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化学教案

发布时间: 2024.05.30

化学教案集锦14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教案是多元教育思维的具体体现,老师怎样做好优秀教案课件呢?这篇文章将对大家理解“化学教案”有很大的帮助,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你带来新的想法建议你收藏起来!

化学教案 篇1

对化学核心素养的理解

本次国培学习,我聆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对学科核心素养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化学核心素养是指本学科给予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或能力;是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

学科核心素养是具有学科特色的素养。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变化守恒”、“宏微结合”、”实验与探究”、“绿色应用”、符号表征、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

基于初中化学的性质和教育目标,初中化学核心素养:

1、化学变化是化学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而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之一,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变化守恒”可以作为初中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

2、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科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所以“宏微结合”可以作为初中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

3、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的特有语言,所以会认识化学符号,会用化学符号表征物质是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手段,科学的本质是探究,科学探究是化学家研究化学的方法,也是化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和学习方式,所以”实验与探究”是初中化学的又一核心素养之一。

另外由于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所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也放在重要的位置。

化学教案 篇2

碳酸盐的性质与用途化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组成及在生活中的用途。

2、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理解复分解反应,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探索法和知识整理归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和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2.碳酸盐的化学性质的归纳。

二、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碳酸盐的性质与用途。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有奖竞猜的`小游戏,答对的同学,老师将会奖励给你们一包神秘礼物哦。

展示竞猜游戏的内容。

生:踊跃举手回答。

师:嗯,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我带的礼物还不够呢?你能写出他们的化学式吗?你会发现它们的化学式有什么相似的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呢?

生:他们都属于碳酸盐。生:都是白色的固体

师:又有哪些不同呢?

生:碳酸钙不溶于水,为块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于水,为粉末状。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呀,总结的很全面。

【学生交流讨论】

师:试回忆有碳酸盐参与的反应,请同学们交流讨论后,写出你知道的化学方程式。并挑选出你们组个子最高的一名学生来展示你们的化学方程式。生:小组内讨论结束并展示。师:好,刚才我看到第四组的王戈很积极,书写很认真。第一组的张兵同学还添加CaCO3=高温==CO2↑+CaO,更加细心,和我想到一块了。

师:我刚才送给大家的礼物中有氯化钠和碳酸钠,你们怎么把他们区分开呢? 生:用盐酸可以区分

生:用氢氧化钙也行

生:我会选用氯化钙溶液

【分组实验】

师: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吧,完成实验(1)(2)(3)并总结出他们反应的规律。

生:Na2CO3+2HCl ==2NaCl+H2O+ CO2↑

碳酸盐 + 酸 ==新盐 + CO2↑+H2O

生:Na2CO3+Ca(OH)2=CaCO3↓+2NaOH

盐 + 碱 = 新盐 + 新碱

生:Na 2CO3+CaCl2=CaCO3↓+2NaCl

盐 +盐 =新盐 + 新盐

师:碳酸盐不仅用于我们的实验中,他们还广泛存在我们的生活中,用你所学知识看能否解决下面的问题。生:积极举手,争先恐后

师:现在又到了我们喜洋洋(碳酸钠)大战灰太狼的环节,谁来帮他顺利选择成功通关的出口呢?并说出你的理由。

生:三名学生分析

师:光说不练非好汉,让我们一起进入中考练兵营,快来试试我们的身手吧。

1、(山东泰安,20题)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中的一种。两两混合后出现右图所示的现象,请确

定a、b、c、d分别是 ( )

A.硫酸溶液、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

B.氯化钡溶液、盐酸、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

C.碳酸钾溶液、硫酸溶液、盐酸、氯化钡溶液

D.盐酸、硫酸溶液、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

2、(20江西,20题)(8分)小昊用铁、硫酸、氢氧化钡、硫酸铜和碳酸钠五种物质玩化学拼图游戏(如右图),游戏规则要求图中相邻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其中C溶液的颜色为蓝色,A与E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已知:碳酸钡不溶于水) ⑴C物质是 ;

⑵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B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4)按游戏规则,下列能替代D物质的是(填序号)

[课堂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生:各抒己见 我会画碳酸钠的知识树

生: 我会用盐酸和石灰水证明某物质是不是碳酸盐

师:只要我们用心发现,其实碳酸盐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热爱化学,更要热爱生活。最后愿我们的生活能更美好!

化学教案 篇3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方法:实验探究

手段: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实验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空气的组成如何?

2、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今天开始学习自然界中的水。

3、讲授新课:

讨论:地球上哪里有水?水有什么用途?

存在:江河、湖、海占地球表面积的3/4;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地层、大气中也含有水;

总量很大(14亿立方千米,2×1018吨)

分布很广,但不均匀。

用途: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

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想一想:1、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留意过我们身边的天然水都是纯净物吗?

3、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实验3-1]:水的电解

现象:

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

2、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3、与是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 ——氧气

4、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

讨论: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论::有氢气和氧气生成,说明电解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H2O H2 +O2 分解反应

介绍氢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

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验纯方法:如图所示

讨论:氢气H2 氧气 O2 水H2O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从元素种类的角度去考虑)

元素种类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组成:纯净物

混合物

物质种类:

总结:略

练习:课后习题

作业:练习册

课后反思

化学教案 篇4

专题一 物质的性质、用途、变化及分类

一、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是指通过肉眼、鼻子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方面。

3.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它肉眼无法感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它包括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例1: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现有以下物质:

A.不锈钢;B.氧气;C.生石灰D.活性炭;E.二氧化碳;F.水;G.醋酸;H.熟石灰(氢氧化钙);I.锌;J.盐酸。请根据它们的用途,用字母代号填空(每种物质限选一次):

(1)可供急救病人呼吸;(6)是最常用的溶剂;

(2)可用于制造炊具;(7)可用来降低土壤的酸性;

(3)可用作温室气体肥料;(8)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4)可用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9)可用作干电池负极材料;

(5)可用作冰箱的除臭剂;(10)通常的食醋中含有约3%~5%的。

训练A:

1.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B.用生铁制铁锅

C.用16%的食盐溶液选种D.用氦气填充气球

2.“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就地焚烧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精饲料D.制造沼气

3.实验室用棕色试剂瓶盛浓硝酸,由此猜测浓硝酸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它是深棕色溶液B.它是稳定的化合物

C.它是易跟空气反应的物质D.它是见光易分解的物质

二、关于物质的变化及其分类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2.化学变化的几种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合)通式:A+B=AB例:C+O2CO2CaO+H2OCa(OH)2

(2)分解反应(分)通式:AB=A+B例Cu(OH)2CuO+H2OCu2(OH)2CO32Cu0+CO2↑+H2O

(3)置换反应:(换)通式:AB+C=AC+B例:Zn+H2SO4ZnSO4+H2↑但CO+CuOCO2+Cu不是。

(4)复分解反应:(互换成份)通式:AB+CD=AD+CB例:2NaOH+CuSO4Cu(OH)2↓+Na2SO4

但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从表面来看不是复分解反应,究其本质,仍属复分解反应!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C.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D.化学变化一定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的现象中的一种或几种发生。

训练B:

1.电子消毒橱中的臭氧发生器能将空气中的O2转化成O3,这种变化属于()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化合反应D.置换反应

2.某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为两种化合物,该反应肯定不属于()

①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②和④

3.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2)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4)SO2+NaOH=+

(5)两溶液混合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专题二化学用语及化学量

一、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含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2.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如:2O:表示两个氧原子O2:表示氧气分子,表示1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表示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1个氧离子,每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3.必须背熟的元素符号

4.必须背熟的离子:

阳离子:K+Ca2+Na+Mg2+Zn2+Al3+Fe3+(铁离子)Fe2+(亚铁离子)Ag+,H+,NH(铵根离子)

阴离子:Cl-、O2-、S2-、SO42-、NO3-、CO32-、OH-等。

对于常见的原子团,其化合价你应该记住,甚至式量,特别是以下六个原子团:

原子团

PO43-

SO42-

CO32-

NO3-

OH-

NH4+

例1:某婴儿配方奶粉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钙、磷、铁、锌”应理解为

A.金属B.非金属C.元素D.分子

训练A:

1.下列各组粒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2.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有相同原子团的是

A.KMnO4和K2MnO4B.H2SO4和SO3C.Ba(OH)2和KOHD.NaNO3和NaNO2

3.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60B.AuC.O2D.H、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意义、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例2:“水滴石穿”在语文上表示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可以完成看起来无法完成的事。但从化学角度来看,它可不是真的,水长期滴在石头上不会击穿石头,而是包含着某一个化学反应,请写出该化学方程式。

训练B:

1.明代诗人于谦《吟石灰》是一首佳诗,诗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试联系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的化学性质,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曾用金属铝粉和高氯酸铵(NH4ClO4)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加热铝粉使其被氧气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促使混合物中高氯酸铵受热分解,同时生成四种气体:二种气体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一种气体是氯气(Cl2),还有一种气体是化合物(常温下是液态),因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试写出其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铝粉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铝。

(2)高氯酸铵受热分解。

三、有关化学量

1.相对原子质量:它是一个比值,它与原子的质量不同。

2.相对分子质量:意义同上,都是相对于碳-12(C-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训练C:

8月我国齐齐哈尔市发生侵华日军遗弃的化学武器泄漏事件,造成40余人中毒。这种毒气的名称叫“芥子气”,化学式为(C2H4C1)2S。则:

A.C、H、C1、S原子个数比为B.“芥子气”由种元素组成

C.“芥子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D.一个(C2H4C1)2S分子由个原子构成

E.C、H、Cl、S的原子个数比为F.C、H、Cl、S元素质量比为

专题三物质的构成奥秘

一、物质由大量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物质却只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

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分子

原子

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相似点

(1)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

(3)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各异。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不可再分,反应后没有变成其它原子

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

着眼于种类,不讲个数。

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使用范围

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描述分子的微观构成

原子与离子的关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7的是()

A.二氧化碳B.氧化铜

C.醋酸D.氨水

3.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请分别选用三种不同物质类别的试剂完成二种实验方案的设计,并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方案

步骤一

步骤二(选用试剂及实验现象)

化学教案 篇5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化学在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中协同发展,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包含的核心素养主要有:

1、以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自我发展。

2、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如学生的化学双基知识,学科的一些基本思想如守恒的思想、绿色化学思想;学科基本方法如用归纳的方法、比较的方法进行概念辨析等)。

3、化学思维素养(包括化学逻辑思维素养,如“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方式”,如“从辩证的角度、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化学”以及化学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4、化学信息素养(如对工艺流程、合成路线、化学程序等信息的处理等)。 5、跨学科综合创新素养、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之我见

只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贾维兵 什么是化学核心素养?如何确定化学核心素养?

2014年,4月24日,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化学核心素养是指本学科给予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或能力;是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2014年 12月8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启动会在京召开。此次修订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要求,率先在高中课程标准中增加学科核心素养和基于核心素养制定出的质量标准内容。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按照教育部课标修订的要求,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课程特点,提出包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五个要素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为了促进化学老师对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将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落实到高中化学教学中,杨梓生在《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2016)一文中,对化学核心素养从内容属性、内涵特点及内在联系等方面进行了自己的解读。认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凸显化学本质特征、反映化学基本问题、揭示化学学科思维、体现课程育人价值等内涵特点。

那么,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是什么呢?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会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一样吗?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有什么关系?

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宗旨是一样的,都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有相同点,但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具体课程目标不相同,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阶段,而高中化学则是对初中化学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如初中化学没有有关化学平衡的内容,而高中化学有,因此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不可能完全相同。例如“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但由于初中化学没有有关化学平衡的内容,因此“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就不能也直接作为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那么,什么是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如何确定初中化学核心素养?

要确定初中化学核心素养,首先就要弄清确定学科核心素养的依据。成尚荣在《回到教学的基本问题上去》(2015)认为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制与把握,要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三个重要的基于:(1)基于学科特质。(2)基于学科核心任务。(3)基于学科的实施方式。《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了初中化学的性质和教育目标,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依据,因此要确定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化学变化是化学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而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之一,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变化守恒”可以作为初中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科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所以“宏微结合”可以作为初中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的特有语言,所以会认识化只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学符号,会用化学符号表征物质是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手段,科学的本质是探究,科学探究是化学家研究化学的方法,也是化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和学习方式,所以”实验与探究”是初中化学的又一核心素养之一。

“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重大的贡献。”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理念之一,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人类发展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形成化学价值观。在应用化学为人类造福的同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的思想,这可以称为绿色应用。

“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是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从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共同点,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角度看,这点也应该是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综上分析,我认为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变化守恒”、“宏微结合”、”实验与探究”、“绿色应用”、符号表征、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另外由于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所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也放在重要的位置。

只供学习与交流

化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准备】

金属镁、氧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匙、砂纸等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问题和思考] 为什么溶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

[师生交流与讨论] 1、有人进入溶洞搞破坏?2、溶洞里有鬼怪出没?3、溶洞里有使溶洞变化的物质?……

[实验探究]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在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

结论:澄清石灰水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时有碳酸钙沉淀生成;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碳酸钙又溶解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溶洞形状的变化就是由于溶洞中含有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

情景二:探空气球和飞艇

[问题与思考] 气球为什么会飞起来?气球中装的是什么?

[师生交流与思考] 1、气球中装了气体,气体密度比空气小。2、节日的气球就是用氢气来充气的,飞得很高。3、氢气从那里可以得到,工厂还是实验室?氢气还有其它用途吗?……

[电脑展示] 实验室制取氢气并点燃氢气;工业电解水制取氢气;氢氧焰焊接金属;工业上利用氢气制取盐酸等。

情景三:1、行走中的列车、轮船;2、日常使用的铁锅、铁丁以及其它铁制用品;3、桥梁和机械设备等。(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师生交流与思考] 1、它们都是什么物质做成的?这些物质有什么样的性质。2、它们从那里来,如何得到它们?

