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八年级美术课件

发布时间: 2024.05.31

八年级美术课件汇集。

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工作中,时常会需要资料作为参考。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所以,你是否知晓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美术课件汇集,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八年级美术课件(篇1)

八年级语文教案《诗五首》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示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掌握和感悟诗的表示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示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

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

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

介绍作者和其诗的卡片。

【设计思路】

学习这五首诗词,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可注意引导学生从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例如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人手,理解本课中的五首作品。那些表示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研讨。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教法】

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

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实际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身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示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身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掌握,理清思路。

⑴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和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⑵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身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⑶教师根据自身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⑷打出课件,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⑸指导背诵: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衔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

2、课文研讨:

⑴对一些重要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假如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笼统概括的逻辑语言是缺乏以体现的。

⑵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3、欣赏品味:

⑴名句品味: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是写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二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

⑵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范文网的八年级语文教案《诗》范文很有深度,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诗五首教案

诗五首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的卡片。

【设计思路】

学习这五首诗词,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可注意引导学生从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例如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人手,理解本课中的五首作品。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教学方法】

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习方法】

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打出课件,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5)指导背诵。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

2.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2)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3.欣赏品味。

(1)名句品味。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是写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二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

(2)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此诗的最后

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体会、咀嚼。

4.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小结。

从《饮酒》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

探究学习:

诗的开头四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这在当时确实是不易做到的。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常常是人们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已成了普遍现象。惟独作者却是个例外。因而生出第三句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作为自答结果的第四句更妙:“心远地自偏。”我的心灵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会官场,超脱了世俗,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因而我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

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

5.课堂训练。

(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

(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

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6.课堂小结。

(打出投影片。)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四、自读《行路难》

1.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2.齐读诗歌,探究学习。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

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五、布置作业

背诵这两首诗。默写《饮酒》。

第二课时

一、研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题。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2.朗读诗歌,注意正音,读出七言诗的节奏、重音,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质疑字词。

(1)虚词。

俄顷:时间副词,一会儿。

向:副词,渐渐。

安:疑问代词,怎么。

呜呼:感叹词,哎。

(2)实词(活用)。

向昏黑:变暗变黑(形容词作动词)。

风雨:刮风下雨(名词作动词)。

4.全诗段意。

(1)秋风破屋——惨

(2)群童抱茅——悲

(3)长夜难眠——哀

(4)广厦庇寒—一愿

5.思想内容。

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

6.赏析。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南村群童欺侮我年老体衰,竟然忍心在我面前做盗贼!公开地抱着茅草钻进竹林离开,直至喊得唇焦口燥仍不奏效,只好归来倚仗自叹息”。“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此五句写儿童由心理到行动,写自己又从行动到心理,寥寥数语,使人物形象形神俱备。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俄顷”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布衾”二句,写布被使用多年,已变得“冷似铁”了,又被娇儿踏破。“床头”二句,写大雨给诗人全家造成的灾难。“白经”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诗人彻夜难眠,浮想联翩,由此时联想到丧乱以来,由风雨飘摇的茅屋联想到国家和人民,为下文作好铺垫。

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诗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已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一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在此风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灭了“小我”,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等粗犷有力的笔锋,何等壮阔深达的形象,何等铿锵雄壮的声音。三句蝉联而下,形成奔腾汹涌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怀。诗人至此意犹未尽,又于回环往复中递进一层,把由己及人升华到舍己救人:“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深切的期望!它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全诗主旨所在,也是最动人,感召力最强之处。

7.艺术特色。

全篇重在揭露现实,结尾闪耀理想之光芒,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名篇。

8.归纳总结。

全诗作者根据切身的生活现实,如实写来,使读者真切地感到诗人的痛苦。组织材料时,层层深入,情不自禁地说出自己的愿望,画龙点睛,水到渠成。

二、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解题。

读标题,介绍唐代边塞诗的特点。

2.研习课文。

(1)听录音朗读,辨别节奏。

(2)师生朗读,明确节奏。

(3)研读:以4人为一小组,相互交流,记下疑难之处。

(4)师生共同解读,讨论纠正,扫除词语障碍。

(5)品味鉴赏。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②“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清白,更寒冷。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

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3.学生朗读全诗,并背诵。

三、自读《己亥杂诗》

1.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往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运用比喻,把落红比作辞官,春泥比作平民百姓,花比作朝廷,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2.小结。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仔细地体会作者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和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背诵五首诗。

五、教后记

八年级美术课件(篇2)

教学目标:

①一版多色版画的含义

②在学习制版与印刷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局部和整体关系的概念有所了解,培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在了解了单色版画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如何使用色彩完成版画制作

教学难点:画面的形象设计和色彩的搭配

要求学生能以耐心、细致、有条不紊、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对一版多色版画的创作。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解、示范、讨论、评价

教具:制版工具、教学课件、练习评议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稳定学生情绪,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师生问好)

二、复习旧课

1.复习版画的种类(材料)

2.单色版画

三、导入新课

欣赏经典版画作品

四、制作方法:了解版画特点和制作过程

1、准备工作

2、固定纸和版

3、画稿

4、涂色

5、印刷

五、提示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注意的事项

1.印之前要把底版与纸张固定结实

2.在印制时控制好颜色的干湿程度

3.尽量不要把颜料画在交接线上

4.在印制时要把纸展平

5.在印完以后要检查版的颜色有没有全部印完成

六、学生制作

教师巡回辅导

七、展示学生作品

分小组进行各组选出最满意的作品展示

八、评价学生作品

对展示的作品加以讨论评价

九、总结练习评议分发表格,学生课后完成。

八年级美术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和认识中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了解绘画造型的语言和表现方法,培养初步的审美经验。

2.学会从造型的角度评述美术作品,获得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对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造型艺术表现方法的了解。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语言知识评述自己喜欢的中外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达芬奇创作的作品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

你如何理解这幅作品?

