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观后感或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6.19

观后感或读后感精选(9篇)。

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您准备了“观后感或读后感”相关的精彩内容请看,希望您能在我们网页上阅读到有趣实用的内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了作品之后,其实很多读者都是心有感触的。 写读后感时,要着重表达那些让你感触最深的思想与感受。

观后感或读后感(篇1)

原来,拉贝1950年去世后下葬于此。到了1985年,由于墓地租用期已到,无人续约,管理部门便将墓碑进行了拆除。此后,墓地便一直没有任何标识。1997年,拉贝的墓碑从其子女家中移出,通过中国使馆转移到南京的大屠杀纪念馆。由于柏林的墓地一直无碑可认,连拉贝的外孙女也曾走错路,将访客带到了其他地方。

没获得“历史名人墓”称号

墓园管理者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末,南京市曾多次希望柏林市给予拉贝墓地“荣誉墓地”的资格,但被柏林方面否决。柏林市政府的理由是,这块墓地的租用期从1985年到2005年间曾经断过约。但熟悉内情的人士则披露说,其实财政窘困的市政府是不想为这块墓地支付费用。这样,拉贝墓地就不属于“历史名人墓”,也没有永久免费竖碑的权利。目前,南京市已承诺支付拉贝墓地20年的费用。今年10月,南京将向柏林赠送一座拉贝半身铜像和底座。

与拉贝墓地相比,人们可以在德国海德堡市的拉贝私人博物馆寻找到一个完整的“拉贝形象”。这座小型博物馆是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开办的。在鲜花绿树的簇拥下,一座拉贝半身青铜像矗立在博物馆的院落中。记者看到,雕像基座上刻着“南京好人”4个大字,下方还竖着水泥制作的一本《拉贝日记》。一地鹅卵石,则象征着南京大屠杀众多的遇难者。这座雕像是由留德中国学生发起捐赠的,为的是唤起更多人对历史的记忆。博物馆内展示了20余本拉贝撰写的书籍,还有实物、剪报等珍贵的文献史料。最吸引记者注意的,是曾被拉贝保护的602名南京市民留有手印的花名册原件。

“拉贝热”在德兴起

早年间,拉贝作为纳粹党员的身份曾令德国人相当忌讳,更不要说为其捐款建像了。十多年前,发行量不大的《拉贝日记》德语版也没有引起德国老百姓的关注。不过,此次电影《拉贝日记》在德国的上映却引发了拉贝热。

近来,到拉贝墓地和博物馆参观的德国本地人开始增多。记者在德国最大的连锁书店格拉夫柏林书店看到,该店专为拉贝书籍开辟了小展台。由埃尔文?魏克茨撰写的《约翰?拉贝》还登上《明镜》周刊“畅销书”排行榜。除了书籍,展台上还有拉贝雕像、拉贝dvd等出售。一位顾客对记者说,“以前我只知道奥斯维辛,现在我知道了南京。”

拉贝电影还引起学术界关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成为德国一些东亚研究所的新主题。拉贝故乡———被称为“汉人之堡”的汉堡市也正在筹划为拉贝竖碑立像。难怪德国中国问题专家认为,拉贝已成为德中两国的“友谊使者”。

观后感或读后感(篇2)

6月26日8时07分,遨游太空15天的神舟十号飞船,在顺利完成 我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后,其返回舱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

至此,中国十艘神舟飞船、一个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飞行全部取得成功。中国人朝着建设空间站的梦想,又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

如同每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一样,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组织、实施,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

情牵神舟,梦圆太空。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太空行走到交会对接,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从天地对话到太空授课??载人航天工程的每一次跨越,都凝聚着党中央的殷切期望,都响彻着我们国家追求科技进步的时代强音。

206月11日,承载着中国载人航天新使命的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巩固和完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推动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是最早诞生飞天梦想的民族。新中国的成立,让人们看到了梦想变为现实的曙光。

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党中央的一系列决策推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步步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用短短时间,一举跨越了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面向未来,党中央以长远的眼光超前谋划,相继对新一代航天员选拔、大型运载火箭研制、深空探测等作出部署。

在太空,中国人的脚步将走得更快、更远??

