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发布时间: 2023.08.14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汇编12篇)。

那么您知道诗人有哪些有名的古诗词呢?中华文化璀璨夺目,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古诗词,它承载的古时候的人们的思想情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经过考虑栏目小编为你推荐了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坚持阅读这些句子你会感觉到一些收获!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1)

韩愈《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览物兴怀,呈一二知旧》原文

灿灿辰角曙,亭亭寒露朝。川原共澄映,云日还浮飘。

上宰严祀事,清途振华镳。圆丘峻且坦,前对南山标。

村树黄复绿,中田稼何饶。顾瞻想岩谷,兴叹倦尘嚣。

惟彼颠瞑者,去公岂不辽。为仁朝自治,用静兵以销。

勿惮吐捉勤,可歌风雨调。圣贤相遇少,功德今宣昭。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2)

韩愈《师说》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全文赏析

韩愈作《师说》的时候,有人以为是在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大致是可信的。这年韩愈35岁,刚由洛阳闲居进入国子监,为四门学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但他早已有名。他所提倡和不断实践的古文运动,在那一两年内,正走出少数爱好者的范围,形成一个广泛性的运动,他俨然成为这个运动的年轻的领袖。他用古文来宣传他的主张。维护先秦儒家的思想,反对当代特别盛行的佛老思想;提倡先秦两汉的古文,反对“俗下文字”即魏晋以来“饰其辞而遗其意”的骈文:这就是古文运动的内容。这个运动所以逐渐形成于唐德宗统治的后期,是有现实的社会条件的。它是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反对藩镇割据的政治目的服务的。而这除军阀、大地主外,正是当时广大社会阶层的现实利益的要求。韩愈的积极努力,对这个运动的开展与形成,起了不断促进的作用。就古文来说,他不仅自己刻苦努力,从理论到实践,表现了优秀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不顾流俗的非笑,努力提倡,特别表现在给青年们热情的鼓励和指示。《师说》正是这种努力所引起的一篇具有进步意义和解放精神的文章。

韩愈由于幼年的家庭教养和天宝以来复古主义思潮的影响,从青年时代起,就以一个传道的古文家自命。这也是他在科举和仕宦的阶梯上十年不能得意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他并不悔,还愈来愈有自信。最初他到汴州参加宣武节度使董晋幕府的时候(796—798),先教李翱学古文;由于孟郊的介绍,不久又教张籍学古文。后来逃难到徐州(799),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安置他在符离,又教一个青年人张彻读古书,学古文。张建封死后,仕途不通,到洛阳闲居(800—801)。向他请教的青年愈来愈多,他对青年们非常热情,奖励有加。他在《重答李翊书》中说:“言辞之不酬,礼貌之不答,虽孔子不得行于互乡,宜乎余之不为也。苟来者,吾斯进之而已矣,乌待其礼逾而情过乎?”为了“广圣人之道”,他以热情的、有礼貌的态度对待一切向他请教的青年,他认为这并不是什么“礼逾”和“情过”的问题。他回答许多青年的信,指示怎样做人,怎样作文。在韩愈看来,文章是作者的人格修养的表现,做人与作文应该是一致的。他进了国子监后,对待青年依然非常热情。

韩愈这样不断地同青年后学交往,给他们奖励和指示,这是魏晋以后所没有的现象,当然要引起人们的奇怪,以至纷纷议论和责难。一切向韩愈投书请益的青年便自然地被目为韩门弟子,因而韩愈“好为人师”的古怪面貌也就非常突出了。但韩愈是早有自信的,他不管人们怎样诽谤,依然大胆地回答青年们的来信。他在《答胡生书》中说:“夫别是非,分贤与不肖,公卿贵位者之任也,愈不敢有意于是。如生之徒,于我厚者,知其贤,时或道之,于生未有益也。不知者乃用是为谤!不敢自爱,惧生之无益而有伤也,如之何?”他对那些恶意中伤的诽谤,表示愤慨,也为向他请教的青年担忧。《师说》的最后一段,声明写作的由来,说这是为了一个“好古文”“能行古道”,跟他学习的青年李蟠而作的。实际上他是借此对那些诽谤者来一个公开的答复和严正的驳斥。他是有的放矢的。

在这篇文章里,他首先(第1段)肯定从古以来师对于任何人总是不可少的,因为人不能“生而知之”,谁也不能没有“惑”──茫然不解的东西。因此,他认为师并不是什么特殊人物,而是一种“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他还认为人人都可以为师,没有社会地位(贵贱)或年龄(长少)的限制,只问他有没有“道”,有就可以为师,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接着(第2段),他慨叹古来的“师道”久已失传。现在一般人,既不能“无惑”,又“耻学于师”,所以越来越愚蠢。然后列举事例,论证这种“耻学于师”的风气实在是愚蠢而奇怪的。他说有一种人,即士大夫,对于儿子,则“择师而教之”;但对于自己,“则耻师焉”:这就是他们的不明。又有一种现象,广大的各行各业的人,即“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以彼此相师为耻;而“士大夫之族”,如果有人谈到谁是师,谁是弟子,则大家共同非笑,问其理由,无非是年龄、地位云云,这又证明了他们的智慧反而在他们所瞧不起的巫医等等之下,这不是很奇怪吗?再看(第3段),“士大夫之族”所崇拜的“圣人”没有一定的师,孔子的师有郯子、苌弘等,这些人都“不及孔子”。而且孔子还说过,三个人里面,一定有一个人是他的师。因此,作者得到另一个重要的论点,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就是说,弟子可以为师,师也可以为弟子。所以师和弟子的关系的存在,最后结论很简单,不过是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缘故。这也还是前文所提出的论点,即能者为师。

由此可见,《师说》不仅严正地驳斥了那些愚蠢的诽谤者,更可贵的是提出了三点崭新的、进步的“师道”思想: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人人都可以为师,只要具有那样的能力;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某一方面比我好,在这一方面他就是我的师。这些思想把师的神秘性、权威性、封建性大大地减轻了;把师和弟子的关系合理化了,平等化了,把师法或家法的保守的壁垒打破了。这些思想是和他后来发展的“道统”思想矛盾的。这些思想是具有解放精神、具有深刻的人民性的思想。这是唐德宗时代在相对的稳定局面之下,城市繁荣、商业经济发展的反映。

因此,可以想象,这篇《师说》的流布,鼓舞和吸引了更多的青年后学,也因而招致了更多的顽固的“士大夫之族”的反对。实际上,韩愈也确乎因此官更难作,不断地遭到当权者的排挤。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贞元十九年(803),韩愈在监察御史的职位,第一次被当权的官僚集团赶出了长安,贬到阳山(今广东阳山),就是在作《师说》一年后。他这次被贬,原因可能很复杂,但照柳宗元所说,这篇《师说》至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为他由此“狂名”更大,为更多的顽固派所疾恶,更容易遭到莫名的排挤。然而韩愈在奖励后学这一点上,态度始终不变,只是到了元和以后,声势没有在贞元末年那么大就是了。到了宋代,有人为韩愈辩解,说他“非好为人师者也”(《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卷十二引“洪曰”),这是说,由于学者归附,韩愈是不得已而“作之师”的。又有人以为韩愈“作《师说》,盖以师道自任”,但充其量不过“以传道受业解惑为事,则世俗训导之师,口耳之学耳”(俞文豹《吹剑三录》),这是指韩愈把师的封建作用大大地降低了。可见这篇《师说》的解放精神是不容易为一般封建士大夫所接受的。因此,它在当时的重大意义也就不难理解了。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3)