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解读一幅绘画作品。

二、讲新课

出示两幅作品

教师提问:抛开画面的内容,找这两幅绘画作品的共同之处。

教师总结: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手段,即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等造型要素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运用方式便成为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交流的艺术语言。

1.绘画的造型要素

(1)线条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线条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色彩造型要素:介绍色彩的四种分类: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的不同。了解印象派、立体派、表现派、抽象派画家及作品,如何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情感的。

(3)明暗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明暗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以明暗为主的绘画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了解绘画的三种不同的表现方法

(1)写实性绘画

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2)表现性绘画

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抽象性绘画

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欣赏优秀作品:

三、教师总结

了解了绘画的造型因素,我们在分析欣赏绘画和创造绘画作品时就要运用这些造型因素。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

八年级美术课件(篇4)

一、课业类型:综合、探索

二、课时安排:单元三课时

三、课业分析:

本课属于“绘画”领域课标中规定在八年级学生应了解的绘画的基础知识,学习绘画的种类、展厅的布置和作品的装裱等相关知识,掌握了解举办画展的基础知识过程,八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知识,但对知识的认知程度还是不足的,我们的画展让他们更多的了解绘画了解美术相关知识。了解和学习本节课是很必要的,这为以后绘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 (上承下接, 对学生的分析)

四、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举办绘画展览的基本要求及其过程,学习制作海报、了解绘画作品的分类等基础知识和装裱技巧的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简单的绘画装裱、展厅布置和海报的制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懂脑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学习兴趣及热爱美术并发扬我们美术文化。

五、教学重难点:

了解展厅布置的基础知识,海报的制作和绘画的分类是重难。

六、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直尺、圆规、海报纸、马克笔等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取看过画展吗?如果说要想举办画展应该在什么地方举办呢?

生:

师:那你们知道有哪些美术馆呢?

生:

师:那好今天我就带领大家来去了解中国美术馆,了解了之后我们自己在学校举办一个画展好吗?那请打开书22页,我们来学校我们的画展。

正课部分:

在参观画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应该注意安全,在参观画展的过程中应该结伴而行。其次,在参观时不能触摸绘画作品(为什么) 第三,注意观察并记录下你所发现的。

中国美术馆的介绍

师:谁能告诉我你认为中国美术馆是用来干什么用的?说说你对中国美术美术馆的理解。

给大家1分钟时间带着这个问题看一下书。(画出中国美术馆主厅平面图和参观路线示意图)

是研究、陈列、展览美术作品的国家美术馆。

师: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美术馆主厅平面图,主厅分为前厅和圆厅对吗?前厅面积:180平方米,展线长:38米挂画线高:4.6米。圆厅面积:300平方米,展线长:52.7米,挂画线高:4.6米。

师:看完了主厅平面图我们来看一下参观路线示意图,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增加两面墙呢?

(回答:为了增加展出的面积)

什么样的观赏距离才能更好的欣赏一幅画? 眼睛与画面的夹角为30度时。(思考:为什么?)(画出示意图)

怎样悬挂作品

作品与墙的夹角成20°。(画出示意图)

什么是装裱?

装裱是装饰书画、碑帖等的一门特殊技艺。古代装裱的专称叫做“裱背”,亦称“装潢”,又称“装池”。

绘画作品的装裱形式 (展示范画)

1、竖轴悬挂式。

2、横轴悬挂式。

3、装框式。

装裱方法

以纸托裱在书画作品的背部,再以绫娟镶边,然后上覆背、加宣轴。

装裱的作用

美观、牢固,便于收藏和陈设。

3、课堂实践(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印象) a、策划、布置一个展厅(以教室作为展厅) b、设计出展厅的参观路线示意图

绘画工具:4开纸、笔(钢笔、毛笔、粉笔、水性笔、水彩笔不等)

4、点评:(采用自评和互评的方式)

设计出展厅的平面图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讲解并奖励。

5、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6、布置作业:

设计出展厅的平面图

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些什么?

师:装裱、中国美术馆。

师:美术馆里通常有哪些画呢?那么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

2、正课部分:

美术作品的种类和特点

(1)中国画:泛指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从内容上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几类。有工笔和写意两大类,工笔和写意的区别在于:工笔,顾名思义就是用工整、严谨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工笔分为白描和重彩两种。白描就是用墨线类似于现代的速写。它和重彩的区别既是无设色。 写意实相对于工笔来说得。写意注重用笔,在笔墨中表达作者得情感,意也就是以形写神。使用中国独有的毛笔、墨、宣纸等工具材料。

师:现在请大家看一幅画!

师:谁能告诉我这两幅画是什么画?

师:哪一幅画是工笔画哪一幅是写意画呢?

师: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都是将墨和颜料用毛笔在宣纸或绢上画的作品。不注重透视。工笔:细腻、逼真、线条很美。写意:奔放、随意)

(2)油画:以油纸颜色描绘在画布、木板或墙壁上的绘画。它是欧洲绘画主要画种,是自14世纪逐渐形成的独特画种。油画是自清朝末年开始传入中国。

师:请请大家看一幅画!

师:这幅画是油画对不对?

师:这是画在什么地方的?画布对吧!

师:他有什么特点呢?

(注重透视、有光泽感、厚重、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

(3)速写:指在短时间内扼要画出形象、动作和神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师:大家看这幅画是什么画? 师:那么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用笔果断概括 、风格统、整体效果好 、用时短。)

(4)版画:用刀和笔在板面上进行刻画,再用油墨等颜料将刻好的画拓印在纸上。有木版、铜版、石版、丝版等种类。 师:那么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线条刚直激励、节奏感较强、有木味)

(5)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亦指汉字的书写法则。它能表达作者的审美意识。包括笔法、笔势、笔意三方面的要素。

师:它的特点是什么呢?

