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发布时间: 2023.09.13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优选。

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 学生反应是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工作总结之家编辑整理了以下有关“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的内容供您参考,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或其他用途!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篇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6、1、2节平面直角坐标系又称笛卡儿坐标。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图形与数量之间的桥梁,有了它我们便可以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也可以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本章内容从数的角度刻画了第五章有关平移的内容,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6、1、2节平面坐标系主要是介绍如何建立平面坐标系,如何确定点的坐标和由点的坐标寻找点的位置,以及平面坐标系中特殊部位点的坐标特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我把本内容分为2课时,这是第一课时,主要介绍如何建立坐标系和在给定的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数学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知识能力:①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系;②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坐标。

数学思考:①通过寻找确定位置,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②通过学习用坐标的位置,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①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确定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探索精神;②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渗透理想和情感的教育。

根据本章知识内容以及学生对坐标横纵坐标书写易出错误,确定本节重难点为:

针对学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有知识水平,通过科学家发现点的坐标形成的经过启迪学生思维,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及尝试练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并用肯定和激励的言语鼓舞、激励学生。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并借助如何确定点的坐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运用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挑战困难决心,形成在科学探索中的坚忍不拔的毅力。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故事《笛卡儿的梦》,启迪探索问题思路→尝试与探索→巩固练习→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活动1、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所以开课我先创建问题(1)用于复习数轴,在复习了相旧知的基础上,引出如果学校东150米有图书馆,如何确定图书馆的位置,从而引出新知,也让学生到数学的发展是随着人们对观察事物认识发展而发展。

活动2、笛卡儿的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对数学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通过笛卡儿的梦可让学生经历数学问题,产生和解决的过程启迪学生的思维,顺利实现学生对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由一维到二维过渡,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此过程也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在探究问题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品质和意志。

活动3、尝试探索。在尝试中给出直角坐标系和坐标系中的一些点,让学生确定点的坐标,这样有利用巩固重点,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接下来给出另一坐标系和坐标轴上的点,让学生先写出点的坐标,再根据点的坐描述坐标轴上点的特征,这样按排先学一般点的坐标,再探究特殊点的坐标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另外,通过数据描述点的特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活动4、巩固训练①P49第1题用来进一步巩固知识;②用坐标来表示引例,②中的问题使所学知识马上得到应用,让学生能体会到知识的应用。

活动5、总结归纳。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表述能力,利用“人生就是一个坐标”及时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篇2】

【温故互查】

填空:

①规定了的直线叫做数轴。

②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③画数轴时,一般规定向(或向)为正方向。

【设问导读】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观察:在数轴上,点A的坐标为,点B的坐标为。

即:数轴上的点可以用一个来表示,这个数叫做这个点的。

反过来,知道数轴上的一个点的坐标,这个点在数轴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2、思考:能不能有一种办法来确定平面内的点的位置呢?

3、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

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或,习惯上取向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为或,取向为正方向;两个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

4、点的坐标:

我们用一对表示平面上的点,这对数叫。表示方法为(a,b).a是点对应上的数值,b是点在上对应的数值。

(二)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一个点

1、以A(2,3)为例,表示方法为:

A点在x轴上的坐标为,A点在y轴上的坐标为,

A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为(2,3),记作:A(2,3)

2、方法归纳:由点A分别向X轴和作垂线。

3、强调:X轴上的坐标写在前面。

4、活动:你能说出点B、C、D的坐标吗?

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不要写反。

5、思考归纳:原点O的坐标是(,),x轴上的点纵坐标都是,y轴上的横坐标都是。即横轴上的点坐标为(x,0),纵轴上的点坐标为(0,y)

【自我检测】

1、下列语句,其中正确的是()

①点(3,2)与(2,3)是同一个点;②点(0,-2)在X轴上;③点(0,0)是坐标原点。

A.0个B.1个C.2个D.3个

2、写出图中的多边形ABCDEF各个顶点的坐标。

(1)点B与点C的纵坐标相同,线段BC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2)线段CE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3)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巩固训练】

在下图中,分别写出八边形各个顶点的坐标。

【拓展延伸】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4)到x轴的距离为,到y轴的距离为。

2.点P位于x轴的下方,y轴的左侧,距离x轴4个单位长度,距离y轴2个单位长度,那么点P的坐标是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篇3】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7.1.2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有序数对在上一节已经进行了讲解,并且之前也学习了数轴的概念,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为后面研究函数的图像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什么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会通过点的坐标找到位置以及通过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点的坐标与位置关系时,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几何直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这种方法学生首次见到,难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坐标的一一对应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那么我先提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能否举一个例子。

根据学生回答追问:有序数对所表示的位置如何直观表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

利用有序数对而不用数轴进行导入,是因为有序数对是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而数轴是上学期学习的内容,距离学生相对比较远。这样利用学生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导入,更好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学生对于该问题能够根据之前的知识经验考虑使用数轴,我便和学生一起回顾数轴的三要素。接下来进一步引导:对于有序数对有两个数应该如何表示,进而转到用两个数轴。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篇4】

一.设计说明

这节课“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第十八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变量与函数”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学习函数图象的重要基础,下面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作如下说明:

1、课题引入自然: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教室)入手,抽象出用“一对有序实数”来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显得非常自然。这时老师也不要急于给出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而是给学生一段时间去思考、去交流。把学生的思想和法国著名数学家---笛卡尔当时的思法进行自然结合,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方法运用灵活:既有教师的讲解,又有独立分析、分组讨论交流、游戏活动等。教学的全过程都是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开展活动的,和学生一起探究概念的形成,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能力培养到位:设计上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的渗透,领悟数学知识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方法;注重知识“结构化”的形成,帮助学生形成了知识体系,完善了认知结构。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

4、信息反馈全面:本课采用了“学习单”的形式, 不仅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还能比较全面地、及时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老师及时发现问,及时调整教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及时给予激励和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二、板书设计

18.2.1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2.由点写坐标:

(1)横(X)轴、纵()轴、坐标原点 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

(2)象限:

(3)一、二、三、四 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2、点的坐标:P(X,) 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1)由坐标描点:

(2)点的坐标是:

(3)一对有序实数对点的对称关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篇5】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一)》,主要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四部分,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对教材有所了解。

一、教材分析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的发展,它的建立,使代数的基本元素(数对)与几何的基本元素(点)之间产生一一对应,数发展成式、方程与函数,点运动而成直线、曲线等几何图形,于是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发展,构成更广阔的范围内的数形结合、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因此,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

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全章及至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在后面学习如何画函数图象以及研究一些具体函数图象的性质时,都要应用这些知识;注意到这种知识前后的关系,适当把握好本小节的教学要求,是教好、学好本小节的关键。如果没有透彻理解这部分知识,就很难学好整个一章内容。本节分两课时进行。

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其相关概念;

2、能准确的画出直角坐标系;能在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由点的坐标找到点的位置;能根据实际需要画出直角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体会数形结合的必要性;

3、体会直角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进一步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材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

(2)教学难点: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数轴的概念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形结合的意识,积累了一定的由数轴坐标描出数轴上点及由数轴上的点写出数轴上坐标的经验。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经过近一阶段的高效课堂的实施,学生们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已经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二、教法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自学、对学、群学”的过程,在本节课以“课本助读──合作探究——尝试练习──知识梳理——学习测评”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本节课中对于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对于坐标系的产生过程,由于是本节课的难点,可采用探索发现法;对于坐标系的相关概念,由于其难度不大,且较为琐碎,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阅读,因此可采用指导阅读法;对于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由于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应采用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三、学法分析

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比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索思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积极思考探索,让学生经历“观察、类比、发现、归纳”过程,以此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变成“主动会学”。

四、说教学流程

●课本助读(带着问题学习课本吧!)

1、数轴的三要素:、 、 。

2、画一条数轴;已知数-1,5,请用数轴上的点A和点D表示这两个数。

3、用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记作。

4、我们学过用来表示位置。

5、问题:(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书本第46页思考题。

类似于利用数轴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能不能找到一种办法来确定平面内的点的位置呢(例如图一中A、B、C、D各点)?(在图上动手做一做。)

文档内含有图片、公式、文本框、特殊符号网页页面无法正确显示,请点击免费下载完整WORD文档。

老师总结:

知识回忆:在生活中表示一个点的位置的方法有多种,你还记得我们在数学中学过的那种图形也可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吗?

(回忆数轴,但它只能确定直线上的点的位置)……采取课前完成,教师批阅小组长的。课前进行组内交流。

●合作探究(围绕问题互学、群学,讨论、探究吧!)

探究一(如图二)

1、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相互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

2、水平的数轴称为或,习惯上取为正方向;

3、竖直的数轴称为或,习惯上取为正方向;

4、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边标系的;

5、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来表示;

6、由点A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M在x轴上的坐标是,垂足N在y轴上的坐标是,我们说点A的横坐标是,纵坐标是,有序数对(,)就叫做点A的,记作A(,)。

7、如图二,请写出点B、C、D的坐标。

(概念性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生的自学成果在班内和组内交流)

小练习:你能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吗?(一个或两个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导学案上画,画完之后互相检查,找出学生常见错误,集体纠正)

目的:光有感性认识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经历画图的过程,从中既能得到体验,又可以及时暴漏问题发现乃至纠正。

探究二(课本第47页思考题)

原点O的坐标是什么?X轴和y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本人的答案:

其他人的答案:

老师总结归纳:

●尝试练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如图三,请写出其中标有字母的各点的坐标。

●知识梳理(能掌握这些知识要点吗?)

1、你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横轴、纵轴、原点、坐标等概念了吗?

2、你能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能由点的位置确定点的坐标了吗?

3、 X轴、y轴上的点,原点的坐标的特点是什么?

●学习测评(我巩固,我提高!)