“你们进入太空工作生活已经有13天了,我们大家都很牵挂。你们现在总的情况怎么样?身体状况如何?工作进展如何?”

“感谢主席的关怀!我和晓光、亚平的身体状况都非常好,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想贡献力量,我们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指令长聂海胜回答。

飞船发射之前,他专门指示有关方面,一定要让航天员在太空吃上粽子,过一个有特殊意义的端午节。

鼓舞激发斗志,关怀催生力量。

作为一个承载着责任、使命和荣誉的特殊群体,中国航天员队伍成长发展的每一步,无不凝聚着党中央的深切关怀。

何止是航天员队伍,从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那一天起,每一位航天人都能够亲身感受到来自中南海的暖流。

在载人航天工程实施进程中,党中央始终关注着工程的进展。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听取工程进展汇报,到研制和发射现场看望科技人员,鼓励他们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坚持自主创新,奋起直追。

每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成功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都褒奖参试人员;每逢春节、元宵节等传统佳节,中央领导同志都亲自登门看望航天工作者或邀请他们参加联谊活动;每次召开有关会议,都征求航天老专家的意见;国家设立专门的航天人才特殊津贴,鼓励年青一代早日成才??

在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许多重要时刻,中央领导同志或亲临发射现场慰问科技人员,或深入科研一线解决实际困难??把来自中南海的关怀和激励送到广大航天人心头。党中央的深情关怀,化作了中国航天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巨大动力,我国航天事业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自力更生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

中国梦牵引航天梦,航天梦助推中国梦。

就在这次通话中,勉励3名航天员说:“这次载人航天飞行,你们身上体现出了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这种宝贵的意志品质对全国人民都是启示和鼓舞。”在梦圆九天的壮丽航程中,中国不仅取得了技术上的跨越和进步,而且培育形成以“四个特别”为主要内涵的载人航天精神。

11月7日,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永远值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学习。”

从20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成功,到年神舟十号胜利归来,在十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成功将十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支撑起这“十全十美”辉煌战绩的巨大动力,正是党中央大力培育和倡导的载人航天精神。

十全十美,靠的是科学求实搭就的登天之梯——

载人航天,成败系于毫发,质量重于泰山。党中央坚持把质量第一作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根本要求,强调指出要“严而更严、慎而更慎、细而更细、实而更实”,要“一丝不苟,分秒不差”。

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要求,中国航天人把质量当作载人航天工程的生命,把确保航天员绝对安全作为工程建设、研制、试验的最高原则,狠抓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努力培育和锻造良好的科研作风,使每次发射试验都真正做到设施设备零故障、技术操作零差错、组织指挥零失误。正是中国航天人创造的“归零”,成就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成功飞行。

十全十美,靠的是团结协作凝聚的飞天合力——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协调面最广的工程,直接承担工程任务的科研院所有100多家,如果算上协作单位,共有十几万人参与到工程之中。

工程实施以来,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坚持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努力实现着人力、物力、财力的最佳组合。依靠团结协作、万众一心,依靠现代化的交通,在西安生产的火箭发动机,在天津制造的飞船太阳帆板,在上海制造的推进器,在四川制造的元器件,在哈尔滨制造的控制器??最终组装成完美的船箭组合体。

十全十美,靠的是爱国奉献奏响的动人旋律——

2月20日,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从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时,7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这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任总设计师动情地说:“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只有把自己的事业同祖国、同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大有作为。”

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把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紧紧相连,把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紧相连——这,就是中国航天人不断创造非凡业绩的根本原因。

与精神铸就同样重要的,是精神的传承。

中国航天人在用心血和汗水铸就载人航天精神的同时,培养造就了一支事业持续发展的人才方阵——今天的中国航天人,比世界同行平均年轻15岁,工程各系统总设计师大多在40至50岁之间,3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占工程科研人员的80%。

神舟翱翔,青春作桨。60后唱主角,70后挑大梁,80后当中坚,他们因伟大的事业而出彩,伟大的事业以他们为骄傲。坚守理想、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敢于担当的年轻一代航天人,正在为实现中国载人航天新的突破积蓄强大力量??

