较低,没有受到专业教育或专业培训。同时,乡镇农机推广人员人事安排、工资受乡镇政府管理,工作没有自主权,常常被党委、政府临时抽调做其它工作,农机推广常常无暇或无人顾及。

(2)地位不高。县级推广机构财务不独立,更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在目前机构改革中,工作人员被整体纳入公务员系列参照执行,而不按照专业技术人员对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

(3)乡镇农机站资产被侵占、平调事件时有发生等,农业机械的'作用、为民服务的功效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4)设施不硬。乡镇农机站工作条件差,基本上是一桌一椅,缺乏必要的试验、示范场所,缺少必要的技术服务手段,这些都与农业现代化和和谐社会建设极不相适应。

三、建议

1、稳定队伍建设。《农业技术推广法》已经明确规定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主体地位,要进一步制定有关强化农机推广机构的细则、办法,明确标准,推进农机推广机构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特别是县级农机推广机构,身处基层,承上启下,十分重要,应进一步加强其机构队伍建设,把其建设成为业务独立,设施齐全,技术水平高的精良队伍。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机推广工作更应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加强信息交流管理;各级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给予倾斜,给予一流的设备,健全的设施,以便更加全面、及时、准确地为群众搞好服务,要在全系统积极开展一次农机推广机构规范化建设活动,力促其上台阶,上水平使推广机构 建设不断发展壮大。

3、实施项目促发展。农机技术推广项目,是技术成果转化与资金投放的重要方式。是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与争取资金支持的有利时机,是农机推广工作的立站之本。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重点科技项目,带动整个推广工作的开展,同时,还要积极与各大专院校,厂矿企业的横向联合,搞好交流与合作,使农机推广工作不断扩展与延伸。

4、大力开展多种经营活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要改变那种单靠政府补贴搞推广的模式,要依靠自身技术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独立核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路子,进一步弥补资金不足,以经营促服务,以服务带动推广工作的开展和新技术的普及。

5、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服务是宗旨,是农机部门树立社会形象的窗口。要树立为大农业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观念,努力开辟新的服务领域,进一步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实现经营服务一体化,从而有效提升农机推广工作水平,有力推动整个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培训调研报告 篇9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 目:青年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调查报告姓 名: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日 期:

青年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研背景

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了当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近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创业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从公开的的资料调查显示,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条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一时起,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高涨,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创业行列的人却很少。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并分析了现阶段青年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

二、调研目的及意义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日益成为高校学生重要课题,因此我们团队特对周边大学生做了网上问卷调查,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关注程,了解现在的青年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毕业生创业现状,通过调研为在校大学生就业、毕业生创新创业情况作总结,并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

三、调查内容

(1)调研对象:现阶段我团队的正在进行大学课程和已经毕业的同学。

(2)调查内容: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了解他们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的就业前景的看法,了解大学生自主创

业的想法的比重及对创业所遇的困难的考虑;着重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

(3)调查方法: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网络邮箱发放调查问卷,本次调研一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回收255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85%,问卷涉及基本信息,现在就业形势、大学生对自己专业前景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困难、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着重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

(4)调查时间:20xx年1月1号—2月25号

四、调查发现

1、本次调查男女生数量基本一致(其中男生51%,女生49%)。

2、本科和高职高专数量相差不大(其中本科44%、高职高专50%,其余为高中毕业)。

3、理科和工科数量基本相同,文科类相差较大(理科40%、工科41%,文科13%)。

4、半数以上被调查者认为个人能力在就业时最被企业看中(55%)。

5、70%的被调查者期待工作初期的月薪在1500—3000之间(1500以下和3000以上的各占15%)。

6、80%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学校个人能力的提高及专业知识的掌握对就饿帮助最大。

7、4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目前所学专业在今后的求职过程中不

具有优势(不清楚的为40%)。

8、75%的被调查者希望毕业后前往北上广及沿海发达地区工作。 9、80%的被调查者想过大学生村官及国家公务员。

10、95%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11、73%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求职前必须具备的求职知识和能力是如何人了解一个企业和企业选人的标准。

