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美术面课件

发布时间: 2024.03.28

美术面课件5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教师制定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发展阶段。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美术面课件”,请将本文收藏方便您日后的查看!

美术面课件【篇1】

一、组织教学:

引导阶段:中国花鸟在我国民族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花鸟画早在唐代便独立成科,后经五代的“徐黄异体”和宋代院体派、文人画的推陈出新,使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明代以陈淳、徐渭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把笔线与书法结合起来,粗笔狂纵,豪放恣肆,开创了大写意画风的鲜明特色。清代的“四僧”和“扬州八怪”寄情于物,怪诞不经,强调个性化极强的个人风格,尤其是晚期的吴昌硕,他们都能熔诗、画、印为一炉,独树一帜,面目一新,影响了近百年的绘画发展。

如若每一位学生都能把握住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仔细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认真感受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审美能力自然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新课学习:

1、作品欣赏:

(1)展示悬挂写意花鸟画小品的居室图片让同学们感受运用写意花鸟画小品装饰居室的效果。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主观感受。

(2)结合同学们的直观感受引入花鸟画小品的介绍,侧重讲述其人文特色,如独特的内容和诗、书的结合等。并以静物画、动物画相对照,请同学们结合居室装饰的特点谈谈自己的观点。

(3)结合同学们的观点,从不同文化的角度分析写意花鸟画小品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异同。

2、技法学习:

结合演示,介绍几种写意水墨画的章法特点和用笔用墨方法。

“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画技法要素的基础。黄宾虹语“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中国画是一种“线造型”为主的艺术,学习中国画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笔法与墨法。

A.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黄宾虹曾说“笔愈厚则神愈清。使笔要提得起,则缓处不妨愈缓,快处可更快,自然变化灵活,刚健中含有婀娜之致,劲利中带知厚之气”。

B.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初学画者,最难掌握是水与墨的比例,须经长期的探索和练习数量的积累才能熟练驾驭。

3、怎样画梅花:(以梅花为题,讲解示范梅花小品的画法)

枝干苍劲曲折,侧锋挫出,渐转中锋。注意:

枝干水份不要多。

花要圆、不露锋、花瓣墨色有浓淡。

最后点花心、花蒂。

三、临摹练习

以梅花为素材进行组合训练。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体会笔墨的应用变化,构图的基本常识和用笔墨造型的基本规律。

四、作业布置

完成以梅花为主要内容的写意画一幅。

要求:1.能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2.能表达画题的意境。

3.注意构图,画面要求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五、课堂小结:

理解掌握了基本的笔墨陈式后,还要经过一定数量的临摹练习,方能熟练应用;花朵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平。

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水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的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的赞美之言。课后同学们可创作一幅小梅花小品,来装饰你的居室,学习梅的品质,奋发图强。

板书:写意花鸟画

1、中国花鸟的历史

2、技法特点:

A.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B.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3、梅花的画法

美术面课件【篇2】

鉴于以上分析以及学生特点,在这节课,我运用了讲授法,谈话法, 演示法和师生互动相结合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达成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简短评述的目标。

四教学过程:

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预设的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以下三大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这一环节我通过展示所选先秦至两汉时期的美术作品图片和其他历史资料图片图表,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提出史前或上古时代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表现了什么样的含义或思想内容?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和文化价值。这种导入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收到“一石冲开水底天”的效果。

第二环节 自主合作 探究方法 这一环节我分三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独立思考 互相讨论 组织学生对一些重点作品进行欣赏并对作品中的视觉形象,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进行初步的描述。引导学生浏览和初步欣赏美术作品,并对一些作品进行一一介绍

第二层次 选择方法 小组合作 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如"史前或上古时代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表现了什么样的含义或思想内容?"。"这些作品的艺术形式与深层意蕴和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思想感情与审美理想有什么时候样的关系?"等等。归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围绕本课的中心议题-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时代审美特征及其社会文化价值,进行深入的欣赏和分析讨论。

第三层次 互相交流 进行小结 根据学生或小组准备的材料,分别对其他一些优秀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让学生更深层的了解中国绘画的发生发展过程。

这样的设计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落脚点,让学生从事主动地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得能力。

第三环节 总结提炼 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要点,鼓励学生多关注美术的发展动态。

通过总结,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并把学习的触角向外扩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整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1体现美术与社会,生活,人文。自然,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表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2注重美术思想方法的渗(shen)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3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美术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美术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审美情趣。

4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评价。

各位评委,以上所说是我对这一单元第二课时的预设的一种方案,但是课堂是千变万化的,会随着学生和老师的灵性而随机生成。预设效果如何,最终还要和学生课堂结合。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教!

美术面课件【篇3】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依然浓厚,同时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在课堂上能够大胆想像创造,能较好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认知:了解古建筑的特征。

能力:掌握画古建筑的方法,学习画一幅表现古建筑的彩色风景画。情感:感受古建筑的艺术之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重点:了解古建筑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画古建筑的方法,学习画一幅表现古建筑的彩色风景画。教学准备:课件、纸、画笔等教学过程:

谜语:

1、前面有一片草地(梅花)来了一群羊(草莓)来了一群狼(杨梅)

2、土豆要和包子去决斗,可是前面有一条河,它过不去(荷兰豆)决斗开始了,土豆捅了包子致命的一刀(豆沙包)

3、老鼠对野马说,我昨天和猫一起玩了(薯片)野马不信,把老鼠拎了起来(马铃薯)猪说,加油啊(朱古力)游戏:

萝卜蹲,萝卜蹲,水萝卜蹲完胡萝卜蹲

一、激趣导入发现美

上课,大家好!课前玩得开心吗?好,让我们将happy进行到底!带着愉快的'心情跟着老师一起去旅游吧!

1、播放课件,解说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古建筑作为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到处都矗立着它的身影,我国的古建筑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演绎着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我们熟知的北京的天坛、故宫、诗人李白笔下故人西辞黄鹤楼中湖北的黄鹤楼、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拙政园、安徽徽州的民居、山西的释迦塔,这些辉煌沧桑、魅力依旧的亭台、楼阁、寺庙、民居,无一不见证着文明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刚才我们欣赏游览的是我国的古建筑。

2、引入“古建筑”,板书

二、激发感受欣赏美

显然它们与我们的现代建筑是不一样的,那么它们有哪些特征呢?同学们结合图片、知识窗,从材质、造型、结构、装饰这几个方面小组讨论一下

1、分组讨论:材质、造型、结构、装饰

2、师生共同小结,课件出示

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

3、家乡古建筑

三、激励参与创造美

1、总结课件展示画好建筑的步骤要求:

a、观察思考

b、构图定位(从屋顶处开始下笔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

c、细节刻画(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

d、着色完成

简单吧?今天我们用两人合作的方式完成创作,根据你的特长或构图或刻画或着色,合理分工画一幅表现古建筑的彩色风景画。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模仿老师的范作,对于画的又快又好的小组老师有礼物留给你作纪念。好,开始动手吧!

2、合作完成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激情评价升华美

1、展示作品,30秒作品简介

2、评价:互评师评。造型、结构、装饰,多表扬,提意见。

3、班干部用星级评价方法评选出本节课的优秀作品。

4、奖励图片五、总结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描出了美丽的古建筑,希望你们今后能继续去发现美、描绘美!老师还想说,历经多年风雨和战乱保存至今的古建筑相对来说已经不多了,让我们携手保护家乡的古建筑,让家乡更美,让渭源更美!!

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美术一直是一门不被学生、家长、老师重视的学科。而现行的教学改革又不可能立刻解决这种矛盾。那么,有什么方法能让学生在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的时间里掌握一节课的内容呢?那么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才能调动起来呢?怎样才能激发其兴趣呢?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常思考:艺术源于劳动、源于交流、源于娱乐活动,而兴趣的发现与培养也正是在这中劳动和活动中建立并达成的。所以只有让学生在自己高高兴兴地参与实践中,才能使得他们的思维高度集中,创新的火花迸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得以掌握。素质的培养在于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源于兴趣,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把兴趣作为点燃智慧火花的导火索,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潜力,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

美术面课件【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成就的玉器、青铜器 和漆器,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本课重点是介绍青铜艺术的种类、用途和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二)内容结构

本课教学内容分成玉器、青铜器和漆器三部分。各部分分别叙述有关欣赏玉器、青铜器和漆器的基本知识。全课共分以下18个自然段落: 第一段是本课的引言。说明为什么选择玉器、青铜器和漆器,作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的主要内容。 第二段说明玉、石的关系。 第三段说明玉器在中国古代的主要用途,以及商周至汉代玉器工艺的演变和发展。 第四段说明玉器的设计创作的主要特点。 第五段分析周代玉器《玉佩垂饰》的艺术特色,进一步说明工艺美术设计所遵循的法则。可惜本课图版中未能刊出这一作品的图片。 第六段说明青铜的特点以及青铜工艺产生的时间和它的鼎盛时期。 第七段说明青铜器的范围以及如何欣赏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第八段说明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特征,并以著名的商代青铜器《司母戊方鼎》、《四羊尊》、《虎食人卣》为例。由于图版限制,前两件作品未能刊出图片。 第九段说明西周青铜器的主要特征,⒁晕髦茉缙诘摹队鄱Α肺?第十段说明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特征,并以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和战国时期的《十五连盏树形铜灯》为例。 第十一段说明秦汉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特征。 第十二段分析著名汉代青铜器《长信宫灯》的艺术特色。 第十三段分析著名汉代青铜器《虎牛形祭案》的艺术特色。 第十四段说明中国古代漆器的特点和它产生的年代,以及它的发展演变。 第十五段分析战国时期漆器《彩绘透雕小座屏》的艺术特色。 第十六段分析汉代漆器《漆耳杯套盒》的艺术特色。 第十七段分析明代漆器《牡丹纹剔红盖碗》的艺术特色。 第十八段分析清代漆器《三凤牡丹纹朱漆描金碗》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方面: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教学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本课的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二、教学过程 :

组织教学:

导入 新课:简单介绍工艺美术类别。(图片展示)

教学内容:

1、玉器工艺: ·现有资料证明,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70的新石器时代。在已发掘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文化遗址中,均有精美的玉器出土。之后,历经商、周直至明、清,持续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时代风格,代表了世界玉器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外,还赋予它以“德”的含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称:“玉,石之美有五德者”,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 ·请A同学谈谈玉器的用途。 ·玉器图片欣赏。

2、漆器工艺: ·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天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 ·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 ·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漆器工艺的种类有哪些呢?请同学回答。C同学小节。 ·漆器作品欣赏。

3、青铜艺术: ·为什么古人采用青铜铸造器具? 青铜器有哪些种类?(思考) ·请B同学小节。 ·夏铸九鼎简介。 ·商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期。 《司母戊方鼎》(商)(通耳高133厘米,器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这是商代著名的青铜器,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青铜器中的鼎是古代一种炊器,煮或盛鱼肉用。它的形状大多数是圆形、三足、两耳;也有四足的方鼎和圆形、方形的扁足鼎。鼎的两耳一般立在口沿上,目的是在取用鼎时,用鼎钩将鼎钩起。“司母戊”方鼎因器腹内壁铸铭文“司母戊”而得名。据考证,“司”为祠,意为祭祀;“母戊”是商王文丁母亲的谥号,所以,这件鼎很可能是文丁为祭祀母亲母戊而铸造。 司母戊方鼎为直口,宽边,立耳,耳廓饰双虎噬人头纹,壁厚,腹深,腹周边饰兽面纹(旧称“饕餮纹”),中间为白地,方腹四角各有一道扉棱,平底,四条粗壮的柱状足,足的上部均饰一兽面纹。整个器物外观雄健浑厚,纹饰庄重,气势威严。它的鼎身和四足是整体铸成的。鼎耳是在鼎身铸成后再在其上安模、翻范(铸造青铜器的模型称“范”)浇铸上去的。这表明商代的青铜冶铸已达到很高的成就。 司母戊方鼎既是炊煮器,也是重要的礼器。它体现着商代奴隶制贵族的无上权威。 《四羊方尊》(商)(高58.3厘米,口每边长52.4厘米,重34.5公斤,1938年湖南宁乡县月山铺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青铜器中的“尊”是一种盛酒器。此器的基本造型是方尊,上下分成三个部分,器口颈部分以极劲健有力的弧线起始,以稳重的直线围成的圈足结束。中间部分是用分铸法铸成主体的四只大卷角羊身,分置于四面转角之处,肩部的空隙处有蜿蜒的龙。器物上部饰以蕉叶纹,以加强口部开放的感觉。羊身及器身其余各部分均填以严谨工细的鳞纹和云雷纹。羊肩还饰有高冠的鸟纹。整个装饰十分繁复,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 从这一器形的设计来看,它把平面的形象和立体的形象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运用了线刻和浮雕的手法,使这一器物显得更加庄重威严。在铸造工艺上,它采用了分铸技术,即首先将羊角和龙头铸好,然后将其二者分别插入外范中,再进行整体浇铸,使之成型,又一次显示了我国商代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

·商周青铜器特点: 商代的青铜器,特别是青铜礼器,形制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

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

秋战国青铜器艺术。 《莲鹤方壶》(春秋)(通高118厘米,口横30.5厘米,口宽24.9厘米,重64.28公斤,1923年河南省新郑出土) 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壶是一种盛酒器。它的造型有圆形、方形、扁形、瓠形等。这件莲鹤方壶(又称“立鹤方壶”)是青铜器中的著名作品,出土时还有一件与此同样造型的青铜器。现在,一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河南省博物馆。 莲鹤方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青铜器艺术在春秋时期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壶身的纹饰为浅浮雕并有阴线刻镂的龙、凤纹饰。有的是以鸟兽合体的形式表现,虬屈蟠绕,布满壶体。圈足上每面饰相对的两虎,器盖口沿饰窃曲纹。壶颈部四面均有龙(兽)形耳,两正侧面作回首反顾之龙形,有花冠形角,体积很大,长度约当壶身高度的2/3,冠与身躯均有镂空的精美花纹。壶腹下部四角又有附饰的有翼小龙,作回首向上攀附之状。兽角翻卷,角端如花朵形。圈足下有双兽,弓身卷尾,头转向外侧,咋舌,有枝形角。承托壶身的兽,和壶体上所有附饰的龙、兽向上攀援的动势,相互应合,共同在观者视觉上造成壶身轻盈、移动的感觉。 壶盖上部为两重骈列的莲瓣形装饰,向四周翻仰,有力地烘托出盖心一只展翅欲翔的鹤。鹤的形象生动真实,为早期青铜器艺术中所罕见,被学术界认为是春秋时期时代精神的象征。战国以后,青铜壶盖以立鸟为饰的渐多,莲鹤方壶为此类器物的已知最早实例。

