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法治环保新典范心得体会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4.29

【荐】法治环保新典范心得体会范文。

法治环保,铸就新典范。法律之盾守护绿水青山,法治之力推动生态文明,共绘美丽中国新画卷。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法治环保新典范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阅!

法治环保新典范心得体会1

当我首次听到“法治环保新典范”这一概念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法治,代表着公正与秩序;环保,则关乎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的未来。将这两者结合,无疑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探索。

在深入学习了法治环保的相关理念和实践后,我深刻感受到了法治在环保领域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种约束和规范,更是一种保障和促进。法治能够确保环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的政策反复和资源浪费。同时,法治还能为环保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使得环保行动更有力、更有效果。

在实际生活中,我也亲眼见证了法治环保带来的积极变化。比如,一些地区通过立法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使得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这些地区的法治实践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法治环保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比如,如何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努力解决。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信了法治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我也深感自己在这方面的责任和使命。未来,我将积极参与环保工作,努力推动法治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为地球的未来贡献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

法治环保新典范心得体会2

法治与环保,这两者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实际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当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面前,法治成为了推动环保事业的重要力量。近期,我有幸深入了解和学习了法治环保的理念和实践,对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法治环保,即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它要求我们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坚持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监督,确保环保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法律成为了环保工作的有力保障,为环保事业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法治环保的重要性。在环保领域,只有依法办事,才能确保环境保护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只有依法决策,才能确保环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只有依法监督,才能确保环保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法治环保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环保工作的本质和规律。

在实践中,我也看到了法治环保的积极成效。一些地区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政策,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有效地改善了环境质量;一些企业也积极履行环保责任,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这些成功案例让我更加坚信,法治环保是推进环保事业的重要途径。

法治环保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执法力度仍需加强;一些地方和企业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环保意识亟待提高;环保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需要加大打击力度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法治环保是推进环保事业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武器。我们需要继续加强法治环保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法治意识;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环保执法力度,确保环保工作的有效实施。我相信,在法治的引领下,我们一定能够打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宜居的家园。

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法治环保的理念和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和法治素养。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环保工作,为推进法治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持续推动,法治环保一定能够成为我们社会的新典范,为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法治环保新典范心得体会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法治环保已成为新的社会典范。在这一背景下,我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也从中获得了不少心得体会。

法治环保强调的不仅是环境保护的措施,更是对环境保护的法制化、规范化。我深感,在这样的新典范下,每一位公民都应该成为环保的参与者和守护者。在实际生活中,我也努力从小事做起,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尽量使用环保产品,希望能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法治环保不仅仅是个人行为的问题,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应该在这一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形成合力。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公众则应该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营造绿色、和谐的生活环境。

法治环保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环保技术和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环保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一新的社会典范。

法治环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我们应该珍惜这一机遇,积极参与其中,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Gz85.coM编辑推荐

法治社会心得体会(范本6篇)


这份特别的“法治社会心得体会”一定能够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在事情完成后,我们对这件事往往有不同的想法,让我们不要错过这美好的记录时光吧。常写心得体会,能让我们成长为更有思想的人。本文的目的在于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多的智慧!

法治社会心得体会【篇1】

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文章强调,要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夯实依法治国社会基础。

笔者认为,推进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实际上就是要在全国上下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大环境,法治不但要有“广度”“深度”“力度”“硬度”,还更应有“温度”,只有充满了“温度”的法治,才能让人民无“法”不爱。

法治“从人民中来”,须做到“立法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的文章中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这表明立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人民的所急、所需、所盼,加快完善保障民生民本的法律制度和法治体系,让法律成为人民捍卫自身权利的坚强后盾。国家所立的每一项法其实都是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无论是经济、教育、交易,还是健康、医疗、养老等都离不开人民的身影,法治“从人民中来”,也就是每一项立法都应是深入人民、关注人民、了解人民之后的“立法为公”的集中体现,让人民在法治中也能不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如此才算得上是“立法有温度”,为公立“法”方能为民所“爱”。

法治“到人民中去”,须做到“执法有温度”。法治的作用是为人民明示可为与不可为之事、矫正偏离正轨之行为以及预防可见性错误的发生,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法治最终还是要“到人民中去”。法律作为人民最严格的行为规范,却依然有部分人会有意或无意地出现违法行为,或轻或重地造成自身或他人的人身或财产损害,在人人平等的法律面前,违法则必究。事实上法律本身就是带有“温度”的,如“免除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等等,然而,法治温度的体现最关键还是在于“执法有温度”,执法有温度就是要让恶意违法者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还受害者一份公道,让无意违法者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受到最轻处罚,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法治只有先做到了“执法为民”,才能做到“执法有温度”,为民执“法”方能为民所“爱”。

在推进社会法治建设进程中,无论是“立法”还是“执法”,只有坚持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才是有温度的法治,而这样的法治社会自然会让人民无“法”不爱。

法治社会心得体会【篇2】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只有政府带头有法必依、严格执法,国家才能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发展。

早在2014年2月23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对市场主体,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对政府,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对于政府而言,“法无授权不可为”,避免了“有权任性”的情况发生。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给权力戴上的“紧箍咒”,让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极大地释放了市场活力。

在计划经济时代,每个个体都是“单位人”,从自己的生老病死,到孩子出生、读书、分配、工作等等,都需要单位和政府的管理,而政府过多地干预微观事务,则会束缚个体的成长。步入市场经济,各种社会力量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单个的人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政府已经慢慢习惯于不再干预微观的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但是,这种转变对当下的市场需求而言,还不够彻底。因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政府依法行政成为了新时期的革新。每个行政行为,都得依法,政府的手不能伸的太长,否则,如果政府管得过多,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不仅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增加交易成本,还容易滋生腐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释放市场活力的决心和信心。

依法行政在新时期新阶段,就是一场“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自我革新。各级政府相继推出了“负面清单”,对审批目录清单进行全面梳理,不该政府审批的,坚决祛除,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而广大年轻的创新创业者,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掀起了追逐梦想的新高潮。很多年轻人感慨,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错过了上世纪_十年代的改革开放,迎来了新时期新阶段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机遇,又有“互联网+”的无限可能。而且,政府简政放权、依法行政吹起了一股创业新风。

“大道至简,衍化至繁。”从各级政府公布的审批目录清单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激发市场活力的浓浓诚意,清单以外的项目,我们已经不用再申请行政审批了,而且政府一直在对审批事项做“减法”。“法无授权不可为”背后,蕴含的市场活力前所未有。

不久前,中共中央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强调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落实这一重要要求,需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化解矛盾纠纷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公正高效化解矛盾、定分止争,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近年来,从各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情况来看,完善各项体制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是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重要途径。例如,多地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基层信访接待大厅、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等场所设立矛盾纠纷化解处理中心,配备专职调解员,接待来访群众,实现信访引导分流、调解对接移交、法律援助后续补充的有效衔接,有效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就地化解。

“枫桥经验”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生动实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首先应当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各地应当把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主心骨”,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有效整合基层力量资源,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要调动各方积极性,建立起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对于包括调解、仲裁、公证等在内的各种形态的纠纷解决机制,要加强统一部署和安排;对于各类调解组织,要建立配套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矛盾纠纷多发领域,要建立“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

以“枫桥经验”助力法治社会建设,还要在精细化、专业化上下功夫。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治理必然朝着精细化、专业化方向迈进,需要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比如,在医疗纠纷、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知识产权等领域建设专业性调解组织,引导那些经验丰富、专业功底扎实的专业人员进入调解员队伍。在家事领域,建立专业的家事调查员制度,协助法官就未成年人心理状况等问题进行专业评估。在制度领域,则需要深入推进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推动各类调解与司法确认制度更好地对接,积极贯彻落实案件“繁简分流”改革,建立健全调解员的选任、培训、考核等制度。

当前,社会治理正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运用互联网技术的“智慧治理”,可以降低信息成本与治理成本。例如,一些互联网平台运用大众评审方式,解决了大量的网络买卖合同纠纷、网络保险理赔纠纷。这种低成本机制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同时,又不影响当事人诉诸司法的权利。各地在线调解平台的搭建,甚至能让部分纠纷的解决不用迈出家门。相信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供更加丰富的可能性,促进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法治社会心得体会【篇3】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法治社会心得体会【篇4】

法治社会心得体会【篇5】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是当前政法机关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人民法院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全面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司法能力的迫切需要。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80%在基层,80%的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在基层,直接面对农村广大群众的也主要是基层人民法院。因此,基层人民法院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应当大有作为。

一要提高认识水平,从讲政治高度认真对待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当前,主题教育活动较多,据笔者在海安县法院统计,今年上半年从中央到地方,从条到块,该院目前正在开展六项主题教育活动,少数干警对如此之多的主题教育活动不能理解,甚至错误地认为主题教育年年搞,年年都一样。因此,基层法院领导从讲政治高度对待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自觉带头做好表率显得十分重要。院领导既要认真抓好教育活动,加强领导和指导,又要率先垂范,当好标杆,做到带头学习,带头授课,带查找问题。基层法院应当把开展教育活动切实摆上议事日程,真正把干警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上级法院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及时准确把握教育中干警的思想动态,澄清模糊观念,克服错误认识,有针对性的加以教育和引导,通过深入系统地学习教育,使广大干警进一步明确教育的重大意义,防止法院队伍受到西方国家法治理念的负面影响。

二要采取多种形式,从司法为民高度认真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使教育活动得到顺利推进,基层法院应当根据上级法院要求,并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实施意见,并严格按照部署学习、对照检查、互查评议、整改提高、总结汇报等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随着形势的发展,单纯的宣传发动、纯粹的说教已难以使主题教育活动入脑入心。因此,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是防止社会主义理念教育走过场的必要条件。从这几年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情况来看,撰写心得体会、主题大讨论、摄影、书画比赛、专题培训、专题报告会、理论测试、征求人大代表、行风监督员意见、领导与干警谈心、召开民主生活会等是非常有效的活动载体。同时,各地法院在教育活动中,可以采取走出、请进来的办法,相到取长补短。要努力通过多种教育形式,使干警思想素质更高,使司法理念更端正,使司法效果更佳,使司法为民措施更实,使司法行为更加规范。教育活动的成果还应当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要让有理无钱的人打得起官司,让有理有据的人打得赢官司,让打赢官司的人实现权利。

三要紧贴中心工作,从党的领导高度认真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的执政党。因此,基层法院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地将各项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在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活动中,要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端正司法指导思想,找准司法工作的准确定位,适时调整工作部署,提高依法服务大局的能力。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基层法院受理案件的数量以及案件的难度都处于不断上升之中,不少基层法院人员编制不足、缺编不能及时补足和两庭建设资金紧缺问题凸现出来。从基层法院这几年的情况看,要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及时解决法院难题,离不开党委、人大、政府的领导、监督和支持。基层法院应当及时向当地党委报告上级法院工作要求、本院工作部署、重大活动安排和工作落实情况,听取党委指示,争取党委支持。同时,加强与当地人大、政府、政协的沟通工作,主动邀请到院调研,自觉接受监督。

四要加强法庭建设,从司法便民高度认真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一段时期以来,撤并法庭成为不少地方热议的话题,似乎撤得越快、并得越大就越好。其实,这种做法对许多地区而言,既不符合现实的经济基础和交通条件,也与司法便民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基层法庭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育成果向最基层延伸。基层法庭应要求本院基层法庭积极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将审判职能的发挥,融入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去。要健全一批司法为民的制度,加强对农民当事人的诉讼指导,在法庭醒目位置向群众公开受案范围、受理条件、办案程序、收费标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及义务、举证须知、诉讼风险的提示等,对农民当事人实行诉讼引导制度。增设一批为民服务设施,增设便民联系箱,收集社情民意,力所能及地解决当事人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设当事人休息室,配备雨伞、雨披等便民工具,方便当事人雨天回归;为高龄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设置专座,体现人?穹ㄍ?/FONT>人性化的关怀,在休息室配备毛巾、饮水机、打气筒。聘请一批人民调解员,加强诉调衔接,发挥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作用,各法庭要聘请一批人民调解员,参与法庭案件调解。各法庭审判人员应到对口乡镇为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举办法律知识讲座,讲解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调解实务,由他们参与疑难案件调解方案的会商,及时解决人民调解员在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要回访一批涉农案件当事人,对于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对当事人进行回访。要了解案件调解工作的效果,特别是对近年来法庭审理的赡养、抚养、扶养案件,农村宅基地纠纷、通道纠纷以及矛盾易激化纠纷案件进行回访,以进一步钝化当事人的矛盾,敦促当事人积极履行义务。要结合"五五"普法,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利用节假日,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各法庭在其所辖乡镇要开展以宣讲形势送政策、解疑释惑送法规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咨询。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解答群众问题。引导百姓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教育人民群众依靠党和政府解决矛盾、依靠司法解决纠纷、依靠法律维护权益,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

法治社会心得体会【篇6】

理念是指“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普遍类型。”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治本质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与整体把握而形成的一系列理性的基本观念,是对法律精神的理解和对法律价值的解读而形成的一种认知模式。

在中国的历史上,居于指导思想的往往是一种实用主义、经验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想,很少在精神层面上思考问题。由于欠缺高远的理念指导,在制度建构和改革过程中,往往显得理念准备不足、甚至完全没有经过理念上的论证。纵观中国的法律,历代法律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立法技巧、编纂体例、实施方法等经验实用性领域,而无法朝着法的价值的高层次发展。任何法律都包含着理念和制度两个层面,只有制度层面的法律,而没有精神理念层面上的法律,这样的法律必然是残缺的。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起了各种各样的法律制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制度建设在量上有了惊人积累后,法律权威的缺失却构成了目前制约法治进展与水平的关键性问题。制度的构建必须要有理念支撑。推进现代法治,既要重视制度构建与制度创新,更要注意发掘、培植与发展法治理念。理念是推动法治进步的一种内在的、隐性的但非常巨大的动力。法治的实现与否,关键不在于法律制度表层的建构,而是依赖于人们的自然习性和逐步养成的法治理念。