12、68%的被调查者想过自主创业。

13、98%的被调查者认为如果自主创业需要国家政策及创业资金的支持。

14、85的被调查者能区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五、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分析

1)大学生就业倾向分析

1、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总体趋向稳定,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

2、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为“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

3、大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想过自主创业,但受制于资金和经验绝大部分自主创业想法中途夭折。

4、大多数大学生对于是否有意向报考村官问题上表示愿意尝试。

在这一问题的先择上,3%的大学生表示已报名村官考试;60%的同学表示有意向朝村官方向发展,但自身条件不够。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2)对自身就业素质要求分析

1、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对其生活影响最大、最受益的是社会实践。

2、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是社会交际能力。

3、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

4、大多数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人才招聘会。

5、大多数大学生希望企业成功人士、校友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

六、调研意见及建议

经过网上浏览、网上问卷调查,搜集相关材料等形式,我们团队调查自己周边大学生,了解他们对现阶段择业观及创新创业想法。从调查问卷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创业需要社会在各方面建立有效机制。我们团队分别从政府、各大高校、大学生以及用人单位四个利益相关者出发,提出几点意见及建议。

(1)政府。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并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并支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就业;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项目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后盾,在物质在精神上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对于支持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府应出台各种鼓励毕业生高

培训调研报告 篇10

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石景山区街道下岗职工培训和再就业第一手资料。本人于8月22日至8月26日,深入到石景山区街道对全街道下岗职工培训和再就业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结合石景山区街道下岗职工和再就业工作实际,就做好今后的下岗职工培训和再就业工作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下岗职工培训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基本情况。

街道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东部,区域面积6.21平方公里,人口38148人,现有11个社区居委会。辖区内有2所小学、2所中学和石景山区中小学劳技中心。目前街道共有下岗职工失业人员2531人,其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员为1558人,集体企业失业人员373人,街道下岗失业人员中已有1661人实现了再就业,870人未就业,其中多数为体弱多病人员。4050(女40、男50岁以上)人员185人,就业培训1843人,累计免费核发《再就业优惠证》518本,涉及税费减免84.5万元,劳务输出2.8万人次,街道登记失业率3%,低于控制指标4.5的1.5个百分点。

通过对调查情况的整理归纳,下岗职工培训和再就业的状况大体可分为以下类型:

(一)创办私营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

据调查,截止8月底,街道下岗职工人员从事各类经营活动的有230户(私企63户,个体167户)。他们或独立办厂开店,或与他人合作参股办公司。他们凭借过去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营)经验,以及广泛的社会关系,大都经营得比较好,而且大多数私企还接收了不少下岗职工人员。

(二)部分下岗职工被个体私营业主雇用。

从我调查街道的部分企业和收回的问卷来看,被街道内个体私营业主雇用的这类人员约占下岗失业人数的17.6%。这也充分说明,街道个体私营经济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街道的一间超市拥有正式职工130余人,其中来自街道的下岗失业人员达30余人,占总人数的23%以上。

(三)到外地打工谋生。

这类人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技能。据调查的320名下岗失业人员中,有180名在外地打工,约占5.1%。他们多在外地就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就业服务中心输出的。

(四)协助家庭成员经营。

这类人员约占1——2%。他们下岗后,有的协助父母、有的协助丈夫(或妻子)从事个体经营。有的年纪大、身体差、不宜再谋职业。如:街道下岗职工林某,现已56岁,长期患风湿病,下岗后就一直在家养病。据统计,这类人员约占未就业人员的15.7%。

(五)从事自由职业。

在下岗职工人员中,有不少从事自由职业,如修理水电、灌送煤气、推销保险、搬运装卸、建筑小工、摆地摊、当门卫、做保安、当保姆、送牛奶、甚至当吹鼓手、做礼仪服务等。他们的特点是游击性强,工作不稳定,但收入基本能养家糊口。街道通过这种途径实现再就业的人员大约有1200余人,约占下岗失业人数的6%。如:李某在国营公司下岗后,一年就从事过送牛奶、送矿泉水、保险推销员3种职业。