·春秋战国青铜艺术特点: 春秋中期以后,随着奴隶制度的衰落和崩溃,青铜器逐渐失去了它原来主要作为礼器的作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器形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

·秦汉青铜艺术: 《长信宫灯》(汉)(高48厘米,重15.85公斤,河北省满城陵山窦绾墓出土) 这是1968年出土的一件艺术价值很高的青铜器,是汉代铜灯具中的代表性作品。因此器上所刻铭文中有“长信”二字,根据墓主窦绾是汉代中山靖王刘胜之妻,而中山靖王的祖母即汉景帝时的皇太后窦氏所居住的宫殿名“长信宫”,故将此灯定名为“长信宫灯”。整个灯的造型非常新颖别致,呈宫女双手执灯形象,器身通体鎏金。灯座和灯罩都可以拆卸,灯罩还可以汗合,以便调整灯光照度的宽窄。灯盘上的一个短柄,可以用来调整照射方向;宫女的头部和右臂也可以拆卸,因为右臂实际上是烟的通道,使灯烟容纳于宫女形的器身之内,使室内保持空气洁净,实在是一个非常巧妙的构思。宫女双手执灯,跪伏在地的姿态以及小心翼翼侍候主人的神情,也完全符合一个身处深宫的年轻宫女的身份。 《虎牛形祭案》(汉)(高43厘米,长76厘米重12.35公斤,云南省江川李家山出土,南省博物馆藏) 这是1972年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古墓葬出土的一批重要青铜器中的一件。属于古代云南少数民族——滇族的文化。关于这一青铜器的年代,一般定为西汉,也有学者以为要提前至战国时期。这件青铜器造型独特,案作牛形,背有沿,形成盘状,便于祭祀时在上面安放祭品。为了保持器物的稳定性,牛尾处设计了一只咬住牛尾的虎。在牛的前后脚之间,利用空腹,横一头小牛,别有一番情趣。 ·秦汉青铜艺术特点: 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主要体现在造型的美)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

三、教学内容资料

(一)作品分析

玉器工艺 以硬玉、软玉、碧玉、水晶等为原料而制作的工具、装饰品、祭器、陈设品等通称为玉器。根据现有资料证明,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在已发掘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文化遗址中,均有精美的玉器出土。之后,历经商、周直至明、清,持续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时代风格,代表了世界玉器的最高水平。 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外,还赋予它以“德”的含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称:“玉,石之美有五德者”,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所以,中国古代的玉器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如工具和生活用器)外,还用于礼仪、祭祀、装饰、陈设等。 中国古代制造玉器的工艺,先秦时期称琢玉,宋代称碾玉,今称碾琢,以示与雕刻工艺有别。玉器的造型和纹饰均是靠碾琢而成

《玉人》(商)(高7厘米,1976年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这是商代第二十三代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墓中出土的大量的玉器中的一件。此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小书村西北约100米处。1976年春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这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相印证而确定其年代与墓主身份的商王室墓葬。墓内出土的各类随葬品共达1928件,其中玉器约300件。大部分为玉雕动物,玉雕人像有10多件。这一件跪坐人像,刻画最为传神。玉人呈黄褐色,属圆雕。玉人双手抚膝,长脸尖颔,细长眉,塌鼻突嘴,两眼直视前方,头发梳辫盘至头顶,再用箍形“颠”束住,“颠”前还有卷形的冠,身穿长衣,交领、窄袖,腰束宽带,衣上饰方纹,腹前悬长条形的“蔽鄹”,腰左侧插一宽柄器,可能是武器。此玉人虽然仅高7厘米,但各部分都雕琢得十分精细,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商代贵族的形象。 青铜工艺 青铜器是我国古代继彩陶艺术之后,兴起的又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点的工艺美术。

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因为纯铜(红铜)的熔点很高(1083℃),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一900~C),且增加硬度。同时,熔化的青铜在冷凝时体积略有涨大,所以,青铜铸件填充性好,气孔少,有较高的铸造性能,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因此,人类在使用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考古学家们将这个历史阶段称之为“青铜时代”。 中国的青铜工艺,始于夏代末期。最兴盛的时期是商代和西周。所以,一般都以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代表。商、周的青铜器,固然种类繁多,但最重要的是所谓青铜礼器,即有一些青铜器,如最常见的生活用器鼎(古代的炊煮器),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时,便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奴隶主地位的体现,称之为“礼器”。例如,按古书记载,奴隶主阶级的礼制规定,祭祀和宴饮时用鼎的数目是有严格规定的,即“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这说明像鼎这样的青铜礼器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象征。加上商代社会尊神重鬼,崇拜祖先,所以,商代的青铜器,特别是青铜礼器,形制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 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

春秋中期以后,随着奴隶制度的衰落和崩溃,青铜器逐渐失去了它原来主要作为礼器的作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器形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教材中选用的春秋中期的《莲鹤方壶》,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进入秦、汉时期后,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而逐步取代了青铜器,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主要体现在造型的美)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 《虎食人卣》(商)(通高32.5厘米,传湖南安化出土,日本泉屋博物馆藏) 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卣”(音“友”),是一种盛酒器·,它的形制似壶,但有提梁,故俗称提梁卣。 这件虎食人卣是商代后期著名的青铜器。卣身作虎踞坐形,竖耳瞪目,张着大口,虎牙毕露,两爪抱持一人,作噬食状,给人以恐怖感。器顶有盖,上有立兽,提梁饰夔纹,两端兽头。虎前足上饰顾首龙纹,背饰牛首纹,中配扉,尾饰鳞纹。整个纹饰极其精致,惜此器流散在外。与此器相似的另一虎食人卣,也在法国巴黎塞奴施基博物馆。 《盂鼎》(西周)(通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公斤,传陕西岐山礼村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这是现存的著名的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传为清朝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礼村。此鼎因腹内壁铸有铭文19行,共291字,记载周康王23年贵族盂受策名时,周王昭告周立国的经验与殷亡国的教训,命令盂要效忠周王,故称此鼎为“盂鼎”。这些珍贵的铭文对研究西周奴隶社会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这件鼎的形制看,它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除口沿下饰饕餮纹带外,足上饰兽面,并有扉棱,下加两道弦纹,体现了西周早期青铜器的典型风格特征。

漆器工艺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天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红漆木碗》(新石器时代)(高5.7厘米,口径10.6X 9.2厘米,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出土) 这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一件漆器。根据它出土时位于该遗址第三文化层来推断,它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彩绘透雕小座屏》(战国)(通高15厘米,长51.8厘米,1966年湖北省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这是件漆、雕、绘三者有机结合得非常精美的工艺品。周身黑漆为地,并以朱红、灰绿、金银等色进行彩绘。座屏外框也用朱红、金银漆绘出风纹等纹饰。更有意味的是,在这小座屏的外框中,用透雕的手法,共雕刻了49个动物,计有:大蛇20条,小蛇15条,蛙2只,鹿、风、雀各4只。这些动物造型生动、优美,相互结合得十分自然,体现了战国漆器工艺的高度水平。 《漆耳杯套盒》(汉)(通高12.2厘米,口横16.5厘米,口纵19厘米,1972年湖南长沙市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 这是一组设计非常巧妙的漆器。呈椭圆形的漆具杯盒,内部空间并不大,但由于设计合理,却能盛放7件耳杯(6件顺叠,1件反扣),充分利用了盆内的有效空间,而且套合严密,其设计的巧妙,堪称实用与美观相统一的典范。盒与杯均为木胎。器内髹红漆,器表髹黑褐色漆,以红黑二色绘云纹、漩涡纹和几何纹。 《牡丹纹剔红盖碗》(明) ?这是中国古代漆器工艺中“剔红”的代表作主一。唱9红”又称“雕漆”,是在层层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出花纹的一种漆艺技法,因它大多采用鲜明的朱漆,故又名“剔红”,或称“雕红漆”、“红雕漆”。我国古代的雕漆工艺始于唐代,盛于元、明。雕漆工艺因漆层多,较费工时,雕刻技术精细复杂。要雕出花叶的转折起伏凹凸,显得有刚有柔,有粗有细,有疏有密,层次交代分明,呈现出一种精美的浮雕效果。这不仅要求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还要具有很好的艺术修养。所以,外国许多著名的博物馆,多收藏有中国的雕漆工艺品。这件牡丹纹剔红盖碗就体现了上述的艺术特色。 《三凤牡丹纹朱漆描金碗》(清)(高7厘米,直径15.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现存清代漆器工艺的精品之一。它米用了多种漆工艺技法。三风牡丹纹中的风头,头后飘起的细毛及风身金色较浅。,这是中国古代漆工艺名著《髹饰录》中所称的“彩金象”的画法。凤头的轮廓及眼睛用黑漆细勾,凤背的鱼鳞式羽毛及翅翎、牡丹的花叶,金色浓淡成晕,是北京漆艺匠师所说的“搜金”的画法。牡丹花叶则用金笔勾筋。可见仅“描金”·(在彩色漆绘花纹上加描金线称“描金”)一项,其手法就有多种。漆器工艺技术之精由此可见一斑。

美术面课件【篇5】

一、设计思想: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设计。应用”领域7—9年段的目标是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的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最终递进为“创意与设计”,指向了思维活动和操作实践全过程的要求。本课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服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之一,初中生对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服装包含着三大要素:款式、色彩、面料。

本课《生活在格子里》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特点,从服装面料设计中寻找灵感,以格子为切入点,通过对生活中格纹面料的结构和色彩变化分析,加上自己个性化的创意设计,再根据设计在不同人群中的适应性,让学生的设计得到生活化的应用。

除了专业引导,本课还注重浓郁的人文关怀,将学习领域定位于“设计。应用”,其中“设计”重在引导生从经典中吸收灵感进行“格纹设计”的多样表达,而“应用”重在将学生设计的作品在不同气质的人身上进行立体的演绎,当我们的创意在紧紧的思考“人之所需”时,温暖的人文关怀得到了自然的呈现。

二、教材分析:

《青春风采》属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16册教材第2课,该课涵盖内容异常丰富,为我们多角度的理解教材并进行个性化的自我建构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可行性。

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四个课时。第一课时为“服装欣赏”,第二课时为“色彩和花色搭配”,第三课时即本课——“生活在格子里”,第四课时是“多样的格子装”。前两课时的教学既让学生领悟到了服装的多样表达,又让孩子们具体了解到了色彩和花色搭配的奥秘,有了这两课的积累,再细化到“生活在格子里”,原有知识和全新内容的互相碰撞,为孩子们的多样表达形成了爆发的原点,第四课时则是利用格子元素进行丰富格子装款式设计,前一课的学习又回归到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款式设计。由此,这一单元的课程安排与服装的三要素——款式、色彩、面料不谋而合。

而本次教学设计的呈现主要是第三课时《生活在格子》。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依照“感悟——表达——应用”的主线节奏,进行了层层递进式的教学,其中“感悟”是从经典的“苏格兰格子”入手,通过学生具有生活体验的格子构成唤醒大家对它的重点关注;“表达”是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格纹造型中运用线和色的互为融合,重构个性化的格纹构成;根据不同的人所传达的不同气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设计进行生活化的“应用”。

三、学情分析:

1.初中生对生活、对服装已经有了自己一定的审美积淀,格子装非常适合学生穿出青春风采,然而对于生活中的“格子元素”是如何构成的?它们独特的美是怎样演绎的?我们将运用这些元素如何重构?重构后的作品又将如何适用于不同的人?这些蕴含“美学原素”的思考是初中生所不具备的,因此这一课的展开不仅使学生领悟到小小格子元素的秘密,而且还从课堂学习衍生出更多的观察所得——生活中很多细小的美,只要我们潜心去挖掘,总可以感知它的未知面。

2.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以下的困难和问题:其一、学生没有借助线条构成而形成格纹美的积累;其二、学生对各种经典格纹的抽象美的感知是全新的;其三、设计之后如何应用也是学生会遇到重要难题。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的学习策略有个体自主思考的学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策略、紧围问题的“探究式学习”的学习策略等。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由苏格兰格子裙了解“井子格”及其它“马赛克格”、“千鸟格”、“蒙德里安格”等格纹种类,知道这些格纹以线构成、色彩渲染的造型特点,感悟各种格纹或稳重、或活泼、或灵动的美感。

2.技能目标:尝试运用水粉工具,通过线条交错、重叠等不同组合和色彩渐变、对比的丰富变化表现出学生喜欢的格纹。

3.情感目标:了解格子服装的特殊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掌握各种服装中格纹图案造型的独特美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设计。领悟格纹设计中的经典美,并能提升对格子服装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运用了从“感知——表达——应用”的教学流程,注重学生观察分析、自主探究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感知,探究和创造,设计并运用。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水粉笔、刷子、水粉颜料以及相应的辅助工具。

2.教师的准备:课件、源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物模特”教具和示范用具。

八、教学过程:

(一)展示格纹造型的“艾玛”,了解马赛克纹,揭示学习内容

1.课件演示:享有当代寓言大师美誉的大卫。麦基笔下的《花格子大象艾玛》,请学生欣赏艾玛的眩目格子装。

2.教师阐述:马赛克式格子装是利用色块的交融表现艾玛纯真、可爱、开朗的个性,同学们可以像艾玛一样,生活在格子里。

3.出示课题《生活在格子里》(大卫。麦基笔下的“花格子大象艾玛”)

[设计意图:以直观的、有趣的图片直入主题,在快乐、新奇的情境中明确本节课的重点]

(二)观察分析格纹,了解格纹种类,丰富表现能力。

第一、欣赏、表现苏格兰裙

1.粗看

跟着影像去旅行:展示生活中的苏格兰人在不同的场合穿着的苏格兰裙,引导学生有感而发:精短的旅行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粗略的欣赏与观察,使学生自主的感受格子裙在苏格兰民族中的地位,从而激发他们深入了解格子这一造型元素的兴趣]

(穿着“格子裙”舞动的姑娘小伙儿们)(穿着“格子裙”的士兵)

2.细看(街头的艺人)

(1)色彩:

定格几款不同色彩的经典苏格兰裙,请学生眯起眼睛观察:每一款格子裙的主要色彩倾向是什么?