如今我国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讲实质上就是对司法理念进行变革。理念似乎是看不见的,但它却决定了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以及以后将要进行的司法工作的效果和成败,没有正确的理念指导或支配,司法改革就难以深化或推进。树立法治理念必将对我国法治建设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法治理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检察干警作为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中的司法力量,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运用这一理念指导执法行为。如何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并自觉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实践呢?笔者认为:

首先,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准确把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基本内涵。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市场经济利益法则也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司法队伍难免受到影响。司法干警思想上的任何偏差和动摇,都可能使执法目标和方向发生错误,手中的执法权力都可能被错用和扭曲,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检察干警应该努力提高法律素养,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把监督制约作为推动和改进工作的动力,保证和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其次,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检察干警要立足实际,扎实勤奋地工作,实实在在地为人民谋利益,对人民群众最具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要求,要给予最及时、最方便、最大程度的实现和满足。作为人民的公仆,在工作中要树立和强化服务意识,妥善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清正廉洁,确保权为民所用,做到文明执法。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保护环境心得体会(范文11篇)


有些事情解决不了不如换个想法,像数学定理一样,它还有逆定理。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在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你也许需要"保护环境心得体会(范文11篇)"这样的内容,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保护环境心得体会 篇1

在校园,在马路上,在花坛身旁,你们是否望见过保护环境的提示语呢

你们是否见过垃圾箱就在前面、可还是有人随手乱扔垃极呢当时你是否很气愤呢并觉得那个人很没有公共道德意识呢当然,同样的,在我们乱扔垃圾,不保护环境时,别人看到了,同样感到无比气愤也会觉得你没有公共道德。所以我们要做到保护周围环境,人人有责。你想想,如果我们都随便扔垃圾的话,那么,过不了多长时间,人们将会寸步难行,难以躲过一堆又一堆的垃圾。到那个时候,人们再想反悔也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务必保护环境,从小我做起。

直到此刻,人们为了保护环境,从电视上,从同学们的表现中,从电脑网络宣传上,都能够看出人们都在努力保护环境,可既便这样也没有起多大作用。加上污水排放,垃圾污染,再加上化工厂的空气污染……不仅仅整个地球受罪,住在地球上的人们也在受罪。随着扔垃圾的人越来越多,打扫卫生的人也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国家的人本来就多,那我们扔垃圾的人不就越来越多了吗

如果再这样下去,未来的人们有可能就得天天戴着防毒面具上下班了,不能喝干净的水,还有可能就再也闻不着新鲜空气了。到那时,地球不就等于毁灭了吗

为了未来的人们和此刻的人们,为了不使地球不见,让我们来保护周围环境吧!让我们的地球更加完美!

保护环境心得体会 篇2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保护环境已经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校园作为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同样也需要我们的关注和保护。近期,我参加了保护环境净化校园活动,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认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在这次活动中,我第一次意识到了校园环境的污染问题。原本以为校园里面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但通过我们的实地考察,发现校园内存在着大量的垃圾、污水等污染物。尤其是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和缺乏环保意识,使得校园环境迅速恶化。这让我深感环境污染对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的影响,也让我意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第二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参与保护环境净化校园活动后,我对环保意识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实地参观和观察,我们看到了以往没注意到的地方,学校角落里的废旧纸张、散落的塑料瓶等,这些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垃圾。我意识到,保护环境不仅仅是口号,更是一个行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减少垃圾产生、主动参与环保活动,为校园环境做出贡献,让我们的校园更美好。

第三段: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保护环境不仅仅是减少垃圾和污染物的产生,还需要我们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在活动中,我们特地去参观了学校的食堂和超市,惊讶地发现有很多食品包装用过即丢的现象,这是我们违背环保原则的行为。回想起自己以前随意购买食品和用品的行为,我意识到要保护环境,就需要采取行动,选择环保的商品,并用品进行循环使用,减少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

第四段:参与环保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我还了解到了一些环保组织和活动,例如校园垃圾分类、绿化校园等等。在活动中,我们组队参加了校园垃圾分类的比赛,亲身体验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每一种垃圾都可以再利用,回收垃圾对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参与这些环保活动,不仅加深了我对环保的理解,也培养了我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意识。

第五段:践行环保理念

回到寝室后,我组织了一次与室友们的环保讨论会,提醒大家保持卫生,养成定期清理房间的好习惯。同时,我们还制定了电器使用规则,避免浪费电力。此外,我们还在寝室内设置了垃圾分类桶,定期将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处理点。通过这些行动,我们希望能够改变周围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的行动中。

总结:

通过参与保护环境净化校园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自始至终,我都能感受到环保活动所带来的改变和巨大的影响力。保护环境是一个全社会的责任,也需要个体的努力。虽然我们的力量很微小,但只要我们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分,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的理念定能在校园中落地生根。正如一句话所说,保护环境无需等待,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

保护环境心得体会 篇3

现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的消费风气。“物以稀为贵”的思想使人们舍得花高价购买和使用珍贵木材制成的家具。然而这种畸形的消费观念正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以红木为例。红木是热带雨林山产的珍贵木材,价格年年攀升。一双红木筷子上百元,一套红木家具数万元、数百万元,但仍有人购买。我国严禁砍伐红木,我国的红木家具都是国外市场流入的。然而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任何地区热带雨林的砍伐都会破坏动物的栖息环境,造成整体的生态失衡。另外,珍贵木材取自珍稀树种,而珍稀树种是不可复生的自然遗产。一万年前,地球上约1/2的陆地面积覆盖着森林,约62亿公顷,而如今只剩下28亿公顷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在以每年1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着,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的热带雨林资源就会被全部破坏。雨林是地球之肺,失去了肺的地球将会不堪设想。保护雨林、保护珍稀树种从拒绝消费珍贵木材制品做起。

2.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然而,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过程的多次性筷子比,既不卫生,也不方便。它的生产,是一种野蛮的掠夺行为,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以避免的污染,而其使用,显然是不洁和浪费。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我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1000万箱,其中600万箱出口到日、韩等国。日本人发明了一次性筷子,却不用自己国土上的森林生产,而且用后回收用于造纸等。我国森林覆盖率不足日本的1/4,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因此,我们提倡外出就餐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平时学习和工作中拒绝使用木杆铅笔。

3.使用节能型灯具

在改善照明技术的过程中,白炽灯比蜡烛发光效率高70倍,寿命长100倍;比油灯效率高20倍,同时提供更高质量的照明。节能照明产品——小型荧光灯比白炽灯效率又高3倍,寿命长9倍,而且发出的光的亮度相当。和白炽灯一样,小型荧光灯降低了照明成本。在美国,小型荧光灯的照明成本仅为白炽灯的一半,即使减去灯本身的成本(约20美元),用小型荧光灯代替白炽灯,也能节省30美元。目前全世界使用着大约5亿个小型荧光灯。如果同时使用的话,节约的电能相当于28座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约2.8万兆瓦。除此之外,使用节能灯还可通过减少耗电量减轻由能源使用导致的环境副作用。如气候变化、酸雨和煤炭燃烧时产生铅、砷等有毒金属。同时,使用电能涉及发电、送电、用电以及大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所有步骤都会产生废物。据估计,在美国,一支节能型的小型荧光灯最终将少产生90公斤固体废物。我国素有节电传统,应该发扬光大。

4.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肪再加上碱制成的。肥皂使用后排放出去时,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所以相对来说,肥皂在生产和使用上,对环境的影响是轻微的。与肥皂相比,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合成洗涤剂的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它的使用,特别是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又增添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含磷洗衣粉中的磷酸盐能刺激水藻的过分增长,水藻在死亡时会因其自身有机物质分解使水生态系统负荷过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被磷污染的水域含有供水藻生长的丰富肥料,水藻的过分生长又造成氧耗竭,以致水域里的鱼虾因为无力与水藻争氧而死亡。被磷污染的江河湖海中,都会形成“死亡带”。为了尽量减轻对环境的破坏,我们大家都应该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5.不焚烧秸秆

日前,在全球范围内,—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土壤的质量正在退化。尽管农民施用了很多的氮磷钾化肥,它们迅速而方便地替代了土壤在侵蚀过程中或在种植农作物过程中输出的许多营养成分,但是在发现增加化肥用量可以提高产量的几十年后,在许多国家,可种植的作物品种对化肥的接受效应达到极限,施肥也不再能够掩饰越来越严重的土壤退化。化学肥料不可能代替真正肥沃的土壤,它们不能给土壤提供包括有机物,微生物、昆虫、水等在内的一些基本成分。这些基本成分的相互作用,会为植物创造一种有益的环境。比较流行和有效的做法是让秸秆还田(秸秆还田的方式有多种,如翻耕、沤肥、生产沼气后以沼气渣追肥等),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防止土壤退化。我国—些地方有焚烧秸秆的坏习惯,应该敦促其改正。

保护环境心得体会 篇4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人都非常担忧这些环境问题将会对我们的下一代带来什么后果。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他们在生活中努力付出行动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本文将介绍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希望大家也能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

第二段:减少废物,利用资源

废物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小事做起,减少废物的产生。例如,我们可以在外出时自带环保袋、餐具、水杯,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使可回收物资得到二次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此外,我们也应该尽可能地减少用水和用电,在生活中利用节能器材,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省下很多钱,而且还能够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第三段:参与公益活动,建设美丽家园

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来,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我们可以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去公园、河湖清理垃圾,植树造林,操作环保机器等。此外,我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还需要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改变,例如:购物、饮食、旅游等,要学会选择对环境有益的产品和服务,这不仅能保护环境,同时也能倒逼更多商家更好的将环保理念融入到他们的商业行为中。

第四段:向前辈学习,树立环保意识

我们可以向前辈学习,了解他们在基层环境保护中作出的贡献。他们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来保护环境,他们将环保意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通过了解他们的故事以及他们所做的贡献,可以帮助我们树立起环保的意识和责任感。同时,我们也要向他们请教,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的经验。我们应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责任不只是我们新生代的,老一辈人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五段:总结并展望未来

在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从小事做起。每个人的行动都能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减少垃圾、利用资源、参与公益活动、学习遗老等一系列努力,我们可以为打造一个美丽的家园贡献力量。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大家更加意识到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保护环境心得体会 篇5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应该更加重视环境问题并为之努力。在以往的生活中,我积累了一些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我想分享给大家。

我们应该节约用水。水是生命之源,但是现在全球的水资源日益匮乏。我们应该养成合理用水的习惯。比如,我们在洗手、刷牙、洗菜的时候,不要把水一直开着,而是应该用到的时候打开,不用的时候立即关闭。在洗衣服的时候,我们可以集中放置衣物,然后一次性洗完,避免多次洗涤。另外,我们可以收集雨水用于浇灌花草,减少用自来水的量。通过节约用水,我们能够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

降低能源消耗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电,电力来源于煤、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而这些燃烧产生的废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我们可以尝试关掉不必要的电器设备,避免长时间待机造成的能源浪费。另外,我们可以通过购买节能家电来减少能源消耗。例如,选择能耗低、使用寿命长的灯泡,使用节能冰箱以及空调等。我们也可以选择搭乘大众交通工具或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保护环境。

垃圾分类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环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产量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我们应该提倡进行垃圾分类。对于可回收垃圾,如纸张、塑料瓶等,我们应该将其分类,然后送到专门的回收站进行处理。对于有害垃圾,如电池、荧光灯等,我们应该将其单独分类,并妥善处理。对于厨余垃圾,我们可以进行堆肥,制造肥料。正确分类垃圾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应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通过组织环境保护讲座、举办环境保护主题活动、推广环保知识等方式,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只有当大家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才能够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小编认为,保护环境是一个长期而重要的任务。作为地球的居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节约用水、降低能源消耗、垃圾分类和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可以营造一个更加美丽和谐的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更加可爱和持久。

保护环境心得体会 篇6

近年来,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们的校园也不例外。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如植树造林、节约用水和垃圾分类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形成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环境破坏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也危害到其他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我意识到只有每个人都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行动起来,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第三段:积极参与校园环保实践活动

在参与校园环保实践活动中,我发现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去学习和实践环境保护。通过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我亲身体验到了树木的重要性,他们不仅能美化校园环境,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空气污染。在节约用水和垃圾分类活动中,我学到了如何更好地管理资源,合理利用水和垃圾,减少浪费。这些实践活动增强了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第四段:关于环境保护的个人行动

通过参与校园环保实践活动,我更加意识到环境保护需要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现在,我每天都会节约用水,关灯待客,节约用纸等。另外,我开始鼓励身边的人一起保护环境,比如和同学朋友一起参加环保活动,宣传环保知识,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共同思考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我相信,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行动,环境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第五段:总结

通过校园环保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个人行动去实践这一理念。我相信通过广大师生的努力,我们的校园将变得更加美丽,我们的环境将得到更好的保护。最后,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用实际行动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

