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改革创新的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8.03

改革创新的心得体会范本。

每个人对事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对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我们称之为心得。写作训练中有一项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关于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改革创新的心得体会范本”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改革创新的心得体会 篇1

xx年2月14、15日,我在运城参加了市联社组织的党支部书记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集中培训班。与其他党支部书记一样,我满怀激情,认真学习,积极讨论。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我收益很多。

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支部书记是支部党建工作的领头雁,应有坚定的信念,睿智的思想,宽广的胸怀,正直的为人和文明的言行,我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严格要求自己,做好示范。

要热爱党建工作,认真履职尽责,用心干好支部工作。要善于思考,肯于钻研,将支部工作同全行的工作统一起来,才能在攻坚克难,在推动发展的过程中体会历久弥新的工作热情,开展好工作。

要把此次培训当做新的起点,做精通业务的行家。要学而不厌,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在更新知识上下功夫,始终抓紧学习,增强学习自觉性。坚持学以致用,抓好党建常规工作,将大讨论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培训让我对《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将以上率下,带头解放思想,带头查找问题,带头整改提升。做一颗传播的种子,带头讲党课,把培训班所学、所想、所思传授给身边的同志,把培训成果转化为今后提升思想的标杆、孵化工作的思路,做出无愧于新时代支部书记的新业绩。还要落实总行党委安排,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开展大讨论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为河津农商行二次腾飞做出贡献。

改革创新的心得体会 篇2

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是趋成熟的今天,经过几代"邮政人"的不懈努力,邮政企业把许多个"不可能"变为了现实,真正实现了邮政业务持续稳定的发展。作为新一代"邮政人"我深感肩负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创造优质。高效,全新的邮政企业形象,成为全体同仁共同的奋斗目标。

在去的几十年里,尤其是年邮政分营体制改革之后,邮政企业又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更为激烈的挑战。这一路走来我们深知其中的艰辛和不易!时至今日,我们能在如此激烈的竟争中占领一席之地,再次证明了我们的经营理念是非常正确的。作为一名普通的邮政职工,我看到了我们的优势同时也看到了我们较其它行业的不足之处。公同以"服务三农"为根本的发展理念,说明了我们有较高的发展眼光以及准确的市场定位。然而,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找准了位置,我们还应依靠独特创新,高效务实的经营模式,不断积淀企业文化含量,依托我们网点遍布城乡这一独特优势。"先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时时刻刻心系用户,以客户的满意为我们的最高追求,以服务人民为我们的主要宗旨,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不是让:"服务三农"成为一个响亮的口号。"一条锁链,最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这个道理在企业中也同样适用。不论一个公司有社会上拥有多高的知名度,多大的影响,如果没有一支服务专业,技能过硬的团队,那么,公司的一切经营成果都无法实现。成绩都像是建设在无基础之上的"空中楼阁",再美丽的外表也避免不了轰然倒塌的结局。我们的用户,在使用我们提供的所有业务时,我想他是不会去了解这个公司的管理如何,公司的经营理念有多先进,而是只会看我们为其提供的服务是否到位,我和满意度有多高,看似很小的一个点,却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可靠的服务的同时,用户对企业的满意度,信任度就会增加一分,同时我们对市场份额的占领就会增加一分,反之我们就会因为各种故障,扎帐停业,态度生硬,缺乏职业素养等诸如此类的细节问题,让用户高兴而来,失望而归,长此以往我们还拿什么来参与市场竞争?我们提倡发展,锐意创新的思路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在了展的任何阶段,这些基本理念是不能丢的。加强职工素质建设,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所在。昨天,我们携手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今天我们正迎着新的目标努力前进;明天我们必将以更加成功的资态成为金融业一面不倒的旗帜!