(六)家庭条件尚可,不再考虑就业。

调查得知,约有8.6%的人下岗失业后由子女或者配偶抚养,已无再就业的念头。如:街道下岗女工郭某因儿子条件较好,孙子又需要人照料,下岗后干脆帮儿子照看家庭,料理家务。街道下岗女工刘某,现年36岁,儿子读书,丈夫创办了一家种子经销公司,家里确也需人照看。下岗后她在家当起了专职母亲,相夫教子,让丈夫全力去办好自己的企业。

(七)无资金、无技术、难以再就业。

在下岗职工人员中,有一定技术专长的人下岗失业后重新就业的机会较大,而无技术的普通工人再就业机会则相对较小。如果资金也困难,再就业则难上加难。目前,街道未就业的下岗职工人员多数既无资金,也无技术等原因,至今仍在家待业。

(八)等待观望,无所事事。

此类人员虽然不多,只占不到1%,但确实有一定的副作用。他们一方面责怪自己命苦,一方面在等待天上的馅饼。他们高不成,低不就;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轻事找不到,重事不想做;收入高的事找不到,收入低的事不去做。整天一筹莫展,无所事事,东游西荡。

二、下岗职工培训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存在的原因。

虽然党和政府关于下岗职工培训和再就业工作的优惠政策在街道总体上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但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政策宣传并未完全到位。

由于宣传不够到位,目前仍有不少下岗职工对再就业政策不了解,一些人对可以享受优惠待遇的对象、种类、数额毫无知晓;一些人对政策只是一知半解,导致一些可以享受优惠的人没有及时申请,使政策没有得到全方位的落实。

(二)创业培训力度不够。

创业培训力不从心,小额贷款举步唯艰、门槛高、手续繁琐,再就业资金到帐程序复杂,税费减免受地域环境、财政收入等因素影响,难以满足下岗职工的创业热情。我在对街道118名下岗职工再就业政策实效行动抽样调查中,75%的职工反映缺少就业岗位;反映技能缺乏为35%;58%对税费减免要求强烈;89%认为小额贷款可望不可及;在收回的112份有效问卷中均要求落实优惠政策,特别是税费减免、小额贷款。

(三)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证》发放把关难。

实行再就业优惠,是国家一个重大而严肃的政策问题,因此,应该严格掌握政策,做到该享受的一个不漏,不该享受的一个不批。但事实上,街道在发放《再就业优惠证》过程中,由于工作量大,发证部门人手紧,要在短时间内对数以万计的人员是否符合发给《再就业优惠证》的条件一事进行逐一审查核实,难度很大。使少数不该享受优惠的人员持有《再就业优惠证》要求享受优惠政策,从而增加了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的难度,也造成了国家税收的流失。

(四)下岗职工再就业能力较低。

调查发现,许多用人单位愿意从大局出发,在同等条件下先招聘下岗职工,尤其是有一技之长的一线工人。但许多下岗职工由于自身没有技术或技术单一落后,而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只能望岗兴叹。如原造纸厂职工苏某下岗后,到其它公司求职,因无技术特长,而未被录用。大龄就业困难群体学技术难、再就业难、养老保险接续难等一连串自身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是当前并轨工作必须解决的重大难题。

三、进一步做好下岗职工培训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几点意见。

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就业为目标,努力实现由单位就业向市场就业,由企业管理到社会化服务的两个转变。

(一)加大职工培训和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

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要再造宣传声势;各有关部门都应利用宣传栏、宣传车等有效形式,反复宣传职工培训和再就业的相关政策,做到宣传到位,落实到位,职工享受到位。同时,要在全社会营造关心职工培训和再就业的浓厚氛围,引导社会各界和民营企业为政府分忧,为下岗职工培训和再就业解愁,广纳职工培训和再就业人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劳动就业部门要把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发证关。

《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对象应严格控制在现行政策规定的四类人员上,不能随意开新口子。对申请颁发《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要严格按政策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审查核发;对把握不准、存在疑问的要调查核实。对已发证要进行一次清理,对不符合条件的,要予以纠正收回《再就业优惠证》。