保护环境心得体会 篇7

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煤矿的开采和利用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的力度加大,煤矿保护环境工作也变得越发重要。作为一名从事煤矿工作的人员,我深深感受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煤矿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污染物,这些都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必须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减少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要加强煤矿的废水处理工作,建设高效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煤矿排放的废水符合相关的环境标准。同时,还要加强废气治理工作,采取先进的脱硫、脱硝和除尘技术,减少废气中的污染物排放。对于废渣的处理,也要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要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只有了解了煤矿对环境的影响情况,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保护环境。因此,要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及时收集和分析煤矿环境数据。同时,还要加强对环境监测结果的公开,使相关部门和公众能够了解煤矿对环境的影响。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和信息公开,才能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推动煤矿保护环境工作的深入开展。

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培训。煤矿保护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广大从业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因此,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培训,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要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广大从业人员了解环境政策和法规的要求。同时,还要加强环境保护技术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环保技能。只有通过广泛的环境教育和培训,才能培养出懂得保护环境的专业人才,推动煤矿保护环境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环境交流与合作。煤矿保护环境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因此,要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煤矿保护环境工作的进展。同时,还要加强国际环保组织的参与,积极参加国际环保会议和研讨会,为解决煤矿环境问题贡献的智慧和力量。

煤矿保护环境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作为从事煤矿工作的人员,要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减少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还要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加强环境教育和培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煤矿保护环境工作的进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煤矿可持续发展,保护的家园。

保护环境心得体会 篇8

从前,有一个十分漂亮的地方,犹如人间仙境。后来,人们渐渐得发现了,砍柴也是一种赚钱的办法,后来,人人都去砍柴。结果,一场大雨就把整个小村子给淹没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可以破坏环境,不然的话,大自然是不会饶过我们的。

也有一个故事:有一位名人,他发现了一处地方,这里的空气好,水十分得清,人们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他就去找这里的村长,说把这个地方为旅游景点,村长立马就答应了。后来,这件事被登了报纸,很多人都来这里。结果,这里一个月后,就变成了到处是易拉罐、塑料袋,原本的人间仙境的美称,自然而然的就没有了。

这件事也告诉我们,破坏大自然的是人类,不是其他。

大自然,有时候,就像一个天使,会为我们提供美好的环境,过着幸福的生活;大自然,有时候,就像一个恶魔,使我们过着人人不安、惨不忍睹的生活。而那天使变成魔鬼的过程是,人类破坏环境的结果报应。我认为,只要人类不破坏环境,史上就不会多那么多的惨事。

我认为,应该从小朋友开始就灌输保护环境这种意识了。

最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保护环境心得体会 篇9

来到山轻工已经四年了,与现在相比,大一报道时轻院的环境极其恶劣,经过四年的时间,我校环境改善的不错,不过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还不够强,必须从根本上让同学们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去年有一段时间实行过限塑令,结果实行了不到两个月就流产了,可见增强人们心中的环保意识有多重要。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对这个星球上的生态系统有着永远摆脱不完的依赖性,需要地球源源不断地提供植物和动物的食物,需要有足够厚度的大气层,来保护人类不受过高或过低气温,以及过量紫外线的伤害,需要地球提供足够量的水和氧气来维持生命的存在,而没有了绿色,这一切岂不成了无本之源,好比毛长在皮子上,没有了皮,毛又咋生根?

绿色锐减,吞噬绿色的,正是人类自己,是人类发展模式中那种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破坏性开采。人类对绿色的无尽索取仍在威胁着生态平衡,破坏着生态的结构。

环境保护就是通过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措施,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还要依据人类的意愿,保护和改善环境,使它更好地适合于人类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消除那些破坏环境并危及人类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环境保护所要解决的问题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身心的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的恢复和扩大再生产,以利于人类生命活动。

当然,环境保护还必须考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只有互相之间协调发展,才是新时代的环境保护新概念。

保护环境心得体会四

地球环境的恶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手来,做到以下几点:

1.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现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的消费风气。“物以稀为贵”的思想使人们舍得花高价购买和使用珍贵木材制成的家具。然而这种畸形的消费观念正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以红木为例。红木是热带雨林山产的珍贵木材,价格年年攀升。一双红木筷子上百元,一套红木家具数万元、数百万元,但仍有人购买。我国严禁砍伐红木,我国的红木家具都是国外市场流入的。然而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任何地区热带雨林的砍伐都会破坏动物的栖息环境,造成整体的生态失衡。另外,珍贵木材取自珍稀树种,而珍稀树种是不可复生的自然遗产。一万年前,地球上约l/2的陆地面积覆盖着森林,约62亿公顷,而如今只剩下28亿公顷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在以每年l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着,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的热带雨林资源就会被全部破坏。雨林是地球之肺,失去了肺的地球将会不堪设想。保护雨林、保护珍稀树种从拒绝消费珍贵木材制品做起。

2.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然而,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过程的多次性筷子比,既不卫生,也不方便。它的生产,是一种野蛮的掠夺行为,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以避免的污染,而其使用,显然是不洁和浪费。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我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1000万箱,其中600万箱出口到日、韩等国。日本人发明了一次性筷子,却不用自己国土上的森林生产,而且用后回收用于造纸等。我国森林覆盖率不足日本的1/4,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因此,我们提倡外出就餐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平时学习和工作中拒绝使用木杆铅笔。

3.使用节能型灯具

在改善照明技术的过程中,白炽灯比蜡烛发光效率高70倍,寿命长100倍;比油灯效率高20倍,同时提供更高质量的照明。最新节能照明产品——小型荧光灯比白炽灯效率又高3倍,寿命长9倍,而且发出的光的亮度相当。和白炽灯一样,小型荧光灯降低了照明成本。在美国,小型荧光灯的照明成本仅为白炽灯的一半,即使减去灯本身的成本(约20美元),用小型荧光灯代替白炽灯,也能节省30美元。目前全世界使用着大约5亿个小型荧光灯。如果同时使用的话,节约的电能相当于28座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约2.8万兆瓦。除此之外,使用节能灯还可通过减少耗电量减轻由能源使用导致的环境副作用。如气候变化、酸雨和煤炭燃烧时产生铅、砷等有毒金属。同时,使用电能涉及发电、送电、用电以及大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所有步骤都会产生废物。据估计,在美国,一支节能型的小型荧光灯最终将少产生90公斤固体废物。我国素有节电传统,应该发扬光大。

4.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肪再加上碱制成的。肥皂使用后排放出去时,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所以相对来说,肥皂在生产和使用上,对环境的影响是轻微的。与肥皂相比,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合成洗涤剂的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它的使用,特别是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又增添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含磷洗衣粉中的磷酸盐能刺激水藻的过分增长,水藻在死亡时会因其自身有机物质分解使水生态系统负荷过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被磷污染的水域含有供水藻生长的丰富肥料,水藻的过分生长又造成氧耗竭,以致水域里的鱼虾因为无力与水藻争氧而死亡。被磷污染的江河湖海中,都会形成“死亡带”。为了尽量减轻对环境的破坏,我们大家都应该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5.不焚烧秸秆

日前,在全球范围内,—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土壤的质量正在退化。尽管农民施用了很多的氮磷钾化肥,它们迅速而方便地替代了土壤在侵蚀过程中或在种植农作物过程中输出的许多营养成分,但是在发现增加化肥用量可以提高产量的几十年后,在许多国家,可种植的作物品种对化肥的接受效应达到极限,施肥也不再能够掩饰越来越严重的土壤退化。化学肥料不可能代替真正肥沃的土壤,它们不能给土壤提供包括有机物,微生物、昆虫、水等在内的一些基本成分。这些基本成分的相互作用,会为植物创造一种有益的环境。比较流行和有效的做法是让秸秆还田(秸秆还田的方式有多种,如翻耕、沤肥、生产沼气后以沼气渣追肥等),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防止土壤退化。我国—些地方有焚烧秸秆的坏习惯,应该敦促其改正。

6.节省纸张,回收废纸

在报纸电视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造纸厂污染环境的报道。大量的污水把水体变得又黑又臭,鱼虾绝迹,两岸农田减产或绝收。生产纸张大部分以木材为原料,而木材的来源——森林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地球之肺”,同时造纸还要污染环境,所以节约纸张就等于保护了我们生存的空间。在我们每天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中,留心一下准备扔掉的废纸,也许反面还能用。即使是没有空白的废纸也不要随便扔进垃圾桶。回收一吨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生产800公斤好纸,减少35%的水污染,节省—半以上的造纸能源。我国的废纸回收率很低,每年都要进口废纸,仅1996年就进口了137万吨。我们可以把学校和家中的旧报纸、旧课本、废纸片等集中起来,送往废品收购站。在购买纸张时选择再生纸,用实际行动支持废纸的循环利用。还可以把废纸回收的好处告诉同学和父母,大家都来回收废纸。

7.少吃口香糖

香糖作为一种休闲食品,香糖固然有很多可爱之处,但是近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香糖的名气却开始臭了。原因很简单:口香糖入口时爽口,“出口”时却只会让人恶心。更要命的是,口香糖吐在地上后形成的残迹难以清除、难以降解,给环卫工作添了很多麻烦。在神圣的北京天安门广场,口香糖残迹就像一摊摊鸡屎,搞不好还会粘在游人的鞋上。为了防止让口香糖残迹败坏形象,国外—些城市近年来开始制定法规,禁止人们在公共场合吃口香糖。比如在新加坡,胆敢在公共场合吃口香糖的人将被处以高额罚款。虽然现在中国还没有对口香糖消费采取什么限制措施,但任何一个关心环保的人都应该对口香糖说“不”,至少在吃口香糖时不要出口成“脏”。

保护环境心得体会_保护环境个人心得与感想

保护环境心得体会 篇10

我在酷寒中迎来了作为大学生的第二个寒假,当然,也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虽天气寒冷,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板报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

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来到了乐清市岭底乡,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

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保护环境心得体会 篇11

我是一棵银杏树,生长在四川茂县的一片森林里。我有许多兄弟姐妹,我们相亲相爱,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在大山妈妈的怀抱里有一个小村庄,村庄里的人们老实能干,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的孩子们更是惹人喜爱,时不时还会跑到森林里,和我们一起玩耍呢!

可好景不长,有一天,“呲、呲、呲……”一种恐怖的声音传了进来,并且伴随着一阵阵喧哗声。一大群人越走越进,而且他们的手上都拿着电锯。以前,也有人带着电锯走进过来,那是为了把已经枯萎的兄弟姐妹带回家去……让它们去完成未完成的使命。“这几棵树比较珍贵,不用砍,其它的,通通砍掉!”领头的一个人指着我和另外几个兄弟说道。接着,他又大手一挥,几个人走上前去,拉了拉电锯线,朝着坚挨我的一位妹妹狠狠地锯了下去,没几分钟,那位妹妹便倒下,很快,许多亲兄弟姐妹相继倒下,只剩下一个个树桩了,我欲哭无泪。这时的我开始痛恨人类。我恨他们,让我失去了亲人;我恨他们,让我失去了家园!

时间一天天飞逝,转眼就到了20xx年6月,又是一个夏季,我打开记忆的长河,一幕幕往事印入脑海。突然,天空下起了大雨,而且越下越大,几天几夜不停歇,终于,灾难降临了。由于泥士表面没有了植被保护,泥沙带着大量的雨水飞奔而下,直冲树庄,哈哈哈!你们可算遭到报应了!可就在这时,整个村庄也成了一片废墟。孩子们的啼哭,大人们的哭喊声、、、、、、只见一位叔叔率先逃了出来,可他望了望身后的屋子,刹那间停住了脚步,他犹豫不决地看着身前的泥沙又回头看了看屋子,终于,坚定地蹲下身子,在倒塌的房屋前。用手一寸一寸地挖了起来。让我的心随之揪了起来,又开始同情他们,都是这些坏人,让原本美好的家园变得如此苍桑、、、、、、害我失去了亲人,失去了一切!