改革创新的心得体会 篇3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珠汕深圳特区好,都会羊城气势雄。

3、海外华胞多奉献,人才资本受推崇。

4、兴资办学设工厂,业绩辉煌创首功。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7、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8、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9、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1、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

12、中国改革硕果丰,贵州开放任先锋。

1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14、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15、叨承礼乐为家世,欲以讴歌寄快文。

16、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

17、清歌一曲梁尘起,腰鼓百面春雷发。

1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千头万木春。

19、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20、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

2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3、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2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5、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26、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改革创新的心得体会 篇4

开展大讨论,就是要引导全省党员干部群众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以积极向上的干劲、敢闯敢试的拼劲、不懈奋斗的韧劲,强力促改,主动求新,深入谋转,勇于任事,进一步打造山西的新优势新动力新形象。;就是要进一-步引领各级领导干部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革命,刀刃向内,逐一破题,真正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就是要在全省来一场学习的革命、思想的革命、工作的革命,来一次理念的大提升、本领的大提升、作风的大提升,高质量地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把中央及省委的重大决策落实好。

作为一名年轻的组工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一是要以破除思想保守僵化为准,认真对照文件,明确思想症结所在,积极学习新思想,在日常工作中,主动谋划,在实际工作中边干边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二是要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深入开展大讨论,并在领会、弄懂改什么、革什么、创什么上狠下功夫,以破除工作标杆不高为准,取其上者得其中,取其中者得其下。在工作中克服随遇而安,要求不高,坚持一流标准创造一流业绩。三是要以破除慵懒散漫为准,在工作过程中加强自律自觉,克服自由散漫作风,实干担当,以过硬作风彰显担当作为。

改革创新的心得体会 篇5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不是西方供应学派思路的翻版,也不是计划经济手段的回归,而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这一改革的关键是,要让政策机制与市场机制相互配合,形成推动中国经济步入转型升级健康轨道的合力。

最近,国务院连续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确定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措施,值得关注。上述举措接连推出,与今年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联密切。结合近期一系列重要的政策信号,大体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断:以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研判中国经济发展成效的一个重要观察点。

眼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深度融合。扑朔迷离的世界经济走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趋加深。前不久,在中国欢度传统春节之际,全球股市突遭“黑色一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探,市场需求萎靡不振,国际机构纷纷下调经济增速预期。种种迹象表明,今年经济增长难度将大于去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为严峻。因此,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稳定全年经济增长尤为重要。

从已经掌握的情况看,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以创新的思维坚持扩大开放,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之举。其部署与政策安排重点将放在加快服务贸易发展,优化外贸结构上。与此同时,在解决国内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上,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微观政策、改革政策和社会政策相互配合,业已显露端倪。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重点抓好“去”的同时,在“补”的方面,亦有许多不同以往的创新之举。

进一步观察还可发现,为进一步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尽快形成新的生产力,中央决定在科技成果自主转移、科技人员兼职开展成果转化等方面进一步松绑,加大对科技人员和开展科研、成果转化等工作奖励力度。紧紧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进一步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大动能,势必会为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添新活力。

需要指出的是,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不是西方供应学派思路的翻版,也不是计划经济手段的回归,而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这一改革的关键是,要让政策机制与市场机制相互配合,形成推动中国经济步入转型升级健康轨道的合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短期内也许不会给经济增速带来明显变化,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增长的韧性和可持续性方面将不断累积积极效果,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从量变到质变,逐步实现转型升级的预期目标,而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改革创新的心得体会 篇6

今天,**医学系学生党支部带着我们观看学习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首场报告会中科院杨建华报告视频。

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杨建华通过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历程,讲述了深圳创新基因成就先进院高速发展、深港合作及三个面向助推先进院学术格局形成、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是先进院模式成功实践的重要保障等宝贵经验,让我受益匪浅,让我进一步深刻领会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改革发展已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行百里者半九十。而今,我们进入新时代,走出改革发展的深水区需要继续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红旗渠的奋斗精神。

大讨论是一场思想觉醒、革故鼎新的学习实践,是一场求真务实、拓展新局的学习实践,是一场守住底线、勇攀高峰的学习实践。观看了报告视频,我更加坚定了勇立潮头、锐意开拓、争先进位的信心和力量。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是要围绕党支部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学习,进一步打开思想解放大门,从大讨论中学思路、找措施、改作风,激发出改革创新的新动能,激发出奋发有为的精气神,以大讨论新成效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生。