(红色调的苏格兰格纹)(蓝绿色调的苏格兰格纹)(蓝色调的苏格兰格纹)

[设计意图:由经典的苏格兰格子裙,复习色彩中色调的知识,为学生在后面的创作中如何控制色彩倾向做好铺垫。]

(2)格纹:

更近距离看它,格纹也很有特色,你发现了怎样的线条,它们是如何构成格子的?

[设计意图:注重观察方法的引导——从远至近、从整体到局部,引导生聚焦“苏格兰格”的构成是典型的“井字格”。]

(3)色彩和格纹:

当这样的线条进行交错、重复、叠加时,就产生了丰富的节奏韵律感,仔细观察,这样的美感是通过线条与色彩怎样的变化产生的?

归纳出线条的方向变化,粗细、疏密的对比以及色彩渐变、对比产生了富于节奏的美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提炼苏格兰格的基本格,理解它的变化,为学生创意性的设计格纹奠定扎实的基础]

3.表现

教师现场示范表现苏格兰格,落实格纹的表现技法。

注意:端平手腕、锁定方向、大胆运笔,就能形成平直稳定的横直线与竖直线。

强调两个细节:其一改变画笔的方向就能表现出粗细不一的线条;其二产生了瑕疵,可巧妙利用,让它融入画面;或者大胆保留,形成独特的画面效果。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能让学生直观感知如何用笔,如何把控平直的线条,如何巧妙处理创作中的小瑕疵,为学生独立的设计解决技能上的难点。]

4.欣赏

演绎苏格兰格子服装不同的真人秀,感受格纹图案在服装中的不同表达,领悟“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设计意图:欣赏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知经典格纹的多样表达,通过开放性的观察来开阔学生设计格纹的思路]

第二、感悟、探究格纹的变化

人们的创意思维不会满足于一种经典,会创造出更多的变化。

1.菱形格的演变

从水平直线组合演变成斜直线的变化,感悟“井子格斜”变成“菱形格”的不同感觉。

(1)师现场演示,将苏格兰格变化方向放于身体前。

引导生观察:这样变一下,斜直的线条交错起来变成了菱形格,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说说你的直觉。

(2)加上你的创意思维,斜直线会构成不同的格纹效果。

这种变化是怎么造成的呢?

小结:线条形态的改变、角度的变化、当然还可以有更多的。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的演示,让学生发现菱形格线条的造型特点,有效地利用这一造型优势,可以创作出n种创新版菱形格纹,揭示创意的设计就在线条的组合重构之中]

2.千鸟格的演变

在变化中感悟“井字格”和“斜直线”的组合构成的格子——千鸟格。

3.蒙德里安格的演变

欣赏由不规则的变化构成的形式丰富的“蒙德里安格”。

(1)引导学生目标明确的观察:这样的格子具有哪些独特的美感?

(2)“我”(教师本人)穿蒙德里安裙和气质相符的模特穿蒙德里安裙相对比,两个不同版本的不同穿着效果,引出格子装的着装法则——适合的才是最美的!

[设计意图:“千鸟格”和“蒙德里安”格的观察分析让学生更立体的感知格纹世界的多样表达,而通过教师自身的与模特的对比演绎,自然的导出格子装“设计。应用”的精髓——适合的,才是最美!让看似简单的“格纹”设计课上升到我们生活中最朴素的审美高度。]

(三)回顾格纹学习,思考格纹创意

1.你吸收了哪些基本的方法?

2.你又生成出哪些变化的灵感?

[设计意图:回顾、思考既是对整节课的梳理,也为孩子们共享设计思路提供了一块灵性的空间。]

(四)欣赏“非常格装秀”,激发创作灵感

在动感的旋律中让学生体会格子的多种表达,并刺激自己设计灵感的生成。

[设计意图生活需要激情,设计也需要激情,设计前的视觉冲击可以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

(五)散发创意灵感,创作格纹实践

主题:创作?的格子

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讨论(确定格调)——分工(明确个人角色)——创作(大胆的呈现想法)

请利用色彩+线条组合+变化你们想表达的格子

[设计意图:“?”的格子给了学生更广泛的创作空间,温馨提示则凝炼了本节课的重点,便于孩子们在设计中可以围绕几组关键词大胆的展开。]

(六)设置“应用”情境,展示学生作品

1.教师呈现各类人物的KT板造型,简要分析人物身材和性格特点;

2.请各组同学根据该组所设计的格纹,对照人物的身材和性格,给他们穿上适合的格子装。

[设计意图:虚拟的人物场景,使得学生可以真正的让自己的设计得到有效的运用。]

九、板书设计

苏格兰格

经典的格纹千鸟格变

菱形格

十、教学反思

1.换位思考,结合专业,解读教材。

现行使用教材每一课涵盖的内容都较广,为我们解读教材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如何解读呢?

首先是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来初看《青春风采》,列出作为初中生看到这一内容时,会条件反射出哪些问题?即俯下身子,读出孩子们的兴趣点。中学生喜欢怎样的服装呢?中学生充满着青春活力,除了运动装,怎样的服装要素最能吸引学生呢?通过调查和交流,我发现,“格子装”是初中生喜欢穿着的日常服饰,具有四季皆宜的特性,能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中引起共鸣;格子纹样又属于服装面料设计,颇具变化,于是,就选择了《生活在格子里》作为教学内容来组织本课教学。

其次,回归到教师自身的角度重读《青春风采》,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围绕课标要求和

教材分析,提炼出在第一层次:服装的三大要素包括款式、色彩和面料。可以以款式和色彩为重点设计出较为常态的教学流程,对面料的设计却很少有人涉及,而“格子纹”的线条蕴含着节奏与韵律、对比和变化等多重美感,关注这一细节的层层剖析,能让学生从美学的角度重新认识身边熟悉的服装元素;第二层次:站在“设计。应用”的角度,《生活在格子里》不仅在课堂中能体现这一学习领域的特点,而在学生更为广泛的生活中,更能真真正正的得到体现,符合学习致用的特点。

2.循着主线、把握节奏、组织教学。

在本课的设计与试教中,我强烈意识到一节课像一条潺潺溪水,可以营造出多重交叉的主线美感。因此在组织教学素材时,我先找出能架构起本课内容的几个关键点,然后提炼出“经典剖析——个性的演变——适合才是最美的”的课堂主线。而溪水的转折流淌如课堂的节奏变化,从缓缓的进入、变化的呈现、动感的冲击到回归率性的创作,这样的节奏处理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设计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服装美的元素。

3.追求完美、没有完美、思考永恒。

在《生活在格子里》的执教过程中,同样感受到还有值得推敲和反思的细节。其一、格子构成的设计能否再开放些,大幅度地展开学生思维,让格子这一设计元素表现的更多元;其二、少一点预设,多一些生成。教师要成为灵性的教师,应该随着学生的思路及时地调整方向,这样的教学才不会因为少了某个环节的呈现而逊色;其三、多给学生充足的体验时间,特别是在优质课评比中,常常会出现“赶”的现象,是否能放慢步伐,留给学生大块的时间去发现、去感知,相信孩子们《生活在格子里》的收获会更丰富!

十一、部分学生作业呈现(略)

gz85.COM精选阅读

美术点课件13篇


本文重点关注与“美术点课件”紧密相关的主题。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因此如果随意编写,老师们就要小心了。编写教案时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我将尽力为您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美术点课件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一课《流动的颜色》,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希望大家能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流动的颜色》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小学阶段学生第一次使用水彩颜料,体验色彩融合变化的初始课。新课标指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应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根据这一教学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 知道两种颜色调和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教学重点)

情感目标:感受吹画活动及合作学习的乐趣,体验抽象绘画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能力目标:吹画后,能展开想像,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作品。(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我采用谈话法、情境法、启发法 、 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学法上,我将指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创作等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详细阐述)

三、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低年级学生想像力丰富,表达方式大胆,学习兴趣持续时间短,动手探究能力不强等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故事激趣

上课伊始,我会这样对学生说“同学们,昨天,老师听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接着,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叫乐乐的小朋友调好颜色正准备画画时,被他的朋友喊出去玩,忘了收拾桌上的颜料。这些调皮的颜色跳出来,在纸上欢快地跑来跑去,一不小心,红色和黄色撞到了一起,“天啦!”蓝色看到后尖叫起来,立刻跑去扶它们,蓝色为什么会尖叫?扶它们时又发生了什么呢?

【设计意图】运用谈话法导入,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自然地进入课堂状态。再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魅力,把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藏在故事的情境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充分调动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求知的欲望。

(二)初步尝试,探索发现

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自己调颜色滴在纸上,先尝试用一种颜色吹,然后再换一张纸,用红黄蓝等颜色吹,教师及时指导学生观察、总结自己的发现,找到故事的答案。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体验等方法自我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因此,我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尝试,得到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颜料加水过多颜色就会太淡,水太少就会吹不动,以及两种颜色流在一起后会变色等规律,由于这一发现,学生很快明白了故事中蓝色尖叫的原因是看到红色和黄色撞到一起变成了橙色;扶它们时发生的变化是:扶红色的手变成了紫色,扶黄色的手变成了绿色。

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呢?运用课件展示:当这些颜色发现自己变色了,正感到疑惑时,乐乐回来了,“呀!好漂亮、好神奇的颜色呀,我要给它取个名字——流动的颜色”(板书课题),乐乐说完便把其它的颜色也吹到纸上,玩了起来,真是美极了,我要把它们变成一幅幅漂亮的美术作品。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奇心强的年龄特征,以故事贯穿课堂教学,通过创设的情境,及时调整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迅速投入到课堂中去。

(二) 作品欣赏,启发联想

1、 作品欣赏

教师及时问道:乐乐画了些什么?同学们,你们想看看这些作品吗?自然地进入作品欣赏阶段。看:《和谐家园》、《缤纷海洋》。通过这些作品带给学生巨大的惊奇和莫大的兴趣。

【设计意图】好的范图就好比一块引路石,帮助学生及时进入角色。

2、启发联想

欣赏完乐乐的作品之后,课件展示:乐乐向大家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吗?学生观察后回答:“吹了之后添画的”。

课件继续展示:乐乐还吹了很多作品,想考考我们,看,这幅可以添画成什么?有的说可以添画成大树,有的说可以添画成怪兽……当学生对吹画的作业一时想不出能添画成什么的'时候,通过课件转动作业的角度,再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想像。当学生的脑海里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时,我利用课件把乐乐的添画作品展示给他们看,让作品与学生的想像产生共鸣。刚才这幅,乐乐把它添画成了花瓶,这幅添画成了……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难点,教师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教师示范

教师根据今年中国.常德“桃花节”的盛大活动,即兴创作《三月桃园》。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以中国常德首届“桃花节”为创作题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的源泉,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再通过直观的演示法教学,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让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这种直观感受与体验是多媒体教学所不能取代的。

当学生欣赏完乐乐的作品,感受了老师创作的全过程之后,他们已经迫不及待了,这时马上进入第四个环节。

(四)快乐作画,展示评价

首先让每组同学,相互观察、讨论自己的画面,看看流动的颜色像什么。然后让学生确定是自己一个人作画,还是和同学合作,大家可以自由选择。在学生创作的同时播放儿童歌曲,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把作品贴到我设计的作品展示评价板中,然后采用学生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设计意图】在这个阶段,运用讨论法教学能让学生充分去观察,体会、发言,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开拓学生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完成精美而神奇的作品。

(五)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教师简单地小结今天的学习情况后,用课件展示,美国画家波洛克用滴流的方式创作的特色作品以及中国画家利用喷水、撒盐、实物压印等方式创作的精美作品,让学生了解到作画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善于探索、尝试就能创造出更精彩更神奇的作品。

【设计意图】最后设计的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使教学达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将文字与画融为一体,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作画过程与板书相配合,将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

板书: 流动的颜色

吹 —→ 想 —→ 添画

四、教学反思(设计理念)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想象力丰富,但对自己的行为约束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通过一个完整有趣的小故事,贯穿在整个教学中,能及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参与实践——交流探索——引导想象——快乐作画——展示评价。轻松愉快地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课标中提出的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

本课的创新之处是:发挥精品范画的魅力,让作业等于作品。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在小候都尝试过吹画,我小时候也玩过吹画,但只是照着书上的作品吹吹玩玩,从没想过这样简单的技法也能创作出神奇的作品,其实美国画家波洛克,他的世界名作,就是运用的这种技法。用简单的技法创作出非凡的作品,这就是艺术的真谛。所以,我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了自己精心创作的作品,让作品感染学生,让学生知道其实画画并不难,只要善于观察,敢于尝试,多动脑思考就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让学生的作业等于作品,并爱上美术课。

美术点课件 篇2

课题名称:

生命的甘露

学习领域:

欣赏绘画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进一步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和水的多姿多彩,欣赏珍视生命之水。

技能目标:

学习用线描、色彩表现雨景,制作保护水的招贴画。

知识目标:

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人

1、教师设问:同学们,下雨是自然现象,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喜欢下雨?下雨天你的心情怎样?你认为鱼有颜色吗?在雨中有没有观察过行人的表情?