(用毛笔将墨书写在宣纸等纸张上的汉字)

(6)摄影艺术:用照相机通过取景、用光等手法拍下富有审美价值的实物影像。

师:他又有什么特点呢? (直观、真实)

(7)水彩画:以水调和水彩颜料绘制,产生透明、轻快、湿润的艺术效果。

艺术特点:透明、轻快、湿润。

4、课堂实践

同学之间相互对画一幅速写。

工具:笔(铅笔、钢笔、圆珠笔等不限)、A4纸一张、橡皮

5、点评: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讲解并奖励。

6、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7、布置作业:

写一幅书法作品(3尺大小),并收集以前的绘画作品。

第三课时

1、导入: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做了哪些作业?展厅的布置是吧?课堂绘画速写是对吗?

师:那么如果我们举办画展的还差什么啊?

师:宣传和装裱对吗?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宣传我们的画展。

2、正课部分

什么是海报?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 (海报)

师:用来作什么的呢? (宣传)

海报:是广告的一种。海报是一种信息传递艺术,是一种大众化的宣传工具。海报又称招贴画。是贴在街头墙上,挂在橱窗里的大幅画作,以其醒目的画面吸引路人的注意。设计是应注意构思的巧妙,形象、文字、色彩简洁单纯,应用有较强的视觉效果。

海报的作用

1 广告宣传海报:可以传播到社会中,为满足人们的利益。

2 现代社会海报: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为大数人所接纳,提供现代生活的重要信息。

3 企业海报:为企业部门所认可,他可以利用到控制员工的一些思想,引发思考。

4 文化宣传海报:所谓文化是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多么偏僻的角落,多么寂静的山林,都存在着文化。

海报的格式内容

海报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 标题

海报的标题写法较多,大体可以有以下一些形式:其一,单独由文种名构成。即在第一行中间写上“海报”字样。 其二,直接由活动的内容承担题目。如“舞讯”、“影讯”、“球讯”等。 其三,可以是一些描述性的文字。如“__×再显风彩、__寺旧事重提”。

(2)正文

海报的正文要求写清楚以下一些内容:

第一,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活动的主要项目、时间、地点等。

第三,参加的具体方法及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等。

(3)落款

要求署上主办单位的名称及海报的发文日期。

以上的格式是就海报的整体而讲的,实际的使用中,有些内容可以少写或省略。 

写海报注意事项

海报一定要具体真实地写明活动的地点、时间及主要内容。文中可以用些鼓动性的词语,但不可夸大事实。

海报文字要求简洁明了,篇幅要短小精悍。

海报的版式可以做些艺术性的处理,以吸引观众。 

手写海报用的工具:马克笔、海报纸

请柬

师:从字面上理解什么是“请柬”?

(请柬,又称为请帖、简帖。为了邀请客人参加某项活动而发的礼仪性书信。)

请柬的结构

1、标题

2、称谓

3、正文

4、敬语

5、落款和日期

4、课堂实践

以“我们的画展”为主题制作一张海报。(4k纸大小) (老师走下讲台进行辅导)

工具:马克笔、海报纸

5、点评: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讲解并奖励。

6、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7、布置作业:

给“我们的画展”做一份请柬

八年级美术课件(篇5)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综合运用本单位学习的有关家居布置知识,设计制作一个布局合理、使用美观、富有个性的学生居室模型。在设计过程中,认识造型、色彩、情调等设计因素在设计中所起的作用。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设计自己的居室,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设计,提高审美品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居室的审美情趣。包括品味、个性、居室布置的各种因素。

难点:纸模型的制作。包括时间(课时可能不够)、比例(家居与房间的比例)造型(各种家居的制作)。

课前准备

工具:刻刀、尺子、胶水。

材料:废鞋盒、各色硬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对教科书中居室布置的分析。书上的几件学生房间模型与实例,有它的优点也存在不足,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家居造型、色彩搭配、空间利用、房间装饰几方面谈实用、品味、性格以及制作技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制作模型做铺垫。

二、学生设计制作

制作时注意几点:

1.模型一般有地面和两面或者三面墙组成,像装修的样板间。制作材料可用鞋盒代替。

2.家具与房间应有一定的尺度感,家具大了,房间就显小,家具小了,房间就显大。家具之间也要注意比例,如写字台和椅子的大小比例。

3.颜色最好用纸的本色,如上色应先画图案再制作。如果模型做成后再着色,模型就会变形,所以应先涂色后制作。

三、展示交流,合作定位。

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谈自己的想法。模型有多种布置形式,如挪动家具位置、变化房间装饰等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讨论。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四、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及收获。居室中各种物品摆放。合理利用空间。

五、拓展延伸。

设计自己未来理想的居室。

八年级美术课件(篇6)

一、教材分析:

《增一分活泼,添一分情趣》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本课内容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作业是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而设置,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各种材料,通过看、想、画、做等方式进行创作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身边现有的物质材料进行创造性的开发、设计和利用的能力,形成初步的创作意识。同时,本课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寻找、发现、利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全面体验艺术创作活动的愉悦。本课在指导学生设计应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废弃日用品进行加工再利用。通过自命题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学生将创作主题锁定在培养个性意识,关注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关注环保,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变废为宝、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艺术品,可以启发学生发现材料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培养手脑结合能力,提高审美认识和审美品味。

(3).情感态度:能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品格。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让学生在制作中体验发现美、创造美的乐趣。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的创作性思维,设计制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

四、教学背景:

本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丰富,但知识面相对来说不太宽,尤其是这种小科,学生有意识主动查找资料学习的很少,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上增大课堂容量,运用多媒体拓展知识面,欣赏大量的作品,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本节的课件就充分发挥了此项优势,欣赏了大量的作品,充分挖掘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亲身体验参与课堂教学。

五、教学方法:

1、分层次教学:在教学中为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所得。

2、引导教学法:教师首先创设一种学习情境,欣赏作品,进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分析和发现。

3、谈话式教学法:采取谈话式教学法可以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体现教学的民主性。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作品,导入新课

(展示几张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艺术品的图片)问题:

你知道这些小工艺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你能看出它的制作方法吗?教师就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本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生活中的工艺品随处可见的现实。只要做个有心人,我们也能亲手制作小摆件或小挂件,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二)直观演示,讲授新课

再欣赏作品并引发学生思考: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工艺品应考虑些什么?教师启发、补充。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1.构思

2.根据自己的构思选材、准备工具

3.确定制作方法

4.实施制作

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几种废旧材料的加工制作工艺品的方法(图片)设置的问题:

1.看一看这些工艺品是怎样加工而成的?