韩愈《重云李观疾赠之》原文

夭行失其度,阴气来干阳。重云闭白日,炎燠成寒凉。

小人但咨怨,君子惟忧伤。饮食为减少,身体岂宁康。

此志诚足贵,惧非职所当。藜羹尚如此,肉食安可尝。

穷冬百草死,幽桂乃芬芳。且况天地间,大运自有常。

劝君善饮食,鸾凤本高翔。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4)

韩愈《归彭城》原文

天下兵又动,太平竟何时。訏谟者谁子,无乃失所宜。

前年关中旱,闾井多死饥。去岁东郡水,生民为流尸。

上天不虚应,祸福各有随。我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

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上言陈尧舜,下言引龙夔。

言词多感激,文字少葳蕤。一读已自怪,再寻良自疑。

食芹虽云美,献御固已痴。缄封在骨髓,耿耿空自奇。

昨者到京城,屡陪高车驰。周行多俊异,议论无瑕疵。

见待颇异礼,未能去毛皮。到口不敢吐,徐徐俟其巇.

归来戎马间,惊顾似羁雌。连日或不语,终朝见相欺。

乘闲辄骑马,茫茫诣空陂。遇酒即酩酊,君知我为谁。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5)

韩愈《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原文

秋潦淹辙迹,高居限参拜。 ——韩愈

耿耿蓄良思,遥遥仰嘉话。 ——孟郊

一晨长隔岁,百步远殊界。 ——韩愈

商听饶清耸,闷怀空抑噫。 ——孟郊

美君知道腴,逸步谢天械。 ——韩愈

吟馨铄纷杂,抱照莹疑怪。 ——孟郊

撞宏声不掉,输邈澜逾杀。 ——韩愈

檐泻碎江喧,街流浅溪迈。 ——孟郊

念初相遭逢,幸免因媒介。祛烦类决痈,惬兴剧爬疥。 ——韩愈

研文较幽玄,呼博骋雄快。今君轺方驰,伊我羽已铩。 ——韩愈

温存感深惠,琢切奉明诫。 ——韩愈

迨兹更凝情,暂阻若婴瘵。欲知相从尽,灵珀拾纤芥。 ——孟郊

欲知相益多,神药销宿惫。德符仙山岸,永立难欹坏。 ——孟郊

气涵秋天河,有朗无惊湃。 ——孟郊

祥凤遗蒿鷃,云韶掩夷靺。争名求鹄徒,腾口甚蝉喝。 ——韩愈

未来声已赫,始鼓敌前败。斗场再鸣先,遐路一飞届。 ——韩愈

东野继奇躅,修纶悬众犗。穿空细丘垤,照日陋菅蒯。 ——韩愈

小生何足道,积慎如触虿。愔愔抱所诺,翼翼自申戒。 ——孟郊

圣书空勘读,盗食敢求嘬。惟当骑款段,岂望觌珪玠. ——孟郊

弱操愧筠杉,微芳比萧z1.何以验高明,柔中有刚夬。 ——孟郊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6)

韩愈《送杨少尹序》原文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

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古时候疏广、疏受叔侄二人,因为年老,同一天辞掉职位离去。当时,朝廷中的公卿摆设宴席,在京都门外为他们饯行,车驾有数百辆之多;道路上旁观的,有很多人为之感叹并流下了眼泪,无不称赞他们贤明。汉代的史书既记载了他们的事迹,而后世擅长绘画的人,又画下了他们的形象,到今天依然光彩照人,清清楚楚的仿佛是前不久发生的事情。

国子监司业杨巨源,正以他善于写诗来教育学生,一旦到了七十岁,也禀白丞相离职回归他的故乡。世上常说古时的人和现今的人是不能并论的,而今杨巨源与疏氏二人,他们的思想难道有什么差异吗?

我攀附于公卿之末,恰逢生病不能出去送行。不知道杨少尹走的时候,都城门外送行的有多少人?车有多少辆?马有多少匹?道边的旁观者,也有为他的行为感叹,知道他是贤者的,还是没有呢?而史官能不能铺张渲染他的事迹,写成传记以做为疏氏二人的事迹的继续呢?不会冷落寂寞吧?我看到现在世上没有擅长绘画的,而画还是不画,也就不必考虑了!

然而我听说扬侯的辞归,丞相中有敬重而怜惜他的,奏明皇上任命他为其故乡河中府的少尹,以便不断绝他的俸禄;又亲自写诗来慰勉他。京城中擅长写诗的人,也作诗来应和。又不知道古时候疏氏二人的归乡,有这样的事吗?古人与今人相同还是不同,不得而知啊!

中古以后的士大夫,往往依靠官俸来养家,罢官之后就无归宿之处。杨侯刚成年,便在他的家乡被荐举,参加了《鹿鸣》宴而来到朝廷的。现在回到故乡,指着乡间的树说:“那些树是我的先人种的。”“那条溪流,那座山丘,是我小时候钓鱼、游戏的地方。”故乡的人没有不对他表示敬意的,人们告诫子孙要以杨侯不舍弃故土的美德做为榜样。古人所谓“乡先生”,逝去之后能够在乡里社庙中享受祭祀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7)

韩愈《桃源图》原文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流水盘回山百转,

生绡数幅垂中堂。武陵太守好事者,题封远寄南宫下。

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文工画妙各臻极,

异境恍惚移于斯。架岩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

嬴颠刘蹶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种桃处处惟开花。

川原近远蒸红霞。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

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大蛇中断丧前王,

群马南渡开新主。听终辞绝共凄然,自说经今六百年。

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犹流传。争持酒食来相馈,

礼数不同樽俎异。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无梦寐。

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人间有累不可住,

依然离别难为情。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

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8)

韩愈《病鸱》原文

屋东恶水沟,有鸱堕鸣悲。青泥掩两翅,拍拍不得离。

君童叫相召,瓦砾争先之。计校生平事,杀却理亦宜。

夺攘不愧耻,饱满盘天嬉。晴日占光景,高风恣追随。

遂凌鸾凤群,肯顾鸿鹄卑。今者命运穷,遭逢巧丸儿。

中汝要害处,汝能不得施。于吾乃何有,不忍乘其危。

丐汝将死命,浴以清水池。朝餐辍鱼肉,暝宿防狐狸。

自知无以致,蒙德久犹疑。饱入深竹丛,饥来傍阶基。

亮无责报心,固以听所为。昨日有气力,飞跳弄藩篱。

今晨忽径去,曾不报我知。侥幸非汝福,天衢汝休窥。

京城事弹射,竖子不易欺。勿讳泥坑辱,泥坑乃良规。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9)

韩愈《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原文

昔寻李愿向盘谷,正见高崖巨壁争开张。是时新晴天井溢,

谁把长剑倚太行。冲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

东蹈燕川食旷野,有馈木蕨芽满筐。马头溪深不可厉,

借车载过水入箱。平沙绿浪榜方口,雁鸭飞起穿垂杨。

穷探极览颇恣横,物外日月本不忙。归来辛苦欲谁为,

坐令再往之计堕眇芒。闭门长安三日雪,推书扑笔歌慨慷。

旁无壮士遣属和,远忆卢老诗颠狂。开缄忽睹送归作,

字向纸上皆轩昂。又知李侯竟不顾,方冬独入崔嵬藏。

我今进退几时决,十年蠢蠢随朝行。家请官供不报答,

何异雀鼠偷太仓。行抽手版付丞相,不等弹劾还耕桑。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10)