让学生自己扮演角色,通过问、说、讲、演等过程使学生能很快掌握画雨中时的注意点,如:人体的穿插、颜色的搭配等。

3、小结:烟雨朦胧,湿漉漉,空气清新,到处像洗过一样很漂亮。

二、深人理解

学生回答后小结:大家说得很好。下雨了,雨点从天上争先恐后往下落,风把雨点吹得往一边斜,所以,人们打伞总要斜一点。

有时雨越下越大,好像一串串银珠从天上掉下来,雨水把地面淋得透湿。人们打着伞、穿着雨鞋、披着雨衣,在路上匆匆忙忙地走着。当乌云密布时,大地变得阴暗,景物也失去了光彩。每当下雨了,很多同学就有一种好奇、兴奋的心情,有的还喜欢在雨中行走玩耍。大人们也不例外,在炎热的夏天,若是下一场大雨,人们会觉得非常舒畅。美国影片《雨中情》中的男主角在雨中手舞足蹈,表现出兴高采烈的情绪。雨,原来也是欢快的。

教师:怎样画雨景呢?请大家把课本翻开。(画雨的小训练)

三、方法指导

刷法、刮法、蜡笔水彩法。

2、教师着重介绍蜡笔水彩法。示范并讲解:

(景物;

(2)用浅色蜡笔点线画雨,注意用线;

(涂画天空地面和空白处。乌云、闪电、树、飘落的雨点、人们打着伞在雨中行走,还有映在水中的影子等等的表现,使画面线条模糊,给人感觉好像是画中景物被风吹得在动。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自己的方法。

四、作业观摩

1、教材上的三幅学生作业,内容情景不尽相同,工具材料各不相同,表现形式方法也不相同,但都是非常优秀的作业。

2、本校同年级学生的优秀作业若干。作具体的情景与形式美评价分析?

五、自由表现

1、布置学生作业:画一幅雨中行或雨中景的画。

2、学生动手作业。

协助、提示。

提示:把雨天见到的印象最深的场面画下来。表现雨不一定就是画雨,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态、衣物在雨中的形态等来表现雨;雨点不像雪花,要注意用线。有些颜色调不出,如蓝黑色、蓝灰色、蓝紫色等,教师可趁机把方法告诉给学生。

六、教学总结

1、作业完成情况的简要评价。

2、课堂学习态度的评价。

3、未完成的作业的后续安排。

美术点课件 篇3

设计意图

我选择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伞”为活动主题,用实物“伞” 把 幼儿带到活动的氛围中来,然后我提出问题:“这么漂亮的伞,你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你也想试一试吗?以此激发起幼儿的探究和想创作激情,通过活动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创作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大胆地进行伞面设计。

2.感受各种伞面的装饰美,体验创作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实物:小花伞2至3把

2.课件:小花伞

3.彩笔、油画棒、纸(画好小伞轮廓)

活动过程 :

1.猜谜导入课题:

谜语1:一朵花,真奇怪。晴天不开,雨天开。

教师:是什么呢?小朋友猜一猜。(伞)

谜语2:小帐篷,圆又圆,雨天满街走,晴天家中闲。

教师:这个谜语又是在说什么呢?小朋友们好好想一想。

教师:这两个谜语都是在说什么呢?(都是伞)

2. 欣赏实物小花伞。

(1)出示一把实物小花伞,提问:小花伞有什么作用?

(2)介绍伞的构成:伞顶、伞面、伞把。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样的伞,为什么?

(3)拿出其他小花伞,说说有什么不同。

(4)教师小结:这几把小花伞都很漂亮,他们都是伞厂的叔叔阿姨设计出来的。今天,我们要请小朋友来当设计师,设计出更美丽的小花伞。先请小朋友们看看大班的哥哥姐姐是怎么设计小花伞的,好吗?

3.播放课件,欣赏小花伞图片。

(1) 提问:你们喜欢这只小花伞吗?为什么?

(2)小结伞面设计的特点:首先确定伞顶,伞顶可以设计成圆形、波浪花纹、小花等图案;伞面的边缘可以设计成重复的图案,可以是一朵朵的小花、一只只苹果、一个个爱心等图案。

4.全体幼儿进行伞面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1)出示画好的小花伞轮廓,组织幼儿讨论:怎样让这些空白的伞面变得更美丽。

(2)要求幼儿大胆想象,你设计的图案可以和别人的不一样,伞把也要涂上颜色。发现有困难的幼儿教师重点指导。

5.将幼儿作品拍下来后放在电视上播放,欣赏幼儿作品,教师进行引导性评价。

6.活动结束,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览区。

美术点课件 篇4

一、[教材分析]

作为人类三种主要艺术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抽象艺术有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之分,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进而能够创作抽象艺术作品。

二、[教学目标]

对抽象艺术有更深入、具体的认识,通过欣赏抽象艺术作品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上的美的表现。

三、[教学重点]

唐诗及代表人物,楷书、草书的代表人物,画家阎立本、吴道子,石窟艺术敦煌莫高窟,隋唐的音乐和舞蹈等。

抽象艺术的概念和冷热抽象艺术的特点的把握以及冷热抽象艺术作品的辨别。

四、[教学难点]

1、如何结合原有的美术语言的知识来理解认识抽象艺术的概念。

2、艺术如何发展到抽象的。

五、[教学方法]

展示法

接着让学生试着说说“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理解,体会“将心比心”指的是用自己的心比别人的心,为他人着想。

学法指导:

1、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 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六、[教学过程]

新授过程:

导入:

首先同学们来看两组图片,第一幅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存在的,真实的再现现实,即具象艺术。另两幅在你们的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物体吗?学生回答:“不存在”。我们称这种没有现实形象的可辨性的作品为抽象艺术作品。怎样去欣赏抽象艺术作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抽象艺术,去体会其独特的艺术美。

教师总结:

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意象艺术不同的是,它不直接表现任何现实中的可视物,但不能因此说它与现实就没有任何关系。

展示:

《百老汇的爵士乐》、《即兴之31》两幅作品。

问题思考探讨:

同学们分两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

分别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然后找同组同学作补充。

这部分内容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类型反应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又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教师活动:

老师总结后引出:抽象艺术的含义

作为人类三种主要艺术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抽象艺术有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之分,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进而能够创作抽象艺术作品。

通过拼读音节读儿歌,掌握生字字音,了解儿歌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抽象艺术及其两种形态(冷抽象,热抽象)

1、抽象艺术的含义?

在20世纪初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2、冷抽象、热抽象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及观点。

冷抽象含义:

代表人物:

蒙德里安。

热抽象含义:

代表人物:

康定斯基。

作品赏析

《百老汇的爵士乐》。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先鉴赏纽约百老汇夜景的照片,然后一边听爵士乐(爵士乐:《蓝色狂想曲》),一边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

教师活动:

老师介绍:

1、爵士音乐;

2、蒙德里安生平简介;

3、蒙德里安对百老汇城市面貌的感受及对爵士音乐的感受。

问题思考与探讨:

学生活动:

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1.这幅作品使用的语言有哪些?不同的颜色块让你联想起什么?横竖交错的线条让你想起什么?

教师活动:

老师补充总结

在以往的活动中,幼儿已充分了解了眼睛的保护方法。本次活动将由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四个环节来组成第一环节:即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将以轻松、愉快的“指指点点”游戏,引入课题,使孩子自然进入活动状态。

能力练习:

欣赏几幅作品,判断它们是属于冷抽象还是热抽象艺术作品。

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思考:

具象艺术能够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而抽象艺术却完全排除现实形象的可辨性呢?那么艺术为什么会走向抽象?

由上面的问题引出:

(二)艺术走向抽象的原因

问题思考: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25页,回答问题。

1.抽象艺术的形成?

19世纪中叶照相机的发明加速人们对美术的本质思考,20世纪初,抽象艺术的概念在西方已经基本确立交流法,操作之后,让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让同伴分享自己的成功,同时,老师也统整和提升幼儿的经验。

2.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照相机的发明,现代的社会化大分工,西方科学理性的影响。

抽象艺术形成之后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三)抽象艺术的特点:

分析性,即把艺术的各种语汇分析、抽离、孤立出来并加以夸大,甚至绝对化,这就形成了抽象艺术特殊的艺术美。

抽象艺术独特的艺术美包括:

A形式与色彩;

B构图与笔触;

C材料与肌理;

D空间与透视;

E光影与运动。

学生能力练习:

让学生自己来欣赏作品,判断作品的艺术美的表现。

知识补充:

抽象艺术在我国的独特表现, 抽象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拓展:

学生欣赏完这些作品后,跃跃欲试,都想创作抽象艺术作品,那么,这时候老师要适时满足学生的欲望

动手实践,创作作品。

让学生听一首音乐,创作一幅抽象艺术作品。

(四)课堂回顾

这节课重点讲述的是冷、热抽象艺术作品,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

四、板书设计:代表艺术家、特点等环节,分析鉴赏部分作品。

本册书总体编排设计精当合理,符合学生在这一年龄段的认知能力,注意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冷抽象、热抽象美术作品,分析其分类、法、情感与态度的有机结合。

美术点课件 篇5

本册教材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方面。本学期美术共20课,教材的内容充分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求新、求异为目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从而使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形成简单、具体的形象。本学期在绘画的具体形象上有所要求,学习一些简单的简笔画,把基础打实。

1、全册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2、知识教育要点:

(1)认识和运用各种平面形、常用色。

(2)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3)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4)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3、能力培养要点:

(1)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

(4)提高对色彩美、形状美的能力。

4、审美教育要点:

(1)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5、全册重难点:

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

(一)重点:

1、用蜡笔或油画棒的形式进行平涂作画,描绘观察、记忆、想象中的动植物,

2、线条流畅,色彩均匀丰富,造型大胆、夸张、生动活泼,富有一种童趣;

3、传授版画的方法和步骤,并进行一系列练习;

4、用撕纸拼贴方法进行简单画面制作;

5、欣赏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和中外儿童优秀美术作品。

(二)难点:

1、在绘画训练中,要求线条自然流畅,色彩鲜艳丰富,造型大胆生动,富有儿童趣。

2、在工艺制作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造型能力,培养按步骤操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3、在欣赏过程中,提高欣赏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全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1、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3、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注意学生的情绪,语言要亲切,气氛要轻松,要积极鼓励学生动脑筋,大胆添画,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点课件 篇6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每当我面对儿童写生画指导时,总是不知所措,不懂得采用怎样的方式、方法去指导学生写生作画,而认为是教师讲理论、示范是唯一的方法。在过去的指导过程中,我都是先摆静物(或选景),然后分析物体的形体结构、造型,再通过示范最后是学生作画,老师个别辅导,而且在辅导过程中,我大多去帮学生改画,学生画完后,展示讲评这一过程、方法去辅导的。另外在选实物上,不懂得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去选取儿童熟悉且感兴趣的实物让学生去画,总认为学生作画应由简单到复杂,所以选的实物过于简单,让学生无内容可画。而在改画中,我没有注意保护儿童的原创性,不懂得如何去引导。教学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作品简单,构图不合理,而且一些画得较好的学生作品也和老师的范画如出一辙,没有个性,通过这次学习,让我领图到现代儿童绘画指导方法的真缔,也使我懂得在课堂绘画写生课的指导过程中如何去落实新的课改理念,改变自身的指导方式。现就书中带给我们的指导方法概括如下:

1、是精心选择课题,课题内容是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符合训练目标和儿童心理特点的。

2、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实物的外轮廓和形体结构,色彩关系。

3、是让学生欣赏名家的作品,感受作品的美感和画家的处理方法。

4、是学生写生、老师不断的启发、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观察实物细节,让儿童有内容可画,并引导学生如何组织线条或处理色彩关系等;在构图方面,让学生先设立主体、画出主体,主体要求要画大、突出,再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画面,完成作业。

5、作业展示、点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亲自去示范,只是不断的引导,画法上也不作统一要求,让学生从感兴趣的地方画起。如果初次上课,必要作示范时,教师也不过是画一局部,让学生懂得从何画起,教学生如何用笔、用线、上色等。这种方法我认为非常适合现代儿童写生画的指导,也很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要求。

美术点课件 篇7

教学目标:简单的装饰设计,色彩的搭配,剪、粘、组合等基本制作技巧。通过造型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并使他们认识到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建立尊敬师长的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基本的制作技法。

教学难点:制作精美,设计有新意。创设情境,赏析激思

作业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自己喜欢的教师制作一份礼物

学生准备:根据自己的设计准备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毛线等等

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一位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和喜欢老师的原因。

2、学生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最喜欢的老师。

3、说一说: 9月10日是什么节?

4、讨论:

在老师的的节日里,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5、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件或几件作品,送给你最喜爱的老师,表达你对老师的美好祝愿,好吗?

6、宣布小组活动内容及要求:

观察作品,按用途分类。

分组讨论制作方法及所用材料。

7、小组汇报。

根据要求进行分组学习,针对实物进行观察与讨论。

(按用途分:小挂件、相架、贺卡、装饰画等;制作方法:剪贴、编插等;所用材料:彩纸等。)

8、 欣赏观察、明确重点

看一看,说一说:

在课本第2、3页中找出新的制作形式,并说出有什么不同。

9、小结制作要求:

作品的.形式要能够表达你对老师的心意。要有自己的特点。

欣赏一些特点鲜明的作品。

10、自由创作

你要设计制作什么作品?用什么材料?

11、 提出要求:

自由选材,可以合作或独立完成。同学间要谦让、友好。

1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辅以轻松的音乐。

创作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不作统一限制。体现自主选择的原则。

欣赏评述:自我评价内容:

从用途、制作方法。表达方面说感受。

作品展示与自我评价。

紧扣本课重难点展开自评与他评,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第二课时

一、一节课制作礼物学生教师节送礼物的事件教师启发导入:教师节那天你都干了些什么?你的礼物是怎么送给老师的?老是当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想的?明年的教师节你打算怎么为教师庆祝?

二、学生回忆、想象,并自由谈论

三、教师出示一些学生作品对学生的构思进行引导。

四、学生之间或和教師說一說学之间或和教师说一说,自己想把哪个情节利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录下来。

学生表现,教师辅导

五、欣赏评述: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共同欣赏,看一看同学们都把什么样的感人场面记录下来了。

美术点课件 篇8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四)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

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

记录、观察、理解、记忆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标签:美术说课稿,美术说课教案,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

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

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

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理由: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在看画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引出美术鉴赏的概念,比单纯由老师来讲述要直观和具有乐趣。)

2、什么是美术鉴赏?

