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咏雪教案

发布时间: 2023.11.03

咏雪教案收藏15篇。

希望更加熟悉“咏雪教案”的相关知识吗?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您推荐这篇文章,其中包含许多精彩的内容。如果您需要,就请过来看看吧。每位教师在上课前都需要准备一份完整的教案和课件,相信教师们对于编写教案和课件并不陌生。只有教案和课件写得越好,越充实,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就越高。

咏雪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两则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这篇课文看似浅显,但若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自会翻出新意。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的内容、文体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文意,学习古人智慧、守信的美德。

二、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呵护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是课堂教学的主题,针对这些,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方法,是引起学生与作者共鸣的最佳途径,学生读中积累,读中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

(2)讨论法,小组讨论,为学生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使信息呈立体交叉式传递,也更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和“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新理念。

(3)问答式教学法,一位教育家说,教育即对话,可以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这篇课文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从多方面设计学生乐于讨论的话题。。

三、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我采用情景设置法来导入新课,既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吸引力,又能迅速地让学生进入到理想的学习氛围中。我设计的导语是: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历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在年少时就崭露头角,如骆宾王做诗《鹅,鹅》时只有七岁,甘罗做宰相时只有十二岁,这些都已成为千古佳话。不过,在座的各位也是意气风发、不同凡响呀。同时,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大家也可以真真切切地体会一下中国是诗书礼仪之邦。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小才女,她叫谢道蕴。

(2)诵读课文,语文的学习重在读,读中知其意,读中会其理,读中可以品评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儿来。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老师先范读再教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正音,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然后自由练习朗读。

咏雪教案(篇2)

学习目标:了解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课文细读——读得清楚、读得好听、读得有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今天要学两则文言短文,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在我国文化史上是一部非常著名的作品,书上注解说它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世说新语》今传本分作上、中、下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两则故事分属哪两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指魏晋时期士大夫崇尚老庄,空谈玄理,不做文章而流为清谈。后泛指不切实务的谈论)和机智应对的故事。书中所记人物皆实有其人,但其言行往往出于传闻,未必属实,还有一些篇幅则采自前人著述,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志人小说集。它里面的文章都不长,一则一则的,篇幅都比较短小。

二、整体把握

1、同学们打开书,也要拿起笔。看第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谢太傅就是谢安,与谢安有关的成语是什么?(东山再起。)谢安很有作为,年轻是隐居东山,后来又出山,所以叫东山再起。看看谢安的有关材料。

(屏幕)“谢太傅即谢安,是东晋后期的一代名相,死后追赠太傅。《世说新语》是追记前朝的事情,所以写谢安的官衔。故事中的谢道韫当时还是小女孩,文中称“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是追书之词。

2、(屏幕)学习任务:课文细读——读得清楚读得好听读得有味

三、读得清楚

1、(屏幕)读得清楚:其标志就是讲得清楚。

2、首先我们得讲清人物。短文写了几个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释“儿女”

“与儿女讲论文义”。注意这句话中的“儿女”是子侄晚辈的意思,跟我们今天现代汉语不一样。学文言文要注意它在词语、词汇上跟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现代汉语一般双音词多,如“我们”是两个字,“他们”是两个字,而文言文多用单音字来表达,一个字是一个词的情况非常多,如“妻子”在文言文中就表示两个词,而我们今天是一个词。如文中的“儿女”是指“子侄晚辈”的意思。

4、我们再看几个词语含义(屏幕):

雪骤:雪下得很快。骤:迅疾(有个成语要写下来:暴风骤雨)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凭借、趁着(师:有个成语“因势利导”就是趁着意思。)即:就是。

5、下面根据注解,自己给自己讲得清楚,讲不清楚问老师。(生自主讲述课文)谁来讲清楚呀?(指名)

6、点评归纳:她要是换成“咏雪的这个女孩”就更清楚了。这三句话可以用原文更雅致些。(屏幕)一起来读: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何所似?”他的侄子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他的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太傅高兴得大笑。咏雪的女孩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师:屏幕中有三句没改,可考试时要写出来,要不老师说你不会。(屏幕)再来读: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侄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侄女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咏雪的女孩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四、读得好听

(屏幕)朗读停顿:顺应语法的停顿清晰音节的停顿。(生再齐读)师:还有一处不大好听,“即公大兄无奕女”怎么停顿?要注意特殊语境的停顿。(师示范读)师:“公大笑乐”怎样读?你试试。(生读,师适时点拨,师演读后,生齐读)

五、读得有味

1、(屏幕)读得有味:其标志就是品味语言俄而雪骤公大笑乐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看这几句话,你们每个人选一个地方,说说你的理解,写出观点,准备你的表述。给四分钟时间。

3、交流归纳。

“俄而雪骤”在文中的作用渲染氛围,引发故事,因为雪骤引发吟诗;

“公大笑乐”在文中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神情意态,渲染了欢快轻松的气氛,也与“欣然”形成呼应。谢安对小孩很好,不便当面批评。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表现了侄儿不假思索,抢先回答而又觉得心中没底。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表现了谢道韫是思考后回答,自信且文字优美。

4、读书还要多思,你们看,还有很多奇妙之处:(屏幕)

奇妙发现之一:三种表达方式很奇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叙述)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描写)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说明)

奇妙发现之二: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故事要素)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故事主体)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故事补说)

奇妙发现之三:详略表达很奇妙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略)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详)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略)

六、小结

这堂课,我们进行了课文细读,我们能得到一些启发:孩子从小就要接受文学教育呀!

七、拓展延伸——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1、我们可以了解谢家的背景,这个家族在中国历史上可不平凡。(屏幕)“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靖胡沙”“暂因苍生起,谈笑靖胡沙”(李白)李白是谁也看不起的,但他只看得起谢家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靖胡沙”“暂因苍生起,谈笑靖胡沙”,李白是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但他却对谢安佩服得五体投地。

2、谢家还有几个后辈,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很有名的。如大小谢,谢脁以及他的叔叔谢灵运,谢灵运开创山水诗,山水诗一派就是他们家所开创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所写,很有名!后面的“景仄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是谢脁写的,清华大学的名字就从这来的。“水木湛清华”描绘的是傍晚时候,鸟飞到树林中唱歌,水很清,湛蓝湛蓝的,旁边的树木的倒影映到水中。“一生低首谢宣城”“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这些诗句可以知道李白非常推崇谢家祖先及谢灵运、谢脁两位诗人的。我们再看一些文章,写谢安的,作为旁证,来了解下谢安这个人物。(屏幕)

【原文】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注释】

①盘桓:徘徊,逗留。谢太傅:谢安。按:谢安在出任官职前,曾在会稽郡的东山隐居,时常和孙兴公、王羲之、支道林等畅游山水。盘桓:徘徊;逗留。泛海:坐船出海。

②王:指王羲之。色:神情。并:一同。遽:惊慌。

③唱:通“倡”,提议。

④神情:精神兴致。王:通“旺”,指兴致高。

⑤说:通“悦”,愉快。

⑥犹:仍然。去:指划船前进。

⑦喧:叫嚷。动:摇晃。不坐:坐不稳,不能安坐。

⑧将无:莫非;恐怕;难道。

⑨承响:应声。

⑩使:让。

【翻译】

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时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谢安慢条斯理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从本则短文可以知道这个人气量大,很镇静!你看他在下围棋听到前方捷报的时候:(屏幕)

【原文】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翻译】谢安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淝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大破贼兵。”说话间,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

这么大的喜讯,他还那么地镇静!等棋下完了送走客人之后,谢安高兴得手舞足蹈,转身过门时,一脚踢在门坎上,把木屐的齿都碰断了!

当然他还有一个特点是比较多情,(屏幕)爱看婢女表演,夫人不让看,说再看说明你花心了。

【原文】

谢公夫人帏诸婢,使在前作伎,使太傅暂见,便下帏。太傅索更开,夫人云:“恐伤盛德。”

【注释】①帏:指设置帷幕,也指帷幕。伎:歌舞。

【译文】谢安的妻子刘夫人挂起帷幕围着众婢女,叫她们在自己面前表演歌舞,也让谢安看了一会,便放下了帷幕。谢安要求再打开帷幕,夫人说:“恐怕会损害你的美德。”

大家可了解到谢安是一个很有城府、气量很大的一个人。所以《咏雪》一文中他大笑里面就包含很多意思。

3、谢道韫是另外一种个性化,跟后来的古代社会女性及其它小说里提到的女性形象性格不大一样。(屏幕)

【原文】

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①;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②?”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③;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未④。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注释】①谢夫人:王凝之妻子谢道韫,是谢安的哥哥谢奕的女儿,王羲之(字逸少)的儿媳妇。

②人身:人品、才学。

③阿大、中郎:阿大不知指谁,疑指谢安的堂兄谢尚。中郎可能指谢安弟弟谢万,他曾任抚军从事中郎。也可能指谢安哥哥、排行第二的谢据。

④群从兄弟:同族的堂兄弟。封、胡、遏、未:封是谢韶,胡是谢朗,遏是谢玄,未是谢渊,这都是小名。四人都是谢家有才学的人。

【译文】王凝之妻子谢夫人到王家后,非常轻视凝之;回到谢家后,心里非常不高兴。太傅谢安安慰、开导她说:“王郎是逸少的儿子,人品和才学也不错,你为什么竟不满意到这个地步?”谢夫人回答说:“同一家的叔父里头,就有阿大、中郎这样的人物;本家兄弟,就有封、胡、遏、未这样的人物。没想到天地之间,竟有王郎这种人!”

王郎怎么差劲呢?他天天在家修道炼丹。谢道韫是很有才华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又会跳舞。晚上她想唱唱歌、跳跳舞,王郎他又不陪她。王郎一点情趣都没有,整天就会打坐。所以谢道韫觉得精神生活很枯燥。

4、相比之下,他爸爸王羲之就非常聪明有才了,(屏幕)

【原文】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译文】太傅郗鉴在京口的时候,派门生送信给丞相王导,想在他家挑个女婿。王导告诉郗鉴的来人说:“您到东厢房去,随意挑选吧。”门生回去禀告郗鉴说:“王家的那些公子还都值得夸奖,听说来挑女婿,就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公子在东边床上袒胸露腹地躺着,好像没有听见一样。”郗鉴说:“正是这个好!”一查访,原来是王逸少,便把女儿嫁给他。

这就是后来我们说的“东床快婿”的来历。我估计这是王羲之他设计好的,可能是他早就看上那家的女孩子,别人都去争,他在旁边故意要搞另类、个性化的动作,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咏雪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复述故事;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欣赏咏雪名句,明确比喻之精妙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代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书香味浓郁的家庭氛围的感知陶冶情操,培养生活雅趣。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以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达到当堂成诵的效果;积累文言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的词语。

教学难点:欣赏咏雪名句,探究比喻修辞之精髓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法;品读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法;同桌合作翻译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窗外飘起了漫天飞舞的雪花,你会有什么想法和冲动?(让同学们说一说,学生会说打雪仗、堆雪人等)。同学们玩儿的兴致很高啊!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寒风凛冽固然让人心存畏惧,可严冬也有令我们期待和憧憬的地方,雪花这个飞舞的精灵给冬天增加了多少意趣和浪漫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诗礼书香之家,看看他们在下雪天会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二、 师生共读,感知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勾画有疑难的字音;

2. 教师范读,指导诵读(读音和句读);

3. 学生自由朗读,力争流畅;

4. 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示范朗读。

三、 由浅入深,理解文意

1. 组织语言,概括文意;

2. 小组合作,讨论翻译;

3. 同桌配合,准确翻译;

4. 质疑难点,讨论明确。

重点字词: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不如

四、 比较两个比喻的优劣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喻大雪纷纷的情景,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么?(以此诱发学生品读、赏析诗文的兴趣,无论学生品读是否到位,只要能谈出自己的感悟,即予以鼓励)

讨论之后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老师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其实关于这两个比喻孰优孰劣之争,归根到底是形似与神似之争,两者相比哪个更重要?对,神似更重要,更美,更有意境。

“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更生动、传神。柳絮与雪花都是很轻盈的,形状又相似,柳絮因风而起,让人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而且以“柳絮”为喻,新颖别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因为柳絮飘飞正是春暖花开之时。冰天雪地之中,让人感到融融春意,与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以“梨花”比喻“雪花”有异曲同工之处,有优美的意境,激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而“撒盐空中”只有形似,缺少意蕴,更无法激起读者的想象力。把盐撒到空中干什么呢?有什么用呢?别说人们去玩赏了,恐怕只会避之而不及吧。

补充:谢道韫因此获得了“咏絮之才”的雅称,后世又用“咏絮才”作为才女的别称。文章结尾对谢道韫身份的补充说明是有力的暗示,表明了作者倾向。而对于侄子、侄女的回答,谢太傅未作评定,只是“大笑乐”,耐人寻味。不答是雅量,不评是慈爱。一笑是儒雅,一笑是暗许。既暗许了谢道韫的才气,又保全了侄子胡儿的自尊。

五、 拓展延伸,开拓视野

《世说新语》还记载了一个与谢道韫有关的典故:林下风致。板书“林下风致”并讲述小故事。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提问:从中可以看出对谁的评价更高?

找同学回答之后,教师点评:顾家妇不过是闺阁中秀出者,而王夫人即谢道韫虽巾帼,却有名士之风,有一种飘逸出尘的气质。“林下风致”是指魏晋时期士人们所崇尚的超尘脱俗、恬淡潇洒的人格美。

六、 品味其语言简洁、辞意隽永

人们评论《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时:简洁隽永,也就是用十分简洁的语言传达出非常丰富的意味。请同学们从中找出体现这一特点的语句。

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将论文义”:寥寥数语,道出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大笑乐”、“欣然”结合在一起营造乐谢家这个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结合学生近期习作中语言拖沓、累赘的现象点评:语言简洁才富有美感,万不可重复、罗嗦。

七、 教师小结

学习了《咏雪》一文,我们除了欣赏赞叹谢家“儿女”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外,文中透露的生活雅趣和文化传承精神也深深感染着我们,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在生活中培养一些雅情雅趣!

