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平移教案

发布时间: 2024.05.17

平移教案15篇。

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提高教案的质量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效益,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关于“平移教案”以下是我为您撰写的一些相关内容,希望我所写的能为您的学习和进步带来帮助!

平移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通过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体验变换的数学思想。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图、风车、小汽车、小乌龟、计数器、陀螺、注射器等。

教学流程:

一、游中乐,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游戏感知两种运动方式。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玩个游戏?

(师生合作游戏,讲游戏规则。老师的双手拉着学生的双手,老师原地转,其他学生拍手,拍的速度慢,转的速度就慢,拍的速度快,转的速度就快。)

师:老师的运动变化和你们拍手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生:不一样。

2.体会两种不同运动方式,揭示课题。

(老师带学生由慢到快地转,学生观察。学生拍手由快到慢,仔细体会。)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运动。(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

二、玩中学,探究平移与旋转运动规律

1.运动分类。

师:我知道同学们特爱玩,现在桌子上摆了这么多的玩具,想玩一会儿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在玩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种玩具是怎么运动的?待会儿我们按组来汇报,每小组几个孩子的玩具交换着玩。好了,赶快和小伙伴一起玩一玩吧!

师:哪组孩子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的玩具是怎么运动的。

师:这些玩具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分分类吗?

师: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呢?

生1:因为小汽车、小乌龟、计数器、注射器是直着运动的,分为一类;陀螺、风车运动时是转动的,分为一类。

生2:计数器一拨,珠子还会转,这个是旋转。

师:你们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很会分类。

2.归纳体验。

师:你能用你手中现有的学具做一个平移的运动吗?同桌同学相互交流一下,你是把小物体朝什么方向平移的。

生:自由地在桌面上做任意的平移运动,并进行交流。

师:(观察后)同学们的平移运动做得都不错,平移运动一般是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的,你能用小学具按老师指定的方向在桌面上做运动吗?试试看。

师:向右平移,再向上平移。

生:在桌面上按要求将学具做平移运动。

师:你能做出一个旋转运动给大家看一看吗?

生1:伸出手指作旋转。

师:(追问)你是围绕着哪进行旋转的?

生2:伸出手臂作旋转。

师:(追问)你又是围绕着哪进行旋转的?

师:(追问)你是围绕着哪进行旋转的?

3.辨别内化。

引导学生在观察课件的过程中,找出其中的各种运动方式。

(课件内容:喜羊羊一家住酒店,推开酒店的旋转门,来到大厅,看到钟表上的时间,然后乘电梯上楼,来到房间门口推门进入房间,推开推拉窗。)

旋转:旋转门,时钟上的分针、时针、秒针,门

平移:电梯上升,推拉窗

师:像这些物体一样,生活中还有许多平移或旋转的现象,你能找一找,说一说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汇报。)

师:你真是个生活的有心人,观察得细致。

师:看来,生活中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只要细心就能发现它。

三、学中用,探究平移与旋转的价值

(一)揭示平移本质特征

1.出示课件比较。

师:蜗牛和小兔来到了江边,想坐缆车过江,它们一个坐在车左面,一个坐在车右面。这个时候两个人开始争论了,蜗牛说:我坐在左面,我走的距离比你的远。小兔说:我坐在右面,我走的距离比你的远。

师:同学们猜猜它们谁走的距离远?

生1:蜗牛走的距离远。

生2:小兔走的距离远。

生3:一样远。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生思考,汇报。(估计可能会出现用尺子量的可能。)

师:这个办法好。如果用尺量,你准备从哪里量到哪里?(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并认识起点和终点。)

师:假如不用尺,给你一张格子图,有办法比较出谁经过的路程多吗?你想用什么方法?

生:数格子。

师:这个办法真好,怎么数呢?(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学生集体数格子。)发现了什么?

生:格数一样多,经过的路程一样远。

2.第一次换位比较。

师:小兔不服气,它要求换个地方再和蜗牛来比一比。

图:演示小兔站在车头,蜗牛站在车尾。现在小兔经过的路程会比蜗牛多吗?(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我们也来数一数。(演示,学生一起数小兔和蜗牛分别经过了几格。)师:发现了什么?

生:还是一样多!

3.第二师:(加重语气)它们争论不休,这一次,小兔站在了车头的座位上,蜗牛站在了车中间。同学们想一想,这一次小兔会赢吗?(学生思考。)

师: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吧。(演示)发现了什么?

生:还是一样多啊!

4.设疑,激发学生思考

师:小兔要站在这台缆车的什么位置才能比蜗牛经过的路程多呢?小组讨论。

5.小结

当缆车在平移时,只要在同一辆车上,两人不管在什么位置,它们经过的路程总是一样多的。

(二)数平移后的图形

1.芳芳和小米来到了广场上,细心的芳芳发现广场地面的瓷砖贴出了很多美丽的图案。哎!每个图案都是一样的!于是芳芳得意地问小米,你知道这座小房子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个格吗?

图演示并出示问题。小房子向()平移了()格。

2.学生交流想法汇报。(估计有两种结果,房子向下平移了3个格,房子向下平移了5个格。)

3.验证。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生:我是从这个点(房子的起点)开始数,数到这个点(移动后房子的终点)发现房子图向下平移了5个格。

师:为什么不数到那个店呢?(师故意指到另一个不相对应的点上。)

生:因为这个点是起点,你指的点不是它的终点。

次换位比较。

师:除了数这个点,我们还可以数哪个点?

生:还可以数左边的点,也可以数窗户上的点

4.练习。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教材P41下半部分的房子图。

师小结:我们要知道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数其中一个从起点到终点平移了几格就可以了。这个方法可真好,那么就用你们找到的这种好办法来做一做吧。

5.学生练习并集体订正。

四、做中得,将平移与旋转进行延伸

师:(出示一个纸制小汽车演示。)这是老师自己做的一个玩具,你玩过吗?你知道这个玩具在转动时作了哪些运动?(教师同时操作,将小汽车在讲台上行驶。)

(生热烈地讨论与交流。)

生1:小汽车的轮子在作旋转运动。

生2:小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是平移的。

生3:小汽车的轮子行驶时,一边旋转,一边平移。

师:观察得真仔细,你也能利用一些废旧物品,发挥想象,制造出一些能做平移或旋转运动的小玩具吗?

生:(异常兴奋)能,肯定能。

师:回去以后,希望同学们开动脑筋,完成这个任务,好吗?

五、学中思,觅平移和旋转中的收获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平移和旋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平移和旋转的问题?生:交流各自的收获。(略。)

平移教案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教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平移》。下面我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教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2节。学生在二年级的(下册)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及特征。掌握了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一次的方法,这是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本节教学内容是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分别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各平移一次,即连续平移两次。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图形与变化内容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并为第三学段深入探究图形与变化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86页例题3是把图形在方格纸上沿水平与竖直方向分别平移两次,一是让学生体会图形平移特征,能够说明白平移的方法;二是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把例题图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各平移一次,画出平移后的图形,重点在画?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平移现象,理解图形平衡的方向与距离参数,能正确判断图形的平移变换,掌握把简单图形沿着水平和竖直方向平移方法

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践、探索图形平移现象与特征过程,培养增强观察、思考、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使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增强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与学习信心,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理解,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认识平移的现象与特征,能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图形。

教学难点:平移简单图形,并能说出平移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作业纸。

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核心理念是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下的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同时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因此,依据教材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结合学生学情,我拟将选择情景教学、直观演示、谈话启发、激疑,引导学生自主动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归纳构建新知,实践应用,理解掌握图形平移方法,发展思维,训练能力。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课件出示升降观光电梯、电缆车、直线马路上的汽车、滑梯等图片,并通过讲台演示粉笔盒的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相关物体的运动的现象有什么特征?

(物体沿直线移动,方向和大小不改变,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

2、教师谈话引题:数学中把这种物体沿直线方向移动,物体移动方向、大小不变,只是位置改变的现象就我们二年级时学习的“平移”。物体平移中有两个重要问题: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所以我们今天再来继续学习“平移”的知识。

? (二)引导探索,认知平移特征

1、认知平移的方向与距离

(1)观察思考讨论:结合课件展示,动态呈现平移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方格纸中图形水平左右和竖直上下平移现象,质疑激思:图形向什么方向平移的?平移了几格?图形平移前后之间相距几格?图形在平移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图形平移的距离就是平移前后间的距离吗?

(2)汇报交流(图形沿??方向平移了??格,图形平移前后相距??格,图形的位置变了,形状大小和方向没变)——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图形平移的方向、距离。

(3)教师小结:物体图形的平移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图形平移中位置变了,形状大小和方向都没变。图形平移的距离是图形平移前后对应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图形平移前后间的距离。谁大谁小?(前者大于后者)

2、画平移图形

(1)课件呈现方格图中的小房子(大实心箭头)及平移要求图,引导观察思考讨论:构成方格中图形的关键点有哪些?如何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学生汇报交流画法,结合课件展示

(3)小结平移图形的画法步骤:

1)选点:选取确定图形形状大小的关键点;

2)描点:根据要求平移方向和距离(平移规定格数)描出平移对应的关键点;

3)连线成形:依次连接各平移对应关键点即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强化新知

1.学生独立完成习题二十一第1题,说出平移方向和距离。

2.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并说画法;

(四)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谈收获

通过质疑汇报:“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回顾、反馈本课所学知识。教师小结。

板书是教学知识点的浓缩再现,梳理整合。本节课我拟通过以下简洁的板书突出重点,促进增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识记。

平移

方向、大小形状不变. 位置改变?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及“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等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为中心及其能动作用”、“情境”与“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关键作用。

以上说课,定有诸多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教师批评指正。

平移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洗车朝前行驶、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风车、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2、移一移。第20页“试一试”第1题。

(1)图上有一所小房子,现在我们要把它向上平移5格,你知道该怎么移吗?

好,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移动了多远?向上平移5格。

你是怎么知道的?图形的每一条边都向上平移了5格。

(2)现在小房子要向右平移7格,小房子又该怎么平移呢?自己说说看。

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向右平移平移了()格。

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确定平移的距离。

(,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说说是怎么想的?

3、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小朋友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旋转。

完成第(2)题。你能区分平移和旋转了吗?

完成第题。老师想送给你们一条小船。请你把向右平移四格后得到的小船涂上颜色。

3、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移和旋转,下面就用我们的学具来拉一拉,转一转,去感受平移和旋转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学生活动,然后指名上台展示。

(二)拓展练习:

1、完成第20页“你知道吗”。

四、全课总结

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又是旋转吗?

五、布置作业

第2、3题。

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这部分知识对于三年级同学的学习来说,我主要是从身边的现象来判断平移和旋转,从而认识到平移与旋转的特征及其区别。因此需要教师课前搜集相关事例,帮助学习认识和理解。通过教学,反思如下:

更轻松。如小汽车从学校大门口到公路边,是位置发生了变化,沿直线前行,是平移现象;同学们玩的风车,在沿着一个点不断转动,是旋转现象。通过多举出身边的实例,这样学生很快地就能判断是平移还是旋转。全体同学课堂反应积极,思路清晰。

旋转现象,加深理解。

3、在画出平移图这一方面,学生显得较困难。首先是观察平移图,找到平移方向与平移了几格,经过教师的引导,全体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但画出平移图时,问题较多。也可能是自己所采取的方法比较单一,本节课在画出平移图时,仍有部分学生比较模糊,还需进一步训练。

旋转这部分知识,学生会判断出这两种现象,会观察出平移图的方向及平移了几格,我觉得就完全足够。对于三年级学生,画出简单的平移图,经过多次训练,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但它的现实意义在哪儿?较为迷惑!因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理解力与想象力的增强,对画出平移图,应该是很自然、轻松的。而且面对考试,试题的难易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教师在这一块必须要拓展训练,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多的。

平移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2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平移和旋转的含义,理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依据《新课准》的要求,在小学数学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图形与变换。苏教版教材分两次进行编排,第一次安排在三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认识平移和旋转,掌握简单图形的平移变换;第二次安排在四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将简单的图形在方格纸上连续平移两次,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本课是第一次教学,学习重点是平移和旋转的含义,难点是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为了很好地突出重点,教学时我先从学生身边熟悉的运动物体入手,使学生认清平移与旋转是两种有规则的物体运动。然后让学生对四种物体运动方式进行模仿(体验)、分类(辨别),在此基础上明晰平移与旋转的含义。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本课设计了引人入胜的“二鸟争吵”的教学环节,“争吵”能让学生进入亢奋的学习状态。小鸟(即点)的平移,动态演示了平移时“对应点”的移动,在充分感知平移相关特征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探索小房子的平移情况,这时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平移后的图形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物体的一些运动现象。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现在是静止的,如电风扇、窗户等,如果他们现在正在运动,你们知道它会怎样运动吗?

学生用手势表示物体如何运动,同时电脑演示这些物体运动起来的样子。

老师手中的粉笔也可以运动的。粉笔的运动轨迹,你能像刚才那样清楚地描述或是预测吗?为什么?

最后教师介绍:像电风扇、窗户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今天我们主要研究有规则的物体运动。

设计意图:平移和旋转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中最简单的两种不同方式,对学生来说这两种物体运动的现象是观察得到、体悟得到的,但这种熟悉一般处于最初的无序状态。为此,课始,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运动出发,让学生回忆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并用动作演示物体运动的方式,充分感受平移和旋转的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殊性,感受其中的规律运动,为生活经验数学化打下基础。

二、观察比较,初步感知

屏幕投影出示:四幅分别取之于运动中的火车,螺旋桨、风扇、商场里的电梯的图片。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些物体是怎么运动的吗?能用动作演示一下吗?

根据学生的手势模仿,电脑让静止物体运动起来。

谈话:你能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把它们分类吗?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

反馈:你是怎么分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学生交流分类的理由),最后让学生认识“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物体运动的方式。

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平移的物体是如何运动的,旋转的物体又是如何运动的呢?让学生站起来,用自己的动作尽情表演平移与旋转。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用“”的符号表示平移,用画“○”的符号表示旋转。)

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

最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或是旋转?

设计意图:新授时,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选取了四张运动中的物体的照片,然后让学生根据静止画面想像出运动中物体的实际状态。这样处理可以加强学生对物体平移、旋转的感性认识。接下来通过分一分,说一说,想一想,选一选,找一找等环节,较有层次地逐渐递进,使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知识。

三、创设情境,揭示特征

1、在“争论”中寻找“对应点”。

看,平静的湖面上有一只小船在向前行驶(电脑演示小船平移过程)。

提问:它的运动方式是什么?(平移)。

在船头停着一只蓝鸟,船尾停着一只红鸟。突然,两只小鸟吵起来了。蓝鸟说:“我在船头,我经过的路程比你长。”红鸟说:“我在船尾,我经过的路程比你长。”两只小鸟吵得不可开交。你们觉得谁经过的路程长呢?