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

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

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

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天安门的图片、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

(2)、提出问题: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

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

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

(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设计理由:1、在欣赏图片中,逐步训练学生区分不同美术形式的能力,2、培养学生勤劳善良的美好情感)

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标签:美术说课稿,美术说课教案,

3、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总体而言,美术作品都被归为空间艺术的范畴,在这下面,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和内容等分别作更细致的划分。

依照美术作品在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划分出了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具象艺术”。

美术点课件 篇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棋文化,培养学生对历史悠久的棋文化的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立体的棋子。

3、提高学生对立体造型的感受、设计和表现能力。

二、重难点:

重点:对棋子立体造型的观察、设计与表现。

难点:对棋子不同角色特征的把握与表现。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泥巴或橡皮泥、水粉颜料、雕刻工具等,收集有关棋文化资料

(教师)尽可能收集各种棋的图片资料、范作、各种制作工具和材料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安定学生情绪。

2、揭题

这是什么?出示棋子。揭示课题:《自制棋子》

3、引导思考

(1)你喜欢下棋吗?喜欢下哪种棋?

(2)下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锻炼思维能力,培养顽强沉着、机智勇敢的意志品质……)

(3)你印象中的棋有哪些棋子组成?

使学生认识将帅、兵卒、车马炮和棋盘等。

(4)你知道棋的来历吗?引导学生感受棋文化。

4、引导探究。

(1)书上的棋子在造型上有哪些特点?

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大胆地说出棋子的造型、色彩特征等。

(2)让学生尝试制作自己喜欢的棋子。相互评点、交流感受。

(3)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不同材料及不同的表现方法。

5、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棋子。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

(1)棋子的整体造型;

(2)表现方法;

(3)个性体现。

7、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再让同学评议,教师小结。

8、延伸部分: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表现棋子吗?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尝试。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泥巴或橡皮泥、水粉颜料、雕刻工具等,收集各种棋盘

(教师)尽可能收集各种棋及相关的图片资料、各种制作工具和材料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收集情况,安定学生情绪。

2、相互欣赏

把学生优秀作品予以展示,共同探讨成败得失。

3、相互介绍

让学生出示自己带来的棋,介绍下棋的技法。

4、引导游戏

(1)你会下棋吗?你了解下棋的规则吗?怎样才能做到既快乐又文明?

欣赏汉代弈棋俑。引导学生明白下棋必须遵守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同桌相互比赛,再比出小组冠军,接着比出班冠军。

(3)班冠军与老师进行比赛,将气氛推向高潮。

5、小结延伸。

(1)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感受,选出最好的棋的设计,并大胆地提出修改建议。

(2)鼓励学生课后再去尝试制作自己喜欢的棋。

美术点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科幻画的构思、构图与表现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 从科学意识出发,欣赏为了世界的科学奇迹与文明生活;

② 从审美角度出发,欣赏与表现科幻画表达的美好愿望与故事情节。

态度、价值观:

愿与同学分享构思资源,有为祖国科技事业发展努力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点:

学习“未来世界”科幻画创作的构思与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渗透科技意识和具体刻画细节。

兴趣点:

①未来世界的科学故事;

②欣赏同龄人的优秀作品。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选择一种表现方法.描绘自己来到25世纪的科学幻想画:

2.较高要求:

画面借助有趣的情节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情感,

3.个性探究:

描绘的形象生动有趣,与别人的不一样;画面表现手法丰富:

教学活动设计:

一、课前准备:

1、收集科幻图片和影视作品,了解学生喜欢的科幻动画故事。

2、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采取小组教学。

二、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老师昨天晚上做了一个很奇特的梦,梦见来到25世纪,我的样子一点都没有变老,因为我吃了长生不老的药,我看到了很多新鲜的东西,你们想知道吗?

2、教师例举出一些怪异的现象:例如天上重新出现9个太阳,我们喝的水可以变成燃料,这个世界到处都是太空人,我们住的房子可以自由活动……其实,那个时候还有更多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

3、播放一个科幻片片段……

4、要求学生将科幻片片段的情景描述出来。

三、课堂发展,讨论交流。

1、引导学生构思在25世纪的某天,全班开班会的故事。

2、引导学生想象25世纪的情景:

交通工具、植物、水果、房屋、空气、太阳、行星、动物……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象25世纪的情景并写出简单的文字提纲。

四、故事编创,绘画实践:

1、提出创作要求。

(1) 怎样表现主题?或描绘故事的哪个情节?

(动物或景物?有什么交通工具……

(3) 画面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大小、形状、颜色怎样?次要的怎样安排?

(5) 还需要配上什么东西呢?

(绘画元素:点线面、大小粗细对比、构图……

一边创作。

美术点课件 篇11

美术:《下雨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下雨了》是“有趣的生活”单元中的一课。按照新课程标准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一课的内容,具体的讲:就是要求学生尝试不同的工具,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玩玩等方式大胆地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

欣赏艺术作品,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因为一年级孩子的学习情况,我会重点画五颜六色的雨伞,了解雨中人的动态和形象。

教学目标: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学习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尝试用大胆的线条表现风、雨、电和云,能用绘画或撕贴的方法来表现不同形状和花纹的伞。

2过程与方法:充分设置场景,激发绘画兴趣;团队合作,体验集体创造的乐趣。

三。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用各种伞激发对生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画各种形状和图案的伞。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用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多**课件、大白纸、记号笔、胶水等

2学生准备:铅笔,油条,白纸,剪刀

教学过程:

1: 多**课件导入,激发绘画兴趣

1教师展示课件(**旱情现场),并设置情境,激发绘画兴趣。

老师:这是中国西北部的一个小山村。井里没有水,漫天都是沙子。这个小女孩叫滔滔,她呀可没有你们幸福了,她每天只能带上小半瓶的水去上学,就是这小半瓶水,滔滔也不能随便喝,因为她要喝上整整的一天呢!

最可怜的是,滔滔的洗脸水是妈妈洗过的给哥哥,哥哥洗过的才轮到滔滔,可就是这脏的象小泥巴是的水,滔滔还不能倒掉,还必须给小鸡,小鸭们喝。哎!因为这里好久没下雨了!

老师:孩子们,你们最需要什么?

生(答):雨

师(评价并提出任务):是的,这里太需要一场及时的大雨了,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帮帮滔滔,给他们送去一场大雨好吗?

学生:很好。2请给我看一下雨声,并分配绘画任务

师:小朋友们,这场雨你准备怎么下呢?你准备画上什么?我们一起仔细的听听下雨的声音吧!

生:(听)

老师:谁想画画?你要画什么?

学生:强风、暴雨、闪电、乌云等。(来到黑板前,在老师准备的***上画画。)

我注重控制画面的密度(针对绘画专业的学生),注重个性的评价;“你刮的风好大呀!”“你下的是大暴雨/毛毛雨吧!”“你的乌云里面一定住着许多小雨滴吧”

提醒下面的学生认真的看,师:(问)你们喜欢**下的雨呢?为什么?

3、我总体评价:下面思考的同学很认真,在上面下雨的同学也很认真,滔滔他们一定会谢谢你们的!。“好!你们都棒!雨停了。请回到座位上去!”

4学生评价:你喜欢下雨下**,为什么?(3-4人说)

二:话题延伸,讲授新课

1老师:这么大的一场雨,我们准备做什么?

生:雨衣,雨伞,雨鞋

老师:今天老师还带了把伞。我们看看好吗?

2、师:它由哪些部分组成?(伞的结构)

生:伞柄,伞面

师:伞侧着看是什么形状的?正着看又是什么形状的?

s: 老师:(评价)你看起来多细心啊!

师: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雨伞呢?

生说他可以上来画画(1-2)

评价:你仔细观察生活!

三。教师展示多个课件以建立知觉

老师:今天老师还带了很多小伞。请仔细看看,告诉我们你喜欢哪把伞?有什么花纹?为什么?(教师在**课件时,一边进行讲解,如:这于正方形相似~~~)

生:说(2-3人)

师评价4、提出任务:画伞

老师:刚才我们把雨送到了滔滔。现在,我们能给滔滔送一把漂亮的伞吗?

好老师:想想看。你准备送什么样的伞给滔滔?

生:说(引导从形状。花纹的说)(3-4人)

老师:我们要送这么小的伞吗?滔滔不会高兴的。这是不礼貌的。我们会送一把漂亮的伞给滔滔,好吗!

3、 课堂作业(15-20分钟)

我鼓励学生大胆地画画,并提醒他们不要浪费纸张。如果他们错了,他们可以把它换成另一个。将画好的给学生欣赏,用剪刀指导,演示剪刀(提醒安全使用)胶水!将你们的雨伞送到大雨里来吧!

告诉孩子们不要着急,下课后可以贴上去!

四、作业互评

师:你喜欢哪把伞为什么?

生:说(4-6个)

师评价师总体评价:今天,大家都画的很棒,你看,下雨天虽然会有是给我们带来不方便,但是,你看这五颜六色的伞真漂亮,好一个美丽的伞世界!

五、课后拓展

老师:那么多漂亮伞的主人在**?小动物他们的雨伞是怎么样的?要是没有带雨具又会怎么样呢?老师稍后会把这些作品贴到教室后面。孩子们想一想。你可以将它们添加到**中!

六、教学结束,整理卫生

今天,老师还带了一个乌云宝宝,请小朋友们,将你桌上和地上的纸片,捏成团,做成小雨滴,放到乌云宝宝这里来,乌云宝宝还要到其他地方去下雨呢?

课后反思:

情境教学是一种充分利用图像,创造典型场景,激发学生学习情绪的教学模式。在各科教学中,美术学科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更适合于开展情境教学,而且适当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对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会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我在教学中设置西北缺水的小山村很需要一场及时的大雨,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他们下雨再到给村中的滔滔送伞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和教师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带着多方面的情感去完成一幅美术作品。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和创造美,从而塑造审美心理,培养审美情操。

学生画的雨伞造型简单,有个性的伞少之又少,这与老师启发较少有关。建议老师们从前面看到的雨伞的基本形状做一个简单的演示,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和创新。

美术点课件 篇1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四课《会变的小手套》。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这节课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材料、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说课内容。

一.首先来解读一下教材。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的课型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目的是激发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本课以冬季人们常戴的手套作为艺术再创造的原材料,使学生在对手套形象感受联想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发散性获得新的形象。这些形象经过简单的添加、装饰就会变成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植物、生动的人物或者其他物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多动脑筋想办法,制作出多种多样的独具个性的作品。比如在手套中添加一些填充物让手套鼓起来,形象更加逼真。也可以将手套和其他简单的辅助材料相组合,变化出生动有趣的物品。还可以利用多个手套组合起来,使作品更加复杂多样。

教材中提供了许多有趣的手套变形形象,同时也展示了部分学生作品和创作的方法步骤,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手套的变化方法和变化形式,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参考。

二.下面说一说教学目标的设定。

依据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在深入解读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三维目标的内涵后,我从学生角度出发,制定了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感受适型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添加,能大胆地创作出某种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丰富的想象力是艺术作品的加工与再创造主要依靠的源泉,一个人的想象力枯竭了他的创作也就终止了。因此,使学生了解适型造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学生思维,是本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与难点。

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一代。但是我经常看到一些孩子自己不会系鞋带,不会穿衣服,甚至吃饭的时候不会拿筷子。社会在进步,但是孩子的动手能力在退步,这是一种令人堪忧的状况。因此,利用美术课堂有意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出比较生动的形象,是本课的第二个教学重点与难点。

四、学习材料的准备:

各种闲置不用的手套、剪刀、双面胶、扣子、彩色卡纸、丝线、毛线等饰品。

我之所以把学习材料的准备单独罗列出来,是想通过这一环节教育孩子学会“勤俭节约”和进行安全教育。在告诉学生准备手套时我着重强调“闲置不用”这四个字,培养学生从小学会节约的好习惯。在告诉学生准备剪刀的时候,我着重强调不要把剪刀当玩具,胡乱挥舞会伤人,注意安全最重要,以此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五、教法与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教学任务,依据本课实际和学生特点,我采用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完成本课内容。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观、详尽的演示,来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首先说一下时间的安排:①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3分钟)——②讲授新课 教师演示(10分钟)——③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20分钟)——④展示作业评价交流(5分钟)——⑤课堂小结拓展提高(2分钟)。

①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首先通过课件展示几件小手套制作的作品,请学生猜猜它们是谁?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吗?来调动学生主动脑思考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讲授新课 教师演示:学生了解到这几件作品是利用平时废弃不用的手套制作的之后,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作品使用到的其他材料和工具:彩色卡纸、剪刀、毛线、丝线……学生对本节课制作的作品形式以及使用材料有所了解之后,紧接着为学生演示“小金鱼”的制作方法。接下来带领学生做“排顺序”的小游戏,用你的小手套试一试,这只小兔子是按什么顺序变出来的?你能排出正确的顺序吗?在游戏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手套玩具的制作过程和步骤。讨论并且动手试一试,这只小兔子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和小金鱼的做法比一比,有什么不同?接下来请学生再欣赏几件作品,体会这些作品中使用的制作方法。

③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下面,请同学们随意摆弄一下你的小手套,看看它像什么?你一定会有更多有趣的想法!你们也来试一试吧!(小组合作练习,教师提出明确作业要求)

④展示作业 评价交流:将部分学生的作品在台前进行展示,并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老师以尊重个体差异,鼓励为主的原则进行总结评价。

⑤课堂小结 拓展提高:本节学会了什么? 体会是什么?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你会用今天学习的内容去美化生活吗?通过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学习美术做铺垫。

七、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共分两大块,左板块楷书书写手套玩具制作的步骤以及要领,将书法的魅力在每一节课点点滴滴之中渗透给学生。右板块是学生的作品展示区域,让每一个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作品的同时,再对比一下其他同学的作品的优劣。找到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创作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以上是我对于《会变的小手套》这一课的肤浅理解与设计,有不足之处请各位多多指教,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美术点课件 篇13