人类啊,醒醒吧!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是我们共同的呼吁,请保护我们吧,不要再让那些历史重演。

保密法心得体会范本12篇


编辑根据您的要求制作了这份实用的“保密法心得体会”,相信您能在本文中得到一些收获。当我们通过一次难得的机会获得新的领悟时,不妨将其以写心得体会的方式记录下来。写下个人心得体会有助于整理思路,提高写作效率。

保密法心得体会(篇1)

近段时间以来,(单位)组织我们学习了《新保密法》。在此次学习中,我感慨颇深,强烈地意识到,在信息化长足发展的今天,如何在新时期做好保密工作俨然成为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感想而言,谈一下自己学习《新保密法》中所获得的一些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保密法》开始出现了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机关、单位的法律责任、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履行保密管理职责中的法律责任等很多新问题、新情况在老《保密法》中尚未得到反映和规定,而《新保密法》的出台,则填补了这些空白;并且,《新保密法》对于相关权限的修改,则充分体现出政策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可以说,《新保密法》是保密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在这一大背景下,我深感自己的保密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我学习《新保密法》之后,保密法制观念和政治责任感在我的心中得到了明显增强。我认识到,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犯罪率的不断攀升,自己不以《新保密法》来指导自己的保密工作,不去熟悉规章制度对工作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那么就不可能在工作中真正做好保密工作。

再者,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新保密法》告诉了我,自己保密工作一旦百密一疏,那么再多的成绩都等于零。最终,不但会给国家和集体带来巨大的损失,并且,自己也会葬送美好的人生前程。所以,掌握《新保密法》,对于规范、指导自己开展保密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新保密法》的学习,我在总结自己不足的同时,也对自己在今后做好保密工作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思路和认识。在下一步的保密工作中,我将从自身点滴做起,着实做到以下四点:

首先是纠正错误认识,提高保密意识。结合一些泄密教训来看,那些泄密责任者并不是不知道做好保密工作,而是源于保密意识淡薄而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单位内部人员都知道的事情就算不上秘密、将秘密告诉给关系较好的人员谈不上是泄密等等。因此,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会去深刻领会《新保密法》的精神实质,随时比照《新保密法》的内容进行自我反思,查找自己对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错误认识,坚持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问的不问。

其次是保持职业操守,抵御外界诱惑。《新保密法》的出台,使保密工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为从事保密工作的人员敲响了警钟。既然工作要保密,那么工作必定就会涉及到国家与集体的利益。在对待保密工作上,我会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在面对外界诱惑时,用职业操守来约束自己,切实做到眼不红、嘴不谗、手不伸。

再次是恪守工作职责,做好保密工作。信息化发展在为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保密工作带来了不小压力。通过对《新保密法》的学习,从事计算机管理,移动存储设备管理,以及电子公文管理等信息管理工作的我更是深感责任在肩,因为我很清楚,现在的信息传播速度很快,如果在工作中没有对工作设备加以认真管理,那么就很容易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结合我自己的工作,我认为自己要做好保密工作,那么就得加强对保密制度的学习和执行,坚决不让外界传输媒介接触工作设备;坚决不将信息内容透露给他人;定期做好工作设备的维护保养。

最后是加快知识更新,增强防范能力。信息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在无形中也保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当前,金融业信息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同时个别犯罪分子利用网络技术进行金融科技犯罪。如果从事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不能加快知识更新,不仅是会被工作所淘汰,更重要的是在面对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入侵时,便会显得束手无策。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不断以信息化发展趋势为指引,加快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在工作中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火墙。

保密法心得体会(篇2)

“不要做一件事情,不是一件坏事,只要做好了这件事情,不管什么问题都能够很好地完成”。我在保密法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深入学习了《中华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华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并结合实际,认真学习了有关保密知识、保密规定和保密知识。我还学习了保密工作常识,学习了保密文件传递、信息报送等秘密保密工作技能。我还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制定了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使自己在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通过学习,我对保密法这一新的形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要以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保密宣传教育方针,以“保守国家秘密,严格保密”为主题,坚持把保密工作放在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强化保密法制意识,提高保密技能,为我市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保密环境。同时,我还要进一步树立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识,不断提高保密工作的水平和能力,为保障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提供良好的保障。

保密法心得体会(篇3)

保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保密法不允许保守任何形式,更不允许泄漏保密事件。保密法的颁布实施,保密工作的持续开展,都是在保证国家秘密安全的基础之上。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保密法》,切实履行保密职能,确保我们的国家秘密安全。

保密工作是我国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各项保密工作,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一、进一步加强保密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保密工作,把它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保密工作的任组长。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和办公室,由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保密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保障工作,是、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党和国家的重要职能部门。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对保密工作十分重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职能如下:

一、制定保密工作制度。为使工作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将制定《保密工作制度》,并结合我们的实际,制定出了《保密工作制度》,使我们的工作更具体,更有规范性。

二、健全保密工作的管理体系。为确保我们国家秘密安全,保证国家秘密安全和经济建设,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保密法,切实加强保密工作管理。保证保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此,我们要健全保密工作的管理体系,使保密工作有法可依。

三、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要进一步明确保密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求、职责,进一步提高保密工作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涉密制度。要健全各项涉密制度,做到制度健全有人抓,责任到人。

四、加强保密工作的教育。保密工作涉及面广,需要每一位涉及保密工作的工作人员,特别是涉密人员,要认真贯彻落实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保密意识,加强涉密人员的保密教育,努力提高保密职工的保密素质和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涉密人员的教育管理,不断提高涉密人员的保密技术和业务水平。

保密法心得体会(篇4)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很多,我认为,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保密法就在我们身边,它就像一把保剑,把我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紧密联系在一起。保密法是我们学习的根本,只有保密意识提高了,我们这个国家才能更好地保持党的领导。

保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保密工作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系到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贯彻这些法律法规。保持党的先进性,就要从保密工作中的一些做起。

保密工作既要从小事做起,又要从身边做起,不怕麻烦、不怕丢盔弃甲、不怕丢盔弃甲。一个单位、一个家庭保密工作只有做好了,那么,才有可能成为全国心中的一面旗帜。因而,我们每名都要时刻牢记保密法,时刻用保密法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对待,不能有半点马虎。要时刻做到保密不留情面。

保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保密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好地保持党的领导,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保密工作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提高保密意识。保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保密工作不仅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更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保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必须时刻不忘保密工作,认真学习。保密工作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只有我们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好地保持党的领导。

保密法心得体会(篇5)

为加强对保密法工作的领导,我镇成立了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由镇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各村(居)委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了领导小组职责,落实了保密法的工作措施和具体的保密制度。同时,将保密法的有关知识和法律法规作为重要的宣传教育内容。

我镇始终把保密法的有关知识作为宣传教育内容之一,通过宣传栏、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保密法的有关政策法规,提高全体群众对保密法的认识,使保密法的知识深入到每一名群众的脑海,不断增强人们的守法意识和保密观念。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职工对保密工作的了解。我镇将宣传保密法列入日常工作中,将保密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列入到职工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使职工充分了解和学习了保密法,进一步增强了依法保密的观念,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和技能。

2、加强保密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保密工作制度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条件,为了提高自身的保密管理水平,我镇制定了相关的保密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保密工作的有关规定,使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加大对保密工作的检查力度。我镇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保密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做到了有布置、有督查、有考核。

4、建立健全保密工作的各项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的有力保障。

今后,我们将以上述工作做为新时期保密工作的动力,以保持保密工作科学发展为己任,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前提,以保证国家秘密安全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对保密工作的监督力度,使保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完善保密制度,提高保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化水平。同时加大对保密工作的领导,提高对保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保密工作纳入领导目标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衡量的重要标准。

保密法心得体会(篇6)

保密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作为党政的保密工作负责人,能认真抓好保密工作,确保全局的安全稳定,为我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我局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保障。

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保密工作有条不紊

我局领导十分重视保密工作,把它列为我局今年工作的重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保密工作的有关精神,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我局保密工作,把保密工作纳入了我局党政工作中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年度考核之中。局属单位的保密工作也纳入了局属各单位、科室的目标考核。

局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成立了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和保密工作督查小组。局的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局的保密工作。局保密委成立了以局党政同志为主,兼职保密工作的局属单位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专职保密工作的人员;局党政领导与科室负责同志签订了《保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局保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信息科,负责日常办公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在局的领导下,我们加强了对涉密单位和涉密人员的管理,做到保密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使保密工作进一步纳入制度化管理。

二、建立健全制度,完善保密工作规章制度

局保密领导小组根据国家局、省局保密工作规章制度和局保密工作考核办法,制定了我局保密工作制度。为使保密工作有章可循,我们建立了各项保密制度,并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和修订了一套规范的保密工作规章制度。

在保密制度建设上,我们把保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同时,建立和完善了各种保密工作制度,做到保密工作有据。

三、突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

我局始终坚持把保密法规、制度和涉密文件贯穿到各项保密工作之中,采取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加大保密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局职工的保密意识,增强做好保密工作的自觉性。

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载体加大保密宣传力度,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上宣传保密工作。局党政领导多次在办公室显著位置发放保密工作宣传材料,在局办公大楼内设置专门的保密工作宣传栏和标语,向全局职工传播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在宣传上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

二是在局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上宣传保密工作,宣传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保密工作的重大意义,宣传保密法律法规和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方针、政策。

三是在局宣传网络上宣传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严肃性,宣传保密工作在全县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是在电子阅件网络上发布保密工作的有关信息。我们在局保密办公楼内的电子阅件柜上放置了保密制度、,做到了有案。

三、强化保密措施,确保我局保密工作健康开展

在保密宣传教育方面,我们注意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在保密制度方面,加强保密制度建设,建立了保密制度。我局的保密制度包括保守国家秘密,保守国家秘密,保守我局秘密、涉外秘密、涉外信息的制度。各科室、机构和科室的保密制度健全后,将保密制度与工作职责同时下发到科室,并要求各科室、科室严格按照保密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办事,保障了保密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是在涉密文件管理方面,加强涉密文件的管理。我局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履行保密工作职责,严格保密要求,对涉密文件的收发、传阅、保存和销毁实行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对涉密文件实行专人保管、专人使用、专人保存制度,并做好涉密文件的传阅保管工作。

三是在涉密计算机管理方面,我局加强了涉密计算机管理,实行定点加封、暂停办公等管理措施,对涉密计算机实行了专人管理,并严格执行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做到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未出现失泄密等现象。

四、加强对保密

保密法心得体会(篇7)

一、

学习涉及到保密法律法规知识

在这方面我主要是利用网络学习了《保密法》、《国家保密条令》、《保密技术规程》等保守国家秘密的法律法规,并认真学习了《保密技术规程》以及《保密事项管理规定(试行)》等保密的有关规定和制度,并在工作中逐步落实。通过学习,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大不足,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更好的履行自己作为保密工作人员的职责,现将本人在这方面的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保密知识学习,不断增强保密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为了更好的贯彻执行保密法律法规和保密守则,本人认真学习《保密法》和涉密文件等,并认真学习了《中华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国家保密工作条例》。通过学习,我充分认识到,作为国家秘密的保证人,保守国家秘密是对国家和最根本的利益,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国家建设事业的基石和重要内容,也是的重要保障。

二)在学习过程中做好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通过学习,不仅使我在涉密、涉密方面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增长,而且使本人的保密知识和技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认真学习保密工作知识,提高保密自身素养。保密工作是涉及国家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作,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保障的重要基础,保密工作是一项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工作,我们要牢固树立保密意识,把保密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头等大事,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做到警钟长鸣。

四)认真学习涉密文件,做好保密工作。对于保密工作,要做到认真负责,严格依照保密法和保密守则办事。通过学习,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大不足,今后要加强学习,提高保密意识、规范涉密文件的制作,并严格做到不发生泄密事故,不出现泄密问题。

五)严格遵守《保密法》,做好涉密文件的收发、登记、传阅、保管工作。对于涉密文件,我们要做到严格把关。一是严格按照《保密法》收发、存档文件,做好文件的收发工作,做到文件传阅的及时性,无积压、丢失、事项,不泄密。二是做好保密工作,要做好涉密文件的保存工作,严格按规定进行传阅、发放、回收、清退和销毁工作。

六)严格做好保密工作。我们要认真做好保密工作,做到制度健全、制度落实、制度到位。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涉密的计算机保密管理工作,做好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工作。我们要不断提高保密意识、规范保密行为,把保密工作做得更好。

保密法心得体会(篇8)

古人云时时检饬,谨言慎行,守口要密,防意须严,说的是君子保守秘密修德养性的处世之道。秘密二字各有一必,也就是为心加了一把保险锁。而守口如瓶,一诺千金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君子之道。今年四月我国修订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学习之后,感觉深有体会和意义。

学习新修订《保密法》,我们必须把握的四个关键词是一:缩小缩小国家秘密事项范围。二:增加增强新形势下的保密防范能力。三:权利新保密法法增设了监督管理一章,其中依法对保密行政管理部法依法享有的行政管理职能进行了明确。四:责任新保密法强化法律责任追究。并且新《保密法》规定了十二种禁止行为,只要有这些危害行为就要追究法律责任,这是从结果犯到行为犯的一个显著转变,强化了法律责任并增强了可操作性。

每当我唱起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南唐主李煜所写的词时,就不禁为南唐国的灭亡而叹息。当时的南唐国地处僻远,地形复杂,宋朝原本尚无心消灭南唐国的。但南唐主李煜却没有丝毫的保密意识,轻信了宋朝使者所说的收集各国地图来制成完整地图以造福后人的言辞,拱手将本国地形图及人口分布图交给宋朝使者,导致顷刻亡国的悲剧。这样的事例给了我们启示:保守国家秘密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我们知道,当今世界对信息制控权的争夺十分激烈,窃密与反窃密的斗争尖锐复杂。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秘密的保护。秘密这个词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保护个人隐私,保密是对隐私的尊重。而对于国家机密,保密工作就重于泰山,必须常抓不怠。

在革命战争时期,有邱少云烈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深夜进攻的秘密,而宁肯活活被流弹的烈火烧死,一动不动。而《红岩》中的江姐为了保护重庆地下党组织的秘密,宁肯经受敌人的严刑拷打,坚强不屈。《红灯记》中的李玉和一家为了保护游击队的密电码,更是前仆后继的走革命道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向我们证明了保守机密,维护民族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

反之,麻痹大意的对待保密工作,会给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带来很大的损失。保守机密,慎之又慎!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保密和窃密的斗争都从来没有停止过。尽管当前世界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但是敌对国家甚至友好国家之间,无不在千方百计地窃取对方的秘密。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军事目标袭击成功率很高,甚至一些鲜为人知、隐蔽于居民区中的军事目标也被摧毁,主要原因是由于平时多国部队获取了伊拉克军事目标的准确情报。如今,通讯发达之神速令人惊叹,真可谓:一机在手可知天下之事。随着电脑入住百姓家庭,网络世界向人们打开了互通共享彼此信息的便利条件,这就意味着涉及计算机中的信息对所有用户都是公开的,显示器的辐射最强,稍加改装的普通电视机,在30米内就可以接收到正在工作的计算机显示屏上的信号。有关情报传递的途径已今非昔比,一些窃密分子仍然可以通过运用黑客程序等各种技术手段,窃取网络内计算机系统的秘密信息,所以,保密工作的涉及面也是非常之广。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们已进入信息时代,而人的保密意识却跟不上新的形势发展和变化:无意识泄密、间接泄密、计算机网络泄密等现象时有发生。这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做好保密工作,就要加强对企业干部职工的教育,提高全员保密意识。在我们的**集团中,无时无刻必须注意保护商业机密和技术机密。对于技术文件,设备参数,管理机要文件,这些我们彩虹几十年来积累的财富和心血,我们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技术秘密更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其开发和完成凝聚了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秘密尤其是领先的技术更是成了各路商家驰骋商海、获取利润的重要法宝。当今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当中,谁保住了经济情报,谁就能抢占国际市场;谁控制了科技制高点,谁就能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现代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大背景下,一个真正拥有经济、科技实力的企业,也必须是一个能够保障自身经济安全的强者。否则,就会在复杂的斗争与竞争中误大事、吃大亏。有了自己企业的核心机密,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处于优势地位。孔子曾经说过君子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看起来,保守企业的秘密也和这有点相像。也要求员工做一个君子。这里的君子有不同的内涵,那就是要具有职业道德。保守企业秘密是员工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之一!