作业布置:

用现代文改写《咏雪》;用三行翻译法翻译《咏雪》。

教学反思:

亮点:

一、这节课对文言知识的处理比较扎实,在课堂上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能将这篇短小的文言文当堂成诵;又通过小组讨论质疑、同桌互译、教师点拨明确等形式将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落到了实处;

二、教学环节的设置比较合理,在扎实课内的基础上又做了适当的拓展,重难点突出;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上处理得比较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改掉了以往比较生硬的缺点。

缺点:

一、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亮点没能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点评不够到位,没能及时抓住时机进行较深入的师生互动,从而促成非常有效的课堂生成;

二、教学语言不够简洁明净,还是会不自觉地将同样意思的话重复说,需要下功夫净化教学语言;

三、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比如对学生记笔记习惯的培养有所忽视,总是以为学生会自觉记下重点,没有督促、指导,自己要从意识上加强重视。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语文教学的水很深,一不小心就会将你淹没,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永远不该有自我感觉的良好,因为当你觉得自己还不错的时候,艺术之神就会无情地将你抛弃。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我叮咛自己:且行且珍惜——一路奋勇地前行,珍惜自己和语文教学结下的美丽缘分。这次的评优课,无论是自己备课讲课,还是聆听诸位老师、前辈的课,都收获了很多,史老师评课的关键词更让我记忆尤深: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细读深挖、个性化解读文本;及时固化、养成习惯……自己做得还太少太少,努力努力努力!

咏雪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两则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这篇课文看似浅显,但若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自会翻出新意。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本文的内容、文体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文意,学习古人智慧、守信的美德。

二、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呵护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是课堂教学的主题,针对这些,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方法,是引起学生与作者共鸣的最佳途径,学生读中积累,读中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

(2)讨论法,小组讨论,为学生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使信息呈立体交叉式传递,也更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和“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新理念。

(3)问答式教学法,一位教育家说,教育即对话,可以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这篇课文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从多方面设计学生乐于讨论的话题。

三、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我采用情景设置法来导入新课,既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吸引力,又能迅速地让学生进入到理想的学习氛围中。我设计的导语是: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历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在年少时就崭露头角,如骆宾王做诗《鹅,鹅》时只有七岁,甘罗做宰相时只有十二岁,这些都已成为千古佳话。不过,在座的各位也是意气风发、不同凡响呀。同时,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大家也可以真真切切地体会一下中国是诗书礼仪之邦。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小才女,她叫谢道蕴。

(2)诵读课文,语文的学习重在读,读中知其意,读中会其理,读中可以品评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儿来。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老师先范读再教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正音,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然后自由练习朗读。

(3)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标出来。

(4)研读课文,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我采用问答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设计了七个问题,既强调对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又训练学生对课文深层次的思考,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围绕着“内集”让学生回答:目的是什么,参加人有哪些,天气状况如何,深层次思考:为什么会着重写天气;围绕着“咏雪”学生回答,文中考题是什么,答案有哪些,深层次思考:细读课文,谢太傅欣赏谁的答案,胡儿和无奕女谁自信,你认为谁的答案较好,你认为“聪明”从哪儿来等这些问题,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来体会文意,同时又促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苹果。

(5)学生在体会文意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直至背会。

四、板书设计

遵循简洁直观又能画龙点睛的原则,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撒盐空中过中不至—无信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风吹柳絮对子骂父—无礼

咏雪教案(篇5)

一、导入:

大家读过《乌衣巷》这首诗吗?唐代诗人刘禹锡站立秦淮河边,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由此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其中提到谢家,你们知道谢家出了哪些明星人物吗?东晋政治家谢安,淝水之战的主帅谢玄,谢玄之孙——山水诗人谢灵运,谢灵运之侄,被李白看重的“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谢朓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人才济济的明星家庭中发生的小故事——《咏雪》。

二、预习检测

1、关于《世说新语》

(1)《世说新语》知多少?请介绍的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

(2)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美学家李泽厚将魏晋时期的特征概括为“魏晋风度”,那这些风流“名士”们会有怎样的风度呢?

2、请同学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3、读得对不对呢?请根据范读进行自我检测。

4、齐读课文。

三、疏通课文

1、给大家5分钟时间独立翻译课文,重点弄清划横线的词语解释。

2、翻译过程中有问题的同学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

3、疏通文意检测,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一人一词解释,看哪个组的正确率高。

4、再请两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的代言人翻译的句子更好。(其他组的同学当评委)

5、全班一起口头翻译课文。注意用词准确,句意完整。(自我纠正与老师纠正兼用)

四、初背课文

请大家根据译文尝试背一背课文吧。

五、感知课文

现在要考考大家,通过翻译课文,看看你们到底弄懂了这个故事没有。请用原文字词齐声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六、比较赏析

1、在讲论文义的时候,因风雪骤起,谢太傅临时起意考察孩子们的学艺,胡儿和无奕也是灵机一动,随口而出,事前并无准备。那么你们认为,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呢?

2、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回到文中来,文末为什么要详细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呢?(由此可见编者的态度是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的。)

3、宋代诗人蒲寿宬(音同“成”)曾赞扬“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可见其钟爱之深。那么这个比喻究竟妙在何处?

柳絮因风起:飞扬之态(盐过细而无形了)、轻盈之雅(盐虽轻却太俗)、文学之韵(诗文中常见柳树之姿,折柳之情,却无从寻到赞美盐的词句)。简简单单几个字就从形、神、韵三个层面展现了雪的美态。

七、拓展延伸

而此时的谢道韫还是垂髫总角之年,却又如此灵性。曹雪芹在《红楼梦》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中就曾用“咏絮才”来称赞两位佳丽的才情出众。

老师也读到一篇有趣的人物传记散文,想要与大家分享。《谢道韫:她身后,众神喧哗》。读后感:女人走出闺房,与男子侃侃而辩;义正词严,敌将手下全身而退;素颜素服,坦然待客,赢得异性敬服……谢道韫一反封建社会女性保守刻板的印象,展现出洒脱不群的个性风采。这也是《世说新语》令今天的读者耳目一新之所在。它主要记载了汉末年到东晋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和风气。

八、意在言外

你从《咏雪》这个故事中感受谢家哪些特点?

九、课外作业

1、认真背诵课文并默写一次;

2、认真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3、读一读《世说新语》的小故事,了解那个鲜活的时代和鲜活的人。

咏雪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一、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听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新课学习

(一)复习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二)学习《咏雪》。

1.一读课文:

听录音,根据文意断句,加上标点符号,再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5.五读课文能背诵:

6.归纳主题: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7.想一想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三、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四、课后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2.片断练笔:自拟题目,景色描写。

咏雪教案(篇7)

[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咏雪》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大雪纷纷,谢太傅以此为题要求子侄辈作诗,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给后人留下一段佳话。本文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浅显,又是围绕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

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

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简介

《世说新语》简介

三.正文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品读《咏雪》

1.题目解说:“咏雪”即歌咏白雪,歌咏落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和线索,以“咏雪”为线索,表现了三个人的文学功底和才华,尤其突出表现了谢道韫的才华。

2.重点字的读音(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多媒体显示:

俄而é雪骤zhòu

差可拟chànǐ无奕女yì

(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3.读准节奏

多媒体显示: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齐读并指导学生明确根据文意来读准节奏)

4.重点文言词含义

多媒体显示: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古泛指子侄辈,今指儿女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比不上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5.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6.重点语句的翻译

多媒体显示:

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请学生回答)

7.梳理内容要点

多媒体显示:

时间:寒雪日

地点:谢太傅家

人物:谢太傅、儿女(胡儿、谢道韫等)

事件:咏雪

家庭氛围:融洽欢快轻松结尾: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8.学习心得

学生讨论总结

9.师引导总结主旨

(1)文中“公大笑乐”有如下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结尾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10.主旨

多媒体显示: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深切品味文章内容)

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多媒体显示:

1.讨论、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

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一用“撒盐空中”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基础。

二用“柳絮因风起”更好:柳絮给人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师做总结)平时写比喻句时最基本的要做到“形似”然后不断追求“神似”的境界!

2.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师多媒体显示韩愈的《春雪》并点评)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点评:

形似:白雪——飞花

神似:白雪嫌春天的姗姗来迟,故意化作飞花盼春早到

五.拓展延伸:

你能否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多媒体显示: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六.随堂练习

1.给下列字注音:

骤()奕()

2.解释词语:

俄而:差可拟:

3.翻译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七.小结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及刘义庆的文学常识

2.理解并识记文言词语的含义和重点句的翻译

3.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

a.言简意赅。只叙事,未评论,但意图明显。b.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4.情感价值观:

学习古代少年的智慧

创新思维

八.作业

1.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2.积累写雪的诗句或写雪的成语。

咏雪教案(篇8)

教材分析: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疏》,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几个人物。“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之才”等典故。

知识与能力:

1、复习巩固作者及《世说新语》;

2、掌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组织讨论有争论的问题,鼓励有创见性的意见。

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堂朗读,注意字音、断句,强调“似”“差”的读音。

2、同伴互助,讨论解疑答难,掌握字词,老师引导归纳整理。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布置预习:

1、熟读《咏雪》,掌握作家作品;

2、搜集学过的关于雪的诗句。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引入新课学习。

【新课探究】

1、出示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内集”“俄而”、“欣然”、“差可拟”、“未若”。(2)疏通文意。(3)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自学:

(1)检查预习

(2)朗读课文:①学生听读课文,要求: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

节奏。

③学生齐读④分组读⑤指名读

(3)研读课文: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并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3、教师强调的问题:积累重点词语:“内集”“俄而”、“欣然”、“差可拟”、“未若”、“因”等。

【跟踪练习】

1、《咏雪》这篇文章中营造了怎样的一种家庭氛围?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得出来?

2、用“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哪一个更好?

3、文章末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课堂小结】

1、作家作品2、比喻修辞的运用

【当堂达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笺疏()(2)太傅()(3)俄而()(4)雪骤()

(5)差可拟()(6)无奕()(7)柳絮()(8)谢道韫()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____..

(2)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

(3)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

(4)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

(5)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

3、写两句与雪有关的诗句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配套练习相关习题

课后反思本节公开课,有诸多不足之处:

1、课前布置预习要求不明确,致使学生预习不扎实,影响课堂进度及效果。

2、课堂引导学生做的不到位,自己紧张,学生也紧张,课堂气氛明显不好。

3、备课不充分认真,课件中出现了重复性的错误。

4、驾驭课堂能力还须提高,课堂时间把握不好,练习时间过短,没有真正检测出课堂学习效果。

5、对于重点探究的问题由于时间关系,没有给学生讨论探究的`时间,最终还是让课堂成为了“满堂灌”,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时时谨记,吧课堂归还到学生手中,调动学生的思维。

6、没有布置作业。

总之,本节课教学中有太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指教,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努力站稳三尺讲台。

咏雪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与特殊句式;

2.借助注释和课堂补充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了解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

2.翻译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在小学应该学过一些古代少年儿童聪慧机敏的故事,例如司马光砸缸等,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故事。

二、释题:了解《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

三、整体感知:

1、注意字音

骤差奕谢道韫

2、理解字词,注意停顿,翻译文章(朗读原文加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结合注释,补充:古今异义词“儿女”)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点“公”指谁;补充“欣然”)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点“兄”与“兄子”指谁;补充古今异义词“差”)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点“兄”与“兄女”指谁;补充古今异义词“因”)

(5)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点“大兄”指谁)

四、悟读课文,自主探究

1、理解特殊句式(读下面句子,感受它们与别的句子的不同之处)

(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3)省略与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略主语,……也)

2、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复述一下文章的内容。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5、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五、小结

咏雪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借助课本注释,同桌口头互译。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 地点:家里 人物:谢太傅、儿女们 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

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咏雪教案(篇1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三、教学重点

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四、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五、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猜测谜语,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另外,纪晓岚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说的是谁?

学生回答:雪

教师:你会将雪花比喻成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看看古代的少年才女是如何咏雪的?

教师板书课题:咏雪

活动2【讲授】 检查预习,扫除障碍

1.学生介绍刘义庆及 《世说新语》,齐读注解①。

2.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活动3【自学】探究新知,感受文境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3.四人小组合作翻译,教师巡视解决小组提出的问题。

教师提示:注意下文注解的运用,解决难翻译的字词。侧重分辨、掌握词语的翻译。(用圈点、标注法做好笔记)。

活动4【交流】四人小组, 展示交流

1.教师要求:展示时按两人朗读——1人句子翻译——1人重点词语强调的顺序进行。(一句一组)。

2.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古今异义词如“儿女”,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等文言文积累知识。

3.小组朗读(齐读或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明确朗读停顿。 活动5【研讨】研读课文,品析比喻句

1.四人小组梳理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各层内容,教师板书。

2.教师引导、品读赏析:

(1)教师提问:中心事件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两位孩子的回答运用怎样的修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学生跳读课文,勾画、品读、体会咏雪语句,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教师归纳明确:

认为“撒盐” 好,运用比喻将雪的颜色和下落形态很形似的表达出来,符合比喻的基本要求。

认为“柳絮”好,同样运用比喻,但侧重神似,意象中给人以

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深刻。

(3)教师追问:文中一家之主谢太傅对两种回答有何态度?为什么?

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教师归纳明确:

对子侄辈的回答很满意。

“笑”前一个比喻,“乐”后一个比喻。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称谢道韫为才女,说“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4)教师再问:作者对两种回答又有何倾向?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活动6【练习】拓展延伸,积累名句

回忆你的学习积累,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

学生背诵展示,

教师补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活动7【小结】回顾内容,归纳总结

本文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的故事,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加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活动8 【作业】巩固新知,提高能力

1.背诵《咏雪》

2.预习《陈太丘与友期》熟读,翻译。

活动9 【板书】理清思路,归纳重点

交代时、地、寒雪日铺垫

人、事咏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答: 笑乐

暗示点题,赞赏才气(咏絮才)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环节操作中能够渗透“少教多学”理念,贯穿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代教的原则,尝试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逐渐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此堂课这一点实施的比较好,能通过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足之处:但本节课也有不足,诵读贯彻不到位,未能实现大多数学生当堂背诵的目标,在诵读形式上也显单一。另外,研读课文环节,概括层次时教师应拿第一层做示范,让学生明白是用一句话归纳解析内容,这样就不会导致学生不明就里,在此处过多花费时间。也就能节省出时间借助板书指导学生进行背诵练习。

咏雪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两个比喻句,你认为哪个更好?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另外,纪晓岚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说的是谁?

