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为了作文

发布时间: 2024.02.08

我为了作文精选。

文章是认识自我的重要工具,也可以挖掘我们的潜力。只要掌握好“观察”这把开启大门的金钥匙,我们就能解锁写作的“铁门”。你最擅长的作文是什么呢?如果你正在寻找与“我为了作文”相关的优秀内容,我们欢迎你来访我们的网站,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丰富的内容!

我为了作文 篇1

一直以来,自己还是蛮喜欢语文教学的,也一直想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也曾拜读窦桂梅、薛瑞萍、孙双金等名师的随笔佳作,发现优秀的语文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无一不是博览群书之人。试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带领孩子们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己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面对学生何来侃侃而谈的底气?又如何能引领学生畅游书海?道理都明白,但是,我是否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我是否做到了博览群书?扪心自问,显然没有,我惭愧至极。

曾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如今好多学校都要求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及终身发展都有好处,但是在我们对学生提出了这样要求的同时,我们的老师读了多少书?我们的家长读了多少书?是啊,我的确该拿这样的问题问问自己。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我怎么就不要求自己呢?作为语文教师,我问自己:我读了多少书?虽说有时也看看,专业的,人文的,休闲的,都会涉猎一点点。但细想想,却很少有过读书计划,全凭自己的喜好,想看时就翻翻,有时间就看了,没时间就作罢,也不成系统,更不能坚持,如此这般,总觉得没什么收获。在学校,我经常向学生和家长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力争在小学阶段完成课标中对课外阅读总量145万字的'要求。对于我的要求,学生们都完成得不错。毕业前夕的家长会上,我的学生们向家长展示了自己两年来的读书成果:三万多字的读书笔记。我不确定他们两年间读了多少书,但摆在面前的一摞摞厚厚的读书笔记让我深思;我的班上有62名学生,如果一个学生读一本书的话,那么我又该读多少书才能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呢?算算这个阅读量应该是惊人的。

作为教师,撰写教育随笔及论文也是我们常做的功课。这更离不开大量的,高品质的阅读。我们读大师的教育随笔,总会被他们厚实的语言功底所折服,为他们旁征博引、谈古论今的悠然自得而倾倒,他们渊博的知识、深沉的人文关怀以及对教育乃至生命的哲学思考,无不折射出他们深厚的积淀。由此可见,阅读是我们获得思想资源最为重要的途径,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要能够写好文章,广泛阅读是必须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我们的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思维的火花才会闪现。

读书不但是我们职业的需要,更是我们内心丰润的源泉。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读书能让人穿越时空,突破有限,走更多的路,认识更多的人,感受更多的生活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读书,是人类一切成长的基础。面对忙碌与浮躁的生活,读书,能让我们的心性多浸染一些诗性的气质。因此,除了专业书籍,我们还需要常阅读一些滋养心灵、温润生命的书,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思想随笔。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会使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细腻、鲜活和磊落。很多时候,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会渐归平静。

“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自古就是高洁之士的写照。无论是出于教师职业的需要,还是内心的精神需求,我们都应该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读书,是我们必须的生活。我非常欣赏北师大教授肖川说的“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阅读,亦当如此。当我们以宁静闲适的心境沉浸于文字之间,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的生活;当我们以从容淡定的心境沉浸于文字之间,便会荡涤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收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大智慧!

我为了作文 篇2

离别是更好的相聚

《离别的车站》的旋律在脑海中回荡了几十遍甚至几百遍,想象了很多次、害怕了很久的画面终于在这一天拉开了序幕。

每一次的分离都会撕心裂肺,想让时间就停驻在这一刻,永远都不要让远程的列车把你从我身边无情的带走,但是现实又一次一次地在敲打着我的理性。远洋,是你的理想和抱负,虽然我早已在你的人生航线里,但是却不能伴随你的每一次航程。大海,是一个宽广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区域,每次想象着你驾驶着轮船在大海中航行的样子,担心之余,嘴角还会情不自禁的泛起傻傻的骄傲,就是因为这样的你才会让我钦慕。

这一次的分离,也许不会是短暂的,这样的分离确总让我充满着无限的想象,这种想象诉说着简单、传递着挂念、透漏着知足、洋溢着幸福。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相信你,相信我,为了共同的未来加油!