二是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按照党支部部署,深入对照六个着力六个坚持,以更加精准的问题导向,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对标模范先进,找差距、补短板、抓落实、求实效,在改革中担当,在创新中作为,努力落实到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是突出问题导向,按照大讨论总体要求,深入查明自身学习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认真反思,整理出改进措施,在大讨论的浪潮里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四是要巩固提升、创新奋斗,自己在学习中要紧密联系实践,注重平时的实验课和医院见习,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实用型医学人才,为以后服务更多的患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的报告视频,我感受到了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鼓舞,同时也感到了身上压力和责任,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一定会全面落实学校的要求,活学活用,真听真信,勤于学习,勇于优秀,敢于绽放。

改革创新的心得体会 篇7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当前,我县已进入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关键期,要进一步增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切实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坚持资金投入力度不减,双签责任不变、扶持政策不变、帮扶力量不撤、考核督导力度不减的原则,在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上下功夫,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工程;在精准帮扶上下功夫,找准方向、瞄准目标、提升能力、解决问题,把勤学、善思、务实的精神贯穿到工作全过程;在因地制宜上下功夫,加强对各级帮扶干部和包片、包村干部以及村级干部培训学习,切实增强业务本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用所学知识,找准找实工作方法和路径,助推脱贫攻坚政策不偏不倚、不折不扣,进一步抓重点、补短板、探路子、创优势,让贫困群众不仅能摘掉穷帽子,还能栽下摇钱树、捧上金饭碗,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实现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GZ85.Com扩展阅读

改革创新心得体会精华九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有很多感受和体悟,我们应该尝试将这些想法记录下来,写进心得体会里。撰写心得体会是对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和思考。如果您想阅读一篇优秀的文章,工作总结之家强烈推荐您阅读“改革创新心得体会”。我们为您提供这些资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和启发!

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篇1

在现代社会,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关键。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掌握改革创新的核心意识,不断挖掘市场需求,并不断创新和进步。但是,如何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强化对改革创新意识的认识。改革创新是实现持续进步的关键,是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增强对创新和变革的紧迫感和动力感。

其次,找到自身创新动力。人人都可以创新,但创新要有动力,这个动力来源于自身的要求和目标。因此,要有明确的个人发展目标,要坚定追求更高水平的信念,还要认真分析个人独特的优势和优点,找到更多的自我激励。只有发挥自身潜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成功和价值创造。

再次,要保持敏感度,关注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改革创新的源动力,我们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了解客户和消费者需求的变迁和数量变化,认真分析市场瓶颈和发展机遇,并据此作出相应的策略和决策。只有与市场同行,才能保证创新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此外,要拥有一流的团队。强大的团队是创新和变革的关键所在。团队成员之间要有良好的沟通协作和协调能力,在共同的目标和使命指引下,共同解决问题,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团队的凝聚力和团队成员的机智和智慧都需要不断地增强,这可以通过内部交流、学习和外部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来实现。

综上所述,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对改革创新的认识和意识,找到个人创新动力和源动力,保持敏感度,关注市场需求,拥有一流团队的推动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取得更进一步的成功。

改革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能够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作为个人和企业,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这一点,不断完善和优化自身的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中追求自我,才能在改革创新的路上不断前行,实现更高的发展和更大的成功。

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篇2

1.开创则更定百度。尽涤旧习而气象维新:守成则安静无为,故纵脞废萎而百事隳坏。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3.将来,先进国家生产的产品价值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从蓝领工人的劳动及从资本物中得来,而主要是从设想和创新中得到的。

4.新奥天下事创新为先,创新清洁能源新奥当先。

5.创新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创新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创新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创新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