韩愈《短灯檠歌》原文

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黄帘绿幕朱户闭,

风露气入秋堂凉。裁衣寄远泪眼暗,搔头频挑移近床。

太学儒生东鲁客,二十辞家来射策。夜书细字缀语言,

两目眵昏头雪白。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

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吁嗟世事无不然,

墙角君看短檠弃。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11)

韩愈《北极赠李观》原文

北极有羁羽,南溟有沈鳞。川源浩浩隔,影响两无因。

风云一朝会,变化成一身。谁言道里远,感激疾如神。

我年二十五,求友昧其人。哀歌西京市,乃与夫子亲。

所尚苟同趋,贤愚岂异伦。方为金石姿,万世无缁磷。

无为儿女态,憔悴悲贱贫。

韩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12)

韩愈《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原文

崔君初来时,相识颇未惯。但闻赤县尉,不比博士慢。

赁屋得连墙,往来忻莫间。我时亦新居,触事苦难办。

蔬飧要同吃,破袄请来绽。谓言安堵后,贷借更何患。

不知孤遗多,举族仰薄宦。有时未朝餐,得米日已晏。

隔墙闻讙呼,众口极鹅雁。前计顿乖张,居然见真赝。

娇儿好眉眼,袴脚冻两骭.捧书随诸兄,累累两角丱.

冬惟茹寒齑,秋始识瓜瓣。问之不言饥,饫若厌刍豢。

才名三十年,久合居给谏。白头趋走里,闭口绝谤讪。

府公旧同袍,拔擢宰山涧。寄诗杂诙俳,有类说鹏鷃.

上言酒味酸,冬衣竟未擐。下言人吏稀,惟足彪与虥。

又言致猪鹿,此语乃善幻。三年国子师,肠肚习藜苋。

况住洛之涯,鲂鳟可罩汕。肯效屠门嚼,久嫌弋者篡。

谋拙日焦拳,活计似锄刬.男寒涩诗书,妻瘦剩腰襻。

为官不事职,厥罪在欺谩。行当自劾去,渔钓老葭薍.

岁穷寒气骄,冰雪滑磴栈。音问难屡通,何由觌清盼。

GZ85.com扩展阅读

小学韩愈的古诗词


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审美意识,我们可以赏析解读韩愈的古诗词,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跨越千年的思想交流。诗人韩愈有哪些曾经惊艳到您的古诗词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韩愈的古诗词”,敬请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韩愈的古诗词【篇一】

韩愈《纳凉联句》原文

递啸取遥风,微微近秋朔。 ——孟郊

金柔气尚低,火老候愈浊。 ——韩愈

熙熙炎光流,竦竦高云擢。 ——韩愈

闪红惊蚴虬,凝赤耸山岳。目林恐焚烧,耳井忆瀺灂。 ——孟郊

仰惧失交泰,非时结冰雹。化邓渴且多,奔河诚已悫。 ——孟郊

暍道者谁子,叩商者何乐。洗矣得滂沱,感然鸣鸑鷟. ——孟郊

嘉愿苟未从,前心空缅邈。清砌千回坐,冷环再三握。 ——孟郊

烦怀却星星,高意还卓卓。 ——孟郊

龙沈剧煮鳞,牛喘甚焚角。蝉烦鸣转喝,乌噪饥不啄。 ——韩愈

昼蝇食案繁,宵蚋肌血渥。单絺厌已褫,长wM倦还捉。 ——韩愈

幸兹得佳朋,于此荫华桷。青荧文簟施,淡澉甘瓜濯。 ——韩愈

大壁旷凝净,古画奇駮荦。凄如羾寒门,皓若攒玉璞。 ——韩愈

扫宽延鲜飙,汲冷渍香穱。篚实摘林珍,盘殽馈禽ob. ——韩愈

空堂喜淹留,贫馔羞龌龊。 ——韩愈

殷勤相劝勉,左右加砻斫。贾勇发霜硎,争前曜冰槊。 ——孟郊

微然草根响,先被诗情觉。感衰悲旧改,工异逞新貌。 ——孟郊

谁言摈朋老,犹自将心学。危檐不敢凭,朽机惧倾扑。 ——孟郊

青云路难近,黄鹤足仍鋜.未能饮渊泉,立滞叫芳药。 ——孟郊

与子昔睽离,嗟余苦屯剥。直道败邪径,拙谋伤巧诼。 ——韩愈

炎湖度氛氲,热石行荦硞。痟肌夏尤甚,疟渴秋更数。 ——韩愈

君颜不可觌,君手无由搦。今来沐新恩,庶见返鸿朴。 ——韩愈

儒庠恣游息,圣籍饱商榷。危行无低徊,正言免咿喔。 ——韩愈

车马获同驱,酒醪欣共欶.惟忧弃菅蒯,敢望侍帷幄。 ——韩愈

此志且何如,希君为追琢。 ——韩愈

小学韩愈的古诗词【篇二】

韩愈《汴州乱二首》原文

汴州城门朝不开,天狗堕地声如雷。健儿争夸杀留后,

连屋累栋烧成灰。诸侯咫尺不能救,孤士何者自兴哀。

母从子走者为谁,大夫夫人留后儿。昨日乘车骑大马,

坐者起趋乘者下。庙堂不肯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

小学韩愈的古诗词【篇三】

韩愈《李花二首》原文

平旦入西园,梨花数株若矜夸。旁有一株李,

颜色惨惨似含嗟。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匝至日斜。

忽忆前时经此树,正见芳意初萌牙。奈何趁酒不省录,

不见玉枝攒霜葩。泫然为汝下雨泪,无由反旆羲和车。

东风来吹不解颜,苍茫夜气生相遮。冰盘夏荐碧实脆,

斥去不御惭其花。

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

剪刻作此连天花。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

夜领张彻投卢仝,乘云共至玉皇家。长姬香御四罗列,

缟裙练帨无等差。静濯明妆有所奉,顾我未肯置齿牙。

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邪。

小学韩愈的古诗词【篇四】

韩愈《与于襄阳书》原文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邪?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愈虽不才,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龊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译文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恭敬地把信呈给尚书阁下:读书人能够享有大名声,显扬于当代,没有哪一个不是靠在天下有名望、地位显达的前辈替他引荐的。读书人能够把他的美好德行流传下来,照耀后代的,也没有哪一个不是靠在天下有名望的后辈给他做继承人的。没有人给他引荐,即使有美好的才华也不会显扬;没有人作继承人,即使有很好的功业、德行也不会流传。这两种人,未曾不是互相等待的,然而千百年才相逢一次。难道是居于上位的人中没有可以攀援的人,居于下位的人中没有值得举荐的人吗?为什么他们互相等待那样殷切,而相逢的机会却那样少呢?其原因在于居于下位的人倚仗自己的才华不肯巴结地位高的人请求引荐,居于上位的人倚仗自己的地位不肯照顾地位低的人。所以才学很高的人很多都为不得志而忧愁,地位高的人没有显耀的声誉。这两种人的行为都是错误的。没有去求取,就不能说上面没有引荐人;没有向下寻找,就不能说下面没有可以举荐的人。我思考这句话已经很久了,没有敢把这句话说给别人听。

我从旁听说阁下具有非凡的才能,不随波逐流、有独到的见识,行为方正做事实际,进退有度不随流俗,文武官员能量才任用。难道您就是我所说的那种人吗?然而没有听说过后辈有得到您的赏识和礼遇的,难道是您寻求而没能得到吗?还是您志在建功立业,而办事一心想报答君主,虽然遇到了可以推荐的人才,也没有空闲来以礼相待呢?为什么应该听到您推荐人才的事却久久没有听到呢?