2.这些又是怎样把平面的纸变成立体艺术品的呢?

3.蛋壳都可以怎样加工成艺术品?

4.易拉罐如何加工成工艺品呢?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利用废旧纸张,用撕、卷、折等方法或用粘贴、绘画、镂刻、

包裹、粘贴、镌刻、剪等完成。

之后详细介绍几种工艺品制作方法(教师可选择一两种详细讲解)

1.易拉罐制作小桌椅。

2.瓦楞纸制作的小猪

3.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综合制作的挑水的女孩。

此部分简单的方法由学生观察发现,复杂的教师根据情况选择1-2种详细讲解。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能力和对美的直觉感受能力,培养学生对工艺美术作品的情感交流能力和独特的审美个性。

(三)合作创作,拓展思维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手中的材料特点,研究商讨能够制作什么样的小工艺品,并确定每个人的分工。学生进行讨论、汇报,这样有助于形成统一的思想,体验和分享共同合作获得的成功与快乐。

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小工艺品,要求创意新颖、趣味性强,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做完的同学按小组顺序把作品贴到展板上,让大家共同欣赏一下,看哪组同学做的又快又好!学生的创作欲望在此得到尽情展现,开始动手设计制作小工艺品。同时放出轻柔的音乐,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利于创作。

这一阶段是发展阶段,引导学生以知识间的联系为学习线索,在此基础上发现和形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按照此方法学生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最后得于解决问题,突破难点。这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

性探究学习的体现。

(四)展评作品,鼓励创新。

学生经过精心的制作,把作品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欣赏与评价。请小组代表谈设计思路及经验,并评出好的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一环节主要是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与互评,培养学生客观评价事物的能力,既使同学间取长补短,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到了制作、创造的乐趣及成功的喜悦。最后再做总结,提出希望,使学生在创作的兴奋与期待中结束本课。

七、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使美术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课件,一步步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挖掘其潜能,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商讨、体验创造、自评互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让学生感到美无处不在,只要运用聪慧的头脑,灵巧的双手,就能发现美、创造美,大家共同行动起来,就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八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二:《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居室设计的基础知识,尝试色彩的搭配方法。

2.提高学生对居室设计色彩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色彩在居室布置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合理的运用色彩搭配的方法布置一个和谐温馨的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得极大丰富,家这个生活空间,其功能由实用性渐渐趋向于精神世界的个性张扬。我们都希望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一起探讨这门关于家的艺术——室内设计。(板书课题)

二、发展:

家因人们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等不同的因素而彰显着独特的魅力。首先我想请同学们到我的家里去参观一下,看老师在自己的生活空间里运用了哪些美术手段进行美化装饰?你看要对一个居室的内部空间进行设计,要考虑哪些基本要素呢?(思考室内设计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播放自制视频:)看完归纳六要素,见幻灯片。

央视有一个栏目叫《交换空间》,同学们知道吗?这个节目是由两个家庭互换,按照对方的要求,去装饰调整他的居室。老师带来了这个节目的片段,我们看一下这个居室装修前后的变化。(欣赏视频)

同学们这个居室的变化大不大?(大)这个居室除了它的装饰和布局和以前略有不同,变化的就是?(色彩) 看来,色彩要素在居室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会使居室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感觉,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居室设计中的色彩要素。(板书副标题)

三、新授:

1、色彩联想:

在缤纷的色彩世界里,不同的色彩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是不同的。当我们看到某种色彩时,会将它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或某种事物联想到一起。比如说,我们看到红色,大家会联想到?(火、太阳等),这些东西带给我们的诸如温暖、热烈的感觉,又会对我们的情感产生影响,这叫做“色彩的联想”。(板书)

现在让我们通过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去感悟自然界五彩缤纷的色彩,看它带给我们什么感受?(播放幻灯片)

通过欣赏,同学们谈谈这些色彩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自由发言)

同学们对色彩有着敏感的感悟能力,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那么我们如何将色彩的联想运用到我们的居室设计中呢?

2、色彩的冷暖

我们看色环,有冷色系与暖色系。居室设计要首先确定冷暖色系作为主色调,欣赏图片。当然任何色系的运用,都要注意主色调与点缀色的搭配,否则便过犹不及。 那么,怎样搭配才合理呢?

3、色彩搭配:

先看两个图片:A、B两图,居室布局,家具样式都是一样的,但是色彩搭配却不一样,他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感受?你更喜欢哪一种搭配方式?(自由发言)

色彩搭配并不是将你喜欢的颜色一股脑简单的堆砌在一起。对照色环,分析两图的色彩的位置关系,引出邻近色搭配和对比色搭配,并欣赏相关色调的房间,谈谈感受:

邻近色搭配:和谐、宁静、温馨、理智、柔和

对比色搭配:活泼、鲜明、明朗、热情、华丽

还有一种是只用一种色相,通过改变明度与纯度达到层次分明的效果,叫做:“同种色搭配”看幻灯片,注意变化。 我们今天学习了几种色彩搭配方法?(三种)

四、实践:

现在老师分到各小组一个布局相同的居室模型,请同学们当色彩设计师。现在小组商量一下,准备用什么样的色彩去装饰它,让它变得更加和谐温馨?(幻灯片出示问题)

3分钟后交流,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把设想的方案变为现实,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好。完成后我们将评出室内设计师,有神秘大奖颁发哦。开始制作。

五、展示交流:

相同的居室经过同学们的设计,变成了五彩纷呈,具有独特魅力的居室。请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介绍一下作品,互评。颁发奖杯。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同学们的设计能力都很强。色彩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不仅居室设计,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显示色彩的魅力,希望今天的学习能使你以后的生活焕发光彩!下课。

八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三:《环境艺术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内容偏重于现代环境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特点,图片少而广,包括具有雕塑美感的欧洲园艺,又有带有石灯、石板步丁的日本庭院,还有淘制花盆编结成的各种景观等。按照教材上课,没有一个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只是欣赏了解。教师难备课,课也容易空洞,学生又没有设计基础和生活经历,很难参与讨论,教学很难展开。

学生分析:

现代初中生非常功利,在教学中碰到许多学生都认为美术对他没有什么用,欣赏课都是很表面的。学生只注重文化课学习,对于美术课学习在态度上很不端正。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就不会全身心的投入。在课堂设计中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他感兴趣或经历过的事情出发。美术课在学生看来,应该有动手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设计练习,从以往教学经验来看,学生都比较喜欢。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环境艺术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环境艺术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通过本课设计活动,让学生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热爱自己身边的环境。通过设计、制作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4、了解形式 美感与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点:理解现代环境艺术的重要性及设计原则。

教学难点: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

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整合学科:历史,音乐

设计思路: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块。让学生对自己身处的环境进行设计,符合《标准》以及本课教学目标和内容,与学生生活贴切,学生有话可说,可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分组教学是课堂教学中能较好的开展讨论和实践的一种教学形式。校园环境设计重在学生的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是实践——设计,设计也需学生间的协作。采用分组教学非常适合本课的教学需要。按8人一组把学生分成6组。每组一张学校平面图。

教学过程:

1、调查了解,导入新课。展示校园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缺憾的图片(课前拍摄校园实景)

提问:

A、学校喷泉好看吗,符合学校的环境吗?

B、你喜欢校园主雕塑吗,适合校园的气氛吗?

C、你喜欢校园建筑吗,下雨天你在走廊摔过跤吗,你喜欢教学楼的楼梯吗?

D、你喜欢学校的绿化吗?E、校园整体环境符合你的需求吗?

(环境艺术的重要性: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

2、知识解析:现代环境艺术的概念。

现代环境艺术是一种多学科的、全方位的、多元素的空间表现的艺术。大到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乡镇环境艺术设计,小到公共建筑的一个大厅、公园的一个角落、居室设计和路牌标志设计等。 环境艺术设计一般分外部环境艺术设计和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前者指建筑、雕塑、路牌标志、绿化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后者是指以室内、家具、陈设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

3、优秀环境艺术设计欣赏:(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

旅馆中庭共享空间的设计——美国建筑师约翰·波特曼

新加坡泛太平洋大酒店的大厅设计等图片展示

学生思考:波特曼设计有什么特色? (环境艺术以人为主的指导思想)

北京香山饭店——华裔美籍建筑师贝聿铭 谈谈这些作品在环境艺术创造上有什么特点? (讲究气氛、意境、特色和时代感,发挥环境艺术以“境“感人,贵在整体的语言特点。)环境艺术设计优秀作品欣赏

4、师生讨论: 校园环境的气氛和特点。(宽敞明亮、活跃、清净、优美等)

5、分组设计——校园环境艺术设计

A、校园环境特点,确定设计思路。

B、以人为主,创造校园环境,注重功能与形式、环境与建筑的结合。

C、雕塑、喷泉、绿化等标注,文字说明。

6、成果评价:(师生共评)平面图展示,同学文字说明。

7、课堂小结。课后修改设计意见,形成校园环境艺术设计方案。

八年级美术课件(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摄影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作用,懂得艺术作品的历史价值。

方法与过程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记录自己或者周围人们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与态度目标: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发现和感受真、善、美的事物,促进个性发展。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影像与感光胶片的关系,为拍出好照片打下基础。

拍摄好照片的要素及观察发现美的能力。

教法学法

欣赏、分析、归纳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导入:

1、出示学生的生活照片,并说一说照片中的故事和情感。

2、欣赏摄影作品《大眼睛》(现代解海龙)。

展示:课题《瞬间的精彩》。

二、新授:

1、解析作品:《大眼睛》、《巴黎穆夫塔尔街》、《幸福>>

归纳:A、逆光经过桌面反射到人物面部,突出了人物那双渴望的大眼睛,摄影家成功的表现了这一瞬间。B、人物神态自然、真实,题材并不重大,却是脍炙人口的名作,并成为纪实摄影的代表作品。C、照片的主人公是爷孙俩,老人是个农民,跟随儿子进城后在附近做清洁工,孙子偶尔跑来与爷爷亲热,于是有了这温馨的一幕。

2、分析摄影作品《白求恩大夫抢救伤病员》、《林中》、《嬉戏》的拍摄特点。

归纳:A、摄影时要善于捕捉精彩的瞬间。B、微小的变化会打破呆板。C、动势的冲突矛盾运用得当,画面会更加生动。

3、总结:优秀的摄影作品不仅仅要抓住生活的一瞬间感动,而且要讲究画面的构图、光线、色彩等,使作品具有一定形式的美感。

三、思考练习:

1、《山里的裁缝》你怎么理解这幅作品?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情景?

2、说说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

3、用照相机模仿优秀作品的手法拍摄生活的场景。

学生解说自己的生活照。

1、以小组合作方式,分析、讨论摄影作品的拍摄的具体内容及情感。

小组推荐成员回答。

2、以小组合作方式,分析、讨论摄影作品的拍摄的技术特点等。

小组推荐成员回答。

3、理解领会。

1、学生自主回答。

2、学生课后进行拍摄活动,体会摄影艺术。

八年级美术课件(篇8)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从而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二、教学重点:欣赏、讨论画中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是细节的描写。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唐代仕女画中的人物造型与其他时期人物画造型的比较,以及和西方古典绘画中的任务比较,在感性的理解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操和认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及艺术和历史文献价值。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教科书等。

五、学具准备:收集来的资料、教科书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武则天》影视片段。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剧中人物的体型、服饰、动态等。引出问题:

1、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

2、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我们来看看唐代的画家是如何体现他们当代的生活片段的。请同学们看屏幕。(板书课题)

学习新内容播放课件的《捣练图》全图。

(一)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仕女画,

问题:什么是仕女画?