6.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

7.在领悟上不肯钻研的人是不会提出问题的;在事业上缺乏突破力的人是不会有所创新的。

8.创新——“创新”将是以知识融合经验,提升制造科技的“核心竞争力”。

9.力行求是,勇于创新,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10.创新的功能——促使竞争生态结构的改变,它提供我们挑战传统的新观念,促使我们推动全球分工的新思维,技术整合的新方法,人才培育的新方法

11.创新是古老大海上的一叶方舟,崭新的风帆扬起一片新的源泉;创新是绿茵草地里的一朵花朵,嫣红的花蕾绽放一抹新的希望;创新是苍苍蓝天中的一个太阳,灿烂的光辉闪耀一道新的永恒。

12.科学技术史证明,过多的知识信息有时反倒会妨碍和限制创新。

13.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

14.要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

15.一个人想做点事业,非得走自己的路。要开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自己提出问题,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开了创新的第一步。

16.创新需要智慧;创新需要头脑;创新需要灵感。

17.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自己,让自己勇于创新,坚持不断的奋斗,用自己的努力一直看清自己的每一步,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与失败,让自己更加的清晰明了的明白,生活是一场游戏,也是一个战场,只有用尽我们自己的全力,我们才能够顺利的完成上天赋予我们的使命,一步步的跨越自己的未来,自己的.人生。

18.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全面推进创新型新奥建设。

19.企业的成败在于能否创新,尤其是当前新旧体制转换阶段,在企业特殊困难时期,更需要有这种精神。

20.坚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发展水平。

21.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八个大字。

22.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23.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24.我们的科学史,只写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的,发现“此路不通”的失败者统统不写,这是很不公平的。

25.我们要记着,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

26.创新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

27.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管理人员的创新精神。

28.科技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

29.市场竞争不同情弱者,不创新突破只有出局。

30.遇到难题时,我总是力求寻找巧妙的思路,出奇制胜。

31.作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年轻人,大多是敢于向千年不变的戒规、定律挑战的人,他们做出了大师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来,让世人大吃一惊。

32.科学的幻想归根结底是科学和技术的大胆创造。

33.灵感从孤独者深沉的思考中迸发;智慧从孤独者深沉的思考中起源;创新从孤独者深沉的思考中成形;诗情从孤独者深沉的思考中溢出。

34.渐进就是守旧。因此经营理念创新,就要反渐进,务必一步到位

35.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

36.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

37.异想天开给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这是每一个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需的。

38.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

39.以大小为主的创新并不改变什么,只有通过改变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来推出新产品。

40.人生需要深入地进行创造,甚至创新,开辟人生的丰收景象。

41.大凡实际接触过科学研究的人都知道,不肯超越事实的人很少会有成就。

42.每一天创新一点点,是在走向。每一天多做一点点,是在走向丰收。每一天进步一点点,是在走向成功。

43.在创造家的事业中,每一步都要三思而后行,而不是盲目地瞎碰。

44.把每位员工经营成创新的sbu,并不断经营出高素质的人才的决定性因素,就是管理者能否经营自我。

45.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很难描述的。在我看来有三种人,生意人:创造钱;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家:为社会承担责任。企业家应该为社会创造环境。企业家必须要有创新的精神。

46.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

47.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48.生活就是创新,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生活就是付出,只有吃苦流汗才能实现理想;生活就是享受,只有品尝人生才能感知生活的快乐。

49.把每位员工经营成创新的SBU并不断经营出高素质的人才的决定性因素就是管理者能否经营自我。

50.创新离不开继承,创新离不开坚持,创新离不开积累,创新离不开借鉴,创新离不开落实,创新离不开坚持。

51.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进之路;创新是思路,引导我们前行。

52.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

53.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

5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因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55.坚持科学发展,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56.干部怎样对市场?创与闯。既要创新、创造;又要有闯劲、冲劲。

