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疸的课件

发布时间: 2023.11.23

黄疸的课件(精华四篇)。

课程计划和课堂演示材料是每个教师在工作中需要准备的东西,因此教师需要花心思来设计好课程计划和课堂演示材料。课程计划和课堂演示材料的完善需要教师不断地打磨和改进。笔者相信这份“黄疸的课件”一定能够满足您的需求,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您带来启示,并请与您的家人分享!

黄疸的课件 篇1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指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现象。黄疸一般是由于肝胆系统疾病或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在临床实践中,黄疸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是对于很多患者来说,他们对黄疸的病因、症状和治疗却不太清楚。因此,对黄疸做一个系统的课件说明,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识和理解,在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治疗的同时,也有助于预防和缓解疾病的发展。下面是黄疸课件的主题范文。

一、 黄疸的定义和病因

黄疸是指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现象,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黄疸的病因主要包括肝胆系统疾病和造血系统疾病两大类。肝胆系统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胆道阻塞、肝衰竭、胆管结石等;而造血系统疾病则包括: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白血病等。

二、 黄疸的症状和表现

黄疸的表现包括皮肤呈现黄色,巩膜黄染等,体内的胆红素水平升高也是一种表现,严重的黄疸会引起肝功能障碍、胆道出血、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三、 黄疸的治疗和预防

黄疸的治疗和预防主要以治疗病因为主要策略。对于肝胆系统疾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治疗方式;而对于造血系统疾病,主要针对具体的病因进行治疗。

四、 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黄疸的诊断基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诊断主要以排除各种和黄疸相关的疾病,如G6PD缺乏症、先天性胆道闭锁、肝癌、胆囊癌等。

五、 黄疸病的护理措施

在对黄疸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应注意保持室内明亮、通风;增加水分摄入量以预防体内血液粘稠度过高;减轻肝脏负担,适量运动;遵守医嘱,有效控制黄疸病的病情等。

六、 黄疸的康复及远期预后

黄疸的远期预后取决于其病因和治疗效果。对于肝胆系统疾病,应从饮食、药物、运动习惯等方面加强管理,避免肝损害诱发新的黄疸。而对于造血系统疾病,应及时治疗,积极康复,调整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对黄疸做一个系统的课件说明与讲解,可以加强公众对该病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对黄疸预防与治疗工作的有效推进,提高黄疸的治愈率和康复率。

黄疸的课件 篇2

黄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它是指人体内的胆红素水平超出了正常范围,导致身体的皮肤和眼睛呈现黄色,严重时会出现全身乏力和尿液颜色变暗等症状。黄疸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需要及时治疗。为了更好地了解黄疸这个疾病,以下是下相关主题的范文。

1、黄疸的成因和症状

黄疸是身体的胆红素水平超过了正常范围所导致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成因:胆道梗阻、肝脏疾病和红细胞破坏造成。当身体的胆红素过多时,就会出现以下一些症状:皮肤和眼睛变黄、尿液变暗、食欲不振、身体乏力、头痛、恶心和呕吐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2、黄疸的治疗方法

黄疸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其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黄疸的成因来进行治疗。例如,在胆道梗阻时,需要进行手术或激光治疗来放通胆道;在肝脏疾病时,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或肝移植等;在红细胞破坏时,需要进行输血和药物治疗等。无论哪种治疗方法,重要的是要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避免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3、黄疸对身体的影响

黄疸对人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首先,它会导致身体的皮肤和眼睛变黄,严重影响人的外表。其次,黄疸会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如乏力、头痛、恶心等。最重要的是黄疸的发展会对人体的器官造成损伤,从而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4、如何预防黄疸

黄疸是可以预防的,以下是几点预防方法:注意饮食健康;不要过度的饮酒和抽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治疗其他疾病等。只有通过正确的预防,才能有效的降低患上黄疸的概率,让身体更加健康。

总之,黄疸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需要我们足够的重视。要及时发现和治疗黄疸,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黄疸的发生。”

黄疸的课件 篇3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通常表现为皮肤和眼球发黄的症状。黄疸的主要原因是肝细胞不能正常代谢胆红素,从而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黄疸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而且可能导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因此,理解黄疸的原因、症状和预防措施对于人们来说非常重要。

黄疸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肝病和胆道疾病。肝病可能导致肝细胞不能正常代谢胆红素。另外,胆道疾病可能阻塞胆管,从而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排泄。此外,一些药物也可能导致黄疸,例如对肝脏有毒性的某些药物。因此,在预防黄疸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药物的使用,并要定期检查肝功能和胆道通畅情况。

黄疸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发黄和眼球发黄。此外,患者可能感到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症状。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在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发生。例如,黄疸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肾功能衰竭等问题。因此,如果出现黄疸的症状,一定要及早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预防黄疸的关键是要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我们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少吃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其次,我们需要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这些不良习惯会对肝脏造成伤害,从而导致黄疸等问题。此外,我们还应该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如果需要使用药物,一定要咨询医生,并按医嘱进行使用。

以上就是黄疸的一些相关主题范文。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范文,为您提供有关黄疸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如果您发现自己有黄疸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和预防。

黄疸的课件 篇4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它表现为皮肤和眼白发黄。黄疸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肝功能损伤,或是胆道阻塞等原因造成的。黄疸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也会对其情绪和心理状态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对黄疸的了解和预防十分重要。

一、黄疸的病因

1.肝功能损伤:当肝功能受到损伤时,肝脏无法正常的将胆红素分解,从而导致体内胆红素含量升高,表现出皮肤和眼白发黄的症状。

2.胆道阻塞:胆道梗阻是指胆汁无法正常排出的情况,这会导致胆汁中的胆红素在体内积累,从而引起黄疸。

3.药物反应:有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导致肝功能受到损伤,从而引起黄疸。

4.遗传性疾病:有些遗传性疾病如核黄疸、Gilbert综合征等也会导致黄疸。

二、黄疸的症状

1.皮肤和眼白发黄

2.尿液变深

3.便便颜色变浅

4.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

5.头晕、乏力、腹胀等症状

三、黄疸的治疗

治疗黄疸的方法主要是寻找病因,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肝功能损伤:治疗主要是通过保肝、排毒、解毒、胆囊保护等治疗方法来恢复肝功能。

2.胆道阻塞: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等方法来恢复胆道的畅通。

3.药物反应:停用有害药物,采取一些保肝药物来保护肝功能。

四、黄疸的护理

1.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2.避免疲劳和过度劳累

3.注意饮食,尤其是避免过食过油、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4.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5.定期复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总之,黄疸是一种常见病症,尽管不是致命的疾病,但也不能忽视它的影响。了解黄疸的病因、症状、治疗和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黄疸,保证身体健康。

GZ85.com延伸阅读

黄河课件精华12篇


工作总结之家小编耐心筛选为大家整理出了这篇最新的“黄河课件”。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 认真编写教案和课件能让教师掌握内容和教学方法。欢迎您的来访希望我们的内容和服务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并收藏!

黄河课件(篇1)

《黄河魂》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课文在教材中的位置是第118--122页。

在本组课文里,我们可以领略到黄河的雄伟气魄。在学习时,要继续复习、巩固前面学到的读书方法。要多读、多想、多体会,获得真切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反复诵读课文,想象瀑布动人心魄的场面,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了解黄河的胸怀、精神和气概,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边读边想,体会壶口瀑布惊天动地的场面,从黄河身上汲取营养。

1、通过学习,了解壶口瀑布的雄伟壮观,感受祖**亲河--黄河的伟大。

2、通过朗读,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

3、反复体会课文为什么不以“壶口瀑布”为题目?

教师:第四套五十元面额的人民币、图片、挂图、幻灯片、MP3、Powerpoin课件、FLASH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图片及有关中华民族抗击外敌的历史资料和英雄事迹。

[现阶段年龄学生语言表达不够准确、连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主要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更好地领悟其深刻含义。]

本课语言文字优美,特别适合朗读。教学中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悟文意,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并从中真切领悟题目的深意。

1、课前做好较充分的准备。

2、重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壶口瀑布的壮美。

3、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想象能力,并正确领悟题目深意。

[让学生去查找资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应落在“读”上面,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1、以读为主,在读中释词,在读中释句。

2、在读中感受壮观,在读中领悟题目深意。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壶口瀑布又是万里黄河最壮观的景象。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而来,咆哮而去。你们想了解那动人心魄的壮观场面吗?那我们就随着文中的作者到壶口去看一看吧!

[以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带着好奇心,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1、学生自读课文,将课文读准、读通。

2、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壶口瀑布的?