它以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表现了唐代宫廷妇女用木杵捣练、熨烫和缝纫的劳动场面。问题:

1、什么是捣练?

1、什么是熨烫?

3、这幅画的作者是谁?

4、据传这幅画是宋徽宗赵佶的摹本,那赵佶是谁呢?

引导学生通过教科书或其它途径查找作者张萱及周昉、赵佶的生平及艺术特点。可在课前安排学生通过上网或有关书籍收集更多资料。

学生解答“仕女画”。

学生解答“捣练”、“熨烫”。

学生查找资料,认识张萱、周昉、赵佶及相关背景。

(二)共同探讨,解读《捣练图》。

1、这幅作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三个场面,请问:画中共有多少个人物?

2、画家十分注重构图的技巧,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把这些细节找出来。(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主要细节有:捣练部分四个妇女的朝向各不相同;左边那位妇女传神的挽袖动态;熨烫部分左侧妇女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仰;中间熨烫妇女专注的神态;几个小孩的穿插,以及扇火小孩因怕热而回头等动作。这些细节的刻画非常真实、生动而富有生活情趣,使互相对称的构图不致呆板。

3、人物的造型(丰颊肥体)及其衣着的设色,与同时期的女性人物雕塑和绘画的造型完全一致,是盛唐时期的典型风格。

请同学们比较教科书中那三幅同时期的女性形象的画作。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细节描写,派代表描述。

学生对比相同时期和不同时期女性的形象及服饰,畅所欲言。

思考与讨论:唐代人物画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教师再播放一组西方古代人物画作品,提出问题:

《捣练图》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对这幅作品是否有新的、不同的认识?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如学生可能问:为什么唐代仕女画中的妇女都是“丰颊肥体”的?(教师启示学生从唐人和今人的审美标准进行比较。)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或发表个人观点。教师归纳。

评价与小结这幅画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注重细节描写。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它对于了解唐代宫廷妇女的劳动生活,特别是她们的服饰,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结课,布置作业,课下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唐代人物画与不同朝代人物画以及与西方古典人物画比较的小论文,要求:

1、要有自己的观点。

2、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3、字数不少于500字。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从而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第一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教材突出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折射出的时代文化特征无不印刻着历史的烙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以及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选择了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服装、工艺、建筑以及摄影等,引导学生领会美术在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是如何反映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教材精心策划了四个不同的“思考与讨论”活动,为开展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引导。此外,还提供了一些名家关于美术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

和认识。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珍惜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培养自己对美术的爱好与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重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是难点。

(五)、学习材料

教材主要基于图例和文字的学习,如果时间与条件许可,可利用电脑软件或互联网对一些作品进行横向补充。如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师生之间可以在一种互动的环境下学习。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美术作品中的形象、色彩、服饰、环境等方面的特征,由此引导学生联系特定的时代文化,从而达到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深刻领会和认识。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选取恰当的点进行比较,找到它们之间的差别。从中发现时代文化的演变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教材以中国女性着装为例,可以从服装的样式、道具、环境等,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就某一个方面加以比较和引导,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和解答。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诱导,对学生的回答也要及时的进行修正和补充。

(二)关于思考与讨论

1、银狐显然不是传统的中原样式,而是当时辽金游牧民族的盛水用具。

三彩骆驼载舞俑上的人物是五位,前三个是胡人,后两位是汉人。

《簪花仕女图》表现的人物服饰华美、仪态雍容高贵。不难看出,唐代是一个工艺发达、经济繁荣、民族交往密切、文化繁盛的时代。

2、晚清时期的女装:中式、布料、缠足,整体形象给人以贞淑、纯朴、贤德的感受。反映出当时的女性受到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强烈约束和影响。

民国时期的女装:西式、皮毛质,显得时尚而大气,给人的感觉当时的女性已经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从家庭走上了社会。

现代女性的服装:更加追求自然与和谐,短裤、质料多样化、运动鞋、贝雷冒、披肩长发、现代自行车、现代建筑与环境,反映出现代中国女性已经日趋开放,精神面貌充满活力,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

3、教堂和道观是供奉各自信奉的神灵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4、老北京街道狭窄,民居和店面建筑普遍低矮、简陋,广告稀少、混乱,交通多依靠步行,少量人力车;现在的北京街道平坦、宽敞,建筑宏伟,店面整洁,广告丰富、有序,交通便利发达,各种现代化车辆穿梭而行。通过比较,反映了北京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成为一个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国际性大都市。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并积极思考。(15分钟)

《马》(公元前15000-公元前10000)洞窟壁画(法国);

《鹿》(公元前8000年左右)岩画(挪威);

《狩猎》(公元前6000-公元前4000)岩画(非洲)。

在仔细观察和欣赏这几幅作品后,你能感觉到什么吗?

讲解:

大约是在1-2万年以前,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类用红泥、木炭或动物的鲜血等最简陋的绘画工具材料,在岩壁或洞窟壁上创作出的世界上最早的岩画。这些作品所描绘的各种动物形象,如牛、鹿、马等,或是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原始农业还未形成之前,人们主要是依靠渔猎手段来获取食物的生存状态。

大约在200-3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人类。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人们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也没有国家,大家共同参加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

那时的生产方式十分落后,生产力极其低下。最初的生产方式就是狩猎,以后逐渐发展到种植和养殖。这几幅作品所描绘的就是当时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它告诉我们,原始人类狩猎的工具极为简陋,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获取足够的猎物并战胜自然,以维持人类的繁衍和生存。

另外,我们从原始岩画中简单质朴的绘画手法和简约夸张的动物及人物形象,使我们从一定的侧面大致了解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早期人类的生产方式。

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涵的时代文化及其意义。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社会生活和科技手段的产物。又是人们审美需要和艺术家表达个人情感的产物。所以,它除了能带给我们一定的美感和某种实用价值之外,还可以通过其自身的造型和形象因素向人们提出许多信息,我们便可籍此来了解一个地域、一个时期社会的诸多方面及其文化特征。(利用作品和问题将学生迅速导入课题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美术作品具有的文化承载功能。通过学习加深对课题的认识。)

2、接下来请同学们接着欣赏《簪花仕女图》并思考下面的问题。(15分钟)设问:

(1)从作品各个仕女的姿态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怎样的生活内容吗?

