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抽屉原理课件

发布时间: 2024.06.15

抽屉原理课件汇总13篇。

欢迎来到本篇文章工作总结之家今天为您整理的是“抽屉原理课件”,为了方便访问请将本页添加到书签列表。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 教案和课件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

抽屉原理课件【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69页例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并学会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分配方法。

教学难点:分配方法。

教学方法:列举法、分析法

学习方法:尝试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3分)

(一)游戏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现在,老师这里准备了3把椅子,请4个同学上来,谁愿来?

1、游戏要求: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2、讨论:“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这句话说得对吗?

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

引入: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揭示目标

理解并掌握解决鸽巢问题的解答方法。

二、自主学习(8分)

1、看书68页,阅读例1: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可以怎么放?有几种情况?

(1)理解“总有”和“至少”的意思。

(2)理解4种放法。

2、全班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跟踪练习。

68页做一做:5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1)说出想法。

如果每个鸽舍只飞进1只鸽子,最多飞回3只鸽子,剩下2只鸽子还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舍或分别飞进其中的两个鸽舍。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

(2)尝试分析有几种情况。

(3)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抽屉原理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学会简单的原理分析方法。

2.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教学重点:

理解抽屉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完成。

二、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1.木箱里装有红色球3个、黄色球5个、蓝色球7个,若蒙眼去摸,为保证取出的球中有两个球的颜色相同,则最少要取出多少个球?

2.一幅扑克牌有54张,最少要抽取几张牌,方能保证其中至少有3张牌有相同的点数?

3.有11名学生到老师家借书,老师的书房中有A、B、C、D四类书,每名学生最多可借两本不同类的书,最少借一本。试证明:必有两个学生所借的书的类型相同

4.有50名运动员进行某个项目的单循环赛,如果没有平局,也没有全胜。试证明:一定有两个运动员积分相同。

5.体育用品仓库里有许多足球、排球和篮球,某班50名同学来仓库拿球,规定每个人至少拿1个球,至多拿2个球,问至少有几名同学所拿的球种类是一致的?

6.某校有55个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已知将参赛人任意分成四组,则必有一组的女生多于2人,又知参赛者中任何10人中必有男生,则参赛男生的人数为多少人?

7.有黑色、白色、蓝色手套各5只(不分左右手),至少要拿出多少只(拿的时候不许看颜色),才能使拿出的手套中一定有两双是同颜色的。

8.一些苹果和梨混放在一个筐里,小明把这筐水果分成了若干堆,后来发现无论怎么分,总能从这若干堆里找到两堆,把这两堆水果合并在一起后,苹果和梨的个数是偶数,那么小明至少把这些水果分成了多少堆?

9.从1,3,5,,99中,至少选出多少个数,其中必有两个数的和是100。

10.某旅游车上有47名乘客,每位乘客都只带有一种水果。如果乘客中有人带梨,并且其中任何两位乘客中至少有一个人带苹果,那么乘客中有多少人带苹果。

11.某个年级有202人参加考试,满分为100分,且得分都为整数,总得分为10101分,则至少有多少人得分相同?

12.20xx名营员去游览长城,颐和园,天坛。规定每人最少去一处,最多去两处游览,至少有几个人游览的地方完全相同?

13.某校派出学生204人上山植树15301株,其中最少一人植树50株,最多一人植树100株,则至少有多少人植树的株数相同?

抽屉原理课件【篇3】

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又使自己的想法得以实行这就是沟通的最终目的。沟通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沟通需要技巧、方法,它也是一种艺术。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所担任的责任似父似母,面对班级几十个个性、爱好、成绩、心理特征参差不齐的学生。当好班主任首先要做好与不同学生的沟通,沟通是拉近与学生距离的最有效方法。班主任与学生沟通要想取得最佳效果,就得讲求沟通的艺术,把握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在工作实践中总结以下几种方法。

一、与后进生沟通发现闪光点

后进生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因而情绪低落,对老师常表现出防御心理和对抗心理,与这些学生沟通,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树立自信心。

上期我班转来一个同学小A,他性格胆怯,学习成绩差,同学们常常戏谑他,并给他起了个绰号小老鼠。但是他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跑得快,去年冬运会上,他参加200M跑,获得同年级第一名,为班级争了光。在班上我大力表扬他,同学们也为他鼓掌,我在他的眼里发现了从未看见的一种自豪、自信。我抓住这一契机,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与他谈心,沟通,首先对他的成绩进行鼓励,树立自信,然后激发他的进取心,如果在学习上也勇往直前,学习成绩一定会赶上去,最后他坚定地点了点头,充满信心地说:我一定会努力的!期末考试时,他语数都是90分以上。