一、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导人新课:欣赏《家》的录像片断,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家是温寨和团圆的代名词。大家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最美的地方画下来。(板书课题)

2、读画(出示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分析作品中的构思和画面处理效果)9卧室的一角、客厅的一角、书房的一角、阳台上、我的小天地……

3、小结:从构思角度来看,一张画不可能画出家的全貌,我们可选择一景一事来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家里的某一角落或一个侧面,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好地表现出《我的家》。

4、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①构思:即确定主题,选择角度。同学知道老师平时最爱写毛笔字,老师就画书房的一角。

②打稿:根据构思轻轻地把景物画出来,注意选择你认为最美、最人画的地方,要突出主体部分,详略得当。

③修改:注意画面构图,线条的流畅明了,富有童趣。

5、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艺术性。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小结:

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

第二课时

一、组织谈话。

上节课,大家已经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画了一个o稿子,这节课,我们再稍作修改,涂⊥漂亮的色彩。

二、讲解上色方法,强调画面效果。

1,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图,可用蜡笔、水彩、彩色水笔等涂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协调、美观、鲜艳的效果。

2.上色步骤:

①从整体人手,确定主色调。

②刻画画面主体,描绘美的感受,使画面达到表情达意效果,进一步体现爱家的思想感情。

③结合主体,搭配好背隶颜色,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3,结合以上步骤,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教师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表达美的感受。

三、学生上色彩,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学生作业,表扬造型和用色较好的同学,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方法。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惠安小姑娘(立体纸工)

教学目的:

学习立体工艺的基本技法,以及简单装饰

的技能,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闽南地区的民风民俗,进行"服饰

美"、"着装美"的审美教育。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一、组织课堂纪律。

二、谈话导入。

1、谈话:福建泉州地区惠安女的服饰十分独特,令人难忘。她们用大花头巾包裹头部,戴一顶圆形尖顶斗笠,上衣短窄,露出腰部的肚脐,下身是宽松的大裤管,当地人总结为"封建头、民巨肚、节约衫、浪费裤"。

2、读画:本课制作小人偶的方法比较简单,用一个纸筒(卫生纸的内芯)、一个乒乓球就能组成惠安女的基本形,然后根据惠安女的服装特点用彩纸进行装饰。尤其要突出花头巾、短上衣,惠安女上衣的颜色以天蓝色、淡绿色、粉红为多,裤子则多是黑或其它深色调的。

3、制作步骤:

(1)用白乳胶将乒乓球粘在纸筒上。

(2)用彩纸在纸筒上装饰惠安小姑娘的服饰,装饰时要注意上衣要短,还可以用银色纸做人偶的腰饰。

(3)用彩笔在乒乓球上画出五官,建议学生可画不同的表情。

(4)将一块三角形彩纸贴在小人物头部做头巾。

(5)鼓励能力强的学生做出不同造型动态的小人偶。

三,巡回辅导。要由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既要照顾全班同学,又要注意对个别同学的帮助。

四,进行小结。

花美术课件15篇


今天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花美术课件”的相关文章。教案和课件在课堂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的老师需要亲自编写属于自己的教学课件。教案是多元教育思维的具体表现,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和获得快乐。诚挚欢迎您访问这个网站,希望您在这里能够获取到知识和快乐!

花美术课件 篇1

【教学目的】

1、感知线是绘画语言之一;

2、美妙多变的线条培养线控与线性的感知与表达能力;

3、感受生活中与作品中的线及其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线是绘画语言之一;美妙多变的线条感受线的不同种类及其美感作用。

【教学难点】

线性的感受与表达。美妙多变的线

【教学准备】

范作

【教学过程】

修改台

一、探究活动1:寻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线。

目的:感受线的丰富与多变。

过程: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探讨线的种类及作用;玩一玩手中的

线,看看有什么发现。

二、探究活动2:寻找线的排列美及用线表现美的方法。

目的:在体验、探究中感受线的美感,美妙多变的线条岭南版美术

教案

过程:做一做,选一张教材上的照片,用硬笔和软笔分别进行“线表

现”,感受粗细不同的线感;说一说,自己表达的是什么线?如何排列?

(有序与无序)美在哪里?如何画线才好看?

三X探究活动3:画家与小朋友的画美在哪里?

目的:感受线是绘画的基本元素之一,感受画面线的组织、排列的

美感和各种线表现的情感。

过程:说一说,画家(小朋友)想说些什么?他们运用什么线表现?

他们用什么方法组织画面?美在哪里?

四、探究活动4: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各种线的.不同美感。

目的:体会线的丰富多变与美妙。

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种线的比较(各组选择一种)进行探讨,

教师可提供一些适当的感觉词语,然后各小组汇报,最后归纳板书。

五、评价活动:检测学习结果。

评价点:

1、能运用线表现物象与装饰;

2、能运用不同的线表达不同的情感(提供:优美、流畅、刚劲有力、

平静、稳定、活泼、生动);

4、能运用各种线材、线性表现自己的情感。

【布置作业】说出各种线条表达的感觉,美妙多变的线条

花美术课件 篇2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蜡笔版画的学习,感受蜡笔版画产生的斑驳的特殊美感。

2、了解水和蜡的特性,学会利用两者互相排斥的特性,掌握蜡笔版画的工艺知识及技法。

3、培养学生的巧于设计和创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水和蜡的'特性。

压印时的力度和速度。

教学难点:

转印时水和蜡笔分离效果的掌握。

作业要求:

自由命题创作一幅有趣的蜡笔版画。

教学用具:

水粉颜料、蜡笔(油画棒)、画纸、笔刷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二、观察·发现:

1、在纸上涂上蜡笔或油画棒,再涂上水粉颜料,会有什么效果?为什么?

2、蜡有很强的排水性,涂上去的水粉颜料无法覆盖,反而产生了斑斑驳驳的特殊效果。

三、步骤:

1、用蜡笔画出画稿;

2、用水粉颜料快速涂满画面;

3、盖上印纸,用手掌均匀压印;

4、还可以多次着色,反复印制至完成。

四、练习·创作

自由命题创作一幅有趣的蜡笔版画。

五、评价。

花美术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能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隐性目标: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重点:通过了解如何利用五香进行魔术组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难点:如何利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彩色笔、尺子等;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

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

你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

展示组合得巧妙的作品。

板书课题。学生欣赏。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物品放在一张纸上小组同学互相摩,分析哪些部分组合得巧妙。

三、讲授新课

布置讨论题:

1.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你还想怎样组合?

教师用课件演示几种与课本不同的组合方法。

学生实践课后拓展巡视辅导。

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试一试。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实践活动练习绘制。

把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以单色绘画,也可用彩色表现。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板书设计

图形的魔术组合

夏加尔《我和我的村庄》

花美术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居室美化的平面设计与效果图制作。

2、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细致、耐心、认真完成制作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品质、提高学生对身边事物观察、理解的敏锐程度、自信、个性培养和倾听师长同学意见的.包容胸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居室的布置设计方案。

难点:设计中创新意识、功能意识和审美意识的完美结合。

教学过程:

1、让学生走进不同的房间,看看怎样的家居布置才是最理想的?(看幻灯)

(1)书房的设计最能体现主人的兴趣、爱好和艺术品位。

(2)你一定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你能把它布置得既实用又美观吗?根据学习和休息的需要,合理地划分居室空间。

2、客厅是家庭成员进行交流的场所,请想一想布置一个理想的客厅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1)体现主人的品位和生活情调。

(2)家具摆放错落有致、空间利用合理,不过分拥堵。

(3)色彩明快,色调和谐而富有变化。

(4)合理划分使用区域,满足人们的学习、生活、运动、或娱乐等需要。

3、家居设计图中是否可以随意画出家具的大小?为什么?。

4、教师出示设计图。

你能画出自己居室的平面图吗?

方法一、用单色线条绘制的居室平面图:准确、清晰。

方法二、用色彩绘制的居室平面图:直观、鲜明。

方法三、用彩纸拼贴的居室平面图:装饰性强。

方法四、用纸片拼摆的方法展示居室布局:可变换家具摆放的位置。

5、主题墙的设计是居室设计的点睛之笔。

6、小结。

发挥创造力,按着个人品味、感觉或喜好来布置。

花美术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尝试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2、认识墨的焦、浓、重、淡、清。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掌握工具材料的使用。

2、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3、工具的使用。

4、用笔、用墨的训练。

教具学具:毛笔、生宣纸、砚台、画毡、墨、装水的瓶子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教师出示一幅中国画,并结合课本插图《小鸡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2、让学生直观认识什么是中国画并出示课题——“水墨游戏”。

3、新授:

教师边实践边介绍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1)毛笔:羊毫(软)、狼毫(硬)、兼毫(中性)。

(2)墨汁:一得阁、中华;墨块:收藏、欣赏。

(3)纸:生宣纸:吸水性强、画写意画用;熟宣纸:吸水性差、画工笔画用。

(4)砚台:收藏、欣赏作用更多,实用性较小,取而代之实用性更强的是用盘子。

4、在认识工具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练习,探索、体验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2、画一幅有浓、淡变化的水墨画。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做画,敢于用水、用墨、敢于下笔。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五、组织学生清理卫生,教育学生热爱环境卫生。

花美术课件 篇6

我在上低年级美术《十二生肖》时,开始我以龙来举例。龙是由:鹿、牛、蛇、鹰等动物组成的动物。并出示龙的图片,学生分析图片。他们的兴趣被好奇感激发出来,我再引导他们创作学生心中的怪物。先以牛头、猫的身体的动物为例,可以由两个或三个或更多的动物组合。接下来由学生创作,可以运用不同种类的工具制作或绘画。学生创作出许多有趣的怪物,并为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的特点,以龙来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掌握孩童的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在《愉快的春游》的绘画中,我通过图片、故事的结合,给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未来。孩子根据教师的提示,画出了未来的景色。孩子对未来都充满希望,因此产生了绘画的兴趣。教师再正确的引导他们创作。由此,也会产生很大的效果。有的学生把未来的房子建在云彩上,能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

本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现实事物进行再创造。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知识。

一、美术的教育作用

在上美术课《卡通画》中,学生通过教师讲故事和图片,使学生了解故事。从中学到了美的真正含义。

在教学中,我先展示图片让学生观看,要求他们分析出图片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的理解图片的意义。这时我再把图片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他们听,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并且能发自真情实感的完成老师留给的绘画内容。

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图片和故事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对学生进行美育与德育的结合,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二、知识与兴趣的结合

1、音乐情景 激发兴趣

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曲调、音色和音质、强度和力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指导儿童绘画创作时,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去感染学生。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

如上创作课《喜怒哀乐》时,先放一遍的音乐。造成一种特殊的情景。学生听完后说出歌词中的最主要的内容,说出春天景物的特征,然后将歌曲在学生绘画过程中反复播放。使他们增强了对春天里的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自己置身于绿色的春天的怀抱之中。

音乐手段的运用,给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美的感受。促进了新知识的掌握,新技能的形成。

2、启发诱导 引起兴趣

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教师可根据创作主题设计问题,鼓励儿童积极思考问题。支持他们大胆的发表见解。通过自己的见解去发表问题,从而进入绘画情景。深化绘画主题。如命题画《十二生肖》,通过为什么要和动物交朋友的讨论,儿童不知不觉的进入角色,进入描绘的具体情景,于是怎样和动物交朋友的画面便展现眼前。

在《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问:你们谁见过大海呀?对于这个问题,有的同学曾说在暑假时和父母一起到海边去玩,还拾到不少的贝壳。更多的同学则在电视里看到大海。接着我又问:大海里有哪些生物呢?学生们纷纷说出有鲸鱼、鲨鱼、海豚等动物。接着我出示挂图,直观的启发学生的思路。然后欣赏书中的画,讲一讲科学幻想和童话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兴趣。

花美术课件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和表演各种影子造型,感知影子造型变化的美与趣。

2、利用各种生活中的事物的影子尝试大胆表现、绘画出各种造型,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

3、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核桃、树叶、剪刀、充电器等实物,台灯、手电筒。

2、记号笔,画纸。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做手影)我是一只自由翱翔的小鸟,今天我还带来很多好朋友,我们一起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非常神奇而又好看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师:小朋友们看的可真认真,你们都看到些什么呀?幼:狗、鸟……看到手。

师:嗯,小朋友们看到了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是怎么变出来的呀?你看到了手,手变出了什么呀?老师也用手变出了小鸟,和视频里的动物有什么不一样?它们看上去都黑黑的,没有眼睛鼻子,为什么呀?

幼:因为他们是影子变来的。

师:物体在光的照射下能照出影子。你们想不想也用你们能干的小手变出动物呀?

幼:想。

师:老师呀前面放了手电筒,但是要请小朋友找个人和你一起合作,一个人拿手电筒,一个人摆造型,然后相互交换。听到音乐声就到前面来,拿手电筒照在前面的白墙上,音乐声结束关掉手电筒放到篮子回到座位。好了,动起来吧!

幼儿合作玩手影。

二、激发想象,影子绘画

1、教师师范影子画画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用你们的小手变出了很多手影动物。在生活中我们平常见到的大部分东西都有好看的影子。今天老师请来了金桔宝宝,你们猜猜它的影子是怎样的?

幼:圆圆的。

师:谁来到前面来用手电筒找找它的影子。

幼儿到前面找金桔的影子。(照射的过程中问幼儿影子像什么,激发幼儿想象。)

师:老师用金桔宝宝的影子给你们变出一个魔术,看看老师变出了什么。

师:嗯,这是金桔宝宝的影子,它的影子真漂亮,那我们可以把它变出什么呢?我们来试一试。嗯,从这个角度看它的影子像一顶帽子。帽子下面呀藏着一个大美女,它长着一张瓜子脸,看见这么多人她害羞地闭上了眼睛,她的鼻子高高的,樱桃小嘴真好看!她突然有点不开心,(一个是因为你们的声音太大,吵到她了。)还有一个呀是因为她发现她的帽子看上去太普通了,她想给她的帽子装饰装饰。你们谁来帮帮她?你想怎么装饰她的帽子?