(课本第49页练习题第1题)写出图四点A、B、C、D、E、F的坐标。

目的:这一步是教学中的难点,一方面强调点的坐标的书写规范,另一方面也要安排一定的练习时间,根据情况可采取学生随机指出一些点并找其他学生回答。

五、说板书设计

本次说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说板书设计。我在这节课的板书是:中间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体现了本节课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主,左边是相关概念、重点显示;右边是知识的应用及练习。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文档内含有图片、公式、文本框、特殊符号网页页面无法正确显示,请点击免费下载完整WORD文档。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篇6】

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需要一种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在数学上,可以类比数轴,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完成了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也把数与形统一了起来。

⑵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能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并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求出坐标。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全章的基础,在后面学习函数的图象以及一些具体函数的图象时都要应用这些知识。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反复而深入的练习、应用,渗透坐标的思想,进而形成数形结合的'的数学思想。

本节的难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有序实数对间的一一对应。限于初中的学习范围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不理解有序实数对,或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一对应,有的只限于机械地记忆,这样会影响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教材上只给出了比较简单的描述。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处理解横、纵坐标的值不同,即实数对不同,则在直角平面上的点的位置也不同,反之,亦然。

2、教学建议:

数学是世界的一部分,同时又隐藏在世界中。这样,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因此,数学概念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

组织学生看本章引言中的气温图,说明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是实际需要的。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他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类似的例子。如电影院中的座位,到图书馆找书,学生的课程表等。从丰富的背景材料中,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性。

(2)讲授概念:

现实生活和其它学科向数学提出了问题,如何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这个问题呢?以前,我们学习过数轴。数轴上每一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这个实数叫做这个点在数轴上的坐标,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这样利用数轴可以研究一些数量关系的问题。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也可以与此类似,类比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并结合图形讲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

(3)练习,深入地理解概念:

平面直角这节课的概念较多,又都是新的,开始的时候不适合太快,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一个思维的空间。如:x轴、y轴不在任何象限内,原点是x轴、y轴的交点等。然后,就可以多练习一些简单题,如给出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标点,或反之,给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位置,找出其坐标。通过小题的练习,使学生能逐步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和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总之,形成初步的数学概念后,学生可以通过变式,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解题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环境,激励学生凭借自己的原有认知水平,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在相互讨论评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这节课可以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节课由实际引入,类比数轴定义,给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并通过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第二节课,可视第一节课的掌握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有探索性的题目。如求一已知点关于x轴、y轴、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由坐标确定点和由点求坐标的方法。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会用象限和坐标轴说明直角坐标系内点的位置,并会根据点的位置,确定点的横坐标、纵坐标的符号。

3、掌握确定已知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的对称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的能力。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5、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

教学重点:

1、掌握象限或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2、会求已知点关于坐标轴或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教学难点:

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篇7】

通过观察可以总结出: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其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为任意实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其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任意实数。

另外一、三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二、四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建议:如果学生在观察时有困难,可以适当增加题量,丰富观察的对象,逐步得出最后的结论。

这些规律也是有其必然的,如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这两点在x轴的同侧,且到x轴的距离相等,由平面几何的知识,可推出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x轴。其它的性质也有其存在的道理。通过对规律的总结,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点的坐标不同,它在平面上的位置也不相同。即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从图中可以看出。

你能发现上述各对点的位置有何特点吗?它们的坐标有何异同?你能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吗?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这道题能引发我们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答案不固定,本教案只给出参考答案)。我们可以这样说:对于直角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点,如果它们的横坐标相反,纵坐标相同,则它们关于y轴对称;如果它们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相反,则它们关于x轴对称;如果题目的横、纵坐标都相反,则它们关于原点对称,反之亦然。

以上的规律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已知点(—10,3)。求这个点关于x轴、y轴,及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答:(—10,—3);(10,3);(10,—3)。

你想过这其中的道理吗?

如两点关于y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定义,这两点的连线垂直于y轴,且到y轴的距离相等。所以这两点的连线就平行于x轴,它们的纵坐标相同,对称点在y轴的两点。到y轴的距离相等。即这两点的横坐标相反。

类似地,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其它两种情况的讨论。这个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理解,并不要求严格地证明。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复习了对称的概念,体验了数形的结合。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互动探索的精神。

小结:本节我们讨论了三道例题,这三道题都是大家共同讨论,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探索出的规律,这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一种过程。而且每道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数形结合的思想。而且也能逐步体会出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一部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希望大家能真正地理解并能熟练应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篇8】

通过观察可以总结出: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其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为任意实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其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任意实数。

另外一、三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二、四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建议:如果学生在观察时有困难,可以适当增加题量,丰富观察的对象,逐步得出最后的结论。

这些规律也是有其必然的,如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这两点在x轴的同侧,且到x轴的距离相等,由平面几何的知识,可推出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x轴。其它的性质也有其存在的道理。通过对规律的总结,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点的坐标不同,它在平面上的位置也不相同。即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从图中可以看出。

例3、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

⑴(2,1),(-2,1)

⑵(—3,4),(—3,—4)

⑶(5,-4),(—5,-4)

你能发现上述各对点的位置有何特点吗?它们的坐标有何异同?你能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吗?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解:(从图中观察出的点的位置)特点两点坐标间关系

(1)两点关于y轴对称横坐标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

(2)两点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相反数

(3)两点关于原点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这道题能引发我们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答案不固定,本教案只给出参考答案)。我们可以这样说:对于直角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点,如果它们的横坐标相反,纵坐标相同,则它们关于y轴对称;如果它们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相反,则它们关于x轴对称;如果题目的横、纵坐标都相反,则它们关于原点对称,反之亦然。

以上的规律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已知点(—10,3)。求这个点关于x轴、y轴,及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答:(—10,—3);(10,3);(10,—3)。

你想过这其中的道理吗?

如两点关于y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定义,这两点的连线垂直于y轴,且到y轴的距离相等。所以这两点的连线就平行于x轴,它们的纵坐标相同,对称点在y轴的两点。到y轴的距离相等。即这两点的横坐标相反。

类似地,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其它两种情况的讨论。这个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理解,并不要求严格地证明。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复习了对称的概念,体验了数形的结合。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互动探索的精神。

小结:本节我们讨论了三道例题,这三道题都是大家共同讨论,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探索出的规律,这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一种过程。而且每道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数形结合的思想。而且也能逐步体会出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一部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希望大家能真正地理解并能熟练应用。

作业:习题13.1B组的1—3。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篇9】

1: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2:经历画坐标系、描点、连线、看图以及由点找坐标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合作交流意识。

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能能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出点的坐标,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1:要在平面内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需要几个数据?

2:练习如图 你能确定各个景点的位置吗?“大成殿”在“中心广场”西、南各多少个格?“碑林” 在“中心广场”东、北各多少个格?

1:我们可以以“中心广场”为原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分别取向右和向上的方向为数轴的正方向,一个方格的边长看做一个单位长度,你能表示出“碑林”的位置吗?“大成殿”的位置吗?(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2: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成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上或向右为正方向,水平位置的数轴叫横轴,铅直位置的数轴叫纵轴,它们的公共原点叫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作为“数轴”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跨越,构成更广范围内的数形结合、数形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是今后学习函数、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关系的必要知识。所以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是今后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工具。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数轴的概念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形结合的意识,积累了一定的由数轴坐标描出数轴上点及由数轴上的点写出数轴上坐标的经验,同时经过上一节《怎样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学习,对平面上的点由一个有序数对表示,有了一定的认识。

如何从一维数轴点与实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过渡到二维坐标平面中的点与有序数对之间关系,限于初中的学习范围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不理解有序实数对,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一对应,不能正确认识横、纵坐标的意义,有的只限于机械地记忆,这样会影响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同时本节内容中概念较多,比较琐碎,如何熟练运用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困难。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基于对本节课的认识和学生的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能由点写出它的坐标及相关特征,难点确定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有序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与数形结合意识的培养。要达到本节课的目标我认为除了要加强学生多练多探索来认识有关的知识外,还必须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从三个方面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并能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2.能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点的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画坐标系、描点、看图等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初步体验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揭示人类认识世界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1.自主探索法。用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自主探索新知识;

2.讲练讨论法。教师讲练引导学生从坐标系概念获得由点求坐标。

3.游戏激趣法。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巩固提高获得的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媒体的使用上,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对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优势,在展示坐标平面的建立、坐标的确定上加快了课堂节奏,增大了课堂容量。同时为克服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利用黑板进行必要的板书,进行适当的演示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作图工具进行严谨作图,并帮助解决课堂中的突发问题。

学法:按新课标理念,倡导学生自主主动探索、学习知识,尽可能把“钥匙”交给学生自启知识之门,大胆把课堂交给学生;用讨论探索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某城市旅游景点示意图,导入:假如你是导游,你是如何确定各个景点的位置的?.......这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现实背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自学,提出疑问

指导学生自学课本第49页和50页,并回答问题。

1、由条而且有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2、水平的数轴称为轴或轴,习惯上取向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轴或轴,取向为正方向;

3、两条数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点。

4、直角坐标系分为几个象限?如何区分?

回到刚开始的图形,学生自主思考:

1.如果以“中心广场”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那么你能表示“碑林”的位置吗?“大成殿”的位置呢?

2.你能分别用有序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吗?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以旅游景点为背景,让学生思考身边熟悉景点位置及其表示方法,自然亲切,学生容易接受。

(三)小组讨论,探索新知

如何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位置以及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

让学生依据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结合图形确定点的位置。

(1)已知平面内一点Q,如何确定它的坐标呢?

(2)若已知点p的坐标为(a,b),如何确定点p的位置呢?

(为了学生更好地叙述坐标的产生,教师可把这种叙述方式固定下来“过点A作横轴的垂线,垂足对应的数字是3,3叫作点A的横坐标,过点A作纵轴的垂线,垂足对应的数字是2,2叫作点A的纵坐标,因此点A的坐标是A(3,2),记忆用一句话表示:先横后纵,逗号隔开,加上括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自学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操作演练,培养技能

完成例1,例2,教师讲解。

(五)拓展提升

参照图形,回答:各象限内的点的坐标有何特征?

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何特征?

学生分组交流、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发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六)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

2.你觉得画平面直角坐标系要注意哪些事项?

作业:必做题:课本第52页习题11.2A组2.3

选做题:课本第52页习题11.2B组2

【后记】王老师的说课稿基本符合要求,作为参加工作一年多的年轻教师,应该说付出了不少的心血。放在这里,供老师们思考。王老师对于教材的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突破应该说还是思考了许多的。

Gz85.Com小编推荐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锦集11篇


在每堂课上,通常老师都需要准备一份教案课件。为了有效地避免教学失误,大家可以开始制定自己的教案。但老师们如何制定优秀的教案课件呢?工作总结之家筛选出这篇“《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和使用。一定要收藏并分享!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篇1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六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原来枯燥的平面直角系赋予一定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知识,力求避免空洞的教学。

情景(1):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接触到来自身边的数学,体会数学所具有的巨大应用价值,我设计了活动“你知道我在哪里吗?”。

让学生站成等距离的一排,互相确定自己的位置。从学生的答案中,归纳出满足数轴的三要素:一个对象(基准)、一个方向、一个距离。从而进入第一个知识点教学——用数轴来刻画直线上位置关系。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位置的确定,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够较好的体现数学的现实性,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景(2):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而初中生的自制力仍比较差,易受外界干扰,因而学习往往带有盲目性,此时,如果给他们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那么,他们很快就会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在情景(1)后,我提出了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三个问题:

①如果小兵同学在小兰同学的右侧第二个位置,你能说出董雪同学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坐标吗?