二、与中等生沟通挖掘动力点

中等生总觉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此拼搏精神差,缺乏前进的动力。对这类学生采取触动式沟通方式,以刚克刚,促期猛醒。但注意的是,这种触动要掌握分寸,看准火候,用富于哲理性的内容激励他们,使他们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小B头脑聪明,平时作业都能完成,但非常马虎,上课经常走神。每次考试成绩总在80分左右,成绩和在班上的表现平平。有一次开家长会,我要求孩子们把家长请到学校。其他孩子的家长都来了,只有小B的家长没到。他一个人低着头站在教室门口,想对我说什么却没有开口。开完家长会后,我把小B叫到了办公室,我还没有开口,小B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我本想严厉的批评她,见于此,平静了一下心情,说:你家长今天没来,肯定是有原因的,能给老师说说吗?。她见我没有生气,情绪得到了稳定,小声地向我说明了情况:原来,她家里比较穷,爸爸和妈妈都外出打工,把她交给她的阿姨照看。可是阿姨一天忙于农活,无暇顾及她的学习。今天阿姨本打算来开家长会,可阿姨喂的3头小猪仔突然生病。那可是阿姨家的主要经济收入啊,所以我深思了片刻,安慰她说:你很懂事,我也知道了情况,老师不怪你。不过,我想你也应该知道,你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挣钱是为了什么。你阿姨确实没有时间和精力管理你的学习,老师相信你自己能处理好,是吗?从那以后,小B总喜欢和我说话了,作业更认真了,上课精力更集中了,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上学期期末,还居然考到了全班第二。

三.与优等生沟通找出自省点

优等生一般比较自信,也容易自负,有时看不到自身的缺点。与他们沟通,要运用提醒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含蓄地指出其不足,促使他们正确地评价自己,扬长避短,向目标奋进。

我班班长小C学习成绩好,能力较强,特别是在班级管理上,他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在他的协助下,我班每月都被评为校风示范班。但在管理过程中,同学不守纪律,他就用棍子打同学,或用棍子在桌子上敲打,当我发现这一现象时,利用下课时间,我把他叫到身边,与他轻声交谈,表扬他为班级所做的贡献是老师的好帮手。他听后十分高兴,我话锋一转,委婉地对他说,打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不尊重别人,万一失手把同学打伤了,该怎么办呢?这样会给老师带来麻烦,有损班级声誉。他听了之后,脸红了,而后他自信地对我说到:老师,谢谢您的帮助,我一定会改!我会心的笑了。

四、与犯错生沟通激发内心燃点

有部分学生犯了错误,一蹶不振,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与这部分学生沟通,应采取参照式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使他们认识到犯错误的原因和所犯错误的危害性,进而增强改进的信心。

前不久,本班有一位同学发现自己放在书包里的钱不翼而飞了,经过调查,发现是小D干的。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的指责讥笑。之后的几天,我发现小D每天没精打采,下课时独自坐在位子上,低着头,自己玩,与他目光相接,他马上避开,显出害怕的神情。有天放学时,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他讲了一个罪犯变成教授的故事,开导他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及时改正,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老师不会瞧不起你的,他看着我轻松地笑了。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漫长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想念与学生的沟通方法会更多,更有艺术。

抽屉原理课件【篇4】

把八个苹果任意地放进七个抽屉里,不论怎样放,至少有一个抽屉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抽屉原则有时也被称为鸽巢原理,它是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首先明确的提出来并用以证明一些数论中的问题,因此,也称为狄利克雷原则。它是组合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原理。把它推广到一般情形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形式一:证明:设把n+1个元素分为n个集合A1,A2,…,An,用a1,a2,…,an表示这n个集合里相应的元素个数,需要证明至少存在某个ai大于或等于2(用反证法)假设结论不成立,即对每一个ai都有ai<2,则正因ai是整数,应有ai≤1,于是有:

a1+a2+…+an≤1+1+…+1=n<n+1这与题设矛盾。因此,至少有一个ai≥2,即必有一个集合中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

形式二:设把n?m+1个元素分为n个集合A1,A2,…,An,用a1,a2,…,an表示这n个集合里相应的元素个数,需要证明至少存在某个ai大于或等于m+1。用反证法)假设结论不成立,即对每一个ai都有ai<m+1,则正因ai是整数,应有ai≤m,于是有:

高斯函数:对任意的实数x,[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

例如:[3。5]=3,[2。9]=2,[-2。5]=-3,[7]=7,……一般地,我们有:[x]≤x<[x]+1

形式三:证明:设把n个元素分为k个集合A1,A2,…,Ak,用a1,a2,…,ak表示这k个集合里相应的元素个数,需要证明至少存在某个ai大于或等于[n/k]。(用反证法)假设结论不成立,即对每一个ai都有ai<[n/k],于是有:

a1+a2+…+ak<[n/k]+[n/k]+…+[n/k]=k?[n/k]≤k?(n/k)=n

k个[n/k]∴a1+a2+…+ak<n这与题设相矛盾。因此,必有一个集合中元素个数大于或等于[n/k]

形式四:证明:设把q1+q2+…+qn-n+1个元素分为n个集合A1,A2,…,An,用a1,a2,…,an表示这n个集合里相应的元素个数,需要证明至少存在某个i,使得ai大于或等于qi。(用反证法)假设结论不成立,即对每一个ai都有ai<qi,正因ai为整数,应有ai≤qi-1,于是有:a1+a2+…+an≤q1+q2+…+qn-n<q1+q2+…+qn-n+1这与题设矛盾。

因此,假设不成立,故必有一个i,在第i个集合中元素个数ai≥qi

形式五:证明:(用反证法)将无穷多个元素分为有限个集合,假设这有限个集合中的元素的个数都是有限个,则有限个有限数相加,所得的数必是有限数,这就与题设产生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故必有一个集合内含无穷多个元素。

例题1:400人中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相同。分析:生日从1月1日排到12月31日,共有366个不相同的生日,我们把366个不一样的`生日看作366个抽屉,400人视为400个苹果,由表现形式1可知,至少有两人在同一个抽屉里,因此这400人中有两人的生日相同。