学生回答:雪

教师:你会将雪花比喻成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看看古代的少年才女是如何咏雪的?

教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介绍刘义庆及 《世说新语》,齐读注解①。

2、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3、学生齐读全文,教师听纠正读音。

三、小组合作翻译,整体感知

咏雪教案(篇13)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学习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学习难点

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1)借助课本注释,小组合作,共同翻译。

补充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物品名称、计量单位要保留。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补:补充省略的词语和句子成分。

删:删掉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地点:家里人物:谢太傅、儿女们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

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四、问题探究

1、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谢太傅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在谢道韫回答之后,“公大笑乐”。

2、合作讨论: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明确:“撒盐空中”——盐的颜色与下落之态都跟雪接近,比喻很恰当,但是,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柳絮因风起”——不仅比喻贴切,表现出雪的轻盈之态,既有美的意象,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更深刻。形、神、韵兼备。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五、拓展思维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发挥想象,写出一两句形容雪的比喻句。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句子写在书上。

2、例:1、雪如花瓣在空中翩翩起舞。 2、鹅毛大雪,漫天飞舞。 2、列举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六、看关键字背诵

寒雪日讲论文义欣然

板书:咏雪

盐:色、形

柳絮:色、意境(春意)

比喻形象

3

——李白《北风行》撒盐柳絮大笑乐

咏雪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正确朗读短文,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一句名言:“自古英雄出少年。”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我准备了几个智慧少年的故事,看看大家是否了解。(播放图片)

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开课本《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多媒体显示)

三、诵读

1、生自读

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习惯,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顿。

2、字音学习

3、断句分析

4、听范读录音

5、生齐读

四、理读

1、理解大意

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2、梳理内容

按记叙文六要素分析短文内容。

3、用自己的话复述短文

五、品读

1、默读思考,分组讨论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你觉得文中谢氏家族的哪个人最有意思?

2、问题讲解

1)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3)谢安----慈和、大度、有生活情调。谢朗----粗率。谢道韫----聪慧、自信。

六、展读

1、阅读短文《徐孺子》,试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看看好在哪里?

把月亮比作眼睛,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2、学习两篇短文的比喻方法,想一想洋洋洒洒的白雪还像什么,造比喻句比赛。

七、结读

畅谈收获,背诵短文。

八、布置作业

1、把重点词义抄到作业本上。

2、积累3个描绘雪的古诗词名句。

咏雪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赏析文中简练生动的语言。

3、用自己的观点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咏雪》中两个喻雪的句子哪个更好,为什么?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所以提前让学生查找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以便上课交流使用。同时也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课文类型:讲读课文

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小学时我们已经学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有才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等。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她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她,和她交个朋友吧。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诵读课文

听朗诵材料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播放朗诵材料,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3、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课下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4、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5、当堂检测:

(1)、解释句中括号内的词:

(未若)柳絮因风起(俄而)雪骤

撒盐空中(差可拟)公(欣然)曰

(2)、翻译下列句子。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咏雪》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4)、《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答案见课件)

6、作业布置: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7、板书设计

8、教学后记: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才是这节课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GZ85.com扩展阅读

咏雪的课件


小编认真地在网络上整理了“咏雪的课件”。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编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每天都需要做的事情。老师需要根据教案课件来进行课堂教学。请注意,此页面上的信息仅供参考,请自行进行后续操作!

咏雪的课件 篇1

我是肇东市第十一中学语文教师宋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的活力所在。真可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课不同。”而能令其“点石成金”的“点金棒”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今天,我就以《咏雪》一课为例,来阐释一下我是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完美结合、交相辉映的。

《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一则。这一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文化教育的画面,呈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浓浓亲情,动人心弦。

初一学生已经学过《学弈》等三篇文言文,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熟悉了学习文言文的步骤和方法。《咏雪》语言文字浅显,还带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但对文中语言的辨析和欣赏在教学中存在一定难度。若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 ,定能翻出新意。

过渡:(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文本的内容及学生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教学过程力求做到六个融合):

同学们,飘飞的雪花是严寒的冬日里大自然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自古以来,雪以其洁白轻盈的姿态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来许多千古传诵的诗篇佳作。

早在东晋时期,就有一个关于咏雪的故事,被刘义庆编入《世说新语》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由雪花纷飞的图片导入,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对飘飞的雪花有直观感知,激发兴趣,为后面赏析两个咏雪佳句作铺垫。)

此环节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交流网上查阅的资料,了解《世说新语》及编者刘义庆

(设计意图:我想通过学生亲自查阅整理资料,运用信息技术为他们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了解魏晋名士那种洒脱、儒雅的气质,走进古人情趣盎然的日常生活。)

1、 ppt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注语气语调、节奏停顿。

2、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设计意图: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反复听读、朗读,使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为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下的注释和工具书协作疏通文意。

2、以小组为单位反馈自主学习情况,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师课件出示重点词语辅助记忆,适时给予明确。

3、疏通文意后,课件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伴着形象直观的图片,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很快会将课文内容熟记于心,达到强化语言积淀的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重点。)

1、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

2、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补充,课件出示并引导理解。

(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创设了怎样的家庭氛围?

(2)文中写了几个人?你喜欢哪一个?说说理由。

(3)文中的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个更好?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在这个师生互动环节,第一个问题学生从文中“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和睦、融洽、欢快的家庭。

(2)、感受人物时,师穿插了刘禹锡的《乌衣巷》及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谢家。(……)

(设计意图:利用校园网络平台,直接组织学生上网查询,进一步感受道韫的才气和胆识,将现有知识进行延伸。以“一斑窥全豹”,让学生以《咏雪》为例来看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并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世说新语》产生兴趣。)

(3)、通过第三题的讨论,明确“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比喻之所以好,是因为中国文学追求含蓄之美,讲究的就是意蕴,而道韫的比喻恰好表现了这种意境。引导学生想一想还能把雪花比作什么?并说说积累了哪些咏雪佳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小结语:这篇经典,恰似一场阳光下的瑞雪,绚烂在我国古典文化历史画卷上,带给人们精神的遐思。

作业:阅读《世说新语》,选择有关谢太傅或谢道韫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设计意图: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此作业的布置,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本节课的设计,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图文结合的生动画面,力求以诗意的表达,让学生感受到书中文人雅士鲜活的生活情景和融洽、和睦、欢快的家庭氛围,在语文学习中传承民族文化遗产。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实际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对课文的内容理解不透彻、对两个咏雪佳句赏析不到位等情况,所以备课时,要做好充分准备。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设计思路,对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我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不足之处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咏雪的课件 篇2

1、识记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顺畅翻译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1、给加点字注音:太傅(    )    雪骤(   )   欣然(   )

差(    )可拟 (   )       柳絮(   )     无奕(   )女

2、参考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内集:                  儿女:                俄而:

雪骤:                  欣然:                何所似:

差可拟:                未若:                柳絮因风起:

3、熟读全文,注意朗读节奏(用斜线在课文中划出)。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4、试写一两句描写白雪的喻体和咏雪的诗句。

1、《咏雪》中“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氛围?

2、作者认为哪一个比得更好,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3、“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个更好?为什么?

4、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翻译下面句子并判断其句式。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加点字:

尝(    )     走 (    )    信然(           )

2、你认为王戎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他的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

咏雪的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复述故事;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欣赏咏雪名句,明确比喻之精妙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代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书香味浓郁的家庭氛围的感知陶冶情操,培养生活雅趣。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以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达到当堂成诵的效果;积累文言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的词语。

教学难点:欣赏咏雪名句,探究比喻修辞之精髓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法;品读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法;同桌合作翻译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窗外飘起了漫天飞舞的雪花,你会有什么想法和冲动?(让同学们说一说,学生会说打雪仗、堆雪人等)。同学们玩儿的兴致很高啊!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寒风凛冽固然让人心存畏惧,可严冬也有令我们期待和憧憬的地方,雪花这个飞舞的精灵给冬天增加了多少意趣和浪漫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诗礼书香之家,看看他们在下雪天会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二、 师生共读,感知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勾画有疑难的字音;

2. 教师范读,指导诵读(读音和句读);

3. 学生自由朗读,力争流畅;

4. 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示范朗读。

三、 由浅入深,理解文意

1. 组织语言,概括文意;

2. 小组合作,讨论翻译;

3. 同桌配合,准确翻译;

4. 质疑难点,讨论明确。

重点字词: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不如

四、 比较两个比喻的优劣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喻大雪纷纷的情景,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么?(以此诱发学生品读、赏析诗文的兴趣,无论学生品读是否到位,只要能谈出自己的感悟,即予以鼓励)

讨论之后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老师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其实关于这两个比喻孰优孰劣之争,归根到底是形似与神似之争,两者相比哪个更重要?对,神似更重要,更美,更有意境。

“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更生动、传神。柳絮与雪花都是很轻盈的,形状又相似,柳絮因风而起,让人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而且以“柳絮”为喻,新颖别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因为柳絮飘飞正是春暖花开之时。冰天雪地之中,让人感到融融春意,与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以“梨花”比喻“雪花”有异曲同工之处,有优美的意境,激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而“撒盐空中”只有形似,缺少意蕴,更无法激起读者的想象力。把盐撒到空中干什么呢?有什么用呢?别说人们去玩赏了,恐怕只会避之而不及吧。

补充:谢道韫因此获得了“咏絮之才”的雅称,后世又用“咏絮才”作为才女的别称。文章结尾对谢道韫身份的补充说明是有力的暗示,表明了作者倾向。而对于侄子、侄女的回答,谢太傅未作评定,只是“大笑乐”,耐人寻味。不答是雅量,不评是慈爱。一笑是儒雅,一笑是暗许。既暗许了谢道韫的才气,又保全了侄子胡儿的自尊。

五、 拓展延伸,开拓视野

《世说新语》还记载了一个与谢道韫有关的典故:林下风致。板书“林下风致”并讲述小故事。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提问:从中可以看出对谁的评价更高?

找同学回答之后,教师点评:顾家妇不过是闺阁中秀出者,而王夫人即谢道韫虽巾帼,却有名士之风,有一种飘逸出尘的气质。“林下风致”是指魏晋时期士人们所崇尚的超尘脱俗、恬淡潇洒的人格美。

六、 品味其语言简洁、辞意隽永

人们评论《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时:简洁隽永,也就是用十分简洁的语言传达出非常丰富的意味。请同学们从中找出体现这一特点的语句。

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将论文义”:寥寥数语,道出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大笑乐”、“欣然”结合在一起营造乐谢家这个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结合学生近期习作中语言拖沓、累赘的现象点评:语言简洁才富有美感,万不可重复、罗嗦。

七、 教师小结

学习了《咏雪》一文,我们除了欣赏赞叹谢家“儿女”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外,文中透露的生活雅趣和文化传承精神也深深感染着我们,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在生活中培养一些雅情雅趣!

作业布置:

用现代文改写《咏雪》;用三行翻译法翻译《咏雪》。

教学反思:

亮点:

一、这节课对文言知识的处理比较扎实,在课堂上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能将这篇短小的文言文当堂成诵;又通过小组讨论质疑、同桌互译、教师点拨明确等形式将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落到了实处;

二、教学环节的设置比较合理,在扎实课内的基础上又做了适当的拓展,重难点突出;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上处理得比较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改掉了以往比较生硬的缺点。

缺点:

一、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亮点没能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点评不够到位,没能及时抓住时机进行较深入的师生互动,从而促成非常有效的课堂生成;

二、教学语言不够简洁明净,还是会不自觉地将同样意思的话重复说,需要下功夫净化教学语言;

三、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比如对学生记笔记习惯的培养有所忽视,总是以为学生会自觉记下重点,没有督促、指导,自己要从意识上加强重视。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语文教学的水很深,一不小心就会将你淹没,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永远不该有自我感觉的良好,因为当你觉得自己还不错的时候,艺术之神就会无情地将你抛弃。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我叮咛自己:且行且珍惜——一路奋勇地前行,珍惜自己和语文教学结下的美丽缘分。这次的评优课,无论是自己备课讲课,还是聆听诸位老师、前辈的课,都收获了很多,史老师评课的关键词更让我记忆尤深: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细读深挖、个性化解读文本;及时固化、养成习惯……自己做得还太少太少,努力努力努力!