②如果小兵在一个长方形的操场上,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小兵的位置?

③如果小兵在一个广阔无垠的草地上,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小兵的位置?

《标准》强调:知识的衔接要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所以这三个问题的安排有一定的层次性,即由线到面,由有限到无限,由易到难,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又适当利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对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顺利地实现由一维到二维的过渡,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经过这样一串问题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的理解,突破了本章的教学难点,使得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到渠成。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篇2

各位评委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面直角坐标系》,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1节第2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标志着数学由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这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飞跃。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坐标系中,会根据点的位置找到坐标,由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画坐标系、由点找坐标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通过讲述笛卡儿创立坐标系的故事,激励学生敢于探索,勇攀科学高峰。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1)在给定的坐标系中,会根据点的位置找到坐标,由坐标描出点的位置;(2)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是全章的重点,在学习函数的图象时都要用到,因而要对这部分知识反复的练习和应用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难点确定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及点的坐标特征。

二、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学案导学,展示激学”的教学模式,并辅助采用问题式、互动式结合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交流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激发兴趣 引出课题

我首先出示教室座位图,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会用有序数对表示自己的座位吗?”

然后我念几组有序数对,请对应座位上同学站起来并喊“到”。

借助多媒体演示,同学们很快发现这些同学连成“心形线”,并产生浓厚兴趣!这时我作补充:早在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就借助坐标系,用方程表示了“心形线”,并讲述笛卡儿与他观察蜘蛛织网发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故事。学生对此感到好奇并产生持续的兴趣。

(2)研读课本 自学探究

接着让学生认真研读课本6.1.2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完成学案“复习引入”和新课学习。我下去检查督促,大家完成后我用多媒体精讲释疑。

(3)小组合作 展示交流

解答后,我将班级学生分成七个小组,完成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每个活动由两个组完成,一个组展示,一个组补充说明。最后一个组总结,全班补充。讨论交流期间我下去督促指导。讨论出结论后,我鼓励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纠正。我作适当的'引导!

(4)当堂检测 对比反馈

学案活动完成后,运用多媒体展示学案上的当堂检测,增强竞争机制。并及时批改、点评、表扬。下课时收上学案,及时批改。

(5)布置作业 巩固提高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练习册6.1.2

选做题:习题6.1第4,5题

上网浏览《世界著名数学家传记》,阅读笛卡儿的传记,并搜索心形线的感人故事。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见解,谢谢!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篇3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6、1、2节平面直角坐标系又称笛卡儿坐标。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图形与数量之间的桥梁,有了它我们便可以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也可以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本章内容从数的角度刻画了第五章有关平移的内容,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6、1、2节平面坐标系主要是介绍如何建立平面坐标系,如何确定点的坐标和由点的坐标寻找点的位置,以及平面坐标系中特殊部位点的坐标特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我把本内容分为2课时,这是第一课时,主要介绍如何建立坐标系和在给定的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数学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知识能力:①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系;②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坐标。

数学思考:①通过寻找确定位置,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②通过学习用坐标的位置,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①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确定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探索精神;②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渗透理想和情感的教育。

根据本章知识内容以及学生对坐标横纵坐标书写易出错误,确定本节重难点为:

针对学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有知识水平,通过科学家发现点的坐标形成的经过启迪学生思维,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及尝试练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并用肯定和激励的言语鼓舞、激励学生。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并借助如何确定点的坐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运用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挑战困难决心,形成在科学探索中的坚忍不拔的毅力。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故事《笛卡儿的梦》,启迪探索问题思路→尝试与探索→巩固练习→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活动1、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所以开课我先创建问题(1)用于复习数轴,在复习了相旧知的基础上,引出如果学校东150米有图书馆,如何确定图书馆的位置,从而引出新知,也让学生到数学的发展是随着人们对观察事物认识发展而发展。

活动2、笛卡儿的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对数学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通过笛卡儿的梦可让学生经历数学问题,产生和解决的过程启迪学生的思维,顺利实现学生对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由一维到二维过渡,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此过程也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在探究问题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品质和意志。

活动3、尝试探索。在尝试中给出直角坐标系和坐标系中的一些点,让学生确定点的坐标,这样有利用巩固重点,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接下来给出另一坐标系和坐标轴上的点,让学生先写出点的坐标,再根据点的坐描述坐标轴上点的特征,这样按排先学一般点的坐标,再探究特殊点的坐标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另外,通过数据描述点的特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活动4、巩固训练①P49第1题用来进一步巩固知识;②用坐标来表示引例,②中的问题使所学知识马上得到应用,让学生能体会到知识的应用。

活动5、总结归纳。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表述能力,利用“人生就是一个坐标”及时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篇4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一)》,主要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四部分,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对教材有所了解。

一、教材分析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的发展,它的建立,使代数的基本元素(数对)与几何的基本元素(点)之间产生一一对应,数发展成式、方程与函数,点运动而成直线、曲线等几何图形,于是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发展,构成更广阔的范围内的数形结合、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因此,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

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全章及至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在后面学习如何画函数图象以及研究一些具体函数图象的性质时,都要应用这些知识;注意到这种知识前后的关系,适当把握好本小节的教学要求,是教好、学好本小节的关键。如果没有透彻理解这部分知识,就很难学好整个一章内容。本节分两课时进行。

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其相关概念;

2、能准确的画出直角坐标系;能在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由点的坐标找到点的位置;能根据实际需要画出直角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体会数形结合的必要性;

3、体会直角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进一步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材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

(2)教学难点: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数轴的概念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形结合的意识,积累了一定的由数轴坐标描出数轴上点及由数轴上的点写出数轴上坐标的经验。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经过近一阶段的高效课堂的实施,学生们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已经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二、教法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自学、对学、群学”的过程,在本节课以“课本助读──合作探究——尝试练习──知识梳理——学习测评”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本节课中对于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对于坐标系的产生过程,由于是本节课的难点,可采用探索发现法;对于坐标系的相关概念,由于其难度不大,且较为琐碎,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阅读,因此可采用指导阅读法;对于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由于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应采用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三、学法分析

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比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索思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积极思考探索,让学生经历“观察、类比、发现、归纳”过程,以此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变成“主动会学”。

四、说教学流程

●课本助读(带着问题学习课本吧!)

1、数轴的三要素:、 、 。

2、画一条数轴;已知数-1,5,请用数轴上的点A和点D表示这两个数。

3、用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记作。

4、我们学过用来表示位置。

5、问题:(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书本第46页思考题。

类似于利用数轴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能不能找到一种办法来确定平面内的点的位置呢(例如图一中A、B、C、D各点)?(在图上动手做一做。)

文档内含有图片、公式、文本框、特殊符号网页页面无法正确显示,请点击免费下载完整WORD文档。

老师总结:

知识回忆:在生活中表示一个点的位置的方法有多种,你还记得我们在数学中学过的那种图形也可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吗?

(回忆数轴,但它只能确定直线上的点的位置)……采取课前完成,教师批阅小组长的。课前进行组内交流。

●合作探究(围绕问题互学、群学,讨论、探究吧!)

探究一(如图二)

1、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相互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

2、水平的数轴称为或,习惯上取为正方向;

3、竖直的数轴称为或,习惯上取为正方向;

4、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边标系的;

5、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来表示;

6、由点A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M在x轴上的坐标是,垂足N在y轴上的坐标是,我们说点A的横坐标是,纵坐标是,有序数对(,)就叫做点A的,记作A(,)。

7、如图二,请写出点B、C、D的坐标。

(概念性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生的自学成果在班内和组内交流)

小练习:你能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吗?(一个或两个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导学案上画,画完之后互相检查,找出学生常见错误,集体纠正)

目的:光有感性认识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经历画图的过程,从中既能得到体验,又可以及时暴漏问题发现乃至纠正。

探究二(课本第47页思考题)

原点O的坐标是什么?X轴和y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本人的答案:

其他人的答案:

老师总结归纳:

●尝试练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如图三,请写出其中标有字母的各点的坐标。

●知识梳理(能掌握这些知识要点吗?)

1、你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横轴、纵轴、原点、坐标等概念了吗?

2、你能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能由点的位置确定点的坐标了吗?

3、 X轴、y轴上的点,原点的坐标的特点是什么?

●学习测评(我巩固,我提高!)

(课本第49页练习题第1题)写出图四点A、B、C、D、E、F的坐标。

目的:这一步是教学中的难点,一方面强调点的坐标的书写规范,另一方面也要安排一定的练习时间,根据情况可采取学生随机指出一些点并找其他学生回答。

五、说板书设计

本次说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说板书设计。我在这节课的板书是:中间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体现了本节课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主,左边是相关概念、重点显示;右边是知识的应用及练习。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文档内含有图片、公式、文本框、特殊符号网页页面无法正确显示,请点击免费下载完整WORD文档。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平面直角坐标系》。本节课是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一节的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函数及图像提供知识基础。下面,我将从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目标。

新课标强调“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新课标第三学段中对图形与坐标提出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画出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理解并掌握横轴、纵轴、原点及点的坐标,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

2、能准确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的位置,并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确定本课的重点是:

教学重点: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点的位置能写出坐标,会根据坐标描出相应的点。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难点是:

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以及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着力体现循序渐进和启发性原则,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有:自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演示法、练习法。

三、说学法。

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我确定的学习方法有:自学发现法、探究交流法、动手操作法、练习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已知数轴上点的坐标找点引入平面内用有序数对确定点的位置引入新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提出简单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先出示自学指导,并让学生根据探究提纲自学教材,同时画图、思考、练习、举例、讨论,分析,初步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讨论。

3、学生交流,展示归纳

这个环节共分三个层次。

①自主探究展示。让学生先展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所有概念以及图形的画法。充分的暴露问题,再由其他学生纠错、补充、评价。

②合作探究展示。抽学生代表上讲台,在准备好的坐标系内根据点的位置认以及根据点的坐标描点,发动组内成员补充完善。

③归纳展示。结合前两组展示,引导学生共同准确地理解并归纳出各个象限点的坐标的不同特征。通过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的全方位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4、类比练习,巩固提升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出示例题,让学生学习例题中的一个,然后抽学生完成填空,选择,画图等一系列题组,采用抽学生口答,作图等方式,其他学生自主解答,发动学生进行评价、纠错、完善,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评价。

5、回顾反思,内化提升

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自主小结,再发动学生评价,最后教师补充完善。进一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反思教学,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师设悬念,激发学习的动力。

6、当堂检测、知识过关

共设计四到检测题,时间约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待大部分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我评价,师生共同评价。通过测试题,再次加深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及时同时反思教学,查漏补缺.