57.社会创新才能有进步,思想创新才能挽回更多的婚姻,挽救更多的生命。

58.凡事力争的可能性,但必须做最坏的准备。做创新的科研工作更是如此。

59.渐进就是守旧。所以经营理念创新,就要反渐进,必须一步到位。

60.何谓超越?超越就是吃螃蟹,就是创新。

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篇3

无论是坐在安静的课堂还是徜徉在美丽的校园,所到之处无不渗透和折射着浓浓的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不管是聆听教授们授课还是路遇行色匆匆的学子,无不体现着清华人的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一是解放思想提境界。虽然此次在清华学习时间不长,但我的思维方式和观念都得到了一次全面更新,开阔了眼界视野,提高了思想境界,真正懂得了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境界,伟大的实践需要宽广的眼界这个道理。当前,我县刚刚脱贫摘帽,急需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借鉴《电子商务与扶贫攻坚》所学的相关知识,我县当前更应当继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大力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电商专业知识,以上司乡岭头村为先进典型,将电商致富的理念深入贯彻到每一名群众心中。

二是自我加压提素质。每一位站在清华讲台上的老师都有着一段他们奋斗拼搏的艰苦历史。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让我触动不已,较之他们,我们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知识浅薄、安于现状、骄傲自满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应当不断给自己加压,特别是要拓宽思路、开阔眼界,脱贫攻坚的优秀成果既是压力、更是动力,我县应当乘着脱贫的东风,进一步抓好我县的经济建设,打好红色武乡旅游牌,吸引更多投资。同时,大力推进人才回归战略,挖掘优秀人才资源,为武乡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三是担当作为提标准。对照正在开展的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和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要求,我认识到自己存在因循守旧、创新精神不足的问题,存在学不学不是很重要务实干好工作最重要的以干代学思想,导致在发展理念上有差距,思想还不够解放,缺乏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各项工作满足于稳中求进,不出岔子,打破陈规、攻坚克难的锐气不够突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学以致用,提高水平,把所学所用发挥到实际工作中,培养自己用创新思维谋划工作的能力,借鉴本领域先进的经验做法,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力争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进了清华门,就是清华人,我将把在清华的学习当作新的起点,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带到今后的工作中,崇尚实干、改革创新,敢于亮剑、迎难而上,用昂扬的斗志、必胜的信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不辜负组织对我的培养,不愧对领导和群众的信任,为武乡老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篇4

心得体会

全市开展“改革、创新、担当”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是巩固和拓展我市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迫切需要,作为一名县xx单位工作人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从政治和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这次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学习市委、县委以“改革、创新、担当”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精神,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投身到这次大讨论活动中去;要努力破解在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作风、工作效能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正确处理活动与各项业务工作的关系,以开展大型讨论活动促进自身工作,追求实效。

要在“改革、创新、担当”大讨论活动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责任感。我们要立足实际,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讨论。着力解决自身思想观念、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解决体制、机制、思路和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努力解决优化环境和工作效率中存在的问题;努力解决机关作风和公务员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努力解决勤劳廉洁自律中存在的问题。

我觉得通过“改革、创新、担当”大讨论活动必须做到在改革上争先,克服不敢改革的胆怯畏惧、摒弃不愿改革的私心杂念、改进不会改革的本领恐慌。着力破除阻碍自身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发展环境、作风效率等方面的藩篱,不等不靠,找准结点,主动跟进,部署、推进和落实改革事项。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视野把握新机遇,才能在重点突破中驾驭全局,才能在深入推进中迸发活力,才能在攻坚克难中乘势而上。

进一步深化对改革的认识,树立改革信心,坚定改革决心,真正让改革深入民心,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要带头创新,激发创新活力。通过对创新理论的系统研究,结合个人实际,挖掘出保守的思想根源;衡量思想解放程度和创新发展要求的差距;要找出不适合改革创新的思想和行为,努力找出一切影响发展、阻碍创新的消极因素。

通过有益的思想碰撞和率先实践,真正让自己深刻认识到创新对于加快发展的意义。勇于担当,勇于担当。它不仅是一种政治信仰,更是一种发展能力,更是一种责任。

要克服消极情绪,端正工作态度,不断增强 “勇先担当”的精神。要乐于担当、善于担当、勇于担当,杜绝被动应付、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行为,主动克服言多必失、怕讲错话、不讲真话的心理障碍,对分派的工作要勇于负责,主动作为。