咏雪的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赏析文中简练生动的语言。

3、用自己的观点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咏雪》中两个喻雪的句子哪个更好,为什么?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所以提前让学生查找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以便上课交流使用。同时也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课文类型:讲读课文

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小学时我们已经学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有才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等。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她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她,和她交个朋友吧。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诵读课文

听朗诵材料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播放朗诵材料,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3、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课下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4、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5、当堂检测:

(1)、解释句中括号内的词:

(未若)柳絮因风起(俄而)雪骤

撒盐空中(差可拟)公(欣然)曰

(2)、翻译下列句子。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咏雪》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4)、《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答案见课件)

6、作业布置: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7、板书设计

8、教学后记: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才是这节课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咏雪的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一、导入

《世说新语》有这样一则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就知道这一定是苦李?这是因为他虽小却能注意观察、认真思考的结果。树在路边,如果李子甜早就让大家摘光了,这是其一;结的果子很多,树枝营养供应不足,李子也是苦的,这是其二。这里可以看出王戎聪颖机智的性格。

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有两位这样的少年。

二、新课学习

(一)学习《咏雪》。(二)

1.一读课文:

听录音,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抽读词语和部分句子,再齐声朗读。

2.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下列句子。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5.想一想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的看法如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6.归纳主题: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7.五读课文能背诵:

三、拓展思维:

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咏雪的名句吗?或者你给雪来一个恰当的比喻。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四、课后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2.积累写雪的诗句或写雪的成语。

咏雪的课件 篇6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

一、题目:咏雪融融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文人对雪的赞美和描写。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1) 《世说新语》相关篇目。

2) 图片或视频资源:积雪覆盖的景色。

2. 学生准备:

1) 文具、笔记本和电子设备。

2) 雪的图片或视频资源(自行搜索)。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老师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积雪覆盖的景色,引起学生对雪的兴趣。然后问学生对雪的感受和印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学习篇目(20分钟)

老师给学生讲解《世说新语》中关于雪的篇目,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人对雪的赞美和描写。指导学生注重体验雪的美感、纯洁和神秘感,并注意感受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释义学习(15分钟)

老师帮助学生理解篇目的具体意义,并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创作启示(10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篇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鼓励学生在观察自然界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创作一段描写雪的作文。

5. 创作实践(20分钟)

学生利用课堂时间,或回家后,根据老师的要求,用纸和笔书写或用电子设备记下自己的想法,并加入适当的修辞手法和文辞华丽的表达。然后向其他同学或老师展示他们的作品。

6. 作品展示和评价(15分钟)

学生读出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同学或老师解释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想法。其他学生和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7. 总结反思(10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思考文人对雪的赞美是否也适用于现代社会中的其他自然元素,并促使学生反思自己对自然界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四、教学拓展

1. 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其他自然元素(如春花、夏草、秋月等),并激励学生创作相应的作品。

2. 帮助学生拓展阅读,了解更多古代文人的作品和对自然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人对雪的赞美和描写,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造力。通过创作实践和展示,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自信心和合作精神。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以上是《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咏雪的课件 篇7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

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学习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

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借助课本注释,小组合作,共同翻译。

补充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物品名称、计量单位要保留。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

补:补充省略的词语和句子成分。

删:删掉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

地点:家里

人物:谢太傅、儿女们

咏雪的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正确朗读短文,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一句名言:“自古英雄出少年。”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我准备了几个智慧少年的故事,看看大家是否了解。(播放图片)

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开课本《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多媒体显示)

三、诵读

1、生自读

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习惯,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顿。

2、字音学习

3、断句分析

4、听范读录音

5、生齐读

四、理读

1、理解大意

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2、梳理内容

按记叙文六要素分析短文内容。

3、用自己的话复述短文

五、品读

1、默读思考,分组讨论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你觉得文中谢氏家族的哪个人最有意思?

2、问题讲解

1)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3)谢安----慈和、大度、有生活情调。谢朗----粗率。谢道韫----聪慧、自信。

六、展读

1、阅读短文《徐孺子》,试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看看好在哪里?

把月亮比作眼睛,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2、学习两篇短文的比喻方法,想一想洋洋洒洒的白雪还像什么,造比喻句比赛。

七、结读

畅谈收获,背诵短文。

八、布置作业

1、把重点词义抄到作业本上。

2、积累3个描绘雪的古诗词名句。

咏雪的课件 篇9

《咏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

一、导入       《世说新语》有这样一则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就知道这一定是苦李?这是因为他虽小却能注意观察、认真思考的结果。树在路边,如果李子甜早就让大家摘光了,这是其一;结的果子很多,树枝营养供应不足,李子也是苦的,这是其二。这里可以看出王戎聪颖机智的性格。

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有两位这样的少年。 二、新课学习  (一)学习《咏雪》。

(二)  1.一读课文:  听录音,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抽读词语和部分句子,再齐声朗读。

2.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下列句子。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温馨、融洽、欢快、轻松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

1、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2、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  韩愈的《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雪的颜色和下落的姿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5.想一想 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的看法如何?  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6.归纳主题: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7、读课文能背诵:

三、拓展思维:      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咏雪的名句吗?或者你给雪来一个恰当的比喻。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四、课后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2.积累写雪的诗句或写雪的成语。

咏雪的课件 篇10

余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读文

骤:zhou似:si差:cha拟:ni奕:yi。

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2.译文,知大意。

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

不懂的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提示:不理解之处打个“?”)

3.梳理明确:

明确(重点讲解):内集,儿女古今异义,俄而,未若,拟,骤等。以及两个咏雪名句的讲解。

4.全体译读

5.复述

(三)质疑探究,深化体验

1.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课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课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

2.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藴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笑乐。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

明确:①对他们两的回答;②笑胡儿,乐兄女;③只为兄女笑乐。

3.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是谢道藴的好。最后点明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藴的回答。因为这个故事谢道藴有了“咏絮才”的称号。

4.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藴的,那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

明确: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进,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

②是个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1.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明确:像鹅毛,蒲公英等。

2.我们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五)布置作业,开拓视野

聪明的少年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中的故事,并完成相关练习。最后一起背诵全文。

五、板书:

起因:内集,讲论文意

咏雪经过:胡儿咏,兄女咏

结果:公大笑乐

补叙:道韫身份

科学教案(收藏15篇)


不能错过的“科学教案”精华文章与您分享,希望您认同本文观点。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中的内容则由老师亲自完善。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对于教案的编写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科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2. 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3. 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4. 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

5.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

1. 图片:各种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

2. 动物适应环境的相关资料或影片。如保护色、迁徙、饮食、身体形态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出示一组动物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动物。让学生分别谈一谈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等。

2.引导学生分类。

二、新授

1. 出示第二组图片。让学生观察、交流。

2. 让学生将情况整理后记录下来。

动物名称 生活的环境

3. 学生分小组汇报。

4. 学生阅读P4小资料。

三、课外及延伸。

1.查阅资料,填写下面的表格。

动物特点 动物名称 资料来源

最大的动物

最高的动物

在寒冷地方生活的动物

夜间活动的动物

3. 搜集资料、图片。办一期“有趣的动物”展览。

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对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产生兴趣,认识集中攀缘植物。

2、更主动地关注各种特定的形状,体验发现的乐趣。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第14号,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29—30页。

2、在幼儿园附近事先寻找有弯绕植物的场所。

3、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有弯绕。

1、T:老师这儿有一些很有趣的植物,我们一起来看看,看的时候啊,小朋友要带着你们的小眼睛仔仔细细的看,看看它有趣在什么地方,它是怎样生长的?(出示挂图)

2、T:你看到了什么?这些植物长得怎么样啊?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那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

3、T:爬山虎长得怎样?它为什么能爬在墙上生长呢?还能爬那么高?

T:原来啊它有藤,恩小朋友说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那我们一起来再来仔细看看。

(引导幼儿说出爬山虎是依靠弯弯绕绕的【藤蔓】及叶片上的"脚",向上攀缘的)

4、T:看看牵牛花是怎样生长的呢?(引导幼儿观察牵牛花茎的攀附缠绕现象,即卷须及茎附着在别的东西上蔓延生长)

5、T:西瓜大家都吃过吧!那西瓜藤见过吗?西瓜长在地里时有一根长长的"辫子",这根"辫子"又是怎样的呢?(帮助幼儿理解瓜藤都是弯弯绕绕的)

6、总结:这些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弯弯绕绕的藤蔓。它可以帮助植物和其他东西攀附在一起,没有了藤,爬山虎也就不能爬的那么高了,牵牛花也不能开出那么漂亮的花了。

二、找找身边弯弯绕绕的植物。

T:我们身边弯弯绕绕的植物还有许多,我请小朋友来说说看,你见过的弯弯绕绕的植物还有哪些?

(时间允许可带幼儿们去外面寻找)幼儿结伴寻找攀缘植物,并记录。绘画记录不必强调画面的逼真,只要能表现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即可。

T: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藤蔓(茎、须)是怎样长的?

活动反思:

4—5 岁的孩子喜欢动手动脑探究事物,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在 幼儿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支持、接纳孩子的探究行为,并给予一些观 察和探究方法的指导:如比较性观察法、连续观察法、分类法、记录 法等。在活动中我运用提问的方法,让幼儿对几种爬藤植物的外形特 征和攀爬方法进行比较性观察,使幼儿更好地发现它们各自的不同。 除了横向的比较,还有纵向的比较,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时机,对 比观察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发现了爬藤植物爬高的原因;对比蔷 薇开花前开花后的效果,发现了它对我们人类的用处。当苒苒发现了 一棵类似攀缘植物的小苗时,我支持、赞赏她的发现,并利用拍照的 方法帮她记录,将照片贴在主题墙上,有助于她后续的观察。在观察 和探索过后,我和孩子一起对几种植物按照攀爬的方法不同进行分 类、概括,使他们对藤蔓植物的种类及其特征有了较清晰地认识。幼 儿在不断地观察、探究的'过程中,他们会慢慢地积累经验,迁移经验, 形成受益于终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科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能在观察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交流与动手中探究、解决问题;能搜集、了解各种资料信息;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和比较。

2.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敢于挑战,大胆设想,勇于改革创新,善于观察,愿意合作交流。

3.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史,知道自行车中用到了简单机械的原理。

【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发现自行车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难点】

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进行研究。

【器木才准备】

1、教室外选择好场地一块,并为每一小组准备一辆自行车。(必用,可让骑车的同学准备)

2、螺丝刀、钳子、锤子、扳手等若干。(供学生选用)

3、自行车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提前一周布置观察自行车,了解自行车上各部件名称和应用到的机械原理。

一、引入

1 .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简单的机械类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总结并板书。

2 .对自行车初步认识。

·阅读:自行车的发展史。

·统计:我们班会骑自行车的同学有哪些?

·教师介绍:我国是全球自行车最多的国家。

·出示自行车图片:

·说一说:自行车各个部分的名称。

·议一议:骑自行车比起开汽车有哪些好处?

自行车是城乡使用最广泛的工具。

自行车不需要能源,没有污染。

·想一想:自行车上应用了哪些简单机械?

二、观察自行车上应用了哪些简单机械原理。

自行车上面究竟有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对自行车进行观察研究。

1 .讨论:如何观察研究自行车?观察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A .小组内要分工

B .观察要有顺序

C .可以动手操作

D .要有观察记录

E . 要注意安全

2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师下发记录表格。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应用的机械起什么作用 我的其他发现

龙头(车把) 轮轴 轻松地控制方向

3 .学生到指定场地对自行车进行观察研究,并把发现记录下来。

教师现场巡回指导。

4 .交流、整理观察结果。

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投影出示记录表格。

其他各小组补充记录别人发现而本组没有发现的内容。

三、小结延伸

1 .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

2 .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课外继续研究自行车上自己感兴趣的机械问题,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够说出动物的名称。

2.知道动物居住的地方。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动物的家”实拍组图;“动物的家”图片。

纸面教具:《动物翻翻牌》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组图“动物的家”,鼓励幼儿看图讨论。

1.出示组图“动物的家”01,引导幼儿讨论蚂蚁的家。

——猜猜这是谁的家?(蚂蚁)

——蚂蚁把家安在哪里?(安在地下)

小结:蚂蚁的家从上面看,只能看到一个小孔,其实它们的家特别大,有很多很多房间,还有无数相互连接的隧道。

2.出示组图“动物的家”02,引导幼儿讨论燕子的家。

——这是谁的家?(燕子)

——燕子把家安在什么地方?(屋檐下)

——你知道燕子是怎么做窝的吗?

小结:春天来的时候,燕子就忙碌地从外面衔来湿泥、稻草、草根等,和着自己的唾液,在屋檐下堆砌出像碗一样的窝。这样的窝不透风,非常暖和。

3.出示组图“动物的家”03,引导幼儿讨论蜘蛛的家。

——这是谁的家?(蜘蛛)

——你见过蜘蛛网吗?在哪里见过?

小结:蜘蛛网是蜘蛛的家。蜘蛛一般在角落或树枝之间吐丝结网。蜘蛛网有粘性,可以

用来捕获小昆虫。

二、组织幼儿自由讨论,鼓励幼儿说一说更多有关动物的家的话题。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动物的家,你最喜欢谁的家?为什么呢?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家?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益智区,投放纸面教具“动物翻翻牌”,请两名幼儿一起游戏。游戏开始前,将所有牌倒扣,动物一排,动物的家一排。一名幼儿每次翻开两张牌,若动物与动物的家相符就收走这两张牌。若不符就将牌倒扣回去,换另一名幼儿接着游戏。最后谁得的牌多,谁就获胜。

科学教案(篇5)

一、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2单元----动物之二《蜗牛》

二、教学要求

1、培养同学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培养同学对小动物的亲近感。

2、组织和指导学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

3、组织和指导同学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蜗牛的身体结构、外形特征,食物等方面的直接认识。鼓励同学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身的认识。

4、学会表达交流自身观察的情况,学习如何整理事实。

三、胜利之处:

1、注意同学年龄特点,营造既适合同学年龄特点,又直观、简洁的探究学习的情景。充沛调动同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课堂一开始,在每组同学小组桌上,放一只活的蜗牛,使同学一进教室,马上被这活生生的蜗牛吸引了,马上投入到观察探究中去了。教师只是在小组间巡回指导,鼓励肯定。

2、把经历活动的过程充沛地还给同学,让同学在个体和集体的观察、探究、交流等过程中,体验一系列的直接经验,体验观察过程的基本方法。使同学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充沛的时间和空间。

在一节课的课堂中,如何使同学得到完整的观察和体验过程呢?在本堂课的活动设计中,我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

第一步:让同学一进课堂,马上投入到自由的观察活动中,这一步,主要是激发兴趣,使同学得到一些零碎的直观认识,观察还处于自由,零碎和没有目的、没有条理状态下。为下一步的活动作铺垫和准备。

第二步:观察蜗牛的外形。在同学对探究目标的自由提出和合理选择后,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蜗牛的饿外形。活动的形式是让同学用自身的方法,自由观察,在观察现象的交流中,整理信息,体验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得到相互补充和提高。