[这一环节的安排,达到了三个目的:一、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二、指导了学生读书的方法。三、提出了问题,让学生边读边疑边思,为后文展开想象打下了基础。]

1、播放《黄河魂》课件让学生看画面,听声音,感受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

2、要求学生小声跟读,边读边找描写壶口瀑布壮观景象的自然段。

[这一环节我遵循主体教育思想,一、充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让学生学会选择;二、抓住“壶口瀑布”让学生理解具体内容,落实基础知识;三、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领悟情感。整个环节既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与传统语文教育理论的融合,又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和谐统一。]

l、找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段落朗读。

2、推荐选手赛读。

3、播放《壶口瀑布风景》课件。

4、在读中深切感悟哪几自然段是描绘壶口瀑布的。(第3-5自然段。)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在后面的学习中,我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真正做到触类旁通,实现了学法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2、齐读第七自然段。(引导学生领悟这不只是写壶口瀑布的气势,而是写黄河的精神、黄河人的精神、黄河的灵魂、中华民族的灵魂。)

3、讨论课文为什么不以“壶口瀑布”为题目?

[这一环节突出“悟”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悟课文为什么不以“壶口瀑布”为题目?]

黄河--伟大祖国的母亲河,中华民族的象征。她那奔腾向前、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咱们的民族精神。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为了民族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在历史的长河中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他们的豪情千秋万代、流芳百世,他们的精神就像黄河精神一样:如瀑布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精神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像长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但黄河治理势在必行,你对未来的黄河有何设想?人们又将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黄河造福子孙后代呢?请同学们查阅资料,融入自己合理的想象,写一篇以《未来的黄河》为题的想象作文。

[课内与课外结合,教材与生活结合,也体现了语文综合课的趋势。]

1.展示交流所收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2.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

[这一环节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感情。]

1、要进一步强调读,做到读--悟--再读--再悟--升华。

2、悟的程度一切由学生读来决定,决不能由教师包办。

[《黄河魂》说课稿(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黄河课件(篇2)

一、导入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聆听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颂》,感受黄河的英雄气势。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1、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关于作品: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3、关于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的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了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三、美读诗文,体味黄河的雄壮气势

(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壮阔画面)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

提示注意以下读音(多媒体显示)

浊流zhuo;狂澜lan;山巅dian;屏障zhang;澎湃pai;哺育bu;九曲连环;qu

2、学生自读:

注意停顿、重音、速度、语调的处理。

针对学生朗读情况,酌情点拨。

3、指名朗读较好的同学配乐朗诵。

4、学生齐颂。

四、内容研讨

1、选择连三个同学概括诗歌大意。

2、悟读诗歌:

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诗人从那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3、学生朗诵诗歌,序曲由;一女生朗读,主体部分学生齐读,尾声由一男生先朗诵,再全班齐诵。

五、课堂小结

穿过炮火纷飞的岁月,烈士的鲜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手挽手,心连心,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捍卫祖国的尊严,捍卫民族的利益。

黄河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及学唱《保卫黄河》这首歌曲,了解作品的来历及相关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奋超杀敌、誓死保卫祖国的民族意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及其所蕴含的爱国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 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3. 学唱本歌曲,特别是合唱部分。

教学内容:

1. 黄河大合唱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

2. 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和曲调。

3. 黄河大合唱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1. 理解并掌握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和曲调。

2. 掌握合唱的技巧和表现方法,能够准确地演绎合唱部分。

教学重点:

1.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和主题思想。

2. 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音响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播放《保卫黄河》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氛围。

2.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有没有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它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

3.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黄河大合唱》这首作品,我们将通过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欣赏并学习它的歌词和曲调,感受它的音乐形象,培养我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新课导入(10分钟)

1. 介绍《黄河大合唱》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同时,教师进行讲解和补充。

2. 欣赏《保卫黄河》。先让学生听一遍完整的《保卫黄河》,感受其磅礴的气势和强烈的爱国情感。然后分段欣赏,让学生分别感受独唱、轮唱和合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的音乐形象。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音乐表现手法。

3. 学习《保卫黄河》的歌词和曲调。教师先进行示范演唱,让学生初步掌握歌词和曲调。然后分段学习,让学生逐句跟唱,纠正发音和节奏等问题。最后进行完整的合唱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合唱的技巧和表现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讲解、示范、模仿、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词和曲调,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黄河课件(篇4)

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的自然情况,感受黄河的美丽景观。

2、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进而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以朗读感受黄河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用空间与时间顺序来介绍事物的方法。

2、学写解说词。

一、1、导入新课。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中国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书,皆称之为“河”。河水经黄土高原,遂成黄色,故得名“黄河”。

黄河全长5464千米。从源头的涓涓细流,沿途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成千上万条溪川,形成每年平均约480亿立方米水量的滚滚洪流,一泻千里。他源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由此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其间,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风光绮丽的崇山峻岭,有广阔无垠的.肥土沃壤,有雄浑粗犷的黄土高原,有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有历史悠久的三大文明古都,有丰富的物产和地下宝藏。整个黄河流域,生息着1.1亿各族儿女。

2、初读课文,交流字词。

汩汩gǔ?北麓lù?湍急tuān?穿梭suō?塑造sù?枢纽shū?气势磅礴pángbó?沟壑hè?步履lǚ?积淀diàn?清澈chè?繁衍yǎn

3、?再读课文,交流探究:

(1)?你认为本文哪一部分最精彩,为什么?

(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黄河的?

(3)?面对黄河目前的状况,你有什么感想?

(4)?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你能找出并说出它的作用吗?

(5)?交流学习本文的感受。

(答:本文由黄河的源头开始,分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全面介绍了黄河。)

三、课外活动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2、?让学生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和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布置一次展览。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小导游,为大家解说。

3、?随着黄河输入下游的泥沙不断增多,在下游的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地上悬河”现象,如河南省开封市。针对这种日益严重的情况,请你查找有关资料,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黄河课件(篇5)

第一板块:朗读、感知

1、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⑴、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的母亲河!

⑵、学生欣赏。CAI出示:黄河奔腾不息的动画。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

⑶、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2、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

⑴、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CAI出示《黄河颂》乐章。

⑵、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抽生后明确:激昂、雄健、悲壮!

⑶、CAI出示,教师配乐诗朗诵。

3、生齐读,吟咏成诵

师:同学们,面对母亲河,叫我怎能不歌唱?放声高歌吧!

学生齐读课文。

第二板块:朗读、品味

1、品味语言,感悟诗情

师:我们已被黄河所感染、所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吧!

⑴、《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板书:序曲、主体、尾声

⑵、让我们聚焦于黄河的主体部分吧!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师:男同学来读绘黄河部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气势。

⑶、那同学们,颂黄河部分又在颂扬黄河的什么精神呢?我们看,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那就是啊!黄河!,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呢?

板书:摇篮、屏障、臂膀。

⑷、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

分小组讨论,试读。

抽读后明确: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

⑸、分成三个小组来读这三个小节。

师:黄河是摇篮,养育了炎黄子孙;黄河是屏障,护卫了神圣国土;黄河是臂膀,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

板书:民族魂

2、角色朗读、体味诗情

⑴、教师小结:《黄河颂》,以它充满斗争性的激昂旋律与黄河般桀骜不驯的血性激励中华儿女与日寇英勇搏击,今天它仍然以其气势磅礴的史诗般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⑵、师朗读朗诵词,女生、男生分读绘黄河、颂黄河部分,全班齐读尾声。

第三板块:拓展延申

师:可在我们今天呢?近世以来,黄河屡次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杰作。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请同学们下课后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来保护我们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附:《黄河颂》教学后记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表情与动作的感染;教师板画的直观;录音配乐、CAI课件的使用化抽象为形象。诗歌教学中的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以学生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开始的,并在这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

一、借助美读

所谓美读就是指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叶圣陶语)。诗歌,主要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语言的美和意境的美。

美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黄河颂》唱出黄河的雷霆万钧之势,奔腾咆哮之声,更写出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联系时代特征,读出激昂、雄健、悲壮!再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读出诗歌的韵味。形式灵活多样,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

黄河课件(篇6)

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

[目的]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培养对祖国的热爱。

【活动过程】

导入: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走进黄河,领略黄河文明,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反思黄河忧患,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首先,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走进黄河。

一、走进黄河

1.了解黄河的概况。

(学生展示搜集**成果)

学生甲:有诗人说过黄河是日月女神。神女黄河从青海巴颜喀拉山发源,一路奔腾东下,在甘肃南部展身躯,舒广袖,划出了第一道优美的曲线,留下了著名的“九曲黄河第一弯”。

黄河象一条飞龙,流经黄土高原西北部的大峡谷。

黄河滚滚洪流,一路奔腾,一泻千里,象忍不住河岸的束缚,终于扑进大海,将海赶出十里、百里、几百里。黄河在这里歇息。全长5464公里,是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

盆地面积752443平方公里。

黄河是中国最大的河流。黄河发源于哪座山?

黄河流入什么海?黄河有多少公里?

哪个汉字和黄河的形状相似?

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黄河流域的哪一个省?