(三)重视岗前培训。

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得力人员,精心备课,对下岗职工和再就业人员进行免费集中培训,一方面授之以知识和技能,对合格者颁发相关证书;另一方面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和法纪教育,劝其改变择业观念,树立吃苦耐劳精神,引导他们自尊、自爱、自强,摒弃依靠思想,以增强就业能力,扩大就业机会。

(四)凡是有能力进行个体经营的,政府大力提倡。

政府要鼓励下岗职工自已办企业。并为其大开绿灯,免费办理一切手续;对经营有困难的减、免、缓工商税;还要求城建部门,为他们解决营业场所困难。在不影响市容的前提下允许摆摊设点及占道等。

综上所述,职工下岗只是在企业竟争中的必然趋势,企业竞争只是为了提高经济建设,党委、政府要处处关心下岗职工,我也衷心希望下岗职工积极参加培训,努力再上岗。

培训调研报告 篇11

调查概况

近年来,虽然教师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推陈出新,但实效性与组织者的初衷和参与者的期待仍有较大距离。如何打破壁垒提高教师专业培训的实效性已成为各级专业培训机构共同关注的课题。为此,我们对山东省烟台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本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对烟台市7个县市区的14所学校进行了专题调研,其中7所小学,农村5所、城区2所;4所初中,农村1所、城区3所;3所高中。问卷内容从专业培训现状及专业培训需求两方面着手,涉及与教师专业培训相关的10个着眼点。问卷题目以封闭择一式为主并兼有开放式问题。调研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学校和教师,共发放问卷623份,其中有效问卷598份,有效率为。在对全部数据统计整理与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从结果与分析、问题归因、对策与建议三个方面做出调研报告。

调查结果及分析

制约教师培训的主要瓶颈是教学任务繁重

本调查中的教师专业培训主要指校级(含学校)以上的教育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职务或岗位培训,如:普通话、计算机、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等;与教学联系较为密切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如:学科课标、教材、教法研讨,或学科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或围绕某一研究课题开展的实验教师培训。我们从整体状况、基本内容、组织形式和基本态度四个维度进行了统计整理。

(一)教师培训的整体状况

就级别来说,近5年,33%的教师参加过的专业培训的最高级别为烟台市级;其次为省级及省级以上、县市级培训,两者均为31%;最高仅参加过镇校级培训的为5%。农村与城区教师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即城市教师接受培训优于农村教师(x2地域=,p﹤)。

从数量上看,近5年,教师参加最多的是县市级培训,为43%;其次为镇校级,为33%;烟台市级为15%;省级及省级以上的为10%。有50%的教师平均每个学期要参加2至3次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培训,仅参加一次的为35%。城乡与学段的教师间均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即城区的优于农村的、高中的明显优于初中的和小学的(x2地域=,x2学段=,p﹤)。

从培训时限与规模上看,在参加过的培训活动中,33%的培训安排为半天至一天,一天半至2天的占20%,两天半至5天以及5天以上的占48%。就规模而言,46%的培训为50至200人,35%为200人以上,50人以内的培训占18%。

(二)教师培训的基本内容

调查显示,与教学、科研联系较为密切的业务培训(如主题性学科教学研讨或教学理论讲习会,或学科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或围绕某一研究课题开展的实验教师培训,等等)最受欢迎,达到68%。

从学段分布情况分析,小学、初中、高中教师间对于教科研类业务培训的欢迎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x2学段=,p﹥)。从教龄结构维度分析,从教不足5年、5-xx、11-xx、xx以上的教师对于教科研类业务培训的欢迎程度也不存在显著差异(x2教龄=,p﹥)。

在以教学科研为主题内容的培训中,以教学理论培训为主的占40%;其次为学科课程标准解析、教材培训,占32%;再其次是诸如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等主题内容的教学改革实践培训,占22%;涉及到教科研方法等内容的最少,为6%。从学段分布情况分析,小学、初中、高中教师间不存在显著差异(x2学段=,p﹥)。