7、布置作业

为了体现课标中“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布置两道必做题,依据新课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又特意布置了两道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同学有发展的空间。

总之,本节课在例题的设计上、在当堂训练和检测题的设计上的编排上,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增强信心、提高能力。

我的说课到此完毕,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篇6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的发展,它的建立,使代数的基本元素(数对)与几何的基本元素(点)之间产生一一对应,数发展成式、方程与函数,点运动而成直线、曲线等几何图形,于是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发展,构成更广阔的范围内的数形结合、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因此,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

1、使学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产生过程;

2、会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3、使学生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

4、初步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能力;

5、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进一步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637年,笛卡尔在他写的《更好地指导推理和寻求科学真理的方法论》一书中,用运动着的点的坐标概念,引进了变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高度评价笛卡尔,称其将辩证法引入了数学。因此,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部分内容时,应对学生进行运动观点、坐标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等唯物辩证观方面的适当教育.

三、重点难点

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

⑴平面直角坐标系产生的过程及其必要性;

⑵教材中概念多,较为琐碎。如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轴、坐标原点、坐标平面、象限、点在平面内的坐标等概念及其特征等等。

本节课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中对于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对于坐标系的产生过程,由于是本节课的难点,可采用探索发现法;对于坐标系的相关概念,由于其难度不大,且较为琐碎,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阅读,因此可采用指导阅读法;对于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由于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应采用小组讨论和讲练相结合的方法。

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比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索思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积极思考探索,让学生经历“观察、类比、发现、归纳”过程,以此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变成“主动会学”。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数轴上(一维)的点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在生活中确定平面内(二维)的点的位置的方法,再与数轴上的点加以类比,从而引出平面内的点的表示方法在讲授点的坐标时能否从点的形成讲一下,例如点(1,2)应该是x=1和y=2这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所以找点时应该两条直线的交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篇7

(一)本节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的发展,它的建立,使代数的基本元素(数对)与几何的基本元素(点)之间产生一一对应,数发展成式、方程与函数,点运动而成直线、曲线等几何图形,于是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发展,构成更广阔的范围内的数形结合、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因此,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全章及至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在后面学习如何画函数图象以及研究一些具体函数图象的性质时,都要应用这些知识;注意到这种知识前后的关系,适当把握好本小节的教学要求,是教好、学好本小节的关键。如果没有透彻理解这部分知识,就很难学好整个一章内容。

知识目标:能根据坐标(都为整数)描出点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事物的位置。

能力目标:通过多不同象限的点的坐标的`符号的研究,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思想目标:在教学中渗透分类的思想,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根据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的位置,这是因为: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求学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够使它成为有关论证思维工具。

2.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平面直角坐标系应用相当广泛,它是代数、几何学里最基本,最重要的解题的工具之一。

教学难点:总结各象限点及坐标轴的坐标的符号。是通过学生的探究实现的,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用的是讲练结合的方法。

因为本节课的知识点之一是“象限”,这就需要教师的精讲。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心知,并配合相关的练习,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会质疑,会尝试”学生有得必先有疑,只有产生疑问学习才有动力。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这样使学生感知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达到理解消化的目的。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更应让他们会学。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探究问题,让他们自己探究,归纳。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以旧带新:

利用上一节课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初步认识,设计了一道口答题,(看图说出各点的坐标)设计意图是复习有关旧知识,可帮助学生理解新知,从而引出新课。

以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四个象限的概念。

2.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符号情况由学生探究。

具体安排是由例题、练习题作为铺垫进行探究,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已有利于对四个象限概念的理解,有有利于对点的坐标的理解。

3,同一图形在不同直角坐标系的坐标不同。也是由学生进行探究,具体由三步组成,一是找坐标轴,二是写坐标,三是从新建立坐标系并写出坐标,由浅入深的进行探究,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4、练习:一部分出现在新课几探究后,一部分出现在新课后,题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变式练习,可考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又体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实用价值,突出考察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练习的要有一定的梯度,首先,基础型的题,找一名基础稍差的学生来说,增强其信心,其次,作图题,由于题的不是难点,由全体学生笔练完成,不必探究。

本节课的小结,由教师进行小结,一方面可以小结新知,另一方面小结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重要性及广泛用途。

A组B组两种领型,分两种层次,即利于面向全体,又利于分类推进。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篇8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第二次课的内容,它是在学习了数轴和有序数对后安排的一次概念性教学,也是初中生与坐标系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是数形结合的具体体现。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和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一个基础,它在整个初中数学教材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说目标与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理解并掌握横轴、纵轴、原点及点的坐标,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能准确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的位置和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用游戏活动和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掌握用“坐标”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利用游戏、观察、实践、归纳等方法,积淀学生的数学文化涵养,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其中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能正确地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和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的天性,他们正处于独立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对数学的求知欲较强,具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对数轴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和建立较为容易理解。

说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和谐开放地思考、讨论、探究的氛围,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教学境界。为此,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激趣法、自主学习尝试法、合作探究交流法等教学方法,设计了“与文本对话——与生活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教师对话”等一系列教学程序。

说教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约2分钟)“破译密码”游戏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导入,具有一定的新奇性、挑战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与文本对话,理解概念(约17分钟)

1.接触概念(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

2.认识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理解概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认识概念。)

⑴什么叫平面直角坐标系?

⑵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哪些特征?(①两条数轴②互相垂直③原点重合④单位长度一致)

⑶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有序数对)

⑷有序数对是如何具体来表现点的坐标的?

自学教材后,可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不正确的地方,教师不急于纠正,对于问题⑵和⑷,也可试着让学生归纳,但不要求全面,不完整的地方,教师暂不补充。

3.深化概念

让学生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进一步找到问题的答案,补充不完整的地方,尝试性地完成活动1和活动2

活动1.你会画吗?在作业纸上试着画一个直角坐标系,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完整。

活动2.你会标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学中初步认识概念。通过材料的阅读,活动的实践,让学生在自画、自纠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画图习惯。

三、与生活对话,融化概念(约5分钟)

活动3.你会找吗?让学生在如图建立的直角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说出自己的坐标

活动4.你会举例吗?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实例.

(如:象棋、围棋棋盘,雷达探测图,地球经纬度,计算机键盘,电影院座位等)

设计意图:设计这两个活动,是为了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有效地训练了知识的应用,及时反馈了教学信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与同学对话,运用概念(约13分钟)

活动5你会做吗?“描点”与“报坐标”比赛(让学生在活动1中建立的直角坐标系里完成这一活动)

这一活动教师先将4个组长定为评委,其余同学以两人为一组,全班分成若干组,同时进行,教师宣布比赛规则,最后,评出优胜组,予以奖励。

活动6你会猜吗?在如图的直角坐标系中读出下列各点,说说它们的位置,猜猜它们有什么特征。

这一活动将学生原有的4个大组重新分为8个小组,让学生各小组间行合作性地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这两个活动的设计是为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在观察、实践、讨论中,大胆地猜想,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

五、与教师对话,归纳总结(约5分钟)

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活动6的基础上,各小组代表交流猜想,教师就学生的猜想,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问题(如:①哪几个点在X轴上?②它们的坐标是怎样的?③有些什么特征?等),构建师生平等对话,最后,教师总结性地归纳: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概括的能力,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变教师讲规律为学生找规律,教师最后的总结使数学知识精确化。

六、拓展延伸,强化能力(约3分钟)

设计题目:各写出5个满足下列条件的点,并在坐标系中分别描出它们:

(1)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

(2)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反

(3)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不等

(4)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不等

你能找出每组的规律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激发他们思考。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和尝试性练习中进行独立思考,在与同伴的交流、讨论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六个活动的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有机地将学生的眼、口、手、脑调动了起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探索,学会学习,从而有效地落实了“三维”目标。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篇9

一.设计说明

这节课“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第十八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变量与函数”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学习函数图象的重要基础,下面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作如下说明:

1、课题引入自然: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教室)入手,抽象出用“一对有序实数”来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显得非常自然。这时老师也不要急于给出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而是给学生一段时间去思考、去交流。把学生的思想和法国著名数学家---笛卡尔当时的思法进行自然结合,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方法运用灵活:既有教师的讲解,又有独立分析、分组讨论交流、游戏活动等。教学的全过程都是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开展活动的,和学生一起探究概念的形成,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能力培养到位:设计上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的渗透,领悟数学知识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方法;注重知识“结构化”的形成,帮助学生形成了知识体系,完善了认知结构。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

4、信息反馈全面:本课采用了“学习单”的形式, 不仅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还能比较全面地、及时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老师及时发现问,及时调整教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及时给予激励和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二、板书设计

18.2.1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2.由点写坐标:

(1)横(X)轴、纵()轴、坐标原点 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

(2)象限:

(3)一、二、三、四 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2、点的坐标:P(X,) 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1)由坐标描点:

(2)点的坐标是:

(3)一对有序实数对点的对称关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篇10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7.1.2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有序数对在上一节已经进行了讲解,并且之前也学习了数轴的概念,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为后面研究函数的图像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什么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会通过点的坐标找到位置以及通过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点的坐标与位置关系时,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几何直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这种方法学生首次见到,难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坐标的一一对应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那么我先提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能否举一个例子。

根据学生回答追问:有序数对所表示的位置如何直观表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

利用有序数对而不用数轴进行导入,是因为有序数对是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而数轴是上学期学习的内容,距离学生相对比较远。这样利用学生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导入,更好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学生对于该问题能够根据之前的知识经验考虑使用数轴,我便和学生一起回顾数轴的三要素。接下来进一步引导:对于有序数对有两个数应该如何表示,进而转到用两个数轴。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篇11

通过观察可以总结出: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其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为任意实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其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任意实数。

另外一、三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二、四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建议:如果学生在观察时有困难,可以适当增加题量,丰富观察的对象,逐步得出最后的结论。

这些规律也是有其必然的,如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这两点在x轴的同侧,且到x轴的距离相等,由平面几何的知识,可推出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x轴。其它的性质也有其存在的道理。通过对规律的总结,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点的坐标不同,它在平面上的位置也不相同。即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从图中可以看出。

你能发现上述各对点的位置有何特点吗?它们的坐标有何异同?你能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吗?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这道题能引发我们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答案不固定,本教案只给出参考答案)。我们可以这样说:对于直角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点,如果它们的横坐标相反,纵坐标相同,则它们关于y轴对称;如果它们横坐标相同,纵坐标相反,则它们关于x轴对称;如果题目的横、纵坐标都相反,则它们关于原点对称,反之亦然。

以上的规律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已知点(—10,3)。求这个点关于x轴、y轴,及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答:(—10,—3);(10,3);(10,—3)。

你想过这其中的道理吗?