2013年6月26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对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贺电中指出,这一重大成就对于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民族凝聚力,展示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胜利迈进,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梦想召唤,使命催征。

中国,一个崭新的世界航天强国,必将出现在世界东方。

观后感或读后感(篇3)

孩子们,这是我去年给六一的孩子修改的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或观后感?。今天再发来让大家看看,希望聪明的你能够从中悟到一些方法。其实读后感和观后感的写法是一样的,这类文章重点是把自己的感受写具体写生动。比如前几天我们一起观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的观后感的重点应该是"你看了影片以后想到了生活中的什么事,把这件事写出来,通过这件事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来看看这篇读后感的修改:

读《爱的教育》有感

去年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叫《爱的教育》的这本书,读完以后感觉很好,就推荐给大家。(作文的时间不需要过于精确,"去年暑假"让人觉得距离今天的时间太长了,而用"暑假里"这个模糊的时间更准确合适。)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是一本专门为小学生写的书籍。作者通过一个小学生的日记形式,以轻快,幽默的口吻,讲述了发生在四年级学生安利柯身边的一百个故事。这本书里没有仇恨,没有虚伪。看完以后我深深地感受到觉得("觉得"这个词过于口语化,用起来不太规范,而"深深地感受到"除了规范语言,更能表达读者读后的感受的强烈。):"人们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这一个自然段是对书的整体介绍,我主要对句子的顺序做了调整,这样读起来更自然。尤其要注意,爱的教育啊,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的提炼要准确。)

…(这里需要补充内容,可以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故事或人物,尤其写出来书籍内容给你的启发或者思考。可以适当引用书中的名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写出自己的收获。)

我认为作者笔下最生动的人物是安利柯的父亲,,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或观后感?》。(一句话写完了,用句号。)(安利柯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可以总体先写写整体印象)在书中,("在书中"这个短句删除即可,你要走进故事中去,仿佛你就是其中的`一员,去描述你见到的这位你认为高尚的父亲。)安利柯的父亲一直希望要求("要求"这个词有命令的味道,生硬了,"希望"更能表现出父亲的爱。加上"一直"强调了爱的程度。)他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的孩子,。如果安利柯有时做错了,在晚上的时候,他的父亲就会写一封信给他,告诉他那样是不对的。(这部分内容可以写一个能够表达父亲的具体故事,因为你在这里要表现的是安利柯的父亲,要描述这位父亲的品质,一方面要善于引用原文内容,另方面要善于提炼原文故事,重在写能够表现父亲品质的内容。更要体现"爱"的主题)在安利柯家中,书信是一种很普遍的沟通形式,即使房间离的很近,他们也要用书信告诉对方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认为你是不对的。(这种方式让你有什么思考?要围绕着书中"父亲"的形象进一步展开你的语言。)

读完这本书,我联想到,如果生活中也想书中那样,没有仇恨,没有任何罪恶的事给多好呀。在现在的生活中不文明的是很多:在教室里,吵架的事随处可见,可在爱的教育书中,在安利柯班里有一名教卡隆的同学,看到吵架的事,他会第一个跑上去劝架。(这本书叫《爱的教育》呀!它的主题是围绕"爱"展开,同学之爱,老师之爱,父母的爱,儿女之爱…由此想开去,联系你自己,联系生活实际,写写你对爱的理解。)

这就是《爱的教育》,你也来读读吧。(结尾太平淡了!《爱的教育》让你懂得了什么?要回归中心,升华中心。)

我给你的小知识

写读后感的一般形式:

1.介绍书以及作者

2.写写书的主要内容,以及书表达的思想。

3.写写你最喜欢的故事或者人物,要写出你为什么喜欢。因为故事很长,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详尽地介绍每个故事获人物,所以要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作为材料。所谓印象最深的,就是最能打动你的、让你最有感触的内容或人物。

4.联系实际,用生活中的事例写自己的感受。这是读后感的重点内容。读后感应重在"感"上。切记不要一味地介绍读,而淡化了感想。从文章比例上说,感想部分应是最详细的,原文的叙述要抓重点简单写。

5.结尾总结全文。

读后感的写法很多,还可以边叙述原文边写感受;也可以就书中某一段话展开感想。等等。还要注意开头和结尾。开头的形式是多样的,结尾一定要结合这本书来回归中提,深化中心。