在目前中小学教师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中,“与所任学科教学相关的有效教学理论”最多,占66%;其次为“与自己所任学科相关的课程理念”,占19%;“与自己开展的某一专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与方法”仅占14%;1%属于“学法指导”、“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等学习心理学理论。从教龄结构维度分析,从教不足5年、5-xx、11-xx、xx以上的教师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x2教龄=﹤p﹤)。从教xx以上的教师更需要课程理论,教龄越短的教师对有效教学理论更显需要(见表1)。

(三)教师培训的组织形式

教师参加过的专业培训活动,55%属于镇校以内的集中培训,说明近年来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已经得到普及,学校也切实加强了对于教师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成为教师专业培训的“重头戏”。同时,镇校以外的集中培训为30%,其次为14%的分散培训。这组数据说明,当前的教师培训还是以集中型为主,占84%。从学段分布情况分析,小学、初中、高中教师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x2学段=﹤,小学和初中教师比高中教师参加校外培训的次数要多一些)。

从年龄分布情况分析,不足30岁、30-40岁、41-50岁、50岁以上的教师间不存在着显著差异(x2年龄=﹥),这说明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教师专业培训都得到了重视。

培训调研报告 篇12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培育壮大农村技能型、知识型人才队伍,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为更好地加快培育繁峙县新型职业农民,繁峙县农机局抽取一部分农户,对农户的产业现状、文化素质、就业及培训状况等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繁峙县职业农民培育的状况

繁峙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总面积岩头乡以外,其他各乡镇均耕地平坦;在大营镇、横涧乡、金山铺乡、杏园乡、集义庄乡5个乡镇占全县80%的农机大户和种植大户;其中千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30户,农机保有量占全县的75%以上。

今年来,繁峙县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田间学校、送科技下乡等项目,广泛开展职业农民教育,为全县培育和储备了一批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全县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我县现代农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二、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繁峙县通过对农民多年的职业技能培育,虽然使部分农民系统地接受了农业专项技能的培育,但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农村建设的发展来看,还远远不能适应农村城镇化发展需求。从调查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新信息、新品种层出不穷,这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人员的专业素质、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县农机局师资人员缺乏,而且存在有的知识老化,过去所学知识已经跟不上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在培训过程中遇到农民提到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往往面临知识的缺乏,不能给予有效回答,挫伤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与改革”等培训项目和方式,这些培训项目和方式的开展,为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作出很大贡献。但是这些项目和方式都具有自身的弊端性,不能全面、独到的服务于农民。在平时开展的农民教育培训下乡活动中,基本上都是通过乡镇及行政村的干部组织受训人员,如果遇到乡镇和村组干部工作繁忙,他们往往加以推诿,从而影响农民教育培训的开展和实施。

不生动,农民不愿接受,难以满足对培训的需求,需要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购买新技术书籍及光盘碟片进行培训技术支撑。在没有经费支撑的农广校,对这些硬件和新技术书籍及光盘碟片的添置,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教育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

4.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受训人员难以组织。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有大部分农民不能主动参加培训,没有认识到通过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耕作技术和水平,这也影响了培训效果。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深深的感觉到,通过农机局等部门的不懈努力,这种情况已经比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改变,也有一部分农民还是很愿意参加这种培训班,有了这些人的带动,培训单位提高培训效果,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会主动参加培训.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探索

效益比较低,是导致高素质劳动力弃农、转业的重要原因。我国现有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中,专门针对种养大户等新型职业农民和生产经营主体的还不多,制定扶持政策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重要环节,只有配套真正具有含金量的扶持政策,才能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打造一支用得着、留得住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主要包括土地流转、生产扶持、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我县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过程中进行了此方面的探索。从土地流转、生产扶持、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针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了明确规定。如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项目资金的投入、农机购置补贴等方面向新型职业农民予以优惠。同时把新型职业农民纳入金融信贷重点扶持对象,拓宽农村信贷投入渠道,解决新型职业农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融资困难。从调查来看,专业合作社对政府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不足,土地流转困难等方面,个人独立经营的种植大户主要是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力量不足。