(1)它是黄河下游的一个省;(2) 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孔子就诞生在这里;(3)高泰山屹立在这里,黄河流入这里。

教师的学习指导:写下听到的有效信息,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丰富知识储备,这是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2.教师小结过渡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雄浑跌宕,悠悠历史中,她以其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势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无数文人墨客歌颂她,赞美她。让我们一起欣赏黄河文明。

二、黄河文化

1读一读黄河传奇,谈谈对你的启示

a、大禹治水的传说:

这个故事说明黄河成了英雄。

b、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有一个古老的中国神话。据说在汹涌的黄河上有一扇龙门。这个龙门每隔几年才出现一次。无数的黄河鲤鱼,经过千辛万苦地攀游,聚集在龙门要出现的地方,日日夜夜地等啊,等啊,当龙门一现,它们将拼命一跃,跳过龙门去――成为那翱翔九霄、呼风唤雨的神龙。这个故事说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需要努力改变现状。

c、李闯王渡黄河的故事:

明末朝廷腐败,民不聊生。李自成率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抗击黄河,推翻明朝统治。当时正值初冬,黄河水还没有结冰,只有河水冻成固体冰,军队才能顺利通过。

怎么办呢?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 第二天一清早,有两人来报:

“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闯王大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到了河边一看,河水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

可是上面却起了一座宽大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八稳,正适合大军渡河。 闯王纳闷极了,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里爬上来两个人,向闯王一抱拳,朗声道:’大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

听说你要过河为人民谋福利,所以花了一个晚上才建成这坐浮桥。请让军队走吧。”闯王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不辜负百姓们的厚爱,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这个故事说明了民众支持的重要性。赢得人民支持的人将赢得世界。

考考你:“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哪位治水英雄,他用的治水方法是什么?

(大禹疏导引流)

2.说黄河俗语

a、跳进黄河洗不清

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的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

事实上,不管谁跳进黄河,他们都不想洗。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b、不到黄河心不死

比喻不到绝境不肯死心。也比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考验你:你还记得刚才向你介绍的黄河谚语吗?

3.积累与黄河有关的成语

河清海晏(yàn):

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也说成海晏河清。

泾渭分明:

泾河清澈,渭河浑浊。泾河入渭河,并不混浊。比喻界限清楚。

望洋兴叹:

在古代,黄河因灌溉两岸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而被称为神河。有一年,秋雨使所有的河流暴涨,百川都汇進了黄河,黄河变得更加汹涌而宽阔,两岸与河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所以黄河神自满,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

他顺流而下,一直来到北海。他向东看,但看不到北海的边缘。于是河神停止了得意的表情,望着浩瀚的大海,向北海神叹了口气:

“原先我自高自大,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今天我看到你这样广大,无边无际,今天我要不来这里,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无知。” 北海海神说:“我在天地间也只是大山里的一个小石头,四海在天地间也就是粮仓中的一粒米,我又有什么广大的呢?

”比喻因为自己力量太小而感到无可奈何。

中流砥柱:黄河中的一根坚固的柱子。比喻能担当重任、起中坚作用的人或集体

考考你:

1大学英语六级对高中毕业生来说太难了。很多高中毕业生只能。

2.这两个产品一经比较,品质立即 ,各自的优劣表露无遗。

3.“ ”,是中国人理想的太平盛世,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

他是英国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他是现代文学家。

教师学习指导:平时积累并有效使用大量成语,可以使语言更加简洁典雅。

4.赏黄河诗文

你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考一考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b、 黄河远在白云之中,是万仞山的孤城。(唐)王之涣《凉州词》

c.黄河落尽走东海 ,万里写入胸怀间。(唐)李白《赠裴十四》

d.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

e、 九曲黄河千里沙,风浪从天涯海角吹来。(唐)刘禹锡《浪淘沙》

f、 大漠烟直,长河落日元。(唐)王维《使至塞上》

g.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h.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

教师学习小结:

通过大家介绍与黄河有关的传说故事、俗语、成语和诗句,折射出文化与黄河的关系,透视出黄河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

5.教师小结过渡

通过学生们的介绍,我们对黄河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黄河,伟大的母亲河,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然而,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是,黄河正面临着断流的威胁,令人震撼,发人沉思,养育着华夏儿女的母亲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继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她的乳汁变成了黑色的,湖泊干涸,草原沙化,鼠害猖獗;黄河母亲在流血,呻吟着,呼唤着。让我们去探访一下母亲河。

三、黄河忧患

1.黄河现状

黄河面临的两大问题:断流油污

1995年下旬,断流40多天的黄河济南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甘甜河水,而是一古黑糊糊的污水,河面上漂浮着大量白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气……黄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既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面对这严峻的现实,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2面对日益恶化的黄河生态环境,请设计一个公益广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要求简明、有创意.

(学生创意展示)

1保护母亲河,热爱自然!

2、 黄河清,天下平。

三。爱黄河就是爱妈妈!

4长江和黄河就像人类的父母。

5、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护黄河非传人!

6、 黄河已入青天去,空余九曲万里沙.

7黄河是一种爱,两岸的绿林终年清澈。

8保护水资源,珍惜生命,不要让水生生物哭泣。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老师和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一定能重新焕发昔日光彩!

2.谈谈你的收获

3.教师小结

通过这门课,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选材的能力,;能体现学生的分工协作意识、创新意识和综合活动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值得赞赏。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门课学习如何掌握专题知识和方法。

黄河课件(篇7)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黄河的主人

2、解题质疑:

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主人”是什么意思。

②“黄河的主人”指谁?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二、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自学文中生字词,能正确读写生字词。

2、思考“黄河的主人”指谁?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三、组织交流:

滔、履”的写法,说说注意点。

幻灯出示中心句: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成为黄河的.主人。

四、紧扣中心句展开学习。

1、自由朗读中心句,抓住重点词说说你对中心句的理解。

①理解重点词“如履平地”等。

②答案要点:A、黄河水汹涌澎湃,令人生畏,十分危险。

B、艄公凭着他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在黄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齐读。

五、指名分节读全文。

1、了解课文的朗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智慧、镇静、机敏,并在有关内容处做上记号,准备交流。

六、学习课文第一节。

浊浪排空、胆战心惊”等词语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媒体出现黄河波浪滔天的情景:

放映结束,师指画面: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除了文中的词语,你还可以用哪些词句来描绘眼前的情景?(生说后师出示:生齐读)

汹涌澎湃、惊涛骇浪、奔腾咆哮、波涛滚滚、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过渡:是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每日就是这样奔腾不息,掀起万丈狂澜,它那磅礴的气势令人震惊,令人折服。

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节,读出气势,生齐读。

黄河课件(篇8)

1、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3、关注母亲河,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1、课外阶段。

自由结合成小组,根据小组具体情况申报研究学习项目。

布置活动任务,提出活动目标,划分研究学习项目。

⑵收集阶段:

围绕下列五个主题项目收集有关资料。

为学生提供黄河相关资料。

⑶整理阶段:

对有用材料加以整理,制成卡片或手抄报。

指导学生如何筛选、裁剪资料→指导学生把有用资料办成手抄报→指导小组根据申报项目整理成文字报告。

⑴汇报阶段:

小组长汇报研究学习过程所做工作。

主持汇报会、评价小组研究学习工作。

组织对主题手抄报评定等级。

⑶竞赛阶段:

(竞赛的要求与规则: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轮流进行,每说出一条相关内容得一分,如内容不符合要求或与他人重复则无分,最后把分值累积起来)

本次活动内容多,课时紧张,应以“探寻黄河文明”为核心,化整为零,宜把它分解成五个研究学习项目:

黄河之水:关注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及对黄河之水的有效利用等内容。

黄河之歌:收集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歌曲、民谣、传说故事。

黄河课件(篇9)

黄河的主人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河的主人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课文按照人们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顺序来结构全文。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

汹涌奔流的黄河足以让作者惊叹不已,然而更使作者惊讶的是在湍急的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贴浪前进,如履平地,而且还载着六七个人,文章到此,场面惊心动魄,行文跌宕起伏,处处充满惊奇,扣人心弦,易于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谈笑风生,勇敢大胆,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与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综观全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教学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基本理念强化

理念淡化理论,是我在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中一以贯之的做法。作为一名在语文教学第一线跌打滚爬了十八年的教坛老兵,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是我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融合教与学的长期实践经验,概括提炼的具有浓郁个人风格的东西,它们贯穿于我的每一节课堂教学。可能有失偏颇,就教于在座的诸位专家。

1、语文观:

语文是学生自己学会的`,不是老师教会的;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十字经”课课要念。

2、质量观:

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差异发展、可持续发展。

3、角色观:蹲下来看孩子;师生是共同的研究者;走近学生,走进学生(让师生的心灵在课堂上呼应起来);鼓足教育期待的风帆(它是催化剂,催化创新的意识;它是播种机,播种的希望越大,收获的果实越多;它是童话的圣殿,将课堂变成学生的精神家园)。

4、教学观:

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方法、重情趣。

5、设计观:

目标与智能的多元化,内容与方式的选择化,结构的模块化(变线性结构为模块结构),节奏的弹性化(与学生的学习情绪谐振)。

6、评价观:

评价是激励的艺术。在我的课堂上,不仅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而且有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这种多元性、多主体的评价,形成了一种强力“思维场”,让学生的思维在强力碰撞中迸发美丽的火花。

三、教学设计

共分四个模块。

第一模块:整体感知,初步感受黄河。

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用一个词语(最好是成语)说出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

第二模块:“多管齐下”,深入感受黄河。

1、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节内容。指名感情朗读,齐读。

2、小组合作学习:除了用朗读来表现黄河的气势之外,你还能用哪些方式来表现呢?