我虽然没有才能,但要求自己却不敢落后于一般人。阁下将要寻求的人才还没能找到吗?古人说过:“请从我郭隗开始。”我现在只为早晚的柴米和雇仆人的费用着急,这些不过费阁下一顿早饭的费用就足够了。如果您说:“我志在建功立业,办事一心想报答君主,虽然遇到了可以推荐的人才,还没有空闲来以礼相待。”那就不是我敢去知道的了。世间那些拘谨小心的人,既不足以向他们告诉这些话,而胸怀坦白、才识卓越的人,又不听取我的话,那么就真的是我的命运很坏了!

恭敬地呈上我以前作的文章十八篇,如蒙您过目,也足以了解我的志向所在。

韩愈诚惶诚恐,再拜。

注释

⑴贞元十八年春,韩愈为四门博士。国子,即国子监,唐代最高学府,下分七馆: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四门博士,即四门馆教授。将仕郎,官阶,唐属从九品。守,任的意思。

⑵负:仗侍。

⑶休光:盛美的光辉,光华。

⑷后进之士:后通显的人。为之后焉:做他们的歌颂者。

⑸虽盛而不传:即使成就卓越却不会流传。

⑹是二人:这两种人。相须:相待。这里是互相依赖的意思。

⑺援:攀援。推:推举。

⑻殷多、盛。这里引申作密切解。相遇:互相遇合。

⑼负:仗恃。谄:讨好。

⑽顾:照顾关怀。

⑾戚戚:忧虑的样子。赫赫:威显的样子。

⑿干之:求他。干,干谒。

⒀闻于人:听说。⒁侧闻:从旁边听说,表示谦恭。

⒂道方而事实:道德方正而工作讲求实际。

⒃卷舒:卷缩舒展,这里是进退的意思。文武:具有文、武的才能的人。唯其所用:只在您来使用。其,你,第二人称。

⒄遇知:受到赏识。获礼:得到尊敬。

⒅恒:平常,普通。

⒆:隗kuí,郭隗,战国时燕国人。燕昭王招贤纳士,欲报齐国之仇,往见郭隗,郭隗说:“今王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⒇刍:读音chú,喂牲口的草。

小学韩愈的古诗词【篇五】

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 题榴花》原文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全文赏析

这首诗开头两句点明时令,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了五月里石榴花开时的繁茂烂漫景象,尤其“照眼明”三字,生动传神。诗人即写了花,也写了看花人的愉快心情。后两句点明地点,这是生长在偏僻地方的石榴,没人去攀折损害他的花枝,殷红的石榴花繁多地落在青苔上,红青相衬,画面十分优美,使人觉得几多可爱和惋惜。其实诗人正是爱其无游人来赏,爱其满地“青苔”“绛英”,倘有人来赏,则车辙马蹄践踏得不堪了,还不如任其花开花落、果熟果烂,来得自然。委婉表达俩诗人孤独的心境。

张十一是作者的一位好朋友,作者做此诗时张十一和他都被贬谪,诗人有感作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作者并不直接来写景,而是通过人的感觉,侧面烘托出榴花的绚烂多姿。但花开的再美又能如何,还不是寂寞无声落,诗人叹息花开无人来赏,亦即暗喻朋友满腹才华,却被统治者贬谪于穷乡僻壤,无法施展,“颠倒”二字更是有力批判了统治者的不识人才以及诗人和作者都怀才不遇的愤懑。

小学生必背唐代诗人韩愈的古诗精选五篇


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为了提高我们的审美意识,我们可以赏析解读韩愈的古诗词,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绮丽瑰宝,华夏文明的核心。诗人韩愈有哪些古诗词让人不容错过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小学生必背唐代诗人韩愈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小学生必背唐代诗人韩愈的古诗(篇一)

韩愈《孟生诗(孟郊下第,送之谒徐州张建封也)》原文

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尝读古人书,谓言古犹今。

作诗三百首,窅默咸池音。骑驴到京国,欲和熏风琴。

岂识天子居,九重郁沈沈。一门百夫守,无籍不可寻。

晶光荡相射,旗戟翩以森。迁延乍却走,惊怪靡自任。

举头看白日,泣涕下沾襟。朅来游公卿,莫肯低华簪。

谅非轩冕族,应对多差参。萍蓬风波急,桑榆日月侵。

奈何从进士,此路转岖嶔。异质忌处群,孤芳难寄林。

谁怜松桂性,竞爱桃李阴。朝悲辞树叶,夕感归巢禽。

顾我多慷慨,穷檐时见临。清宵静相对,发白聆苦吟。

采兰起幽念,眇然望东南。秦吴修且阻,两地无数金。

我论徐方牧,好古天下钦。竹实凤所食,德馨神所歆。

求观众丘小,必上泰山岑。求观众流细,必泛沧溟深。

子其听我言,可以当所箴。既获则思返,无为久滞淫。

卞和试三献,期子在秋砧。

小学生必背唐代诗人韩愈的古诗(篇二)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原文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叁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衣食,馀叁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市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傀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叁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宝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石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译文

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有个人以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话,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但他却放弃官勋回到家乡来。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馒子维持生活过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给相当的房租、伙食费。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来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归还给主人。有钱剩,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饿的人。

他又说:“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动之后才完备的,我都离不开它们。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所以,国君的责任是治理我们,使我们能够生存,而各种官吏的责任则是秉承国君的旨意来教化百姓。责任有大有小,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的大小虽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如果光吃饭不做事,一定会有天降的灾祸。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丢下我泥馒子去游戏嬉戏。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力气容易用劲使出来,并且取得成效,脑子却难以勉强使它获得聪明。这样,干体力活的人被人役使,用脑力的人役使人,也是应该的。我只是选择那种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哩!

“唉!我拿着镘子到富贵人家干活有许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过一次,再从那里经过,当年的房屋已经成为废墟了。有的我曾去过两次,三次,后来经过那里,也成为废墟了。向他们邻居打听,有的说:‘唉!他们家主人被判刑杀掉了。’有的说:‘原主人已经死了,他们的子孙不能守住遗产。’也有的说:‘人死了,财产都充公了。’我从这些情况来看,不正是光吃饭不做事遭到了天降的灾祸吗?不正是勉强自己去干才智达不到的事,不选择与他的才能相称的事却要去充数据高位的结果吗?不正是多做了亏心事,明知不行,却勉强去做的结果吗?也可能是富贵难以保住,少贡献却多享受造成的结果吧!也许是富贵贫贱都有一定的时运,一来一去,不能经常保有吧?我的心怜悯这些人,所以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喜爱富贵,悲伤贫贱,我难道与一般人不同吗?”

他还说:“贡献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室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我能力小,贡献少,没有妻室儿女是可以的。再则我是个干体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养活妻室儿女,那么也够操心的了。一个人既要劳力,又要劳心,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做到啊!”