XX年前,伟大的思想家韩非子在《说难》中告诉我们: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意思是说做事情因为保密会取得成功,因为泄秘会遭遇失败。几千年来,这一名言一直被铁的事实验证着。有多少人,多少集团,多少政权因为保密而获得丰厚的利益,因为失密而付出惨痛的代价!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就是要树立保密工作无小事,细小之处见成败的意识。小事、细事、微事往往就能决定保密工作的成败。就是要在脑子里绷紧一根弦,在舌头上加上一把锁,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做和不做,切实从小入手,从细入手,从微入手,守住秘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小小的蚂蚁,尚且能毁灭千里之堤,何况我们几万人的大企业?如果因为个别人的泄密行为,为工厂造成巨大的损失,那么作为**集团的一分子,我们将不容置疑的受到影响。所谓倾巢之下,安有完卵所以保密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可想而之。飞鹰经常栖息于同色的丛林,斑马常常幻化于广袤的草原;我们更要给秘密穿上迷彩的花衣,来避免毒蛇的肆虐,豺狼的伤害。我们知密而责任重大,我们守密而使命光荣!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竞争,作为**集团的一名员工,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认真学习保密制度,严格按照保密条例做事,注意我们的一言一行,不要因为我们的疏忽,导致工厂的机密文件泄露,给工厂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为了我们的未来更加幸福,为了**集团的明天更加美好,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的爱心和责任心筑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将保密工作进行到底!

保密法心得体会(篇9)

通过这次的《保密法》的学习,我对保密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保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要时时处处保持警惕,时时保持警惕,不断提醒自己保密工作并做到防微杜渐。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贯彻好保密法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切实履行好对国家秘密的保守作用,不断提高保密工作水平,做好保密工作。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认识到保密的意义是多么的重大,要保密不但不做作,反而是不做。我要从现在开始,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做好自己的保密工作。保密工作是很有难度的,但只要认真学习,就能够保持好秘密这颗高压线。因为它是高压线,是一个重要的保密工作,它关系到每个人的财产、人身安全。因此作为公司保密工作的一名员工,就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保密意识,为保密工作做出贡献,为公司的安全保卫工作做出应尽的一份努力。

保密法心得体会(篇10)

今年是中国党成立95周年,为了巩固和加强学习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党的保密工作重要论述,提高的保密意识,提升保密工作水平,我们组织学习《保密法》。

保密知识学习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认识到保密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任务。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掌握保密的方法,增强保密意识,从而更好地胜任保密工作。

一、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我们是新时期的,我们不仅要学习保密工作方面的知识,更要学习与保密工作相关的各个方面,要学习如何保密,如何查阅有关的信息。我们应当时刻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负责的态度。

二、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更加清楚的了解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工作。

三、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我们的工作任务。我们必须要认真学习,增强保密意识,时刻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保密工作虽然已经过来,但它的意义是巨大的.,我们必须要做到时时刻刻、事事保密。

保密法心得体会(篇11)

今年以来,我局保密工作在区委区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年初《保密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狠抓工作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保密工作总结如下:

今年以来,我局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始终以保密法工作为重点,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将保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保障全局正常工作和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各科室签订了保密责任书,并按照谁主办、谁负责原则,将保密工作与经济建设和各项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为了做好保密工作,局、局长张永刚同志经常深入局和基层单位开展保密宣传教育活动,并将保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局工作日程。在抓好日常管理的同时,还注重抓好日常检查,并将保密工作纳入年度重点目标考核,与经办科室、经管科室一起进一步规范了保密管理,对保密工作实行了专人负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保密工作的问题和问题。通过保密工作的开展,全局涉密人员的保密观念进一步提升,涉密人员的知识水平明显加强。

xx年来,局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保密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年度工作计划,局专题研究保密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局、局长张永刚同志亲自挂帅,亲自指挥,对全局的保密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同时,对保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并明确了具体工作职责,落实了具体措施,并把保密工作列入目标管理内容和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与经办科室、经管科一起制订了具体保密措施,并将考评情况作为考察、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xx年来,局对保密工作高度重视,坚持以保守秘密为主线,加强保密工作的管理力度,坚持保密法制建设,切实保障我局的经济建设,保障了全局正常工作的开展。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确保我局保密工作顺利实施,我局成立了保密工作委员会,局长任委员,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保密领导小组,由副局长兼任组长,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同时,局办公室设在分管保密工作的副、局办公室主任、分管领导任成员,并下设保密办公室,配备专职或兼职的保密工作人员,负责保密工作的组织实施。各科室也成立了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秘书股一个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加强教育宣传,营造氛围

1、利用局网站、局域网进行宣传,提高人们的保密意识。

局办公室设在,在局办公区和局属单位设有保密宣传窗口,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电子文件,将保密信息公开,将保密内容纳入办公室年度考核中,将保密内容纳入考核和职工年度考核中,确保了我局涉密载体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在局办公室设置保密宣传栏,定期更新保密内容。

我局办公室的保密宣传栏,将涉及密码在电子邮箱上公开,并定期公布涉密内容。在局内局属单位设有保密工作栏、保密工作简报,每季度定期更换保密内容。局办公室还将涉密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定期进行清理,并在办公区和局属单位设置保密工作简报,将涉密计算机、扫描仪等设备定期进行清理,及时消除隐患。

三、强化保密制度建设,提高保密工作质量

为了提高保密工作的质量,局办公室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及保密工作制度,严格涉密要害部门的保密工作制度,确保保密工作制度落到实处。一是严格落实保密工作各项制度,制订了《保密制度》。二是制定了保密工作计划。三是严格落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四是严格做好涉密文件的签收、发放、归类登记。五是严格落实涉密信息的上传下载,做到信息不涉密、涉密不上网、涉密不上网的要求,保证涉密信息绝对安全。

保密法心得体会(篇12)

20xx年x月xx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决定》,国家同日签署第二十八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xx年x月x日起施行。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共六章五十三条,对保密工作方针、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保密制度、监督管理、法制责任等方面作了规定。修订之后的保密法与以往相比,主要有朋方面的修改完善:

一是在保密工作方针中明确了保密与公开的关系,明确了保密工作既要确保国家秘密安全,以要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二是增强了确定国家秘密事项的标准,以便在定密工作中准确理解和把握国家秘密的本质特征。

三是增加了定密责任人制度,以便使国家秘密的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和准确。

四是增加了定密层级和定密权限的规定,更加有利于防止定密过多过滥。

五是增加元宝了保密期限与及时解决条件,既有利于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又有利于促进及时解密。

六是增加和完善了一些保密制度措施,使保密制度更加健全。

七是增加规定了涉密人员管理制度,突出了对人的管理。

八是增加了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规定,更加明确了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及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九是丰富完善了法律责任制度。

法治培训心得体会(范本六篇)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在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尝试过写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心得体会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法治培训心得体会(范本六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篇1】

xx月xx日,我有幸参加了“上杭县第三届城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联盟成果展示暨学科专题培训活动”,活动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上午,但活动容量却不小,听了三位老师的优质课和专家的一个专题讲座,收获满满。

不管是三位老师的优质课,还是专家的讲座,都给我一个很深的感触,那就是:社会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大课堂,是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基本特征,是培养“社会人”的必经之路。

道德与法治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社会生活中人们因处理复杂的相互关系而产生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才有了法治,人们在参与社会生活中获得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走出学校和教室这一框框,应把儿童置身于社会大课堂之中,密切联系他们的现实生活,不但把他们看成学校里的一个小学生,还要把他们看成社会上的一个小公民,让我们的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连接起来,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去观察社会,感受社会,研究社会,体会社会生活的规则,播下法治的种子,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一)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

1.社会化的教学内容。教材篇幅是有限的,教材的内容也是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因此,教师必须学会灵活运用教材,通过师生共同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曾兴俊老师教学的《不同肤色的居民》课前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世界上的主要人种,和不同人种特点;蓝晓霞老师上的《我是一张纸》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纸制品,了解它们的作用,邱羿昕老师上《小水滴的诉说》,收集了自来水的制作工序、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等视频,这些都是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丰富了课程资源,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明理导行,三节课中,教师都有涉及相关社会规则、法律规范的渗透,如“种族歧视问题”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节约用纸,保护森林”等相关法律法规,体现了课堂的“法治”味,学生的学习时空都得到了拓展,不再是课堂的40分钟和教室的几十平方米,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不局限与课本,更多地来自于社会生活。课堂为学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台,老师在参与学生课堂讨论中加以点拨,并维持秩序,指引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课堂气氛自由、开放。

2.多样性的教学形式。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不是枯燥的说教,三位老师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有像音乐课一般的放声歌唱,有像美术课一样的剪纸、贴画,还有像语文课一样的美读诗文,又有像数学课一样的计算明理……在多种活动体验中感悟内化道德要求,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突出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与社会性。

3.大面积的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自觉实践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作为综合性课程的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更应突出这一理念。三位老师的教学都很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设计了同桌、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讨论,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教育的主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表达、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友好和谐相处,这就是校园小课堂的“社会化”。

(二)学科测试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

本次培训活动,教研室钟晓菊老师给我们做了《立足儿童生活,科学设计纸笔测试》的专题讲座,从当前学科测试的命题角度,给我们做了一个引领,提出当前纸笔测试命题,应当立足儿童生活,拓展命题空间;关注社会热点,学习社会参与;创设问题情境,融入儿童生活等理念,可以说,当前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的命题,和课堂教学一样应从儿童实际生活出发,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不是理论性的、死记硬背的一些道理条文。

教师的教影响着学生的学,测试的指挥棒影响着教师的教,不管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还是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我们的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教学都必须做到“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让学生明理导行,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人”。

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篇2】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三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

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

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鉴于理想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

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篇3】

9月20日,哈尔滨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例研讨与教学分享南岗现场会在育红小学举行。哈尔滨市道德与法治(品生)学科教研员王玲、南岗区道德与法治(品生)学科教研员周萍,育红小学校长姚颖、副校长赵胜贤,以及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全体教师参加活动。活动由周萍老师主持。

活动中,育红小学张宏老师作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认识您了》一课教学展示,通过比眼力、猜名字和填字游戏等活动设计,引领学生观察、模仿、交流,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学会尊重他人劳动,学会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祝福。

展示课后,育红小学张宏老师、长虹小学胡宇馨老师、团结小学康宁老师、复华小学曲微娜老师,分别针对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单元每一课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就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研讨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逻辑清晰又综合立体的呈现了儿童习得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基本架构。

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周萍老师在活动中,对一年级新教材作深入解读,为全体参会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考和新方向。市教研员王玲老师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精神,教育部于20xx在全国范围颁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并将小学《品德》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新要求、新教材,对小学品德教师提出了新挑战。

本次活动,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及学习的平台,对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研究与发展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会后,南岗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将利用qq群、微信群,组织区内道德与法治教师结合本次活动继续进行交流与学习。

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篇4】

新版教材的“口语交际”栏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比如“传话游戏”,第一个人轻轻说句话,传到最后一排,看看哪组传得又快又准。

游戏虽然简单,但游戏过程中锻炼几个能力:一是倾听能力,要专注;二是语言能力,把话说清楚。通过传话游戏,让孩子们学会等待,锻炼专注力。现在都是快阅读,孩子们很难静下心来做一件事,传话游戏能让孩子们学会静下心来做事。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改名《道德与法治》

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元红介绍,今年我市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材全部换成了《道德与法治》教材。

在新教材版本的采用上,陶元红说,根据教育部“过去采用什么版本现在仍采用什么版本”的原则与要求,今年我市小学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仍有人民教育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三种。

过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成了“部编本”,所以,今年我市将有20余个区县采用“部编本”《道德与法治》教材,10余个区县采用河北人民出版社《道德与法治》教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更进一步强调“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两大内容。

陶元红称,今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仅局限于小学一年级,从明年起,小学所有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都将换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

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篇5】

20xx年10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本校网络直播的教科版小学《道德与法制》教材培训研讨会。会议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位专家的讲座:方丽敏老师《德与法融合,教与学互动》,安子琴老师《凸显学科特色,助力学生成长》。学习是一次很好的和别人交流的难得机会,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也留给了我满满的收获和深深的思考,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道德与法制》的教材特点

两位老师都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特点,让我们对课程标准及教材把握更准确。新教材的突出特点:1、体现了学生喜欢,图文并茂,抽象问题直观形象表达的卡通版面。2、更加贴近学生生活。3、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上专家给出了学生观、教师观、教材观三观并存的建议,学生观重点突出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差异,允许多样。教师观中强调了教师的三个角色扮演即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学目标的制定可因地制宜,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它还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而且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学材料的主要源泉来自儿童的现实生活。因而取舍材料均要以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切实需要的内容,以确保内容生活化,绝不再是以本为本。

在这次学习中,据方老师介绍新教材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更进一步强调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两大内容。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同时也赋予老师跟孩子之间更多的互动。在今后的教学实施中,我将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的新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基底,使教学更加精彩。

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篇6】

8月22日,为期两天的小学三至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培训开始了,领导在培训开始前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进行解读,提醒大家认真学习,通过本次培训对教材有进一步的理解,并把所学运用到自己以后的日常教学中,真正做到道德与法治从娃娃抓起,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在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划意识、诚信理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通过本次培训,我对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用意和整体规划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小学阶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我通过培训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

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行为合乎规范,要比记住许多该方面的知识、名词、条例法规更为重要,这门课程不是要让学生说出来,而是要他们通过自身体验、探索、讨论和总结后做出来。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真正从小学阶段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及法治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健全的人格体系和较高的公民道德素养,为他们以后在法治社会的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法治培训心得体会推荐8篇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感悟会对我们的思想成熟度产生积极影响。但是,如何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心得体会模板来进行借鉴和学习呢?可以选择阅读优秀的文章,比如“法治培训心得体会”,从中汲取灵感和经验。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1

感觉很久都没有遇到过这样质量高的培训了。这次学习,让我收获匪浅。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学习,让更多精彩的知识和思想进入自己的大脑中,指导自己的教学。

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

一、教师要树立人格威信

《道德与法治》要教得好,首先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让自己的道德和人格魅力从行动上去影响学生。

1、老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建立起专业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这样才能让人有信服力,让孩子尊重,让孩子信服。

2、做一个善于发现、表扬学生优点的老师。

在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评价,应该自己斟酌。这样说了,就能让他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吗?我有没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来纠正他?