如两点关于y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定义,这两点的连线垂直于y轴,且到y轴的距离相等。所以这两点的连线就平行于x轴,它们的纵坐标相同,对称点在y轴的两点。到y轴的距离相等。即这两点的横坐标相反。

类似地,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其它两种情况的讨论。这个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理解,并不要求严格地证明。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复习了对称的概念,体验了数形的结合。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互动探索的精神。

小结:本节我们讨论了三道例题,这三道题都是大家共同讨论,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探索出的规律,这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一种过程。而且每道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数形结合的思想。而且也能逐步体会出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一部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希望大家能真正地理解并能熟练应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精选十篇


为了让您满意,我们的小编精心制作了这个“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教师在备课时需提前规划好每节课的教学课件,以使教案更加完善。教案在师生互动与合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阅读本文,能够提升您的能力!

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篇1)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的发展,它的建立,使代数的基本元素(数对)与几何的基本元素(点)之间产生一一对应,数发展成式、方程与函数,点运动而成直线、曲线等几何图形,于是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发展,构成更广阔的范围内的数形结合、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因此,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

1、使学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产生过程;

2、会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3、使学生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

4、初步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能力;

5、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进一步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637年,笛卡尔在他写的《更好地指导推理和寻求科学真理的方法论》一书中,用运动着的点的坐标概念,引进了变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高度评价笛卡尔,称其将辩证法引入了数学。因此,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部分内容时,应对学生进行运动观点、坐标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等唯物辩证观方面的适当教育.

三、重点难点

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

⑴平面直角坐标系产生的过程及其必要性;

⑵教材中概念多,较为琐碎。如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轴、坐标原点、坐标平面、象限、点在平面内的坐标等概念及其特征等等。

本节课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中对于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对于坐标系的产生过程,由于是本节课的难点,可采用探索发现法;对于坐标系的相关概念,由于其难度不大,且较为琐碎,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阅读,因此可采用指导阅读法;对于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由于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应采用小组讨论和讲练相结合的方法。

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比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索思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积极思考探索,让学生经历“观察、类比、发现、归纳”过程,以此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变成“主动会学”。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数轴上(一维)的点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在生活中确定平面内(二维)的点的位置的方法,再与数轴上的点加以类比,从而引出平面内的点的表示方法在讲授点的坐标时能否从点的形成讲一下,例如点(1,2)应该是x=1和y=2这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所以找点时应该两条直线的交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篇2)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7.1.2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有序数对在上一节已经进行了讲解,并且之前也学习了数轴的概念,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为后面研究函数的图像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什么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会通过点的坐标找到位置以及通过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点的坐标与位置关系时,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几何直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这种方法学生首次见到,难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坐标的一一对应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那么我先提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能否举一个例子。

根据学生回答追问:有序数对所表示的位置如何直观表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

利用有序数对而不用数轴进行导入,是因为有序数对是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而数轴是上学期学习的内容,距离学生相对比较远。这样利用学生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导入,更好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学生对于该问题能够根据之前的知识经验考虑使用数轴,我便和学生一起回顾数轴的三要素。接下来进一步引导:对于有序数对有两个数应该如何表示,进而转到用两个数轴。

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篇3)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6、1、2节平面直角坐标系又称笛卡儿坐标。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图形与数量之间的桥梁,有了它我们便可以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也可以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本章内容从数的角度刻画了第五章有关平移的内容,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6、1、2节平面坐标系主要是介绍如何建立平面坐标系,如何确定点的坐标和由点的坐标寻找点的位置,以及平面坐标系中特殊部位点的坐标特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我把本内容分为2课时,这是第一课时,主要介绍如何建立坐标系和在给定的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数学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知识能力:①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系;②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坐标。

数学思考:①通过寻找确定位置,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②通过学习用坐标的位置,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①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确定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探索精神;②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渗透理想和情感的教育。

根据本章知识内容以及学生对坐标横纵坐标书写易出错误,确定本节重难点为:

针对学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有知识水平,通过科学家发现点的坐标形成的经过启迪学生思维,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及尝试练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并用肯定和激励的言语鼓舞、激励学生。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并借助如何确定点的坐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运用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挑战困难决心,形成在科学探索中的坚忍不拔的毅力。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故事《笛卡儿的梦》,启迪探索问题思路→尝试与探索→巩固练习→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活动1、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所以开课我先创建问题(1)用于复习数轴,在复习了相旧知的基础上,引出如果学校东150米有图书馆,如何确定图书馆的位置,从而引出新知,也让学生到数学的发展是随着人们对观察事物认识发展而发展。

活动2、笛卡儿的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对数学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通过笛卡儿的梦可让学生经历数学问题,产生和解决的过程启迪学生的思维,顺利实现学生对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由一维到二维过渡,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此过程也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在探究问题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品质和意志。

活动3、尝试探索。在尝试中给出直角坐标系和坐标系中的一些点,让学生确定点的坐标,这样有利用巩固重点,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接下来给出另一坐标系和坐标轴上的点,让学生先写出点的坐标,再根据点的坐描述坐标轴上点的特征,这样按排先学一般点的坐标,再探究特殊点的坐标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另外,通过数据描述点的特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活动4、巩固训练①P49第1题用来进一步巩固知识;②用坐标来表示引例,②中的问题使所学知识马上得到应用,让学生能体会到知识的应用。

活动5、总结归纳。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表述能力,利用“人生就是一个坐标”及时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

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作为“数轴”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跨越,构成更广范围内的数形结合、数形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是今后学习函数、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关系的必要知识。所以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是今后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工具。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数轴的概念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形结合的意识,积累了一定的由数轴坐标描出数轴上点及由数轴上的点写出数轴上坐标的经验,同时经过上一节《怎样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学习,对平面上的点由一个有序数对表示,有了一定的认识。

如何从一维数轴点与实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过渡到二维坐标平面中的点与有序数对之间关系,限于初中的学习范围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不理解有序实数对,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一对应,不能正确认识横、纵坐标的意义,有的只限于机械地记忆,这样会影响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同时本节内容中概念较多,比较琐碎,如何熟练运用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困难。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基于对本节课的认识和学生的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能由点写出它的坐标及相关特征,难点确定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有序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与数形结合意识的培养。要达到本节课的目标我认为除了要加强学生多练多探索来认识有关的知识外,还必须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从三个方面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并能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2.能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点的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画坐标系、描点、看图等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初步体验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揭示人类认识世界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1.自主探索法。用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自主探索新知识;

2.讲练讨论法。教师讲练引导学生从坐标系概念获得由点求坐标。

3.游戏激趣法。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巩固提高获得的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媒体的使用上,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对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优势,在展示坐标平面的建立、坐标的确定上加快了课堂节奏,增大了课堂容量。同时为克服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利用黑板进行必要的板书,进行适当的演示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作图工具进行严谨作图,并帮助解决课堂中的突发问题。

学法:按新课标理念,倡导学生自主主动探索、学习知识,尽可能把“钥匙”交给学生自启知识之门,大胆把课堂交给学生;用讨论探索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某城市旅游景点示意图,导入:假如你是导游,你是如何确定各个景点的位置的?.......这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现实背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自学,提出疑问

指导学生自学课本第49页和50页,并回答问题。

1、由条而且有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2、水平的数轴称为轴或轴,习惯上取向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轴或轴,取向为正方向;

3、两条数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点。

4、直角坐标系分为几个象限?如何区分?

回到刚开始的图形,学生自主思考:

1.如果以“中心广场”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那么你能表示“碑林”的位置吗?“大成殿”的位置呢?

2.你能分别用有序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吗?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以旅游景点为背景,让学生思考身边熟悉景点位置及其表示方法,自然亲切,学生容易接受。

(三)小组讨论,探索新知

如何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位置以及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

让学生依据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结合图形确定点的位置。

(1)已知平面内一点Q,如何确定它的坐标呢?

(2)若已知点p的坐标为(a,b),如何确定点p的位置呢?

(为了学生更好地叙述坐标的产生,教师可把这种叙述方式固定下来“过点A作横轴的垂线,垂足对应的数字是3,3叫作点A的横坐标,过点A作纵轴的垂线,垂足对应的数字是2,2叫作点A的纵坐标,因此点A的坐标是A(3,2),记忆用一句话表示:先横后纵,逗号隔开,加上括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自学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操作演练,培养技能

完成例1,例2,教师讲解。

(五)拓展提升

参照图形,回答:各象限内的点的坐标有何特征?

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何特征?

学生分组交流、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发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六)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

2.你觉得画平面直角坐标系要注意哪些事项?

作业:必做题:课本第52页习题11.2A组2.3

选做题:课本第52页习题11.2B组2

【后记】王老师的说课稿基本符合要求,作为参加工作一年多的年轻教师,应该说付出了不少的心血。放在这里,供老师们思考。王老师对于教材的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突破应该说还是思考了许多的。

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篇5)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六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原来枯燥的平面直角系赋予一定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知识,力求避免空洞的教学。

情景(1):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接触到来自身边的数学,体会数学所具有的巨大应用价值,我设计了活动“你知道我在哪里吗?”。

让学生站成等距离的一排,互相确定自己的位置。从学生的答案中,归纳出满足数轴的三要素:一个对象(基准)、一个方向、一个距离。从而进入第一个知识点教学——用数轴来刻画直线上位置关系。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位置的确定,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够较好的体现数学的现实性,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景(2):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而初中生的自制力仍比较差,易受外界干扰,因而学习往往带有盲目性,此时,如果给他们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那么,他们很快就会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在情景(1)后,我提出了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三个问题:

①如果小兵同学在小兰同学的右侧第二个位置,你能说出董雪同学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坐标吗?

②如果小兵在一个长方形的操场上,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小兵的位置?