我听了他的话,起初还很疑惑不解,再进一步思考,觉得他这个人大概是个贤人,是那种所谓独善其身的人吧。但是我对他还是有些批评,觉得他为自己打算得太多,为别人打算太少,这难道是学了杨朱的学说吗?杨朱之学,是不肯拔自己一根毫毛去有利於天下,而王承福把有家当作劳心费力的事,不肯操点心来养活妻子儿女,难道会肯操劳心智为其他的人吗!但尽管如此,王承福比起世上那些一心唯恐得不到富贵,得到後又害怕失去的人,比那些为了满足生活上的欲望,以致贪婪奸邪无道以致丧命的人,又好上太多了。而且他的话对我多有警醒之处,所以我替他立传,用来作为自己的借鉴。

注释

①圬:(wū)粉刷墙壁。技:手艺,技能。

②业之:以此为职业。

③约:简约,简明扼要。尽:详尽,这里可引申为透辟。

④京兆长安:京兆,原意是地方大而人口多的地方,指京城及其郊区。京,大;兆,众多。唐时长安属京兆府,故称京兆长安。

⑤天宝之乱:天宝,唐玄宗(李隆基)年号。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边将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叛唐,史称“安史之乱”。玄宗曾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在京师招募士兵十一万讨伐安禄山。

⑥官勋:官家授给的勋级。唐制,有功劳者授以没有实职的官号,叫勋官。勋官有十二级。

⑦镘(man):镘子,粉刷墙壁的工具。

⑧市:街市。

⑨屋食:房租和伙食费。当:相当的价值。

⑩视时:根据当时。上下:增加或减少。佣:受雇为人劳动。这里作“工价”讲。

⑾稼:种植。

⑿致:尽。

⒀理:治。因唐高宗名治,唐人避讳,用“理”代“治”。

⒁化:教化。

⒂易能:容易掌握的技能。

⒃直:同“值”,价值,这里指报酬。

⒄力:指干体力活。心:指脑力劳动。强(qiǎng):勉力、努力。

小学生必背唐代诗人韩愈的古诗(篇三)

韩愈《送杨少尹序》原文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

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古时候疏广、疏受叔侄二人,因为年老,同一天辞掉职位离去。当时,朝廷中的公卿摆设宴席,在京都门外为他们饯行,车驾有数百辆之多;道路上旁观的,有很多人为之感叹并流下了眼泪,无不称赞他们贤明。汉代的史书既记载了他们的事迹,而后世擅长绘画的人,又画下了他们的形象,到今天依然光彩照人,清清楚楚的仿佛是前不久发生的事情。

国子监司业杨巨源,正以他善于写诗来教育学生,一旦到了七十岁,也禀白丞相离职回归他的故乡。世上常说古时的人和现今的人是不能并论的,而今杨巨源与疏氏二人,他们的思想难道有什么差异吗?

我攀附于公卿之末,恰逢生病不能出去送行。不知道杨少尹走的时候,都城门外送行的有多少人?车有多少辆?马有多少匹?道边的旁观者,也有为他的行为感叹,知道他是贤者的,还是没有呢?而史官能不能铺张渲染他的事迹,写成传记以做为疏氏二人的事迹的继续呢?不会冷落寂寞吧?我看到现在世上没有擅长绘画的,而画还是不画,也就不必考虑了!

然而我听说扬侯的辞归,丞相中有敬重而怜惜他的,奏明皇上任命他为其故乡河中府的少尹,以便不断绝他的俸禄;又亲自写诗来慰勉他。京城中擅长写诗的人,也作诗来应和。又不知道古时候疏氏二人的归乡,有这样的事吗?古人与今人相同还是不同,不得而知啊!

中古以后的士大夫,往往依靠官俸来养家,罢官之后就无归宿之处。杨侯刚成年,便在他的家乡被荐举,参加了《鹿鸣》宴而来到朝廷的。现在回到故乡,指着乡间的树说:“那些树是我的先人种的。”“那条溪流,那座山丘,是我小时候钓鱼、游戏的地方。”故乡的人没有不对他表示敬意的,人们告诫子孙要以杨侯不舍弃故土的美德做为榜样。古人所谓“乡先生”,逝去之后能够在乡里社庙中享受祭祀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

小学生必背唐代诗人韩愈的古诗(篇四)

韩愈《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览物兴怀,呈一二知旧》原文

灿灿辰角曙,亭亭寒露朝。川原共澄映,云日还浮飘。

上宰严祀事,清途振华镳。圆丘峻且坦,前对南山标。

村树黄复绿,中田稼何饶。顾瞻想岩谷,兴叹倦尘嚣。

惟彼颠瞑者,去公岂不辽。为仁朝自治,用静兵以销。

勿惮吐捉勤,可歌风雨调。圣贤相遇少,功德今宣昭。

小学生必背唐代诗人韩愈的古诗(篇五)

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原文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全文赏析

诗歌开篇描写了当天气候的变化。前三句描写了雨后曲江两岸的美丽景色。傍晚的天空还飘浮着淡淡的阴霾,但很快就消散了,显出了蓝天白日,碧空如洗,同楼台相映成画,美好的春天也就更为动人了。在曲江上,红花绿树倒映在江水之中,更衬托出春天的美丽。诗人用淡雅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清新的画卷,节奏欢快自然。

从美学观点看,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往往格外给人以美的享受。大概,水中、镜里反映出来的形象,总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一种澄明而又微茫仿佛的美感,其动人情处,往往超过实体。此诗写景之美,正从水中得来:久雨乍晴,蓝蓝的天,明晃晃的太阳,千门万户的楼台,姹紫嫣红的花树,统统倒映在“曲江水满”之中。花树和楼台的倒影斑驳地叠映在水里。于是,花从翠楼顶上长出来,鱼从绿树中间穿过去。偶然,微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楼台花树,摇晃生姿。这实比岸边实景更令人神摇心醉。

诗的结构也很有新意。它打破了绝句三句便转的规律,一连三句写景,第四句才陡然一问作结。这种结构上的特点,也很值得玩索。

这首诗是写给白居易的,除了倾诉自己的激情之外,也有惋惜和埋怨对方爽约的意思。诗人没有直接表露自己苦候、失望、埋怨的情绪,而是巧妙地极写曲江雨后空气清新景物明净所特有的美。曲江的春天,曲江楼台花树的迷人,愈是渲染得美好,愈显出辜负这良辰美景是多么可惜。末句虽只轻轻一问,尽管语气十分委婉,却把诗人这种心情表述得淋漓尽致。诗人构思巧妙,也于此可见。

写作背景

此诗为朋友间赠答之作。一个久雨之后轻阴转晴的傍晚,曲江涨起了新碧,绿树如洗,万紫千红,临风吐艳。兴致勃勃的韩愈,邀约张籍、白居易同游曲江。可惜白居易因雨后泥泞未去。游罢归来,韩愈写了这首诗,寄给白居易。

学生必会的韩愈简易古诗词十篇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当中曾诞生过许多杰出的诗人,为了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我们可以赏析解读韩愈的古诗词,它承载了民族情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您还记得诗人韩愈有哪些古诗词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学生必会的韩愈简易古诗词”,敬请阅读,希望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学生必会的韩愈简易古诗词【篇一】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原文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若是者何哉?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

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阁下者曰:“有观溺于水而爇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阁下且以为仁人乎哉?不然,若愈者,亦君子之所宜动心者也。