2.硬件建设是基础。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培训条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紧紧围绕我县农业大发展这个中心,开展多种形式培训,加大培训单位必要的硬件设施投入,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同时在全县不同乡镇或村进行现场指导,方便农民就近培训。

全局性的大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并最终形成一整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

助农、富农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他们科技知识如果匮乏,往往使培训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培训项目实施的效果和深度。尤其是现在科技知识更新换代加快,师资人员经常感到过去所学知识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因此对师资人员进行常态化地培训,增加师资人员的知识储备,更新知识内容,提高知识水平非常必要。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就是激活农民自身活力和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过程;就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者的过程;就是培育“三农”事业发展未来的过程。繁峙县将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契机,坚持科技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认真总结经验,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加大人力、财力投入,抓好典型示范,创新性开展工作,全面打造全县职业农民培育升级版。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让老百姓买的放心吃的舒心。

培训调研报告 篇13

根据省、市阳光工程培训今年申报调研工作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始终把阳光培训工作列入整个农业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局分管领导带队,组成了以局科教站牵头,由相关站室以及畜牧水产、农机等单位为成员,深入全县乡镇,充分听取乡镇基层农技综合站意见,各方互动,充分酝酿,征求各方建议,最后根据我县具体情况,农业产业特点,从业劳动者培训意愿,当前我县农业技术力量实际需求等综合因素,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县是历年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县,省29个粮食生产大县之一,全国蔬菜劳务大县,中国麻鸡之乡,农业机械化大县。全县现有耕地面积4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63万亩。全县人口36万,农业人口占八成,农村劳动力近13万。在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达6%,初中文化占80%。通过几年阳光培训的实施,我县农村劳动力文化、科技、市场等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现有的文化层次和学历结构为我县继续大力实施阳光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阳光培训工作,通过多年的实施、实践与摸索,我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具备承办相应的阳光培训能力。在硬件建设上,有相应的设备,特别是随着基层体系建设加强,上级对基层的农科教设备进一步充实完备,装备更加优越。各类农业产业实习基地,我县有近20个。在软件建设上,有一批优秀的农业科教老师队伍,经过几年来的锤炼,师资整体素质相对较高,教学经验愈加丰富。总体看,学的会学,教的能教,整个培训体系上下都对办好今年阳光培训充满信心。从全面来看,承办20xx年阳光培训事业的条件是成熟的。

二、基本思路

地方自主性招生计划,我们紧紧围绕实现粮食“十连增”,农民收入“十连丰”目标,决不放松粮油生产,积极充分发挥各地方区域农业产业特色优势。在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我局站在全县面上的角度抓重点,例如着重病虫专业防治员,因为这是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是农业科技牛鼻子,这项关键技术动态性、科学性、辩证性较强。我们在这方面还是重点培训村组干部,部分科技示范户和种田大户,充分发挥这一群体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我们倡导村组干部要带头学科技,我们农业部门对村组干部灌输一个理念,就是不带头学农业科技的干部不是一个合格的干部。

另外在基层村专项技术培训方面,我局站在全县点上的角度,也是原则上咬定粮油生产,例如郭圩粮仓,又是超级稻基地;航埠镇我县油菜基地;许坊乡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相山镇山区无公害优质米基地等。在稳定粮油专项培训的基础上,我们也因地制宜,充分进行地方区域特色的专项培训,例如城关乡镇的巴山、郭圩和石庄的蔬菜瓜果产业培训;河上镇红壤旱地花生产业培训;白路和礼陂的优质水果产业培训;桃源乡畲族民族村阳光帮扶特色培训等等。

在实施阳光培训过程中,我局把培训与完善基层乡站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阳光培训作为基层农技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农技干部与农民朋友深入交流沟通的渠道,基层农技工作一个重要抓手。促进基层农技站人员形成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三、申报专业与实际需求

申报专业共9个,申报培训学员数共2500名,其中农业职业培训1000名,与去年持平。专项培训1500名。申报数符合客观实际,整体上有利农业事业均衡发展。申报指标中,专业技术培训我们分配给每个乡站均100名。总结去年的经验,这有利于调动全县基层站的全部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发挥基层人员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各乡镇区域专项培训特色,在抓好粮油生产的同时,有利于一乡一业的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个性农业。作为县局也有利于产业效益综合分析、对比、示范。