解:将一年中的366天视为366个抽屉,400个人看作400个苹果,由抽屉原理的表现形式1能够得知:至少有两人的生日相同。

例题2:任取5个整数,必然能够从中选出三个,使它们的和能够被3整除。

证明:任意给一个整数,它被3除,余数可能为0,1,2,我们把被3除余数为0,1,2的整数各归入类r0,r1,r2。至少有一类包含所给5个数中的至少两个。因此可能出现两种状况:1°。某一类至少包含三个数;2°。某两类各含两个数,第三类包含一个数。

若是第一种状况,就在至少包含三个数的那一类中任取三数,其和必须能被3整除;若是第二种状况,在三类中各取一个数,其和也能被3整除。。综上所述,原命题正确。

例题3:某校派出学生204人上山植树15301株,其中最少一人植树50株,最多一人植树100株,则至少有5人植树的株数相同。

证明:按植树的多少,从50到100株能够构造51个抽屉,则个问题就转化为至少有5人植树的株数在同一个抽屉里。

(用反证法)假设无5人或5人以上植树的株数在同一个抽屉里,那只有5人以下植树的株数在同一个抽屉里,而参加植树的人数为204人,因此,每个抽屉最多有4人,故植树的总株数最多有:

4(50+51+…+100)=4×=15300<15301得出矛盾。因此,至少有5人植树的株数相同。

练习:1.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内有5个点,那么这5个点中必须有距离小于0。5的两点。

2.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内,若有n2+1个点,则至少存在2点距离小于。

3.求证:任意四个整数中,至少有两个整数的差能够被3整除。

4.某校高一某班有50名新生,试说明其中必须有二人的熟人一样多。

5.某个年级有202人参加考试,满分为100分,且得分都为整数,总得分为10101分,则至少有3人得分相同。

“任意367个人中,必有生日相同的人。”

“从任意5双手套中任取6只,其中至少有2只恰为一双手套。”

“从数1,2,。。。,10中任取6个数,其中至少有2个数为奇偶性不一样。”

。。。。。。

大家都会认为上方所述结论是正确的。这些结论是依据什么原理得出的呢?这个原理叫做抽屉原理。它的资料能够用形象的语言表述为:

“把m个东西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里(m>n),那么必须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东西。”

在上方的第一个结论中,由于一年最多有366天,因此在367人中至少有2人出生在同月同日。这相当于把367个东西放入366个抽屉,至少有2个东西在同一抽屉里。在第二个结论中,不妨想象将5双手套分别编号,即号码为1,2,。。。,5的手套各有两只,同号的两只是一双。任取6只手套,它们的编号至多有5种,因此其中至少有两只的号码相同。这相当于把6个东西放入5个抽屉,至少有2个东西在同一抽屉里。

抽屉原理的一种更一般的表述为:

“把多于kn个东西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k是正整数),那么必须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k+1个东西。”

利用上述原理容易证明:“任意7个整数中,至少有3个数的两两之差是3的倍数。”正因任一整数除以3时余数只有0、1、2三种可能,因此7个整数中至少有3个数除以3所得余数相同,即它们两两之差是3的倍数。

如果问题所讨论的对象有无限多个,抽屉原理还有另一种表述:

“把无限多个东西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n是自然数),那么必须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无限多个东西。”

抽屉原理的资料简明朴素,易于理解,它在数学问题中有重要的作用。许多有关存在性的证明都可用它来解决。

1958年6/7月号的《美国数学月刊》上有这样一道题目:

“证明在任意6个人的集会上,或者有3个人以前彼此相识,或者有三个人以前彼此不相识。”

这个问题能够用如下方法简单明了地证出:

在平面上用6个点A、B、C、D、E、F分别代表参加集会的任意6个人。如果两人以前彼此认识,那么就在代表他们的两点间连成一条红线;否则连一条蓝线。思考A点与其余各点间的5条连线AB,AC,。。。,AF,它们的颜色不超过2种。根据抽屉原理可知其中至少有3条连线同色,不妨设AB,AC,AD同为红色。如果BC,BD,CD3条连线中有一条(不妨设为BC)也为红色,那么三角形ABC即一个红色三角形,A、B、C代表的3个人以前彼此相识:如果BC、BD、CD3条连线全为蓝色,那么三角形BCD即一个蓝色三角形,B、C、D代表的3个人以前彼此不相识。不论哪种情形发生,都贴合问题的结论。

六人集会问题是组合数学中著名的拉姆塞定理的一个最简单的特例,这个简单问题的证明思想可用来得出另外一些深入的结论。这些结论构成了组合数学中的重要资料-----拉姆塞理论。从六人集会问题的证明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抽屉原理的应用。

抽屉原理课件【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抽屉原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抽屉原理,运用抽屉原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活动,发现、归纳、总结原理。

3.情感与价值: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学具:课件、扑克牌、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杯子、吸管。

展示学习目标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运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师:先进入活动(一):把4枝吸管放进3个杯子里,有多少种放法呢?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大家摆摆看。在不同的摆法中,把每个杯子里面吸管的`枝数记录下来,当某个杯子中没放吸管时可以用0表示。

2.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师巡视,了解情况。

3.汇报交流 指名演示。

总有一个杯子:一定有一个杯子,但并不一定是只有一个杯子。

6.讨论、交流:刚刚我们是把每一种放法都列举出来,知道了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枝吸管。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可不可以每个杯子里只放1枝吸管呢?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课件演示:如果每个杯子只放1枝吸管,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吸管不管放进哪个杯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枝吸管”的现象。

如果把5枝吸管放进4个杯子,结果是否一样呢?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师:把4枝吸管放进3个杯子里,把5枝吸管放进4个杯子里,都会出现“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枝吸管”的现象。那么

把6枝吸管放进5个杯子里,把7枝吸管放进6个杯子里,把100枝吸管放进99个杯子里,结果会怎样呢?