[电脑展示] 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取单质铁,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尾气点燃处理;钢铁厂炼铁的图片和动画模拟。

[结论] 通过化学手段可以制取一些重要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了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精彩。

[思考]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与化学化学有关的问题?(学生回答:1、黏结剂可以让不同物体黏结在一起。2、摩丝、发胶、啫哩水等是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3、修正液对人体有害。4、房屋装修后产生有害气体。5、汽车尾气产生空气污染等等。

[交流与谈论]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以及上面的介绍,你对化学科学有了哪些认识?你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或几个词语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化学?

结论:化学科学就是研究各种各样的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她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她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电脑展示] 丰收的粮食、石油化工产品,漂亮的衣服、各类化妆品、电脑光碟、手提电脑、飞机等等。

[阅读与讲述]课本第2-3页内容

[板书] 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

—、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

情景四:远古的地球、先民们生火取食、古代炼金场面、我国出土的青铜器;化学有名的科学家:波义耳、拉瓦锡、道尔顿、门捷列夫。(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门捷列夫)

[电脑提示] 化学的发展简史。见附录一《化学发展简史》。强调以下:

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交流与谈论] 1、二十世纪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成果。(

2、我国化学家在现代化学研究中的贡献。

[阅读与讲述] 课本第3—4页内容:化学的形成和发展。(附录二我国古代化学科学的成就)

[板书]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情景五:由硅原子排列的两个汉字----中国,由分子构成的分子齿轮和分子马达,神州五号返回舱。

[师生交流与思考] 现代化学研究是否已经到了极点了?现代化学的地位及化学研究有那些领域?通过对化学发展史的认识,你认为应如何比较恰当来定义化学科学的内涵。

[阅读与讲述] 课本第5—6页

[结论及板书] 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

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思考]化学科学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你对化学科学研究的哪些问题感兴趣?

[电脑展示] 与化学紧密相关的的一些产品和职业,如:新型药物、导电塑料、新型建筑材料、药物研制人员、化学科研人员、化学教师、化工厂工人、质检人员、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医生等。

[师生交流与思考]由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让学生开展一分钟演讲)

情景六:高中校园图片,教室、实验室、高一化学有关内容图片、高二化学有关图片、高三化学有关图片

[师生交流与思考] 高中阶段,我们将学习哪些化学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呢?我们将走过怎样的化学学习历程呢?

[电脑展示和讲述] 高中新教材体系架构。

《化学必修一》、《化学必修二》

《化学与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

《化学与技术》: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化学反应原理》: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物质结构与性质》: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实验化学》: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板书]高中化学必修及选修科目

必修模块: 化学一 化学二

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实验化学》

情景七:一位思考中的学生,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在日常的化学学习中应当如何探究化学问题?

[分组实验探究] 在所给的下列试剂瓶中,盛有少量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溶液或固体物质,根据你现有的知识如何检验?请给鉴别出来的物质分别帖上标签。所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如下(均未标明):金属镁、氧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匙、砂纸等。教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探究结果,以备评价。

[师生交流与讨论] 化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是什么?如何观察、思考、假说、验证、推理、判断得出结论。怎样才能学好化学

[结论及板书]化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是:

提出问题→观察思考→提出假说→收集证据、验证假说→表达交流→完善证据、得出结论。

学好化学要做到:

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密切联系实际;多渠道获取知识。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到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且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相信大家一定特别想学好化学,也一定能学好化学,实现你的心中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关键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

—、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

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高中化学必修及选修科目

必修模块: 化学一 化学二

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实验化学》

化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是:

提出问题→观察思考→提出假说→收集证据、验证假说→表达交流→完善证据、得出结论。

学好化学要做到: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密切联系实际;多渠道获取知识。

附录一:

化 学 简 史

年代 大事纪要

约50万年前 “北京猿人”已会用火

公元前8~6千年 中国(新石器时代)开始制陶器

约公元前2千年 中国已会铸铜

公元前四世纪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提出朴素的原子论;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提出“四元素”学说

公元前140~87年 中国发明了造纸术

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一世纪 中国《本草经》成书,书中记载动物、植物、矿物、药物达365种

十世纪 中国(宋代)把火药用于制造火药箭、火球等武器

1661年 英国的波义耳在《怀疑派化学家》一书中给元素下了科学的定义

1772年 舍勒制得了氢气

1773年 舍勒制得了氧气

1777年 法国的拉瓦锡发表《燃烧概论》_了燃素说

1803年 英国道尔顿提出原子论

1811年 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假说

1860年 分子学说得到世界公认

1869年 俄国的门捷列夫提出了他的第一个周期表

1911年 英国的卢瑟福提出原子核模型

1934年 法国的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

1942年 中国的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1965年 中国科学家合成出牛胰岛素,是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1981年 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合成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

2000年 人类基因组破译

附录二:我国古代化学成就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化学发展有过极其辉煌的业绩。冶金、陶瓷、酿造、造纸、火药等都是在世界上发明和应用得比较早的国家。如商代的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的的古青铜器。

1972年在河北出土的商代铁刃青铜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铁器。我国古代的一些书籍中很早就有关于化学的记载。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公元1596年)中,还记载了许多有关化学鉴定的试验方法。

化学教案 篇7

了解氢气的物理;初步掌握氢气的可燃性;理解氢气之前为什么要验纯及其验纯的方法 。

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想象从所感知的宏观现象到微观世界,借以了解变化本质的抽象能力。

3.科学品质 :通过氢气燃烧、爆炸受燃烧条件制约的事实,使学生逐渐懂得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氢气的可燃性。

2.难点氢气的验纯而已检验方法。

实验准备

见课本[实验3-4]至[实验3-7]。

教学用品

球形干燥管、烧杯、纸筒、小试管、锌粒、稀h2so4、彩色肥皂水、氢气球一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投影)下图a-g,是一组实验制务或收集气体的装图,看图回答:

(1)写出图中①-⑤的仪器名称。

(2)制备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收集氧气应选用_________

(3)制备氢气应选 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收集氢气应选 用____________

(提示:①洒精②铁架台③试管④长颈漏斗⑤集气瓶;(2)a,e、g;(3)c,e、f)

二、引入新课

(引言)通过以上的一道练习,我们知道了氢气的实验室的制法及装置,那么氢气具有哪些性质呢?我们今天主要探讨氢气的性质。

三、新课讲授

(提问)以氧气的物理性质为例说明观察气体物理性质的顺序。

1.氢气的物理性质

(展示)出示一瓶预先收集好的氢气,让学生观察氢气。

(观察)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提问)氢气是一种最轻的气体,用什么方法证明呢?

(实验)见课本[实验3-4]

(观察)肥皂泡迅速上升。根据这一性质,人们常用氢气填充气球(见封面彩图)。

(阅读)课本第53页,氢气的物理性质。

(小结)总结氢气的物理 性质 ,将ho 的物理 性持列表对比。(如下图)

颜色、气味、状态 密度 溶解性

氧气 无色、无味、气体 比空气略大 不易溶于水

氢气 无色、无味、气体 比空气水 难溶于水

1.氢气的化学性质

(讲解)氢气的化学性质在常 温下稳定,但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 发生反应。本节先讲解氢气的可燃性及验纯方法。

2.氢气的可燃性

(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用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时,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接触烧杯的手能感到发烫。

(分析)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氢气跟空气里的氧气发生了化合反应,生成了水并放出大量的热。这个反应式可以表示如下:

3.氢气的验纯

(提问)不纯的氢气,混有空气(或氧),点燃时会怎样呢?