离别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相聚

时光悄悄地从指间中溜走,就像小河的流水,哗哗哗,哗哗哗,哗啦啦……,回头一看,晨曦社会实践队的三下乡时间也将接近尾声,回首处,沿途的风景,起落的故事,便纵有千般思绪,万般不舍,亦要离别。

2016年7月18日星期一早上9:30分,榄罗小学高年级召开总结班会,本次的总结班会,不仅是对这九天教学工作的一个总结,更是想借此机会,表达我们晨曦社会实践队对孩子们的希冀。班会开始前,班上的气氛像往常一样,吵吵闹闹的,可能是孩子们的年纪尚小,不懂的离别是为何物,他们的脸上依然是明朗的.笑容,依旧是开心的玩耍。即使这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也很愿意看到这样欢乐的画面,但为了让这群熊孩子安静下来,为了班会能够正常的进行,高年级班主任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板着脸严肃地说:如果谁再吵谁就出去,以后不要再踏进这个门,几秒过后,原本一片嘈杂的教室变成非常安静。

总结班会终于在安静的环境下正式开始了。首先,班主任问全班同学还记不记得我们班的第一次的班会主题是什么,班主任话刚落地,班上的同学便异口同声的大声地喊:记得,放飞梦想。学生们的回答让台上的班主任和台下的队员展开笑颜,因为学生把我们交给他们的知识都记在脑中,放在心上。接着,班主任对这九天里的每一节课都做出了点评,在一些课堂上,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也很认真听科任老师的话;但有时,部分同学不听老师的管教,还惹老师生气,这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希望这部分同学能够把不良行为纠正过来,总的来说,班上的绝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好学的,对老师的建议也是比较听从的,但是对于一些不良习惯,班主任希望同学以后能改正过来。最后,班主任说了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自己比较严肃,可能给班上的同学留下不好的印象,之后也反思了下自己的教学方式确实有欠妥之处,以后也会改正过来,也希望同学们可以原谅自己的不足之处。接下来,我们几个代表的队员也表达了自己对孩子们的期望,希望他们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上能够变得越来越好,遇见最美好的自己。

最后的最后,班主任也表达了自己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可以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如果我们以后在某一天某一刻某个地方相遇,希望我们还可以记得彼此,能够想起2016年7月我们一起在榄罗小学度过的那充满欢笑,充满美好回忆的十天。

生命中总是有一些人会选择离开,或者留下来。我们无法左右他们的决定,无法阻拦他们的离去,也无法决定他们的生活,能做的无非是尽力,很多事情尽力就好,哪怕遗憾,以后想起来自己是努力过的,也会释怀了。三下乡生活是短暂,亦是美好的,但不要因为离别而伤心和哭泣,因为离别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相聚,也愿以后相遇的我们是变得更好的自己

我为了作文 篇3

我是一个忘心很大的孩子,有的时候会忘记贴身物品放置的地方,可最近,我的记性突然间好起来了。

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妈妈最近引进了一些美国的大辣椒种植,这种大辣椒叫做魔鬼椒,不但体型庞大,味道还超级辣,简直是变态辣,就这么辣的魔鬼椒,居然有城里面的烧烤店争着要,于是妈妈提供了上门送货的服务,把这些成品椒新鲜包装,在成熟后第一时间飞速送到城里客户家。

因为魔鬼椒是断断续续地生长结果,而客户的需要也是三两天一个电话,随机订多少多少,所以我们需要记住有哪些客户,每个客户在什么地方,分别需要的辣椒是多少,什么时候送去,这些照说都是复杂的内容,可是只要妈妈说一遍,我就都记住了。