师:从上面的几个问题中,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地方?

课件出示:只要放的吸管数比杯子的数量多1,不论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放进2枝吸管。

10.想一想:如果要放的吸管数比杯子的数量多2,多3,多4或更多呢?这个结论还成立吗?(只要求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并不要求一定是正确的)

师:是不是像同学们想的那样呢?我们接着进入下面的学习。

11出示自学提示:结合刚才所学,大胆猜一猜,也可动手摆一摆,并结合书上例2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完成表格,试着探索求“至少数”的方法。

学生小组学习,填写表格,讨论规律。

把m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里,用算术表示m/n=a......b,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放a+i个物体,也就至“少数=商+1”

1、34个小朋友要进4间屋子,至少有( )个小朋友要进同一间屋子。

3、新兵训练,战士小王5枪命中了41环,战士小王总有一枪不低于( )环。

4、从街上人群中任意找来20个人,可以确定,至少有( )个人属相相同

课件二:

从扑克牌中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扑克牌任意抽牌。

(1)从中抽出18张牌,至少有几张是同花色?

(2)从中抽出20张牌,至少有几张数字相同?

课件三:

六(2)班有学生39人,我们可以肯定,在这39人中,至少有 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想一想,为什么?

课件四:

六年级四个班的学生去春游,自由活动时,有6个同学在一起,可以肯定, 。为什么?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搜集生活中有关抽屉原理的应用,试着自己编写一些利用抽屉原理解决的问题。

抽屉原理课件【篇6】

一.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抽屉原理》第一课时,教材70-71页的例1和例2.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渗透“建模”思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三.说教学理念。

1、用具体的操作,将抽象变为直观。

“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这句话对于学生而言,抽象难以理解。怎样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呢?我觉得要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一在具体操作中理解“总有”和“至少”,二在操作中理解“平均分”是保证“至少”的最好方法。通过操作,最直观地呈现“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这种现象,让学生理解这句话。

2、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在证明结论的过程中探究方法,总结规律。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特别是这种原理的初步认识,不应该是教师牵着学生手去认识,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所以我认为应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来证明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我们的教学不同于社会上的辅导培优机构,因此在教学中不需要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也不需要学生确定过于抽象的“抽屉”和“物体”。

四.教法和学法:

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说教学流程.

(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

今天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和大家玩一个“抢凳子”游戏。(下面有2把椅子。3个同学玩抢凳子的游戏,要求每个人都要坐到凳子上,结果会怎样?)

【设计意图:在课前进行的游戏激趣,一使教师和学生进行自然的沟通交流;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探究的愿望;三为今天的探究埋下伏笔。】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1、提出问题:把4支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可以怎么放?

2、验证结论:不管学生猜测的结论是什么,都要求学生借助实物进行操作,来验证结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和交流时,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操作情况,找出列举所有情况的学生。

(1)先请列举所有情况的学生进行汇报,一、说明列举的不同情况,二、结合操作说明自己的结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所有的情况)

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再利用枚举法的示意图,指出每种情况中都有几支笔被放进了同一个文具盒。

【设计意图:抽屉原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特别是“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这句话的理解。所以通过具体的操作,列举所有的情况后,引导学生直接关注到每种分法中数量最多的文具盒,理解“总有一个文具盒”以及“至少2支”。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出问题:不用一一列举,想一想还有其它的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吗?

学生汇报了自己的方法后,教师围绕假设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每个文具盒里都要放1支铅笔呢?请相互之间讨论一下。

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假如每个文具盒放入一支铅笔,剩下的一支还要放进一个文具盒,无论放在哪个文具盒里,一定能找到一个文具里至少有2支铅笔。只有平均分才能将铅笔尽可能的分散,保证“至少”的情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索,寻找不同的证明方法,在枚举法的基础上,学生意识到了要考虑最少的情况,从而引出假设法渗透平均分的思想。】

(3)初步观察规律。

教师继续提问:6支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里呢?你还用一一列举所有的摆法吗?7支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里呢?100支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呢?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方法的优劣,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运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

出示第70页做一做,让学生运用简单的抽屉原理解决问题。在说理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余下的2只鸽子”如何分配?