3、多媒体出示“巨石被推入黄河中,推出几十米远”的动画演示。

4、播放黄河万马奔腾、滚滚东流的录像。看后再次感情朗读。

第三模块:读写结合,内化精神。

(一)读

1、激发、体验情感:如果是你在这黄河的羊皮筏子上,你的感受如何?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呢?细读课文2~6节。

2、黄河的主人又是怎样的风采?练读第6节。说说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二)写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项练写:

1、围绕“专心致志”展开想象,把“艄公驾驶筏子破浪前行”写具体。

2、围绕谈笑风生展开想象,把乘客的表现用“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写具体。体会以上两项之间的联系。第四模块:延伸拓展,升华主旨。刚才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主选择:

1、黄河,我想对你说……

2、艄公,我想对你说……

3、同学,我想对你说……

4、我想对自己说……

5、我想对××说……

黄河课件(篇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摘抄”这种写读书笔记的方法,积累、品评文中的好词句。

(2)德育点:通过朗读和品读,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孕育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体会作者对母亲河的感受。(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及品读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读通课文,从文中形象,优美的语言中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感受。

2、学习品读和摘抄课文优美的句子,锻炼并积累下来。教学准备:

关于黄河的图片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山河”,本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搜索资料了,那么现在谁能来说一说你对黄河的了解。(生说)看来同学们都认真的搜索了相关的资料,唐代诗人李白就曾写下了描写黄河的两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翻江倒海不复回”,现在著名作家刘白羽以这句为题写下了一篇散文(板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文。

我们本节课的目标有哪些呢?

找学生读一读。

二、出示自学提纲: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推荐自己喜欢的词语。

3、作者共几次几个角度看到了黄河?地点在哪里?作者的感受如何?

4、找出体现黄河“磅礴”气势的句子和词语,读给大家听一听,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5、你想对黄河说点什么心里话?

三、合作交流,汇报展示:提纲一汇报

找生读课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提纲二汇报

找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说出原因,交给小组长。提纲三、四汇报

跟随作者去看黄河,学生汇报,完成表格。

师:板书记忆中兰州刘家峡飞机上相机平视俯视仰视

生读出具体的语段,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如何。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对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说吗?提纲五汇报

出示黄河被污染的图片,说一说感受,今后应该怎样做?

生汇报,师补充

四、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生汇报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领略了黄河的汹涌澎湃,同时我们也在为母亲河担忧,污染的情况让人震惊,所以希望我们从身边做起保护我们的黄河,让他渊源的流淌下去。

板书设计:

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

刘家峡看黄河

雄伟壮观黄河之水天上来

无数据龙飞旋而上

冰霜塑出的雪峰

飞机上看黄河

忽明忽暗的长带子

梦幻奇景

万千璎珞闪粉飘荡

利剑插过深山

黄河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颂》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黄河颂》的主题和意义。

3.学会朗读《黄河颂》。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黄河颂》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黄河颂》的主题和意义。

3.学会朗读《黄河颂》。

教学难点:

1.理解《黄河颂》的主题和意义。

2.学会朗读《黄河颂》。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黄河颂》的背景和作者,并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对黄河的印象。

二、讲解(15分钟)

1.让学生朗读《黄河颂》。

2.解释生词和句子。

3.分析《黄河颂》的主题和意义。

三、练习(20分钟)

1.让学生分组朗读《黄河颂》。

2.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黄河的感受。

四、巩固(10分钟)

1.让学生再次朗读《黄河颂》。

2.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检测他们对《黄河颂》的理解程度。

五、作业(5分钟)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黄河的作文。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黄河颂》和自由发挥,让学生了解了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但是,本节课的时间比较紧,学生的表现也比较一般,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黄河课件(篇12)

《黄河魂》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上乘之作,写得十分富有气势,其中的四字词语用得很绝妙,读起来有震撼力。而且四年级孩子本身喜读、乐读,所以结合教材和学生自身特点,确定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在“评读赏析”中来感受黄河水动人心魄的力量,体会中华民族所向无敌的气概。

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些许遗憾。本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计所设定的目标,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由读的一般到习得了读和评的方法。再到最后自己能够激情洋溢的读,从而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情感。每个教学过程的安排层次清楚,每一环节效果落实较好。比如开课录象的播放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奠定了必要的情感基础,然后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给了大家8分钟读书,占了35分钟课堂接近1/4的时间。但正因为有这8分钟的有效朗读、评价,才有了后面导学的顺利,目标的达成。因此,这8分钟的读是相当有必要、是明智的设计。当大家说完第3段,诵读第4段,没有给予过多的指导,而是将壶口瀑布画面又做了一次精彩回放,很好地渲染和烘托了朗读的气氛,学生趁势读的投入,读的激动,读出了真情实感。而为了给全体学生创造更多的时间机会,让每个人成为真正的参与者,学习第5自然段时,我则完全放手,把权力交给大家,互相评读。这样,作到了分层次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当大家能够与作品及作者产生共鸣之时,我又趁势而问,为什么文章不以壶口瀑布为题,而却要以‘黄河魂’为题。学生通过联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水到渠成地有所领悟,壶口瀑布所体现的是整个黄河的魂魄,整个中华民族的魂魄。最后一环节,梳理收获,学生归纳总结得重点突出,可见教学目标落实的比较扎实,学有所得。

以上都是本课相对来说处理比较理想之处。但不尽人意之处也很突出。当刚开始有学生先选择第四自然段来朗读时,我借本段来指导学生获得评与读的方法。其间落实的不很到位,不够深入。尤其是老师满足于几个学生起来的评价,蜻蜓点水地一略而过,几个能言善辩的学生的表现代替了大多数学生的想法,使这种教学指导有流于形式之嫌。尽管有人说教学是遗憾的行为,但作为教师,课堂上一定得保持清醒的头脑,尽可能地减少失误,使课堂教学的训练目标落实得扎实有效。我想这当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师:谈起黄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来为人们称颂和赞美。古人描写黄河的诗词名句也有很多,你都积累了哪些,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师:很好,背诵古诗词就应该像他这样,富有激情的,谁再来?

师:这些诗句无一不显示了黄河汹涌壮观的.气势。在滔滔的黄河沿线,还有着气势磅礴的全国第二大瀑布――壶口瀑布,那更是一道奇观。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作者一同来感受壶口瀑布的魅力与风采。(板书:壶口瀑布)

师:上课之前,大家想不想来看一看关于壶口瀑布的录象?下面我们就先睹为快。(播放课件:壶口瀑布录象)

师:看了这段录象之后谁能说一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哦,你善于用书中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相当不错。

生:我觉得当千万吨黄河水从壶口瀑布流下的时候,那种感觉如千军万马奔腾一般。

生:我觉得中国有这样的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我们应该为它而感到骄傲。

师:棒极了,我想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共同的一种骄傲。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又是写了壶口瀑布的什么呢?(学生默读)

---------------------------

生:这篇文章写出了壶口瀑布气势磅礴的景象和壶口瀑布的样子。

生:这篇文章写出了壶口瀑布气势磅礴的景象和壶口瀑布的样子。

师:下面老师请大家再一次地通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一下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场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然后在小组内评读赏析。(自学8分钟)

师:大家要听好,想一想他读的怎么样,一会你来评读。

生:我觉得他读的不是很好,大家看,这一段有一个四字词语:铺天盖地,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铺天盖地,把天地都给铺盖了,不留一点缝隙。可见当时多么汹涌澎湃,惊天动地,而他读的非常平淡。

生:读文。放眼北望,只见铺天盖地,滚滚而来的分明是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磷巨龙。

师:因为这也是一个四字词语,突出了黄河的气势。读的很有气魄,谁还能再读一下?

生:放眼北望,只见铺天盖地的,滚滚而来的分明是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磷巨龙。

师:有没有“的”?没有,而且还有一点点小的遗憾是什么,

电气课件精华四篇


资料通常是指书籍、报刊、图表、图片等。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有可能需要用到资料。有了资料的帮助会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如鱼得水!所以,关于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电气课件精华四篇,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电气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汽车的发明和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地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复习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上课时引导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

2.创设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的情景,要求学生通过分组学习探究,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成果配一段解说词,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教育学生向爱迪生等发明家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2.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外出旅行的人们越来越多。请问,人们外出旅行时常乘座的交通工具有哪些?通过哪些手段能和家人朋友及时取得联系?

学生:交通工具有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通讯手段有电话、手机、上网等。

1.火车、轮船是在什么时期发明的?最初的火车、轮船是用什么做动力的?

学生: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

2.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学生:蒸汽时代

3.最先开始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是谁?工业革命完成后,该国号称什么帝国?