(实验)见课本[实验3-6]

(观察)听到尖锐的爆咆声。

(提问)为什么纯净的氢气能安静地燃烧,而混有其他气体却会发生爆炸呢?

让阅读课本第54-55页,然后计论,最后由教师小结。

(小结)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讨论)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

(实验)见课本[实验3-7]或下图。、

(小结)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四、巩固练习

1.课堂练习:课后习题1、2.(1)(2)(4)。

2.典例分析

例1 见课后习题(第58页)第3题。

(分析)第一个学生判断是错误的,由于氢气比同体积空气轻,收集了氢气的试管管口应向下,并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火焰再移开拇指迅速点火,这个学生没有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又朝上,氢气很容易从试管中扩散,检验不出氢气的纯度。第二个同学的操作也是错误的,在第一次检验氢气之后,如果不换一支试管或不设法交试管中可能留有的余火熄灭,马上再去接近氢气发生器的导管口,是违反操作规程的,应马上将试管重新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按下确的检验方式进行检验,直到听见“轻微”的响声,则证明氢气已经纯净了。

五、归纳小结

1.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氢气的可燃性及验纯方法。

六、作业布置

1.课后习题:2.(4)

2.课时作业设计第二大题。

七、板书设计

化学教案 篇8

化学教案-溶解度_九年级化学教案_模板

课 时计 划 备课时间:( )周星期( ) 教出时间:( )周星期( )

2004年 期 总第( )课时

计划 课时 第 课时

课题:溶解度 教学目标:

1. 物质的溶解性

2. 固体的溶解度及温度对它的影响 3.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4. 气体的溶解度及压强、温度对它的影响 教学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

[复习]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饱和溶液要在哪两个条件下讨论才有确定的意义;

3.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若该溶液不饱和,怎样才能使它变成饱和溶液。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不同。我们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讨论]根据生活经验,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讲述]在很多情况下,仅仅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够的,人们需要精确地知道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最多能溶解多少溶质,这就要用到溶解度这个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分析]条件:一定温度下; 标准:100克溶剂里; 状态:饱和状态; 本质:溶质的质量; 单位:克。

[举例]在20。C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我们就说氯化钠在20。C时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克。又如:在20。C时,氯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是克,那就表示在20。C时,100克水中溶解克氯酸钾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练习]1.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时是36克。 (2)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克 [1] [2] [3] 下一页

课 题 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设 计 思 想

1.通过学生亲自收集体会学习和社会与生活及经济建设的密切联系

2.通过探究实验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

3.通过列举应用,培养学生关心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并学以致用的思想 设计流程

创设情境→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表达交流→得出结论→应用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内容不多,简练,属于有机化合物知识入门,其定义和特点的实验验证简便易行,且有机物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比较易得,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学 生 分 析

1、学生以前未学过有机物,虽然接触到的有机物较多,但并不知道有机物的概 念,对性质也不甚了解,所以安排本节,对今后学习很有帮助

2、我校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寄宿在学校对现代化信息

知识了解相对甚少,通过Flash动画和播放影片,使学生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和了解,接受现代化信息 课

知识与技能目标 :

1、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在性质上有一些共同特点

2、通过收集的有机物类别对比体会有机物在经济建设及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通过探究实验,学会正确表达实验现象及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能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2、初步学会从实验中做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体会动手实验的乐趣,感受实验过程,进一步认识实验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运用探究实验得出有机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2、认识有机物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难点

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手段 实验与多媒体 教学准备

[1] [2] [3] [4] 下一页

21.第六章 化合价 (新授物质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常识性介绍化合价的涵义;了解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初步学会应用。 能力培养:结合课堂上对问题的设疑、解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从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通过化合价基础知识的学习,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科学思想:在学习元素化合价的知识更新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

科学品质:随着课堂上对化学问题的层层置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猜想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和创造意识以及克服困难的持久力。

科学方法:在对元素化合价的学习中,使用科学抽象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重点、难点:化合价的概念的建立;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形成规律性认识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引入]请写出氯化钠、氯化氢的化学式。 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练习。 承上启下,创设问题情境。

[提问]根据原子团结构回答:为什么在氯化钠中钠原子与氯原子的个数比为1:1,在氯化氢分子中是一个氯原子与一个氢原子结合在一起吗?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实事求是地分析事实,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投影]Mg Cl H O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讨论]根据上图讨论:镁与氢,氢与氧之间是如何形成化合物的?

四人一组讨论,动脑思考,动口参与,加以猜想,探索,然后请一个组的代表发言,其它组纠正补充。

用提问的方法激疑,用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集体主义的合作精神。 [投影]讨论提纲

①Mg Cl H O这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 ②镁与氯,氢与氧各是靠什么形成特定的化合物的?③在氯化镁、水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各是多少?

①四个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g为2个,Cl为7个,H为1个,O为6个。

②在氯化镁中镁失去最外层两个电子形成Mg2+,Cl得电子形成Cl—,相反电荷数的离子互相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MgCl2。在一个水分子中,一个氢原子的两个电子与一个氧原子提供的两个电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形成了稳定的共价化合物水。在水分子中,氧原子比氢原子对电子的吸引力稍强些,所以电子对偏向氧的子一方,因此氢为正价,氧为负价,但整个分子仍为电中性。

[投影]对NaCl、MgCl2、HCl、H2O的化学式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原子个数比。

[板书]一、化合价的定义: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的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思考后小结:根据原子结构,元素的原子在化合时,个数是一定的。 结合这四个化学式的比较,进一步理解概念。 把讨论的结果上升到理论。 学习新概念。

[指导阅读]课本80页第二小节: [投影]阅读提纲

化合价的数值在离子化合物中如何判定?在共价化合物中如何判定? 阅读,思考,理解

[1] [2] [3] 下一页

课题3 水的净化 一、教学目的

1. 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二、重点:过滤和蒸馏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复习提问: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由什么元素组成的?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新授:

提问:什么地方存在水?

学生思考回答: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

提问:有没有同学看到黄河?(电视上也行)黄河水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答:很浑

提问:能不能说一下原因? 学生:因为含有大量的泥沙

提问:那么你说黄河水是纯净物还产混合物呢? 学生:是混合物

提问:捧起一捧海水是否是清澈透明的?尝一下是什么味道?为什么? 学生:是,是咸的。因为含有食盐

提问:那么,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学生:是混合物。

总结:自然界的水都或多或少的含有象泥沙这样不溶性杂质还有象食盐这样可溶性的杂质,因此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如何除去这些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这就是水的净化问题。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怎样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请同学们看书参照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总结一下可以采取哪些操作来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

1. 沉淀 演示实验:观察混浊的水的静置,并比较颗粒大的和小的沉淀的快慢,从而得出加絮凝剂的作用:使小的颗粒凝聚成大的颗粒,加快沉淀。 2. 过滤 :我为什么能从教室出去,再进来?拖拉机能进来吗?为什么?同学们还能想出哪些类似的问题?