【设计意图:从余数1到余数2,让学生再次体会要保证“至少”必须尽量平均分,余下的数也要进行二次平均分。】

4、发现规律,初步建模。

我们将铅笔、鸽子看做物体,文具盒、鸽舍看做抽屉,观察物体数和抽屉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只要大概意思正确即可)

小结:只要物体数量比抽屉的数量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2个物体。这就叫做抽屉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具体情况的判断,初步建立“物体”“抽屉”的模型,发现简单的抽屉原理。研究的问题来源于生活,还要还原到生活中去,所以请学生对课前的游戏的解释,也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抽屉”不一定是看得见,摸得着。】

5、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假设法的思维过程。

(1)教学例2,可以出示问题后,让学生说理,然后问:这个思考过程可以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2)做一做: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支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例1和做一做的基础上,相信学生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至少”的问题,将证明过程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为下一步,学生发现结论与商和余数的关系做好铺垫。】

6、再次发现规律。

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吗?让学生通过对除法算式的观察,得出“只要物体个数比抽屉个数几倍还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商+1个这样的物体。”的结论。

【设计意图:对规律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在初次发现规律的基础上,从“至少2个”德到“至少商+1个的结论。】

7、介绍课外知识。

介绍抽屉原理的发现者——数学家狄里克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平常事中也有数学原理,有探究的成就感,激发对数学的热情。】

(三)、巩固练习。

《导学练案》自我测评第一题

(四)、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感受如何?

(五)板书设计

只要物体数量比抽屉的数量多,

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2个物体。

这就叫做抽屉原理。

只要物体个数比抽屉个数几倍还多,总(至少数=商+1)

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商+1个这样的物体。文章

抽屉原理课件【篇7】

《春晓》欣赏教学案例设计

学习内容:《春晓》选自人音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14册

《春之歌》选自浙教版义务教育初级中学音乐课本第六册

学习主体:初一年级学生

学习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欣赏《春之歌》、《春晓》,能够在聆听后对音乐主题、结构、音色(人声、乐器)等留有印象,并能根据个人的认识对作品的创作手法进行评价。

2、尝试以春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并以图形谱的方式记录自己创作的音乐。

3、能够从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学习重点:

欣赏《春之歌》、《春晓》,能够在聆听后对音乐主题、结构、音色(人声、乐器)等留有印象,并能根据个人的认识对作品的创作手法进行评价。

学习难点

尝试以春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并以图形谱的方式记录自己创作的音乐。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说春:营造学习氛围

师: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确,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吗?

(师生配乐齐诵一、二自然段)

师:那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生:春天充满着生机。

生:春天可以放风筝。

生:春天到了,可以脱去厚厚的冬装,换上漂亮的春装

(点评一:从文学的角度,运用诵、说的情景导入,营造春天来了的氛围。并且为后面的音乐欣赏作了情感铺垫,学生急切地想聆听春天的音乐。)

二、品春:感受春天的意境

1、以《春天来了》的片段音乐作为欣赏序曲,利用多媒体课件边听音乐边欣赏画面。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感受此段音乐的情绪及表现的内容。

师:同学们,你能感受到此段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吗?

生:冰雪融化的情景。

生:万物复苏的情景。

生:人们愉快的心情。

师:生动地表现了大地回春、春意盎然的景象及其带给人们的那种惬意、舒适的内心

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哼唱其中的主要旋律。

(师生用轻柔声演唱,还可用竖笛或口琴演奏)

师:请同学们再一次去感受春天的气息。(观看风景录相,复听)

(点评二: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用视听结合的手段,优美的音乐配上优美的画面,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从心灵深处感受到春之美,大自然之美。并采用欣赏与演唱、演奏相结合的方式,加深美的体验。)

2、以春为主题进行活动交流

师:你看到春天的景色了吗?请同学们画画春天的画,背背春天的诗歌,唱唱春天的歌曲。

生:各自活动后展示、评价

(点评三:音乐教育如果与其他艺术能相互连通,互相迁移,就能提高其综合艺术之审美能力,给学生以深刻的审美体验。此活动旨在加强音乐与文学、美术等艺术形式的联系,通过画画、唱唱、诵诵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真切地感受春天的美景及其并将它表现出来。而且还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培养其综合思维能力。)

3、欣赏《春晓》,听辨人声,学习图形谱。

师:刚才我们齐诵了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洞天。整首诗像行云流水一般平易自然,却悠远深厚,给人无穷的想象。青年作曲家陈怡把此诗谱写成了一首出色的无伴奏合唱曲。它充分发挥人声的表现力,不仅用歌声,还用不同的词,以似谈非谈、似唱非唱的声音造成音色变化来描绘意境和场景。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它用人声模拟了哪些声音。

(师生共同欣赏《春晓》)

生:风雨声。

生:京剧伴奏的声音。

生:鸟鸣声

师:除了人声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乐器声或生活中一些物品发出的声音来模拟自然界中的声音来描绘意境和场景。

(师生共同欣赏《春晓》图形谱,并模仿)

(点评四:音乐是非语义的信息,它的这种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此段教学先从文学的角度评析《春晓》,再简介歌曲并欣赏,使学生逐步进入其悠远的意境之中。通过欣赏,感受人声、乐器声的音色及其丰富的表现力,并学习用形象简易的记谱方法把它记录下来。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

三、戏春:创作春天的音乐

教师指导学生选择素材进行以春为主题的音乐创作,并且小组合作进行表演。

(点评五:基础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本环节把欣赏与表现、创造充分结合,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中体验到音乐带来的快乐,从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表演才能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四、悟春:揭示春天的内涵

师:请你说一、二句赞美春天的话。

生: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春天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

师:春天是恬静的、活泼的、绚丽的。它属于我们大家。希望同学们能珍惜美好春光,愉快学习、健康成长。请同学们在课后邀上朋友一二,一起去踏青。并且收集有关春的艺术作品,包括文学、美术、音乐、摄影、雕塑等,举行一个交流会。