第三步:对蜗牛食物的探究。先由同学学习小组讨论制定研究方案。后用小组的方案进行观察和探究,在交流中,比较方法的优劣,使同学发生更深的体验。

3、教师真正成为同学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

在本课活动中,教师没有大量的提问和叙述,没有“精彩”的扮演和讲解。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同学的.探究活动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导同学提出研究的目标,和同学一起根据课堂的实际条件选择合理的饿研究目标,和同学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个别指导,引导同学进行观察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促进同学直接经验的获得和方法的体验,并引导同学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更多的新的问题。

四、值得商榷的地方。

1、教师的说课稿和同学原有的接受习惯、思维方式、合作形式之间的有效磨合。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教师的课堂中的行为,必需从同学学习活动的目标动身,以同学的发展为本。设计的活动与同学原来长期接受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出入,同学一下子很难接受,或者活动不能到位,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深入性、广泛性不够,直接制约着同学学习活动的效果和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

2、教师在同学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如何高效、合理、有节又生动活泼地开展。

我们长期以来养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教师的指导,一定是手把手的指点,既要指点活动的目标,又要指点活动的具体方法;既要指点活动的环节要求,又要指点资料的处置方法,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如何处置教师的指导和同学自我探究过程中生成的对活动的过程、方法的体验之间的关系,还值得我们深入事件和研究。

3、教学目标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讨,知识目标和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如何落实,落实的途径和达成度如何掌握,还有待于探索。

科学教案(篇6)

科学概念

1、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

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教师演示:有关光是直线传播地图片和课件

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1课时

1、引入

1)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2、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1) 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重在说出推测的依据

书上已有: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

但应该启发更多: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

影子形象和被照物体的侧面一致

3、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第28-29页,明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最好请个别学生描述一遍实验的操作)

2)2人一组自行操作

3)解释汇报两次实验的现象

4、其它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提示注意用眼

2)书上资料的介绍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2.3光是怎样传播的

我的推测:直线传播

我的依据: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科学教案(篇7)

主动活动教育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有兴趣地去观察、实践、创造、体验、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这次中心组陈老师的的数学活动《彩旗飘起来》,就让我们感受了探索型教学模式。活动中孩子们很感兴趣,能积极的参与,通过操作、游戏,进行观察、理解。

活动亮点:

一、数学材料生活化。

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察觉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相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彩旗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孩子们在操作方便的橡皮泥条上进行插旗游戏,孩子们都感到既熟悉又兴奋,熟悉的是这些橡皮泥经常玩,兴奋的是今天的玩法很特别,居然用了火柴棒制作的小彩旗让他们玩。这些生活化的教学材料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二、活动过程游戏化。

游戏是根据幼儿好动的天性、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之中,让幼儿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各种游戏之中学习数学,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它更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本次活动开始,教师结合刚刚结束的亚运会,让幼儿一起装扮运动场地。这样的情境,让幼儿能非常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最后让幼儿动手挂彩旗迎接圣诞节。

整个活动以游戏为导索,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的和谐。根据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导孩子自己动手给材料排队,学习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

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争议,自己的一点看法:

我想中班幼儿对排序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或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教师的目地应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活动开始环节,孩子“指导”老师一起插好彩旗,在插好彩旗后,教师没有引导幼儿发现排列规律的有趣,从而帮助建立起对排列概念的理解,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多加引导幼儿学习颜色的间隔不同来进行排序。那么最后的环节是让幼儿自己设计排列规律,这样一个难度的递进操作,幼儿的表现也许会更好些。另外教师应注意自己的示范应该有一定的严谨性,我们的操作要从孩子的左边先开始,教师的操作要在无形中强调“从左到右”。

数学的排列活动,在小班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让幼儿进行了多种排列的游戏,但多数都是根据老师已定的规律进行摆放或者在规定的地方摆放各种图案。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就比较简单了,于是在改良后的排列活动中教师制订了如下的目标:

1、发现排练模式中的规律,在操作活动中尝试多种排序方式。

2、乐于参加积极的探索与练习,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排练模式。

但在活动中,发现目标一没有很好的达成。虽然一开始,幼儿就发现了红绿相间的排练规律,但是教师没有让孩子明白,当我们选择好一种相间隔的排练方法后,就要不断重复这种排练方法。活动中教师注重引发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新的知识点,利用挂彩旗的游戏方式,创设开展多种排序活动,拓展幼儿思维,帮助幼儿多角度理解排序活动。但在最后的环节活动中,教师利用了颜色规律排除了大小的不同,混乱了孩子的排序概念。教师试图从多角度幼儿建立幼儿的有规律排序,但是却没有起到一定的教学作用。最后许多孩子的排序很混乱没有规律,让教师们产生了一定的争议。

如今的教材,科学活动系统性缺乏,活动为了迎合主题也变得面目全非,让教师们感到迷茫和困惑,所以每一次的科学活动大家都会意见各异,这只是纯个人的一些简单看法。

科学教案(篇8)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编应用题。

教学难点:在教幼儿编应用题时,开始由教师示范编题然后引导幼儿边观察边思考,启发幼儿从多角度思考编题,促进幼儿观察,分析。

一、活动目标:

1、尝试实物的内容编出相应的应用题。

2、学习列出相应算式,计算出未知数的答案。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二、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一幅,数字卡片,动物图片。

三、活动过程:

1、导入:师:你们看看老师的卡片上分别有数字几呢?

(3、4)我们要把这两个数字合起来变成一个大数,小朋友想一想,这个大数是几呢?(7)。对了,我们把这样的式子叫做分合式,我们一起把这个分和式念一遍。

小结:这个分合式的两个小数加起来就成为一个大数。

师出示一张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数字有一个大的,有一个是小的,怎样算出另一个小数?

小结:把大的数字减去一个小的数字,就得出另一个小数字。

2.尝试编8以内的加减应用题

(1)师:刚才我们复习了7以内的组成,小朋友表现得都很棒,现在老师要教小朋友一个新本领〈〈看实物编应用题〉〉

(2)师:你们看,小鸟飞来了,请你们仔细听,老师先给小朋友来编一题加法应用题吧!

天空中飞来了2只小鸟,又飞来了3只小鸟,天空中一共有几只小鸟呢?我们可以怎么列这道题呢?(3+2=5)

小结:加法编题中,要用到又、一共。

(3)小朋友们你们会编吗?你们看现在小鸟有几只?又飞来了几只?请你们一起来编一道应用题,记得编加法应用题一定要用上:又、一共,好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编应用题吧!

天空中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天空中一共有几只小鸟呢?说得真不错,我们也给这道题列一道算式吧!(3+2=5)

(4)现在老师又要把小鸟给变走了,现在是1,4请你们来编一编。

请你们来列一道算式吧!(小朋友真棒)

3小朋友的加法应用题编的真好现在我们来编减法应用题,

(天空中原来有5只小鸟,飞走了2只,还剩几只小鸟?我们一起来列一道算式吧!(5-2=3)对了,飞走了可以用减法来算就可以知道还剩只小鸟)

(1)现在请小朋友你们自己来编一道减法应用题(真棒小朋友编的真好。

(2)现在请小朋友轻轻拿出椅子下的卡片,请你们根据卡片上的数字来编应用题,编好的小朋友就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看下谁编的最好。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用题”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较为难理解又难掌握的领域,如何让幼儿们在提倡的“玩中学”这一模式中掌握知识点呢?我将此作为本次课堂设计的一个难点。以动画人物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随着喜爱的动画人物进入我所创设的环境中,让幼儿们在与动画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性的学习。在编应用题时,小朋友基本能大声的来编,可能是父母在场的关系,小朋友积极举手,认真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数学练习时,父母们都走去看自己的宝宝做练习,这个环节有点乱,可是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这个环节在父母们的一起参与下结束了。

科学教案(篇9)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等。《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电和磁》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

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

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科学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教学准备:

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

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

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

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的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

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

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竹桥、赵州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三、我们看了这么多桥梁,你们最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

四、小熊现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桥,我想请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桥梁设计师帮助小熊设计一座桥,好吗?

五、幼儿设计桥梁。

六、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他的设计作品,最后一起送给小熊。

活动反思:

《我是小小桥梁设计师》选自我校校本课程《爱我松江,亲近自然》,该系列课程性质为探究型课程。

探究,当我第一次接触这门课时真是一头雾水,于是就用着传统的方式,以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为主。而事实上,探究型课程的目的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体验,着眼于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门课程。

既然是上探究课,就应当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自主探究而习得,即使无知识的习得,也一定要有学习方法的习得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试教中,我最大的问题就是放不了手,总是想要一手掌控着课堂节奏,许多的知识还是改不了的传授,学生真正自主思考的部分较少;另一个问题就是废话过多,学生回答问题后,我总是免不了的想要去重复、去叙述完整。

因此,在正式上课时,我特别的注意这两大问题,多引导、少重复。

在探究分类时,由学生交流自己查询到的.资料,培养学生通过不同方法获得资料的能力,交流完毕后,我进行一定的归纳,将知识简化,只取最常见的两种分类方式,并运用到实际,由学生说说松江名桥的种类。在这里,我尽量避免了对学生交流的内容重复,只对学生的资料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他是按照……分类的”。

在探究不同结构桥梁承受的能力的差异时,首先由学生通过说说不同结构桥梁的特点,再对它们的承受力量进行猜测,在这里,我要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整个探究过程,我只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从如何验证到需要什么,从所给材料的用处到实验注意事项,从动手实验到得出实验结论。在说出需要什么时,我要引导学生说的是“桥面、桥墩……”,而非什么材料,因为学生首先观察到的应当是表象的东西,而非代替物;最难搭的斜拉桥在实验前出示成品,并让他们通过观察说说为什么难搭以及如何解决难搭的部分;在实验过程中,我在学生之间来回走动,适当地提示和点拨;在分析实验结果时,我特别注意不能引导过多,只要求学生观察试验结果汇总表,并由他们说说发现了什么。

在最后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桥梁环节中,我只说清楚要求,随后就由学生们自由发挥,运用整堂课所探究到的知识来设计。

整堂课中,我力求做到多引导、少重复,不干涉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思考,任他们在探究的天空中翱翔。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引出本课时要探究桥梁结构与桥梁承受力量的关系、如何美化桥梁以及对学生的设计进行一定的补充时,语言组织没有到位;在学生实验中,有些小组的操作有问题,有时心急了就想动手帮忙,过多地参与了实验。

总而言之,探究课中,教师应当是序曲,真正的剧情属于学生。

小百科: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为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桥梁亦引申为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

科学教案(篇11)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石头,了解岩石的自然属性——风吹不动,火烧不怕等。

2、感受岩石的人格化特征——坚定、沉稳。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石头若干。

2、挂图第11号《我,还是我》。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各样的石头。

1、这里有很多小石头,请你挑一块最喜欢的石头,讲讲这个石头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你为什么喜欢它?

2、摸一摸石头是什么样的?把石头往地下扔、滚一滚,看看石头会怎么样?

3、石头有什么用处?

4、小结:石头的颜色有灰色的、有发白的、有红色的……,石头的形状有椭圆形的、有圆形的、有尖的……,石头很坚硬,不会砸碎,石头很重……,石头有的很光滑,有的很粗糙……。石头可以用来造房子、铺路、造桥……。

二、岩石的故事。

1、刚才我们玩过小石头,而很大很大的石头叫岩石。我们来听一个“岩石的故事”。

2、结合挂图,老师讲述一遍故事。

三、岩石的样子。

1、风很猛地吹过来,小草大树怎么样了?岩石又是怎么样?我来做做岩石的样子。(全身肌肉紧绷,感受岩石抵御狂风的样子。)

2、雷和闪电来了,动物们怎么样?岩石又是怎么样的?(带领幼儿表现岩石昂首挺胸,坚定勇敢地样子。)

3、大火烧起来,岩石怕不怕?小动物怎么样?(带领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岩石无畏无惧的样子。)

4、大雨“哗哗”下个不停,岩石怎么样? (带领幼儿共同表现岩石无畏无惧的样子。)

5、河水不停地冲岩石,岩石的尖角冲掉了。这时,风怎么对岩石讲?岩石又是怎么回答的?