3、让自己更有耐心。对于孩子的坏毛病,要充分认识到坏毛病的顽固恢复现象,要反复抓,抓反复。察觉到不对就应该纠正,而不是抱着一劳永逸的天真想法。

4、采用“说服”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用“名片效应”拉近孩子们的距离。“你们怎么搞的”只会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让孩子心理距离更远。然后用“门槛效应”“得寸进尺”,让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标,强化后达到需求。用“南风效应”润物无声,避免劈头盖脸的惩罚,让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应,“点到为止”,避免长篇大论惹人厌烦,讲清规则即可。

5、如果真的要惩罚孩子,应该选择在一个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吃饭时候骂孩子上学做的不好的事只会让人觉得反感,应该在有空档时,或者在他欺负人的时候进行教育。

6、惩罚时还需要注意方式,要尽量让孩子喜欢的目标不要达成。在喜欢讲话时,老师、父母的责骂,只会让他骂的更凶,助长了行为的强度。在喜欢游泳时,朝着河里追只会让他达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应该从河边往岸上赶。

人格威信是从教学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应该从小事做起。

二、在教学中,要把握一些关键问题

《道德与法治》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它是知识的总和,教导学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进一步的培养孩子的人格素养,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下:

1、我们不能把课程上成语文课、科学课、美术课、手工课、习惯课。我们在教课的时候,应该为孩子的三观奠定基础,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读必须落在“德”上。

2、教学设计的“主题性”。

低段每册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每个学期都有一个学期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门课的定位是什么。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课程标准;孩子道德发展的转光,生活的现实情况,需要解决什么。从孩子的成长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务。

3、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感受体验型。二年级到的学习的方式由体验型变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级的辨析式环节中,不是列出情况判断对错,而是应该考虑各种情况进行判断。

4、辨析问题的开放性。我们在判断问题时,往往应该思考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单纯地判断对错。

5、范例的示范性。在课文中的例子,如果要进行替换,需要想想是不是问题被替换掉了,或者教学的思路被替换掉了。

6、教学设计的选择性。

7、教学过程中的“实在性”。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讲正确的话,而是讲真是真诚的话。

三、对自己教学课程的反思。

我再上《我是一张纸》时,教学目标是:为什么要节约用纸。推论步骤为:纸用途广,纸来之不易,纸历史悠久,从而推断出,应该节约用纸。

但实际上,有用才是资源,这是功利性的逻辑。如果对我们有用作为该不该珍惜的评判标准,那么即使是美,也是为了我们生活的装饰品。那些纯粹为了好玩、纯粹的奇妙,就会消失掉。

思维是有习惯性的,如果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纸的来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纯粹的德行。文化把历史换成了数学概念,对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识的堆砌、技术的难易、功利性的判断。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从“节约用纸”到“我是一张纸”的概念性转换。

正确的做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共在”的世界观——我与世界息息相关。纸对我们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资源”。

纸有着丰富的样子,与我们时刻相伴。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情绪去与纸思考、互动,他们也会变成相应的样子。例:纸经过加工后,变成了一朵花。他是我们息息相关的心情之花。艺术能让纸变成“艺术的纸”,快乐能让纸变成“快乐的纸”。

纸是生命的转化,是智慧的结晶。从树到树叶,再到纸,大树的生命力转化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少用一张纸,就是挽救了一分树的生命。

同时,纸也是先人的智慧结晶。纸是中国人的骄傲,他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在我们手里的纸,穿越过悠悠岁月,从发明第一张纸的祖先手里,传到了我们的手里。“悠久的历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

总而言之,我们这门《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孩子的德育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应该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育做出贡献,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让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孩子,同时,在备课中也尽量以纯粹的道德进行考虑,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错误的思想指引孩子。

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2

我参加了《道德与法治》的培训活动。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专家老师的讲解,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一、把握课程基本理念

1、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2、珍视学生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权利;

3、道德存在于学生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

4、让教与学植根于学生童的生活。

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性质

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俞老师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

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2、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三、新教材四个方面的突破

1、将涵养实践智慧作为“学习做人”的核心。

品德课的中心任务是教孩子“学习做人”,但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在综合、整体、深入的意义上实现“对生活的洞察”,是一种实践智慧的获得过程。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意义与价值内涵,使知识成为人的实践智慧的生长因子。

2、打破“自我中心”的倾向,走向“在—世界—历史中”的人。

新教材借鉴生存论的思路和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导学生实现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理解。新教材注重文化共同体的节日、习俗教育,注重引导学生与“过去”对话,使学生成为文化传统的承载者,并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回望”去品出生活的文化与道德的意蕴。

3、超越技术主义和狭隘的功利思维。

新编教材特别强调,教学的重点不是学会书上范例中包含的(如果有)操作性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对于自己的世界而言的整体上的好办法。

4、挖掘生活事件的意义与价值内涵。

做人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智慧,而智慧来自于对生活意义的领会。新教材重在引导学生对生活事件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了解,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关爱的领悟,从而感受生活当中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懂得感恩。

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3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三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

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

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鉴于理想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

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4

9月28日,“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朋辈促学”暨“一上《道德与法治》浙教版新教材使用”专题研训活动在城南小学召开,县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郭炎梅老师、县大组成员及骨干教师近30余人参与了本次研训活动。

活动内容丰富,有来自富春江小学的金晓芬老师开设主题为《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研讨课。观看城西小学任军毅校长执教的精品录像课《美丽的校园》。据悉,该录像课曾荣获20xx年市一师一优课一等奖,目前已送省参评。在教研员郭老师的精心组织下,举行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师师朋辈互助工程”的师徒结对仪式。窄溪小学陈佳佳老师作《引发思考有效活动》的主题讲座;旧县中心学校的滕雷锋老师则以《课程,空地也能生长》为题作了学校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介绍。

最后,教研员郭老师以《新教材新理念新思维》为主题,解读了新学期一上《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使用策略,并布置了本学期的重点工作,她希望与会教师能充分发挥各自在学科教研工作中的引领与指导作用,让学科之花常开不败。

此次研训活动在一次次地掌声雷动中圆满落幕了,但它像春光,照亮了执教老师前进的道路;像春风,吹醒了听课孩子珍爱的嫩芽;像春雨,润泽了与会老师情感的心田。

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5

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称,从20xx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这一决定是为了响应和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强化中小学法治教育。相信教材更名之后,教育部还将推出更多的计划来推动中小学法治课程的建设和落实。

未成年人犯罪、校园伤害案件频发,早已引发公众对中小学法治教育的质疑和批评,加强法治教育的呼声日益高亢。但是,中小学校依然痛感无法施展拳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思想认识和课程意识上不够重视。二是缺乏法治教育专业教材,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上只愿意将精力花在考试科目上。即使学校有心开展法治教育,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因此,中小学法治教育教材更名,为中小学法制教育开了一个好头。让我们走进学校,听听他们的声音。

现状:

法制教育不被重视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那么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如何呢?让我们跟随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学的刘来国老师来做一下具体深入的了解:

首先,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

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一点从现行教材的设置便可看出,在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级一门法律基础课,而小学六年和其他阶段的教学几乎没有任何法律课的设置,或者仅仅流于形式,半年上一次法制课。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无奈,因为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重视程度上还不够。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应该认识到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现在的法律课教师多为带班上来的政治教师,其中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课堂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但因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第三,标准不一,教学内容缺乏规范化。

具体表现在时间上,没有确定统一的法制课时,有的安排自习课,有的挤占政治课一点时间,有的甚至没有安排法制课。即使安排上法制课,在时间安排上也往往视情而定。目前尚缺乏成套统一的教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内含少量法律知识)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学、高中甚至大学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第四,职责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

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同时,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许多家长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即使进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别是对已离开学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过社会环境来约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

对策:

教育部门、学校、老师齐用力

谈到法制教育的对策,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学的刘来国老师从不同方面提出了他的观点。

首先便是各级教育部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及其青少年家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一个具体的意见,把法制教育列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要设立法制教育专门机构,做到有人管、有人具体抓,同时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组织力量,根据未成年人成长发育的特点和认知和接受能力,编写一套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法律教材,使未成年人接受法制教育系统化、持续化。

其次是质量要提高。要组织力量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并逐步配备专职法律教师,他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强,理论功底深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法律,并且也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给学生多一些案例教学和形象教学,以案说法、以例释法,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能很好地避免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赋教于乐。逐步壮大法制教师队伍,同时,在教学上要与主科同等对待,并列入考试范畴。

第三,教学要规范。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精神和中央两部“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课程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学内容,要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大纲,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争取在升学考试中加入法律知识的内容。司法、教育等部门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统一标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

最后,学校的法制教育不应局限于校内,内容更要丰富,不应局限在40分钟的课堂上,应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不让法制课仅仅局限在小小的课堂上,要适当地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比如组织法制专题讲座、请司法部门的同志以案讲法,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少管所等活动,让他们不仅仅用头脑记忆法律,更要用眼睛去看法律,用耳朵听法律,在各种活动中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并内化为守法、护法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良好习惯,更好地预防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

根本:

完善课程、依实评价

法制教材更名,说明国家已意识到了建设法治型社会首要之举是从教育入手,从青少年入手,教材名称的更改类同于广告的渗透性效应,可以增强法制的威慑力和影响力,相信这一举措定会对当今青少年犯罪等现象有所改善。

德州市陵城区陵城镇明德小学的魏平老师谈到,对于承担法治教育最重要的思品课程来说,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课程的全面整合,教材名称更改,那课程标准、内容都要有所改动,课程标准应对法治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地提出。而且,为使法制常识更体系化,可以尝试相关内容再集中一些,对在思想品德教材中散落的法制常识进一步归类,以更醒目更完整的样貌呈现。

课程不只包括教材,社会实践,课外学习资源的拓展都是重要的补充,为防止形式化、碎片化,学校还应研究制定自己的课程纲要,即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及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措施(如专题讲座、主题活动等)等给出全面的系统的安排和设计,使法治教育更系统更有效。

提到有效,那何为有效?是高分吗?非也,成绩好的学生未必不知法犯法,未必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帮助他人,最根本的是有没有更良好的行为习惯、身心是否健康以及能力如何,而现在衡量学生这些多维标准的方法只有一个,即书面测试,最终归结为小考中考,而且又以此来考评教师。但我们知道,校园暴力等青少年犯罪问题以及其他法治要求于公民的所有标准最终是落实到行为上的,所以,呼吁相关部门更合理地改进道德法治教育的评价体系,比如行为习惯等级评价,重大违法违纪行为处罚标准、档案记录甚至犯罪行为一票否决等,使评价更具有监管性和引领性,使法治教育真正能抓住根本,立足于根本又见效于根本。

昌邑外国语学校的杜春玲与孙超两位老师则提出,此次教材内容和名称的改革,必定会加大法制教育的内容,建议在教材的编排上,每一种道德教育之后紧接着进行与之相关的法制教育,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例如“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道德教育之后,是一个真实的案例,银行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人进入网络黑名单,乘坐动车,飞机等都被法律禁止;超市售卖假苹果手机被处以十倍罚款;山东“乐天在线”网络信贷诈骗人被拘捕……法律是最低的道德,不遵守道德,势必受到法律的惩处。

深化:

教师需要自我提高

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昌邑市围子小学的田亚卿与满晓红两位老师认为,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我们积极学习《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习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6

xx年3月9日,市北区张均、孙婷工作室全体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教研员徐璐老师的组织下,在青岛上海路小学多媒体教室,参加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三下)统编教材网络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于统编三科教材培训工作方案要求,为使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把握统编教材在全国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编写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实现统编教材教师全员培训的目标,结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进行了讲解。

本次培训采用集中观看及分散观看的方式进行培训。过程中,专家们毫无保留地为大家传经送宝,唐燕和何颖老师全面深刻地对每个单元剖析、解读,使任教老师全面了解教材内容及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并对每一课的课时安排,重点难点,对应采用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很详细的讲解和说明,从课程理念与教材编写理念、编写者视角进行本源性解读,为任教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明确了教学任务。老师们听得聚精会神,认真记录,积极思考,并与专家互动交流,听会教师个个受益匪浅。