(点评六:欣赏音乐还应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通过赞春,使学生感受春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从而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课外延伸的内容,把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感受春天给人带来的美感,并得到更深的感悟。)

点评:

提倡学科综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理念。基础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旨,它不是简单的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情感交流活动。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内容中占很大的比例。在音乐欣赏中倡导综合的理念不仅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还能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课堂形式,使音乐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提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

《春晓》是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14册中的欣赏曲目,《春之歌》选自浙教版义务教育初级中学音乐课本第六册。本案例设计者不仅注意了学科综合,而且在教学中以春为主线,把这两个内容组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诵读诗歌、唱歌曲、听音乐、看画面等综合活动,多方位地来感受和体验春之美,进而进行有关春的音乐创作来表现和创造春之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抽屉原理课件【篇8】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70页、72页例一、例二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及“抽屉原理”的一般形式。

2.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抽屉原理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规律。

四、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 引导探究 学法:小组合作

讨论

五、师生课前准备:

4支铅笔

3个文具盒 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

1.坐凳子游戏:

教师和5名学生做游戏

2.用一副牌展示“抽屉原理”。

师:这有一副牌,老师用它变一个魔术。想看吗?这个魔术的名字叫“猜花色”。老师随意抽五张牌。我能猜到,至少有两位同学的手中的花色是相同的,你们信吗?(老师与学生合作完成魔术)师:通过者个游戏你们能猜到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吗?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很神奇,我们用它可以解决很多有趣的的问题,想弄明白这个原理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种神秘的原理。

(二)探究原理

建立模型

1.合作探究(问题一)

师:同学们手中都有文具盒和铅笔,现在分小组动手操作:学生取出4枝笔,3个文具盒。然后把4枝笔放入3个文具盒中,摆一摆,想一想共有有几种放法?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取出学具,带着问题展开小组活动。2.汇报展示

学习小组派代表到台前展示成果。要求学生边摆边说,老师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草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放法:

放法:(0,1,3)(2,2,0)(2,1,1)(4,0,0)教师: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们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是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去了2枝笔。理由是

2教师引导学生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

小组带着问题再次展开探究。

生:每个文具盒先放1枝,余下的一枝不管放到哪个文具盒里都可以得出,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枝笔。

3.学以致用

课件出示:

将5枝笔放入4个文具盒 将50枝笔放入49个文具盒 将1000枝笔放入999个文具盒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文具盒数和所对应的铅笔数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相互仪一仪,得出结论。

小小收获:只要放进的铅笔数比文具盒数多1,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师:看来同学们都用用平均分的方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 师:如果要放的铅笔数比文具盒数多2,多3,多4呢?

4.尝试练习

有7只鸽子,要飞进5个鸽舍里,总有一个鸽舍里至少飞进2个鸽子,为什么?

三、合作探究(问题二)

课件出示:如果将5本书放入2个抽屉,那么不管怎么放,肯定有一

个文具盒至少放进了()枝笔?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师:能否用算式解答呢? 生列式计算5÷2=21 2+1=3 生:至少放3枝,商+1。

1、如果一共有7本书会怎样呢?

2、如果一共有9本书会怎样呢?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

3、二次尝试练习:

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几本书?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检测

1. 14本书放入5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几本书?(10分)2. 26本书放入7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几本书?(10分)3. 六(2)班有学生39人,我们可以肯定,在这39人中,至少有

几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想一想,为什么?(10分)

六、板书设计

(0,1,3)(2,2,0)(2,1,1)(4,0,0)只要放进的铅笔数比文具盒数多1,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5÷2=2……1 2+1=3 7÷2=3……1 3+1=4

抽屉原理课件【篇9】

教材分析

《抽屉原理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内容。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是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Dirichlet)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

学情分析

本节课我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用假设法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学生难以理解,感觉抽象。在教学时,我结合本班实际,用学生熟悉的吸管和杯子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活动中真正去认识、理解“抽屉原理”学生学得轻松也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 的类推能力,形成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抽屉原理课件【篇10】

我的几点看法:

最近我一直正在关注抽屉原理,刚好听了高玉东老师的这节课,我来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一:我认为高老师的课三言两语直入主题,节省了时间,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有的老师讲课导入部分太长,浪费了时间,我们应该借鉴一下,缩短我们导入新课的时间。

二:过程清晰。高老师吃透了教材,把教学过程呢设计的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是学生易于接受。这凸显了高老师把握教材的能力,使我感受很深,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我讲一下我的几点看法。我研究了抽屉原则的几个主要方面。

1.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具体的例题讲一下什么是至少,让学生先理解了至少的含义在具体的教学。抽屉原则这类的题我考过其他的成年人,他们刚读题时不理解至少的含义,所以做错了,我认为学生也不好理解,所以讲一下至少的含义再继续往下教学。

2.为什么用平均分的方法来找至少是多少呢。应该让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因为只有平均分找到的才是至少得。不然找到的就不是至少的而是比至少要多。这是我的不成熟的意见,希望同事不要笑话

抽屉原理课件【篇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水杯、吸管、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谁愿来?(学生上来后)

师:听清要求,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好吗?(好)。这时教师面向全体,背对那5个人。师:开始。

师:都坐下了吗?

生:坐下了。

师:我没有看到他们坐的情况,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我说得对吗?

生:对!

师: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下面我们开始上课,可以吗?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教学例1 出示题目:有3支吸管,2个盒子,把3支吸管放进2个盒子里,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3,0)(2,1)

师:5个人坐在4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3支吸管放进2个盒子里呢?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吸管?