四、小结:岩石是风吹不动,火烧不怕的……

小百科:岩石是组成地壳的物质之一,是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成分。其中,长石是地壳中最重要的造岩成分,比例达到60%,石英则是数量第二多的矿石。

科学教案(篇12)

适合班级:

小、中、大班

材料准备:

塑料瓶、彩色图钉、硬吸管(或筷子)、橡皮筋。

制作方法与步骤:

(1)在塑料瓶体上剪出一个方形或圆形。

(2)在塑料瓶的底部和瓶盖的上面分别钉上3个彩色图钉。

(3)将硬吸管切割为合适的长度,粘贴在瓶子上部,使橡皮筋不会紧靠瓶子。

(4)把橡皮筋缠绕在图钉上,调整成不同的松紧程度,以形成不同的音高。(见“皮筋吉他图1”)

实验操作:

幼儿用手拨动皮筋,会听到不同音高的声音。

教师指导建议:

●引导幼儿仔细倾听,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否一样。

●引导幼儿再加上一根硬吸管,使橡皮筋分成长度不同的两部分,分别拨动橡皮筋的两部分,倾听声音的变化。(见“皮筋吉他图2”)

拓展与替代;

◆用纸盒、铁盒、木盒等制作皮筋吉他自由演奏。

◆有条件的幼儿园请吉他手为幼儿演奏,感知吉他的发声原理。

小知识

吉他是靠琴弦的振动发音,可以用手按和弦来控制琴弦的长度。琴弦的长度不同声音也就不同。当我们演奏橡皮筋吉他时会感知到:橡皮筋绷得越紧,橡皮筋越短,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也越高;反之,橡皮筋绷得越松,橡皮筋越长,振动的频率越低,发出的音调也越低。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注重幼儿的探索方法和情感态度。在教学活动中,一步一步激发幼儿尝试探索的欲望,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在这次活动中,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让幼儿真正地作科学。

科学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

使同学认识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通过了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培养同学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态度,使同学认识到科学技术要为人类造福。

2、行为与习惯

让同学了解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同学将学科、爱科学的热情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怀着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协助同学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同学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并对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能持有正确的态度。

3、知识与技能

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培养同学观察问题的能力,增强同学对科学技术的了解,培养同学对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通过争辩赛等活动,增强同学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4、过程与方法

同学通过关注周围的生活和收集有关科技资料,认识到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世界,让同学通过争辩赛、故事会等活动,认识到科学技术既能造福人类,也会危害人类,我们应正确对待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课时布置: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请同学观察周围的生活,看看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有哪些科技产品,收集有关资料,对这些科技产品作大致了解。

2、请同学访问家长或者亲朋好友,了解以前生活中的日常物品和现在有哪些不同。

3、收集一些科学家生长经历的小故事。

导入

播放录像,请同学观看神舟五号载入飞船胜利的局面。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是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胜利的局面,也看到了航天英雄杨利伟叔叔从太空中凯旋归来,神舟五号的发射胜利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振奋与自豪,这说明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了,想一想,为什么我国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呢?这要归功于我国科学家的奋发努力和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同样,我们在生活中也感受到科学技术带来的好处。

教学互动一(衣)

1、教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吴家嘴村小学六(2)班的讨论会,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扮演五依蒙和朱爱先两位同学,进行发言,先说说衣服与科技的关系。

2、再请班级同学根据已收集的资料对王依蒙同学的发言进行反驳。

3、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些服装上的商标牌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看看服装的面料成分是什么,其中包括着哪些科技成分。

4、请同学扮演科学家,充溢自豪感地为介绍智能服装。

教学互动二(食)

1、教师请同学说说今天家里吃了什么饭菜,再请同学说说这些饭菜和科技有无关系,有怎样的关系,例如所吃的蔬菜是大棚蔬菜,米饭是杂交水稻生产的,一些肉类食品是养殖加工生产的等。

2、教师为同学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和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的故事,并让大家谈谈感受。

3、请同学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说说食品生产中还有哪些科技发明。例如罐头的发明、杂交水果的培植等。

教学互动三(住、行)

1、教师给同学展示摩天大楼和磁悬浮列车的图片,让同学说说我们的居住与出行和科技有什么样的关系。

2、让同学根据生活中的观察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技术先进的建筑和交通工具。

3、教师为同学介绍磁悬浮列车。

4、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跨越时空的来信”,想像未来的交通工具是怎样的。

教学互动四

1、将同学分成四个组,就“衣食住行”每组就某一方面来谈。

2、再请每组同学设想一下50年以后我们的衣食住行将会是怎样的,请每组派代表上台来发言。

科学教案(篇14)

活动目标:

1、观察叶子的特征和叶脉,知道叶子由叶脉、叶片、叶柄组成。

2、认识枯叶和绿叶,发现树叶有各种形状、探索叶子的特点。

活动准备:收集各种树叶、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发现叶子的不同之处 。

1、导入:春天,你发现树上的树叶有什么变化?

2、一起去室外观察树叶,并收集自己喜欢的树叶。

二、仔细地看一看,比一比,什么地方不一样?

1、仔细观察,了解叶子的各组成部分。

2、我们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发现叶子有这么多地不同,那么,你最喜欢哪片叶子呢?这片叶子有哪几部分组成?(叶脉、叶片、叶柄)

3、你喜欢的叶子象什么?

幼:我喜欢的叶子像小扇子、像小船,像帽子……

(小结: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树叶的很多小秘密,如它们的形状千奇百怪,同种树上的树叶的颜色、大小也有很大的区别。

4、实验发现枯叶和绿叶的区别

(1)刚才我们小朋友发现,有的树叶碧绿碧绿的,而有的树叶却是枯黄枯黄的,为什么呢?

(2)幼儿大胆想象,发表意见。

(3)实验:枯叶不能舂出叶汁来,绿叶则能舂出绿色的汁液来。

(4)为什么大部分树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叶中的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

(5)我们散步时发现有的树叶飘荡到了地下,为什么呢?(因为叶子缺乏水分和营养,所以变黄变干了就飘落了下来)飘落下来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叶子会慢慢枯死,因为水分都蒸发了)

三、记录自己地发现。

1、把你地发现记录到记录卡上。”

2、幼儿讲述自己地记录,分享经验。(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边缘不一样)

四、了解叶子的用途

1、这么多的叶子有什么用呢?

2、幼儿自由谈论,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3、小结:可以美化环境、挡风、遮雨、有的树叶可以加工成茶叶、有的可以做菜吃、还可以做树叶贴画来布置环境。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用叶子粘贴图画,在展览区内进行展览。

科学教案(篇15)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淀粉和滑石粉的区别,根据碘淀反应时颜色变化的深浅来判断淀粉含量的多少。

2、在用碘酒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时,学习运用预测;在观察淀粉糊加入碘酒后发生变化时,尝试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

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事实,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小组准备:淀粉、滑石粉、两把勺子、盆子1、盆子2(馒头、年糕、白菜、冬瓜、萝卜、马铃薯、蒜头等)、碘酒、滴管、记录表

教师准备:淀粉、滑石粉、两把勺子、盆子、碘酒、滴管、三个小瓶子、淀粉糊、小黑板

(一)淀粉和滑石粉的比较

1、同学们看一下桌子上的两袋粉是不是一样,你们有办法进行区分吗?

2、学生观察比较

3、学生汇报

4、那么我们的判断对不对呢?我们还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法加以证明。

5、学生用实验进一步证明

(二)淀粉和滑石粉混合后,加入碘酒后会变色吗?

1、猜测:你们认为会怎么样?

2、混合时你准备用多少淀粉,多少滑石粉?

3、学生实验操作

4、汇报

大家也发现混合粉变色了,和刚才淀粉变的颜色一样吗?还有什么发现?

(三)寻找淀粉的踪迹

1、你们知道哪些食物里含有淀粉,请你们想办法把含淀粉的食物找出来。

2、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呢?

学生猜测

3、实验验证

4、交流汇报

(四)淀粉会消失吗?

1、猜测:淀粉和唾液混合在一起,淀粉还会继续存在吗?

2、怎么研究?

3、实验验证

4、引导学生继续提出新问题

(五)总结延伸:

对于新的问题,引导课外继续学习研究

教案设计(收藏15篇)


在教学中,教案和课件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每个老师都需要认真地撰写。教案可以说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支撑点,那么要如何才能写出高水平的教学课件呢?建议大家一起来看看与“教案设计”相关的一篇文章,希望文章能够为你提供学习和参考的帮助!

教案设计(篇1)

1.了解八宝茶的材料。

各种保健茶的材料(菊花、桔皮、枸杞、金银花、冰糖、桂圆、茶叶、红枣、开水等、一次性杯子。)

2.师:除了茶叶可以泡茶,你还知道什么东西可以泡茶喝?(幼儿讨论)

3.师:那么这些茶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呢?(保健茶)为什么我们要叫它们保健茶呢?(幼儿想象)

1.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种保健茶,你们猜猜,这种保健茶叫什么名字?

2.师:这种保健茶叫“八宝茶”,你们知道为什么叫“八宝茶”?

4.师:你们知道这八样宝贝有什么保健功能吗?(师幼共同讨论,了解保健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1.今天我们就尝试泡“八宝茶”,老师准备了这八种材料,看看有不认识的吗?

2.-看看一次性杯子的大小,你觉得在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幼儿讨论)

3.对了,我们要每样拿一点点,不要太多,否则倒入开水后会涨得很满,溢出来,还有老师在倒开水的时候要离远一点,不要碰撞和拥挤,当心烫伤。

4.幼儿各自选择一次性杯子,进行选择配制。

5.老师泡开水,等冷却后,请幼儿品尝。

教案设计(篇2)

这个周末,我观看了一部动画电影,名叫:《怪兽大学》,故事中的主人公的永不放弃的精神让我久久不能忘记。

故事讲述的是麦克.华斯基小的时候在参观完怪兽电力公司后,下定决心要考进怪兽大学的惊吓学院,学习惊吓知识,将来成为一名惊吓专员。

他如愿以偿考进了怪兽大学。在学校他虽然克服重重困难,认真学习各种技能,但还是没有成为惊吓专员。

麦克.华斯基的外表长得并不吓人,而且还很可爱,所以在怪兽大学很受排斥,而他并没有因为别人的排斥和嘲笑而因此放弃成为一名惊吓专员的梦想,他在不断的努力着和坚持着,因为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成为一名特别优秀的惊吓专员,到了最后,他们想到了怪物电力公司,就跑到了怪物电力公司里工作了,虽然最后他没能成为一名惊吓专员,但他为他自己的努力而高兴。

我很认同麦克.华斯基的乐观精神,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教案设计(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五个生字,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畅,了解故事内容。

2、读懂故事,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1、摇铃铛: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说说声音的词:丁零丁零,铛铛(板书:铛dāng象声词)出示铃铛。在“铃铛”中“铛”读轻声。读一读。

(以声激趣,先声夺人。学习生字“铛”时,真正是“形”“声”兼备,学生处于一种无意识学习状态中)

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掩耳盗铃(板书,生字“掩”“盗”用彩笔书写)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堵。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的讲述出来了,我们来看书吧。

(用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动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用阅读期待产生探究的原动力)

1、在课文中找出生字新朋友:掩盗铛偷碰。学生自由读文,在书上圈画。放课件:看,我们的新朋友快乐地跑来参加我们的学习呢!

2、课文很短,只有五句话,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读给同桌或授课老师、听课老师听听。

3、指名读(看你读的那么投入,真好!)老师读(老师也想读读,愿意给我当评委吗?)

那,像老师一样读读吧!

4、我们读的读,听的听,故事已经在我们的小脑袋里住下啦!你能简单地说说故事内容吗?(板书:想偷铃铛[掩耳盗铃] 被人发觉)

(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在一次次阅读中,强化了记忆,梳理了条理)

1、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文章,看一看插图,还可以试一试铃铛。思考:那个盗铃人的想法对吗?

2、学生联系上下文、看图、做实验等方法谈。

相机出示句子:

“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还可以怎么说?哪句好?读一读再说说:他认为谁听不见?(主人、过路人、守门人……)

“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两个“就会”前一个能去掉吗?用“只要……就会……”说一句话吧

3、你们还有问题吗?(预测:门上的铃铛是干什么用的?他偷铃铛作什么?那个人被抓住了结果会怎样?)

4、是啊,后来会怎样呢?我们把大家想的演出来好不好?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自主学习。从阅读的阶段目标看,充分体现阅读中阅读主体情感的投入。不直接给盗铃人的想法下定义是错的,而把所设计的问题留给学生,给他们较大的思考、感悟空间。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学生在回答“偷铃人的想法对不对”这一问题时,能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插图、生活经验多方参与课堂活动)

1、找出文中写偷铃人动作的词:掩、伸、偷、碰(板书)再加上你的想象和几个同学演一演。教师适当给予指导。

2、师生参与表演:小偷被抓住了,我们要教训这个小偷(学生对小偷说:……老师对小偷说:听了大家对你的教育,你有什么要说的?知道错在哪里了吗?)

大家都是表演明星,让我们在欣赏节目的时候还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创设真实情境,进入角色,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对话涌动生命的灵性。其实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直接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机会,在活动讨论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建构知识情感与价值观。)

现在我是一名记者,来采访一下台下的观众:

1、读了故事,看了表演,你能用一句话来评评偷铃人的行为吗?可以是一个成语或俗语(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自作聪明、做贼心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聪明反被聪明误……)

2、你愿意做那样的人吗?你从这则故事体会到什么道理?

这就是寓言故事,借有趣的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

(语文课堂的对话,是师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一种全方位互动共振的过程,教师不强加给学生什么,而是以一种轻松的对话方式让学生明了寓意,深化文本内涵,并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

1、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

(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自己在犯法,却铤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学生的认知必须与实践结合,才会有生命的体验与感悟,才能回归生活)

1、你喜欢读寓言吗?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哪儿知道的?(以前学过的……;课外看到的……;听大人讲的……)老师及时肯定:真不错,书上的东西记得这么清楚,还能让课外知识丰富你们的大脑。这都是学知识的方法!

2、你们学了后面的一则寓言后,举办一个寓言故事会好吗?请更多的老师也来参加吧!

3、选择作业: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把你课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凸现其个性,建构自主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

教案设计(篇4)

疲惫的妈妈仍不辞辛苦地为母亲洗脚,稚气的儿子也端来了一盆水,泼泼洒洒蹒跚走来,一声“妈妈洗脚”感动了多少敏感的心。生活的细节,一次又一次为我们演绎着深沉的爱。散文《散步》,质朴地展现了牧歌式的情景,同样感动着你我。

1.朗读体验,感受亲情与责任;

2.朗读欣赏,品味语言与构思;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想写了什么事。

读准字音熬______分歧_____一霎时_____水波粼粼_________

2.小组轮读,说说下列要素。

散步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

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

文章写的事寻常小事,但却耐人寻味,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回答问题。

1.一霎时,我感到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那样。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地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找出最使你感动,你认为最美的语句,用心朗读,谈出感情,说说感受(语言尽量优美)

2.平凡小时都是挖掘出深意,这是什么写法?

美好温馨地亲情更感人至深地责任感使命感,往往表现在平凡小事中,渗透在平淡细节中。

(内容:周末老夫妻准备了丰盛地饭菜,儿女们却一个个不回家热切地盼望、焦急地等待、伤心地叹息,周一、周二、周五夫妻俩孤独地咽下那丰盛地饭菜)

1.对片中地儿女说几句话。

2.你自己有过这样地行为吗?