此次培训活动,使我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尽快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提供了有效的着力点。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大研究的力度,使该学科教学绽放异彩。

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7

让孩子生活在法制教育的蓝天下学校是育人的基地,校园是缩小了的社会,以法治校、以法治教、依法育人、育人尊法是当前教育和教育管理的规范之一,如何让我们的教育对象知法、懂法、守法,如何让孩子们生活在法制教育的蓝天下,让他们健康成长,迅速成材,也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我们正处在法律日趋完善,人们的法制观念日渐增强的时势下,在学校中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开展法制教育已是势在必行、切不可忽视的了。本学期以来,我校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法制教育,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1、建立班子:

(1) 搞好学校的法制教育跟搞好所有的教育一样,首先要有一个得法、得力的安全小组。这在我校心中已形成了共识,故经郑重考虑,由校长亲自主帅,德育教导具体操作及大、中队辅导员、校外辅导员等4多人组成了法制教育领导班子。

(2) 每周一次,定期召开例会,研究法制教育工作,使法制教育按计划、有步骤、有节有序地健康开展,并及时总结反馈上一周的工作,调控下一目的工作。

(3) 为了端正思想,更好地、更有效地组织、指导好学校的法制教育、法制教育的安全小组成员也经常组织先行学习、重复学习,以保证班子人员弄懂、吃透法律精神,能更好地把握法的尺度,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工作的能力和实效。

2、形成一个氛围,在进行法制教育的时候,我们根据以往进行各种工作中得来的经验,感觉到要搞好法制教育,也首先要营造一个氛围。通过宣传,作一些必要的舆论工作。因此学校对法制教育作了广泛的宣传,这里不仅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也包括对教师的宣传,其中对教师的宣传尤为重要,只有让教师学好了、弄懂了,才能通过教师更好地向学生宣传,对学生进行教育。

(1).对教师进行宣传 召开教师例会,宣传普法的历史意义。通过学习了《青少年保护条例》、《环境保护法》、《交通法规》、《教育法》、《教师法》等法规,使教师较深刻地掌握了与小学生相关的、或者关系较密切的法律,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效果的法制教育,更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对学生的教育,除了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学会一些劳动技能外,也必须掌握一些小学生应掌握的法律常识,让他们自小树立法制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这样提高了教师对学校法制教育的认识,促使教师产生进行法制教育为已任的共鸣,进而更有效地搞好法制教育。

3.对学生进行宣传

(1). 对学生的宣传,我们一改以教师般成人宣传式的方法,先是通过红领巾广播、晨会、升旗仪式进行,并且运用了“三结合”的方式:师生结合、讲演结合、事例结合。因为光是宣传途径改变、形式不变的话,作为教育对象的小学生,还是较难理解、接受理性很强的条文,很难真正理解看来较枯燥的道理和规定的,因此我们宣传的方法有时是师生问答式,有时是用小品的方式来明理,有时是举例子、讲故事来明理。这样形式灵活、多样的宣传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2).利用少先队黑板报进行宣传,并根据宣传、学习的进程,收集学生中学习的体会及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刊载在黑板报上,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校的法制教育推向前进。

(3). 学校特别重视学科教学中结合,渗透法制教育。因为在小学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蕴藏着法制教育的哲理和契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机地,顺其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进行法制教育,特别是思品课更是进行法制教育的最佳教材和最佳时机。

4.校园环境宣传 在进行法制教育中,我们也相当重视环境的渲染。我们在各班的黑板报上,以法制教育为主题,摘录一些法制方面的内容,登载一些学习法制和小结、经验,提出一些相关的供思考、辨析的事例,以促进法制教育结合法制教育,巩固法制教育的内容。

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8

8月24——25日,我参加了在婺源风景酒店举行的上饶市教育局20xx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骨干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有两个内容:一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副院长、《中小学德育》杂志社副社长、《道德与法治》教材副主编王清平教授对粤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进行解读;二是由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刘秋燕老师带来的粤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的制作与使用,其实是对微课概念及其使用制作的较系统的讲授。

我们先来看第一块内容。王教授作为刚刚由教育部审定并推广使用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的副主编,对此套教材编写依据、课程性质、教材特点及课堂教学当然了然于胸,因此她的讲座也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的。

一、 教材编写的依据是什么?

我们当前使用的冀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起了很大重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需要增加新的内涵。尤其是依法治国理念稳步实施,更需要我们将法治教育的内容引入到小学品德课中来。

此次推广使用的粤教版《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为: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xx版)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3. 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总体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二、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性质是什么?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定义为:它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这就要求我们任教者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体会道德的力量,去感悟法治精神。

三、 德育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

提升道德认知(道德觉识、价值认知、道德判断、道德决定、道德反省等)

增强关系理解(人生认知、关系觉察、价值体悟、道德敏感、道德对话等)

培养生活技能(日常生活、学习、交往、处事、休闲娱乐等)

提高公民意识(国家意识、责权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独立人格意识、对话协作意识等)

激发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热情(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等)

丰富媒介素养(媒介识别、媒介选用、媒介批判、媒介责任、媒介法规等)

四: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侧重点是什么?

a、 道德教育

(一)人与自我

卫生之道——卫生、整洁、运动、规律作息等。

修学之道——立志、勤奋、好学、专心、讲理、问难、毅力、进取、惜时等。

谋生之道——进取、自立自营、勤劳、节俭、技能、创造等。

修德之道——正直、诚实、谦虚、自信、豁达、勇敢、坚毅、理智、求真、爱美、自尊、自省、自制、廉洁、不贪心等。

(二)人与社会

个人与家庭——孝敬、男女平等、和睦等。

个人与社会——

(1)与熟人(同学、朋友、邻居等):真诚、友爱、理解、信任、体谅、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睦邻、合作、守信等;

(2)人与陌生人:礼让、友善、同情心、关爱、守信、善群、公正、宽恕、尊重、帮助他人等;

(3)人与社群:讲卫生、守纪律、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美化公共环境、珍视社会进步、乐于社会参与等;

(4)对职业或工作:责任、敬业、创新、信用、公平等。

个人与国家——爱国、守法、平等、民主、国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个人与国际——正义、和平、国际交往与合作等。

(三)人与自然 贵生、博爱、和谐、探究心等。

b、法治教育: 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 诚信观念、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

五、 《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指导思想是什么?

1、加强法治教育就是加强道德教育,二者不能分割。

2、规则教育是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重点。

3、学生是法治教育的主体。

4. 遵循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点是什么?

1. 编写思路:明暗结合、纵横衔接

明线:儿童的生活时空顺序,体现生活逻辑;

暗线:小学低年级儿童品德发展的关系、内容范畴,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儿童的日常起居、人际交往、知识学习,体现品德发展的逻辑……

2. 编排结构:三位一体

本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充分体现法治意识、法治知识与法治行为的三位一体。

3.取材:时代气息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

4.呈现方式:体现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想象力

5.独有特色:正确对待儿童成长中的问题,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儿童成长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七、《道德与法治》教材体例说明

教材主体:单元+主题+“放大镜”(我发现、我知道、我会做)

栏目设计:

小词条:法规小词条、传统文化小词条、谚语小词条

小脚印:自我评价和行为指引

知识卡:掌握相关知识点

小游戏:培养活动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八、《道德与法治》教学建议是什么?

1.积极体验,发展学生的道德感知力(私人逻辑)

2.尊重儿童的权利,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

3、聚焦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技能

4、关注社会生活,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当我们听过看过之后,受其中的启发会引起思考与联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将思想转变的过程记录成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指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的东西,是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写呢?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我们为您打造了这份“依法治国心得体会”,感谢您仔细阅读本文的参考!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篇1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做出的重大抉择。”我们作为法律人,学习贯彻全面依法治国的的精神,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中,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以法治守护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

公平正义是法治的生命线!公平正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贯主张,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正如习近平所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的根本要求。”

可以说,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在经济发展领域,法律有利于协调和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在政治制度层面,法律有利于保障人民民主、规范行政机关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现象;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法律有利于监督党员干部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如若党和国家各项工作脱离法治轨道,那么社会利益无法平衡,社会关系无从调节,社会行为不得规范,各类矛盾和问题将激化,健康稳定社会秩序必受影响,人民的幸福安康无从谈起,更惶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法律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习近平指出:“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不能坚持依法行政,各级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一方面,行政机关必须坚持严格执法。“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习近平强调:“各级政府一定要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履行职责,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也一定要放足、放到位。”简言之,依法行政就是坚持法律至上,公开、公平、公正处理事务。另一方面,司法机关必须坚持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国的生命线,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正如习近平所说,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总之,必须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主动接受监督,让暗箱操作无空间,让腐败无处藏身,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此外,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只有全民积极投身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才有最可靠的保障。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篇2

“三八”妇女节,是女节日的第二大庆典,也是全国女教育培训的重要契机。我局女利用这个有利契机,结合“学习贯彻《劳动合同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学习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在认真学习《劳动合同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在学习贯彻《劳动合同法》过程中,我们首先进一步认识到《劳动合同法》的性质,即是一部依据法定的劳动权利保障法、劳动争议调解法、劳动争议保护法和用人单位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和准则。其次,是劳动争议是劳动争议的重要方式,也是劳动争议案件的基本原因。

劳动者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必须履行承担起自己的义务,履行劳动合同内容的义务,保证劳动者按照劳动保护法规及要求履行其义务。

第三,是劳动合同的具体执行情况和履行法律义务的程序。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劳动争议主要是以劳动争议为主要依据,而劳动争议的性质、法律依据、法律条文等都是依法进行劳动保护。

在学习《劳动合同法》过程中,通过学习《劳动合同法》,我认识到劳动合同的履行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社会关系的和谐健康发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劳动法的学习过程,既要让我认识到劳动合同的重要性,也要让我认识到劳动法不仅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是在维护我们国家的社会利益,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为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过程。

在学习《劳动合同法》过程中,我认识到劳动合同是维护国家、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手段,是维护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必要手段,是维护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总之,通过学习《劳动合同法》的学习,我深知劳动合同在我们国家发生的重大变化,也使我们国家有了更加明确的发展目标。我将以这次学习为契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努力的学习,更好的工作,更好地为服务。

劳动合同法》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

劳动合同法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人文关怀。劳动是社会的一种必要形式,是一种自然规范,是一种社会行为准则,是一种国家法律文明的传播和发扬。这一方面使人们更了解社会,更认识劳动,更了解自己的权利。劳动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劳动是世界一切生产力的源泉。劳动能创造出生产力和生产力,劳动是世界一切生产力的源泉。劳动是社会一切劳动的内在要求。劳动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通过实现劳动最集中,也最有效地实现劳动的过程。劳动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劳动力创造世界,创造世界上最大的劳动业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如果没有劳动,没有劳动力,就不可能创造出富裕的世界。

这次学习让我明白了劳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到一丝不苟,自觉遵守劳动纪律,认真完成领导交予的每一份任务;学会了尊重劳动,尊重自身的生命安全,尊重他人的劳动。

通过劳动法的学习,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了,也更加热爱我的父辈了。我会在以后的道路上不断地努力着,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劳动法学习心得体会范文4

学习劳动法后,我感觉收获良多。首先我们要学习劳动法,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更是为了让自己的家人过上好日子,我们要遵守劳动法。这种观念在我们的学习中并不时地激发出我们的学习热情。劳动法的学习我已经深深地被我们所熟知。它不仅让我们从劳动中得到乐趣,让我们在劳动中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和道理,同时也让我们受益匪浅。我想,这就是一个普及劳动法的过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篇3

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习的重要文章《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文章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在社区工作中更要坚持法制化治理社区,比如近期社区党员、居民共同学习的“四条例一法规”,其中包括“北京市垃圾分类条例”、“物业法”“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和《民法典》,充分说明了要坚持依法治社区,让居民群众都懂法,用法。社工也更应该强化法治意识,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制度执行的表率,法律规定的积极去开展,法律不允许的坚决不做。要坚持依法治理和以德治理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区建设,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依照法律法规开展各项社区工作事务。

一、广泛宣传,利用社区内的宣传栏、黑板报、群或者入户讲解等开展线上线下的法律宣传,让居民加强法律意识。

二、统筹协调,联系辖区单位和党建协调委员会等单位组织开展各类知识讲座,例如国税局开展税务知识讲座,使居民活学活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辖区幼儿园、餐饮单位等开展和他们息息相关的活动,从活动中了解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意识。

把社区工作做扎实,法律是基础,居民群众的各类需求日益提高,更应该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加强思想引领,使党员和居民凝聚一心,坚持人人平等,不断推动各项工作的发展。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篇4

党的以来,多次就法治建设发表重要讲话,指明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方向,并对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明确要求。深入推进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必须贯彻落实好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彰显法治精神,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一、全面把握关于法治建设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

强调,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思路,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加强法治建设和政府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鲜明提出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指出,我们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施好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不能把坚持党的领导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对立起来,更不能用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来动摇和否定党的领导。那样做在思想上是错误的,在政治上是十分危险的。特别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对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指出,党的政策是国家法律的先导和指引,是立法的依据和执法司法的重要指导;党委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重要论述,对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鲜明提出要以法治推动和保障中国梦的实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法治建设既是重要内容,也是有力保障。强调,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没有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就没有公平正义;没有公平正义,就无法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以法治力量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鲜明提出要以法治方式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政府工作的核心。这个根本利益如何实现?靠什么实现?关键要靠法治。强调,要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既突出了法治的核心价值,也使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立法、执法等各领域各环节,都必须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好完善好,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受到侵害的权利依法得到保护和救济,使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受到制裁和惩罚,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鲜明提出一切行政行为都必须在法律的规范和约束下进行。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必须通过依法推进行政体制改革,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动力活力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行为是否规范、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直接关系到改革的走向和成败。强调,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把政府的一切工作更加严格地纳入到法治轨道上来,真正做到决策符合法律规范,办事符合法律要求,工作接受法律监督。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把政府工作装进法治的笼子里。