是:是这样吗?谁还有这样的发现,再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那么,把4支吸管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4,0,0)(3,1,0)(2,2,0)(2,1,1),师:还有不同的放法吗? 生:没有了。

师:你能发现什么?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吸管。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有

师:“至少”有2支什么意思?

生: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支,也可能是多于2支?

师:就是不少于2支。(通过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

师:把3支吸管放进2个盒子里,和把4支吸管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吸管。这是我们通过一一列举发现了这个结论。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

师:哪一组同学能把你们的想法汇报一下?

组1生:我们发现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4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吸管。

师:你能结合操作给大家演示一遍吗?(学生操作演示)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 生众:平均分

师:为什么要先平均分?(组织学生讨论)

生1: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平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生2: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有几枝笔了? 师:同意吗?

师:哪位同学能把你的想法算式表达出来?

生: 4÷ 3=1……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师: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

生:6枝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师: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 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

把100枝笔放进99个盒子里呢?

生1: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这么大是数同学们很快就能得出结论。如果铅笔数比盒子数不是多一,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出示题目:把5支铅笔放进3个杯子呢?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学生汇报。

总结:只要铅笔数是杯子数的一倍多不超过两倍,无论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的铅笔至少有2支。师:再多呢?

把5支铅笔放进2个杯子里呢?(小组讨论 指明同学演示并汇报)教师总结,也是用平均分的思想。把7支铅笔放进3个杯子里呢?

把15支铅笔放进4个杯子里呢?

学生小组探究并汇报。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商+1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课本中70和71页的内容。打开书结合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把书好好的看一下。(教师巡视)

师:我们今天用小棒和杯子研究的这一类的问题呢,最早把一些物品放进抽屉里来研究的所以称为“抽屉原理”,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课堂练习70、71页“做一做”。(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三、拓展提升(教师点拨,课下思考)

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任意抽出5张,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四、学生反思,自我评价。

抽屉原理课件【篇12】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第一节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能力训练目标:

1)、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个性品质目标: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产生主动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带领学生玩“抢椅子”的游戏,规则这4位学生必须都坐下。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结果——不管怎么坐,总有一个座位上至少坐了2位同学。师:为什么?(学生回答)

师:可不可能一个椅子上坐3位同学?(可能)可不可能每个椅子上只坐1位同学?(不可能)也就是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个椅子上至少要坐2位同学。师:那么像这样的现象中隐藏着设么数学奥秘呢?大家想不想弄明白?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广角来研究这个原理。希望大家都能积极的动手动脑,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齐心协力把这个数学奥秘弄懂!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

师:刚才我们做游戏,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了2位同学。那么,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有多少种放法呢?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大家可不可以大胆的猜测一下?

(学情预设: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了2枝铅笔。)

2、理解“至少” 师:“至少”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呢?(最少2枝,也可能比2枝多)

师:到底我们猜测的对不对呢?怎么样证明这种现象呢?下面,就需要自己动手利用学具去摆一摆,动脑去想一想,看看能不能证明我们这个猜想。

3、自主探究

(1)两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学具1摆一摆,想一想,可以怎么样去摆放?老师帮大家准备了一个记录单,你们可以把摆放的不同方法记录下来,以便你们分析结果是不是符合我们之前的猜测。(2)全班交流,学生汇报。第一种方法:

(4,0,0)(3,1,0)(2,2,0)(2,1,1)学生解释自己的想法,验证猜测。

教师课件演示,验证结论。(像大家刚才这样把每一种放法都列举出来,然后去一一验证,这种方法叫列举法)第二种方法:

师:还有别的思考方法,来验证我们之前的猜测吗? 假设法:(学生汇报)

师课件演示,说明:先假设每个文具盒里各放入1枝铅笔,余下1枝铅笔不管放进哪个文具盒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有2枝铅笔”的现象。

4、优化方法

那么把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里,会怎样呢? 那么把6枝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里,会怎样呢? 那么把7枝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里,会怎样呢? 那么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里,会怎样呢?(学生解释说明,师课件演示)

师:你们为什么都用第二种方法,而不用列举法呢?

5、发现规律

师:通过刚才我们分析的这些现象,你发现了什么?(当笔的枝数比铅笔盒数多1时,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2枝铅笔。)

师:同学们能有这么了不起的发现,真不错!说明大家认真动脑思考了。那么老师这有一道和我们刚才这些题稍稍不同的题,看看你们能不能用这种思维来解决一下?

6、出示做一做: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1)学生独立思考,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

(2)全班汇报,解释说明。

(3)教师用课件演示(虽然鸽子的只数比鸽舍的数量多2,但是也是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师:同学们真是太了不起了,善于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来证明问题,得出结论。同学们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也提升了许多。大家敢不敢再来挑战一道更难的题目?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几本书?