原理:小的走,大的留。

3. 吸附:衣服可以吸有很多灰尘,还可以吸收异味。是什么变化?哪个同学家使用净水器?你知道里面有什么吗?

问题:上述操作哪个净化效果最好?

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水已经是澄清透明的了,这些水是纯净的吗? 学生答:不是,还有可溶性的杂质。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提问: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喝矿泉水好呢?还是喝纯净水好呢?为什么? 学生答:矿泉水。因为矿泉水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

总结:这就是说,水中的这些可溶性杂质有些对我们来说是有益是,这些不需要除去。但有两类可溶性的化合物,如果水中含得太多,将会对生活和生产造成很多麻烦,请同学们找出来看是哪两类化合物?这样的水叫什么水? 学生答:钙的化合物、镁的化合物,叫硬水。 提问:能带来什么样的麻烦?请同学们看书。 提问:你能鉴别硬水和软水吗?

学生:用肥皂:起沫的是软水,起渣的是硬水。 硬水的软化:有哪此操作? 学生答:煮沸水 蒸馏

提问:在家里做饭时,开锅时,如果你掀开锅盖,你能看到锅盖上有什么?怎么来的?你能说一下蒸馏的原理是什么?

提问:同上面的几个操作相比,蒸馏的净水效果怎样? 练习题:56页1、2、3。

下面咱们重点学习一下过滤的实验操作。 三、过滤 “一贴”

“二低” “三靠”

练习:基础训练

小结:请学生总结都学到什么? 作业:一课三练。 检测

板书 水的净化

水:化学符号,组成;构成。(纯净物)

自然界的水: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混合物)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 三、过滤操作 1. 沉淀(加絮凝剂) “一贴” 2. 过滤:小的走,大的留 “二低” 3. 吸附:物理变化 &nb [1] [2] 下一页

化学教案 篇9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授课时间: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②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③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②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③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类比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跟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呢?下面让我们来共同来探究。

[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

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现象:锥形瓶中产生浓厚的白烟,发出黄白色的光,放出大量的热,气球先胀大,后变小。天平仍保持平衡。

结论:参加反应的白磷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实验

二、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天平仍保持平衡。

文字表达式:硫酸铜+铁→铜+硫酸亚铁

结论:参加反应的铁与硫酸铜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铜与硫酸亚铁质量之和。

一、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

2.质量守恒的原因

化学反应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3.质量守恒可理解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五个不变”在宏观上有:①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②化学反应

前后各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

在微观上有:①原子的种类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不变; ③原子本身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变”即:①物质的种类改变(宏观)

②分子的种类改变(微观) “两个可能变” ①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②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可能改变。

【课堂练习】

1.教材93页的讨论

1、

2、3 2.课后练习

1、2题 【作业布置】

教材96页第

3、第4题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 课时

二、化学方程式 1.概念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

① 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及其反应条件; ② 表示了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例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CO2 它表示了:a.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b.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① 读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② 读出这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4.化学方程式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它所提供的信息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 【课堂练习】

1.学生思考并回答94页的讨论

1、

2、3题 【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第1题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授课时间: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②学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并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觉用化学方程式来表达化学反应的简约之美,并树立尊重客观事实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念。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回顾:

1.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有哪些? 2.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有哪些? 新课讲授:

一、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写

根据客观事实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并用一横线相连。 2.配

配平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式前面添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

3.注 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气体用“↑”,沉淀物用“↓”,并将将短线改为等号。

例题:写出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写 P + O2 — P2O5 2.配 4P + 5O2 — 2P2O5 点燃

3.标 4P + 5O2 = 2P2O5 【课堂练习】

1.请写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① 铁在氧气中燃烧 ②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③ 在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2.长跑以后,人往往会觉得双腿发酸,那是因为活动过程中产生了乳酸(C3H6O3),休息一段时间后,人便会恢复原状,原因是乳酸和人体内的氧气的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试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作业布置】

教材99页第1—5题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 课时

一、旧知复习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哪些步骤? 2.怎样配平化学方程式?

二、第一至第五单元的化学方程式汇总 1.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P6) CaCO3+2HCl=CaCl2+H2O+CO2↑

2.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P15) CO2+Ca(OH)2=CaCO3+H2O 3.锌与稀盐酸反应(P20) Zn+2HCl=ZnCl2+H2↑

4.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P20、P92) Na2CO3+2HCl=2NaCl+H2O+CO2↑

5.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P22) 2NaOH+CuSO4=Na2SO4+Cu(OH)2↓

6.红磷(或白磷)在氧气(或在空气)中燃烧(P27) 4P + 5O2 =2P2O5

7.硫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P34) S+O2=SO2

8.木炭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P34) C+O2=CO2 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P35) 3Fe+2O2=Fe3O4

10.过氧化氢溶液在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制氧气(P37) 2H2O2=2H2O+O2↑

1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时制氧气(P38) 2KClO3=2KCl+3O2↑

1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P38) 2KMnO4=K2MnO4+MnO2+ O2↑ 13.电解水(P47) 2H2O=2H2↑+ O2↑ 14.点燃氢气(P66) 2H2 + O2=2H2O 15.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P91) Fe+CuSO4=FeSO4+Cu 16.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P92) 2Mg+O2=2MgO 【课堂练习】

将第1—5单元的16个化学方程式各抄两遍。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授课时间: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在理解化学方程式涵义的基础上,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②掌握正确规范的解题格式。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的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

②通过有关化学计算的练习,培养学生解化学计算题的能力,认识到化学反应定量计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觉生活和生产实践与化学知识密不可分,培养化学学习兴趣; ②通过解题格式的规范性要求,树立严谨的科学习惯和作风。 【教学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难点】

训练规范的解题格式,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相结合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第二课时:已知生成物,求反应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例题1.加热分解6克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解:设可以得到氧气质量为x, 2KMnO4=K2MnO4 + MnO2 + O2↑ 316

6g x 316/32 = 6g/x x= 答:可以制得氧气。

(教师强调)解此类题的解题步骤:

32 1.设未知量; 2.写出化学方程式;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计算过程必须规范。要带着单位进行计算,但设问时,未知数后面不要带单位; 2.各代入量均指纯净物的质量。若物质不纯必须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计算;

3.计算中所用的质量必须是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4.计算过程中各物理量单位必须对应统一,单位要带入计算过程。

练习:实验室电解72g水,问能得到多少克氧气?同时还能得到氢气多少克? 作业布置:教材102页第4题

第二课时

二、利用化学方程式,已知生成物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例题:工业上高温煅烧碳酸钙,可制得生石灰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 CaO + CO2↑ 100 56 x 10t 100/56 = x/10t x=18t 答:需要碳酸钙18。

练习:

1、实验室利用氯酸钾加热制得氧气。现需要制得氧气,问需氯酸钾多少克?

2、实验室利用电解水来制得氢气。现需要制氢气2g,问需要电解多少克?同时还能得到多少克氧气?