幼:我想给她画点。

师:请你帮她画下来。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她的帽子变得真好看,金桔宝宝说谢谢你们!

师:老师是怎么把金桔宝宝变成一个美女的?

幼:在影子上画画。

教师总结:可以在影子的周围画画,也可以在影子上画画,让影子变成一幅好看的画,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可以是一样东西。

2、幼儿合作画影子师:哇,用影子画画真有趣,老师呀也给你们提供了一些材料,看看你们都能变出什么好看的图画。

听到音乐,和你的合作伙伴先到前面选一个材料,然后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看看照出来像什么,商量一下你们要画什么,讲一个怎样的故事。(引导好幼儿画什么先想好设计好)

师:你们都照出好看的形状想好画什么吗?嗯,回去画吧,两个人合作画约。

幼儿进行影子画画。音乐结束就把东西拿到座位上开始画画。

幼儿选择实物,在它们的影子上画画。

教师巡回观察,并及时记录。

三、展示作品,评价作品

师:谁来和大家分享你们的影子画。好的,你来说。

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嗯,真棒。你来说,你们的作品也棒!

四、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影子,它们都有非常有意思的形状,我们仔细观察,然后把这些形状加工一下,就能变出很多漂亮的图形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的影子画吧!

今天我们学了影子画画,回教室后分给其它小朋友,一起变出更加有意思的图画吧!好了,起立,和客人老师说再见,我们回去吧!

花美术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感知马路、汽车、红绿灯等造型、色彩,了解一些交通设施;体验“近大远小”有透视现象,能描绘红绿灯下有前后遮档和空间秩序排列的道路交通情景。

教材分析

重点:能描绘红绿灯道路交通情景

难点:能描绘红绿灯下有前后遮档和空间秩序排列的道路交通情景

教具:图片欣赏、纸、笔、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1、观察与记忆,激发学生观察、记忆与表现物像的兴趣。

展示录像资料:A、交通的繁忙情景——交通规则与秩序

B、特写镜头——各种道路、汽车的造型特征

C、交通设施——红绿灯、马路、人行道、人行天桥、马路护栏、人行横行道线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哪些地方使你印象最深?你能说说它的造型、色彩吗?你知有哪些交通规则吗?

2、激发学生的表现兴趣和欲望

A、让学生模仿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如汽车的发动声、警车的声音,喇叭声音,自行车的铃声等。激发学生联想和说出交通工具其形态,色彩特—征,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像力。

B、启发学生讲讲马路上的交通故事。如繁忙的故事,交通设施的故事,交通规则的故事等。认识遵守交通规则,要从“从我做起”的道理。

3、欣赏与评述——展示几张学生作品。

思考:A:画面上有哪些地方运用了遮挡的表现方法?

B、小作者是怎样选择人物的形像、动态、行使的车辆,交通设施等组织画面、表现主题?

C、你喜欢那一张作品?为什么?

4、尝试与表现:

A、准备选择什么物象来表现“红绿灯下”的画面?

B、主体物的位置和次要物的位置

C、哪些需要画大点?哪些地方需要画小些?为什么?

D、怎样才能使整个画面丰富?

5、动手创作

A、提供作业评价点,主题突出,运用遮挡表现前后秩序;画出“近大远小”的关系,画面丰富;

B、动手创作,构思定位,选择表现的物象,突出主题;勾画主体物,注意由近及远地描绘;添加背景,丰富画面。

板书设计

花美术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知道水分的多少会影响色彩的浓淡。

2、剪出西瓜外形的基础上,用蜡笔和水彩结合的画法进行描绘,并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

3、通过多种形式完成作业,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蜡笔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表现西瓜。

西瓜的重新组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谜语

2、揭题:大西瓜

二、新授

1、观察西瓜的外形和颜色。(实物)想一想西瓜的形状是怎样的?颜色又是如何?小组讨论。

西瓜的.外形有圆形和椭圆形。西瓜的瓜皮是绿颜色的,其中有的瓜皮身上有花纹的。

2、教师演示西瓜画法。

(1)把纸对折,撑满格画一个椭圆形。

(2)在椭圆形一边画西瓜的圆形的柄,再以柄为中心画辐射状锯齿线——西瓜花纹。

3、学生跟画西瓜外形。

4、接下来我们将西瓜切开观察一下,看一看瓜瓤与瓜皮的颜色。

瓜瓤是红颜色的,瓜皮是淡绿颜色的,瓜纹是深绿颜色的。

5、教师演示涂色

瓜瓤:瓜瓤水分多,颜色就淡,瓜瓤水分少颜色就深,瓜中心颜色较深,到瓜皮颜色渐渐变淡。先用绿色蜡笔勾画瓜皮,再用红色水彩色涂瓜中心部分,到瓜皮处加水让颜色变淡。

瓜皮:用深绿色蜡笔涂瓜纹,再用淡绿色水彩涂瓜皮其它处。

6、学生尝试给瓜瓤、瓜皮涂色。

7、切西瓜

(1)剪下西瓜的外形

(2)设想分切西瓜的多中方法,教师将西瓜切成各种形状。

(3)学生将画好的半个西瓜切成各种形状。

8、摆西瓜

(1)师生共同将切好的西瓜分成几组摆好。

(2)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3)学生尝试在不同的画面中构图。

构图注意大小变化,观察前后关系。

(4)学生确定构图并粘贴。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

2、学生评选优秀作业。

(1)色彩变化自然,水分适当。

(2)构图美观。

3、教师小结。

花美术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的历史和特色。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校徽的构思和设计

课前准备:搜集关于学校历史和特色的资料、各种小学校徽图片、彩色绘图颜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作为一名少先队员队徽是你们的标志。今天我们一起给我们的学校设计一个校徽。

我们一起给我们的学校设计一个校徽。

二、讲授新课

1、简介学校的历史和特色

2、展示各种学校校徽,讲解其设计意图

3、说明校徽的设计要求: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既要简洁,又要把学校的特色表示出来

4、学生构思

三、学生练习(教师边巡视边辅导)

1、定草图,注意设计意图

2、修改

注意标志形式的多样性,选择材料的多样性。

图案色彩的运用变化。

3、定稿

4、制作

肯定学生好的有创意的造型,对有特别符合班级特色的创作给以及时的表扬,给有困难的学生予以帮助。

四、作业展评

1、展示作品

2、欣赏评价

3、教师总结

花美术课件 篇1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学生进行民间美术创作时,对造型的把握。

教学方法:

讲授,学生亲手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

二、民间美术的概念:

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

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中国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其造型、风格均具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魏晋后,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主导人,但大量的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则以民间匠师为主,而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纸、刺绣、印染、服装缝制等更是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并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如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的年画、剪纸、春联、戏具、花灯、扎纸、符道神像、服装饰件、龙舟彩船、月饼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服饰、布置等。民间美术分布于各地,因地域、风俗、感情、气质的差异又形成丰富的品类和风格。但它们都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另外,它们的制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纸、竹、泥土,但制作技巧高超、构思巧妙,擅长大胆想象、夸张,且常用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手法,积极乐观、清新刚健、淳朴活泼,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理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民间美术的形式

民间美术品种极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赏玩的造型艺术,亦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总的来说,可分为:

①绘画。其中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灯笼画、扇面画等。

②雕塑。有彩塑(奇观彩塑、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

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等。

④刺绣染织。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刺绣、挑花、补花等。

⑤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绣花荷包、鞋垫、首饰、绒花绢花等。

⑥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木器、竹器、漆器、铜器及革制品、车马具等带有装饰及艺术价值者等。

⑦戏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会造型等。

⑧剪纸。包括窗花、礼花、刺绣、刺绣花样、挂笺等。

⑨纸扎灯纸。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

⑩编织。包括草编、竹编、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纸编等。

四、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

1、言传身教

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美术形式,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自诞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言传身教”是中国民众做人和育人的'宗旨和手段,民间美术同其它民间文化一样一样也没有脱离这一传统。“言传身教”在民间所承担的技艺传播作用,体现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技艺传承环境中,是师徒、父子关系直接传授的方式。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农民,其创作经验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技艺的交流只能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口头语言不需雕饰,自然随性,因此能更生动直观的交流技艺。在这言传的过程中民间艺人们创作了一些便于记忆的口诀,可以让被传播者比较方便记忆起创作的规律,是对民间美术技艺规律的高度概括,如惠山泥人的创作口诀,关于泥人造型要“先开相、后装花,描金带彩在后头”;用笔要领“直线要直、曲线要曲”。

施彩讲究“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自得净。”民间皮影口诀:“若要娃娃恶,鼻子挨眼窝”、“文人一根钉武人一张弓”等等。在民间的师徒传承中“身教“的情况可能比“言传”多的多。在很多民艺传播者自身文化和能力的限制他们或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其技术精要的情况下,以实际操作来教育徒弟,徒弟观察师傅技艺的“身教”就成为民间美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2、字、图谱记载

殷商之后,文字的出现为民间美术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媒介基础,民间美术也出现了借助文字传播的方式,大大扩展了其传播的范围。出现了一些记载民间手工艺的理论专著和民间创作者所作的艺谱,前者带有官方修饰的痕迹,如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唐代《工艺之法》、明代《天工开物》等等。

①艺谱以物相传的民间美术,主要是通过谱子的形式传播的,如画谱、剪花样谱、影戏谱、年画版样等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都有程式化的范本有的是集体的创作总结,有的是名艺人亲手绘制的,有的则是借鉴其它艺术形式而从程式化的模式中套用而来的。

②童虽其来源不一,但都是经过不知多少代人的日积月累而逐渐积淀、完善和再创作而形成的摹本,这种传播形式有利于普及和传播。有利于民间艺人的交流。

3、民艺品传播

民艺品传播和图谱传播一样属于以“物”为媒介进行的传播。但是它并不是在创作者内部的传播,而是通过这些艺术品的购买者而将民间美术的技艺带到四面八方。这种参与商品交换,又不局限于行业内部的传播方式,使民间美术的传播方式更加广泛,其社会功能也随之增强了。

花美术课件 篇12

设计意图

美术活动一直是孩子喜欢的。玩具是每一个孩子的最爱,并且各种各样的颜色对于托班的孩子来说也充满了好奇,这节美术活动就是通过让孩子在用小汽车绘画的过程中使宝宝产生对颜色的兴趣,感受和同伴一起玩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对颜色感兴趣。

2.联系用小汽车轮子进行滚画,观察色彩和花纹的变化。

3.体验大面积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为每个宝宝准备一辆玩具汽车。(事先用布盖好)

2.红黄蓝水彩颜料若干盘,每组(不超过5名宝宝)一张大画纸,莫不若干。

3.示范画两幅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宝宝开小汽车进入教室。

1.师:宝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你们猜猜看是什么?

2.在宝宝自由猜测时,教师掀掉布,给宝宝一个惊喜,师:“看,是什么?”(小汽车)“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玩玩吧。”

3.宝宝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玩具汽车玩。

二、引发兴趣,教师进行示范演示。

1.师:宝宝,快来看呀,老师的汽车会变魔术!教师把汽车车轮蘸上颜色在白纸上开过,边开汽车边念儿歌“小汽车,嘀嘀嘀,开来开去真有趣。”

2.引导宝宝观察小汽车滚出来的画,师:宝宝,小汽车还会画画呢,看,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宝宝自由回答,在宝宝回答像什么时,教师要给与肯定。

3.师:宝宝,你们想不想让你的小汽车画画?(想)

三、引导宝宝学习滚画,并说一说,讲一讲滚画的内容。

1.请宝宝试着用汽车车轮蘸色滚画。蘸色时,提醒宝宝要把车轮前后滚动一下。

2.师:宝宝,小汽车很累了,让我们把小汽车送回家好吗?宝宝把小汽车放到盆里。

3.引导宝宝观察说一说,讲一讲滚画的内容。并把宝宝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的墙上继续让宝宝欣赏。

四、讲讲我的画

(1)同一小组的幼儿相互讲讲自己的作品

(2)展示我的作品

五、活动结束

在音乐的`伴奏下,宝宝做《开小汽车》的游戏。

活动反思

这个美术活动,我设的目标是

1.尝试用车轮滚画,观察色彩和花纹的变化。

2.体验玩色和大面积作画的乐趣。因为我选择的颜色有红色、黄色、蓝色,我示范画的时候想让幼儿看得清楚点,所以尽量选择了红色。

不足:

孩子们选择的颜料基本上都是红色,可能他们认为老师弄的是红色的,漂亮,我也要用红色的。这点是我疏忽了,我应该示范的时候,尽量把每种颜色都用全了,这样孩子们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活动。

花美术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颜色的基本特性-冷暖色性。掌握运用冷暖色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课

1、看书中图片,导入本课。冬天,你呆在一间屋子里,你希望身边的家具、墙壁以及周围的事物是什么颜色的,请你说一说你用什么颜色。夏天,什么颜色会让你觉得清凉?

由回答的结果来引出课题,色彩有其冷暖特性。(板书课题)我们把红、黄、橙等能给人温暖感觉的颜色称为暖色。那么,这类颜色除了能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之外,还能给人其它的感觉呢?或者能使人联想到些什么?可举生活实例说明。兴奋、喜庆、欢快……

冷色能使人感觉清爽、安静、冷的感觉等。

教师出示色环,分别表示出冷、暖色的划分区域。

2、进一步认识色彩冷暖特性的相对性

书中图片有一枝花,花瓣是紫色的,这个紫色是冷色、还是暖色呢?