难以忘记那段时间,妈妈天不亮微微鱼肚白就起床,背上背篼,坐上三轮车,和我一起去城里送货,我像个小大人一样,把妈妈指挥到每一个下货的地方,准确地按预定数量下货,妈妈一边干一边抹汗水,这活儿确实太累人了。我的记性这个时候像火山爆发一样的喷涌而出,熟练地指挥着她,妈妈送完货,会给我买一包牛肉干作为奖励,还对我连声称赞,说,“孩子,你记性真好。”我在心里回答,“这是为了送货的记忆。”

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为了作文 篇4

一生中错过多少次,就像昨夜下了一场雨,而我却在睡梦中。

时间是小偷,他来是悄无声息,走后损失惨重,机会也是如此。太美的花朵容易凋谢,太美的爱情容易走远。

爱上一个人,也许只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也许要一年,也许一辈子。

幸福是什么?有人认为,幸福就是有豪宅名车,有人认为,幸福就是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有人认为,幸福就是天天看到阳光,有人认为活着就是幸福。

不要为昨天的错而萎靡不振,只要今天做好今天的事,就OK,你就是最棒的!不要因为自己还年轻,用健康去换去金钱,等到老了,才明白金钱却换不来健康。

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靠得是实力和洞察力。失败的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做事一开始就抱有侥幸的心理,而不是通过现象看本质,然后找到解决的方案。

如果死亡能让一个人明白一件事,那么为什么不在活着的时候反思。你可以在金钱上贫穷,但绝不能在精神上贫乏。你可以一无所有,但绝不能一无是处。

如果你还认为自己还年轻,还可以蹉跎岁月的话,你终将一事无成,老来叹息。

如果你想一步登天,那么你必将摔得体无完肤。

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如果不能耐心的`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只能用耐心去等待一生的失败。

胜利不是战胜敌人,而是提高自己。我们只要每天进步百分之一,那就是成功。

穷人与富人的最大的差距不在金钱上的,而是在思维上,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不想让钱生子子生钱,只会紧抓住手里的钱,一毛不拔,成为十足的守财奴。

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不因为怕被爱伤害,就不敢求一次真爱。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出戏剧,是一次历险,是一个梦境,是一个幻觉?其实生活就是西西弗斯不断重复地推大石头上山顶的过程。

我为了作文 篇5

我还清晰地记着那天,是在失恋没多久的日子里。

那天午后,在省体打了一会儿球,就从挎包里拿了钱,跑到了小卖部里,买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包烟。

未成年人吸烟,在多数人眼里,就是张扬跋扈的小混混形象。

它更倾向于向人表达,这个未成年学坏了。

禁止抽烟,成了很多大人们对成长中少年的要求。

不过,伴随成长更多的不单单是坏习惯,还会有很多的困惑和不开心。

夹杂尼古丁的烟草燃起之后,生疏地学着电视里的画面,卖力地吸了一口。烟头泛着红色的火光,刺激的气体钻进了呼吸道里,让我止不住咳嗽。

但半根烟过去,就掌握到了抽烟的技巧。学会放纵,总是很快。

做一件不算好的事,远比得到开心来得容易。

“你怎么了。”

坐在我身旁的发小,并没有惊讶于我去抽烟这件事。他更想知道,我这样做是为什么。

那天下午说了很久,我还是没有告诉他我失恋了。

就算别人知道了你的伤口,可他们也没有治愈你的能力,有些困难的时刻,你只能靠自己熬过去。

在变得坚强之前,我们不会知道自己是如何坚强起来的。

就算明知抽烟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也还是会有人愿意尝试。

公交车上的拉手,随着返校路程的颠簸,来来回回地晃荡。阿钟坐在我的身旁,在黑框眼镜下的双眸,有些发红。

在坐上这班车之前,我就站在离阿钟和那个女生不到30米的地方:

“这次,我是认真的。你别来找我了。”

女生挣开了阿钟的手,眼眸里满是失望,跑回到了校园里。

在我印象里,女生之前很喜欢阿钟,甚至在最后一节自习课的时候,专门来我们的学校找过阿钟好几次。

阿钟常常和我们吹嘘,就算他赶女生走,女生都舍不得走。

不过,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阿钟似乎失算了,以至于他求女生留下,女生都没打算留下。