③如果小兵在一个广阔无垠的草地上,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小兵的位置?

《标准》强调:知识的衔接要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所以这三个问题的安排有一定的层次性,即由线到面,由有限到无限,由易到难,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又适当利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对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顺利地实现由一维到二维的过渡,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经过这样一串问题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的理解,突破了本章的教学难点,使得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到渠成。

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篇6)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第二次课的内容,它是在学习了数轴和有序数对后安排的一次概念性教学,也是初中生与坐标系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是数形结合的具体体现。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和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一个基础,它在整个初中数学教材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说目标与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理解并掌握横轴、纵轴、原点及点的坐标,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能准确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的位置和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用游戏活动和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掌握用“坐标”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利用游戏、观察、实践、归纳等方法,积淀学生的数学文化涵养,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其中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能正确地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和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的天性,他们正处于独立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对数学的求知欲较强,具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对数轴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和建立较为容易理解。

说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和谐开放地思考、讨论、探究的氛围,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教学境界。为此,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激趣法、自主学习尝试法、合作探究交流法等教学方法,设计了“与文本对话——与生活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教师对话”等一系列教学程序。

说教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约2分钟)“破译密码”游戏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导入,具有一定的新奇性、挑战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与文本对话,理解概念(约17分钟)

1.接触概念(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

2.认识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理解概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认识概念。)

⑴什么叫平面直角坐标系?

⑵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哪些特征?(①两条数轴②互相垂直③原点重合④单位长度一致)

⑶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有序数对)

⑷有序数对是如何具体来表现点的坐标的?

自学教材后,可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不正确的地方,教师不急于纠正,对于问题⑵和⑷,也可试着让学生归纳,但不要求全面,不完整的地方,教师暂不补充。

3.深化概念

让学生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进一步找到问题的答案,补充不完整的地方,尝试性地完成活动1和活动2

活动1.你会画吗?在作业纸上试着画一个直角坐标系,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完整。

活动2.你会标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学中初步认识概念。通过材料的阅读,活动的实践,让学生在自画、自纠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画图习惯。

三、与生活对话,融化概念(约5分钟)

活动3.你会找吗?让学生在如图建立的直角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说出自己的坐标

活动4.你会举例吗?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实例.

(如:象棋、围棋棋盘,雷达探测图,地球经纬度,计算机键盘,电影院座位等)

设计意图:设计这两个活动,是为了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有效地训练了知识的应用,及时反馈了教学信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与同学对话,运用概念(约13分钟)

活动5你会做吗?“描点”与“报坐标”比赛(让学生在活动1中建立的直角坐标系里完成这一活动)

这一活动教师先将4个组长定为评委,其余同学以两人为一组,全班分成若干组,同时进行,教师宣布比赛规则,最后,评出优胜组,予以奖励。

活动6你会猜吗?在如图的直角坐标系中读出下列各点,说说它们的位置,猜猜它们有什么特征。

这一活动将学生原有的4个大组重新分为8个小组,让学生各小组间行合作性地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这两个活动的设计是为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在观察、实践、讨论中,大胆地猜想,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

五、与教师对话,归纳总结(约5分钟)

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活动6的基础上,各小组代表交流猜想,教师就学生的猜想,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问题(如:①哪几个点在X轴上?②它们的坐标是怎样的?③有些什么特征?等),构建师生平等对话,最后,教师总结性地归纳: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概括的能力,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变教师讲规律为学生找规律,教师最后的总结使数学知识精确化。

六、拓展延伸,强化能力(约3分钟)

设计题目:各写出5个满足下列条件的点,并在坐标系中分别描出它们:

(1)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

(2)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反

(3)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不等

(4)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不等

你能找出每组的规律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激发他们思考。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和尝试性练习中进行独立思考,在与同伴的交流、讨论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六个活动的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有机地将学生的眼、口、手、脑调动了起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探索,学会学习,从而有效地落实了“三维”目标。

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平面直角坐标系》。本节课是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一节的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函数及图像提供知识基础。下面,我将从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目标。

新课标强调“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新课标第三学段中对图形与坐标提出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画出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理解并掌握横轴、纵轴、原点及点的坐标,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

2、能准确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的位置,并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确定本课的重点是:

教学重点: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点的位置能写出坐标,会根据坐标描出相应的点。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难点是:

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以及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着力体现循序渐进和启发性原则,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有:自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演示法、练习法。

三、说学法。

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我确定的学习方法有:自学发现法、探究交流法、动手操作法、练习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已知数轴上点的坐标找点引入平面内用有序数对确定点的位置引入新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提出简单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先出示自学指导,并让学生根据探究提纲自学教材,同时画图、思考、练习、举例、讨论,分析,初步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讨论。

3、学生交流,展示归纳

这个环节共分三个层次。

①自主探究展示。让学生先展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所有概念以及图形的画法。充分的暴露问题,再由其他学生纠错、补充、评价。

②合作探究展示。抽学生代表上讲台,在准备好的坐标系内根据点的位置认以及根据点的坐标描点,发动组内成员补充完善。

③归纳展示。结合前两组展示,引导学生共同准确地理解并归纳出各个象限点的坐标的不同特征。通过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的全方位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4、类比练习,巩固提升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出示例题,让学生学习例题中的一个,然后抽学生完成填空,选择,画图等一系列题组,采用抽学生口答,作图等方式,其他学生自主解答,发动学生进行评价、纠错、完善,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评价。

5、回顾反思,内化提升

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自主小结,再发动学生评价,最后教师补充完善。进一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反思教学,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师设悬念,激发学习的动力。

6、当堂检测、知识过关

共设计四到检测题,时间约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待大部分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我评价,师生共同评价。通过测试题,再次加深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及时同时反思教学,查漏补缺.

7、布置作业

为了体现课标中“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布置两道必做题,依据新课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又特意布置了两道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同学有发展的空间。

总之,本节课在例题的设计上、在当堂训练和检测题的设计上的编排上,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增强信心、提高能力。

我的说课到此完毕,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篇8)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一)》,主要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四部分,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对教材有所了解。

一、教材分析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的发展,它的建立,使代数的基本元素(数对)与几何的基本元素(点)之间产生一一对应,数发展成式、方程与函数,点运动而成直线、曲线等几何图形,于是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发展,构成更广阔的范围内的数形结合、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因此,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

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全章及至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在后面学习如何画函数图象以及研究一些具体函数图象的性质时,都要应用这些知识;注意到这种知识前后的关系,适当把握好本小节的教学要求,是教好、学好本小节的关键。如果没有透彻理解这部分知识,就很难学好整个一章内容。本节分两课时进行。

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其相关概念;

2、能准确的画出直角坐标系;能在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由点的坐标找到点的位置;能根据实际需要画出直角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体会数形结合的必要性;

3、体会直角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进一步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材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

(2)教学难点: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数轴的概念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形结合的意识,积累了一定的由数轴坐标描出数轴上点及由数轴上的点写出数轴上坐标的经验。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经过近一阶段的高效课堂的实施,学生们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已经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二、教法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自学、对学、群学”的过程,在本节课以“课本助读──合作探究——尝试练习──知识梳理——学习测评”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本节课中对于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对于坐标系的产生过程,由于是本节课的难点,可采用探索发现法;对于坐标系的相关概念,由于其难度不大,且较为琐碎,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阅读,因此可采用指导阅读法;对于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由于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应采用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三、学法分析

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比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索思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积极思考探索,让学生经历“观察、类比、发现、归纳”过程,以此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变成“主动会学”。

四、说教学流程

●课本助读(带着问题学习课本吧!)

1、数轴的三要素:、 、 。

2、画一条数轴;已知数-1,5,请用数轴上的点A和点D表示这两个数。

3、用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记作。

4、我们学过用来表示位置。

5、问题:(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书本第46页思考题。

类似于利用数轴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能不能找到一种办法来确定平面内的点的位置呢(例如图一中A、B、C、D各点)?(在图上动手做一做。)

文档内含有图片、公式、文本框、特殊符号网页页面无法正确显示,请点击免费下载完整WORD文档。

老师总结:

知识回忆:在生活中表示一个点的位置的方法有多种,你还记得我们在数学中学过的那种图形也可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吗?

(回忆数轴,但它只能确定直线上的点的位置)……采取课前完成,教师批阅小组长的。课前进行组内交流。

●合作探究(围绕问题互学、群学,讨论、探究吧!)

探究一(如图二)

1、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相互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

2、水平的数轴称为或,习惯上取为正方向;

3、竖直的数轴称为或,习惯上取为正方向;

4、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边标系的;

5、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来表示;

6、由点A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M在x轴上的坐标是,垂足N在y轴上的坐标是,我们说点A的横坐标是,纵坐标是,有序数对(,)就叫做点A的,记作A(,)。

7、如图二,请写出点B、C、D的坐标。

(概念性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生的自学成果在班内和组内交流)

小练习:你能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吗?(一个或两个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导学案上画,画完之后互相检查,找出学生常见错误,集体纠正)

目的:光有感性认识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经历画图的过程,从中既能得到体验,又可以及时暴漏问题发现乃至纠正。

探究二(课本第47页思考题)

原点O的坐标是什么?X轴和y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本人的答案:

其他人的答案:

老师总结归纳:

●尝试练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如图三,请写出其中标有字母的各点的坐标。

●知识梳理(能掌握这些知识要点吗?)

1、你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横轴、纵轴、原点、坐标等概念了吗?

2、你能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能由点的位置确定点的坐标了吗?

3、 X轴、y轴上的点,原点的坐标的特点是什么?

●学习测评(我巩固,我提高!)