学生提不同的意见,得出用尺量一量两只鸟所行的路程。

提问:如果用尺量,蓝鸟所行的路程你准备从哪里量到哪里?(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并认识起点和终点,也是对应点。)

由于在屏幕上不便实地测量,电脑隐去湖面,出现方格图。让学生明白现在要知道两只鸟所行的路程,只要数格子即可。

指名到屏幕前数格子,电脑同时展示数的过程。

最后得出:两只鸟所行的路程一样多。

2、在“变换”中领悟平移特征。

红鸟不服输,它要求换个地方再和蓝鸟比一比。如果红鸟开始停在这儿,那它经过的路程会比蓝鸟长吗?

学生再次确定“对应点”,然后数格子,比较。

最后,在学生的讨论中明确无论红鸟开始停在何处,平移过程中,两只鸟移动的距离是一样长的。也就是物体在平移过程中,各个部分移动的距离都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本课的学习难点是理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其中理解平移距离,是难点中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教学时我设计了“两鸟争吵”的环节,意在引出认知难点――小鸟到底平移了几格。这样的预设,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引起不同思维水平学生的热烈讨论。在学生争论不休时,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最后将小鸟化为一个点,然后进行“找点”(即对应点)、数格子、验证,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理解平移的距离。

四、根据特征,动手实践

1、小小工程师看图。

电脑播放“上海音乐厅”平移视频。提问: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想?

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名小小工程师,这儿也有一间房子需要平移。出示房子图。

提问:你能看懂图意吗?(明确虚线图形表示什么?实线图形表示什么?那这个剪头表示什么呢?)

学生独立思考,最后在交流讨论中达成共识。要确定物体的平移方向看箭头所指方向;要知道是平移了几格,先找“对应点”,比如平移前的屋顶和平移后的屋顶就是一组对应点,然后数一数这组对应点之间相隔几格,那物体就平移了几格。

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然后集体反馈。

设计意图:从上海音乐厅的事例,引入“看图”这一环节,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

2、小小设计师画图。

刚才同学们能根据平移特征,看懂物体向什么方向移动几格。那你能根据给出的平移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吗?

学生独立在作业纸完成三角形的平移。

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画出所有对应点,然后连线;另一种是先找出一组对应点,然后根据该点与其他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推算出其他各点的位置,最后连线)

提问:平移后的三角形和原来的三角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位置改变,但图形的大小、形状没有改变。)

完成“试一试”中第2题。

学生自己画一画,同桌交流并检查。

设计意图:根据要求,画出指定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本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但由于此时学生对“对应点”概念,以及平移前后两物体的特征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所以此处教学时,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完成练习。

六、课堂总结,文化渗透

师: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学生自由小结。

最后,电脑演示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国歌声中,冉冉上升的国旗;奥运赛场上,链球运动员旋转时瞬间等),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文化魅力。

设计意图:结束之后的欣赏,意在让学生带着刚学习的平移与旋转相关知识,走出教室,走进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从教师特意选择的若干事例中,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以此唤醒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促进学生主动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生活问题。

平移教案 篇5

二年级数学教师平移教案5篇

在数学课学习中,老师要让学生们的兴趣大增,如身临其境,能更深切的理解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老师的教学工作离不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是他们进行教学活动的保障。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二年级数学平移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二年级数学平移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

3、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 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物体的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 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 随堂练习

二年级数学平移教案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

(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和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是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和学具

写有练习题的翻转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同数量关系的几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在同学们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下复习。

(一)想一想,议一议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学习了哪些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同位同学互相议一议、说一说。(可给5分钟时间)

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题。如:

“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买来45袋,食堂现在有多少袋面粉?”

(二)分析解答,变换条件和问题

师说:这是刚才同学们在讨论中讲的一题,哪位同学能从条件入手分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并说出解答方法?

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正确解答。

40-16=24(袋) 24+45=69(袋)

答:现在还有69袋面粉。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变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其他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并能做出相应列式解答。学生由于有讨论的基础,又在教师不断启发和鼓励下,因此很多同学能做出正确变换。

变换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第二星期吃了17袋,还剩多少袋?

答:还剩7袋。

变换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

列式:40-16=24(袋) 24÷8=3(袋)

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

变换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买来16袋计划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

列式:40+16=56(袋) 56÷8=7(袋)

答:平均每天吃7袋。

变换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买来16袋,如果每天吃7袋,可以够吃几天?

列式:40+16=56(袋) 56÷7=8(天)

答:可以吃8天。

变换5.食堂有面粉40千克,吃了4袋,每袋装9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列式:9×4=36(千克) 40-36=4(千克)

答:还剩4千克。

变换6.食堂原有面粉40袋,第一天吃了6袋,第二天吃的和第一天同样多,还剩面粉多少袋?

……这样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越编兴趣越高,他们所学的应用题得到全面的复习。

(三)分析、比较、判断

题目进行变换时,教师可有目的地将变换的每一道题有计划地写在表格里,以便于学生观察、思考、比较。

题目变化后,教师可逐个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回答。

1.每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2.请学习较好的学生从每个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入手或出发,试着分析解题思路。

3.每道题在解答时,先算哪一步?为什么?

4.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共同特点:都是三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都是先算中间问题,再算最后要求的问题。不同之处是数量关系不完全相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在学生观察、思考、比较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小结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2)分析解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出正确算式,算出结果。

(4)写出答案,再检查一下做得有没有错误。

最后教师再强调指出: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防止死记硬背,灵活选择算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巩固提高

1.第一组练习(要求说出解题思路,提出中间问题)

(1)有46张纸,出墙报用了14张,剩下的纸平均分4次用完,每次用几张?

(2)学校里原来有7棵杨树,又栽了6棵杨树,死了3棵,现在有多少棵杨树?

(3)食堂买白菜45千克,午饭吃了12千克,晚饭又吃了1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第二组练习题(要求先自己小声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二年级一班有22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每7个同学一组,全班可以分成几组?

(2)前进小学买1个足球和4个皮球一共用了42元。买1个足球用了18元,每个皮球多少元钱?

(3)修花池要用94块砖,第一次搬来36块,第二次搬来38块,还要搬多少块?(用两种方法解答)3.第三组练习(要求补充条件,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小熊猫”商店,共有98只气球,________,现在有多少只气球?

(2)手工组做了38辆纸坦克,送给幼儿园中班7辆,________, 还剩几辆?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应用题复习课,是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因此从课堂设计上注意引导学生参与,通过回忆讨论把学过的应用题一一列举出来,再经过分析、解答、变换对已经学过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更加清楚,又通过分析、比较、判断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达到提高解答应用题能力的目的。

二年级数学平移教案3

内容分析:

《买鲜花》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通过创设 “买鲜花”的问题情境,通过“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花多少元?”这个问题,列出含有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并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既有除法又有加法的算式中,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解决“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在既有除法又有减法时,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也能熟练地进行加减运算,上节课又刚刚学习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不会有太大困难。但学生的知识底缊不同,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应针对个别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有关除加、除减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做奖品用的各式花朵。

教学方法:

用引导法、交流法、观察法。利用课件、图片,创建设了4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用激励的语言、及时的评价,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参与到整个课堂的学习,课后练习分层进行,使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师:同学们,三八妇女节,快到了,你准备给妈妈送点什么礼物?(学生说一说)小红准备买一束花送给妈妈,那么,现在我们陪她一起去花店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

2、谁来说说,在花店里,你看到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图片信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3、看到那么漂亮的鲜花,小红真想能把它们全部买回家送给她亲爱的妈妈,可是,她口袋里的钱非常有限,只够买两种鲜花,而且每样只能买一枝。同学们,如果你是小红,你打算怎么买呢?

4、小组内交流。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买1枝康乃馨和1枝百合花,买1枝菊花和1枝玫瑰……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一)探究除加混合运算顺序

师:小红听到同学们那么热情地帮她,内心非常地高兴,她还让我替她谢谢你们呢。而且啊,她还说,她最喜欢就是同学所想的配法,也就是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那么,你们能否动动小脑筋帮帮小红算算,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需要多少元?

引导学生思考:

(1)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的价钱)

(2)1枝菊花多少钱?(不知道)1枝百合花多少钱?(4元)

(3)先求什么?(1枝菊花的价钱)

(4)再求什么?(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多少元?)

(5)好,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尝试列式解答。

(6)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并说说理由。8÷4=2(元) 2+4=6(元)

(7)上节课,我们学过,像这样有联系的两个算式,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综合算式,谁会?(8÷4+4)那么,这条算式里,既有除法,又有加法,我们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设计意图:难点就在于此,通过小组的合作,由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合意识。]

(引导学生说出:1枝菊花的价钱不知道,所以必须先算1枝菊花的价钱,也就是先算除法,再来算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的总价钱,所以最后算加法。)

(8)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算式,我们叫它除加混合算式。那么在除加混合算式中,我们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9)介绍综合算式的计算格式和书写方法(边讲解示范,边板书)

8÷4+4

=2+4

=6(元)

(二)探究除减混合运算顺序

师:谁来帮老师想一想: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1)题目里的“便宜”是什么意思?

(2)同学们,刚才小红的问题,我们一下子就把它解决了,老师相信,这个问题也难不倒你们。好,现在让同学们先自己独立思考一下,并尝试在草稿纸上列式计算。

(3)嗯,大部分同学已想好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跟同伴说说吧。

(4)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24÷8=3(元) 5-3=2(元)

(5)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1枝康乃馨的价钱不知道,所以要先算,然后就可以和1枝玫瑰的价钱比较谁便宜了。)

(6)还可以怎么列算式?

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5-24÷8

(7)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8)你的发言太精彩了,那么,我们在计算时是先算减法呢?还是先算除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枝康乃馨的价钱不知道,需要先算出来,所以先算除法)

(9)小结:像这样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算式,我们叫它除减混合算式。那么在除减混合算式中,我们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10)5-24÷8

=5-3

=2(元)

(11)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在大家的合作下,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谈话:花店老板知道,同学们都想送礼物给妈妈,他很受感动,所以特意抱出来一大束鲜花,说:“只要你能算出花朵的算式,鲜花就送给你了。”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的智慧给妈妈献上一份的礼物呀?

⑴出示花朵计算卡(P19试一试)(同学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花朵来计算,只要你计算对了,花店老板就会把那朵花送给你的,想不想要?加油!)

强调:计算时,先想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才动笔计算,而且要注意综合算式的书写格式。

[设计意图:延续新课中的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巩固所学的新知,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仔细观察我们刚算过的这6个算式,都出现过什么运算?(有加减法还有乘除法)

⑶归纳小结: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里,我要先计算(乘除法),后计算(加减法)。

⑷师:恭喜这些同学得到了这么多美丽的礼物,这是他们用智慧得到的,妈妈一定会很开心的。

2、老师想知道大家对刚才总结的规律掌握的好不好,要再考考你们,敢不敢?(P20第4小题)

3、森林医生。(P20第3小题)

大树爷爷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让我们帮助大树爷爷把病治好,使它们健康地笑起来,好吗?(先引导学生找现病因,再重新更正)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快乐的40分钟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你有什么收获,快和同伴说说吧。(学生畅所欲言)

2、好,我们明天继续相约快乐40分,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形成一个总体印象。]

五、板书

二年级数学平移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习过程 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

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在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原因,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二)复习推理

1.复习推理(一)。

(1)创设情境: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车。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间,夏雨是最后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

(2)思考:你先确定谁的位置?为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推理的过程,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

(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法及过程,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2.复习推理(二)。

(1)出示题目:在上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推理重在过程,复习中让学生经历想推理过程、说推理过程、演示推理过程、观察推理过程等环节,有意识地对推理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善。让学生明确推理时一般要找到一个关键句,作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数的方法,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这样提升了效果,学生也能轻松接受。

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复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二年级数学平移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运用:

讲解法 分析法 引导法 练习法

学法指导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复习

1.能填几?(指名口答)

( )×6

二、初学新课探索新知

(初步探究)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4.让生仔细观察图弄懂题意。

5.让生独立思考。

6.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4×5+2=22。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3人,一条3人。4×4+6=22。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2可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用纸画月亮代表小船,用小棒代表人。

3根据摆的图列出算式。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四、拓展学习

(深入探究)

1.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2.全班交流总结。

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进行交流。 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当堂检测、练习巩固

(学习诊断) 完成练一练1,2,题

第1题配合问题串鼓励学生再次经历有余数的除法实际问题进1的过程:先弄懂题意在列式解决

1.先弄懂题意

2.在列式解决

3.指名汇报。

4.集体订正。

5.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你学的好吗?

1.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租船

22÷4=5(条)。.....2(人)

答至少要租6条船。

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平移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行点的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

难点:平移的作图。

[教学设计] 观察图形  形成印象

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请

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

观察上面图形,我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局部和其他部分重复,如果给你一个局部,你能复制他们吗?

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

二。提出新知 实践探索

平移:(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个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3)连接各组对应 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图形的这种变换,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translation)

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利用一张半透明的纸附在上面,绘制一排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案

三。典例剖析 深化巩固

例 如图,(1)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运动到a`,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

[巩固练习]

教材33页:1,2,4,5,6,7

[小结]

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当图形平移的方向是沿着一边所在直线的方向时,那么此边上的对应点必在这条直线上

利用平移的特征,作平行线,构造等量关系是接7题常用的方法。

[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33页习题:3题

[备选题]

经过平移,三角形abc的边ab移到了ef,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你能给出几种作法?

如图,将半圆图形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平移,其中a点到了a`点,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d,ad

平移后的三角形中,与b,e的对应点f,g,还是在bc边上吗?

∠b和∠c相等吗?说明理由。

平移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垂直与平行 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垂直与平行是学生以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学生分析:

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垂直与平行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永不相交比较困难;再加上以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等研究的都是单一对象的特征,而垂线和平行线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未知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垂直和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特殊的两种位置关系,会初步辨析垂线和平行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类、比较等环节,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感知生活中垂直和平行的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垂直与平行的.应用和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多媒体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片段。

解说:对于一届奥运会来说,精彩的开幕式就是成功的一半。参加开幕式演出的部队官兵经过130多天的艰苦排练后,才形成了如此宏伟、壮观、盛大的场面。横成排、竖成列、整齐划一。实现了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精彩绝伦的目标,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其实在如此盛大的场面里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如果把每个人想象成一个点,你们看,这一排排、一列列像我们数学上的什么呢?(直线)

沿着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找到许多条直线。把这个场面转化成一张平面图。

2、出示平面图,找出其中的一些直线。

这些直线都在舞台表面上,我们就可以说这些直线都在同意平面内。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同学们,你准备解决哪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仔细观察这6种情况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能把它们分分类吗?想好后和同桌交流交流。

在学生说到交叉的分为一类时,告知学生交叉在数学上叫做相交。

针对学生的不同分类引发学生的争议,在争议中统一意见,大致按相交、不相交分为两类。

师:为何要把1号单列出来?1号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

生1、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不变。

动画演示延长后不相交的过程。

小结:像这种位置关系的两条直线在数学上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师: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种位置关系的两条线吗?