建议:

1.可以再文章里引用一些名言,比如这篇文章,就可以引用关于爱的名言让文章更深刻。

2.在叙述语言上,要注意正确表达,让语言自然,具有感染力。

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增强句子的情感表达效果。

要想写出好文章,首先是有所积累,胸中有墨方能文采飞扬。要读书,广泛而丰富地阅读不同风格的作品,增强对语言的敏感。除了读名篇佳作,还要读一读同龄人的优秀作文,学习一些写作技巧。更要加强练习,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使用语言的能力。

观后感或读后感(篇4)

载人航天工程就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通过观瞧学习,我深刻理解了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程中,中国航天人员牢记党与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也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50多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时,航天科技工业培育形成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与载人航天精神。航天“三大”精神就是航天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与继承发展,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就是中国航天事业之魂,也就是中国航天企业文化之魂。

神舟五号飞船零配件产地几乎涵盖了大半个中国,并以百分之百的发射率与零失败率,创造了航天发射史上的辉煌。各参研参试部门与单位为完成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做了大量精益求精的准备工作。

从每一颗螺丝钉,每一个焊接缝,到我们在荧屏中瞧到的宇航员细致的检查安全系带的动作,认真地阅读飞行手册等,这一切都就是高质量、高标准、一丝不苟的,就是来不得一丝疏忽大意的。

可以说,航天员在训练与任务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很多情况下没有一种精神与信仰的支撑就是根本无法克服的。

观后感或读后感(篇5)

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托举下腾空,并将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顺利将3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送入太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再次开启新征程,为实现航天梦谱写新的 篇章,中国人航天梦的不断美梦成真,让未来的中国梦演绎的更加精彩。

从1992年开始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两艘无人飞船和一艘载人飞船,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建立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我国经历了“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再到“神舟十号”的艰苦探索阶段,目前正处在由第二步向第三步迈进的关键阶段,神舟十号飞行任务顺利进入应用飞行阶段。这意味着,中国未来的航天技术应用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航天科技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类。让人在太空长期健康生活、有效工作,充分发挥人在太空中的作用,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如今三名航天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展现了中国人“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团结人民为国家富强而奋,让中国梦更加精彩!

观后感或读后感(篇6)

由于美国和欧洲颁布的禁令,我国很难从国外获得关键的航天技术,中国也没有参与国际空间站的活动。航天事业是具有高度危险性的职业,而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其风险之大可想而知。但在风险面前,中国航天员表现出的是一往无前的勇气,是顽强拼搏的斗志。航天员这次出舱面临着失压、缺氧、辐射和巨大温差等诸多困难。他们用艰苦奋斗、敢于牺牲的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优秀品质;用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榜样。

神舟七号飞船零配件产地几乎涵盖了大半个中国,并以百分之百的发射率和零失败率,创造了航天发射史上的辉煌。各参研参试部门和单位为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做了大量精益求精的准备工作。从每一颗螺丝钉,每一个焊接缝,到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宇航员细致的检查安全系带的动作,认真地阅读飞行手册等,这一切都是高质量、高标准、一丝不苟的,是来不得一丝疏忽大意的。这种不允许失败、不准有丝毫瑕疵的严谨工作作风,保证了“神七”的完美成功,也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

漫步太空,这个在当今世界只有美、俄才掌握的世界最尖端的科学技术,“神七”升天意味着将打破这种局面。当我们沉浸在“神七”带来的欢乐和喜悦时,当我们为航天事业的辉煌感到骄傲和自豪时,一定要认真学习航天人勇于攻坚、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特别是要学习他们在航天事业中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责任感,学习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志存高远、为国奉献、立足本职工作的精神。

观后感或读后感(篇7)

方法一般是先引,开头写读了什么(可包括书名、作者、内容梗概等),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总的感受;

接着是议(感),这是重点,在引述有关重点内容或主要语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联系自己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谈感想;

最后是结,即总结全文,总谈感想、体会,结束全文,简洁有力。观后感的写法跟读后感一样。

满分范文

读《少年闰土》有感

读完《少年闰土》这一篇文章后,我想到了自己……从前我家离学校不远,放假时也可以去找小伙伴玩。那时,我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后来,我搬到了杨家坪九龙坡区,那里离动物园很近。我妈妈说我可以从窗台上看到动物园。

刚开始,我挺开心的,可是慢慢地我觉得自己很孤单,我被约束在小小的家里,像一只失去自由的小鸟。对我这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最想做的事一那就是玩!