学生:英国日不落帝国

那么汽车、飞机、电话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继工业革命之后,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它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板书课题: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主要成果有哪些?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就是这节课要求同学们学习探讨的主要问题。

(二)创设情景学习探究

1851年,在英国伦敦水晶宫内,举办了以工业革命伟大成果为展示内容的第一届世界展览会,引起世界轰动。现在,有关部门拟筹办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并邀请同学们免费参观,大家愿不愿意去啊?不过还有个附加条件,要求大家为美国、德国的展品配上一段解说词,使参观者对该展品有个初步了解。

当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除了电话、汽车、飞机以外,还有很多,下面请同学们看看书,找一找还有哪些?

学生:还有发电机、电动机、电车、电报、电灯、内燃机、飞艇等。

解说词该怎么写呢?解说词的要求是:

1.介绍该展品名称、发明时间、发明家、所属国家以及该成果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语言要精炼、准确、优美。

下面请听老师为电话配的解说词:

“顺风耳”一直是千百年来人类的美好愿望,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使人类的这一梦想变为现实。电话的发明,使通讯更加便捷,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同学们知道了解说词的写作要求,下面开始分组活动。全班同学分成4个大组,一、二、三、四组分别为发电机、电灯、汽车、飞机撰写解说词。此外,每组还要另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成果并为其配上解说词。

学生分成4个大组,每个大组又由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三)学生解说深入探讨

下面请欣赏第一组的同学为发电机配的解说词。

学生朗读发电机解说词。

教师评析。

请同学们谈谈下面几个问题:

1.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如何进入实际生产领域的?

2.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

3.你家有哪些家用电器?它们有什么作用?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

下面请大家欢迎第二组的同学朗读电灯解说词。

学生朗读电灯解说词。

教师评析。

同学们猜一猜,在没有电灯之前,我们的先人在夜晚采用哪些方法照明?和电灯相比,它们有哪些不足之处?

学生回答。

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许多人称他是个“天才”,他是怎样回答的?我们应该怎样向他学习?

学生回答。

下面请第三组的同学出示关于汽车的解说词。

教师评析。

19世纪时,马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马车相比,具有哪些优越性?

学生回答。

有人说,汽车的发明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应该积极发展汽车工业。但是也有人认为汽车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许多问题。因此,应该停止发展汽车工业。你是怎样认为的?请同学们讨论后积极发言。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下面请第四组的同学宣读飞机解说词。

教师评析。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国的飞机是在什么时候由谁最先研制成功的?说明了什么?

最早研制成功的汽车、飞机的动力机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火车、轮船、汽车、飞机至今仍然是我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最初的火车、轮船是用蒸汽机作动力的,最早研制成功的汽车、飞机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

同学们的解说词都写得很好,下课后再相互交流。

工业革命成果展是在英国伦敦举办,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将要参观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可能会在哪里举办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可能会在美国纽约、华盛顿,也有可能在德国柏林。因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前面。

教师小结。

(四)拓展延伸收官设疑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后来居上。下面请同学们分析1870年至19xx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生产比重中的变化,思考讨论几个问题: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年

31.8%

10%

23.3%

13.2%

19xx年

14%

6%

35.8%

15.7%

1、联系表格数据,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谈谈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

2、表格数据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英国“日不落帝国”会受到挑战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两次工业革命表明,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等。

表格直观地说明,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德国后来居上,分别成了世界第一第二的经济强国,英国、法国则落后了。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发生了明显变化,英国“日不落帝国”必然会受到挑战,那么天下还会太平吗?请听下节课讲解。

(五)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电气课件 篇2

摘要:对高职《甲醇生产技术》课程中“鲁奇低压法甲醇合成工艺”教学单元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教学设计,很好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提高了教学效果,为《甲醇生产技术》课程的信息化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经验。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重点课题“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13Z06);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教研课题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也是能源的一种替代品,经过加工、转化,可生成多种化工原料,如甲醛、醋酸、二甲醚等。鲁奇低压法是工业上合成甲醇常用的一种方法,对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及相近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其工艺流程、工艺条件、合成设备及合成岗位操作尤为重要。

1.课程定位。本设计教学内容选自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甲醇生产技术》,此课程为理实一体化课程,工学结合特色鲜明,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实训实习和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的过程中,直接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此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工原理、化工制图、化工设备和化工仪表等专业基础课程,为该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2.教材分析。课程选用化学工业出版社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甲醇生产技术》,该教材按甲醇传统生产工序安排教学内容,介绍了甲醇原料气制取、脱硫、变换、脱碳、甲醇合成及粗甲醇精制等内容。本单元教学选取教材中的第六章—甲醇合成中的鲁奇低压法甲醇合成工艺。教学中,为了使各种工艺方法能够自成一个模块,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鲁奇低压法甲醇合成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合成主要设备、合成岗位操作三部分内容。共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

3.学情分析。本课程教学对象为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学生理论基础较差,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尤其厌烦枯燥的理论知识,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自信,空间思维能力较差,喜欢玩游戏,喜欢形象直观的事物。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搜索引擎、网络及教师提供的网络学习的平台等多媒体手段获取一定信息,为本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4.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本单元教学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鲁奇低压法甲醇合成工艺流程、工艺条件、主要设备结构与作用。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进行鲁奇低压法甲醇合成岗位工艺操作,包括开车、紧急停车、正常停车及常见事故处理。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创新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鲁奇低压法甲醇合成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作用。

难点:鲁奇低压法甲醇合成工艺流程、设备结构、合成岗位操作。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设计一个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采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自学能力。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将课堂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相联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最终完成本设计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将教学过程设计为4个部分。

1.课前预习。教师通过网络学习的平台下发课程导学和学习评价表,学生通过因特网检索及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进行学习,搜集与鲁奇低压合成法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填写任务完成单,对自学情况做自我评价,列出认为较难理解的内容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总结分析学生自学情况,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

2.引入新课。首先,通过播放煤制甲醇生产概述的Flash动画使学生了解从原料到产品甲醇的整个生产过程,了解本单元内容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教师简单叙述甲醇生产的五个工段,使学生在复习之前所学内容的同时,也明确甲醇合成工段在整个甲醇合成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及与前后工段的衔接关系。

其次,通过某化工厂的实际案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某化工厂采用鲁奇低压法合成甲醇,甲醇合成塔满负荷正常生产中,合成塔催化剂床层温度上升,操作人员进行调节时不精心,违章作业,造成温度反复波动,催化剂温度从325℃上升到680℃~720℃,将刚投产的4.2t催化剂全部烧毁,造成全厂停产11天,损失98万元”。

合成塔催化剂床层温度为什么会上升?正常的操作温度应该是多少?假设你是车间的技术人员,应该怎么及时判断并处理这个事故,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了解鲁奇低压法甲醇合成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合成设备及合成岗位操作,也就是本单元教学的三个学习任务。

3.任务分解。

化工工艺流程一般较为复杂,涉及到的设备较多,物料路线复杂,其讲解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难点之一。因而我们使用Flash动画来展示整个工艺流程,让原本静态呈现的设备、管路动起来,以解决这个教学难题。通过鼠标操作,学生能够看到合成原料在备和管路间的走向和变化,并了解各设备内反应的工艺条件。

设计了设备之间连线的游戏和互动问答,设备连线游戏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顺序在设备之间进行连线选择,连线错误就会出现提示,正确则出现物料流动现象,互动问答是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管线中物料组成的掌握,学生选择错误,系统提示错误并显示正确答案,通过这样的.互动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其对工艺流程学习的记忆。

鲁奇低压法甲醇合成工艺设备主要包括鲁奇管壳型甲醇合成塔、冷凝器、甲醇分离器等,其主要工作原理和结构比较复杂,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在传统的教学中,仅仅通过一张平面结构图来讲解,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差。在工艺流程Flash动画中,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移动看到各设备的作用。此外,利用三维模型将合成塔、甲醇分离器和冷凝器的主要部件、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例如在合成塔中,将原料气的进塔、塔内的反应和产品的出塔以动画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了解设备内部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很好地化解了设备讲解的难点。

合成岗位的操作能力是本教学单元的能力目标,主要包括甲醇合成的冷态开车、正常停车、紧急停车和事故处理等岗位操作步骤,是学生在学习掌握了合成的基本理论后的实践过程。但是,现代化学工业高度的自动化、连续化和集成化,加上化工企业易燃、易爆、危险性大的特点,学生下厂实习,难以深入实际,更无法亲身体验工业装置的开、停车与事故处理,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实质性的训练。因此,这部分教学可以利用虚拟仿真软件来解决这个难点。该软件完全模拟甲醇合成工段的实际生产过程,在计算机上建立虚拟的操作环境,其控制原理、手段、界面和操作场景都和现代化工生产实时控制极为相似。

首先播放软件操作演示视频,指导学生掌握软件操作过程和方法。

学生登陆软件后可根据系统提示反复进行开车、停车及事故处理操作,每操作一步,计算机都能通过后台模型的运算将操作后的现象以及工艺参数的变化进行实时、动态化的显示,并对每一步操作进行打分,最后统计出总分。教师可以设置操作故障点,考查学生发现和排除故障的能力,从而全面考查学生对甲醇合成工艺流程、工艺条件、设备操作的掌握。

通过仿真手段,使学生能真实感受实际操作过程,解决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一难题。本任务以学生操作练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真正实现做中教,做中学。

4.讨论总结。

(1)分析案例。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和仿真操作之后,学生分组对之前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故障发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2)归纳总结。教师将鲁奇低压法甲醇合成生产中经常出现的故障列出,让学生写出故障原因和处理措施,学生代表将总结结果进行汇报,教师点评,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

教学评价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也要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学习评价表。课后按预定的学习评价表开展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策略或调整学习活动。

2.仿真软件操作测试。仿真软件测试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可以通过软件后台设置测试题目,包括仿真工艺操作和问答题两部分,考查学生对甲醇合成的原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岗位操作的掌握程度。

3.网络学习的平台在线测试。学生课后可登陆甲醇生产技术课程网络学习的平台的题库,进行自我测试,满足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

本单元教学利用了Flash动画、仿真、图片、因特网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很好地化解了化工工艺流程、设备及岗位操作讲解的难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企业真实案例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体现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观察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好地完成了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林月平。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高校讲坛,,(21):136.