“教我抽烟。”

我从天台回来后,坐在位置上的阿钟突然认真地看着我。

我耸耸肩,装作一副老手的.样子,劝诫他说:“别了吧。这样不好。”

阿钟不耐烦地说:“你教不教。”

我不会告诉他,一切都会好起来,所有困难都会过去,因为这是我自己都没办法完全做到的事情。那时的我,在抽烟的时候,藏在烟雾里想到的还都是她。

抽烟这个习惯,一旦沾染下,想要在放下就很困难了,于是我和他说,“你再想想吧。”

但第二天早读课的时候,他从包里拿出了一包16元开封过的kent对我说,“这烟味道真重。”

后来,天台上的抽烟少年群体里,多了阿钟的身影。

我们在天台上抽烟时,一般都不会聊天。也许是因为都知道对方在抽烟的时候会想什么,我们谁都没有打扰谁。

明明还是很想念,但又不想让自己太过于狼狈不堪,于是将这种不舍的情感,统统塞进了缕缕烟雾中,每吐出一口,都希望可以将思念的纠缠减轻一些。

上了大学以后,抽烟早就成为了一个习惯。

和以往不同的是,你会遇见更多曾经的抽烟少年。

还记得抽烟是因为一个很喜欢的人开始,可继续抽烟的时候,会发现这也不过是一个习惯而已。

这个习惯,和你吞云吐雾时想起谁无关,更多的时候,它代表着一个不好情绪的宣泄口。

就比如打LOL的时候,又一次被对手打回泉水,于是点起了一根烟;

再比如做课题设计的时候,自以为完美的设计被一次次指出不足,于是点起了一根烟;

又比如很在乎一个喜欢的人,可相处却并不是很愉快的时候,于是点起了一根烟。

毕业以后,周遭的同事烟瘾出奇的大。

一位同事每天都要抽掉至少一包的烟,而点烟的时刻,多数在工作的时候。

比如和客户见面的时候,比如进行内业制作的时候。

我好奇地问过他,“抽这么多,不难受吗。”

他苦涩又无奈地笑了笑,回答说:“没办法。烦心的事太多。”

不好过的时候,早已经养成的抽烟习惯,像是过滤掉这个不好情绪的仪式感。

这个仪式感,或许不会让我们变得好一点,但会提醒自己,不论多难受,都必须继续往前走。

我看过身边很多的朋友,从一个不会抽烟的人到点烟姿势熟练的变化。

他们开始抽烟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要度过一个难熬的时刻:有的是因为父母的步步紧逼,有的是因为喜欢的人挥手离去,还有的是因为考试的压力需要释放。

慢慢地,它就会成为一种情感上的寄托。当不愉快出现的时候,第一个会想到的就是它。

就像心情不好就会想喝酒,度过一个难熬的时刻,往往都需要一个寄托而已。

它无关好坏,只是要强的我们知道,与其寻求别人的帮助,不如自己释放承受的痛苦更切合实际。

但愿在一次次成功过的试炼之后,

抵抗难熬时刻的能力,都会变得越来越强。

晚安。

我为了作文 篇6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为了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从而实现人的解放。然而,我国教育长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把人当作工具来培养,古代的“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也好,现代的“社会主义螺丝钉”也好,都是与人的解放背道而驰的。

怀特海在他的名著《教育的目的》中写道:“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20世纪上半叶的这句话,振聋发聩,好像就是在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呼吁。

怀特海“断然反对灌输生硬的知识,反对没有火花的使人呆滞的思想。”他认为教育要塑造的是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有特殊的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选择上都应该遵循人的自由发展。他指出只有“自我发展才是有价值的智力发展”,不能唤醒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失败的,一味地通过被动记忆支离破碎的知识来塑造自己的精神生活,这显然是违背常理、违背人性的。