给花衬上红色背景,花瓣是冷色的;而衬上蓝色背景时则为暖色的

有时候色彩有冷暖特性是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不是固定的。如黄色、紫色、绿色等等。

3、学生作业、老师辅导:

请学生用冷色或暖色画一幅画

三、课后小结

色彩有冷暖的特性,所以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冷色和暖色来进行生活布置和艺术创作。

花美术课件 篇14

教学重点:设计一个有趣的门。

教学难点: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文化含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教师准备好关于门的设计参考图。

二、复习导入

门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三、讲授新课

1、分组交流、展示学生的调查结果,推选优秀作业全班展示。

2、课堂活动:

分组设计一个有趣的门,画出草图并写出设计说明,要求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文化含义。(校门、家门、书柜门、园林门等种类和形式不限)

注:可以参考教师的图片资料进行改造和创新。

四、小结

习作展示,相互评价,完成课本第33页的评价表。

五、资料库(补充课本第9页资料库)

1、汉字中的"门"

2、补充图片

(1)凯旋门

凯旋门(见课本第33页)地处宽阔的星星戴高乐广场。这里是乡赛丽寨大街的尽头,又是沙佑山丘的最高点。从戴高乐广场向四面八方延伸,有12条大道。宏伟、壮丽的凯旋门就耸立在广场中央的环岛上面。这座拱门是在拿破仑时期1806年由夏尔格兰负责动工建筑的。根据拿破仑的命令,它被用来纪念法国大军。凯旋门建成于1836年。它只有一个拱洞,上为桶形穹窿,其规模超过了罗马的康斯坦丁凯旋门。高50米,宽45米,凯旋门的每一面上都有巨幅浮雕。其中最著名也是最精美的的一幅就是位于面向乡塞丽寨大街一面右下侧的那幅浮雕,上面描绘了1792年义勇军出征的情景,这一名作取名《马赛曲》。拿破仑大捷庆祝仪式的场面则被刻在这幅浮雕上方的其他位置,在顶端的盾形饰物上刻有每场战役的名称。1920年在拱洞下建了一处"无名战士墓",每到傍晚,这里便燃起不灭的火焰。建筑物里还有一座小开支的纪念馆,馆内记载着这座纪念性建筑物的历史,在那里,游人可以看到558位将军的名字,其中一些人的名字下面划着线,那是因这些人都是在战斗中阵亡的。卡鲁塞尔凯旋门是为了庆祝1805年拿破仑·波拿巴的一系列战争胜利而在1806至1808年由皮埃尔·弗朗索瓦·封丹那和沙尔勒·拜尔西耶设计、建造的。可以说它是对罗马的塞蒂米奥·塞韦罗凯旋门的模仿,括仿造了塞韦罗凯旋门的纪念性建筑结构及其上面的雕塑饰物。红色和白色的大理石圆柱之间是三个圆拱门。拱门的上方布满了纪念拿破仑皇帝战绩的浅浮雕。凯旋门顶端摆放了四匹镀金的奔马。这些马是根据拿破仑命令从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移来的,原物于1815年归还给了意大利,现在上面是换上去的复制品,同时还添了一辆马车和和平女神像。

(2)校门

北京大学校门清华大学二校门武汉大学校门

东南大学校门西安交大校门湘潭大学校门

(3)寺庙山门

河南嵩山少林寺湖北归元寺新疆乌鲁木齐清泉寺云南鸡足山祝寿寺

4、关于门的成语

挨门逐户、白屋寒门、拜倒辕门、班门弄斧、傍人门户、闭门羹、闭门酣歌、闭门觅句、闭门却扫、闭门思过、闭门投辖、闭门造车、筚门闺窦、不二法门、不讳之门、布鼓雷门、车马盈门

也许是女厨的忧郁症突然发作,向你要求得到保障。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

门有各种各样。有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还有古怪的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依然在变相的酒吧间外面晃动,只有从肩膀到膝盖那样高低。更有活板门、滑门、双层门、后台门、监狱门、玻璃门……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窗户。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开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当侍者用托盘端给你晚餐时,他欢快地用肘推开厨房的门。当你面对上门推销的书商或者小贩时,你把门打开了,但又带着猜疑和犹豫退回了门内。彬彬有利、小心翼翼的仆投向后退着,敞开了属于大人物的壁垒般的橡木门。牙医的那位富于同情心然而深深沉默的女助手,打开通往手术室的门,不说一句话,只是暗示你医生已为你作好了准备。一大清早,一扇门猛然打开,护士走了进来:"是个男孩!"

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即使在悲饬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一扇门轻轻地关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往而来的揪心之痛,尤其是一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而人已远去之时。

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生命不会静止不动并听任我们孤寂无为。我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门关上。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至于另一扇门是不存在的。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时间脉搏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

六、教学反思

人文、环境、创新的综合体现

美术文化是根植于丰富的人文背景之中的,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类的理想、情感智慧等人文特征蕴含于美术作品之中,美术文化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美术教材的每一课都从不同的侧面渗透和反映了人文特性。《门》这一课就是最典型的体现人文教育的课例,门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认识和感受门的文化含义是贯穿本文的中心主线,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人文性特点,突破美术教学的界限,将主题放到广阔的文学、历史、音乐、民俗等环境中去,增强学生的综合感受力。教师在教课之前要深深的挖掘本课的人文知识,并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本课在人文性的基础上还渗透了环境教育这个主题,门是生活、工作、娱乐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门的关注就是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在美术教育中,渗入环境意识才能培养具有现代感的人。本课的编排将环境教育作为一条暗线,隐含于人文教育之中,让学生在体会门的人文性含义之后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环境意识。在分析了很多的教案和教学课例之后,发现环境教育这个知识点是我们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容易忽略的地方。

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是各科教学的重要任务,美术学科是培养人才创新性最有成效的学科之一,学生每一件作品都从不同程度体现了创新性。《门》这一课创新性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学生在受到丰富的人文、环境知识的启发下,通过自已的观察、调查之后,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创新意识,渴求表现。因此,在本课中教师应该在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表,同时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已与众不同的见解。

通过本课的教学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努力的传播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注意在自已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和教师的创新能力、人文意识、环境意识。

花美术课件 篇15

教学目标:

1、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课

1、什么叫做“浮雕”?

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

为什么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

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

2、学习制作泥版浮雕

(观察书中的图,总结出制作泥版浮雕的步骤)

制作泥版浮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作泥版,画形象;

要制作一个平整的底板。我们可以在桌面上压制,然后将压制好的底板翻过来,就得到了一个平整的底板了。

然后,用铅笔或者自己的泥塑工具在底板上画上形象。画形象时我们可以参考我们制作漏印版画时制作的形象。

②堆出大的.形体;

用搓、捏、压等方法制作出泥版浮雕大的形体,并将他们按照刚才画出的形象,利用水作为粘合剂,将他们粘在底板上。

③塑造形象局部;

这一步实际上就是绘画过程中的精细描绘。我们要利用泥塑工具或者手指,将自己已经制成的大的形体进行仔细的描绘,最后形成制作好的泥版浮雕。

3、学生作业,老师辅导

(学生制作泥版浮雕,教师巡视)

注意加水不能过多,否则陶泥过稀无法制作,水是很好的粘合剂,要善于利用,注意周围的清洁卫生。

三、课后小结

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四、课后反思

梯形面积课件5篇


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当我们的学习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资料。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那么,关于资料你了解哪些内容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梯形面积课件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梯形面积课件【篇1】

教材分析

1.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与前两节一样,教材先通过小轿车车窗玻璃是梯形的这样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梯形面积计算。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出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使学生运用转化成已学过图形的方法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只有学好本节课,才能真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2.学生经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已经知道要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进行推导。前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转化的方法不同,平行四边形主要是用割补的方法,而三角形主要用拼摆的方法。本课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没有指明具体的方法。在学生操作实验前,可以先回忆一下前面运用过的两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3.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有多种方法,教材显示了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比较容易推导和理解,第二和第三种方法因为涉及乘除法运算定律、性质和等式变形,学生的推导会有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深刻体验和感悟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正确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梯形面积课件【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册80页至81页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出梯形面积。

2、通过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唯物辩证观的启蒙教育,知道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变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懂得用运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研究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关键:通过操作实践,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探索梯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备用梯形硬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同学们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

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多媒体出示。

2、引入:

屏幕出现梯形,问:这是什么图形,图上告诉了什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同学们还不会计算梯形的面积。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回忆旧知

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多媒体课件演示)

我们在学习三角形面积时,又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课件演示)

二、探索解决问题办法,并尝试转化

1、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方案

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时,采用了割补的方法、拼摆的方法,把要研究的新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再利用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新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现在我们又要计算梯形面积,怎么办呢?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把梯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

2、学生尝试转化

刚才同学提出了用割补的方法、用拼摆的方法。那么,怎样来割补呢?

学生上台演示后,教师指出:由于梯形的不规划,刚才的同学没有转化成功,其实是可以用割补的方法来转化的,请大家看一看:多媒体演示割补转化。

那么,用拼摆的方法呢,你准备怎样来拼?

学生上台演示。

3、学生操作、实施转化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拼摆梯形。

请同学们告诉老师:你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拼的?多媒体课件演示。

三、观察图形,推导公式:

1、观察

同学们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我们观察一下: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底、高和面积,大小怎样呢?小组讨论。

学生总结汇报后多媒体课件演示。

2、计算梯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算吗,这个梯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同桌讨论计算方法。算式是什么?

算式中3加5的和求的是什么?乘以4得到什么?再除以2呢?为什么要除以2?

计算面积,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3、推导梯形面积公式

算式中的3、5、4分别表示梯形的什么,想一想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公式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

四、应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

1、基本练习:

计算下面梯形面积

2、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并理解题意。

计算面积,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3、判断题

4、抢答题

5、测量并计算

五、总结课堂

梯形面积课件【篇3】

教材分析

1.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与前两节一样,教材先通过小轿车车窗玻璃是梯形的这样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梯形面积计算。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出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使学生运用转化成已学过图形的方法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只有学好本节课,才能真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2.学生经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已经知道要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进行推导。前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转化的方法不同,平行四边形主要是用割补的方法,而三角形主要用拼摆的方法。本课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没有指明具体的方法。在学生操作实验前,可以先回忆一下前面运用过的两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3.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有多种方法,教材显示了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比较容易推导和理解,第二和第三种方法因为涉及乘除法运算定律、性质和等式变形,学生的推导会有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深刻体验和感悟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正确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梯形面积课件【篇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多边形的面积”P88--89《梯形的面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等八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分析

1、课标理念:

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梯形的面积时,要在已有认识梯形的底和高的基础上,经历探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并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教学探索的经验。

2、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材包括四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插图)

3、本节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的特征,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没有安排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是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教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二、说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十分愿意发表独立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梯形的特征和长方形、三角形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学习了图形的旋转平移的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上述教材分析及我班学生特点,我制定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推导梯形面积公式,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

(2)能力目标:利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操作演示,通过合作探索,推导并归纳出公式。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图形的转化推导梯形面积公式。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导”的思想。主要采用引导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方法。

学习方法:本课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知识迁移类推等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流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新课标赋予的教学任务,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一)、第一个环节是:复习旧知、铺垫引导

本节课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了课中主题图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接着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转化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学到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转化)

师:谁来说说平行四边形式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根据学生所述,教师电脑演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让学生通过复习,从而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奠定基础,再提出假设,今天我们要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否也可以将它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进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设计来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大胆提出猜测,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索目标与方向。

(二)、第二个环节是: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首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梯形分小组进行画、剪、拼、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自主探索梯形的面积公式:

2、师:同学们已经用不同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了多种图形,并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真是了不起!现在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每个小组的成果。

3、有意识地按学生的认知规律一一展示。

4、学生一边展示拼过程,一边介绍方法步骤。

方法一: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相同,运用“拼”的方法,选择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就是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由此得出: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二:选择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梯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2

=长×宽÷2

=(上底+下底)×高÷2

方法三:把一个梯形分割两个三角形

方法四: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梯形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上底与下底之和乘高除以二这一结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设计意图:在整个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把学生也当作教学资源,不但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不同方法和想法的平台,还通过实际操作、互动交流。启迪学生深思,引发争论,并碰撞思维火花,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达到意义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从而获取这一知识,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既培养了学生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第三个环节是:看书质疑、自主学习

1、自学字母公式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开P88,自学书中的内容。

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表示梯形的上底、用b表示梯形的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s=(a+b)×h÷2。

师:同学们刚才看书自学到什么呢?

2、出示例题:我国三峡水电站大坝的横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求它的面积:学生读题、分析,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通过自学字母表达式、完成例3,培养学生的自学、看书、归纳能力;

(四)、第四个环节是:应用知识、巩固提高

创关检测:课本做一做、练习十七精选习题等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练习,训练学生,巩固拓展已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学习,认识到梯形面积公式在生活中的运用及重要性,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让学生总结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归纳概括的能力,还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第五个环节是: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教师通过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总结本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促进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后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

七、说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板书,简洁明了,突出了重点,便于学生的识记与运用。

八、说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回顾本堂课的收获,给学生提供了自我感悟、自我评价的时间与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使学生感受到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数学的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从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提高。

梯形面积课件【篇5】

教学创意及反思:《梯形的面积》这一课,在探索活动中学生借助知识的迁移,主动提出了“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并比较转化前后图形的面积”思考问题,主动思考,把一个新的图形面积的计算,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面积的计算,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转化成求梯形面积的数学问题,呈现多种转化的方法,能够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加深对几何基本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微课我努力在教学设计、教学行为语言、教学的展示上突出学习的双向性,避免纯粹的讲解,尝试做到“生”“屏”互动。具体有以下创新点:

一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主动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动手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找图形之间的联系,自主从不同的途径探索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了请学生帮老师解决如何比较车窗玻璃大小的问题以及课后的作业求堤坝横截面的面积,这样做不仅有效提出了数学问题,同时还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愿望。做到了《标准》对于情境的创设“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要求。使学生切实并切身地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体现了数学“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思想。

三是教师在微课的环节和问题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微课起到吸引学生,指导学习,提升效果的作用。

介绍:在设计和制作中我努力做到“生”“屏”互动,产生双向学习的效应。能生动形象地展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充分地经历图形转化、想象的思考过程,积累活动经验,观察分析梯形转化前后图形面积及图形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深入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应用情况:本节微课应用于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学生,本课内容为梯形的面积计算,讲课中教师能切合五年级学生年龄、学情特点、学科特点以及学段特点,应用生动形象的提问、对话、操作、演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经历了猜测推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的数学学习过程,在数学思想的形成和学习方法的提高上得到了培养,实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四基四能的要求。教学过程深入浅出,课堂氛围生动有趣。

"美术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