或谓愈:“子言则然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何?”愈窃谓之不知言者。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使等,尚得自举判官,无间于已仕未仕者;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乎此。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

愈再拜。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恭敬地再次禀告相公阁下:

前些日我曾呈上一封书信和所做的文章,等候您的指示已经十九天了,没有得到回音。我惶恐不安不敢离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于是我宁愿再次领受意想不到的责备,来要求陈述完我的意见,并向您请教。

我听说:陷入水火之中的人,求人帮忙免除灾难,并不因为那人和自己有父兄子弟一样的慈爱感情,才去呼喊他、指望他。而是希望在他旁边的人,即使与自己有怨恨,只要还不至于希望自己死去的,就要大声赶快呼喊,希望他施行仁义。那在他旁边的人,听见他的呼声和看见这种情形,也不会因为和他有父兄子弟一样的慈爱感情才去保全他的生命。即使与他有怨恨,只要还不至于希望他死去的人,就要拼命跑去用尽力气,弄湿手脚,烧焦毛发,救起他而不会去躲避。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是因为那情形确实危急,他的心情确实叫人可怜。

我努力学习,并且身体力行有好些年了。我没有考虑道路的艰险和平坦,一直前行没有停止过,以至于陷于穷困饥饿的水深火热中,那种情形既危险又急迫,我已经大声赶快呼喊了,阁下大概也听见和看见了,您是前来救我呢?还是安稳地坐着不来救呢?有人向您说:“有人看见被水淹和被火烧的人,虽然有可以救人的办法却始终没有去救。”阁下您认为他是个仁义君子吗?如果不这样认为,那么像我这样的人,也就是君子应该动心同情的了。

有人对我说:“你的话是对的,宰相是了解你的,只是时机不许可,怎么办呢?”我认为他不会讲话,实在是他的才能不值得我们贤明宰相的推荐罢了。至于所说的时机,本来就是处在上层地位的人所造成的,并不是上天安排的。前五六年时,宰相向上推荐,尚且有从平民中提拔的,那时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吗?况且现在的节度使、观察使和防御使、营田使等地位较低的官员,尚能自己选用判官,而没有区分他已经做过官还是没有做过官的。何况是宰相,我们君主所尊敬的人,却能说“不可”吗?古时候推荐人才,有的从盗贼中选取,有的从管理仓库的人中推荐。现在,我这个平民虽然地位低贱,但还是足够和这些人相比的。我的情况窘迫,言辞急切,不知道怎样斟酌才合适,只希望您稍微能施以爱惜人才的心。

韩愈再拜。

学生必会的韩愈简易古诗词【篇二】

韩愈《答李翊书》原文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全文赏析

韩愈认为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是为文的前提。他在《答李翊书》的开头说:“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有日矣,况其外文乎?”由此可见,他认为德是文章的内核,文是德之载体,或者说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这和他所一贯倡导的“文以载道”说是相一致的。如,他在《争臣论》一文中说:“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人也。”在《答李秀才书》中说:“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

那么,“道”和“文”怎样能相促相长,达到较高的水准呢?他在《答李翊书》的第二段形象的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说:“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竢其食,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要写好文章,不要只是想去寻找一盒能让东施变西施的外用美丽霜,不要被狭隘的功利所驱谴,而要像为树养根,给灯加油那样,去加强道德修养,有了教高的道德水准,诗之树、文之灯才根深叶茂、光焰万丈!有了较高的道德修养,就有了经济苍生的使命感,就有了悯难怜弱的同情心,就有了正道直言的方正人格,遇不平则鸣,有愤激则书,敢于为民请命,敢于为一切正义和真理摇旗呐喊、奔走呼号。金银财色不能动其心,酷刑利刃不能钳其口。想不说话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呀,何需挖空心思、搜肠刮肚、冥搜虚饰以敷缀其文呢?

学生必会的韩愈简易古诗词【篇三】

韩愈《招杨之罘》原文

柏生两石间,万岁终不大。野马不识人,难以驾车盖。

柏移就平地,马羁入厩中。马思自由悲,柏有伤根容。

伤根柏不死,千丈日以至。马悲罢还乐,振迅矜鞍辔。

之罘南山来,文字得我惊。馆置使读书,日有求归声。

我令之罘归,失得柏与马。之罘别我去,计出柏马下。

我自之罘归,入门思而悲。之罘别我去,能不思我为。

洒扫县中居,引水经竹间。嚣哗所不及,何异山中闲。

前陈百家书,食有肉与鱼。先王遗文章,缀缉实在余。

礼称独学陋,易贵不远复。作诗招之罘,晨夕抱饥渴。

学生必会的韩愈简易古诗词【篇四】

韩愈《叉鱼招张功曹(署)》原文

叉鱼春岸阔,此兴在中宵。大炬然如昼,长船缚似桥。

深窥沙可数,静搒水无摇。刃下那能脱,波间或自跳。

中鳞怜锦碎,当目讶珠销。迷火逃翻近,惊人去暂遥。

竞多心转细,得隽语时嚣。潭罄知存寡,舷平觉获饶。

交头疑凑饵,骈首类同条。濡沫情虽密,登门事已辽。

盈车欺故事,饲犬验今朝。血浪凝犹沸,腥风远更飘。

盖江烟幂幂,拂棹影寥寥。獭去愁无食,龙移惧见烧。

如棠名既误,钓渭日徒消。文客惊先赋,篙工喜尽谣。

脍成思我友,观乐忆吾僚。自可捐忧累,何须强问鸮.