作业布置:教材102页第

5、第6题。 1-5单元化学方程式汇总

授课时间: 第 课时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2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

2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

25、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

26、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

2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8、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2H2O

29、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2KClO3 K2MnO4 + MnO2 + O2↑

2KCl + 3O2↑

Cu + H2O

10、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2MgO Fe3O

42H2O 2P2O5 SO

2CO2

2H2↑ + O2↑

2H2O + O2↑

1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12、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13、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14、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Ca(OH)2 + CO2 == CaCO3↓ + H2O

15、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2NaCl + H2O + CO2↑

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2H2↑+ O2↑

17、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CO2方法):

化学教案 篇10

第四节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第三章 水 氢

第四节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目的 知识: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有关的实验过程和现象;理解点燃氢气之前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并掌握检验的方法;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其主要用途;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还原剂。

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氢气燃烧后生成水,对大气无污染,渗透环保教育;通过氢气的燃烧与爆炸以及还原性与还原反应的教学,进行量变引起质变和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氢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边讲边实验

教学用具 仪器:集气瓶、球形干燥管(装有碱石灰干燥剂)、试管、试管架、烧杯、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铁架台、带小孔的金属小筒、粞精灯。

药品:锌、稀硫酸、氧化铜、肥皂水。

其它:火柴、木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展示一瓶瓶口倒置的氢气,让学生观察、思考。

【演示实验】用氢气吹肥皂泡。

观察、思考、讨论,小结出氢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观察氢气泡运动方向。

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以过瘾物的观察、分析、小结出氢气的物理性质。

吸引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证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板书】一、氢气的性质

1、氢气的物理性质

归纳氢气的'物理性质做笔记

指导学生

学会归纳

【过渡】再用氢气吹一个肥皂泡,轻轻抖动玻璃管,使气泡上票飘,请一学生点燃氢气泡。

观察、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点燃氢气泡引出氢气的化学性质。

【提问】此实验证明了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结论】氢气具有可燃性。这是氢气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

回答:氢气可以在空气里燃烧。

【板书】2.氢气的化学性质

(1)氢气的可燃性

【演示实验】验纯后点燃氢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干而冷的烧杯。

【指导观察】①氢气火焰的颜色。

②干冷烧杯内壁有无新物质生成。

③接触烧杯的手有何感觉。

试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态式。

请讨论氢燃烧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做笔记

观察

描述现象

①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干冷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生成。

③手感到发烫,放出大量热。板书:

() () ()

踊跃回答:因生成物为水对大气无污染。

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观察和叙述反应现象的能力。

进一步从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会关心能源、地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提问】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能安静地燃烧。如果混有空气的氢气被点燃,结果又会怎样呢?

【演示实验】将氢气和空气混合后点燃。

【提问】此实验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你能解释吗?

【解释】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4最后一段。

介绍氢气的爆炸极限,强调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如何验纯呢?

【演示实验】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结合实验说明如何为纯或不纯。

思考

观察实验,叙述反应现象。

发出“砰”的一声巨响,爆炸的气浪反小筒高高掀起。说明不纯的氢气点燃会发生爆炸。

思考

一名学生读书

观察验纯的操作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培养学生观察和叙述反应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使学生初步学会验氢气纯度的操作。

【提问】如用排气法收集氢气时,试管口为什么向下?当听到尖锐爆鸣声,证明氢气不纯。需要重新验纯时为什么要用拇指堵一会儿试管口?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一

思考、回答

焰因缺氧气而熄灭。防止未熄灭的火焰再收集氢气时点燃发生器里尚混有空气的氢气,使氢气发生器发生爆炸。

做练习一

培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掌握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验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

【引入】氢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但在点燃或加热等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必生化学反应。氢气能跟氧气单质反应,它能跟氧化物里的氧起反应吗?怎么研究这个问题呢?

【演示实验】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和氧化铜反应。

思考

回答:做实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板书】(2)氢气的还原性

() ()

注意:通氢、点灯、撤灯、停氢

【分析反应实质】

从实验可知,氢气在反应中夺得了氧化铜中的氧,跟它结合生成水。物质与氧所起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所以说氢气被氧化。

氧化铜失去了氧而变成铜单质。这种含氧化合物里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所以说氧化铜被还原。(在这一反应中,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进行。)

氢气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

氢气不但能还原的氧化铜,还可以还原三氧化三铁、三氧化钨等一些金属氧化物。

观察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反应现象。

现象。

作?

领悟氢气的还原性,在此反应中氧气是还原剂。

使学生认识氢气还原氧化化铜的实验,明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指导学生记忆方法。

通过得氧、失氧的分析,使学生初步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认识氢气的还原性。渗透过立统一的观点的教育。

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过渡】通过学习氢气的性质,我们知道了氢气是最轻的气体,有可燃性、还原性等。根据这些性质,我们思考一下氢气应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二、氢气的用途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思考、讨论、归纳

学生做练习二

培养学生逐渐学生根据性质思考用途的思维方法。

结合氢气的用途渗透环保教育。

复习巩固

启发学生小结出第三章第四节的重点内容。

【小结】1.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讨论、归纳

指导学生学生归纳重点知识实验。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附2:课堂练习二

(A)(B)(C)(D) 液态氢

原剂是 ( )

附3:课堂练习答案

附4:随堂检测

(A)(B)(C )(D)

用文字表态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在物质下面写出元素符号或化学式。注明反应类型。

化学教案 篇11

初中化学教案:九年级化学《化学式式量》教案模板

时间:2013-1-23 17:17:31 点击:329 【大 中 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化学式概念的涵义,掌握一些简单的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

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初步掌握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将化学概念与数学计算相结合的思维方法。熟练计算技能,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化学式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化学式的学习,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此节课是学生是否学好化学的一个分化点,对于元素符号记不下来的学生,要及时做好补救工作。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要精讲、精练,抓规律、做示范。使学生理解化学式的意义,对化学式的计算必须做到“正确”、“规范”、“熟练”。 教学建议:

从检查学生对元素符号、名称及物质的分类入手设疑激趣:元素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而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怎样来表示呢?即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化学式。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得出化学式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化学式不是凭空写出来的,而是前人经过多次的精密实验,测定物质的组成后推算得出来的。每一个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都可以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同时可展示球棍式分子模型,使学生形成一种直观概念。

通过学生的阅读讨论,归纳总结出化学式的意义以及书写化学式的方法。然后用课堂练习对化学式加以巩固、熟练。

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组成物质各成分元素的质量比和质量分数。学生对计算应不成问题,关键在于对化学式的真实涵义的理解,尤其是对化学式中的符号、系数、右下角码的意义的理解,应及时分析、强调。培养学生依据化学概念、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使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化学式概念的涵义,掌握一些简单的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

②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③初步掌握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将化学概念与数学计算相结合的思维方法。熟练计算技能,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化学式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化学式的涵义,书写化学式。

2、难点: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小测验:

①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

铁、镁、氧、碳、硫、磷、汞、银、铜、钡、钙、氯

②指出物质类别:

水、空气、二氧化碳、氧化汞、铁、氧气、糖水

(学生整体测试,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5分钟后讲评)

元素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那么,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怎样来表示呢?