王寅龙,李前进,李志祥,等。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方法及评价要点探究.中国教育信息化,,(06):15-19.

戴翠萍。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浅析.职业时空,,(06):36-38.

刘斌。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对信息化教学本质的再认识.现代教育技术,2013,23(03):26-30.

电气课件 篇3

摘要: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本文从选题、指导方式等方面全面分析了目前普通高校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电气工程学科专业特点,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电气工程 毕业设计 教改

毕业设计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在学期间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获得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进行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基本训练。通过毕业设计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训练,因此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尤其是工科,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近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全国高校普遍存在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趋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能力培养不足,实际动手能力较弱,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

电气工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备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工程实践技能,而毕业设计工作则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因此,结合专业特点,电气工程学科在毕业教学环节可着重关注两点:(1)如何有效利用学生在校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强化电气工程学科专业特色、提升学科品牌意识;(2)以就业多样性为导向,在面向电气行业的基础上,满足传统领域转向新领域(如新能源、工业自动化领域)对人才的需求。

一、普通高校毕业设计现状与趋势

毕业设计是学生即将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最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大学生衔接学校和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 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越来越不能适用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目前在毕业设计环节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选题面窄且缺乏新意。部分指导老师没有参加过工程实践,缺乏对课题深难度的把握,题目范畴也比较单一,创新性不强,学生毕业设计内容必然大同小异。选题简单化、形式化现象较为普遍,不少选题过于陈旧,缺乏前沿性;有的题目范围很窄,相当于课题设计,工作量明显不足;有的题目非常大,不可能完成,也无实用价值。

2.与行业实践脱钩。毕业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存在缺陷,利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环节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综合性不足,有的缺乏阅读技术资料能力的训练,有的没有安排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的环节。此外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选题不多,使毕业设计失去了让学生进行岗前锻炼的功能。

3.指导方式单一化。本科专业的逐年增加,对师资队伍的数量和专业结构都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大部分院系均存在着指导教师数量不足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同一老师往往指导多名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指导每一个学生和辅导每一个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结果必然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滑,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如果仍然采用传统单一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还将无法满足毕业设计指导要求。

4.对该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目前对毕业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多数学生因找工作而无心认真对待毕业设计,教师也忙于科研和其它教学环节而无法顾及毕业设计的指导。在论文撰写阶段,部分学生对相关资料不进行分析、消化和整理。

5.毕业设计报告撰写质量不高。毕业设计报告不仅能反映学生专业素质与科学态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完成的整体质量。部分同学从网上下载文章进行拼凑,同时论文中现了大量书写,错漏摘要、关键字不规范,参考文献格式不清楚,文字处理不够规范等现象。

6.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把关不严。虽然目前已制定了毕业设计工作规范,规定了检查和评价标准,但执行起来往往难度较大。尤其是对部分已到校外实习、就业的毕业生,由于实习单位比较分散,无法实现统一管理,更有学生答辩前才与指导老师见面的情况。

二、毕业设计教改方法探讨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解决。

1.调研当前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当前电气学科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抓住主要问题如选题结构不合理,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原因,为改革毕业设计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2.结合电气工程学科特点,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理论分析,探讨合适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反馈体系,研究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有效改革方法。

3.结合以下要点,实施有电气工程学科特色的教学改革模式。

(1)优化选题结构,实行双向选择。毕业设计选题应以项目为导向,从生产实际、科研项目、电气工程学科最新科技成果和热点需求中选题,兼顾新兴交叉行业的发展与需求,与社会需求、生产实际结合紧密,选题应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真正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克服传统毕业设计与社会、与现场实际脱节的问题。在立题方面可鼓励教师结合科研课题、工程实践、实验室建设等实际工作进行立题,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力拓宽题目类型,既有覆盖多门专业课程的传统设计题目,又有与教师科研课题紧密结合、反映时代需要的理论与工程研究,还有致力于专业实验室建设的专题制作。其次,在毕业设计题目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认识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全院范围内进行师生双向选择。

(2)充分利用课外科研小组。毕业设计工作中,可充分利用校内课外科研小组,让一部分学生提前进入工程实践训练阶段,尽早接触工程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毕业设计选题前可提前让学生接触专业的教学和研科项目,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指派专门指导教师对各个科研小组进行指导,使一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前夕就掌握设计过程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系统调试能力。这部分同学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后,就能够很快进入状态,从而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内容。将毕业设计与其他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十分有效的措施。

(3)结合实验室建设,构造开放式专业实验室。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可利用毕业设计自行研制开发实验仪器,如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仿真开发平台等,扩充实验室资源,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4)产学研相结合指导毕业设计。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学生优良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环节。产学研结合指导毕业设计,使学生学到先进的技术,接触到最新的电气产品,同时接受现代管理理念熏陶,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增进了学校和企业,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合作,为学生就业拓宽了渠道。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可根据毕业实习情况来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开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一体化新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为毕业设计积累实际的经验和技能,提前进入毕业设计,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和技能储备,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提供时间保障。在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聘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现场兼职教师来弥补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不足。

(5)建立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加强对网络技术的运用。由于目前部分学生由于找工作、毕业实习等情况不能按时在校进行毕业设计,也就无法正常接受指导对课题的指导,因此指导老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指导方式。以互联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三、结束语

本科毕业设计是作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科研和生产实际的题目、校企共同指导等方式可以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走向社会的竞争能力。因此,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改革的实施是一项亟待解决的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华小梅,丁坚勇,饶凌平.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2008.12.

[2]韩建海,马伟等.提高工科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1.

[3]方瑞明.提高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8.

电气课件 篇4

摘要:

本文通过我校“高分子科学技术导论”双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介绍了该课程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目的和相关的学科体系建设,以及教材的选择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出了不同层次本科院校进行双语教学应从实际出发进行专业课程设置,依据不同教学目的进行双语课程体系建设,互动性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与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我国教育部早于就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于意见》中明文要求国内高校积极推动以英语等外语进行的教学模式。而后在1月、1月和202月教育部又多次发文鼓励和推动双语教学的开展。年8月,教育部为落实上述文件精神,引发了((关于启动2007年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7号),更提出从2007年至,共支持建设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在高校本科教育中“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目的是加强培养学生利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进行技术交流的能力,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接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培养国际化的人才,而且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学生今后自身的发展。对于高校工科类本科生来说,无论他们毕业后是攻读更高学位,还是从事各种技术性工作,具备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和进行技术交流的能力都是必要的。

1、我国的“双语教学”。

主要是指用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为学生营造一种双语双元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接收两种语言与多元文化环境的熏染

(1)课程设置目的材料学科国际性强,学术理论发展更新快,因此在许多高校都很早开展了双语教学工作。

北京化工大学对“高分子物理”课程也进行了双语教学试验。他们的做法是进行分层教学,即对部分英语水平好的学生实行了双语教学。华东理工大学对“陶瓷基复合材料’,课程进行了双语教学。合肥工业大学也于20开始进行“高分子物理”课程的双语教学,武汉理工大学“材料概论”实行了双语教学,天津大学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概论”课程实行了双语教学,重庆工学院开设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唐山学院在三上开设了“材料概论”双语课程等。

我院开展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原拟定开设的双语课程是“高分子物理”,这门课程是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学时多,内容杂,理论性强,在以中文讲解过程中尚有部分同学感到学习吃力,且是学生研究生人学考试常考的专业课程。鉴于我校是省属二本院校,学生人学英语水平与重点院校之间就有一定的差距,英语水平又参差不齐,因此从2007级教学计划开始加人了几高分子科学技术导论”这门双语课程,旨在使学生进人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全面了解专业知识体系,尤其是帮助一部分学生及早具备一定的专业文献查阅能力。

(2)课程体系建设鉴于前述的教学目的,因此“高分子材料技术导论”课程设置在三年级上期,任选课,18学时,1学分。

该课程教学大纲大体包括高分子学科的基础知识如学科发展建设、高分子材料基本分类与命名等,高分子基本结构知识,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原理,主要的高分子材料及其基本性质和简单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内容。原定为任选的意义在于实质上实行分级教学,即英语水平好的同学选修,为自己更早更快地进行外文文献的查阅及外文教材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而“高分子材料技术导论”的内容实际包括了整个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学”,即使英语水平相对较差不选修的学生,也不会因此而使整个学习的平台短缺。