二、加快构建以法治为基础的现代政府治理体系

法治政府是现代政府管理体系的基石。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必须自觉遵照法治精神,遵循法治原则,运用法治方式,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各项权力,以法律的公信力保障政府的公信力,以法律的执行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构建以法治为基础的现代政府治理体系,打造职能有限、行政有为、运转高效的政府。

依法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政府职能如何转?政府机构如何改?都必须依法进行。明确指出,凡是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法治状态下,政府的权力、职能、责任义务、组织架构以及预算支出等都是法定的,不能超出法定范畴。要按照党的xx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坚持“调”“控”同步,在机构编制、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前提下,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科学合理调整机构设置,优化部门职责配置,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不断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水平。坚持“放”“管”结合,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该放的权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要坚持合法性、合理性和重实效、重监督的原则,大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决把不该管的事项还给社会、交给市场,使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更好地依法履行好、发挥好。

加强政府法规和制度建设。完备的法制是依法行政、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前提。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坚持立、改、废并重,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重点领域的立法工作,填补制度空白、制度盲点;及时修订和废止不合时宜、影响发展、有损公正的制度。坚持依法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保障立法过程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保证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充分表达,合理的诉求、合法的利益得到充分体现,增强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政府治理始于决策,一旦决策违法,必然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造成危害。要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和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等程序。建立决策后的跟踪反馈和纠偏纠错制度,对决策实施引发重大问题的,应及时调整或停止实施,并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损失、降低影响。

严格依法办事。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法律授权,政府所有的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程序正当。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做到法无授权则禁止,切实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全面推行政府及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梳理各部门的行政职权,细化和规范行政裁量权,明确责任主体和权力运行流程,遏制腐败、寻租现象的滋生。深化执法体制改革,依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解决多层、多头执法问题。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要养成按程序办事的习惯,真正做到作出行政决定时符合法定程序,实施行政行为时遵守法定程序。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要创新政务公开的方式方法,充实内容、扩大范围,增强政府行政透明度,推动政务公开由静态的信息公开向动态的行政权力运行过程公开转变。当前,重点要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公开,确保政府所有公共支出、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经费支出预算和执行情况都公开透明。

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和问责制度。法治政府必然是责任政府,用权要受监督,违法要受追责。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司法监督,加强财政、审计、监察等政府内部监督。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直接监督政府的权利,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进行曝光。强化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督导督查,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严明行政纪律,严格责任追究,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三、不断提高各级干部推进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各级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是推进依法行政的中坚力量,其法治意识、法治素养、法治能力如何,直接关系整个法治建设的进程和效果。因此,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不断提高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是其法治意识和能力的集中体现。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真正尊崇宪法和法律,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时刻牢记人民授权和职权法定,严格遵循法律规则和法定程序,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人民权利,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接受监督和承担法律责任,努力做到越是工作重要、越是事情紧急、越是矛盾突出,越是要自觉坚持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

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坚决纠正把法治与改革发展稳定对立起来,认为“改革创新就是要突破法律的条条框框、突破法律的约束”、“依法办事会束缚手脚、妨碍改革、阻碍发展”的错误观念和做法,牢固树立“以法治引领发展、保障发展,优化法治环境就是优化发展环境”理念,把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每一项具体工作放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去谋划和研究,通过依法行政推动形成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秩序、转变政府职能的新机制、新举措,发挥好法律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中的作用,努力使改革发展稳定进程与法治建设进程相协调、相统一。

积极投身法治政府建设的伟大实践。法治政府建设是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勇于担当的精神,自觉有为,切实担负起推进依法行政的责任,深入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消除影响和制约法治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法治建设考核工作,把推进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建立严格的考核监督制度,使法治建设真正成为一种硬标准、硬要求、硬约束,形成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全社会共同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篇5

全面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认识把握党和法的关系。指出:“党和法的关系是一个根本问题,处理得好,则法治兴、党兴、国家兴;处理得不好,则法治衰、党衰、国家衰。”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离开了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建不起来。同时也要看到,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在我国,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现在,有一些人提出诸如“党大还是法大”这样似是而非甚至极端错误的观点,这是一个伪命题。少数人之所以热衷于炒作这个命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想把党的领导和法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最终达到否定、取消党的领导的目的。

对各级党政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来说,真正要解决的,是“权大还是法大”的问题,这是一个真命题。各级党政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上下左右有界受控的,不是可以为所欲为、随心所欲的。要把厉行法治作为治本之策,把权力运行的规矩立起来、讲起来、守起来,真正做到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不断前进。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篇6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决定》

法律作为一种特别的社会行为规范,对全社会每一个个体或者机构都具有约束作用。依法治国就是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行,确保社会生活的有序、安全、和谐和文明。而知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正如下棋一样,不知道规则、不按规则行棋是下不好棋的。所以,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一个机构或者个人都必须熟悉法律规则。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老话叫做“不知者无罪”,这句话在日常生活当中或许适用,但涉及到违法犯罪行为却不能以“不知法”为由免责。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刘汉涉黑集团案。庭审时,刘汉辩护人认为,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特别是要满足犯罪主观要件,才能为其定罪。对于组织成员来说,缺乏“明知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而加入”这个构成要件,就达不到构成犯罪的标准。但是公诉人推翻了这一辩护。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因为不知法而犯法的例子还有很多,其中既有机构也有个人,说明我国在法律宣传上还不够充分、到位,普法教育不够深入,公民学习法律的观念也不够强烈。笔者认为,应该借助党的xx届四中全会的春风,进一步强化法律宣传,加大普法教育的力度,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法的热潮。

首先,要创新法律宣传方式。除了采取传统的宣传方式如发放资料、面授教育、咨询服务等方式外,还要创新方式,采取文艺演出、法律知识竞赛、模拟互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全方位、多视角宣传法律知识,提高宣传效果。

其次,要增强法律宣传的实用性。除了加大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外,还应注重针对诉讼程序的宣传,让群众既懂法,又知道怎么用法,让群众明白法律是他们维护自身权益最有力的武器,增强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的意识,摒弃遇事上访的错误认识,变“信访”为“信法”。

第三,要加大执法人员的法律培训力度。执法人员是执行法律的主体,执法人员的水平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要使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常态化,促使执法队伍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执法质量,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篇7

党的以来,法治中国作为一组信仰和价值的集合,其观念、价值、论说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主题。落实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转型时期诸多社会难题终将克服。在此过程中,司法作为法律适用的中心场所,传播法治文化、凝聚法治共识的核心场域,其实效的发挥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法治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法治中国的内涵十分丰富,“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被称为建设法治中国的“新十六字方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是新时期全面实施法治建设的系统规划。它继承和发展了人类社会的法治文明,在借鉴西方国家法治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中国的政治理念、文化传统、社会诉求和具体国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法治中国不是政治变革和经济改革的副产品,而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谋求现代化努力的一部分。法治是现代化事业的一部分,实现法治是中国现代化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核心是改造旧的法律观念,塑造新的行为和认知方式,在改变原有社会结构的同时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模式。研究法治中国的正当性,不是要否定其理论和实践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而是希望通过理性的检视,使其成为更广泛的社会共识而得以彻底实施。

法治应以维护合法权益为核心

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既加剧了社会竞争,也使得社会内部越来越动荡和不安定。这种情况表现在法律上,便是诉讼案件的大幅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制度供给不足所造成。与此同时,改革引起利益的再分配,使得社会在变迁过程中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矛盾和冲突。中国社会必须同时面对和解决其他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分别遇到和处理的问题:公共权力的合理分配与合法行使。

同时,法治在文化层面上也遭遇一定程度的挑战。它涉及人们观念中司法(法律)的性质与功用,涉及人们对规则的看法,也涉及人们对司法(法律)与正义关系的认识。在一般意义上,传统中国人并不否认法律、规则及其与正义的关系。相反,他们常常诉诸法律和运用规则,肯定法律与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只不过,司法(法律)在人们心目中并不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规则如果妨碍结果的公正,就可能被违反甚至抛弃。同样,为了实现实质正义,人们经常漠视和牺牲必要的程序。在这样一种传统中,司法(法律)当然被视为手段,并且仅仅被视为手段。与现代法治理念格格不入的就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法律工具主义传统。

司法公正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

把公正司法置于法治中国建设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审视,是准确认识其历史和现实意义,进一步明确其性质、力量和限度的重要视角。公正本身就是对司法裁判的要求,司法与公正在字源上的联系实际是通过“司法”的概念实现的。由公正方面去讨论司法,后者的重要性尤为彰显。实际上,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司法(法律)以及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动态关系,既是我们理解中国法律现代化运动的重要方面,也是人民司法发挥实际功效的关键所在。

公正司法是提升法治公信力的根本途径。司法是社会中的司法,司法是民众可以直接感受的法治。在现代社会,法律主要通过司法机构予以系统地适用。人们很容易了解到立法的重要性,然而就生活经验而言,我们在大多数时间生活在规章制度构成的现实生活秩序之中,而非宪法、民法通则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下。从实效方面看,对我们发生实际作用和令我们感受到的规则总是经过执行机构解释和适用的那些。与此同时,对法治的信任乃至信仰不可能只靠宣传和教育达到,而要靠对具体的法尤其是法的适用的经验。归根到底,法治是一种生活经验,它像任何其他生活经验一样可以在实践中逐步获得、积累和改变。而历史和经验都已经表明,中国的普通民众从来都不缺乏对自己利益作出判断和根据环境变化调整其行为模式的实用理性。而公正司法,正是社会公众累积法治信仰的重要途径。如果法治不能被认真对待和实施,人们将对司法改革乃至法治本身产生怀疑,甚至失去信心,则法治中国建设的正当性也就将荡然无存。

公正司法是平衡国家和社会、个人之间冲突的最佳选择。法治以及现代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需求。全面建设法治中国,国家(包括政府及其机构)和社会结构甚至个人便不可避免地成为改造的对象。当国家本身成为改革的对象,而社会力量和法治水平尚不足以实现这一任务时,只能寄希望于公正司法。它本身也是一项复杂的事业,不仅涉及原则和制度,而且涉及认知方式和生活经验。要使社会矛盾和冲突不至激化,要把改革带来的社会震荡减至最低限度,只能依靠法律机制,依靠司法这样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从而实现国家、社会与个人之间的适度平衡,即在国家和社会、个人之间建立起权责利明确界分的有机结合。在此情形下,如何通过司法保障个人权利、如何限制和规范行政权力的不当行使,比对政府提出积极有为的要求更来得急迫和重要。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人们对通过运用规则来建构社会秩序的要求,对法律本身的正义和通过司法实现正义的期待,不但是司法制度得以建立和实施的基础,也是今天推行和实现法治不可或缺的资源。公平正义是人类的永恒追求,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强调当代法治所欲保护和促进的诸多基本价值,对于一个正致力于建立法治的社会来说,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中国今天面临的最紧迫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与其说是重修宪法和法律,写进去更多更好的条款,不如说是通过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和创造一种可能的社会环境,使业已载入宪法和法律的那些基本价值、原则逐步得到实现。后一种任务,正是司法体制改革和公正司法的核心使命。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篇8

备受瞩目的xx届四中全会议题确定为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今日之中国,已经进入全新的航域,身后是法律体系的基本完备,脚下是发展的新阶段,周边是上下打量的目光。社会精神层面,法治日渐成为共同的核心价值;人民物质层面,法治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保驾护航乃是热切期盼。从发展阶段和实际看,这一期盼已经成为一个痛点与焦点。

这两年,中央对老虎苍蝇一起打,让一批大贪小蛀们落马,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为什么?原因就在于,这些蛀虫们在吞噬人民的血汗财富。在那些有利益的地方,权力都在染指;有资源的地方,权力都在伸手。一些人因此而大贪大吞,肆无忌惮。因此,打掉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才会确保人民的果实落到人民的手里。

也必须看到,人民要能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路障不少。一个关键方面就是体制机制障碍。这些障碍,并不仅是因为滋生腐败,更可能是因其制约而导致社会失去活力,导致发展成果被沙漏。因此,改革是必须推进的主旨。明确提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让百姓看到了法治的力量和前景,更让人们期待四中全会在改革方面烹饪的法治大餐。

社会生活中,公平正义如阳光、空气,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从总体情况看,改革开放36年来,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进步有目共睹。但是,还有一些地方的百姓遭受不法分子的欺凌,还有一些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而对群众利益造成侵害。有的案件存在徇私枉法现象,人民群众还难以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有的执法不严、选择性执法,有的有案不立、有罪不究,有的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这些都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逐渐蚕食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和法治的信心。对此,我们又岂能让人民失望?又怎能不回应人民群众的强烈期待,不给人民的信心注入法治的能量?

法治的最终呈现,应当是一种良好的状态。当出现违法现象时,依法治之成为共识和行动。当人们解决问题办事情时,法治成为共同价值和信念。诚然,我们知道这样的状态还很难一蹴而就,但是我们必须把法治导入良性循环,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在这个轨道上不断向上攀升。四中全会就是这样一个重大的导入机制,它将使我们的法治更有质量,使我们的法治更有力量。

"法治环保新典范心得体会怎么写"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