我希望自己能像闰土一样,可以迈出家门尽情地玩,像自由的小鸟,像无忧无虑的白云一样无拘无束!

以前,老师夸我作文写得很好,想象力丰富,那是因为我有丰富的题材。如果没有主题,我的作文就会很普通。所以我希望全世界的父母都能让我们这些被关在家里的孩子有像跳土一样出门的自由。

闰土是一个见多识广、十分开朗的孩子。如果飞跃地球被锁在家里,他会是一个知识渊博、幸福的人吗?不,绝不可能!

世界上有几个人足不出户又拥有快乐?闰土是一个机灵的人。

我相信毎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像飞跃地球一样博学,所以请不要让他们待在家里,让他们多出去,多学习!

【点评】

文章开头简明得当,小作者读完《少年闰土》之后联系自身,感受到了失去自由的不快乐。谈感想时做到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

虽然整篇文章充满了孩子气的语言,却让人深思。总的来说,小学生能有这样的体会,令人刮目相看。

观后感或读后感(篇8)

五月的凉山,杜鹃花开得正旺,粉的、红的、白的……芳香四溢。杜鹃花在彝语里被称为“索玛花”, 代表着顽强、坚毅,是彝族人民最喜爱的花朵。穿梭在大凉山的列车上,有一朵美丽热情的“索玛花”,用23年的时间温暖旅客、情满车厢。她正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5633/5634次“小慢车”彝族列车长阿西阿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乘坐“小慢车”的乡亲们,为他们的出行提供周到服务,让人如沐春风。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成昆铁路开通运营以来,“小慢车”就不断穿梭在大凉山之间,车次的叫法从未有过变动。作为一名在成昆线长大的“铁二代”,1996年6月5日,21岁阿西阿呷穿上制服,终于踏上心驰神往的“小慢车”,成为一名光荣的列车员。23年间,她为彝族老哥找回集市上换来的生活用品,帮助失去丈夫的吉瓦阿英,资助总为路费苦恼的吉克瓦,迎接了16个小生命的诞生。国铁路总公司“2017年春运最美铁路人”、成都局集团公司“2017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19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阿西阿呷8000多个日夜的奉献,从普通的列车员成长为列车长,从一名懵懂无知的青春少女成为有着两个孩子的幸福妈妈,岁月吹皱了阿西阿呷的额头,却为她始终坚持的梦想增添了分量。

贴心

延伸服务范围 贴近旅客需求

阿西阿呷值乘的5633次列车,每天7时40分从普雄站始发,开往攀枝花站。这趟“小慢车” 途经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跨越的峨边县、甘洛县、越西县、喜德县、冕宁县、德昌县、米易县,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地,也是国家级贫困县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共停靠26个车站。每天7时左右,阿西阿呷都会进行始发前的组织安排,清查本组工作人员手机上交情况,安排列车员做好旅客上车引导工作。7时40分,“小慢车”出发了。回到车上,阿西阿呷开始了巡检工作。“由于沿途上车的彝族老百姓会带着土豆、猪、羊等货品,东西比较多,所占空间大。于是,我们就把行李车进行改造,增设了牲畜拴挂处,并将车厢内一些座椅撤除,增设大件行李摆放处。”

由于乘坐“小慢车”的旅客基本为彝族百姓,列车上的车厢揭挂、安全提示等设施设备用彝汉双语进行了注释。“我们车上配备了8名彝语列车员,方便与旅客进行交流,做好服务。”阿西阿呷告诉记者,“与之前相比,现在我们的广播员都是用彝汉双语进行播音。”沟通顺畅了,老百姓乘坐得更舒心了。