(3)教学方法与体会在实际教学中。

确立了教学目标与体系设置后,首先遇到的就是教材选择的问题。它是影响学生对课程消化吸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双语教学,我校制定了几种方案,其中包括对教材选用、课堂英文使用比例和板书中英文比例等的规定。既是双语教学,其目的旨在加强培养学生利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进行技术交流的能力。因此,教材选用外文原版教材应该是最佳选择。诚然,不少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确实比国内的教材更能反映世界上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且语言原汁原味,但在实际使用中,大多数老师都有这样的认识,即其存在与我国教学大纲不完全相符、内容过于全面且难度无法调节等问题,在实际讲课过程中,教师为了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往往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讲解,实际教学内容覆盖率低,且学生学习起来知识点散,不易系统组织,同时也造成了教材的浪费(原版英文教材或引进影印版的定价相对都不菲)。

外文原版教材直接拿来就用,效果打折;而国内出版的双语教材相对较少,适合的也不多见。针对教材问题,我选择的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引进的“国外名校名著”系列,JoelR。Fried著的“polymerscienceandtechnology",同时参考了David LBowe:的“an introduction to polymer physics”,L.H.Sperling的“introduction to polymer physical science”和天津大学出版的“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在此基础上,我制作了与本学院教学大纲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课件使用全英文板书,内容精练,R辅以大量图片,形象清晰,既弥补了教材的不足,也使学生易于掌握重要知识。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提前把课件主要内容打印出来给学生进行预习,而把其中重点的词汇(知识点概念)预留下来。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中根据课件内容看相关部分知识,对要学习的内容做大致了解,另一方面,课堂上减少了做笔记的时间,同时根据老师的讲解,只记录那些余下的重要的概念名词。既能够留出更多时间用于听老师讲课,理解专业知识内容而不过多的停留在单词本意的认知上,又让学生自己动手抄写重要的名词,强化了记忆。

通过双语教学发现,学生中那些英语程度较好的,一般比较欢迎双语教学课,甚至希望在课程体系设置内加大双语教学课程比例及课堂英语讲授的比例;但英语基础较差的,甚至根本听不懂也看不懂的学生,则对双语课程有抵触情绪,不太愿意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更无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作业的要求了。这一方面与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由此而形成的学生对于英语教学课程的兴趣有关。但通过这一学期的授课我认为在没有专业英语课程学习之前,开设专业性强的双语课程,对于仅仅有大学英语基础的学生来讲,难度还是有些过大了。学生阅读外文教材或参考书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很多,对于三年级专业基础课程任务相对还比较重的学生学习来说,占用的精力让一些学生也不能胜任。

2、结合本学期的授课情况和学生最后的学习情况。我对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有以下几点建议。

(1)为了优化教学效果,宜采用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形式,尤其是分班式教学。

课程设置主要取决于双语课程设置的目的。如果是普遍提高学生对于英语专业知识的认知,必须学习的课程,可以进行分层教学。不同的班级采用双(英)语教学的比例不同;如果是使学生提前进行英语专业知识的讲授,目的在于使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先可以进行外文文献的查阅,可以做一些选修课。此外,对于理论知识相对较浅的一些专业课程,如“豁结剂”或“高分子材料学”等,在三下“专业英语”课程学过之后开设成双语课程也应该较适宜。如天津科技大学开设了“高分子粘合剂”双语课程,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有的学校为了使学生适应大量专业单词而把双语教学与专业英语课程融合成一门课程的做法,我觉得还有待进一步商榷。因为专业英语是一门语言性学科,着重于专业词汇的记忆与文章理解翻译等内容;而无论哪种性质的双语课程都应该是专业知识性的教学。个人以为,也可以在二年级开设“科技英语”课程,代替通常的专业英语,比如材料学科可以选择融合金属、陶瓷与高分子材料在内的专业英文文献,这样,在三年级开设各门双语课程只需辅以少量专业词汇为基础,而不影响正常的知识性教学进程。

(2)多媒体的应用对于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有着显著的积极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提高多媒体制作技术,增加全英文影像资料,会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学习的兴趣,丰富讲授内容,真正起到导论课的讲授意义。

课堂讲授过程中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参与,设置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知识性问题,进一步增加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也是今后教学中应慢慢加强的一个环节。

卖炭翁课件(精华四篇)


资料的定义范围较大,可指代生产资料。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会用到各方面的资料。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资料吧?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卖炭翁课件(精华四篇)》,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卖炭翁课件(篇1)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理解诗歌的主题。

2、体会本诗的。写作特色。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四、教学设想:

通过史书记载的关于宫市的资料帮助理解诗歌所述内容,理解诗歌主题,同时在认真的吟诵中体会诗人的感情,在与原型的比较分析中体会本诗的。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咱们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叙事诗《卖炭翁》,它也是白居易讽喻诗中杰出的诗篇。讽喻诗的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卖炭翁》一诗在题下用小序“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来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弊政。

(二)介绍“宫市”:

宫市为什么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呢?咱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宫市。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抓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还能搞公平交易吗?咱们不忙着做结论,先来看一些史书记载。

《旧唐书张建封传》时宦者主宫中市买,谓之“宫市”。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压低人家的物价,比原价稍低)。末年(指唐德宗贞元末年)不复行。文书,置“白望”数十百人于两市及要闹坊曲,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则敛手付与,真伪不复可辨,无敢问所从来及论价之高下者。率用值百钱物,买人值数千物,仍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银。人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资治通鉴:》“多以红紫染故衣、败缯,尺寸裂而给之。”

这就是白居易创作《卖炭翁》的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拿起了笔,无情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社会现象:劳动者劳而不得,统治者不劳而得,甚至是疯狂掠夺。而中唐时宫市害民的现象,也正由于白居易塑造了可怜的卖炭翁形象,千百年后仍然普遍为人们了解。下面,咱们来学习这首揭露批判宫市罪恶的诗歌。

(三)读诗:

1、上节课,我们做了诗歌朗诵的指导,知道了这是一首叙事诗,情节跌宕,层次分明,在反映卖炭翁烧炭、卖炭的不幸遭遇时着力于肖像、动作、心理及场面的描写刻画,每一个层次都是鲜明生动的画面,并且在字里行间渗透了浓郁的感情,朗读时,应在以情带声、读活人物上下工夫。不知大家准备得怎样,想请同学来读一读。

3、大家都说的很好,也明确了读好诗歌,必须要心中有情,眼前有人物,有画面,才能读活。现在请大家听范读,同时与自己的朗读作比较,掌握本诗的诵读技巧。

4、一分钟后,齐声朗读。

(四)分析鉴赏诗:

在这样的朗读过程中,相信大家对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咱们试着分析鉴赏本诗。

1、教师问:围绕着卖炭翁“卖炭”,诗歌写了几个层次的内容?

教师:其中,卖炭翁的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苦”(学生一起呼应),有什么是苦呢?(师生一起说烧炭苦、运炭苦、被抢亦是苦)。这苦也所不同,其中,烧炭是艰辛,运炭是艰苦,炭被抢是悲苦。

2、请大家阅读烧炭这一内容,明确作者是怎样写出卖炭翁的艰辛的?

学生思考回答明确,教师给出投影:

心理―――――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衣正单―――愿天寒(矛盾心理――――――“可怜”)

(教师)这是一个可怜的人,衣衫单薄,却期待着天寒,这样就为下文写宫使抢炭的罪行做了铺垫(让学生说出)。

3、卖炭翁终于盼来了“夜来城外一尺雪”,看样子,他一年辛劳的劳动就要换来收获的喜悦了,于是他“晓驾炭车碾冰辙”,充满希望地上路了。白居易没有放弃这个铺垫的好机会,请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卖炭翁运炭的艰苦的?

学生读诗回答,教师给出投影。

地冻――――――“碾冰辙”

人苦――――――“牛困人饥”、“泥中歇”

路遥――――――“晓驾炭车”、“日已高”

4、卖炭翁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大雪,当他‘晓驾炭车碾冰辙“的时候,占据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下面是冰、上面是一尺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应该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来多少衣和食,然而他的愿望实现了吗?(不是的)因为祸从天降,他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随着那“叱牛”声,卖炭翁自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碾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问:请大家找出作者是怎样写出宫使的横行霸道的?又怎样表现宫使掠夺的残酷的?