怀特海认为教育应该是有节奏的,“在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他将智力发展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名为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着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浪漫阶段重在激发和维护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应该充分遵循孩子的天性,发展浪漫的想象力。精确阶段则是文法和规则的阶段,包括语言的文法和科学的原理。在精确阶段,应该按照条理化、系统化的方式来增加知识积累,并对一般事实作出揭示和分析。所谓综合运用阶段,则是要实现从一般概念向具体事例的应用的转变。三个阶段依次发展,又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系统,贯穿整个人生的智力发展过程。

在当今中国的教育生态中,教育的节奏是紊乱的。我们的身边出现过无数的笑话:小学生在研究现代文阅读,高三学生在背唐诗、改错别字;幼儿园的小朋友早已学过了小学低年级的内容,大学生却连最基本的生活常识还不清不楚……严重一点说,这不是笑话,而是教育的“悲剧”。

怀特海对于教育的节奏还有另外的理解,他提出了关于自由和训练的节奏。“自由和训练是教育的两个要素”,两者缺一不可而又相互统一。怀特海认为教育过程中过分严格的训练是极其有害的,“不加区别的严格的训练使心智迟钝,反而实现不了自身的目标”。严格的训练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利益,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必须经过审慎的筛选,训练本身必须精确。当然,严格的训练应该是主要发生在教育的精确阶段,如果在浪漫阶段就“进行精确训练,必然会妨碍他对概念的理解和吸收。”

怀特海指出,在精确训练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成功的教师“十分清楚学生需要精确学习的知识范围,他不让学生记住一些不相关的次要的知识”,他清楚地知道“成功的秘诀就是速度,速度的秘诀是专注。”中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精确阶段,在这个阶段,如何提高训练的效率,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怀特海的这些观点对我们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本书的后半部分,怀特海针对“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古典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数学课程”以及“大学及其作用”四个方面的话题做了精彩的论述。这四个话题与当今中国教育的一些热点问题、前沿问题密切相关,很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认真研读。限于篇幅,本文就不再细说了。

公众号:教书匠陈浩

我为了作文 篇7

这是本节给我们的总体感觉:虽然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了,教学设计也很合理紧凑。可是,老师讲得太多了。上得也不轻松。不仅仅是这一堂,很多年轻教师上看似圆满成功的公开,也常给我这样的感觉。拿这堂说,新授的时间占去0分钟左右,原先安排的内容没有上完,拖堂上在五分钟以上。可是大部分老师还觉得,老师上得太赶,学生在堂上思考的时间太少。一节同样都是40分钟,时间到底哪里去了?很明显,这一系列的问题,根就在于老师讲得太多。

我还记得,上个学期,廖老师作为刚毕业分配的新教师,在另一个学校上了一节公开汇报,那节上得比较成功,得到听老师的一致好评,也给大家留下了较好的印象。在评价其不足时唯一的一点是:老师的教学放手不够。因为在这一堂里,这个问题仍然本节最大的问题,所以我在评时有意说起上面这段话,也是希望再一次引起他本人以及大家共同的关注。

所以我常想,老师能不能上得更轻松、简单一点,教学时更放手一些?也许应当反过想一想,一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老师讲得越少,上得越轻松,教得越放手,留给学生动手、思考的时间便越多,学生得到的锻炼和收获便越多。我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学生自己能做到的,老师尽量不代为包办。

很多老师也认为,教师尽量讲得少,教学时尽量放手。这说起容易,做起难。的确,堂上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这样的堂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堂的应变能力等。虽然一时无法做到,但在教学中也应当不断追求这样的堂。

在听时,不知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就连作为听老师的我们,有时也感到莫名其妙,不知如何回答。此时我们很自然地为学生感到担忧:学生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吗?问题显而易见:教师对问题的描述不明确,学生听不清老师提出的问题。

这堂上,有这样一个细节:在刚学了体积的概念之后,老师接着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举例,生活中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听到这个感觉有点怪的问题,我一时想不出如何回答。于是我看大多数学生,果然也是一脸茫然,不知所云。刚开始老师还以为学生不愿回答,一再鼓励仍然无效,最后老师的讲解示范之后才终于明白老师的意图。我想,这个问题如果换个说法应该会好一些,比如:请同学们结合这句话描述一下某个物体的体积。实在一时想不出用什么恰当的语言描述,还有一个办法很管用:老师直接进行示范。