学生必会的韩愈简易古诗词【篇五】

韩愈《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原文

从军古云乐,谈笑青油幕。灯明夜观棋,月暗秋城柝。 ——李正封

羁客方寂历,惊乌时落泊。语阑壮气衰,酒醒寒砧作。 ——韩愈

遇主贵陈力,夷凶匪兼弱。百牢犒舆师,千户购首恶。 ——李正封

平生耻论兵,末暮不轻诺。徒然感恩义,谁复论勋爵。 ——韩愈

多士被沾污,小夷施毒蠚。何当铸剑戟。相与归台阁。 ——李正封

室妇叹鸣鹳,家人祝喜鹊。终朝考蓍龟,何日亲烝礿. ——韩愈

间使断津梁,潜军索林薄。红尘羽书靖,大水沙囊涸。 ——李正封

铭山子所工,插羽余何怍。未足烦刀俎,只应输管钥。 ——韩愈

雨矢逐天狼,电矛驱海若。灵诛固无纵,力战谁敢却。 ——李正封

峨峨云梯翔,赫赫火箭著。连空隳雉堞,照夜焚城郭。 ——韩愈

军门宣一令,庙算建三略。雷鼓揭千枪,浮桥交万筰. ——李正封

蹂野马云腾,映原旗火铄。疲氓坠将拯,残虏狂可缚。 ——韩愈

摧锋若貙兕,超乘如猱玃.逢掖服翻惭,缦胡缨可愕。 ——李正封

星陨闻雊雉,师兴随唳鹤。虎豹贪犬羊,鹰鹯憎鸟雀。 ——韩愈

烧陂除积聚,灌垒失依托。凭轼谕昏迷,执殳征暴虐。 ——李正封

仓空战卒饥,月黑探兵错。凶徒更蹈藉,逆族相啖嚼。 ——韩愈

轴轳亘淮泗,旆旌连夏鄂。大野纵氐羌,长河浴骝骆。 ——李正封

东西竞角逐,远近施矰缴。人怨童聚谣,天殃鬼行疟。 ——韩愈

汉刑支郡黜,周制闲田削。侯社退无功,鬼薪惩不恪。 ——李正封

余虽司斧锧,情本尚丘壑。且待献俘囚,终当返耕获。 ——韩愈

藁街陈鈇钺,桃塞兴钱鎛.地理画封疆,天文扫寥廓。 ——李正封

天子悯疮痍,将军禁卤掠。策勋封龙额,归兽获麟脚。 ——韩愈

诘诛敬王怒,给复哀人瘼。泽发解兜鍪,酡颜倾凿落。 ——李正封

安存惟恐晚,洗雪不论昨。暮鸟已安巢,春蚕看满箔。 ——韩愈

声明动朝阙,光宠耀京洛。旁午降丝纶,中坚拥鼓铎。 ——李正封

密坐列珠翠,高门涂粉雘.跋朝贺书飞,塞路归鞍跃。 ——韩愈

魏阙横云汉,秦关束岩崿。拜迎罗櫜鞬,问遗结囊橐。 ——李正封

江淮永清晏,宇宙重开拓。是日号升平,此年名作噩。 ——韩愈

洪赦方下究,武飙亦旁魄。南据定蛮陬,北攫空朔漠。 ——李正封

儒生惬教化,武士猛刺斫。吾相两优游,他人双落莫。 ——韩愈

印从负鼎佩,门为登坛凿。再入更显严,九迁弥謇谔。 ——李正封

宾筵尽狐赵,导骑多卫霍。国史擅芬芳,宫娃分绰约。 ——韩愈

丹掖列鹓鹭,洪炉衣狐貉。摛文挥月毫,讲剑淬霜锷。 ——李正封

命衣备藻火,赐乐兼拊搏。两厢铺氍毹,五鼎调勺药。 ——韩愈

带垂苍玉佩,辔蹙黄金络。诱接喻登龙,趋驰状倾藿。 ——李正封

青娥翳长袖,红颊吹鸣籥.傥不忍辛勤,何由恣欢谑。 ——韩愈

惟当早富贵,岂得暂寂寞。但掷雇笑金,仍祈却老药。 ——李正封

殁庙配尊斝,生堂合y7鑮.安行庇松篁,高卧枕莞蒻. ——韩愈

洗沐恣兰芷,割烹厌腗臄。喜颜非忸怩,达志无陨获。 ——李正封

诙谐酒席展,慷慨戎装著。斩马祭旄纛,炰羔礼芒屩。 ——韩愈

山多离隐豹,野有求伸蠖。推选阅群材,荐延搜一鹗。 ——李正封

左右供谄誉,亲交献谀噱。名声载揄扬,权势实熏灼。 ——韩愈

道旧生感激,当歌发酬酢。群孙轻绮纨,下客丰醴酪。 ——李正封

穷天贡琛异,匝海赐酺醵。作乐鼓还槌,从禽弓始彍。 ——韩愈

取欢移日饮,求胜通宵博。五白气争呼,六奇心运度。 ——李正封

恩泽诚布濩,嚚顽已箫勺。告成上云亭,考古垂矩矱. ——韩愈

前堂清夜吹,东第良晨酌。池莲拆秋房,院竹翻夏箨。 ——李正封

五狩朝恒岱,三畋宿杨柞。农书乍讨论,马法长悬格。 ——韩愈

雪下收新息,阳生过京索。尔牛时寝讹,我仆或歌咢. ——李正封

帝载弥天地,臣辞劣萤爝。为诗安能详,庶用存糟粕。 ——韩愈

学生必会的韩愈简易古诗词【篇六】

韩愈《丰陵行(顺宗陵也,在富平县东北三十里)》原文

羽卫煌煌一百里,晓出都门葬天子。群臣杂沓驰后先,

宫官穰穰来不已。是时新秋七月初,金神按节炎气除。

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旗旆卷以舒。逾梁下坂笳鼓咽,

嵽嵲遂走玄宫闾。哭声訇天百鸟噪,幽坎昼闭空灵舆。

皇帝孝心深且远,资送礼备无赢馀。设官置卫锁嫔妓,

供养朝夕象平居。臣闻神道尚清净,三代旧制存诸书。

墓藏庙祭不可乱,欲言非职知何如。

学生必会的韩愈简易古诗词【篇七】

韩愈《与于襄阳书》原文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邪?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愈虽不才,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龊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译文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恭敬地把信呈给尚书阁下:读书人能够享有大名声,显扬于当代,没有哪一个不是靠在天下有名望、地位显达的前辈替他引荐的。读书人能够把他的美好德行流传下来,照耀后代的,也没有哪一个不是靠在天下有名望的后辈给他做继承人的。没有人给他引荐,即使有美好的才华也不会显扬;没有人作继承人,即使有很好的功业、德行也不会流传。这两种人,未曾不是互相等待的,然而千百年才相逢一次。难道是居于上位的人中没有可以攀援的人,居于下位的人中没有值得举荐的人吗?为什么他们互相等待那样殷切,而相逢的机会却那样少呢?其原因在于居于下位的人倚仗自己的才华不肯巴结地位高的人请求引荐,居于上位的人倚仗自己的地位不肯照顾地位低的人。所以才学很高的人很多都为不得志而忧愁,地位高的人没有显耀的声誉。这两种人的行为都是错误的。没有去求取,就不能说上面没有引荐人;没有向下寻找,就不能说下面没有可以举荐的人。我思考这句话已经很久了,没有敢把这句话说给别人听。

我从旁听说阁下具有非凡的才能,不随波逐流、有独到的见识,行为方正做事实际,进退有度不随流俗,文武官员能量才任用。难道您就是我所说的那种人吗?然而没有听说过后辈有得到您的赏识和礼遇的,难道是您寻求而没能得到吗?还是您志在建功立业,而办事一心想报答君主,虽然遇到了可以推荐的人才,也没有空闲来以礼相待呢?为什么应该听到您推荐人才的事却久久没有听到呢?

我虽然没有才能,但要求自己却不敢落后于一般人。阁下将要寻求的人才还没能找到吗?古人说过:“请从我郭隗开始。”我现在只为早晚的柴米和雇仆人的费用着急,这些不过费阁下一顿早饭的费用就足够了。如果您说:“我志在建功立业,办事一心想报答君主,虽然遇到了可以推荐的人才,还没有空闲来以礼相待。”那就不是我敢去知道的了。世间那些拘谨小心的人,既不足以向他们告诉这些话,而胸怀坦白、才识卓越的人,又不听取我的话,那么就真的是我的命运很坏了!