作为一名县xx单位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要通过“改革、创新、担当”大讨论活动,积极探索改进单位分派给自己的各项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新举措。为我县科学发展贡献力量。

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篇5

2月18日,全省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动员部署会召开,骆惠宁出席并讲话。他强调,省委以大讨论牵引全年工作的开局,彰显了山西在新时代勇立潮头、锐意开拓的奋斗姿态,表达出山西在新的一年攻坚克难、奋发进取的坚定决心。

在此次大讨论中,省委书记骆惠宁明确了多个目标,以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为根基,破除僵化保守,着力破除因循守旧,着力解决改革意识不强,解决创新精神不足问题,坚持以改革破解难题,坚持以创新激发动力活力,破除封闭狭隘,着力破除资源依赖,着力解决扩大开放不够问题,解决市场理念不浓问题,坚持以开放促改放题,坚持以市场打开发展新通途,破除随遇而安,着力解决慵懒散漫,着力解决工作标杆不高问题,解决作风不实问题,坚持以一流标准,坚持以过硬作风彰显担当作为,创造一流业绩。

骆惠宁书记的问题总结,解决方案,让我联想到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难题,比如上课迟到,不思进取,生活上邋遢,学习上拖拉,而这些问题几乎成了一部分大学生的生活标签。有的同学在学习上呕心沥血,认真对待每一科每一课,而有的同学学习得过且过,生活纸醉金迷,但在校领导的监督下,学生会自律委的辛勤查课中,那些不认真学习的同学们潜移默化,逐渐热爱学习。希望长治医学院全体同学都能在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上也做到自己的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

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篇6

1“改革开放奋发有为”大讨论是xx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作为乡镇党委书记,要把大讨论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对标先进,主动担当作为,找准着力点,发挥好大讨论的牵引作用,开设干部大讲堂,搭建人人上讲台,流动课堂平台,深化“三基”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真正达到理念、作风和本领的大提升。

2在全市“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中,我们团市委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在部署20xx年工作时提出了“四爱”的思路,就是爱国、爱党、爱团、爱介休,比如说我们在3.5学雷锋活动中,我们就打破地域限制,主动联络上海共青团开展一部分工作,通过改革推动进步,在创新中引领未来。

3xx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精彩的专业指导报告。整个报告内容清晰,内容丰富,内容简单深入,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指导性。大家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介休的民营经济异军突起,曾在全晋中乃至全省领跑,其实这正是“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有力创举,新时代需要我们以***新时代发展理念、发展方略为指引,继续发扬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传统,在xx站前排作表率。

在接下来的讲座中,我要做的就是把这次活动的主题讲清楚,把问题讲深,然后把方法讲实,把这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实质讲给大家听。

5通过畅谈统一思想,通过交流凝聚共识,通过对标争当一流,通过践悟激发干劲,引导系统全员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姿态和决心,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业绩,争当临汾农信高质量发展的“急行先锋”,勇做实现新时代xx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中流砥柱”。这件作品是通过互联网收集的。如果你喜欢,请和你的朋友分享。同时,欢迎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您!

这件作品是通过互联网收集的。如果你喜欢,请和你的朋友分享。同时,欢迎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您!

这件作品是通过互联网收集的。如果你喜欢,请和你的朋友分享。同时,欢迎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您!