总而言之,教师在堂上向学生提出某个要求或问题时,语言表达应当尽量简洁明了、准确具体。另外,在学生回答不出时,应当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在语言表达上出现了问题?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

以这堂为例。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这是本上关于容积的概念的描述。教学时,教师让鼓励学生理解这句话并提出质疑。一个学生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在杯子里放入几个萝卜(之前的演示杯子都是装水),可是杯子内还留有空隙,那怎么办(算)?这样的问题大概出乎老师的意料,对此老师没有进行及时的鼓励,回答也有点含糊其词,没有做正面的回答。在后面进一步的教学中也没有再解释过这个问题。我觉得老师能否回答好学生提出的问题本身并不重要。堂上也无法要求老师能够回答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但从这一细节中我们发现,老师对学生质疑问难的鼓励和关注是不够的。老师应当有这样的胸怀和远见: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有价值、有创意的,即使教师也回答不出,但也应当为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而感到惊喜,并关注和学生共同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遇到某些问题,我常常这样学生说: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老师现在无法回答,下后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下后我会通过查资料或请教别人,有了比较满意的解答,会在下一节里和学生分享交流。

记得在书上曾看到这样一句话:提出问题甚至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也更有价值。事实也证明,很多伟大的发明创造往往首先于某个问题。在堂上,我们发现学生不想、不会提问题,我认为很大的原因在于,我们为学生营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教学氛围,换言之,教师对学生质疑问难的关注和鼓励不够。

在上“体积与容积的区别”这一环节中,老师拿出一个盒子和一个魔方,然后问学生:谁的容积大?因为觉得这句话似乎“有问题”,所以刚下,我便向数学老师确认是否说了这一句话,没有听错。到办公室。我向老师们提出这个问题,有些老师认为这句话没问题,我的理由是,魔方只能用体积而不能用容积描述,所以两者不能进行比较。后我在网上查了有关资料,看到比较多的描述是:盒子的容积和魔方的体积进行比较,这认为这是个比较合适的说法,但仍然没有很确切和令人满意的结论。以后会继续关注这问题。

我为了作文 篇8

开学来,一直在抓学生的习惯养成,特别是作业习惯。

每天中午尽量提前到校,在教室里有时订正作业;有时面批,指出作业时应注意的问题,有时抽背。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纠正因假期而忘却的习惯。相信付出了,就必然有回报,只是表现在孩子身上有的多,有的少而已。

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多,大多数家长工作时间长,下班晚,没有时间辅导孩子的作业,有的家长自身文化程度也不高等等不利因素。面对这些,作为老师应“急家长所急,想家长所想”,尽力多花些时间在孩子身上,做到问心无愧。因为,我也有孩子在读书,也是过来人,深知过中滋味。没有那个家长不想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但他们为了生计,苦于奔忙中,也是没有办法,无法两全其美。作为班主任老师,更应为这些家长分担一些,相比之下,那些有家长关心的孩子一般来说习惯要好一些。特别是留守儿童,应付出更多关心关爱,他们的父母都在外打工,一般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无法辅导孩子学习,而且还会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惯。我想:在小学阶段最主要的还是习惯养成,有专家指出:“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性格,性格成就命运”。

因此,我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决心为孩子服务好,努力做好孩子第二“父母亲”。

我为了作文 篇9

八岁半的儿子,越长大功利性越强。以前,他买回来一本书,作业完成后,便专心致志去看,看的是津津有味。就最近一段时间,他不看了,问他原因,他说,看看后便忘记了,没什么用处。我愕然了,不得不找了一大堆例子,用了一系列比喻来给他讲道理。他似懂非懂地接受了。

但是,我的心却不平静了。因为,儿子只是代表着有这样思想的一个,我的学生们中也有好多人这样认为。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是啊,读书带来的改变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潜移默化的。记住的变成了知识,忘记的成为了你的气质。

你的气质,就是你的谈吐,你的胸襟,你的能力。你读过的书,忘记的就成了这些。如果你读都没有读到那么多书,谈何记住?谈何忘记?