学生阅读课本P39,讨论,得出化学式的概念。

一、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注意:化学式是通过实验(定性、定量分析)测定物质的组成,然后计算的出来得。每种纯净物都有它固定的组成,所以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

用分子模型展示一些物质分子的结构。例如:

化学式除了能表示这种物质外,还可以表示什么意义?

2、意义:(学生看书,归纳总结)

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③表示构成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④表示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

例::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写法:(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归纳)

①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a、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碳C

硫S

铁Fe

铝Al

b、稀有气体是由单原子构成的。

氦He 氖Ne

氖Ar

练习:

1、根据名称写化学式: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一氧化碳、氧化钾

2、指出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H2 2H 2H

2二、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单位为1,一般不写出)

学生先阅读课本P41,教师再举例分析、规范格式。

投影例题:

已知尿素的化学式为(NH2)2CO,求:

①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②尿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③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④要使某农田增加千克的氮元素,问应向这块地施加尿素多少千克?

⑤若改施硝酸铵(NH4NO3),则需硝酸铵多少千克?

探究活动

以邻桌同学为一组,做下列有关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书写的练习,并互相订正。

1.用化学符号表示:①两个氢原子

②三个氮分子

③几个水分子

④5个氦分子

2.写出氯化钠、氧化铜、氧化铝、三氧化硫的化学式。

3.读出下列化学式的名称:

化学教案 篇12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1.回归学习本质—解决问题

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2.学习方式改变—问题化学习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

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

同时,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景缺失。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景。如果脱离情景,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 3.教学模式的变革—“活动课程”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4.课程规划—学科和跨学科课程

落实核心素养,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一是学科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

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它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两种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各有特点,后者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的。两种学习交互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所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需要通过学习者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学习的交互才能实现。因此,当前学校完善两种课程的设计就极为重要。

化学教案 篇13

(1)正确理解排列的意义。能利用树形图写出简单问题的所有排列;

(2)了解排列和排列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排列;

(3)掌握排列数公式,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排列数;

(4)会分析与数字有关的排列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通过对排列应用问题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归纳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排列的定义、排列数及排列数的公式,并运用这个公式去解决有关排列数的应用问题.难点是导出排列数的公式和解有关排列的应用题.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是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并将这两个原理的基本思想方法贯穿在解决排列应用问题当中.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称为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因此,两个相同排列,当且仅当他们的元素完全相同,并且元素的排列顺序也完全相同.排列数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排列的种数,只要弄清相同排列、不同排列,才有可能计算相应的排列数.排列与排列数是两个概念,前者是具有m个元素的排列,后者是这种排列的不同种数.从集合的角度看,从n个元素的有限集中取出m个组成的有序集,相当于一个排列,而这种有序集的个数,就是相应的排列数.

公式推导要注意紧扣乘法原理,借助框图的直视解释来讲解.要重点分析好 的推导.

排列的应用题是本节教材的难点,通过本节例题的分析,应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在分析应用题的解法时,教材上先画出框图,然后分析逐次填入时的种数,这样解释比较直观,教学上要充分利用,要求学生作题时也应尽量采用.

在教学排列应用题时,开始应要求学生写解法要有简要的文字说明,防止单纯的只写一个排列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基本掌握之后,可以逐渐地不作这方面的要求.

三、教法建议

①在讲解排列数的概念时,要注意区分“排列数”与“一个排列”这两个概念.一个排列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出m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成一排”,它不是一个数,而是具体的一件事;排列数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它是一个数.例如,从3个元素a,b,c中每次取出2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排,有如下几种: ab,ac,ba,bc,ca,cb,

其中每一种都叫一个排列,共有6种,而数字6就是排列数,符号 表示排列数.

②排列的定义中包含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取出元素”,二是“按一定顺序排列”.

从定义知,只有当元素完全相同,并且元素排列的顺序也完全相同时,才是同一个排列,元素完全不同,或元素部分相同或元素完全相同而顺序不同的排列,都不是同一排列。叫不同排列.

在定义中“一定顺序”就是说与位置有关,在实际问题中,要由具体问题的性质和条件来决定,这一点要特别注意,这也是与后面学习的组合的根本区别.

在排列的定义中 ,如果 有的书上叫选排列,如果 ,此时叫全排列. 要特别注意,不加特殊说明,本章不研究重复排列问题.

③关于排列数公式的推导的教学.公式推导要注意紧扣乘法原理,借助框图的直视解释来讲解.课本上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先推导 ,„,再推广到 ,这样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讲法,学生是不难理解的.

导出公式 后要分析这个公式的构成特点,以便帮助学生正确地记忆公式,防止学生在“n”、“m”比较复杂的时候把公式写错.这个公式的特点可见课本第229页的一段话:“其中,公式右边第一个因数是n,后面每个因数都比它前面一个因数少1,最后一个因数是 ,共m个因数相乘.”这实际是讲三个特点:第一个因数是什么?最后一个因数是什么?一共有多少个连续的自然数相乘.

公式 是在引出全排列数公式 后,将排列数公式变形后得到的公式.对这个公式指出两点:(1)在一般情况下,要计算具体的排列数的值,常用前一个公式,而要对含有字母的排列数的式子进行变形或作有关的论证,要用到这个公式,教材中第230页例2就是用这个公式证明的问题;(2)为使这个公式在 时也能成立,规定 ,如同 时 一样,是一种规定,因此,不能按阶乘数的原意作解释.

④建议应充分利用树形图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比较直观,便于理解.

⑤学生在开始做排列应用题的作业时,应要求他们写出解法的简要说明,而不能只列出算式、得出答数,这样有利于学生得更加扎实.随着学生解题熟练程度的提高,可以逐步降低这种要求.

教学设计示例 排列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排列的意义。能利用树形图写出简单问题的所有排列;

(2)了解排列和排列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排列;

(3)会分析与数字有关的排列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排列的定义、排列数并运用这个公式去解决有关排列数的应用问题。

难点是解有关排列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基本原理,请大家完成以下两题的练习(用投影仪出示):

1.书架上层放着50本不同的社会科学书,下层放着40本不同的自然科学的书.

(1)从中任取1本,有多少种取法?

(2)从中任取社会科学书与自然科学书各1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某农场为了考察三个外地优良品种a,b,c,计划在甲、乙、丙、丁、戊共五种类型的土地上分别进行引种试验,问共需安排多少个试验小区?

找一同学谈解答并说明怎样思考的的过程

第1(1)小题从书架上任取1本书,有两类办法,第一类办法是从上层取社会科学书,可以从50本中任取1本,有50种方法;第二类办法是从下层取自然科学书,可以从40本中任取1本,有40种方法.根据加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种数是50+40=90.第(2)小题从书架上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书各1本(共取出2本),可以分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取一本社会科学书,第二步取一本自然科学书,根据乘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种数是: 50×40=2000.

第2题说,共有a,b,c三个优良品种,而每个品种在甲类型土地上实验有三个小区,在乙类型的土地上有三个小区„„所以共需3×5=15个实验小区.

二、讲授新课

学习了两个基本原理之后,现在我们继续学习排列问题,这是我们本节讨论的重点.先从实例入手:

1.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民航站之间的直达航线,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飞机票?

由学生设计好方案并回答.