那到底怎样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呢?

师补充在同一平面内。

大屏幕出示: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引导学生说出:红线是绿线的平行线,或绿线是红线的平行线,也可以说红先和绿线互相平行。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做平行线,会用小棒摆摆吗?

再摆第三根小棒也和第一根小棒平行,得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同一条直线平行,那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号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平行。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2、3、4、5、6这5中情况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如果要把这5种情况再一次进行分类应该怎么分?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3和5 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像这样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在数学上叫做互相垂直。

大屏幕出示: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师:你认为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最主要的是看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红线是绿线的垂线,或绿线是红线的垂线,也可以说红线和绿线互相垂直。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特殊的位置关系:垂直与平行(板书课题)

平移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3、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次我们一起去参观了凤凰村,今天我们再去参观他们的饮料加工厂,好吗?[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交流]

师:同学们演的可真形象啊!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交流]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的大门、传送带、升降机......的移动都是平移现象。

活动三:

师:我们接着再来看换气扇、汽车轮子、吊扇是怎样运动的,好吗?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交流]

师:同学们演的可真不错啊!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再给它们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交流]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的换气扇、汽车轮子、吊扇......的移动都是旋转现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3、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第一题:

是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基本练习。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模拟运动,说一说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并说出理由。还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感受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的区别。

第二题:

是按要求平移图形,并给平移的图形涂色的练习。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观察图形,向上平移六格是怎么平移的,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中的题目,完成后进行汇报交流。

第三题:

是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题目。把三个图形按不同的要求进行平移,平移后能组成一条鱼的图案。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在玩中按要求进行,体验数学带来的快乐。

平移教案 篇9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

随着优美的旋律,吴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游乐园参观,并请孩子们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屏幕上展现出各种游乐项目,有激流勇进、波浪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滑翔索道。一张张小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同学们时而发出嗖嗖的声音,时而高举手臂上下移动,尽情地表演着。

录像一停,吴老师开始了与学生的交流。

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游乐项目,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

生1:激流勇进是直直地下冲的,可以叫它下滑类。

生2:我认为观缆车、波浪飞椅、勇敢者转盘可以分为一类,因为它们是旋转的。

吴老师紧接着问:其他的呢?

生2:弹射塔是向上弹射的,滑翔索道是往下滑的,它们和激流勇进可以分为一类。

刚才你们看到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像这样的只见吴老师用手势表示着旋转的动作你们能给他起个名字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叫旋转。

老师又接着用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问:像这样呢?

几个学生小声说:可以叫平移。吴老师抓住时机,好,就用你们说的来命名。她边说边板书旋转、平移。

吴老师带领学生回顾生活,在观察中同学们发现了游乐园里平移与旋转现象,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接下来,吴老师请6名小朋友到黑板前,选择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先用动作进行表演再将它归类,把所选项目的图片对应地板贴在旋转或平移的下面。

当同学们初步感受到什么是旋转和平移后,吴老师请孩子们先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然后让他们站起身来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吴老师的话音刚落,一名学生起身一边表演一边说我这样走就是身体向前平移,接着他又表演了一个旋转的动作,以示区分。在活动中同学们进一步体会了平移与旋转的特点。

二、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究平移与旋转

吴老师将一张卡通人物图片贴在黑板中央,请一名同学来按口令移动。老师带头发出第一个口令:向上平移,接着一个个学生继续发令向左平移、向左上平移,卡通人物图片在黑板上按要求移动着

在平移过程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观察图片自身的方向,学生欣喜地发现了原来在平移过程中,图片自身的方向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有趣地题目:你是一名出租汽车公司的调度员,你的任务就是应客户要求,调度车辆达到客户指定的地点。你能做到吗?试一试吧!(如下图)(图略)

吴老师同时提出活动要求:先独立思考小汽车做的是平移还是旋转运动;再看它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并把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

当明确要求后,同学们利用自己手中的小汽车学具移动着,进一步感受平移方向的变化。

巡视中吴老师给予有困难的同学以指点和帮助。

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生1:如果要接顾客A,汽车要先向左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6个格。

生2:我要接顾客A,汽车可以先向下平移6格,再向左平移5格。

生3:我要接顾客A,汽车就向左下平移,斜着过来。当学生出现多种方法时,吴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并追问生3:你为什么这样走啊?当学生说这样走比较近时,吴老师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他,由衷地赞扬道:太聪明了!如果真有这样一条路的话,你这样走最近。

在吴老师的启发和鼓励下,同学们打开了思路,为顾客B设计了多种接车方案。

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接下来的小组合作中,同学们又为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设计了从家到学校的多种行走路线,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如下图)(图略)

方法1:(图略)

方法2:(图略)

方法3:(图略)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因势利导,在孩子们具有创造性的记录中,鼓励他们在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学会与人交流、学会接纳和欣赏他人。

在平面方格图中,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对平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体验价值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区别平移与旋转老师为同学们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现在屏幕上:

(1)汽车方向盘(2)水龙头(3)推拉窗户

此时,同学们都抢着按动手中反馈器,选择平移与旋转的按钮,屏幕上快速展现出全班选择的正确率和每个同学的答案。

只有第(3)题引起争,有24人选择平移,2人选择旋转。吴老师没有急于评判,而是播放录像,请同学们观察后再次判断,同学们静静地观察着屏幕上的画面,终于达成了共识。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平移教案 篇10

二年级下册《平移》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4l页“平移”及练习十第1、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移现象,能找出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平移。2.能初步认、画平移后的图形。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4.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平移现象。【教学难点】

能初步认、画平移后的图形。【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箱子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们,这儿有个大纸箱,现在咱们要把它放列另一边,你们有什么方法?(学生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把纸箱放到另一边)

2.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把它抬起来搬到另一边,有的是用推的办法把箱子移到另一边。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刚才箱子移动这样的现象呀?我们一起来看一些生活场景。(播放生活录像:电梯向上运行、电梯门向左右移开、推开拖式玻璃窗、拉抽屉、感应门等十个场景)

课件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启发思考:它们是怎样移动的?它们移动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3,师:谁来说说这些物体是怎样移动的?移动时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指名多个学生说一说)

4.师:像刚才的这些现象,物体沿着一个直直的方向移动,移动时只有位置变了,其他的什么都没变,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平移”的知识,好吗?(出示课题)。请大家齐读两遍“平移”。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师:刚才我们观察了那么多的平移现象,现在请小组同学再互相说一说,平移是怎么样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小组互说,再指名说)

2.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那么请你们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平移现象呀?

3.师:大家说得真多,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平移现象,大家都来做个爱观察、勤动脑的孩子,相信你会有更多的发现。你们看,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明”要来考考我们了:下面出现的是不是平移,如果不是,那是为什么?(课件出示6个运动现象,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平移,哪些不是,为什么。)4.(课件出示课本第41页格子图,房子向上平移5格)师:大家再看,这是平移吗?(课件:跳出青蛙、长颈鹿、老虎三个动物)这三个动物都有不同的说法:青蛙说房子向上平移了8格,长颈鹿说房子向上平移了5格,老虎说房子向上平移了2格。他们都认为自己说得对!现在,你们来做个小裁判,判断一下到底谁说得对。

(小组活动:亲自在方格纸上照课件那样平移房子,判断哪个动物说得对。)5.师:多数小裁判们认为长颈鹿说得对,那你们是怎样数格子的?(学生说后教师肯定,并说明数平移几格的标准)

那其他两个动物为什么数错了?它们是怎么数的?

6.师:小朋友们掌握了正确的数法,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课件:房子向右平移7格)房子向哪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数的?(课件:房子向下平移6格)再看,向哪平移了几格?

7.师:大家数得这么准确,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明”要来挑战了。挑战一:黄色的小帆船向右平移5格得到哪个图,请涂上颜色。(练习、展示)8.师:成功挑战了练习一,有没有信心继续第二个挑战?(挑战二: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三、巩固提高

1.师:我们初步认识了平移现象,下面我们来做个平移的展示活动怎么样?请各小组讨论讨论,你们打算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平移,并且准备一下,准备好了就可以上来展示。

2.各小组展示平移动作。

四、学习总结 师:谁来说说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课后,小朋友们动脑筋想想,在生活中怎么应用平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五、课后实践

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平移现象,把它们画在纸上。【教学设想】

“平移”是课标新增加的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在具体实例中感知平移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据此,我设计了实践教学目标的三大教学环节。

第一层次是使学生感知平移现象。从让学生推纸箱开始引入移动,再观察生活录像(录像中物体的运动都是平移的),思考并说一说它们是怎样移动的,移动时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然后教师再给予小结:这样的现象称为“平移”。接着,从初步感知到分析,让各小组再根据刚才观察的这些现象说说平移的特点。此时,学生对平移便有了较深刻的感知,于是,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平移,以此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过程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平移现象,而且深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后,观察几个运动现象并进行辨析,判断哪些是平移,哪些不是,为什么,使学生加深对平移现象的认识。

第二层次有个教学难点,那就是怎样在方格图中数出一个简单图形向哪平移了几格。为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让学生对三个动物三种不同说法进行辨析的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体会正确的数法,即要以某条线或某一点作为标准,并对这一正确的数法进行巩固,再让学生比较:为什么另外两个动物的说法是错的,它们是怎样数的。之后,再进行练习,课件显示房子平移,学生说出它向哪平移了几格。最后,以数学小精灵挑战的形式完成课本练习十的第1、2题。第三层次,就是对所学知识的提高与升华。进行平移的展示活动,让各小组用一个动作来表示平移,其他各组进行评价。最后,在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中结束本课。

平移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

2、通过对物体运动现象的感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

教学资源:

玩具小汽车、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课题

1、用玩具小汽车演示平移的过程,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玩具小汽车发生了什么变化?

2、指出:像小汽车这样从一头移到另一头,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3、再次演示,要求学生在感受小汽车平移过程的同时注意汽车轮子的运动。

4、指出:像轮子这样的运动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5、揭题:平移和旋转

二、观察比较,再次体会

1、说明:在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出示P24页例题图,解释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做想想做做第1题,判断所提供的图中物体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

(1)独立思考。

(2)小组讨论。

(3)大组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2题: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指名交流

4、做想想做做第3题:你会用手势表示平移和旋转吗?

三、观察图形,深化认识

1、出示P24例题图

教师说明:虚线表示平移前的位置,实线图表示平移后的位置。

2、观察小房图,设疑:

①你能看出小房图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吗?你是怎么看的?

②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③明确:看图形平移了几格,不是看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有几个空格,图形平移的距离实际是图形中每个点的平移距离。

④小结:要看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只要找出对应的点,再数一数中间有几格就可以了。

3、指导看书,看看金鱼图和火箭图分别是向什么方向平移的,平移了几格?请仔细观察后完成书上的填空。

4、谈话:观察三组图形,在平移前和平移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5、小结:物体和图形在平移前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和形状是不变的。

6、看图填一填。完成想想做做第四题。

四、绘制图形,巩固应用

1、完成试一试

(1)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先在小组里交流你打算怎样画,再画一画。

学生交流方法:先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向右平移6格,然后把三个点画线段连起来。

为了表示平移的方向,还应该画上箭头。

小结检验的方法:看看方向对不对;找两个对应的点,数数中间的格子数对不对;看看图形的大小、形状有没有改变。

(2)独立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组织反馈并自我检验。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五、总结应用

1、说说本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吗?

2、作业:练习册

教后感:

平移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归纳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2、通过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含义,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理解平移的性质。

难点:对平移的认识和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打开幻灯机,投放课本图5.4-1的图案。

2、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思考并回答问题。

(1)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

3、师生交流。

(1)这引进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图5.4-1 上一排左边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中间一个正方形,上、下有正立与倒立的正三角形,如图(1);上排中间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正十二边形, 四周对称着4个等边三角形,如图(2);上排右边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正六边形,内接六角星,如图(3);下排的左图中的"基本图形"是鸽子与橄榄枝; 下排右图中的"基本图形"是上、下一对面朝右与面朝左的人头像组成的图案。

(1) (2) (3)

(2)根据上述的特点,这五幅美丽的图案可以根据上述的分析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要求绘制出整个图案。

教师将12张事先准备好的图(1)的图片(涂好颜色、并有序重叠在一起);然后从上而下抽取一张图片陆续移动,最终形成如图5.4-1上排左图图案,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再次体会到许多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图案合而成, 同时教师的操作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平移。

二、进一步认识平移,探究枰移的基本性质

1、学生描图操作。

(1)提出问题: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大小如课本图5.4-2的雪人?

(2)描图前教师说明:为了保证"按同一方向陆续移动"半透明纸, 大家应该在雪人帽顶的上方约1厘米处画一条与书右边缘垂直的直线,半透明纸也应画一条直线,画图中要始终保持两条直线重合。

(3)学生描图,描出三个雪人图。

2、观察、思考。

(1)学生在自己所画出的相邻两个雪人中,找出三组对应点:鼻尖A与A′, 帽顶B与B′,纽扣C与C′,连接这些对应点。

(2)观察这些线段,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数量关系呢?

学生用平推三角尺方法验证三条线段是否平行, 用刻度尺度量三条线段是否相等。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的发现:

AA′∥BB′∥CC′,且AA′=BB′=CC′

(2)学生再作出连接一些其他对应点的线段,验证前面发现是否正确?

3、师生归纳

(1)描图起什么作用?

描出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在半透明纸上描出的所有图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在书上和半透明纸画直线而且要求描图时,两条直线要垂合。 这样做法起什么作用。

保证在半透明纸上所画的图形沿直线所规定的方向移动。

(3)就半透明纸所画的图形归纳,教师板书:

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②新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称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4、给出平移的定义。

定义: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教师以课本图5.4-1上排左图为例解说:

把"基本图形"说成"橄榄形"。第一排左边的"橄榄形"沿着水平方向向左平移一个正方形边长的距离得第二个"橄榄形",平移二个正方形边长的距离得第三个"橄榄形"……要想平移得第二批的"橄榄形",平移的方向不再是水平方向,每一次平移时,方向在变化、平移的距离也在变化。

关于平移的方向,可结论课本图5.4-5说明图形平移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一引进利用平移的例子, 如人在电梯上两个不同时刻之间的位置关系,坐登山缆车人在吊箱里两个不同时刻的位置关系都是平移;黑板报中花边设计利用了平移,奥运会五环旗图案五环之间通过平移得到……

5、例题讲解。

例:如图(4)-1,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

教师:"点A移到点A′"这句话告诉我们图形平移的方向是A到A′的方向, 平移的距离为线段AA′的长,根据这两个要素就可以确定点B、C的对应点B′、C′,从而画出△A′B′C′。

(4)-1 (4)-2

解:如图(4)-2,连接AA′,分别过B、C作AA′的平行线L、L′,在L上截取BB ′=AA′,在L′上截取CC′=AA′,连接A′C′,A′B′,B′C′。则△A′B′C ′为所求画的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

如图,通过平移,你能用它组成什么图案?试一试,把你的图案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四、作业

1、课本第33页1,3,4,5 阅读第35页几何学的起源。

2、补充作业:

一、填空题。

1、图形经过平移后,_______图形的位置,________图形的形状,________图形的大小。(填"改变"或"不改变")

2、经过平移,每一组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________.