执着

17年号码不变 用真情收获信任

在听到自己被大家叫做大凉山的索玛花、彝族同胞的阿米子、“小慢车”的民事调解员时,阿西阿呷总是谦虚地表示,“这是我坚守的岗位,服务乡亲的本职,就像我17年不变的电话号码,仅仅是为了乡亲在需要我的时候,尽我所能提供帮助。”经常乘坐“小慢车”的彝族旅客几乎都知道阿西阿呷的电话号码。

2016年夏,正在值乘“小慢车”的阿西阿呷接到一名彝族旅客的电话,请求帮忙寻找离家出走的孩子李苦伍打。阿西阿呷逐个车厢寻找,最后在带着一群孩子出行的彝族旅客身旁找到了他,孩子大眼睛里满是警惕。“我是阿呷阿姨,也在大凉山长大。你妈妈发现你不见了,非常着急。明天列车返程时,我带你回家好吗?”听着熟悉的彝语,年幼的李苦伍打渐渐消除了戒心。第二天,“小慢车”返回尼波站,阿西阿呷将李苦伍打平安带给了孩子父母。

23年来,阿西阿呷手机里面储存的彝族乡亲号码已有上百个。“能够为乡亲们解决各种难题,我既感到骄傲又自豪。现在又有了微信,不少老乡加了好友,找我又有了新途径。”阿西阿呷打趣地说着。

在这趟列车上,帮助乘客是阿西阿呷的分内事、平常事。可是,乘客给她带来的感动却常在。阿西阿呷回忆到,有一年冬天,一位彝族老阿妈带着一个装满土豆的大背篼上了“小慢车”。列车抵达冕宁站,老阿妈准备下车时,由于背篼太沉,她站不起来,一下坐在了地上。阿西阿呷赶紧快步走过去,撑住背篓,帮助老阿妈下车。然而,没想到的是,在第二天阿西阿呷返回途中,经过乐武车站时,再一次碰到这名彝族老阿妈。“为了等我,她从半山上的家花了两个小时走到车站,又在车站外等了我很久。”看见阿西阿呷后,老阿妈从怀里掏出两枚熟鸡蛋递给她。“冬天那么冷,阿妈递给我的两个鸡蛋还留有温度。”那瞬间,一股酸意冲上阿西阿呷的鼻尖。“在和她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她和老伴两个人要带八个孙儿孙女,这两个鸡蛋对于家里面来说非常珍贵。我执意让她带回去,给孩子们补充营养。”在阿西阿呷的坚持下,老阿妈带着熟鸡蛋依依不舍地回去了。“其实,帮助旅客就是我的本职工作,“我一直认为,这趟列车最大的优点就是充满‘人情味’,旅客跟我们更像是家人一样。”

变化

“小慢车”变“扶贫车” 彝家生活变化大

运行近半个世纪的“小慢车”, 最低票价仅2元,来来回回承载了无数彝族旅客的出行、通婚、经商、上学,如今已然成为他们的致富车、运输车、校车、希望车。“设备越来越来新,环境越来越好,彝族老乡的笑容越来越多,‘小慢车’也成了大凉山的‘扶贫车’。”在阿西阿呷眼中,彝族人民的衣食住行医教育在过去的时间里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上车,彝族老百姓都是带的土豆、玉米粑粑、萝卜水。如今,他们在车里吃的是白面锅盔、凉粉、瓜子,喝的是各种饮料。人人手上拿着手机,年轻姑娘打扮得越来越时尚。”

“现在,彝族老乡对子女教育越来越重视,乘坐‘小慢车’去县城读书的彝族孩子一年比一年多。每逢周五、周日,列车上尽是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的彝族娃娃们。”每到这时,阿西阿呷对孩子们总是呵护有加,有时还给他们辅导作业,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以后你一定要按时上学读书,无论刮风下雨,阿呷车长和‘小慢车’都会在这里等着你。长大后你一定能和列车长一样,选择到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和职业”。

除了教育,彝族老百姓在看病就医上也开始重视。“记得刚开始值乘时,经常遇见家人拖着奄奄一息的病人离开医院,乘上火车返回家里。我问他们怎么不治好再回去?他们说没钱医,回去再想其他办法。现在则不一样,不少老乡有个发烧脑热就会坐上这趟车去县城或者西昌市里的大医院看看,毫不迟疑。”阿西阿呷还告诉记者,外出打工的也越来越多。看着“小慢车”搭载着彝族同胞们奔出大山、奔出贫困、奔向希望,看着乡亲们衣食住行因为有了“小慢车”而越来越好,看着无数孩子因为有了“小慢车”而走进学堂,阿西阿呷为此感到欣慰和开心。