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整理归纳,最后给出投影。

投影:外表――――――黄衣、白衫、翩翩――横冲直撞、趾高气扬(对比)

行为――――――把、称、回、叱、敕、牵、系――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5、真是一个可怜的人!就这样,作者通过一步步的铺垫渲染,通过细腻的肖像、动作、心理的描写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反映了卖炭翁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使掠夺的本质。诗中无一字谴责,但我们在字里行间能深切的体会到同情、痛恨,能触摸到诗人善良的心。

6、根据史书所记,当时这样的饱受宫市剥削压迫的老百姓是大有人在,这首诗歌就是通过卖炭翁被掠夺的个别,反映了名为宫市、其实夺之的一般,那么,卖炭翁这个形象是完全真实还是作者完全的虚构呢?应该说,白居易是在来源于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发挥了艺术想象,加工创造出这个典型形象的,它有生活原型,却不是生活原型的翻版,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原型:(给投影)

《顺宗实录》卷二: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值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

咱们比较这两篇文字,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明确:

其一、炭和柴相比,更来之不易,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寄托着劳动人民的希望,因而通过卖炭翁的遭遇,就更便于有力地表现“苦宫市”的主题。

其二、而且,诗人如果按照〈〈顺宗实录〉〉所记的真人真事塑造卖炭翁的形象,以打了宦官、得到赏赐结束全诗,那就削弱了“苦宫市‘的主题,降低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所以,改造是为了更好的突出主题。

其三、历史著作只要如实记录宫市掠夺人民财物的过程就够了,不需要创造人物形象,而写叙事诗却不然,是需要创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的,白居易就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塑造人物形象。

这是本诗的三个。写作特色,当然,还有鲜明的对比。

7、总结。写作特色:

(1)典型材料的选择与创作;

(2)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塑造人物形象;

(3)鲜明的对比表现人物的不幸遭遇,宫使掠夺的残酷。

(五)展开联想想象进行续写。

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敕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请大家想象一下,口头叙述。

卖炭翁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在自读的基础上,借助相关工具书,领会诗所表达的中心。

2、通过讨论,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3、反复诵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读懂课文,把握作品所表达的中心。

2、难点:领会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说明:

把握文章中心,去体会作者对老人的同情,对“宫市”制度的批判是重要的。学生虽然距离那个时代比较遥远,但在教师的指导下,应该能有所把握。而对于“对比”这一重要写作手法,学生在辨别,特别是分析上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本课将对比作为学习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谁能介绍一下“白居易” 结合自己的文学常识,概述白居易的生平、作品、风格。 使学生了解白居易。

感知文本 结合工具书,自己通读全文。有疑难字词,作好标记。

班级交流。 学生自读。

学生对自己没有把握的字词进行交流。 养成学生主动学习习惯。

疏通文字。

深入理解 诗中刻画了2组人物,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人物形象。

对于这样的人物,文中是如何进行描写的?

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既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又有卖炭翁与宫使的对比,请分别找出,并说说各自作用。

学生回答。

圈划批注,学习文章。

学生在课文中圈划,并组内交流。

对人物形象有一个大致定位。

明确要使人物生动,需要运用描写。

学习对比的写法,理解对比的作用

作业 通过阅读学习后,请你分别概括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你的思想感情,填入表格中。 学生思考、填表。 梳理文章脉络,中心。

思路点拨

从文章的描写入手,通过学习对比,去理解人物、作者,是本堂课的教学思路。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感知文本部分可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完成。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富实效。结尾的表格可以作为作业,也可以作为课堂练习。

练习举隅

1、 解释加点词:

(1)伐薪烧炭:(2)何所营:(3)心忧炭贱愿天寒:(4)手把文书口称敕:

(4)回车叱牛:(5)惜不得:(6)系向牛头充炭直:

2、本诗中哪些方面表现了卖炭翁生活的贫苦?

卖炭翁课件(篇3)

读课文,读注释,再读课文,自讲课文。

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读第二遍,要求读得顺畅。

读第三遍,要求节奏鲜明。

读第四遍,要求读出情感。

读第五遍,要求读出“情景”。

读第六遍,要求集体背诵。

1.教师:我们可抓住课文的哪一点来理解课文、分析课文。

卖炭(经营)环境,社会环境。

⑥……

教师:我们就抓住诗中的两组对应性的艺术描写诗句来理解课文吧。

①分析对卖炭翁的肖像描写。

②分析对卖炭翁的生活环境的描写。

③对比分析对宫市使者的描写。

形成如下板书:

1.写出含下列字词的四字词语。

2.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或诗句。

3.说说卖炭翁被抢之后的心情。

[评 析]

我们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评析这个教例的美点。

教路严谨,目的明确。

自读,意在训练学生自学自悟,疏通文意。

诵读,意在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技能。

品析,意在点拨学生品读课文的基本思路。

练习,意在教给学生检验所学知识的方法。

四个教学环节形成一个“诵读、品析、积累”的鲜明的课堂教学思路,很有层次感, 很有可操作性。

手法多样,教学有方。 一开始就变学生的默默聆受为主动感知。

诵读六遍既让学生有了阅读初感,为整体品析作好铺垫,又让课堂教学书声琅 琅,热气腾腾。

品析课文的第一个设问实在妙极。这一问实际上“反客为主”,把学生顺利地带上了品读课文的初阶。抓住“对比”这一条线来分析赏读课文,可谓切中肯綮。 练习设计别出心裁,全是“活”题。第1题意在“迁移”,第二需要反向品评揣摩,

第3题则须进行联想和想象。

四个教学环节,给人以“入之愈深,而其见愈奇”之感。

以上只是就课评课。

评析之后掩卷沉思,忽然有思想火花闪现:

卖炭翁课件(篇4)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品析积累诗句。

2、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卖炭翁和宫使两种人物形象。

3、感受卖炭翁可怜的遭遇,体会诗人对他的深切同情。

二、教学重点

目标2

三、教学难点

目标3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唐朝,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首唐诗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首。在大唐,发展机会最好的地方,不是江浙沪,也不是北上广,而是长安和洛阳。在1221年前,一位16岁的翩翩少年来到长安,想出人头地、一鸣惊人——

(白居易16岁求达故事,涉及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

故事中的少年你知道谁吗?(对,白居易)今天,我们就走进白大师的《卖炭翁》,一起感受下大唐的世态冷暖。

(二)白居易个人经历及其写作背景

白居易(772新郑———846洛阳),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文化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虽生于官宦之家,却从小过着动荡不安、颠沛流离的困苦生活。在此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白居易目睹了战争的残酷,聆听过无数灾民的哀嚎,也在兵荒马乱中饱尝家贫多故、飘零无助的苦痛,由此,他默默立下了一生的志向:我要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凭借1%的天赋和99%的汗水,白居易活跃在中唐政坛,官至左拾遗。当时的中唐政坛,最大的毒瘤莫过于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白居易一上任就对这些霍乱朝纲的权豪重臣们进行了尖锐抨击,白居易敏锐地觉察到眼下正是实现自己“为民代言”的绝佳时机,于是日吟夜唱,将继承杜甫现实主义诗风的新乐府运动推向了最高潮。

这期间,传唱最广的作品就是讽喻诗《卖炭翁》

(三)题解

“苦宫市也”,即苦于宫市。唐德宗时期,公众所用之需,不再经官府承办,而是由宦官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宦官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等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此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四)初读正音

鬓、辗、辙、骑、敕、叱、将、系

(五)再读明义

1、围绕“炭”字,作者怎样展开行文思路?

烧炭——卖炭——夺炭

2、诗中施动的两个人物是谁?

卖炭翁——宫使(黄衣使者白衫儿)

3、作者对这两类人都进行了哪些描写?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提示:人物描写的五种类型(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卖炭翁: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贫苦的劳动人民)

宫使: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趾高气扬的宦官爪牙)

4、两种形象出现在一个画面中,凸显了怎样的主题?

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

鞭挞与抨击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

讽刺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六)写法探究

“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一丈绫”对比,写出了宫使掠夺的残酷;“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劳动者的艰辛,宫使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及艰难处境。

(七)延读拓展(补充诗词借用秒懂视频讲解)

再读这首诗,一种抑郁之气于胸腔吐而不快,全诗浅显易懂,字字泣血。而这样的诗篇白居易不是一首两首,而是一下子就向权豪们砸了几十首。

讽刺战争残酷,人民为避免埋骨他乡不惜自残身躯的《新丰折臂翁》:

“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揭露宦官骄奢淫逸,大肆铺张,而民间却正在发生“人食人”惨剧的《轻肥》: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借田舍翁之口道出阶级对立,贫富不均的《买花》: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而最令人钦佩的是,在《杜陵叟》一篇中老白同学连皇帝也没放过: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意思就是说皇帝下诏免收灾区赋税的时候,十家有九家已经交完了,白白让假仁假义的皇帝占了个好名声!

白居易用一生的才华在践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读白居易的诗,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对家国的那份忧、对百姓的那份怜、对时代的那份无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大唐盛世,莺歌燕舞、歌舞升平的是达官贵人的作威作福,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是下层人民的饥寒交迫。当历史的车轮辗转到今天,我们看着这一张张笑脸,不禁感叹:生在这样的时代,是我们的幸运!

(展示幸福老人图片)

(八)有感而发:小创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

诗歌合为事而作

(九)结束语

感谢历史,让我们生在这样的时代,国兴民悦,岁月静好。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愿我们梦若猛虎,心有蔷薇,感在心,动在行,不辜负这个时代!

(十)板书设计

卖炭翁

白居易

烧炭——卖炭——抢炭

卖炭翁宫使

外貌描写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对比

同情抨击讽刺揭露

"黄疸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