(2)从她们华美的服饰和精美的首饰中,你又能感受到当时的纺织和工艺水平如何吗?

(3)从她们的面庞、体态,你能感觉到当时人们对女性的审美观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进行归纳:

作品描绘的是五个宫廷贵妇人在庭院中在侍女的服侍下闲步游乐的场景。全卷分为四段:采花、观花、漫步和戏犬。

(1)虽然整个画面流露着高雅华贵、安逸祥和的气氛,但她们优雅的体态和奢华的服饰依然掩饰不了人物空虚的内心世界。她们从容闲逸的形象和淡然冷漠的表情,使人们感受到封建社会中这些上流社会的宫廷贵妇人们,尽管锦衣玉食、物质生活富足,但精神生活却十分空虚寂寞,显得百无聊赖。

(2)她们身披薄纱、薄如蝉翼,衣着华美艳丽、高贵典雅。她们高髻凌风,上插荷花、牡丹、玉簪、珍珠。

从画面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和精美首饰,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经相当高超。

(3)她们体态丰腴柔美、脸庞圆润,浓黛蛾翅眉,薄纱下丰满的前胸和圆润的肩膀,这种浓丽丰肥的理想化的“罗绮人物”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和心态。那时崇尚女性美的标准就是丰腴,而当代更提倡健美。

另外,画面上的人物、动物被描绘的栩栩如生、细致入微,可见唐代画家不仅已经拥有比较完备的绘画工具材料,而且在绘画技巧上也已经十分娴熟。

3、思考与讨论:(10分钟)

(1)《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

(2)《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都是哪里的人?

教师讲解:

(1)银壶不是中原样式,而是辽金游牧民族的皮囊式壶形盛水器具。反映了唐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舞马衔杯纹银壶》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高18.5厘米,口径2.3厘米,银质。陕西省博物馆收藏。银壶形似皮囊,壶口位于扁圆形壶身的上部一角,口上覆有莲瓣形壶盖,盖顶系有银链与弓形提梁相连。银壶腹部两侧均有舞马衔杯纹饰。此壶纹饰、提梁均作鎏金处理。

皮囊式壶形多见于辽金,见于唐代还是首次。

(2)骆驼引颈直立,神情悠闲。背上垫有菱格纹圆毡,驼架上有乐舞俑五人;前三人为胡人(中国古代对西北方各民族的泛称),后两位为汉人。胡人所弹奏的乐器是一种波斯式的四弦曲项琵琶。此陶塑表现了不同民族的艺人在一起表演的情景,颇为新颖。反映了唐代少数民族的交通方式以及与汉族的社会交往活动频繁。陶塑结构完整,工艺精美。人物形象和动作都很生动。

《三彩骆驼载舞俑》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庭海墓出土。通高66.5厘米,陶质三彩釉,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第二课时)

4、思考与讨论(10分钟)

请同学们接着观察第6面的三幅照片,这些照片是不同时期中国女性着装的真实写照。你能看出三种服饰有什么区别吗(从款式、质料、道具、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你能从服饰的衍变看出时代的变化吗?

5、思考与讨论(10分钟)

仔细观察第6、7面中两幅不同时期北京街景的照片,你能从照片中的建筑、店面设计、商业广告以及两张照片的摄影水平上分析一下两个不同时代北京的发展与变迁吗?6、思考与讨论(10分钟)

请同学们再接着观看第7面的两幅建筑照片,你知道教堂和道观分别是作什么用的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这三个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和表述,可以让他们举手自由发言,教师口头启发诱导并作适当补充。)

布置作业:

1、在上面的三个思考与讨论中,自选一个写出你的认识。

2、自学第7面的“名家论述”。

(四)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1、引导观察。

2、将观察结果向社会背景引伸和联系。

(五)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生可能会对特定的历史不熟悉,可以简要的向学生适当提供。

三、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方法:学生自我评价

(二)教学评价点

1、对学习活动参与程度。

2、对本课主要观点的认同程度。

3、引伸能力。(能否从其它美术作品中发现它们与特定文化的关系。)

三、板书设计:

第一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1、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并积极思考。(15分钟)

八年级美术课件(篇9)

教学目标:

3、培养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是否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造。

课前准备:

1、师准备各种工具和废旧材料,如弹簧、抽空的蛋壳、乒乓球、纸杯、图画纸、废旧报纸、纸筒、吸管、颜料、剪刀、胶水等。

上学期我们一起学过了“会动的小纸人”这节课。小朋友还记得会动的小纸人是那一部分会动啊!是纸弹簧会动(复习纸弹簧制作方法)

今天我们又要来为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玩具了,师出示玩具请小朋友观察它出现了什么变化?这个玩具它会“摇”。它是怎样摇起来的,为什么会摇呢?

欣赏书中图例,看小朋友们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玩具。你最喜欢哪一个?请你自学,看看这些玩具你都会做吗?