申报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方面,除了病虫防治员400名外。

㈠、种子代销员和农药经销员各80名。种子是一年水稻收成的关键,我县现有种子代销员和农药经销员近400名户,增强他们合法、守法经营意识非常重要。

㈡、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人员80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强调农村经营体制管理。作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体制建设中,以麻鸡特色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现阶段都有一定的位置。继续巩固和完善现有成果,提高合作社骨干人员管理水平显得非常及时。

㈢、蔬菜园艺工80名。是全国性蔬菜劳务输出地,是我县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县近几年来,以群惠和马安蔬菜基地为龙头的蔬菜业,在各方努力下,蔬菜产业得到突飞猛进发展,位列全市前茅。

㈣、沼气工80名。沼气能源工作,经过几十年发展,也和兄弟县一样得到进步,随着新农村建设,秀美乡村事业发展,要改造好农村环境,沼气能源建设首当其充。

培训调研报告 篇14

农民工培训是个系统工程。对农民工的培训不能仅限于政府和企业,还应积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来进行开展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妥转移,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全总也明确提出,各级工会要充分利用工会的学校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切实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笔者针对目前农民工培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试着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目前现状

调查发现,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一些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投入并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比例,而用于农民工培训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政府没有足够的农民工培训保障体系,一些企业也不愿培训。

二、问题及原因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尽管政府投入了许多财力、物力,各级工会也多方努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首先,从农民工整体来看,对文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有着强烈渴望和迫切愿望,但具体到单独的个体和实际的培训工作中时,却不然。据调查,不少农民工参加培训都是各级政府下达指标,农民工对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另一方面,一些有学习热情的农民工却由于受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参加培训。

其次,从农民工分布情况看,农民工比较多的企业往往为民营、外资企业,其中不少企业认为,工人只要每天完成生产任务“能干”、“够用”就行,对农民工技能升级和有关思想道德、安全、维权等方面的培训热情不大,使不少农民工只能长期从事低级体力或简单熟练工种。

第三,农民工教育培训具有教育对象分散且流动性大、教育层次不齐、教育时间不定、约束力不强等特点,这使农民工教育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

1.一些农民工受自给自足思想束缚,视野较窄,缺乏长远性和开拓性。

2.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使其很难摆脱心理上的自卑。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形态之间的反差,不少城市人对农民工怀有偏见,使其在城镇寻求自我发展的热情和信心受到挫伤。又由于其在城镇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因而其对城市也怀有一定戒备和恐惧。

3.不少农民工外出打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该不该学、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另外,多数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虽然不支付培训费用,但仍需支付车票、伙食费、住宿费等费用。

4.由于城市企业在用工制度上对农民工的歧视,以及农民工自身先天的不足,他们中的不少人目前还没有谋取固定工作,甚至连劳动合同都没签过。这种短暂的工作状态,使他们只能选择得过且过方式。很难激活其潜在的培训需求和培训热情。

5.一些培训课程的设置不符合农民工就业的实际需要,按规定每个农民只能享受一次免费培训,而根据农民工择业的需求,常常掌握二三门技术的农民工才能更好地找到工作。

6.用人单位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使其在农民工培训问题上不愿有较多投资。一些企业以农民工缺乏稳定性为由,拒绝对其实施培训。这就导致一些农民工虽打工数年,但在职业技能方面并无长进。所以,一遇企业结构调整或技术改造,便被淘汰出局。因此,不少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与科技和生产水平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于是出现了一边是大批农民工进城打工,一边是用人单位发愁招不到人的“民工荒”难题。