3.我用我手表达爱。

孝心物价,豪宅矮房,华服或布衣,在爱地天平他们是等价的,只有真心对待,及时付出。为你的父母做件事情!哪怕是一个细节,相信你的父母一定会倍感欣慰。

教案设计(篇5)

设计意图:

世界上每个人的长相都是不相同的,通过欣赏漫画作品,让小朋友们感受漫画人物的脸型、五官的夸张变形带来的趣味。同时尝试用这种夸张、变形的手法通过美术的方法来表达出来。 活动目标

1、欣赏漫画作品,感受人物脸型、五官的夸张变形。

2、尝试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对人物面部进行大胆想象和创作。

3、感受夸张和变形的乐趣,开拓思路,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

1、幼儿欣赏过各种夸张的脸的'漫画作品。

2、脸部图片若干。

3、各种大小的有底色的铅画纸,黑色马克笔。

1、欣赏漫画作品,感受脸型的夸张、变形。

(1)教师:前几天我们看了一些漫画作品,这些画家的作品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教师小结:这些画家喜欢用夸张、变形的方法来进行创作,这样可以强化脸部的某些特点。

2、引导幼儿讨论,重点欣赏五官的各种有趣的变形。

(1)教师:除了脸形可以变,你觉得我们脸上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变?我们看看画家是怎么变眼睛、嘴巴、耳朵的。

①教师出示嘴巴部位夸张变形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这些图片中的嘴巴特别在什么地方?这张图片中的嘴巴像什么?牙齿像什么?

②教师出示眼睛部位夸张变形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这些图片中的眼睛是怎么夸张变形的?这张图片中的人眼睛特别特别的小?有点像什么?

③教师出示耳朵部位夸张变形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2)教师:看到各种各样变形的脸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3)教师小结:这些作品让我们觉得很有趣!原来我们可以用移动五官位置、改变五官大小的方法将五官进行夸张、变形。

3、明确要求,幼儿创作。

教师:今天我们就把自己的脸变一变。你想把脸型变成什么样子?把五官的一个部位变成什么样子?用移动位置的方法还是改变五官大小的方法?

4、相互交流作品,感受脸部的夸张变形。

教师:你画的脸哪里变形了?变成什么样子了?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欣赏毕加索有关脸的绘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脸的夸张变形,幼儿尝试绘画。

☆区角活动 美术区:提供脸的底图和五官的小图片,幼儿将五官摆放在脸的不同位置,感受移动五官位置所产生的夸张变形。

☆家园共育 家长和幼儿在家里可以玩一玩做“鬼脸”的游戏,增进亲子间的交流。

教案设计(篇6)

一、课程目标

通过《史记》的解读,使学生增强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责任感,领悟古代文化的思想与艺术魅力,了解《史记》的创造精神和艺术成就,理解《史记》对我国史学和文学的深远影响,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的良好的治学习惯。

二、教材整合

我们选用的是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该教材分8 个专题,节选文章20 篇。由于这一选修模块的教学只有10周时间,因此我们又精选了其中《太史公自序》《高祖本纪》《 项羽本纪》《 李将军列传》《 孔子世家》《 屈原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滑稽列传》《 刺客列传》《 魏公子列传》《 淮阴侯列传》等进行课堂选讲。有些专题,文本可以相互打通来教学,如《高祖本纪》与《项羽本纪》关系密切,故放在一起进行研读。教科书中其余篇目让学生课余自读。

三、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高中语文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既不能好高骛远,照搬大学课程的方法,又不能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下面列举我们开设《史记》选修课主要采用的方法:

1 .讲授式教学法。如《 太史公自序》 等文史知识复杂,可由教师讲授。《滑稽列传》《刺客列传》等可由学习小组共同设计教案,选出最佳教案,由学生小组一人或几人协作讲授。

2 .探究式教学法。教师积极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有关研究资料、网站、书籍等,让学生先自行阅读、探究,提出疑难问题,通过对话、探究,达成共识。也可提供相应的研究话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开设专家讲座。充分利用南京高校师资强大的优势,邀请《史记》研究专家开设讲座,开阔学生视野,激发阅读兴趣。

4 .通过音像资料,赏析《史记》 中的影视片断。如让学生欣赏《霸王别姬》 《英雄》 等,比较改编后的剧本与《史记》原文的异同,品评其优劣。

5 .组织辩论会。如学习《太史公自序》《屈原列传》及《报任安书》就“生”与“死”话题展开辩论,学习《淮阴侯列传》就“韩信是真谋反,还是被诬陷”设正方、反方展开论辩,等等。

6 .举办话剧节,让学生将《史记》中的一些精彩的片断改编成话剧,并进行表演。正如史记专家韩兆琦所说:“《史记》中有些作品的艺术性极高,对后代小说、戏剧的发展影响很大,对这些作品的文学成就就应该深刻体会。”如让学生表演“鸿门宴”、“易水送别”、“高祖还乡”等经典片断,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增强书面和口语表达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7 .举办成果展示栏,可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与论文在校园内及时展示。营造研读、探究《史记》的浓烈氛围,让学生有阅读、探究的成就感。

考虑到语文学习和文言文学习的特点,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充分朗读,以增强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验、感受,重视主动积极地参与,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探究的欲望和思维火花的迸发。例如: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材课文《滑稽列传》 第91 页“身贫鄙者余财”中“贫”当是“贪”的讹误(遍检各种版本的《 史记》均作“贪”不作“贫”字),笔者给以充分肯定。对《史记》中的标点、注释等学生敢于提出疑问,教者应积极鼓励。如学生对《项羽本纪》中“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的标点提出异议,认为“去”后可加逗号。在教《李将军列传》时对文本中“居无何,匈奴人杀辽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这句话有疑问,认为这时右北平太守不一下子就有两个了吗?由于教者在备课时就了解这一版本问题,遂引用了韩兆琦先生的'考证观点:珑川资言《会注考证》中认为“韩将军徙右北平”下有一“死”字,今脱,《史记· 韩长孺列传》 中有佐证:“徙安国益东,屯右北平… … 将屯又为匈奴所欺,失亡多,甚自愧。幸得罢归,乃益东徙屯,意忽忽不乐。数日,病,呕血死。”令学生信服。教师上课前就要将文本读透,揣摩、探讨一些问题,参阅有关《史记》研究论文论著,高屋建瓴,教学活动才能挥洒自如。当然,这些探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辨、归纳能力,引发探究,而不是奢求学生在某个问题上有所突破。

四、评价方式

高中选修课在内容上和教学方式上有较大的变化,需要采用包括笔试之外的多种评价形式。我们设计选修模块的学分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书面的试题测试、论文的写作(占60%),一是过程性评价(占40%),即采用量化评价与质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最终成绩通过学生的语言文字及实践活动反映出来。例如过程性评价的主要构成有:出勤、完成作业、课堂表现、阅读随笔、问题探究、小组活动等。评价过程可分别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完成。学生互评由本组学习小组初评后(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再让其他学习小组复评。最后由教师将各项测评综合汇总,反馈给学生。

五、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10 周《 <史记>选读》 的教学,开拓了学生历史视野,领略了史传文字的魅力,提高了文言阅读的能力,但我们在教学这门选修课的教学中仍存有一些问题。

问题一:如何处理好高考语文的冲击。由于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和家长最担心的就是怕选修课的实施会影响教学秩序和升学率,一些教师也逼迫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带着镣铐跳舞”。这样必然会影响到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贯彻和执行,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也不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利于学生个体的自我发展。

问题二:如何构建合理的教与学的评价体系。选修模块的书面测试试卷大多照搬了现行高考试卷的模式,因为谁也不知道三年后的高考试卷是什么样的,可是没有别的参照,只好参照现行的高考试卷。测试如何体现选修课程的选择性和开放性,以倡导个性化的理解、体验和运用,给学生留下比较大的探索空间,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三: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是选修课程开设的基础,新课程的实施可以推动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学校、教研机构及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考虑为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和条件,使教师与新教材同生长。

教案设计(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感受能力。

3、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品读文章第二段,感受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体会作者对海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感受能力。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学习表达方法。

(1)师:课前,同学们诵读了有关大海的诗句,老师也积累了一句有关大海的佳句,

(师 出示课件1:我爱大海,爱海的浩瀚无际,也爱海的变幻无穷。)并诵读。

(3)师:作者热爱大海的原因是什么呢?(生答,师板书:浩瀚无际 变幻无穷)

2、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按总分总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了三段,那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大海的浩翰无际和变化无穷, 来表达自己对大海的热爱之情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品读、赏析文章的第二段。首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师出示默读思考课件:1、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大海的,边读边找出文中概括描写不同时段的大海的特点的句子,用“( )”画出来。2,读后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时段的大海,并说出理由。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再汇报交流。

2、生交流读文思考1.

3、师总结完善板书:在这一段中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抓住了海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人们的不同感受,突出了海的浩翰无际和变幻无穷,表达了对海的热爱之情。在朗读句子时,要把这些词语重读。下面让我们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这几句话。(师依次出示概括描写不同时段的大海的特点的句子。)

4、师出示不同时段大海画面的课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齐读。再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时段的海,并说出理由。

三、精读品悟课文第5节。

1、老师喜欢夜晚的海还另有原因,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文本来品读第5节,你很快就会找到答案。谁愿意有感情地朗读这1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再谈谈你听读后的感受。

2、生评价。

3、现在就让我们模仿王琳的语气,可融入自己的理解,读出这段文字的味道。再画出文中的好词、好句,品一品它们好在哪里?

⑴ 生练读,师巡视指导。

⑵ 生交流读文体会(。师依次出示课件,指导理解体会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和联想句的好处。体会“ 呼啸”、“咆哮”、“筋疲力尽”和“口吐白沫”的用词准确。)

四、总结写法和收获。

⑴ 总结写法: 作者把本文写得如此生动、形象、让我们如临其境,在写法上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呢?(师出示“写法借鉴”课件:善于总结的你,说一说本段中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大海的?又是怎样表达出让我们身临其境的效果的呢?)指名回答。

⑵ 总结收获:(师出示课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指名回答。

(3)教师总结 ,激励斗志。

1.用上面的学法自学其他自然段。

2.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其他自然段,读中体会大海在不同时段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学目标:

1.认识“庞、骇”2个生字,正确书写“岛、幕、罩、硕”等11个生字。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2.从课文中感受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体会作者对海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感受能力。

3.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庞、骇”2个生字,正确书写“岛、幕、罩、硕”等11个生字。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请学生课前搜集、交流描写大海的成语、诗词。

大海的变幻无穷和浩瀚无际感动了作者,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海的?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对大海的喜爱的?

交流汇报。

1.你对哪个时段的海印象最深?

2.把你最喜欢的大海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一听。

3.小组讨论:品读描写大海的声音、颜色、人们的感受的语句,你觉得大海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1.大屏幕出示生字和词语,指名认读。

海岛 岛屿 仿佛 仿真 夜幕 笼罩 硕大无朋 硕果累累 凄风苦雨 墨汁 墨客 野兽 泡沫 庞大 惊涛骇浪

(1)多种形式读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并用本课所学习的生字组词。理解字义,为今后正确的使用汉字打下基础。

(2)说一说仿佛的意思,并用仿佛说一句话。

(3)解释硕大无朋、凄风苦雨,课文中哪句话出现了这个词语。

(4)强调仿佛的“佛”是多音字,另一个读音是fó,可组词“佛教”,是一种宗教。

(5) “墨”字在上学期学过的哪一首古诗中出现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观察要求会写的字,按结构给这些汉字分类。

注意:今天这节课学习的有两个字,同音不同字,让学生自己找一找。(沫、墨)

这十一个生字中,有几个是形声字?请学生仔细观察,指名回答出分别是:屿、凄、仿、沫

3.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

学生根据实际认读情况回答。

4.教师对于难写的字,容易错的字进行指导。

“凄”的笔画中的短竖,不能与“女”字中的撇点相连。

“墨”下面是“土”,而不是“士”

“沫”的右边末是下横短,不能写成未来的未。

“佛”右半部分的“弓”三笔完成,不要一笔写完。这是学生们平时书写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要强调。

5.学生在汉语拼音本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教案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经历理解诗歌的过程。

4.激发想象和探究心理。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是从哪里见过的?它给你留一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二、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难写的字及不懂的词。

2.请同学说出文中需要注意的字的读音。

蓝、怀、流、

3.我们一起把这些易错的`字的音读一读。

4.出示生字卡片,抽学生读。

5.掌握了方法,还需要记住字形。请同学之间交流,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字形?

6.根据刚才的分析,学生独立书写,老师巡视具体指导。

7.读下列词语,看能否将刚才所学生字对号入座,并积累下列词语。

2.图文结合学懂课文,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出示生字卡片,抽学生认读生字。

2.点学生上黑板听写生字。

二、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一部分。

(1)同学们,你们喜欢浪花吗?想不想成为它的朋友?

(2)既然想成为朋友,那就应该多关心它,和它说说。那同学们想说些什么呢?

(3)那我们来看看小作者问它什么样。

(4)请同学们读课文,回答以上问题。

(5)讲解:

有风的时候才开。即一吹,就掀起了浪花。

色跟白云一样。

“浪花开多少,千千万万朵”。意思是说浪花有许许多多。

3.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朗读第二部分,然后回答海水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

(2)这是什么原因呢?你知道吗?

三、指导感情朗读。

1.请两位同学分别读回答和浪花、海水的话。

2.同学们评议谁读得好。

2.进行表演。

3.予以肯定。

五、总结全文。

文章用有趣的回答形式,写出了大海的一些持点。希望我们的同学在课后搜集一些关于大海的图片等

教案设计(篇9)

将心比心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你走在路上,迎面开来的车子从水潭上驶过,溅得你满身都湿;当你在家吃饭时,弟弟妹妹不小心撞到了你,你的饭菜被洒得满地都是,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

2.揭题:今天啊,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主人公在遇到类似情况时,他们是怎么做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导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

2.概括:读了以后谁能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生概括,师引导)

第一件事:陌生阿姨为奶奶推门,一直等到奶奶跟上来才松开手

第二件事:一位实习护士给妈妈扎了两针都没有成功,妈妈手上起了青包,但她还鼓励实习护士再试一次,最后终于成功了(生回答,师补充)

3.引导:(你读得真仔细,讲得也很棒!)那么让我们就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朗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思考:母亲是怎样对待那位实习护士的?请在课文中找一找、划一划。

2.交流:

A.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板书:母亲 平静的眼神)齐生朗读。

问:怎么说?(母亲在看什么?她心里在想什么?)那护士当时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呢?你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板书:密密的汗珠)

B.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板书:轻轻地说)

问:你能学着母亲当时的语气轻轻地说说吗?你来试试(请生)谁还想试试?这是母亲对护士的鼓励,在母亲的鼓励下,护士第三次扎针终于成功了,此刻这位护士的心情又怎样呢?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根据声回答出示C句)

C.那位护士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她连声说:“阿姨,真对不起。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板书:长出一口气)请女生们来读读这句话,男生也来试试。

问:实习护士两次扎错针,母亲的手上都已经起了青包了,为什么母亲非但不生气反而鼓励这位护士呢?母亲是怎么想的?