(课本第49页练习题第1题)写出图四点A、B、C、D、E、F的坐标。

目的:这一步是教学中的难点,一方面强调点的坐标的书写规范,另一方面也要安排一定的练习时间,根据情况可采取学生随机指出一些点并找其他学生回答。

五、说板书设计

本次说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说板书设计。我在这节课的板书是:中间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体现了本节课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主,左边是相关概念、重点显示;右边是知识的应用及练习。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文档内含有图片、公式、文本框、特殊符号网页页面无法正确显示,请点击免费下载完整WORD文档。

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篇9)

一.设计说明

这节课“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第十八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变量与函数”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学习函数图象的重要基础,下面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作如下说明:

1、课题引入自然: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教室)入手,抽象出用“一对有序实数”来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显得非常自然。这时老师也不要急于给出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而是给学生一段时间去思考、去交流。把学生的思想和法国著名数学家---笛卡尔当时的思法进行自然结合,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方法运用灵活:既有教师的讲解,又有独立分析、分组讨论交流、游戏活动等。教学的全过程都是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开展活动的,和学生一起探究概念的形成,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能力培养到位:设计上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的渗透,领悟数学知识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方法;注重知识“结构化”的形成,帮助学生形成了知识体系,完善了认知结构。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

4、信息反馈全面:本课采用了“学习单”的形式, 不仅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还能比较全面地、及时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老师及时发现问,及时调整教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及时给予激励和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二、板书设计

18.2.1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2.由点写坐标:

(1)横(X)轴、纵()轴、坐标原点 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

(2)象限:

(3)一、二、三、四 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2、点的坐标:P(X,) 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1)由坐标描点:

(2)点的坐标是:

(3)一对有序实数对点的对称关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篇10)

各位评委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面直角坐标系》,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1节第2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标志着数学由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这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飞跃。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坐标系中,会根据点的位置找到坐标,由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画坐标系、由点找坐标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通过讲述笛卡儿创立坐标系的故事,激励学生敢于探索,勇攀科学高峰。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1)在给定的坐标系中,会根据点的位置找到坐标,由坐标描出点的位置;(2)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是全章的重点,在学习函数的图象时都要用到,因而要对这部分知识反复的练习和应用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难点确定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及点的坐标特征。

二、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学案导学,展示激学”的教学模式,并辅助采用问题式、互动式结合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交流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激发兴趣 引出课题

我首先出示教室座位图,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会用有序数对表示自己的座位吗?”

然后我念几组有序数对,请对应座位上同学站起来并喊“到”。

借助多媒体演示,同学们很快发现这些同学连成“心形线”,并产生浓厚兴趣!这时我作补充:早在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就借助坐标系,用方程表示了“心形线”,并讲述笛卡儿与他观察蜘蛛织网发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故事。学生对此感到好奇并产生持续的兴趣。

(2)研读课本 自学探究

接着让学生认真研读课本6.1.2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完成学案“复习引入”和新课学习。我下去检查督促,大家完成后我用多媒体精讲释疑。

(3)小组合作 展示交流

解答后,我将班级学生分成七个小组,完成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每个活动由两个组完成,一个组展示,一个组补充说明。最后一个组总结,全班补充。讨论交流期间我下去督促指导。讨论出结论后,我鼓励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纠正。我作适当的'引导!

(4)当堂检测 对比反馈

学案活动完成后,运用多媒体展示学案上的当堂检测,增强竞争机制。并及时批改、点评、表扬。下课时收上学案,及时批改。

(5)布置作业 巩固提高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练习册6.1.2

选做题:习题6.1第4,5题

上网浏览《世界著名数学家传记》,阅读笛卡儿的传记,并搜索心形线的感人故事。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见解,谢谢!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七篇


编辑经过认真的比较后,决定向您推荐这篇内容充实的“解直角三角形教案”,建议您将该页面收藏起来备用。教案和课件是老师上课前提前准备的,因此在编写时老师们需要谨慎。设计教案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等腰直角三角形,知道等腰直角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各个角的度数和各条边的关系。

2、通过实践操作,拓宽学生的解题渠道,诱发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体验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

提问:得到一个什么图形?(三角形)

2、通过观察、测量和比较说说这个三角形的特征。

(两条边相等,一个角是直角)

提问:那么,这样的三角形我们叫它什么三角形?

揭示课题,板书:等腰直角三角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等腰直角三角形。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斜边

45

直角边

认识各部分名称和各个角的度数。

投影出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试说。

边说边课件演示。

45

90

接着让学生指着折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同桌

直角边

互相说各部分名称和每个角的度数。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3.疑点:学生可能不理解在已知的两个元素中,为什么至少有一个是边.

三、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c、∠A、∠B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如果用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上述式子就可以写成.

(2)三边之间关系

a2+b2=c2(勾股定理)

(3)锐角之间关系∠A+∠B=90°.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通过复习,使学生便于应用.

(二)整体感知

教材在继锐角三角函数后安排解直角三角形,目的是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知识,对其加以复习巩固.同时,本课又为以后的应用举例打下基础,因此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之后,就是运用本课——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的.综上所述,解直角三角形一课在本章中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一课.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我们已掌握Rt△ABC的边角关系、三边关系、角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在知道其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后,就可求出其余的元素.这样的导语既可以使学生大概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同时又陷入思考,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必有一条边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在学生思考后,继续引导“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至少有一条边?”让全体学生的思维目标一致,在作出准确回答后,教师请学生概括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两个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3.例题

例1在△ABC中,∠C为直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c=287.4,∠B=42°6′,解这个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很多,灵活多样,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但例题具有示范作用.因此,此题在处理时,首先,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其次,教师组织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中哪些较好

完成之后引导学生小结“已知一边一角,如何解直角三角形?”

答:先求另外一角,然后选取恰当的函数关系式求另两边.计算时,利用所求的量如不比原始数据简便的话,最好用题中原始数据计算,这样误差小些,也比较可靠,防止第一步错导致一错到底.

例2在Rt△ABC中,a=104.0,b=20.49,解这个三角形.

在学生独立完成之后,选出最好方法,教师板书.

4.巩固练习

解直角三角形是解实际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熟练掌握.为此,教材配备了练习针对各种条件,使学生熟练解直角三角形,并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说明:解直角三角形计算上比较繁锁,条件好的学校允许用计算器.但无论是否使用计算器,都必须写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整个过程.要求学生认真对待这些题目,不要马马虎虎,努力防止出错,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总结与扩展

1.请学生小结: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还有五个元素,知道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另三个元素.

2.出示图表,请学生完成

abcAB

1√√

2√√

3√b=acotA√

4√b=atanB√

5√√

6a=btanA√√

7a=bcotB√√

8a=csinAb=ccosA√√

9a=ccosBb=csinB√√

10不可求不可求不可求√√

注:上表中“√”表示已知。

四、布置作业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篇3)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

1、本节的地位作用

《解直角三角形》,是前面学过的相似及函数问题的`延续和综合应用,同时也是高中继续学习解斜三角形的重要预备知识。它的学习还蕴含着数学建模和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所以,本节内容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初中教材甚至中考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2、学习目标

由于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是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并能运用关系解直角三角形和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所以我参考课标提出的阶段性要求,确立本节的教学目标是:

(1)会根据直角三角形已知元素,解直角三角形。

(2)通过对解直角三角形的学习,我们能感知未知元素与已知元素的关系,体会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渗透转化思想和数学建模意识。

3、本节课重点是解直角三角形,这是因为它和相似等知识一样,是以后会解题的重要工具,将被广泛的应用。

难点是选择合适的边角关系。这是因为在解直角三角形时,需要学生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图形,经过分析,选择准确简单的关系式,而学生刚学三角函数,应用还不灵活,所以感到困难。

第二方面: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选用了引导发现法和归纳总结法,并应用了媒体教学。这是因为课标提出“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两种方法可以让老师成为导演,学生扮演演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媒体的使用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课堂容量增大,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方面:学法指导

为了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以案导学的作用,在学案中我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了“老师温馨提示”栏目,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降低学习难度,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在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归纳、总结规律方法,有目的学习的好习惯。

第四方面: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我按照学案导学的“学——研——展——教——达”的教学模式展开。

1、在学这个教学环节,我在课前下发学案,让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充分感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记录预习疑惑,及查阅相关资料。及时发现自身学习本节内容的不足之处,在上课时能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展示。

2、在研这个环节,我精心设计问题,将本节的唯一知识点———解直角三角形,遵照“由特殊到一般”的原则转变为探索性问题的问题点、能力点,既学案中第二个大问题的里4个小问题,通过对知识点的教师设疑、学生质疑、解释、归纳总结等一系列师生研讨活动,得出解直角三角形的定,挖掘出它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看书,学会自学,进而突出本节重点。

3、在展这个环节我以本节例题即学案中的例1为基础,采用变式训练,逐渐增加问题难度,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多角度领悟本节重点知识——解直角三角形问题的实质,通过“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展示和反馈,帮助学生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注意事项,及怎样选择合适的边角关系式,怎样引辅助线,怎样写解题过程等问题,达到突破本节难点的目的。

4、在教这个环节我在学生理解解直角三角形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学案上拓展提升问题,它实质也是本节例题的一个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螺旋上升美。并且我精选了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实际背景,寓德育与数学一体,生活与数学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让数学思维好的同学吃的饱,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5、通过达标检测这个环节,及时反馈本节学生存在的问题,当堂点评,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

6、作业紧紧围绕巩固本节所学内容展开,有一定的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板书设计本着重点突出的原则,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一目了然,加深印象。

第五方面:设计理念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力求让学生意识到:要解决老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看书不看详细不行,只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还不行,如本节的复习提问部分,我虽然在导学案中给出了,但我在提问时却换了一个方式提问,目的让学生真正理解学案内容。而不是照着学案念,在讲授本节课时,我尽量实现自己角色的转变,让自己从讲台走下来,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总之,我尽量创设适当和适合的教育情境,因为我知道,如果将15克盐放在我面前,无论如何都难以下咽,但是,把它放在鲜美的汤中,在享受佳肴时,15克盐早已被吸收。情境之余知识,犹如汤之余盐,盐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篇4)