三、对策及建议

农民工培训将是我国今后教育的一个新增长点,国家正在构建农民工培训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各级工会来说,既是艰巨的任务,也可能是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各级工会应有长期的眼光和规划,在尽快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同时,一方面要逐步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管理,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工会在农民工培训上的特色之路。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农民工培训工作意义重大,关乎社会的稳定,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各级工会不但要充分重视,而且要转变过去工会搞职业培训的观念和模式。农民工的培训不是把物质条件创造好了“等”其主动来参加培训,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和“请”农民工来参加培训,要教育和吸引农民工认识到接受培训的好处,激发其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热情。真正实现“让农民工满意,让用人单位满意,让政府满意”的目标。同时,要积极协调和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逐步建立培训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持证上岗和就业准入制度,在强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劳动力市场“通行证”的就业准入制度的管理方面尽快出台政策。

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

(1)办学形式要多样化。对农民工的培训应当根据农民工的工作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可以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在开课时间上可采取脱产和业余相结合,节假日、休息日、八小时之外,只要有需要就开班开课。学制上也可以采取系统培训和一技一能的短训或超短训班结合的形式,使培训的成果一点一点积累。在教学手段上传统的教学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光盘,使农民工在业余时间自学。

(2)办学对象要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层次进行“因人施教”。对于知识文化水平稍高的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难度较大、要求稍高、精密技术工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对于知识文化水平中等的大多数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要求不太高的技术工种和规范化管理操作方面的系统培训,使农民工由纯体力型向体力技能型转变。对于少数知识文化水平偏低,没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难度不大、要求较低、容易操作的技术工种培训。当前培训的重点是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家装、制造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

(3)办学方法要多元化。一是和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举办针对行业特点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与农民工市场合作,把培训和向用人单位的农民工推荐结合起来;三是和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合作,送教师、教材到企业。企业参与培训是提高农民工素质的一条重要渠道。应当逐步建立起“定单培训,企业参与”的机制,走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

(4)办学内容要实用化。在教学培训过程中,要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脱离教材,始终本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尊重对象、适应环境;故事案例、提问解疑。摆脱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农民工的培训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探索实践,搞好结合,调动积极,实现双赢。

(1)培训和考证结合。根据一些行业农民工分散性、流动性、季节性,工作时间长、不固定的特点,采取课上授课和课下自学结合,长训和短训结合的办法,分阶段教学,累计学时,逐步推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方便有一定文化基础和能力的农民工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并允许培训学校通过考核将农民工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认定为学分,学校可以将这类学分折算成接受本校学习的学历学分,凡是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只要累计达到所需学时,或完成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阶段的考试)即可颁发证书。同时,为激励农民工学习知识,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工会或联合有关部门定期组织举办农民工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对农民工进行技能等级考核认定,并颁发证书。只有这样,培训才有吸引力,培训后的农民工在就业中才具有竞争力,才能体现培训主体、培训对象和用人单位的三赢局面。

(2)免费和收费相结合。政府对农民工的免费培训投入是有限的,只能是针对每个农民工的一次性免费培训,而对于那些有一定技能,生活基本稳定还有技能升级需求的农民工,培训就可收取一定费用。另外,还可以与用人单位合作,根据企业需要,对有一定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先免费招聘和培训,合格上岗后由企业支付培训费,或从农民工的每月收入中(在其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逐步扣除。

(3)培训和就业信息、维权服务相结合。就业信息服务还应包括职业趋势分析,引导农民工正确选择技能培训方向。把培训、劳务输出、信息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会在专业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上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使农民工培训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4)农民工培训和农民工子女的培训、教育结合。农民工培训的最终目的是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而关注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与培训则是从更长远的眼光来推动这个转移。同时,要在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上发挥工会职业和学历教育的优势。工会可以和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出照顾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的入学与接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参加中职教育。

总之,农民工培训是个系统工程。这种系统性表现之一就是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培训本身,更需全社会对农民工的真正关注,需要对他们的生存状态有更真实的了解。许多农民工表达的想法和要求已超出了培训内容,更多的是对平等的要求和对公正的渴望,希望全社会尤其是城市居民改变对他们的歧视。与培训农民工的城市文明素质(如公共场合礼仪等)相比,提高城市居民的平等意识是更为重要的工作。系统性表现之二就是对农民工的培训不能仅限于政府和企业,还应积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来进行农民工培训。

"培训调研报告"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