2、学生利用学具探究

3、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如果把我们的这种思维方法用式子表示出来,该怎样列式? 5÷2=2…..1(3)

4、拓展: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呢? 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呢?用式子怎么表示? 7÷2=3….1(4)9÷2=4…1(5)

师:同学们观察这些板书,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商+余数)(商+1)

5、做一做: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交流。板书式子:8÷3=2…2(2+1=3)

教师课件演示: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所以应该是商加1.(三)结论

师:同学们,真的非常厉害,刚才我们一起探究的这种现象,就成为“抽屉原理” 课件出示。

三、拓展应用

“抽屉原理”在现实生活中引用也是非常广泛的。下面,老师再带大家做一个小游戏。扑克牌游戏。

抽屉原理课件【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渗透“建模”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教具:5个杯子,6根小棒;学具:每组5个杯子,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扑克牌吗?下面我们用扑克牌来玩个游戏。大家知道一副扑克牌有54张,如果去掉两张王牌,就剩52张,对吗?如果从这52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5张,我敢肯定地说:“张5张扑克牌至少有2张是同一种花色的,你们信吗?那就请5位同学上来各抽一张,我们来验证一下。如果再请五位同学来抽,我还敢这样肯定地说,你们相信吗?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原理,想不想研究啊?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一)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原理。

1.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多1的情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小棒和杯子来研究。板书:小棒杯子

师:如果把3根小棒放在2个杯子里,该怎样放?有几种放法?

学生分组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一个小组汇报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师:观察这所有的摆法,你们发现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几根小棒?板书: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

师:依此推想下去,4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又可以怎样放?大家再来摆摆看,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一个小组代表汇报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师:观察所有的摆法,你发现了什么?这里的“总有”是什么意思?“至少”又是什么意思?

师:那如果把6根小棒放在5个杯子里,猜一猜,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师:怎样验证猜测的结果对不对,你又什么好方法?引导学生不再一一列举,用平均分的方法来找答案。并用算式表示分的结果:6÷5=1……1

师:那如果用这种方法,你知道把7根小棒放在6个杯子里,把10根小棒放在9个杯子里,把100根小棒放在99个杯子里,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你又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师:我们发现了小棒的数量比杯子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那如果小棒的数量比杯子的数量多2、多3,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2、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多2、多3的情况。

师:如果把5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果?

引导:先平均分,每个杯子里分得1根小棒,余下的2根小棒又该怎么分呢?

师:把7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果呢?为什么?

3、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的2倍多、3倍多…等情况。

师:如果把9根小棒放在4个杯子里,把15根小棒放在4个杯子里,分别又会有什么结果?

小组内讨论,再请同学说结果和理由。

4、总结规律。

师:我们将小棒看做物体、把杯子看做抽屉,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把m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m﹥n),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商+1”个物体。

5、介绍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又称“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三、应用“抽屉原理”,感受数学的魅力。

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本书?为什么?

先思考:这里是把什么看做物体?什么看做抽屉?再说结果和理由。

2、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3、向东小学六年级共有370名学生,其中六(2)班有49名学生。请问下面两人说的对吗?为什么?

(1)六年级里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2)六(2)班中至少有5人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4、张叔叔参加飞镖比赛,投了5镖,成绩是41环。张叔叔至少有一镖不低于9环。为什么?

5、师:开课时我们做的游戏还记得吗?为什么老师可以肯定地说:从52张牌中任意抽取5张牌,至少会有2张牌是同一花色的?你能用所学的抽屉原理来解释吗?

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师生共同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73页练习十二第2、4题。

六、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抽屉原理

物体数÷抽屉数= 商……余数 至少数 =商+1

小棒 杯子 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

3 2 2

4 3 2

6 ÷ 5 = 1……1 2

5 ÷ 3 = 1……2 2

7 ÷ 4 = 1……3 2

9 ÷ 4 = 2……1 3

15 ÷ 4 = 3……3 4

教学反思:

1、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我设计了从52张扑克牌(去掉2张王牌)中任意抽取5张,老师肯定地说:至少有2张牌是同一花色的,在学生半信半疑时,师生共同游戏,让学生信服,但又不知道其中奥妙,这样导入,学生兴趣盎然。

2、操作探究,建立模型。

本节课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采用自己的方法“证明”:“把4根小棒放入3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然后交流展示,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此处设计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性。在有趣的类推活动中,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当物体个数大于抽屉个数时,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这样的教学过程,从方法层面和知识层面上对学生进行了提升,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在评价学生各种“证明”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方法教师给予针对性的鼓励和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获得发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优化,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抓住了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 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物体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里,看每个抽屉里能分到多少,余下的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比平均分得的数量多1。特别是对“某个抽屉至少有的数量”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教师适时挑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

3、解释应用,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应用“抽屉原理”,感受数学的魅力环节里,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把3根小棒放进2个杯子,把4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里,都让学生进行了操作并做了记录,但对学生的有序思考重视不够,导致课堂检测时,学生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两个同学把所有的可能都列举对了,但不是有序排列的。还有两个差一点的学生由于思维无序,因此没能正确列举出来。

2、在把5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有学生出现了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3根小棒的结论,可能是用5÷3=1……2,1+2=3,也就是很多同学容易出的错误:用商+余数。这时老师没有抓住这个同学思维中的错误制造思维矛盾,因此感觉学生对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的数量=商+1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3学生在用“抽屉原理” 解决实际问题时,书写格式教师指导不到位。有些题目是要先说结论,再说理由。那么说理由的时候,有的同学只列了算式,如:5÷3=1……2,1+1=2,还有的同学先列算式,再回答问题。在区教研室周俊主任的指导下,我才明白这类题目的书写格式是:因为5÷3=1(根)……2(根),1+1=2(根),所以每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总的说来,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全班学生针对这类问题都能快速做出正确分析与判断。我也算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抽屉原理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