2 .5  风  炭宝宝竹炭――呵护您的健康 教学目标 1、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 2、知道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 3、学会用风向标、风速仪测定风向和风速的方法 4、了解风对人类活动和动物行为的影响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风的观测 难点:风的形成;目测风向、风速 教学过程 ◇视频片段《赤壁之战》引入课题《追寻风的足迹》。 演示并思考】把充满气体的气球充气口松开,会感到气球内的空气一涌而出,这是为什么? 一、风 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 2、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天气观测和预报中常使用8种风向。 表示方法:用一短线段表示。 用纸飞机测风向 【为什么做】 风向和风速是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观测风向的仪器叫风向标,由箭头、水平杆和尾翼三部分组成。那么风向标是怎样指示风向的呢?风向是由风向标箭头的方向来指示,还是由箭尾的方向来指示呢?风向又是怎么规定的呢?就让我们用纸飞机测风向这个简单的模拟实验来解决吧! 【怎样做】 折一纸飞机,中间用铅笔穿过(要让纸飞机能在铅笔上轻松转动)。用手握住铅笔,将纸飞机放在开启的电风扇前,观察纸飞机的机头和尾翼的指向。注意:此时人要站在纸飞机的后方。并借助指南针判断风向。 【学到了什么】 通过实验,使我们对风和风向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纸飞机的箭头指向风来自的方向。同理,在气象观测中,风向是由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 同时也使我们明白:实验可以使我们更简洁明了地了解事物,也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 【进一步的研究】 (1)用纸飞机测风向的实验使你明白了风向标指示风向的事实。你是否在想:这是运用了什么原理呢?为什么风向标会有一定的指向呢?下面的文字,会帮助你有一个了解。 风向标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测量风向仪器的主要部件。在风的作用下,尾翼产生旋转力矩使风向标转动,并不断调整指向杆指示风向。风向标感应的风向必须传递到地面的指示仪表上,以触点式最为简单,风向标带动触点,接通代表风向的灯泡或记录笔电磁铁,作出风向的指示或记录,但它的分辨只能做到一个方位(22.5°)。 地面风指离地平面10─12 米高的风。风的来向为风向,一般用十六方位或360°表示。以360°表示时,由北起按顺时针方向度量。 (2)你知道了风向的`测量方法,一定很想知道风速大小的测量方法。其实你也可以用简单的模拟实验来测量风速。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你就会用生活中常见的小风车(参见三维风车式风速仪)或风压板来简单比较风速的大小了,动手试一试。 风向:指风吹来的  方向  ;天气观测和预报中常使用8种风向,即: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图2―10)。 符号  代表东风。 (2)风速:指单位时间里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其单位是:米/秒、千米/时或海里/小时表示。 测试风速的仪器叫风速计,它利用风杯在风作用下的旋转速度来测量风速。 风速仪有以下几种:①风杯风速表②桨叶式风速表③热力式风速表。 风速常用风级表示。 【阅读】各风级的名称、风速和目测结果 (3)风对人类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有些动物的行为也和风有关。 【小结】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和辨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知道三角形可以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类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意识。

4.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的意识,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概念的本领。

教学重点:

能将三角形按角分类,并知道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辨别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三角尺、彩纸、卡纸、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阶段

(1)师:指出下面各是什么角?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一个顶点和两条直边)

(2)我们已经学习过了线段和角,如果把角的两条边看作线段,把角的两个端点连起来会出现什么图形?(三角形)那你能告诉老师,这些在三角形里的角分别是什么角吗?(PPT边演示,边提问)

(3)同学们说得真不错,今天我们就一起进一步学习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

二、探究阶段

(1)老师请你们动手在小卡片上任意的画一个三角形,画完后标一标你画的那个三角形内的每个角分别是什么角。

(2)老师请同学上来展示一下他画的作品。

(3)观察黑板上你们画的三角形,想一想,是不是可以把它们分分类呢?可以怎么分?(小组内讨论一下)

(4)师:请一个学生代表上台汇报他们小组的发现和讨论出的分类结果。

设疑:这样的分类能把我们所画的三角形全分完吗?有没有第四类?看看你手中画的三角形,有没有不属于这三类中的任何一类?有没有两处都可以放的三角形?如果没有,请几位同学也将自己画的三角形展示在黑板上,并归类,你能找到相应的位置吗?

(5)就像我们的同学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你能给每一类的三角形取一个名字吗?理由?(直角是这类三角形与其它两类三角形的主要特征)你能给其余两类三角形取个名字吗?名字可以任意取,但是要求取的名字要能反映出该类三角形的主要特征。(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6)补充课题。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7)定义

师:那谁能根据我们前面分类时的标准尝试着定义什么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呢?

板书: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8)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三角形的形状、大小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只能将其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这三种。

(9)三角形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这三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所有三角形看做一个整体,用一个圆圈表示,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因为三角形按角来分可以分成三类,那就好像是包含三个小家庭。(边说边把集合图展示在黑板上)每种三角形就是整体的一部分,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10)判断三角形(ppt):生活中的三角形

(11)开放性练习:

①游戏:如果只让你看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你能迅速判断出它是什么三角形吗?这些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老师手拿小信封,遮去部分,露一个角)

结果:(1)一个直角直角三角形

(2)一个钝角钝角三角形

(3)一个锐角(三种都可能)

师小结:我们在判断时不能盲目的去猜,而应运用概念去思考,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②出示一个直角梯形,只允许剪一刀,你能剪成两个什么样的三角形呢?请你动手折一折。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老师媒体演示。

三、全课总结,谈收获。

你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在掌握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锐角三角函数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这些关系解直角三角形。通过本小节的学习,主要应让学生学会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去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把形和数结合起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运用,也是高中继续解斜三角形的重要预备知识。它的学习还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建模、转化化归),在本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能力培养。

(二)教学重点

本节先通过一个实例引出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如何求第三边,再引导学生如何求另外的两个锐角,这样一是为了巩固前面的知识,二是如何让学生正确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逐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从而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经知道元素,正确利用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三)、教学难点

由于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之间的关系较多,学生一下难以熟练运用,因此选择合适的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本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边角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其依据是:新课标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规定“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探索讨论发现解直角三角形所需的最简条件,使学生了解体会用化归的思想方法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去解决。其依据是新课标关于学生的学习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讨论,以及对解直角三角形所需的最简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体验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其依据是:新课标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规定“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

(一)、教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的是“探究式”教法。在以最简洁的方式回顾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应用中建立数学模型,引出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方法。接着通过例题,让学生主动探索解直角三角形所需的最简条件。学生在过程中克服困难,发展了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可以使他们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使其以一个研究者的方式学习,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法设计思路: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熟悉解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方法,通过对题目中隐含条件的挖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学法分析

通过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关系的复习和例题的实践应用,归纳出“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和两种解题情况。通过讨论交流得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并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学法设计思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通过例题的实践应用,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媒体设计:由于本节内容较多,为了节约时间,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了解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我借助多媒体演示。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我将围绕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学生作业这五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具体步骤是:

(一)复习导入

师:前面的课时中,我们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下面老师来看看大家掌握得怎样?

1、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

2、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0)

3、直角三角形的边和锐角之间的关系?

生:学生回忆旧知,逐一回答。

目的: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去解直角三角形。

师:把握了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各种关系,我们就能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了,这节课我们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此环节用时约5分钟。

(二)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分如下三步进行教学,第一步:例题引入新课,得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例1(课件展示)、如图,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的地震中于离地面10米折断倒下,树顶在离树根24米处,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

师:a或c还可以用哪种方法求?

生:学生讨论得出方法,分析比较,从而得出——使用题目中原有的条件,可使结果更精确。

师:通过对上面两个例题的学习,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关于解直角三角形的题目,你会给题目几个条件?如果只给两个角,可以吗?

生: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目的:使学生体会到(课件展示)“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只要知道其中2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的3个元素”,此步骤用时约10分钟。

第三步:师生共同总结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及类型。

师:通过上面两个例子的学习,你们知道解直角三角形有几种情况吗?

生:学生交流讨论归纳(课件展示):解直角三角形,只有下面两种情况:

(1)已知两条边;

(2)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

目的:培养学生善总结,会总结的习惯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此步骤用时约3分钟。

(三)课堂练习:

课本116页练习题的第1、2、3题。

1、在Rt△ABC中,∠C=90°,∠B=53046’,b=3cm,求∠A、a、c(精确到0.01cm)。

2、在Rt△ABC中,∠C=90°,a=5.82cm,c=9.60cm,求b、∠A、∠B(角度精确到1’,长度精确到0.01cm)。

3、在Rt△ABC中,∠C=90°,∠A=38012’,c=15.68cm,求∠B、a、b(精确到0.01cm)

目的:使学生巩固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环节用时约6分钟。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小结这节课的收获,教师补充、纠正。

1、“解直角三角形”是求出直角三角形的所有元素。

2、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是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且至少需要一边,即已知两边或已知一边一锐角。

3、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1)已知两边求第三边(或已知一边且另两边存在一定关系)时,用勾股定理(后一种需设未知数,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

(2)已知或求解中有斜边时,用正弦、余弦;无斜边时,用正切;

(3)已知一个锐角求另一个锐角时,用两锐角互余。

目的:学生回顾本堂课的收获,体会如何从条件出发,正确选用适当的边角关系解题,此环节用时约6分钟。

(五)学生作业(此环节用时约6分钟)

课本120页习题4、3A组第1、2、3题。

1、在Rt△ABC中,∠C=90°,∠A=28032’,c=7.92cm,求∠B(精确到1’),a、b(精确到0.01cm)。

2、在Rt△ABC中,∠C=90°,∠B=46054’,a=12.36cm,求∠A(精确到1’),b、c(精确到0.01cm)。

3、在Rt△ABC中,∠C=90°,a=3.68cm,b=5.24cm,求c(精确到0、01cm)以及∠A、∠B(精确到1’)。

四、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是:“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确保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学生陈述自己探究结果时,我对学生不完整或不准确的回答适当地采用延迟性评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也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篇7)

一、 教材简析:

本章内容属于三角学,它的主要内容是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及其实际应用,教材先从测量入手,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接着研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最后是运用勾股定理及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中前两节内容是基础,后者是重点。这主要是因为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有较多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测量、工程技术和物理中,主要是用来计算距离,高度和角度。教科书中的应用题,内容比较广泛,具有综合技术教育价值,解决这类问题需要进行运算,但三角中的运算和逻辑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为了便于运算,常需要先选择公式并进行变换,同时,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和课题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即要求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或根据文字语言中的某些条件画出适合它们的图形,总之,解三角形的应用题与课后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三大数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解直角三角形还有利于数形结合。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才能对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另外有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可分解为一些直角三角形的组合,从而也能用本章的知识加以处理。以后学生学习斜三角形的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和任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也要用到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二、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能熟练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重点:1、让学生了解三角函数的意义,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会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有关问题。

2、正确选择边与角的关系以简便的解法解直角三角形

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学会用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即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也是我们教学的归宿。根据课标的要求,要尽量把解直角三角形与实际问题联系,减少单纯解三角形的习题。而要在实际问题中,要使学生养成先画图,再求解的习惯。还要引导学生合理地选择所要用的边角关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经历由情境引出问题,探索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内容,再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2)通过实例认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即锐角三角函数;知道30、

45角的三角函数值;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角。

(3)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与边角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决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渗透转化的思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的设计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的,结合注重开放与生成,构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改变课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思考,留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操作,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探索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学生通过讨论,实践,形成深刻印象,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靠,对难点也比较容易突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2、学法

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直角三角形,先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所以这节课内容学生可以接受。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图形和器具的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体验转化过程,真正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