D.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1.(板书:平静地说)请这一组同学来读读母亲的这一段对话,这组也来试试,每个同学自己试一下。

2.母亲正是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她的女儿也将面临第一个患者,母亲希望她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其实这也正是母亲对自己女儿的爱,所以母亲才更能宽容和鼓励眼前这位护士。(板书:宽容鼓励)母亲的话语让我心里充满温暖与幸福,也让护士心里充满温暖与幸福。(板书:温暖幸福)。

3.让我们再次齐读这一段。

四、理解题目,升华情感

1. 理解题目:不错,那你能来说说将心比心是什么意思吗?

2.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第一自然段。请你朗读这一段,说说这一件事中谁对谁将心比心了?(阿姨对奶奶将心比心)

3.朗读体会:同学们,现在老师想再次问问你, 当你走在路上,迎面开来的车子从水潭上驶过,溅得你满身都湿,你会怎么做?你还会生气骂人吗? 当你在食堂用餐时,有人不小心撞到了你,你的饭菜被洒得满地都是,你会怎么做?为什么?(生回答)

4.引入:是啊,我们都需要多理解和宽容他人,做到将心比心,老师想把最后一段话送给大家,让我们齐声朗读,希望同学们能把这段话记在心中并能这样去做,请全体女生有感情地朗读,男生朗读.

5.通过学习课文,你懂得了将心比心,那这篇课文的生字你是不是也掌握了呢?我找同学读一读。(小黑板出示生字)

五、作业

小练笔:最后老师要给大家一个作业: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件将心比心的事。

板书设计:

将心 比 心

母亲 护士

平静的眼神 密密的汗珠

轻轻地说 长出一口气

平静地说

宽容 理解 温暖 幸福

教案设计(篇10)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教材分析:

《小池》这首古诗,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教学准备:

PPT,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小池》,能够准确掌握杨万里的背景以及诗歌创作特点。

2、能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的古典美意境。

3、指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爱好美好事物的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小池》,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2、通过学习《小池》培养学生的发现美得能力,留意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小池》是六年制第二册里的一首古诗。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这么情趣盎然的画面,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这份热爱之心,以及古诗用词的精妙(尤其是 “惜、爱、露、立”),都是比较难体会的。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引导学生更好的体会古诗的意境,诗人的情愿?就成了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课题

1、看图引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副图画。小朋友们赶快瞪大你的小眼睛。课件出示图片“池塘”图片。师:你们看到什么了?

2、揭题“小池”。

(1)读题,注意读好“池”是翘舌音。

(2)随机识字。师:大家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池”字?

3、课题拓展。师:你们喜欢这个小池吗?为什么?

4、引导再次读题。师:那咱们就用喜欢的语气来读读课题。

(二)欣赏图画,引学古诗(1、2两行)

1、师:请小朋友猜一猜,这小池的水可能是从哪里来的?学生猜想完毕后,课件展示“细小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来”师:小朋友猜想的都有可能,但是老师告诉你,这个池塘的水是从这个泉眼里(课件指着泉眼)流出来的。练读“泉眼”。

2、请仔细观察观察,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

(1)同桌讨论。

(2)个别汇报。

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师:细细听听,有声音吗?(引出无声)师:好好看看,泉水流出的样子?(引出惜细流)

3、教学生字“惜”。

(1)指名读。

(2)师:谁能给他找找好朋友。

(3)师:看看图,读读诗,是谁舍不得谁呀?

4、引导朗读第一行。

师:你能用上舍不得的语气读读吗?自由练读个别读齐读

过渡。师:读得那么好,你瞧,太阳公公都放射出了柔和的阳光表扬你们了。(课件展示柔和的阳光)

5、出示“晴柔”引导读准“柔”字。

6、课件展示“树阴”。

(1)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学习生字“阴”。

(2)师:树阴在哪儿呢?对呀,它都映到水面上了!学习生字“照”(注意翘舌音),你在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7、出示第二行古诗。

(1)个别读。

(2)学习生字“爱”。

①个别读。

②师:你能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③师:在这里,是谁喜欢晴天里柔和的阳光?

(3)那你就带上高兴的心情,喜欢的语气读读吧!

(三)出示古诗,绘图体会(3、4两行)

1、出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自由读读这两句古诗(读正确)。

(2)指句读。

(3)电脑老师范读,师:请小朋友们在头脑中想象画图。

(4)指名反馈。

2、组织学生看诗画图(可以独立完成,也可找几个小伙伴合作完成)。

3、组织评画,在评议中随机教学生字“露”“立”。

“露”:(1)师:谁有好方法记住它?

(2)师:你能给它找朋友吗?

(3)借图体会意思“长出来了、冒出来了”

“立”:(1)师: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

(2)指名表演。师:谁会做做“立”的动作?

(3)引导书写。师:仔细看,怎样才能把它写漂亮?范写描红自由练习

(四)情感诵读,内化意境

1、引导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赏读。

(1)自由练读(读出个性)。

(2)个别读(集体评议)。

(3)教师范读(牵引示范)。

(4)再次个别朗读(尝试品读)。

(5)同桌互读(扩大朗读训练面)。

(6)全班齐读(情感共鸣)。

2、组织背诵。

(五)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师:池塘了除了有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嫩嫩的荷叶,可爱的小蜻蜓,还会有什么?

2、换位体验,说话训练。

师:如果你就是只可爱的小晴蜓,你就是条活泼的小鱼儿,你就是这嫩嫩的荷叶……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会说些什么?

3、师:多可爱的小池!多美的小池呀!难怪大诗人杨万里看到后会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古诗。

引读杨万里的《小池》。

4、师: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来感谢一下杨叔叔齐读古诗。

板书设计:

小池(杨万里)

泉眼 惜

树阴 爱

小荷 露

蜻蜓 立

教案设计(篇11)

[教学目的]

1、在阅读中体会祖孙三代之间互敬到互爱的思想感情。

2、抓住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孙子发现爷爷总是用木头碗吃饭,便问爸爸:“爸爸,妈妈为什么给爷爷用木头碗?”爸爸说:“木头碗摔不碎呀!”小孩子一听高兴的说:“等我长大了也给你们用木头碗。”这一家祖孙三代是什么关系?而《散步》一文中祖孙三代又是什么关系?阅读是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这里运用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之有正确的爱憎感,同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会从整体上领悟文章,避免了问题过多,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轻声朗读课文,勾画出不熟悉的字词。

3、找一个中等的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评点,老师矫正错误。

3、学生动手动脑,抓住自己认为重要精彩的段落默读、点评、质疑。

4、信息反馈,矫正错误。

①抓住“我”这一点领会语气、语调(年龄 家中的地位 我的责任心)

②利用语言描写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

2、怎么写的?

提示: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写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

第二部分(2—7)写散步环境情趣、表现美满、化解分歧,体现我的使命感。

第三部分(8)写合理解决分歧,散步愉快进行。

提问:

①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把我去掉行不行?

②2、3、4段和第六段是什么关系?

提示:

①“我”不能去掉,表明我对这一家人的责任感和处于中心位置。

②2、3段写母亲年老为下文写“走大路”埋下伏笔。第4段为下文写“走小路”埋下伏笔。

选择下列的一个题目讨论回答。

1、由《散步》想到的。

2、我的家庭。

3、两个家庭中长大的孩子。

教案设计(篇12)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从把握重点语句入手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祖孙三代人之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千古传颂的关于母爱的诗,是孟郊的《游子吟》,同学们现在还能记起来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吧……好,同学对以前的只是掌握得都比较扎实。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关于亲情的文章,莫怀戚的《散步》。

2、课文朗读:全班分为两大组,男生一组,读奇数段。女生一组,读偶数段,一定要带敢情地朗读。简要评价后四人小组讨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也就是说文章写了哪些人,什么时间,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有如何,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本文的故事。

(提示:我、妻子、母亲和儿子,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为走哪条路,母亲和儿子发生了分歧。最后我选择走大路,而此时母亲却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

在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说说你的理由。

3、课文赏析

过度:故事中的每个人都值得欣赏,因为他们都有着令人倍感温馨的性格,那么现在我们现在就来分析下本文的人物形象:

分析“我” 的形象,妻子,母亲和儿子的性情又是怎么样的?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并且在文章中找到相关依据。

慈爱的母亲 孝顺的我 贤良的妻子 懂事的儿子

(分析人物形象时重点抓住文章的高潮段,即产生的分歧去把握)

4、品味语言

人物形象大家把握得也很到位,剩下的就是细节问题,我们说这是一篇很优美也很有含义的文章,好的文章不一定堆砌了多少华丽的辞藻,关键是在其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一种感情,我们说这篇文章就是个很好的例证,我们就来分析下本文中体现浓浓亲情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并且带感情地朗读出来。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寒冬。

一个总算写出了作者对于春天的盼望、急切的心理,也写出了我对母亲身体一直担心的过程,暗示母亲的身体状况不佳,熬过寒冬的不易,表现出子爱母的感情。

2 “这南方……”烘托了散步心情,设置散步背景。这不仅仅是描绘了一般的春光,而是侧重描写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一方面是照应并渲染文中对母亲身体、自然生命的描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主旨——生命意识的强化,是匠心独运之笔。

3“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儿子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三个句子看来熟悉的字眼很多:无非就是“我的话”“她的话”,“前面”“后面”,“妈妈”“儿子”,读来却能撩起几多思绪,几多羡慕:慈母与孝子爱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宁静温馨……羡慕之余却又悟出:生命原本这样,代代相因,生生不息。

4、“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一个“平顺”,一个“有意思”,这分明是描摹母亲和儿子的口吻,加之运用顶真辞格,读时格外真切,琅琅上口,富有韵感。母亲最终又选择走小路也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爱,我选择走大路体现了“孝”!

5、“我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一“老”一“小”,一个看为“强壮”,一个视为“高大”,这种回环复沓的句式和遣词的变化既使句子饶有趣味,又很好地表现了“我”复杂的心理。

6、“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我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此种对举在文中是常见的,它构成了句式的对称美,同时也为文章的内容服务,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既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课文小结: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一家三代四口人一起散步的小事,表现了家庭成员间互相谦让爱护的浓浓亲情。其中尤其体现了中年人赡养老人和抚育儿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用一个“孝”字概括全文内容。

七嘴八舌环节:请学生分享曾经看见的伙食经历过的亲情故事,深化课文精髓。

结束语:父母对子女是如此的关心爱护,我们作为一名学生,作为儿女应该怎么样对待父母呢?平时身体力行,把山羊父母的这种没得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没体谅他们的每一分苦心!

教案设计(篇13)

《蜜蜂》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2.教师:有关蜜蜂和昆虫的知识,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细读课文

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

a.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结果怎样?。

c.同桌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三、精读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细细品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b.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c.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收集到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文本。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听说”一词的含义,特在此环节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在联系实际的深刻体会中感悟 “听说”所蕴含的法布尔求实的作风。

资料的适时补充,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距离孩子年代久远的事实,从而更好地感悟法布尔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案设计(篇14)

教学目标:

一、情感朗读,感悟浓浓亲情。

二、品味语言,感受散文语言美。

三、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情感。

2、导语: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这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家庭,每个家庭每一天都发生着许多美妙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家庭,来感受一下这个家庭中所发生的美好的亲情故事,你一定可以从中体会到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体谅、和睦相处的美好。

3、现实课题、作者。

走进莫怀戚,了解作者(出示投影,师读生明确)。

1、走进课文,听读感知(出示投影、播放录音)。

3、结合句子,解释下列词语(生答,师引导,出示答案,完成投影)。

(1)母亲信服的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信服:原意是相信并佩服,这里是相信并听从的意思。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4、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点拨:本文蕴含着浓浓的亲情,读时语气要温和,语调要平稳,声音不能过高或过低,亲切中要含着庄重。

找几位同学有感情的把文章再读一遍。

5、听读后完成下列各题(投影)。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当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说说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请有感情地读出文中对他/她的描写。跳读完成后击出一家四口人的投影,并逐一提问,根据提问完成板书。生答后总结出:

(1)本文语言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请同学们用圈点法画出你喜欢的地方,然后互相交流,说明喜欢的理由。(你可以仿照下面两个例子的样式来说一说)。

例①:我喜欢“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熬”有耐苦支持的意思,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例②:“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句话把那种蓬勃的生命力写活了。

(2)引导学生逐段分析,回答,总结。

(3)重点点拨:“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请同学们齐读一遍,并认真揣摩其中内涵(投影“背世界”)。

问A:“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要这样?

B: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体现了什么?

其实,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请回忆发生在你家中平凡而感人的故事,把它讲出来,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请把发生在你家中平凡而感人的亲情故事用笔记述下来。

教案设计(篇1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将心比心》,认识更多值得我们尊重的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自渎提示:

(1)、课文讲了几件事?这几件事中哪一个是重点?

(2)、画出课文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和同学交流,然后多读几遍。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一)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

(2)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3)朗读: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关心、无私。)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过渡: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并进行交流。))

五、小结: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用日记的形式写一件有关将心比心的事。

板书设计:

8* 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

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

人 人 将心比心

课后反思:

《将心比心》这篇课文是一篇十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文章。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预定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中,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第一,针对学生特点设计的教学环节落实较好,效果也不错。第二,设计了比较简洁的板书。第三,较好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参与积极。

与此同时,也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还有点多,应更大胆地让学生自学。第二,课堂有些细节设计还有待调整、完善。

"咏雪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