儿子的一篇作文是这样写的:

早上,太阳出来接了月亮的班,公鸡和小鸟在合唱,花儿在吐着香气。

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写出这样的文句,让我着实高兴了一大阵子。我问儿子,你从哪里学到了这几句?他说,是他自己想的。我就说,你自己想到的这些,都是你看书学习得来的,这就是看书后的作用。

我们经历了那么多事,听了那么多故事,说了那么多话,我们怎么都能记住,但我们却成熟起来了,从那些事中,从那些故事里。读书,不要有太大功利性,以为马上读,马上都起作用。吃过的食物,也总得有一个消化过程吧。况且,书中的道理,大都是经实践检验过的。践行的过程,是历时耗力的。所以,读书时要做的就是用心专注地读,记住的就记住,记不住的就忘记。读得多了,就不用特意再记了,因为那些文字,那些知识慢慢地浸入骨髓,化成能力,芬芳优雅在我们的脸上、身上,由内到外,散发着魅力。

读书也好,做事也罢,都是如此。每一次的用心,每一次的努力,都不会是无用途。那些幸福的,那些痛苦的,都将化成滋养我们成长的营养,留在我们的身心里。

把眼光放长远,把理想放飞去,读书吧,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我为了作文 篇10

当你坐在大地上,双脚双手离开地面,你能把自己搬起来吗?然而,当我们放开双手双脚,这却是一件多么轻松、自然不过的事!

很多时候,我们都说超越自己,我们都追求超越自己,但,我们真的能超越自己吗?或者说战胜自己吗?

每个生命,唯有通过接纳自己,与自己携手共进,越来越好,而永远无法超越自己。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脱离自己,独自上路。所有的存在,都是建立在自己与自己关系和谐存在的基础之上。

当一个人开始向自己宣战的时候,也就是不幸的开始。正如,一个人开始不喜欢自己,那是痛苦的开始。

我们心灵的强大,最终受限于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最大的潜力,最终受限于心灵。身体与心灵永远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唯有携手,才能共进。而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就是我们生命最重要的两个表现形式两个自我。

我们的好、不好;优秀、不优秀;勤快、懒惰;才华、愚昧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两个自我的表现和反应。我们必须意识到,无论好与不好,都是我们的一部分,唯有接纳一途,方能带我们通向光明,所有的对立、都将带给我们无尽的痛苦。

这就如,一个骑士,与他的战马兵器的关系,骑士的能力发挥,永远受限于战马兵器。于是,一个好的骑士,懂得练好自己功夫的同时,保养好自己的战马,维护好自己的`兵器。

一个神箭手功夫再了得,能力的发挥,永远超不过他所手持的箭弩。若这把弓最大能射200米,神箭手的功夫再大,也永远无法超越200米。

当然,不同的是,战马弓箭兵器可以换更好的,就可以发挥勇士的更大能力。而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和心灵却无法更换。然而,即使如此,我们也是有希望的,因为,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可以通过我们平时的不断爱护、修养、锻炼、学习、协调、成长,得以进步,变得更好。

那么,既然,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不断成长是能让我们更好的有效途径,那么,什么样的方式,才更有利于身心成长呢?

想想看,若让你训练一个战士,你是用残酷、对立、批评、责骂的方式更好呢?还是用接纳、携手、帮助、鼓励、和谐关系的方式更好呢?

我们必须明白,即使我们某些方面不够好,我们也决不是自己的敌人。相反,正因为,我们有某些方面不够好,我们才有机会与自己携手、共同去完善,完成我们生命的成长与蜕变。

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就是为了修炼自己,以使自己变得更好。放眼所有世间生命,成长、进化,皆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更好。

当我们与自己对立,一切都将与我们对立;当我们接纳自己,与自己携手,一切都将为我们所用,成为我们生命成长的助力和动力。

"为了作文"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