3、线段AB是线段CD平移后得到的图形。点A为点C的对应点,说出点B的对应点D的位置:____________.

二、解答题。

1、下列图案可以由什么图形平移形成。

(1)

(2)

2、把鱼往左平移8cm.(假设每小格是1cm2)

答案:

一、1.改变 不改变 不改变 2.平行而且相等 3.在过B点与AC 平行的直线上且点D…在AB右侧,BD=AC

二、1. (1)整个图案的八分之一所示的图形 (2) 一对叶柄相对的叶子所成的图形

2、略。

5.4 平移(第2课时)

平移(二)

教学目标

1、经历对优美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制作等过程,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2、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平移进行一定的图案设计。

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分析图形的结构与形成过程, 经历制作过程认识平移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平移教案2sp; 难点:通过平移,远离模仿进行有创意的图案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备好剪刀、纸、色笔、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右图是两个正三角形拼成的,试分析△ABC经过怎样的变化得到△DCE?点A、B、C的对应点分别是什么?对应点的连线线段有什么特性?

二、欣赏优美的图案,分析图案形成过程

1、教师展示右图的图案。

2、学生观察,交流观感。学生说出这是一幅天马行空图,天马飞天图;白马与黑马除了颜色差异外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等。

3、学生思考并回答:

这个图案可以由什么图形平移形成?

不考虑颜色,这个图案是由一匹飞马平移形成;若考虑颜色, 由于白马与黑马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白马与黑马镶嵌着,白马与白马之间、黑马与黑马之间是平移变换,而且白马与黑色若不考虑颜色也是平移变换。

教师:这个美丽的图案是一匹飞马利用平移形成的形成后再白黑相间涂上颜色,画上线条就形成了大家赞赏的图案,不仅整个图案形成过程中利用了平移,就是图中每一匹马都可以由正方形上的平移得到的。

三、设计图案活动

1、师生分析每一匹马怎样在正方形上平移得到的。

(1)学生观察课本第37页下图一匹马形成过程,在小组内交流看法。

(2)师生班上交流,统一认识。

第一步画好马头,剪下并向上平移;

第二步画好马脚、剪下并向下平移;

第三步画好部分的马翅膀,剪下并向右平移;

第四步画好前脚和马尾,剪下并分别左、右平移;

第五步画好马一只脚,剪下并向左平移。

2、学生画、剪、贴,在正方形(与课本正方形一样大)上形成一匹巨马,再剪下, 同桌有一位同学把马涂了颜色。

各小组的同学把自己制作的飞马拼成天马飞天图案。

四小组展开自己操作成果,评判那一组制作认真、图案更优美。

3、想一想,做一做;你能类似地设计一些图案吗?

以小组为单位(一般4到6人),商定一个图案,分析如何利用平移形成图案的, 大家理解了基本的设计思路,再每个同学独设计出图案。

在班级交流时,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展示设计图案说明设计的思路意图和它所表达的意义。

四、作业

1、课本P34 6.7.

2、补充作业:

一、观察下列图案由什么图形平移形成。

二、选取下图中的4个(1)或4个(2)或2个(1),2个(2)通过平移,能拼出怎样的图案?画出平移形成的各种图案。

三、你能用若干个两种颜色,形状、 大小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利用平移拼成表达某种含义的图案,请画出图案,叙述它所表达的含义。

答案:

一、1.整个图案的三分之一所示的图形 2.三个窗花中一个

二、略

三、略

平移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课本P1的例题和P2页的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重点:

进一步掌握平移动方法,体会平移的特点。

难点:

掌握两次连续平移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出示图,谈话:这里有一条热带鱼,我们用虚线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表示移动后的图形。

这条热带鱼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向右)它向右平移了几格?怎么知道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小结。

⑴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热带鱼向右平移了几格。

⑵也可以抓住一条边或一个部分观察,看看把图形的一条边或一部分平移了多少格。

二、新知探究

1.出示例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是怎样运动的?(向右平移)

2.问:它们的运动有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先回忆我们过去学过的图形平移的方法,数一数,看它先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

3.学生独立思考观察。(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以指点和帮助)

4.小组交流。

5.反馈汇报。

小船图向右平移9格。

金鱼图向右平移7格。

三、做试一试

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学生尝试作图。

要求:先自己任选一题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⑶投影学生作品,交流平移的过程与方法。

四、做练一练

五、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做了哪些事情?你对什么事印象最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图形的平移

对应点或对应线段平移

中间图形用虚线,箭头表示平移方向

平移教案 篇1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来自刘伏庄小学,我叫徐士锋。从教十多年来,一直担任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今天非常荣幸的在这里,向各位领导、同行汇报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深感欣慰。我说课的题目是《平移与平行》。

一、说教学理念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今天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解决今天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学生学习上的后续发展。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2、教材分析: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的想象能力。本单元正是向学生介绍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空间知识,同时为学生将来学习几何学奠定一定的基础。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解决平行和平移的概念问题及“做”平行线的问题。基于这点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工具做一组任意平行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力和创造性。

情感目标:

①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②能根据现实生活中平行所散发出来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为: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难点是:

能借助工具做一组任意平行线;“同一平面”的'理解和延伸。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学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情境、实践探索与合作等要素,形成本课的教学策略。运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创设情境回归生活,使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学习生活化;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合作探索,使学生能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形成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初步认识;在拓展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特质的初步抽象化的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一新课程理念和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分成三大版块:

㈠创设情境,理解平行;

㈡利用平行,发现创造;

㈢拓展探究,总结提高

㈠中我将其分成三步:

1、创设情境,初步发现;

2、教具演示,拓展概念;

3、分类比较,升华理解。

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将两根小棒随意扔在桌面上,同时提出要求:观察这两根小棒会形成哪些不同的样子?根据学生实际场景的描述和比划有选择性的画在黑板上,初步发现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同时根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根在桌面上,一根掉在地上”这一现象强调“同一平面”,并利用教具拓展平面概念:请生观察长方体上的红线和绿线(两条看似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长),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发现这两条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揭示今天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四年级的孩子正处在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在建立了大量表象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做这一空间想象,既是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又为学生在知识学习上的后续发展做了铺垫。接着学生观察画在黑板上的6组线,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比较和分类,说说自己的理由,通过合作初步探究平行和平移的本质。在反馈阶段让学生闭眼想象平行线是由一根慢慢沿同一方向平移得来的,逐步引导出平移与平行,并课件展示图上看同一平面内的两线情况,揭示平行和平移的概念,总结并完成板书: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㈡实际是一个知识的运用和再创造,我将其分成4步:

1、出示图片,发现平行和相交的线;

2、小组交流:在生活中见到的平行或相交的线;

3、说出已学过的哪些图形里有平行线?并指出各有几组?

4、动手操作,做一组平行线

在这个大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官:眼看(看图片)、嘴说、脑想(联想平时见到的平行线等)、手动(运用手中的材料做平行线),进一步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同时尽量创造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小组内的说,集体的做,给了每个孩子交流参与的机会,既满足了他们交流交往的感情需要,又是一个练习语言表达的时机;在这一过程中,还考虑到了层次安排:由有表象的运用层次,到脱离表象进行想象(回忆平时生活中见到的平行线和已学过的图形中是否有平行线)的层次,再到创造的层次(运用工具材料做一组平行线实际是一个知识的再创造)。

㈢中我出了这样一道习题:

在这一题中既拓展了平面的概念,空间中的平面;又隐含着三条直线两两平行这一初中几何学中的理念,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以上即是本人说课内容,不当之处,敬请不吝赐教

平移教案 篇15

【教材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很多机会见到像电梯以、风车等物体运动,而且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有丰富的亲身体验,所以对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但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是不清楚的,更不能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的特点来进行系统分析与学习。

【我的思考】

本节课是结合生活中具体的实例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进而通过区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两类运动,描述见过的平移或旋转运动等学习活动,以丰富关于平移和旋转的感性认识;并在这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移,通过观察在方格纸上简单图形平移前后的位置,去逐步感悟:要确定平移后的位置,不仅需要知道图形平移的方向,还要知道平移的距离。借助动手实践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帮助他们体会平移的距离应该是很好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3、理解物体的不同运动方式,体验物体平移与旋转的过程。

4、了解平移与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能直观的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视频引入,生活激趣。

1、播放摩天飞轮、缆车滑行、国旗上升、直升飞机起飞、大风车视频,学生观看。

师: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议论纷纷)

拿出图片,小组讨论后进行分类。

汇报分类结果,并说说分类的理由。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对常见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在头脑中初步形成这两种运动的表象。)

2、用手势和语言表达。

师:像缆车滑行、国旗上升这样的运动,你可以用手比划一下吗?它是怎样的运动呢?

师:像摩天飞轮、直升飞机起飞的螺旋浆、大风车这样的运动应该怎样比划呢?它们又是怎样的运动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动作来表示运动的特点,动作的准确性弥补了语言表达的不足,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表象。)

3、揭示概念。

像缆车、升旗等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像摩天飞轮、大风车、飞机螺旋桨等围着一个中心点或中心轴转动的现象叫旋转。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生活实践、分析判断。

1、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

师:物体做平移运动时哪些因素发生了改变?哪些是不变的呢?(形状、大小、方向不变;位置发生改变。)

师:物体做旋转运动时哪些因素发生了改变?哪些是不变的呢?(形状、大小不变;方向、位置发生改变。)

2、作业纸练习:判断平移和旋转现象。

判断下列运动现象: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3、展示作业,汇报想法。

(设计意图:学生对平移、旋转的理解不应停留在概念的表面,通过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平移、旋转现象,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生活一体化。)

三、深入学习、拓展认知。

师:同学们刚才举出了许多生活中平移和旋转运动的例子,老师也想说一个:“房子平移”,你们相信吗?我们一起来看。

1、播放“上海音乐厅平移”平移视频。(2002年,考虑到城市布局和对它的保护,政府决定将整幢音乐厅进行平移。2003年,平移工程启动了,看,这就是当时施工的现场。为了使音乐厅不受损伤,工程师们想了很多好办法。他们将音乐厅包裹好,然后用59台千斤顶将它撬起,在下面垫上混凝土块,像是把它放在巨型托盘上,接着让它沿着十条滑道向东南方向平移,这座重达5650吨的古稀音乐厅在整体平移了66.46米后,终于顺利落户新家,经工匠们修缮一新,又重放光彩了!)

师:看了这段视频,听了这件事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动情介绍,使学生对上海音乐厅平移的资料感受更深刻,既体会到平移知识的应用价值,又激发了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

2、观察方格纸上的房子,说一说它做了怎样的平移动?(引导学生说出向哪边移动了几格?)

师:你是怎样知道移动了6格的?(引导学生找对应点。)

小结:从房子的任何一个对应点都可以看出房子是向右移运动了6格,因此,我们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运动,只要看其中的一个对应点是怎样平移的,这个图形就是怎样平移的。

(设计意图:巧妙的设计小房子的平移,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向对平移距离的探索。在引导学生数平移距离时,从一个点出发,逐渐发现每个点都平移同样的距离,从而总结出整个图形的平移距离只要看其中一个对应点的平移距离。)

四、动手实践、操作感悟。

1、作业纸:动手画一画。

先将小房子图形向下平移4格后,再将平移后的图形向左平移7格。

2、展示学生的作品,然后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画图操作练习,在操作中强调注意“点”,以学生的汇报展开具体的操作方法的讨论,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移距离的理解,从而更加感受到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五、总结收获、美的体念。

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图片欣赏:平移、旋转之美。

(设计意图:总结中收获。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通过欣赏图片,感受数学创造的美感。)

六、综合练习,能力提升。

1、课内作业:课本第20页“练一练”中的第1、2、3题。

2、实践作业:收集生活中更多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反思:

本课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的分类,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在头脑中初步形成这两种运动的表象。学生对平移、旋转的理解没有停留在概念的表面,引导学生用手势比划,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化,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对平移、旋转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找出身边的一些平移、旋转现象,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理解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判断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以加深对平移及旋转的理解。在教学平移距离时,从建构主义看,学生很难想到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移动的格数。因此,我从音乐厅入手,巧妙地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点的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方格纸上图形的平移,以及画简单图形的平移,来感知平移的几何特征。

教学实施后,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对于一些易产生歧义的现象容易造成误解,像荡秋千、翻书、开门、跳绳等运动现象,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仔细分析,弄明白其中的区别,从而真正明白平移与旋转现象。

gz85.COM精选阅读

平移的课件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教案是完整课堂教学的基础。我们非常用心制作了这份“平移的课件”希望能够让您满意,我们会持续更新我们的网站欢迎您收藏它并随时了解最新情报!

平移的课件 篇1

一、 能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密切联系起来。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节课中一个突出的特色就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将数学知识与生动形象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一种很真实,自然的状态下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姚老师收集一些图片,比如银行的自动门、电梯、汽车行驶、风扇、风车等许多真实的生活事例,让学生从这些活生生的现象中感受平移和旋转,体会到原来数学是这么地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题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在课堂上,姚老师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创设情境与活动,给予足够的时间,使他们在自主观察、思考、操作中逐步感知,理解平移和旋转。比如在数学移图时,姚老师先让学生整个图平移,接着引导学生找出对应点的方法,让学生一步步的掌握移图的方法。而且整个环节都重视学生的真实感受,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与提高。

三、通过实践操作,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发展空间观念。

整堂课中,姚老师十分重视实践活动,比如在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自动门、电梯、风扇、风车是怎样运动的,在画移图时,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的实践中,感受平移和旋转的奇妙,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做数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平移的课件 篇2

本节课我以 一、生活激趣,初步感知 二、现象总结,归纳特征 三、体验平移、正确操作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五个环节展开教学流程。具体的教学程序是这样的。

一、生活激趣,初步感知

(演示:缆车、升降电梯、风车、电扇的运动。)

师:看看图上是什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运动吗?它们运动时的样子一样吗?那你们能不能根据它们运动时的样子给它们分分类?

你是怎样分的?你为什么这么分?

师:你们说得真好!像缆车和升降电梯这样的运动在数学里我们叫它平移;而像电扇和风车这样的运动我们叫它旋转。(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它们是怎样在动,并让学生动起手来比一比,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

二、现象总结,归纳特征

1、总结

(再出示旋转动画和平移动画)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让学生通过实物的再次观察抽象出:旋转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转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动,方向不发生改变。得出旋转与平移这两种现象的本质。

2、例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找出旋转与平移的特征以后,再让学生列举在生活中见到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例如:电风扇叶子的转动是旋转现象,学生很可能说成风扇叶子是旋转现象等等。

列举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现象以后,再让学生眼睛闭上,边想边用手做一做,什么是旋转?什么是平移?