恭敬地呈上我以前作的文章十八篇,如蒙您过目,也足以了解我的志向所在。

韩愈诚惶诚恐,再拜。

注释

⑴贞元十八年春,韩愈为四门博士。国子,即国子监,唐代最高学府,下分七馆: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四门博士,即四门馆教授。将仕郎,官阶,唐属从九品。守,任的意思。

⑵负:仗侍。

⑶休光:盛美的光辉,光华。

⑷后进之士:后通显的人。为之后焉:做他们的歌颂者。

⑸虽盛而不传:即使成就卓越却不会流传。

⑹是二人:这两种人。相须:相待。这里是互相依赖的意思。

⑺援:攀援。推:推举。

⑻殷多、盛。这里引申作密切解。相遇:互相遇合。

⑼负:仗恃。谄:讨好。

⑽顾:照顾关怀。

⑾戚戚:忧虑的样子。赫赫:威显的样子。

⑿干之:求他。干,干谒。

⒀闻于人:听说。⒁侧闻:从旁边听说,表示谦恭。

⒂道方而事实:道德方正而工作讲求实际。

⒃卷舒:卷缩舒展,这里是进退的意思。文武:具有文、武的才能的人。唯其所用:只在您来使用。其,你,第二人称。

⒄遇知:受到赏识。获礼:得到尊敬。

⒅恒:平常,普通。

⒆:隗kuí,郭隗,战国时燕国人。燕昭王招贤纳士,欲报齐国之仇,往见郭隗,郭隗说:“今王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⒇刍:读音chú,喂牲口的草。

学生必会的韩愈简易古诗词【篇八】

韩愈《琴操十首。履霜操》原文

(尹吉甫子伯奇无罪,为后母谮而见逐,自伤作。

本词云:朝履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信谗言。

孤恩别离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

痛殁不同兮恩有偏,谁能流顾兮知我冤)

父兮儿寒,母兮儿饥。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儿在中野,以宿以处。四无人声,谁与儿语。

儿寒何衣,儿饥何食。儿行于野,履霜以足。

母生众儿,有母怜之。独无母怜,儿宁不悲。

学生必会的韩愈简易古诗词【篇九】

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原文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全文赏析

这首诗写在淮西大捷后作者随军凯旋途中。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二年)。当时唐军抵达潼关,即将向华州进发。作者以行军司马身份写成此诗,由快马递交华州刺史张贾,一则抒发胜利豪情,一则通知对方准备犒军。所以诗题“先寄”。“十二”是张贾行第;张贾曾做属门下省的给事中。当时中书、门下二省官员通称“阁老”:又因汉代尊称州刺史为“使君”,唐人沿用。此诗曾被称为韩愈“平生第一首快诗”(蒋抱玄),艺术上显著特色是一反绝句含蓄婉曲之法,以劲笔写小诗,于短小篇幅见波澜壮阔,是唐绝句中富有个性的佳作。

头两句写凯旋大军抵达潼关的壮丽图景。“ 荆山”一名覆釜山,在今河南灵宝境内,与华山相距二百余里。华山在潼关西面,巍峨耸峙,俯瞰秦川,辽远无际;倾听黄河,波涛澎湃,景象异常壮阔。第一句从荆山写到华山,仿佛凯旋大军在旋踵间便跨过了广阔的地域,开笔极有气魄,为全诗定下了雄壮的基调。清人施补华说它简劲有力,足与杜甫“齐鲁青未了”的名句媲美,是并不过分的。对比一下作者稍前所作的同一主题的《过襄城》第一句“郾城辞罢辞襄城”,它与“荆山”句句式相似处是都使用了“句中排”(“郾城——襄城”;“荆山——华山”)重叠形式。然而“郾城”与“襄城”只是路过的两个地名而已;而“荆山”、“华山”却带有感情色彩,在凯旋者心目中,雄伟的山岳,仿佛也为他们的丰功伟绩所折服,争相奔来表示庆贺。拟人化的手法显得生动有致。相形之下,“郾城”一句就起得平平了。

在第二句里,作者抓住几个突出形象来描写迎师凯旋的壮丽情景,气象宏大。当时隆冬多雪,已显得“冬日可爱”。“日出”被采入诗中和具体历史内容相结合,形象的意蕴便更为深厚了。太阳东升,冰雪消融,象征着藩镇割据局面一时扭转,“元和中兴”由此实现。“潼关”古塞,在明丽的阳光下焕发了光彩,此刻四扇大开,由“狭窄不容车”的险隘一变而为庄严宏伟的“凯旋门”。虽未直接写人,壮观的图景却蕴含在字里行间,给读者留下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军旗猎猎,鼓角齐鸣,浩浩荡荡的大军抵达潼关;地方官吏远出关门相迎接;百姓箪食壶浆,载欣载奔,夹道慰劳王师。“写歌舞入关,不着一字,尽于言外传之,所以为妙”(程学恂《韩诗臆说》)。关于潼关城门是“四扇”还是两扇,清代诗评家曾有争论,其实诗歌不比地理志,是不必拘泥于实际的。试把“四扇”改为“两扇”,那就怎么读也不够味了。加倍言之,气象、境界全出。所以,单从艺术处理角度讲,这样写也有必要。何况出奇制胜,本来就是韩诗的特色。

诗的后两句换用第二人称语气,以抒情笔调通知华州刺史张贾准备犒军。潼关离华州尚有一百二十里地,故说“远”。远迎凯旋的将士,本应不辞劳苦。不过这话得由出迎一方道来,才近乎人情之常。而这里“莫辞迎侯远”,却是接受欢迎一方的语气,完全抛开客气常套,却更能表达得意自豪的情态、主人翁的襟怀,故显得极为合理合情。《过襄城》中相应有一句“家山不用远来迎”,虽辞不同而意近。然前者语涉幽默,轻松风趣,切合喜庆环境中的实际情况,读来倍觉有味。而后者拘于常理,反而难把这样的意境表达充分。

第四句“相公”指平淮大军实际统帅——宰相裴度,淮西大捷与他运筹帷幄之功分不开。“蔡州”原是淮西强藩吴元济巢穴。公元816年(元和十二年)十月,唐将李愬雪夜攻破蔡州,生擒吴元济。这是平淮关键战役,所以诗中以“破蔡州”借代淮西大捷。“新”一作“亲”,但“新”字尤妙,它不但包含“亲”意在内,而且表示决战刚刚结束。当时朝廷上“一时重叠赏元功”,而人们“自趁新年贺太平”那是胜利、自豪气氛到达高潮的时刻。诗中对裴度由衷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统一战争的态度。以直赋作结,将全诗一语收拢,山岳为何奔走,阳光为何高照,潼关为何大开,刺史远出迎候何人,这里有了总的答复,成为全诗点眼结穴之所在。前三句中均未直接写凯旋的人,在此句予以直点。这种手法,好比传统剧中重要人物的亮相,给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

综观全诗,一、二句一路写去,三句直呼,四句直点,可称是用劲笔,抒豪情。由于它刚直中有开合,有顿宕,刚中见韧,直而不平,“卷波澜入小诗”(查慎行),饶有韵味。一首政治抒情诗,采用犒军通知的方式写出,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激情,非一般应酬之作所望尘莫及的了。

学生必会的韩愈简易古诗词【篇十】

韩愈《读东方朔杂事》原文

严严王母宫,下维万仙家。噫欠为飘风,濯手大雨沱。

方朔乃竖子,骄不加禁诃。偷入雷电室,輷輘掉狂车。

王母闻以笑,卫官助呀呀。不知万万人,生身埋泥沙。

簸顿五山踣,流漂八维蹉。曰吾儿可憎,奈此狡狯何。

方朔闻不喜,褫身络蛟蛇。瞻相北斗柄,两手自相挼。

群仙急乃言,百犯庸不科。向观睥睨处,事在不可赦。

欲不布露言,外口实喧哗。王母不得已,颜嚬口赍嗟。

颔头可其奏,送以紫玉珂。方朔不惩创,挟恩更矜夸。

诋欺刘天子,正昼溺殿衙。一旦不辞诀,摄身凌苍霞。

"韩愈古诗大全"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