书上根据各种形状制作了很多有趣的玩具形象,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个怎样的会摇的玩具,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1、用鸡蛋壳来做小朋友,不倒翁,小动物……

教后随感:

八年级美术课件(篇10)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蛋壳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实践目标:通过设计制作蛋壳不倒翁,提高学生对废旧材料的再认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不倒翁的学习与制作,增强学生乐观的、坚强的个性。

教学准备:

1、回顾前面学过的有关设计内容,启发学生,关注蛋壳的形状。(在生活中,中外艺术家们用蛋壳创作了许多工艺作品,如中国民间艺术的彩蛋、外国复活节的蛋壳艺术作品等。)

2、蛋壳的艺术:

①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彩蛋:彩蛋艺术是工艺艺术的瑰宝,是一件具有一定难度尤其是需要一些技巧和耐心的细致活儿。(课件展示)

②外国复活节彩蛋。

1、除了在蛋壳上作画和用蛋壳制作镶嵌画之外,蛋壳还可以制作成什么样的作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图片展示)

2、这些图片上的蛋壳人物可以分成几种类型呢?他们都是如何制作的?

①蛋壳人偶类型——用蛋壳制作人物头型,用布料制作服装,组合后可用来演偶戏。

②蛋壳人摆设——用蛋壳和圆筒组合,制作成各种人物造型。

③京剧脸谱造型——用蛋壳做京剧人物的头部,取硬纸剪出造型人物的髯口和部分躯体,再制作一顶帽子,按谱式画好脸谱及服饰头饰着色。

④蛋壳不倒翁——把蛋壳内部放入熔化的蜡及重物或者装入细沙和胶水,使蛋壳能够站立不摔倒;然后构思、在蛋壳上设计人物形象;接着上色,并对人物形象进行装饰,制成不同特点的不倒翁。

3、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资料讨论蛋壳人设计思路:

1) 不同身份的人物在人们的心中都有着不同的外表形象,比如:工人,农民,教师,学生等等,他们的形象各不相同。

2) 扳不倒的“不倒翁”很有趣很好玩,别忘了他还有一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是什么呢?(乐观、站得直、坚强等)

4、教师示范创作步骤,并展示实物作品,抛砖引玉。

三、布置作业---制作一个扳不倒的不倒翁(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辅导学生绘制设计草图。)

②作品组合要比例协调,粘贴牢固,色彩搭配恰到好处。

③注意加工后材料的处置,可事先准备塑料袋,防止污染环境。

四、课堂小结:

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并介绍创作构思,共同评选优秀作品,教师点评,对有缺陷的作品提出修改建议。

课后记: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因地施教。美术教学不以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来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充分显示和发挥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创新,学会不同于他人,不同于自己的新思维方式。

八年级美术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居室设计的基础知识,尝试色彩的搭配方法。

2.提高学生对居室设计色彩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色彩在居室布置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合理的运用色彩搭配的方法布置一个和谐温馨的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得极大丰富,家这个生活空间,其功能由实用性渐渐趋向于精神世界的个性张扬。我们都希望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一起探讨这门关于家的艺术——室内设计。(板书课题)

二、发展:

家因人们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等不同的因素而彰显着独特的魅力。首先我想请同学们到我的家里去参观一下,看老师在自己的生活空间里运用了哪些美术手段进行美化装饰?你看要对一个居室的内部空间进行设计,要考虑哪些基本要素呢?(思考室内设计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播放自制视频:)看完归纳六要素,见幻灯片。

央视有一个栏目叫《交换空间》,同学们知道吗?这个节目是由两个家庭互换,按照对方的要求,去装饰调整他的居室。老师带来了这个节目的片段,我们看一下这个居室装修前后的变化。(欣赏视频)

同学们这个居室的变化大不大?(大)这个居室除了它的装饰和布局和以前略有不同,变化的就是?(色彩) 看来,色彩要素在居室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会使居室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感觉,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居室设计中的色彩要素。(板书副标题)

三、新授:

1、色彩联想:

在缤纷的色彩世界里,不同的色彩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是不同的。当我们看到某种色彩时,会将它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或某种事物联想到一起。比如说,我们看到红色,大家会联想到?(火、太阳等),这些东西带给我们的诸如温暖、热烈的感觉,又会对我们的情感产生影响,这叫做“色彩的联想”。(板书)

现在让我们通过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去感悟自然界五彩缤纷的色彩,看它带给我们什么感受?(播放幻灯片)

通过欣赏,同学们谈谈这些色彩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自由发言)

同学们对色彩有着敏感的感悟能力,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那么我们如何将色彩的联想运用到我们的居室设计中呢?

2、色彩的冷暖

我们看色环,有冷色系与暖色系。居室设计要首先确定冷暖色系作为主色调,欣赏图片。当然任何色系的运用,都要注意主色调与点缀色的搭配,否则便过犹不及。 那么,怎样搭配才合理呢?

3、色彩搭配:

先看两个图片:A、B两图,居室布局,家具样式都是一样的,但是色彩搭配却不一样,他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感受?你更喜欢哪一种搭配方式?(自由发言)

色彩搭配并不是将你喜欢的颜色一股脑简单的堆砌在一起。对照色环,分析两图的色彩的位置关系,引出邻近色搭配和对比色搭配,并欣赏相关色调的房间,谈谈感受:

邻近色搭配:和谐、宁静、温馨、理智、柔和

对比色搭配:活泼、鲜明、明朗、热情、华丽

还有一种是只用一种色相,通过改变明度与纯度达到层次分明的效果,叫做:“同种色搭配”看幻灯片,注意变化。 我们今天学习了几种色彩搭配方法?(三种)

四、实践:

现在老师分到各小组一个布局相同的居室模型,请同学们当色彩设计师。现在小组商量一下,准备用什么样的色彩去装饰它,让它变得更加和谐温馨?(幻灯片出示问题)

3分钟后交流,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把设想的方案变为现实,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好。完成后我们将评出室内设计师,有神秘大奖颁发哦。开始制作。

五、展示交流:

相同的居室经过同学们的设计,变成了五彩纷呈,具有独特魅力的居室。请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介绍一下作品,互评。颁发奖杯。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同学们的设计能力都很强。色彩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不仅居室设计,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显示色彩的魅力,希望今天的学习能使你以后的生活焕发光彩!下课。

"八年级美术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