再出示判断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三、体验平移、正确操作

本环节我又分为3个小环节进行。1、让学生看在方格纸上画出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同一图形不同颜色的平移图,让学生发现虽然呆的位置不同,但移动的距离是一样的。接着让学生进行换位,通过换位,学生们自己能发现平移图形的一些特征。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要看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先找出一组对应点,再数一数对应点中间有几格,对应点之间的格数就是图形平移的格数。师生共同总结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或某一个点确定平移的距离。(开始、1、2 3……)

第2个环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画三角形的平移图形,小组通过讨论,很快就能画出平移图形。可以选了几个画得快的同学上来汇报,你是怎样画的?最后让学生总结出画平移图形的方法是:找点、移点,连点。

第3个小步骤是让学生根据这种方法,每人画一张小树的平移图。

(这样让学生由发现——总结——应用使学生逐层深入了解所学知识)

四、运用新知、体验价值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应用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问题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让学生观察之后便回答,请他们说一说。

2、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区别平移与旋转老师为同学们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现在屏幕上:

(1) 汽车方向盘 (2) 水龙头 (3) 推拉窗户核对。让学生判断。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习了平移和旋转,同学们想到什么问题了吗?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都本着体现生活实践数学化、数学概念实践化这样两个转化,即学生在一堂课中初步完成了个体在认识上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回到性这样两次飞跃。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

平移的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31页的例题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判断某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哪种现象。

3、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

4、能说出生活中的各种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法设计:

实践操作法

学法设计:

合作交流法 讨论探究法

教具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2)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怎么分的?

(3)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

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平移)

B:旋转:大风车、摩天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旋转)

(旋转的现象和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的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三、课堂检测。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四、课后活动

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作业布置:

练习七的1、2题。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生活中的.平移:电梯 升国旗 拉抽屉

生活中的旋转:风车 摩天轮 方向盘

平移的课件 篇4

北师大版《平移与平行》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会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学习目标:

1、我要认识平行线。

2、我要学会画平行线。

教学重难点:认识平行线,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具准备:直尺,三角尺,一张长方形的纸,水彩笔,小字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师:请同学们来看大屏幕(播放录像:学校大门徐徐关上):

学校大门徐徐关上了,这扇大门在做什么运动?(板书:平移)

大门的这条边一开始在这个位置,平移之后,这条边到了这个位置。这两条边的位置具有平行的关系?

(板书:平行)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我要认识平行线。

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二、指导学习,完成目标。

(—)完成目标1。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平行。

(1)移一移,画一画

组织学生拿出2根小棒随意的摆放,让后用直线画出两根小棒的位置。小组交流有多少种画法。

(2)作品展示,引导分类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出来,贴在黑板上,预计会有如下情况:

让学生分一分类,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分?

引导学生在根据相交与否分有两类:5。

理解1和7延长后相交,体会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3)说一说

让学生说一说,书上的铅笔是怎么移的(平移),引导学生体会铅笔平移前后的两条线条是互相平行,平行线是一条线平移后得到的。

2、试一试,再次感知平行。

(1)找平行线

找身边的平行线,有困难的学生可用直尺移一移,再判断是否平行。

全班交流。

(3)折一折

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把互相平行的线用相同颜色画出来。

引导学生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4)找一找。

找找生活中的平行线。

(二)完成目标2。

1、画一画平行线

(1)小组讨论如何画出一组平行线,小组试着画出平行线,展示说说这样画的依据。

(2)讨论这些画法的优点与缺点。

(3)自学数学书上介绍的方法。

(4)指名说一说,并板演,思考为什么可以这么画?

(5)自己画一画,再画给同桌看一看。

三、练习巩固,检测目标。

1、下面有几幅图,找一找,哪些图画中的两条线是平行线?

2、实践活动

(1)给小字典上的每个顶点标上字母

(3)全班交流,进一步理解平行线

四、课后总结,拓展目标。

师:这节课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和不足,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在说说你都完成了哪些目标?

平移的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同学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同学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具准备:投影仪、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们,上个周末我和聪聪、明明一起去了一个地方。想跟我一起去看看吗?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越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同学说分类方法)在游乐园里,像(点击出现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定格画面)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点击出摩天轮、穿越机、旋转木马现定格画面)摩天轮、穿越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齐读课题)

二、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明明想问问你们:(课件出现明明和声音。“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同学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学校的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

假如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示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听!聪聪在邀请我们呢!(聪聪:“小朋友,快来移移看!”)

2、移移看

(好,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图形的每一条边都向上平移了5格。

(生:小房子向右平移

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向右平移平移了()格。

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确定平移的距离。

(,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翻开书41页,填在书上。

两生汇报,问怎么想的。(展示台)

我们再来看看,(课件出示)小房子……一样的举手!

3、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小朋友,不只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明明还想问问你们:“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小朋友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课件欣赏)

三、小结:

你能用你自身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又是旋转吗?

四、练习、活动

旋转。

你能区分平移和旋转了吗P3

1

3、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移和旋转,下面就用我们的学具来拉一拉,转一转,去感受平移和旋转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平移的课件 篇6

教学内容: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三年上册第24—2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两种运动方式即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区分平移与旋转。

竖直方向平移图形,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3、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思考方法,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4、通过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距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骑车、坐车时,人和车的移动都是一种运动,其实人和物体都经常处于一种运动状态,都是在运动的,只是运动方式,也就是运动时的样子有可能不同。

3、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到游乐场,看看游乐场有哪些好

玩的?

二、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分类。

(2)回忆刚才看的物体运动的录象,想想自己做的手势,你能按运动的方式分类吗?

(3)反馈分类,并提出“为什么把他们分一类呢?,电脑出示分类后的画面。

像小火车、高空缆车这样的运动是平移。

三、探索旋转和平移的特点。

生说,师板书“特点:方向不变、位置变化”。说说旋转是怎样运动的,它有什么特点?

生说,师板书“旋转:绕一点

转动”。(举例风车让学生进一步感受)

(2)小组讨论

(。

(4)同学们判断得非常好,那除了这些现象,在生活中还看到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现象呢?

(5)生举例,师小节:看来同学门都善于观察生活,其实不仅生活中可以见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我们还能动手做一些平移运动。

四、探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出示方格纸上的三角形图。

师:瞧!大家看到的画面就是三角形做平移运动静止后的画面,虚线图是平移前的,实线是平移后的位置。

(1)想想:三角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

师“说说通过观察三角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

(2)用三角形卡片在小鸟图方格纸上动手移移看到底向左平移几格。

(,那么不移图比如看小鸟身上的一个点或一条线能知道平移几格吗?

(找一找。

(6)反馈采用什么方法?

生反馈师小结:通过找一个点的方法(板书:移点),通过找一条线方法(移线)。

(7)请找出哪点或线平移到哪了,怎样移动的?

师:小鸟嘴的点平移到这点了,这点叫小鸟图平移后的对应点,像这样的两个点我们叫小鸟图平移前后的对应点(板书:对应点)。

(8)找对应点,探索对应点间的距离。

师:你也能找出对应点吗?对应点之间有几格呢?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说师板书:对应点等距离。

(9)小结:看来一幅图到另一幅图平移了几格我们只要找对应点,数一数对应点中间有几格。

小鱼、飞机图。

(1)观察图,找出一组对应点,并思考:

房子图向()方向平移了()格 鱼图向()方向平移了()格

飞机图向()方向平移了()格

(2)展示完成的情况并说说找到哪组对应点?

(3)观察平移前后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3、出示鱼图。

(1)思考“哪几只鱼通过平移与红色的小鱼重合?”

(2)提问:“为什么能重合?”

(3)小结:刚才咱们通过一次或两次的平移也能与这只小鱼重合,现在让大家动动手,画出图形平移后的位置。

和小船图

(1)你能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5格后的图形吗?

师:这个三角形大致移到了什么地方呢?,具体的位置怎样确定呢?

(2)小组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

(3)小组试画一画。

五、小结延伸。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对什么事情的印象最深? 欣赏利用平移和旋转画出的美丽图案。

最新平移课件14篇


你可以在下列资料中找到有关“平移课件”的信息,不要错过这篇文章,它会给你一些新的想法。老师会将课本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和课件中,所以写教案时必须认真对待。制定出好的教案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素养。

平移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图形翻移和旋转特点的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初步能力。

活动准备:

1课后安排学生收集生活中翻移和轮换的例子。并根据教材第46页和第47页的示意图进行测试和切割。

2活动工具:作好教材。写有记分统计表的小黑板、铅笔、彩纸、剪刀、五种颜色的牌子。

3. 以分组形式摆好桌椅。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人

玩具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玩的了,现在拿出你们做好的教科书上第129页的玩具,我们跟老师一起玩,大家在玩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纸上的红、黄、蓝变成了白色!你知道,这是一个奇妙的形状旋转现象。

数学是如此神奇。今天的活动课,让我们一起体验图形变换的神奇。

二、分队发牌并介绍活动规则

1按班数分成5个小组,发放五种颜色的卡片,并按卡片的颜色命名。

2. 活动规则:在记分统计表上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各队的成绩。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当裁判。老师是裁判。

三、活动内容

活动1:感知平移和旋转-竞赛示例

1. 各队以**车形式进行比赛,每人各举一个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的例子。这些要求不能重复。叙述要准确、严谨。

2. 各队选一名代表,做出一个平移和一个旋转的动作。要求只能利用现场的实物,边做边说介绍。(如:我把窗户向左推是平移)做对一个得1分。

活动2:体验翻移和轮换-使用学习工具回答问题

1. 拿出作好的教科书上第133页、第135页的学具,队内合作,拉一拉,转一转。并思考共有几种搭配方案。把答案写在纸上。答对在一起时,根据接近准确度得5-1分。

2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告诉我你最喜欢哪种组合?是怎样得到的?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根据说的情况评5~1分。

活动3:练习平移和旋转-剪纸

我们进入下面的剪纸活动。老师知道你们都有一双聪明的手,但你们必须注意安全。

1上学期我们剪了对称的图形,怎么才能剪出一个小个子,而且又对又快?抢答并能演示剪出者得2分。

2. 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剪出2个或更多的并排排列的小人呢?队内合作,参照教材示意图剪。如果展示成功,并说明方法,得3分。

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把小人物剪成一个圆圈吗?队内合作,参照教材第47页示意图剪。成功的展示给大家并得3分。

4设计大赛:请充分发挥想象力,剪出一个最美的具有平移和旋转特点的图案。我们来评选今天的“小小设计家”。

1) 队内交流,各队先自评出本队最有创意的最佳设计图案。

2) 各队轮流上台展示,由设计者介绍创作思路,队代表说推荐的理由。

3) 学生评论它好在哪儿,并共同欣赏。

4) 评出最佳者获“小小设计家”称号同时其所在的队得2分,其余队各得1分。

四、为优胜队发奖

五、总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充分感受到平移和旋转的特点,体验图形的奇妙变换,领略数学之美。学生们的表现非常出色,显示了你的智慧和才华。在活动中,我们认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数学就在你身边。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思考,就能发现数学的魅力。

教学反思: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新教材的特色也是亮点之一,但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不重视它的教学,更有甚者几乎将其一带而过。这是教学上的一大失误。

 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说:“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根基。” 数学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智慧和潜能的发展。

像这节课一样,我们达到了在**教学中启迪和感动的目的,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并在活动中尽力而为,并始终保持很高的热情。它不仅加深了对平移和旋转特征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教后的效果可以证明这一点。本班学生做此内容的习题时正确率为100%,并且课后又自发的继续着剪纸活动,交上来许多好的作品,我将这些作品在学校橱窗展出,收到良好的效果。本课程中记分卡的设计也让学生体验统计知识的运用。

因此,我们的教师应该重视活动课,精心设计和参加活动课。

平移课件 篇2

首先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等方面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要探究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是在上一章得出平移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用坐标刻画了平移变换,从数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平移变换,这就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体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数学中的作用。对平移变换以后还要学习“实数”、“四边形”中均有安排和论证,为后续学习利用平移变换、坐标变换探索几何性质以及综合运用几种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趋于成熟,形象直观思维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概括等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和轴对称的知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参与知识的产生过程,在实践操作、自主探索、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归纳出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树立学好数学的信息和正确的数学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究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难点是在坐标系中结合图形的平移变换理解和应用对应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五、教法与学法

1、本节课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实物演示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容易学、愿意学,并设置适当的追问,探究,让学生来主宰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

2、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培养能力,在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掌握好的学习和解题方法,并且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概括,表述论证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活动1、创景引趣

播放短片,提供给学生鲜活背景及生活素材,激发强烈爱国热情和求知欲望,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数学信息,国旗的升起、火箭的发射、鸽子气球的放飞等可以抽象成数学模型即点的平移,从而引出课题:用坐标表示平移。

活动2、探究归纳

在引入的基础上,探索新知,(课件展示活动2)。把本节课在教材中的第一个栏目设计成了四个问题,在第⑴问中观察比较点A向右和向上平移引起的坐标变化,它们的区别在哪儿呢?发现其相同点是变化了的横纵坐标都是加上平移的距离;不同点是向右平移纵坐标不变,向上平移横坐标不变。这样就顺理成章探究归纳出点向右和向上平移与坐标变化规律。此时不急于进入第⑵问,而是采用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先猜想点A向左和向下平移与坐标变化规律,待学生交流回答后再在第⑵问中实验;接着在第⑶问完全归纳点的平移与坐标变化规律;最后在第⑷问中得到充分验证。这种设计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学习过程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并借助于课件动态演示和用不同颜色区分,有力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思维逐步展开,从而突破了学生学习的难点,为达到本课教学目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3、培养创新

前面探究了点的平移再来探究线段的.平移情况(课件展示活动3),这是一道开放题,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把线段左右上下平移,观察并自主填写平移的单位长度和相应线段两端点坐标。重复操作并作好记录,获得自己的“发现”,鼓励学生敢于在小组、班上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探索的规律,并给予合情合理的解释以便于更多地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且有助于完善自己的“发现”。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探究、验证、交流、反思等活动,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功感得到升华,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活动4、反馈练习

学生对所学规律到底是否掌握了呢?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一步加强规律的应用训练,我设计了两道练习(课件展示活动4):第一道题是把一个三角形分别向左和向下平移依次写出新坐标;第二道题是把学生感兴趣的帆船向上平移紧接着向右平移,写出最后位置对应顶点新坐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针对解答情况,采取措施及时弥补和调整。同时让学生明白研究图形的平移引起的对应点的坐标变化可归结为研究图形顶点情况。

平移课件 篇3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图形的平移"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生活中的旋转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同轴对称一样,平移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捷的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为综合运用几种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2,教学重点与难点.