(1)用加法原理设计方案.

首先确定起点站,如果北京是起点站,终点站是上海或广州,需要制2种飞机票,若起点站是上海,终点站是北京或广州,又需制2种飞机票;若起点站是广州,终点站是北京或上海,又需要2种飞机票,共需要2+2+2=6种飞机票.

(2)用乘法原理设计方案.

首先确定起点站,在三个站中,任选一个站为起点站,有3种方法.即北京、上海、广泛任意一个城市为起点站,当选定起点站后,再确定终点站,由于已经选了起点站,终点站只能在其余两个站去选.那么,根据乘法原理,在三个民航站中,每次取两个,按起点站在前、终点站在后的顺序排列不同方法共有3×2=6种.

根据以上分析由学生(板演)写出所有种飞机票

再看一个实例.

在航海中,船舰常以“旗语”相互联系,即利用不同颜色的旗子发送出各种不同的信号.如有红、黄、绿三面不同颜色的旗子,按一定顺序同时升起表示一定的信号,问这样总共可以表示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找学生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想法.

事实上,红、黄、绿三面旗子按一定顺序的一个排法表示一种信号,所以不同颜色的同时升起可以表示出来的信号种数,也就是红、黄、绿这三面旗子的所有不同顺序的排法总数.

首先,先确定最高位置的旗子,在红、黄、绿这三面旗子中任取一个,有3种方法;

其次,确定中间位置的旗子,当最高位置确定之后,中间位置的旗子只能从余下的两面旗中去取,有2种方法.剩下那面旗子,放在最低位置.

根据乘法原理,用红、黄、绿这三面旗子同时升起表示出所有信号种数是:3×2×1=6(种).

根据学生的分析,由另外的同学(板演)写出三面旗子同时升起表示

初中化学教案教学目标模板

教学目标设计 案例

教案教学目标设计模板

教案模板教学目标包括

语文教案教学目标模板

化学教案 篇14

《铝及铝合金》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苏教版《化学1》专题3第一单元《铝及铝合金》,让学生了解铝的主要性质,能运用铝的性质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善于利用互联网搜索,扩大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求掌握铝的主要性质,结合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铝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了解实验研究的方法。

3、通过动手实验及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形成对科学持续的内在兴趣。

三、教学方法

教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课件教学、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搜索相关知识加深理解,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学法:学生预习,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四、教学过程

军事的发展其实也离不开化学,制造导弹、飞机的材料都要用到铝合金。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铝的世界。

[图片观察]同学们看,这幅图(如图1所示)展示了铝的很多用途。用途由性质决定,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讨论、归纳铝的物理性质。

[分组讨论一] 由图片讨论并归纳出铝的物理性质。 [第一次展示高压锅] 请看,这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铝制高压锅,高压锅中都有这样的一张说明书,请一位同学上来读一下说明书中关于清洗高压锅的注意事项。这位同学读的内容已经显示在大屏幕上了(如图2所示),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从说明书中推测铝可能有哪些化学性质?

[分组讨论二]从说明书中推测铝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从说明书中可以看出,铝能与酸、碱等物质反应。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分组实验] 铝与酸、碱、盐的反应。这是点滴板,今天的实验就在点滴板中进行,主要做三个实验:铝与酸、碱、盐的反应。(如图3所示) 实验过程中请仔细观察现象。

[汇报现象]已经完成实验的小组请举手。请同学来描述一下实验现象。 [原因分析]同样是铝片与硫酸反应,不同小组观察到的现象为什么不一样呢?(停顿)原来是硫酸的浓度不同,有的小组发的是稀硫酸,有的发的却是浓硫酸。请到课本P68中寻找答案。

[启迪升华]刚才的实验告诉我们,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不一定都有气体产生,这几组同学观察非常仔细,没有主观臆断,而是尊重事实,科学探究要的就是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分组讨论三]常温下,铝片在浓硫酸中会“钝化”,在空气中能不能也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呢?请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一下。

[归纳总结]铁容易生锈,而铝难腐蚀。为什么呢?铁在空气中被氧化,表面生成的Fe2O3是疏松的,不能阻止了内部的铁进一步发生反应。铝比铁更活泼,但铝在空气中生成Al2O3是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内部的铝进一步发生反应。(如图4所示) [第二次展示高压锅]拿出高压锅并敲打,铝制高压锅能否经常用钢丝球擦洗?

[引导释疑]擦了不是更亮吗?(停顿片刻)擦了氧化,再擦再氧化,虽然漂亮,但越擦越薄。

[提出问题]铁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铝比铁活泼,铝在纯氧中也能燃烧吗?

[教师讲解]铝粉在氧气中燃烧。利用盛有二氧化锰的广口瓶,加适量的双氧水可产生氧气,用棉花包裹铝粉,点燃。

[军事应用]军事上利用这个反应来制造信号弹、燃烧弹,还可用作火箭推进剂。

[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分组实验,大家观察到:铝不仅与酸溶液反应,也能与强碱溶液产生气体。铝与氢氧化钠、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钠盐,叫偏铝酸钠。反应中铝元素由0价升高到+3价,那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呢?请讨论确定一下。

[分组讨论四]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归纳总结]从元素守恒看,气体可能是氧气或氢气。从化合价看反应中铝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必然有元素化合价降低,能降低的元素只能是氢元素,生成的是氢气。是不是呢?请观察下面的演示实验(如图6所示) [演示实验二]师生合作完成铝粉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

[得出结论]这种气体可以燃烧,果然是氢气。

[第三次展示高压锅]钢丝球对高压锅是物理损害,而酸碱性食品腐蚀高压铝锅是化学损害,原理是酸、碱先破坏表面氧化膜,继而再与内部的铝反应。

[播放视频](野外焊接钢轨)

[提出问题]视频中焊接钢轨用到的那袋试剂是什么呢?

[演示实验三]利用铝热反应来焊接铁钉。下面我来模拟这个实验,这是埋在沙里的两根铁钉,将它们相互靠近,同学们可将这两根铁钉想象成两根钢轨,再向试管中加入铝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加一定量氯酸钾,氯酸钾高温产生氧气,助燃。插上镁条,镁条燃烧可以产生反应需要的高温。(如图7所示)

[课堂巩固练习] 1.铝在人体中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铝在下列场合的使用须加以控制的是

(

) ①制铝锭 ②制易拉罐 ③制电线、电缆 ④制包糖果用的铝箔 ⑤制炊具⑥制防锈油漆

A.①②④⑤⑥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⑥ 2.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硫酸溶液、烧碱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比为 (

A.1∶l

B.2∶l

C.3∶

1 D.1∶3 3.铝合金因坚硬、轻巧、美观、洁净、易于加工而成为新型建筑装潢材料,

4 主要用于制作窗框、卷帘门、防护栏等。下列与这些用途无关的性质是

(

) A.不易生锈

B.导电性好

C.密度小

D.强度高

五、教学反思

(1)充分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从生活视角巧妙进入化学视角,调动了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课堂上每个实验都有震撼力。实验现象很“刺激”。学生激动、欢呼,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将是何等深刻。

(3)充分利用互联网搜索视频,加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化学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