坚守

“情亲真引”四字法 诠释最美铁路人

从小在大凉山长大的阿西阿呷,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针对彝族旅客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旅客至上”的服务理念,推出了“情、亲、真、引”四字工作法,利用休息时间到“小慢车”的各个车班,教授同事们基本彝语对话和彝族风俗禁忌,有效提升列车服务水平。列车服务注重“情”。阿西阿呷在班组管理中,全面推行“热心服务、用心交流、细心观察、耐心聆听、真心付出”的“五心”服务法,营造出文明、温馨和友爱的旅行环境;对旅客坚持“亲”。她始终坚持亲情服务,以讲故事、交朋友、谈心交流等多种方式,架起了与旅客沟通的桥梁;对标准坚持“真”。阿西阿呷在抓班组标准管理上,始终坚持做到有无检查一个样、客流是否超员一个样,以“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作为班组管理的基准,始终贯穿于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对职工坚持“引”。她在班组管理中,根据岗位特点、能力素质、个人特长、旅客需求,开展“争当服务明星”星级乘务员评选活动,引导班组职工立说立行落实职责。

能够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在“小慢车”上奋斗与坚守,阿西阿呷说她最感谢的是丈夫的支持和分忧。“每次当我值乘时,爱人总是会给单位说,有什么事别打电话给阿呷,打给他就行。爱人扛起家里的大小事。”阿西阿呷回忆到,2015年11月,彝族年的头天晚上,正在准备值乘的她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母亲告诉阿呷父亲突患重病,医院已经连续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书。面对满车的旅客和已经到来的高峰客流,车队已经来不及派出车长顶替,几十个班组职工正等着阿呷带队出乘。正在那一抉择的时候,丈夫的电话打了过来,听到他说“有我在,你放心”,阿呷悬着的心踏实许多,“丈夫是位真正的男子汉,是我始终的依靠。”

过去23年间几十万公里的乘务里程中,阿西阿呷把对铁路事业的热爱和对彝族老乡的真情服务演绎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她用行动践行铁路人的铮铮誓言:“无论时代进程多快、高铁速度多快,无论我走到哪里,我将秉承小慢车‘以慢为快’的初心和情怀,努力践行一名少数民族党员职工的‘先行使命’,坚守大凉山,守护好‘小慢车’和彝族同胞的脱贫致富之路,为脱贫攻坚和民族团结再出发、再前进。”

观后感或读后感(篇9)

回想起这个寒假走过的点点滴滴,还真是无聊中的耐人寻味。在发呆中回味千古名朽,在心底里为武汉人民祈福,在指尖摩擦中与病魔斗争。

坐在床前,偶然间翻开了语文课本,细细地静静地轻轻地再去品味一首首小诗。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更深地领略到李白执着追求理想,旷达乐观的豪迈;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再次体悟到苏轼渴望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愿望;从“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多一丝回味,多一点看法,多一种咀嚼……

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关注时政,关注新闻,大家都知道武汉人民陷入泥泞之中,形势严峻,所以很多人都远离武汉人民。对,这是一个正确的做法,保护好自己也是为国做出了贡献。但是我们要明白:我们的共同敌人是新型冠状病毒而非武汉人民。自此,祝愿武汉人民以及所有患者早日摆脱病魔,阖家欢乐,幸福安康。

掐指一算,距离开学或许也不远了,本来打算亲戚朋友在一块儿聚上一聚,谁料……哎,计划泡汤了,只得待在家中与病魔斗争——饭前洗洗手,尽量不出门,多喝水饭吃饱,病魔细菌全打跑。相信全国人民只要众志成城,不畏困难,明天将会更好,蓝天灿阳白云等待着你……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一条心,打倒病魔,共建辉煌,相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悄然而逝似那白驹过隙——时间,回想起岁月的走过,在这四面疫情的日子里,虽在家中,但你我相约,同心共筑,只待明日骄阳。

"夏感读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