平移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认识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学习本节内容的重点。平移特征的获得过程,教科书中仅用了一段文字,很少的篇幅,对于这个特征,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归纳能力,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难点是平移特征的探索及理解。

3,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平移的定义、特征和要素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归纳平移的定义、特征及要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第二方面: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让学生单纯记忆前人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结论的方法。这正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鉴于教材内容特性是探索平移特征,要素,便于进行生成性学习,故选用探究式教学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及联系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来理解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另外,我还运用多媒体投影为师生的交流和讨论提供了平台。

第三方面:教学过程分析

课堂结构:(一)创景引趣(二)新课讲解(三)反馈练习(四)平移动画欣赏(五)小结并布置作业五个部分.

教学引入

师:教材在《四边形》这一章《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长方形折叠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条,按动画所示进行折叠处理。

动画演示:

场景一:正方形折叠演示

师: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几何性质—边、角以及对角线之间的关系。请大家测量各边的长度、各角的大小、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对角线交点到各顶点的长度。

[学生活动:各自测量。]

鼓励学生将测量结果与邻近同学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

讲授新课

找一两个学生表述其结论,表述是要注意纠正其语言的规范性。

动画演示:

场景二:正方形的性质

师:这些性质里那些是矩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矩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三:矩形的性质

师:同样在这些性质里寻找属于菱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菱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四:菱形的性质

师:这说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质。

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师:根据这些性质,我们能不能给正方形下一个定义?怎么样给正方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有同学做跃跃欲试状。]

师:请同学们回想矩形与菱形的定义,可以根据矩形与菱形的定义类似的给出正方形的定义。

学生应能够向出十种左右的定义方式,其余作相应鼓励,把以下三种板书: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学生活动:讨论这三个定义正确不正确?三个定义之间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这出教材中采用的是第三种定义方式。]

师:根据定义,我们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梳理一下。

(一)创景引趣

我在教学开始讲述20xx年南京江南大酒楼成功完成整体平移,世界上拥有“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的国家为数不多,而我们中国人能够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这样在引入新课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

(二)新课讲解

在新课讲解中我又具体分了几个小环节。

1、为了使学生对本节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我首先出示学习目标:

2、探索新知

观看运动图片及动画。如:电梯、缆车、火车、吸尘器等。(小组讨论)以上几种物体的运动前后有什么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良好的习惯,然后总结出运动前后什么变了?(位置)什么没变?(形状、大小)。

联系生活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运动前后也是位置变,形状、大小不变?

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在这之后又通过演示:图中(1)至(8)中哪几个苹果可以看作是由中间的苹果平移得到的?

最后在由以上涉及到的运动师生共同总结出平移定义、特征及要素。为加深对平移定义、特征及要素的理解,动画演示“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同时借助此动画向学生说明什么叫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然后马上做一个找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小练习,以便加深记忆。

(三)、反馈练习

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掌握了呢?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一步加强知识的应用训练,我设计的练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针对解答情况,采取措施及时弥补和调整.

(四)、平移动画欣赏

让学生在欣赏优美动画的同时加深了对平移定义、特征及要素的理解与认识。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

第四方面:设计说明

本节课开始讲述“江南大酒楼完成整体平移”,在引入新课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出示学习目标后,在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熟悉的几种物体运动,让学生在观察、探索的基础上归纳出平移的定义,特征和要素。这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又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但改变了以往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且在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利用一组练习题由易到难加以巩固,最后由“平移动画欣赏”再现平移过程,再次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走进生活引出新内容,使学生认识: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这是整节课的一条暗线,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归纳)——提高,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平移课件 篇4

两条直线能互相平行,那么3条、4条或更多直线能不能互相平行呢?现在我们再来移一移铅笔。那我们把铅笔再向右平移两格(教师操作:把铅笔放在第二根线上移动,并用颜色笔标注出来)。它和第二条线相隔了几格?(2格)每个点都相差了2格就说明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延长后会相交吗?那说明它们是互相平行的。

我们再来看看第三条直线和第一条直线相隔了几格?(5格)它们是互相平行的吗?为什么?(距离相等、永不相交)

归纳:第一条直线既和第二条直线平行,又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就说明这三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我们就把它们称为一组平行线。

③感知平行线与直线的长短无关

其实我们要判断平行线,首先看看是否是直线,然后看他们之间的距离是否相等,如果它们的距离相等了,也就是永远不会相交了,这就是平行线的3个特征。

刚才我们移动铅笔画出来的直线是一样长的。如果我们画出来的直线不一样长又能否平行呢?我们再来移一移铅笔,(拿出准备好的半截铅笔,移动铅笔时故意弄断。)向右移动2格后用颜色笔标注出来。现在我们来看这条线能否和其它的直线平行呢?首先我们来看它是不是直线?它们之间的距离相等吗?这两条直线会相交吗?既然所有的条件都符合了,说明它也是和它们互相平行的。换句话说:两条直线或几条直线是否平行与直线的长短有没有关系?(没有)

④感知不同方向的平行线

刚才我们看到的平行线都是什么方向的?(竖着的)如果我们把铅笔换个方向去平移呢?想一想它移动后位置上的直线与原来位置的直线是否平行?(师演示水平方向向上移动。)再往下移动呢?那这组直线平行吗?

如果把铅笔再换个方向呢?(师演示向右倾斜移动和向左倾斜移动)

小结:你们看,它们不管在哪个方向,只要它们之间的距离相等,它们就互相平行。也就是说:同一个方向任意几条距离相等的直线,它们都是互相平行的。

三、画平行线

①虽然我们认识了平行线,但是想把它画下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没有关系,有老师在,你就不用怕了。先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师演示画的过程)归纳出画平行线的要领:1、定2、靠3、移4画。

②学生动手画,师巡视对学困生作辅导。

四、巩固应用。

1、试一试第1题

①孩子们会找平行线了吗?那我们就来试一试。请打开书第18页刊第1题。请仔细阅读后找出这幅图中有几组平行线,并用不同的颜色描出来。

②展示交流。

2、试一试第2题

出示小鱼图

①我们以前学习过平移,仔细观察小鱼平移了几格,平移前后小鱼图形中哪些线是互相平行的?(学生指出来。)

②再请孩子们看小鱼眼睛移动前和移动后是否平行呢?(不平行)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是直线,而平行线的前提是必须是直线,而眼睛是曲线,所以它们不是平行线。)

3、折一折

①刚才我们认识了平行线,也知道了它的特征,你想亲自来折一折平行线吗?那请动手吧!折好后请你用水彩笔描出来。

②展示交流。

4、说一说

①下面我要考考你们的观察力,在我们教室里找一找,哪些是平行线?

生寻找汇报。

②我们再来看一看书上19页。说一说哪些是平行线。

平移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现象。能直观地分辨常见的平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会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教学重点:

掌握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师:物体从一个位置沿着直线运动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平移。

b、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习近平移。

2、 揭示目标: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顺次链接。

平移的特点是什么?

平移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

1、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2、 检测:

a、说一说平移图形的两个参量是什么?

向右平移5格。 向上平移2格,再向左平移3格。

c、分别将下面图形向左平移3格、向下平移6格。

平移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正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趣谈话。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老师今天带你们去游乐园里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2.播放课件,演示缆车、滑梯、小火车、旋转木马、秋千、螺旋桨、钟摆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游乐场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3.组织讨论。

师:它们的运动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类吗?小组内交流。

4.汇报讨论结果。

师:你是怎么分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分?指名说。

生:有些是直直的,有些在转圈,

4、揭示课题。

师:像缆车、滑梯、小火车等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

师:而像旋转木马、秋千、螺旋桨、钟摆等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 或轴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运动方式,出示课题:平移和旋转

二、自主探究

1.看一看

我们再来看一组运动,它是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呢?请同学们用手势判断是平移还是旋转

课件出示27页情境图

你能给他们分类码?学生举手回答

(一类是沿直线运动,一类是围绕一个中心点运动)

指着平移:这些物体在平移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位置变了,方向没变)

2.议一议:我们再来看一个运动,它属于什么运动方式?

(课件出示直线行走的公共汽车)

3.演一演:你能用手势来表演平移和旋转的动作吗?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发出口令,学生做(如:向上平移、向左平移、向左上平移等)

4.做一做

师提要求:将你的数学书在桌子上平移,你能把书怎样平移呢?

找学生上讲台演示(对的给予奖励)

5.说一说

你能说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吗?

6.辨一辨

老师这有一组物体的运动图片,你能判断是平移还是旋转?

师:课件依次出示各种物体的运动

【设计意图:平移和旋转运动的判断是本节课的重点,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学时通过展示物体运动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

三、智力风帆

1.判断下列运动时平移还是旋转?

课件出示各种运动

2.课本“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沿直线运动

旋转:绕一个点(轴)运动

平移课件 篇7

1. 通过观察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

2. 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和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具体的学习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平移距离,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猜一猜今天侯老师是怎么来上班的吗?能说一说平时你是怎样来上学的吗?(学生交流)

小结:步行、骑车、坐汽车时人和车的移动都是一种运动,谁知道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也在运动?(学生举例)

要求1)请同学们边看边用手势表示出它们的运动方式。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的运动方式一样吗?(课件播放:电梯、火车、风扇叶片、螺旋桨等物体的运动录像。)

师:像电梯、火车这样的运动是平移;风扇叶片、螺旋桨这样的运动是旋转。(板书:平移、旋转)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移和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把课题补充完整)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1)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物体 “平移”和“旋转”的两种运动方式,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平移的物体是如何运动的,旋转的物体又是如何运动的呢?

(2)现在请大家站起来,用自己的动作尽情表演平移与旋转。

(3)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判断吗?出示判断第25页“想想做做”第1题)

(4)是平移的在图下面画“—”,是旋转的画“○”,教师巡视。

(5)谁愿意把自己的判断结果给大家汇报一下。

(6)你们判断得对不对呢?我们来看一看。(电脑按顺序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如推拉窗时,窗户的运动是平移;升国旗时,国旗的运动是平移……)

3、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平移或旋转现象?(在小组里说一说,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平移或旋转)。

三、合作探究平移方法。

1、探究方法。

(虚线图形表示小房子原来的位置;实线图形表示小房子平移后的位置;这个剪头表示运动的方向。)

(2)通过看图,你知道小房子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师:那么到底是平移几格呢?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

小组合作,拿出小房子卡片,在方格图上移一移,看平移了几格。

学生拿出卡片操作,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得出的结果。

(3)观察讨论:小房图上的每个点分别向右平移了几格?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图形上的每个点平移的距离都一样,都和整个图形平移的距离相同。那么要判断一个图形向哪边平移了几格我们只要先找出这个图形中的一个点,看这个点向哪边平移了几格,那么整个图形也就向哪边平移了几格。

3. 练习。

师:请打开书翻到第24页,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判断金鱼图和火箭图分别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共同校对)

师:观察这三组图形,在平移前与平移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结:物体或图形在平移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和形状以及图形自身的方向都没有变。人们利用这些特征做了很多了不起的大事呢。让我们看一段录像吧。

四、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师:平移的力量可真大啊,提出这种想法的工程师们更是了不起。今天我们也来当一会小小工程师吧。

1、出示三角形:你能根据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吗?学生先自主尝试在书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2、用自已喜欢的方法完成“试一试2”。

学生自己画一画,同桌交流检查。

五、总结方法,走进生活。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2、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平移与旋转”的世界。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就让我们借助平移与旋转的力量,一起走进生活,走进数学吧。

六、自选作业,课外延伸。

1、“想想做做”第4题。

2、“想想做做”第5题。

平移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重、难点】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移

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斑马线,问:这些线段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呢?

平移铅笔,让学生动手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的前后铅笔的位置关系。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

二、平行

出示课件,介绍平行线的判断。

1.试一试:

用火柴棒或小棒,放在下面图形中的条线段上平移,然后说一说哪两条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这幅图中有许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第2题:小鱼向右平移5格,平移前后小鱼图形中的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本题平移后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寻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生可能更困难一些。可先安排一些简单图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活动中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进行讨论;然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3.说一说

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线。看看下面的图片,数一数下面有多少平行线?

4.画平行线

教学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

四、实践活动

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找平行线。

平移课件 篇9

“图形的平移”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的内容,“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平移的实质,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美。学生在三年级学生就初步感知了平移,本节教材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通过实例,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今天听了李老师的课,给我很深的感触,整节课设计合理,多种形式探究平移的特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听了李老师的这节课,能看出李老师对本节课的的精心准备和精心设计。在本节课中,李老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做到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并结合学生自身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平移,从中把握发现平移的特点,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有效地构建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使感悟与认知共生。本节课有以下三个亮点。

李老师从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情境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汽车是如何运动的,同时让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平移现象:升降电梯、推拉窗等,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自主地学习和理解平移现象,这也充分地实现了“数学生活化”“数学就在我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学思想。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丰富了学生对数学和情感,为下一步的探究创设合适的情境。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感悟。在教学中李老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是图形在方格图中向哪里平移几格是本节课的难点,李老师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的活动中去。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兴趣特别高昂,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中。

三、多种教学手段巧妙运用,相得益彰。

在教学中本课将黑板、学具、电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巧妙地应用于教学全过程。操作作为一个主旋律萦绕于本节课的教学之中。

总之,本节课,李老师重视学生的感悟认知,提供大量感性材料,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使学生经历自主观察——探究——归纳——应用的整个过程。

本节课需要探讨的内容:

1、课件情景设计效果没有达到,如果能再在交流平移的方法时——抓住一条边、几个点,进行平移,也就是在原图形和平移后的图形利用计算机在重点处闪现,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这比用语言描述要直观得多、简捷得多,效果也会更突出;这样充分使用多媒体来呈现和运用,会更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2、本节课学生对平移了几格的方法没有很好的掌握好,也就是李老师在画龙点睛方面做得不够,讲评时不能在关键处进行提示和引导,给与点拨和评价,因此也就造成较多的错误。如果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能有机结合,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会更生动活泼,更富有个性。

平移课件 篇10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生活中有特点的图形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97页“回顾与交流”情境图。

观察上面的图形,并解答下面的问题。

(1)图A是轴对称图形吗?

(2)图1中图A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2?

(3)图1中图A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3?要得到图4呢?试一试。

学生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后进行汇报。

预设

生1:图A是轴对称图形。

生2:图1中图A经过平移变换可以得到图2。

生3:图1中图A经过旋转和平移变换可以得到图3。

生4:图1中图A经过旋转和平移变换可以得到图4。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情境图中不仅包含了平移知识,还有旋转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复习。(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

⊙回顾与整理

1.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预设

生1:物体沿着直线方向运动,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

生2:物体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或轴)转动,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旋转。

2.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提问:观察情境图,请根据图1变换成图2的过程说说平移有怎样的特征。(小组讨论)

生:平移不改变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只改变原图形的位置。

(2)提问:观察情境图,请根据图1变换成图3的过程说说旋转有怎样的特征。(小组讨论)

生:图A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改变,只是图形的方向改变了。

3.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预设

生1:电梯的上下运动是平移现象。

生2:方向盘的转动是旋转现象。

……

4.用平移和旋转作图。

(1)用平移作图。

①提问:继续观察图1变换成图2的过程,图1中图A是如何经过平移变换得到图2的?用平移作图的方法和步骤有哪些?

(学生观察图形的变换过程,并在小组内讨论用平移作图的方法和步骤)

讨论结果:向下平移了3格。

②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用平移作图的步骤和方法:

a.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b.找出图形的关键点。

c.沿一定的方向,按一定的距离平移各个关键点。

d.按原图形顺次连接各个关键点,并标上相应的字母。

(2)用旋转作图。

①提问:继续观察图1变换成图3的过程,图1中图A是如何经过旋转变换成图3的?用旋转作图的方法和步骤有哪些?

(学生观察图形的变换过程,并在小组内讨论用旋转作图的方法和步骤)

平移课件 篇1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用坐标表示平移》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点或图形平移及其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数的角度进一步认识了平移变换,这就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体现了平面直角坐标在数学中的作用,在这部分知识中着重突出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所以本节课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图形变换打下基础。

二、 教学目标

1、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究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坐标变化的规律。

难点:在坐标系中结合图形的平移变换理解和归纳对应点的坐标变化规律并进行应用。

四、 教法与学法

1、教法分析: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采用了“问题——观察——思考——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互相讨论,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学法分析: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对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主动探索——主动总结——主动提高,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五、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引出新知

通过课件展示飞机的平移过程,通过这样一个动态过程来复习平移概念及性质,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回顾平移的相关知识,为新知识、新课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而也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题的学习中去。

2、观察分析,探究新知

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坐标纸,在坐标纸上画出点A(-2,-3),然后让学生画出向右平移5个单位的点坐标B,向左平移4个单位的点坐标C。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请你们认真观察坐标左右平移后坐标有哪些变化呢?同样的让学生画出向上平移5个单位的点坐标D,向下平移4个单位的点坐标E。通过动手仔细观察,对于学生们得出的结论老师给予总结。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 x-a , y ));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 x , y-b )).简单总结:上加下减,纵坐标;右加左减,横坐标。

3、师生互动,运用新知

教师引导:“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从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给出三角形ABC,及A、B、C三点的坐标,(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后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C1,依次连接A1、B1、C1各点,所得三角形A1B1C1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2)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2、B2、C2,依次连接A2、B2、C2各点,所得三角形A2B2C2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按要求画出图形后,解答此例题.

得出结论新图形与旧图形形状大小相同,结论:横减,左移;横加,右移;纵减,下移;纵加,上移。

4、中考链接,掌握新知

用坐标表示平移的相关知识,把中考此类相关知识呈现给学生们,让学生们提前感受中考,其实中考并不可怕,中考内容都是我们平时学习的每点每滴的知识。

5、形成规律,整理新知

老师在此时要通过课件把这节课用坐标表示平移的坐标变换规律再一次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大声朗读,加以记忆,并灌输数形结合思想对我们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教材第58页练习;习题6.2中第1、2、4题.第59页第3题

平移课件 篇1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18~p20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实物和操作活动,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3、感受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渗透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线,会利用三角尺画平行线。

教学难点:

会利用三角尺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看图中的双杠,在我们漂亮的操场上有见过这样的东西吗?

师:知道它的名称是什么吗?

师:现在老师把双杠上面的两根杠子画下来,你们看其实就是我们前面学习的什么线?

师:现在你们看看这两条线之间的宽度一样吗?孩子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我还要考考孩子们的想象力,请你们闭上眼睛,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直线无限延长,穿过了我们的教学楼,穿过了武侯大道,它们能相交吗?

有两条直线,它们之间的宽度一样,而且延长后又永远不相交的,像这样两条直线,我们就叫它们是平行线。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师:那么如何去判断哪些直线是平行线呢?它有什么特点呢?那就要靠孩子们仔细的观察、思考去寻找答案了。

出示格子图 移铅笔

①感知特征

请孩子们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铅笔)现在我将这支铅笔放在格子图上,用颜色笔把铅笔的位置标注出来,然后把铅笔向右移动3格,看看现在铅笔位置和原来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向右移动了3格)我们也用颜色笔把铅笔现在的位置标注出来。刚才这过程其实这就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平移。那我们到底怎样从平移中得到直线间的平行关系呢?(板书:平移与平行)我们接着来研究。

现在我们在铅笔原来的位置上找3个点,这个点平移了3格,这个点也平移了3格,那么这个点呢?(师分别指着3个点),也就是这两条直线之间的宽度怎么样?(一样、相等)宽度一样,我们换个词就说它们的距离相等。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它们向上或向下延长,会相交吗?(不会)。所以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它们之间的距离相等,而且永不相交,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一条直线能不能说平行呢?(生:不能)

②感知一组平行线

两条直线能互相平行,那么3条、4条或更多直线能不能互相平行呢?现在我们再来移一移铅笔。那我们把铅笔再向右平移两格(教师操作:把铅笔放在第二根线上移动,并用颜色笔标注出来)。它和第二条线相隔了几格?(2格)每个点都相差了2格就说明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延长后会相交吗?那说明它们是互相平行的。

我们再来看看第三条直线和第一条直线相隔了几格?(5格)它们是互相平行的吗?为什么?(距离相等、永不相交)

归纳:第一条直线既和第二条直线平行,又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就说明这三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我们就把它们称为一组平行线。

③感知平行线与直线的长短无关

其实我们要判断平行线,首先看看是否是直线,然后看他们之间的距离是否相等,如果它们的距离相等了,也就是永远不会相交了,这就是平行线的3个特征。

刚才我们移动铅笔画出来的直线是一样长的。如果我们画出来的直线不一样长又能否平行呢?我们再来移一移铅笔,(拿出准备好的半截铅笔,移动铅笔时故意弄断。)向右移动2格后用颜色笔标注出来。现在我们来看这条线能否和其它的直线平行呢?首先我们来看它是不是直线?它们之间的距离相等吗?这两条直线会相交吗?既然所有的条件都符合了,说明它也是和它们互相平行的。换句话说:两条直线或几条直线是否平行与直线的长短有没有关系?(没有)

④感知不同方向的平行线

刚才我们看到的平行线都是什么方向的?(竖着的)如果我们把铅笔换个方向去平移呢?想一想它移动后位置上的直线与原来位置的直线是否平行?(师演示水平方向向上移动。)再往下移动呢?那这组直线平行吗?

如果把铅笔再换个方向呢?(师演示向右倾斜移动和向左倾斜移动)

小结:你们看,它们不管在哪个方向,只要它们之间的距离相等,它们就互相平行。也就是说:同一个方向任意几条距离相等的直线,它们都是互相平行的。

三、画平行线

①虽然我们认识了平行线,但是想把它画下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没有关系,有老师在,你就不用怕了。先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师演示画的过程)归纳出画平行线的要领:1、定 2、靠 3、移 4 画。

②学生动手画,师巡视对学困生作辅导。

四、巩固应用。

1、试一试第1题

①孩子们会找平行线了吗?那我们就来试一试。请打开书第18页刊第1题。请仔细阅读后找出这幅图中有几组平行线,并用不同的颜色描出来。

②展示交流。

2、试一试第2题

出示小鱼图

①我们以前学习过平移,仔细观察小鱼平移了几格,平移前后小鱼图形中哪些线是互相平行的?(学生指出来。)

②再请孩子们看小鱼眼睛移动前和移动后是否平行呢?(不平行)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是直线,而平行线的前提是必须是直线,而眼睛是曲线,所以它们不是平行线。)

3、折一折

①刚才我们认识了平行线,也知道了它的特征,你想亲自来折一折平行线吗?那请动手吧!折好后请你用水彩笔描出来。

②展示交流。

4、说一说

①下面我要考考你们的观察力,在我们教室里找一找,哪些是平行线?

生寻找汇报。

②我们再来看一看书上19页。说一说哪些是平行线。

平移课件 篇13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平移。2、理解图形平移变换的概念。

3、理解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即图形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连接对称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4.会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变换后的图形。

能力目标:

通过自学、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动手组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交流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重点:平移变换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做平移的图形

自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看一看

认真阅读教材,记住以下知识:

1、平移变换定义:

2、平移变换的性质:

3、做一做:

1、完成课堂作业部分(写在预习本上)

1、下面的六幅图案中,(2)(3)(4)(5)(6)中的哪个图案可以通过平移图案(1)得到,轴对称得到呢?

2、说说下面的这些运动哪些是平移,那些不是平移,为什么?

想一想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是很懂?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展示:

下列图形变换各是什么变换?请说明理由。

(1)

区别:轴对称变换改变了图形的方向,而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方向。

作图:

(1)先把方格纸中的线段AB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请在方格纸上作出经上述两次平移变换后所得的图形。

把ΔABC向右平移6格,画出所得到的ΔA’B’C’。

(2)度量ΔABC与ΔA’B’C’的边、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应用:

1、把长方形ABCD(如图)沿箭头所指的方向平移,使点C落在点C’。求经这一平移变换后所得的像。

作点的平移变换的像是

图形平移变换作图的基本方法

2、画出△ABC沿着线段MN的方向平移后的位置,平移的距离是线段MN的长度;

提示:要正确画出一个图形按要求平移后的新图形,只要先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如线段的端点、三角形的顶点、圆的圆心等等,就很容易画出新图形了

堂堂清:

1、将面积为30cm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向下平移20cm,得到△MNP,则△MNP是三角形,它的面积是cm2

2、“小小竹排水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蕴涵的图形变换是__________变换?

思考:如图所示,是小李家电视机的背景墙面上的装饰板,它是一块底色为蓝色的正方形板,边长18cm,上面横竖各两道红条进行装饰,红条宽都是2cm,问蓝色部分板面面积是多少?

教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平移称变换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动手根据平移变换的性质来做图,在么有给定方格纸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够把图做的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及想象能力。抓住了不同变换的要求及性质后作图就,没有那么难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平移课件 篇14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的资料,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基础上学习的一个新的资料,因此在本单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移和旋转》是让学生从运动变化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让学生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搞笑的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让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动脑的潜力。

1、本节课设计了两个搞笑的故事情节,目的是为了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简单愉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富有儿童年龄特征的学习氛围。

2、本节课从生活实例入手,为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的情境,让学生在看、做、想中对平移和旋转进行认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本节课的教学,透过直观感受、动手操作、探索发现,并且采用演示、电教辅助、知识迁移,使学生从感性理念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

4、在课堂上努力营造简单、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用心参与学习的过程,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给学生搭建自主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交流讨论,在喜悦中获取新知,掌握方法。

1、透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决定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透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抽象思维。

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在方格图上数出图形平移了几格及画出平移的图形。

1、教学方法:激趣法、直观演示法、类比法、知识迁移法。

2、学习方法:尝试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比较法、动手操作法。

1、教师准备:“平移和旋转”的教学课件、玩具风车。

2、学生准备:扣子、细绳、方格纸。

1课时

1、激趣:

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同学们要不要听?(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上海音乐厅,始建于1930年,思考到城市的布局和对它的保护,20xx年从原址向东南整体平移了约66米。音乐厅最后重放光彩了。)

2、同学们,你有没有听出老师讲的故事里有一个新名词?(平移)那么我们这天要学习的资料就和平移有关:平移和旋转。(屏幕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搞笑的故事情节导入新课,目的是为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富有儿童年龄特征的学习氛围。]

1、出示飞机螺旋桨和空中览车动画,让学生猜一猜:哪是平移哪是旋转?

2、屏幕出示儿童乐园彩图,有旋转飞机、滑板、摩托车、滑梯……让学生同桌交流合作,然后举手说一说哪是平移,哪是旋转?

3、透过讨论,总结出钟表指针、地球仪、摩托车、直升飞机、齿轮、风车等,都属于旋转。

4、教师演示课前准备好的玩具风车,让学生观察旋转的运动现象,并且让学生上来亲自体验旋转的感觉。

5、屏幕分别演示动画:钟表指针、地球仪、摩托车、直升飞机、齿轮、风车、齿轮、风车、推拉门、蛇螺运动现象,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些旋转现象。

6、出示彩图:小猴爬竿、滑滑梯、推积木,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属于什么现象?(平移)

7、屏幕出示风车运动现象,小结:像大风车、飞机螺旋桨等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出示升国旗彩图,告诉学生:像缆车、红旗等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

8、课堂活动:

(1)取一根细绳,一端拴住一颗纽扣,用手拿着另一端做旋转;你还能用这颗纽扣作平移吗?

(2)谁能用身体做平移和旋转的动作?

9、练习

(1)下方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

(2)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3)移现象后面画“Y”,在旋转现象后面画“N”

传送带运货物。()

荡秋千。()

飞机螺旋桨的转动。()

开推拉窗。()

电梯上下移动。()

钟面上秒针的运动。()

[设计意图:用课件直观的演示,再透过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课堂活动中让学生用动作表现平移和旋转,再透过练习题的思考,让学生能够对抽象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对新知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1、设置小狗推积木故事情节,到底积木平移了几格?

2、移一移,说一说

向下平移()格向()平移()格向()平移()格

2、填一填:

蜡烛向右平移()格

小鱼向()平移()格

3、画一画:

向上平移3格向右平移3格

4、比一比,看一看,谁的作品最好,展示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设置了小狗推积木的情节,使学生再一次提高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平移几格作铺垫,降低知识的难度,使后面的习题做起来就容易一些。展示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教科书第30——31页的例题3和例题4。

1、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判断某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哪种现象。

3、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

4、能说出生活中的各种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实践操作法

合作交流法 讨论探究法

课件、学具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28页的彩图)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2)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怎么分的?

(3)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

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平移)

B:旋转:大风车、摩天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旋转)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的现象和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的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三、课堂检测。.

1、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34页第7题)

2、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

(7)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课件出示课本P33页第4题)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四、课后活动.

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作业布置:

练习七的1、2题。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生活中的`平移:电梯 升国旗 拉抽屉

生活中的旋转:风车 摩天轮 方向盘

平移课件(汇总十一篇)


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课堂反应会在教案中映射出来,怎样的教案才算好的课件?下面的“平移课件”是小编收集整理供你借鉴的内容,阅读这篇文章的同时不要忘记与您的朋友们分享这些有益的知识!

平移课件【篇1】

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平移和旋转》。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0-82页“平移和旋转”相关知识。这部分内容教学平移和旋转的初步认识,在这之前学生已学过了认识前后、上下、左右,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等多边形,学生对常见的几何图形已不太陌生,并积累了相关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教材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一方面精心选择一些典型的例子和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比较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基本含义。如,从火车车厢、电梯和国旗的运动变化引入平移,从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面上指针的运动变化引入旋转等。另一方面,则注意提供更多、更鲜活的例子和图案,让学生从中找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认识、积累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感悟平移、旋转的含义。如,在认识平移时,要求学生在课桌面上把数学书从左上角依次平移到右上角、右下角和左下角;在认识旋转时,要求学生制作转盘,并把转盘上的指针按要求旋转到指定位置。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综合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依据课标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物体的运动,认识物体平移和旋转运动的特点;能区分、判断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能在平面图上将物体按指定方向和距离(格数)平移。

2、使学生经历观察、模拟、判断等活动过程,体会物体的运动,感受平移和旋转的不同运动方式,培养观察、判断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以及本节课的教目标,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能准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教学难点:按要求平移和旋转。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纸飞机、溜溜球各一个;师生都准备个圆盘面、一个指针和一个揿钮;学生准备“动手做”的材料。

二、说教法学法说教法:

1、实践操作法建构主义学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而生动的思维活动。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多依赖直观这样一个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2、游戏教学法《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创设图片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巩固所学新知识。教育心理学中也说游戏是儿童的本性,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抽象性的特点,我以图片和游戏作为载体由浅入深地引入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三、说学法:

1、情境学习法《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我让学生从身边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转的物体,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小组合作法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能数学地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从

平移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现象。能直观地分辨常见的平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会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教学重点:

1、体会平移的本质特征。

2、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把这样的直线运动叫做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学生观察教师示范:

1、这个物体在做什么运动?

2、物体从一个位置沿着 直线运动 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平移。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谈话,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复习平移的知识。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3

(1)怎样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小结:平移的关键:根据箭头观察平移的方向,采用找对应点的方法确定平移的格数。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步骤

(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端点)

(2)按要求分别描出各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

(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顺次链接。

3、平移的特点: 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

三、巩固应用P87做一做

四、总结

平移课件【篇3】

一、说教材: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什么样的数学是有价值的数学呢?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全面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呢?“平移与旋转”源于生活,充分体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主动去体会和感受数学美,更能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究、思考、讨论、合作学习。本节课选择的是“平移与旋转”,旨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观,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同时也为“如何在新课程的教学中真正体现‘我要学’的学习观”的研究中积累经验。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本节课内容,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三、说教法:

本节课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参与意识较强。借助多媒体进行验证,比较直观、形象。在教学中要注意:

1.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图形的变换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说一说”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结合操作思考问题,并把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先是请学生观察图形变换的过程,再通过操作进一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在集体交流后,再让每一位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图形变换的过程,通过操作帮助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关注学生用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在本案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学时,对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教师都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条理地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平移突出了方向和距离,旋转突出了绕哪个点,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平移或旋转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能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师也能作为参与者,主动地加人到学生的讨论中,促进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

四、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学会有条理的用语言叙述图形变换的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获取知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我创设了四个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先观察、猜想、再动手操作、确认的学习过程。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了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去感悟知识,注重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去体验、探索及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反思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5页“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变换方法主要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轴对称学生已经学过,因此本节课重点是学习通过平移、旋转或两种方法结合的方法变换图形。

“平移与旋转”源于生活,充分体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观,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同时也为“如何在新课程的教学中真正体现‘我要学’的学习观”的研究中积累经验。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获取知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我创设了四个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先观察、猜想、再动手操作、确认的学习过程。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了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去感悟知识,注重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去体验、探索及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图形的变换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说一说”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因此,课上我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准备了大量的教具、学具),让学生结合操作思考问题,并把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先是请学生观察图形变换的过程,再通过操作进一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在集体交流后,再让每一位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图形变换的过程,通过操作帮助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注学生用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在本课中,我比较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对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都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条理地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平移突出了方向和距离,旋转突出了绕哪个点,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平移或旋转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能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师也能作为参与者,主动地加人到学生的讨论中,促进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 通过上课,发现实际教学中也有许多备课中未考虑到的问题:

1、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估计的过高,学生操作时间比预期的要长,导致授课比较紧张,后面的练习没时间出示。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不能把操作过程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出来,甚至叙述与操作不符。

3、应先引导学生观察:是位置发生了变化,还是方向发生了变化,如果仅仅是位置发生变化,只要利用平移最简单;如果仅仅是方向发生变化,那么就用旋转的方法最简单。

4、由于时间比较紧张,只注重了图形变换方法的多样性,对变换方法的最优法强调的不够。课后还得多加强调。

平移课件【篇4】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中“平移与旋转”一节。

一、说新课程理念:

数学课程致力于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唱好活动这台戏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感触很大,它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新课标认为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学习“图形与几何”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在讨论简单物体的性质、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学生利用方格纸数出平移的距离。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1、实践操作法

建构主义学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而生动的思维活动。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多依赖直观这样一个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2、游戏教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创设图片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巩固所学新知识。教育心理学中也说游戏是儿童的本性,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抽象性的特点,我以图片和游戏作为载体由浅入深地引入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学法

1、情境学习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我让学生从身边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转的物体,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小组合作法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能数学地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四、说教学策略和方法:

依据以上的教法学法,我采取探究式师生互动学习策略和观察与分析两种方法,这节课设计了如下十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新知

新课标认为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而且儿童的注意力有强烈的直观性和色彩性的特点,容易被生动有趣的事物所吸引,为了吸引学生兴趣,我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创设有关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情境。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我就课件出示游乐场图片揭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2、多媒体辅助,再次感受平移和旋转,体验本质特点

(多媒体演示)请大家仔细观察,判断哪些运动现象是平移?讲述:刚才大家找出了许多平移的现象,看来平移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小朋友回忆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运动现象也是平移的?

3、分类

你能把这些游乐项目,按他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为什么?

4、揭题

刚才我们看到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像这样的运动,你们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旋转)像这样的运动方式呢?(平移)

5、举例

除了游乐园和我们的玩具世界中有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是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6、实践体验,培养直观区别两种运动现象的能力

请同学们试做动作,你能做一个动作来表示平移和旋转吗?请同学站起来做个表示平移的动作,再做个表示旋转的动作。(鼓励做的好的同学)通过观察移动情况,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运动情况并让学生用手势比划移动路线,形成对平移概念初步的体验。

7、语言概括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的运动是平移?怎样的运动是旋转?(沿着直线移动——绕着一个点转动。)

8、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转

师:看来同学们对平移和旋转现象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把平移的现象表示在纸上又该怎么做呢?

师:现在我们就和蓝猫、淘气一起去智慧岛研究平移。(出示课件)与讲述同步。瞧!这就是智慧岛,我们的船港口出发了。

师:我们的船在做什么运动?朝哪个方向平移?那怎么样才知道船平移了多远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出示格子图)请大家数一数我们的船从出发向左平移了多少个格子。生:争论

师:到底谁说的对呢?我们来数一数,1、2、3、4、5船重合的,没有?能不能只数他们中间的格子?6、7。答对了,我们的船向左平移了7格。

师:就在我们到达智慧岛的时候,我们的两位朋友发生了争论,怎么回事?想知道吗?

生:在同一条船上的淘气和蓝猫都说自己刚才走的路要比对方远一点。

师:同学们1你们评评理,究竟谁说的对?谁经过的路长一些?提问: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谁说的对?我们这样,请1、2两组数蓝猫,3、4两组数淘气(课件同步出现两次)集体交流,你们数的各是多少格?

师:都是7格,他们向左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将具体船模变为抽象的几何图形,在图形中线段的连接点上画上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都在船上的不同位置,有各种颜色,请大家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颜色的点,选好了吗?

师:请同学们自己选择点,每位同学观察自己选的点,数一数你观察的点向左平移了几格。(多媒体演示移动情况)同时让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发现。

小结:不管哪个点,都是向左平移了7个格,点平移的格数正好是我们的船平移格数。你们说呢?生:回答

师:既然一样,那么我们今后要数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移了几格,可以巧妙的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观察点,只要数清了点平移的格数,就很快地确定图形平移的格数。

9、情境练习,启智培能

让学生感受到了在方格纸上移动物体的乐趣后,我继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再创设房子会搬家的情境,让学生都参与数一数的练习。师:现在,蓝猫的好朋友恐龙大哥,最近搬到新家了,他遇见头痛的事,需要小朋友来帮忙,你们愿意吗?生:回答

师:他想把房子安在离大树向上平移5格的位置且向右平移7格房子靠近石头边的位置,都找好了,不知道对不对,大家来帮忙参谋一下。生:回答

师:如果建议房子分别安在这两个位置,向什么方向平移多少格呢?生:回答

师:是这样吗?演示。瞧!蓝猫送我们一颗智慧星,答对了

10、课堂小结

在最后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

五、说媒体运用和板书设计

媒体运用:在初步感知新知环节运用多媒体出示游乐场图片,在再次感受平移和旋转环节,运用媒体辅助,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举例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在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转环节,运用多媒体呈现去智慧岛船移动现象,创设房子会搬家的情境,都运用到多媒体。

板书设计:

本课运用了直观比较的形式设计板书,简单直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进行比较和记忆,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整体结构,掌握所学内容间的联系和区别。

平移与旋转

旋转现象 平移现象

围绕一个中心运动 直直地移动

方向发生改变 方向不变

平移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教材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直观地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平移与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找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能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看一看

师:同学们,这是哪呀?(贵安欢乐世界)去过吗?欢乐世界里有许多的游乐运动项目,让我们一起走进游乐园,跟着比划比划它们是怎么运动的?(播放)

2、分类。

师:这些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

师:想好后可以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谁上来分分类?

小结:只要是沿一条直线移动,都叫平移。(板书:平移)

二、动手操作理解平移旋转的本质

一)平移

活动一:平移一座房子

过渡:其实平移还藏着一些小秘密呢?大家想不想一起去找找?

操作看这是一座房子,谁想上来平移它?

观察:房子在做平移运动时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二:平移几座房子

1、读题平移小房子可以得到哪几号房子?想一想,可以和同桌说一说。

2、依据平移的特点判断。

生答后问:为什么选这三个?1号为什么不选?2号?5号?6号?

3、小结:物体在平移后,什么不发生改变,什么改变了。

4.如果到4号房子怎么平移?

√师:不管是平移一次还是两次,小房子的运动路线都是什么样的?(直线运动)

二)旋转

1、理解旋转概念

1)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知道了平移的秘密,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运动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2)旋转是怎样运动的?

3)点视频,再来观察。

生:中间有个点,围着它转

4)师:是的旋转总是围着一个中心在转动。

5)转一转。如果转动小房子,这些还不变吗?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活动三:旋转陀螺

A、圆形陀螺(师生共同操作)

师:想不想动手体会一下旋转?

B、呈现正方形陀螺和不规则的陀螺。

师小结:是呀,孩子们,物体在旋转时总是绕着中心在做圆周运动。(板书:圆周运动)

3、揭示课题:

师:学了这么多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是?(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

三、走进生活加深理解

1.体验平移与旋转。

2.师:孩子们,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辨一辨,如果是平移,请出示“—”的手势,如果是旋转,请出示“○”的手势。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欣赏视频《徐州古建第一移》《美国设计师的魔方大楼》,体会平移的应用价值。

谈有什么感受?

平移课件【篇6】

1.准备练习: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欢的风车。请两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一玩。(生操作)其他同学请观察风车是怎样运动的?谁来说说,在风车的运动中,你看到了什么?(解决旋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

2.出示尝试题:教师出示钟面图,学生自己理解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并一起用手势,比划

小结:在刚才的运动中,我们可以说,风车在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或者风车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

会说了吗?让学生说一说,并用手势比划出来。

3.自学课本: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有的是简单的图形平移,旋转得到的,你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吗?那我们就今天就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自读课文第五页,那么我们选一副简单的图案由易到难研究它是通过怎样的简单图形,怎样旋转而成的,请仔细观察。

通过学生学习课文,了解到一些知识,有了一些发现。

学生讨论:小组相互说一说,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形状、大小都不变)师:从图形A到图形B是如何变换的?是如何旋转的?(绕点O顺时针方向)问:旋转了多少度?你是怎样判断它旋转了90度的呢?(有什么办法,想一想,互相说一说)结合图例,图中画出对应的边,标出旋转的角。测量这个角的度数,图B可以看作是图A绕点0顺时针方向选转90度得到的。

师:从图形B到图形C是如何变换的?图形A到图形C呢?同学们,我们可以说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到图形C;还有其他的说法吗?(配合手势)逆时针方向看到这副图,你还能像这样说些什么吗?师小结,只有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三者都确定了,旋转以后的位置才能确定。

4.尝试练习:理解平移和旋转,也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来,我们试一试。第一题先观察图形是怎样变换的,在与同桌进行交流。

5.学生讨论:图形的变换方式,过程,师总结。

6.教师讲解: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观察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多少度。

7.第二次尝试练习:请大家拿出七巧板摆一摆,用旋转与平移相结合的方法试一试,并与同桌说一说变换的过程。师: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你能用七巧板通过旋转在摆出更多的图形吗?课后试一试吧。

课内练习:做一做1、2题

课后作业:练习一,第四题

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平移课件【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莅临我校指导交流。

我是一小二年级的数学老师,我叫XX。今天上午我上的这一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这一单元中的平移与旋转。这一部分的内容与20xx年课标之前的实验教材相比较,降低了难度,删掉了在方格纸上判断图形平移几格的内容,而把这部分的内容后移至第二学段学习。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直观的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为后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他们并不陌生。虽然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有比较感性的意识,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这就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机会,在观察与动手操作中进行思考和发现,直观感受图形运动的特征,逐步加深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直观区分这两种简单的图形变换,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其中,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设计。

首先,由转动的小风车引入游乐园主题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借助游乐设施直观形象的支持,在用手势模仿玩一玩的过程中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分一分中感受其特征,在说一说中例举生活中的现象,在想一想移一移中不断深化体验。我在例2原有的小房子图中,增加了一大一小两幅图,通过对比制造思维冲突,让学生明确平移时图形的方向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可以上下、左右、斜着移动,但要沿着直线方向移动。而后我又设计贴小汽车这一实践活动来巩固认知。“贴一贴”要求任意两个小汽车图案通过平移能相互重合。这部分的教学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我给出的学具小汽车也有大小不同的,学生可能会贴出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斜向或散乱或大小不一致的作品。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在汇报展示的环节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与判断,深化学生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旋转这部分的内容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内探讨再汇报。由于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要求较低,只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初步感受旋转运动的特点即可。所以,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围绕“你发现了什么?”“这种运动方式有什么特点?”“荡秋千是旋转现象吗?为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现象”等几个核心问题,学生自由发言、补充、总结,初步理解旋转现象。

用身体做运动这个小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带领学生感知平移或旋转时身体的不同感受,由于教室座位的局限性以及考虑到有些动作在描述时确实是不够严谨,只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作为课堂趣味小活动,稍事休息,再继续习题的巩固。

练习题我分别设计了结合手势判断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找到通过平移能重合的图形,以及找出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后得到的图案这几类题。其中后两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很容易忽略图中的细节,一旦出现错误,教师就要抓住这些生成资源,进行分析与判断,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利用平移或旋转的知识设计图案这部分内容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学生畅所欲言进行本节课的总结之后,我留了一道“让扣子动起来”的作业题,学生可以借助绳子或其他物品,制作一个小玩具,让扣子进行旋转或平移。然后再观察扣子旋转时上面的双面胶纸片的运动轨迹,从而直观感知点的旋转,初步从图形运动的角度来认识平面图形,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平移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