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篇7

这学期我担任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湛江市新一轮课改“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释疑,训练检测”,下面我谈谈学习与实践《湛江市中小学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的心得体会。

一、自主学习。

我不断尝试转变教学理念,贯彻“先学后教”理念。 我以前对学生的预习并不十分重视,总是认为课堂上的分析讲解才是重要的,学生几乎没有自主学习时间。现在我进行了一下尝试:制定并印发导学案,在课前或课堂上最后预留几分钟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完成导学案中的各项内容,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二、合作探究。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的想法、观点与作法往往会超乎教师的想象。我们要更多地通过师生间、生与生间的合作与互动来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这样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的知识与经验往往会终生难忘。

三、精讲释疑。

以往我总会怕学生不理解知识,或已遗忘了某个知识点,从单词用法到句型的运用,从词类分析到篇章结构,我从上课铃声响就讲到下课铃响,甚至还“拖堂”。这让我感到很是愧疚。 新课改所提倡的作法是:

1、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遇到了问题,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相互答疑解难,并与学生一起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纠正。

2、对学生具有普遍性的疑点和难点,教师要精讲点拨。

3、也可以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进行讲解,教师适时点拨。总得来说,教师抓住问题的`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从个性到共性,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四、训练检测。

新课改要求要新课教授后,要用约15分钟当堂练习,且把练习考试化,要求学生在课内独立、按时地完成,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训练检测进行点评和总结,争取做到“堂堂清”。

虽然,目前完全在教学中开展“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还有一些困难。但是不管怎样,我们不能静观其变,要拿出行动,先变自己,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变自己的备课方式,变自己的上课模式。

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篇8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学习工作热情;是为了进一步凝心聚力、塑魂强核,也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梦。我们应以此次大讨论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立足实际,以饱满的热情以及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此次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对于我们入党积极分子来说,是一次自我加压、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良好机遇,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切实增强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为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而努力奋斗。

就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我一下有几点感触: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活动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我们大学生要在思想和行动上提高政治站位,扎扎实实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实质贯彻落实到学习以及工作中去。二是提升时代站位。目前已吹响了改革创新的集结号,我们要提升时代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吃透精神实质,把握精髓要义,积极投入到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中,把自己摆进去、把学习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争做改革创新的标兵以及实干担当的先锋。三是提高思想站位。我们在把握机遇的同时,还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我们以巨大的智慧勇气和责任担当,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在新的起点上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改革创新是工作的灵魂。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是首要任务,在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坚持活到老学到老,要会学习,有方法,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还要学会坚持,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学习中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同时还要贯彻落实在行动上,要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与时俱进,促进自身发展。同时,我们要不怕困难,不惧风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以及拼搏奉献的干事激情,努力做到改革有成绩、创新有业绩、担当有实绩。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新时代的入党积极分子,前行路上,未知的挑战还有很多,我们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望你我能脚踏实地,坚守自己的目标,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勇敢面对挑战,积极探索知识,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篇9

当前,“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正在迅速展开,但有一些怪现象值得警惕:

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把眼睛盯在别人身上,把注意力放到基层党员干部头上,只对别人提要求,自己反倒成了局外人,群众戏谑:“领导有病群众吃药”。

大讨论不是“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毫不遮掩地把自己摆进去、把现状摆进去、把目标摆进去,摆到日常中、摆到现实里、摆到工作上。

要对照“六个破除”,真查真找,真思真改,跨越思想障碍,摆脱观念束缚。

要把工作摆进去。

开展大讨论,不能浮在表面、泛泛而论,必须结合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和实践导向,以勇士的精神和气概直面现实、直指问题。要厘清现状。只有判准方位才能走对方向。

要深入思考区域和城乡发展平衡不平衡、经济转型后劲足不足、绿色发展观念强不强、营商环境优不优、统筹规划科学不科学?

要扫清障碍。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行动的解放。没有统一的理解,就没有循序渐进的协议。要算好一本账,抛开具体事深入大讨论,即便误事也是芝麻绿豆的具体事,放松大讨论纠缠具体事,思想解放吃了夹生饭,耽误的就不是鸡毛蒜皮,而是丧失机遇、延缓发展、贻误事业。

要找准症结。每个问题都有其历史背景和原因。只有把好脉搏,我们才能开对药。要对照“九问”,从政治思想上找原因,从精神状态中挖根源,从工作作风上找不足,从思维理念中找病灶。

要把自己摆进去。

只有进得去,才能走出来,“摆进去”就是为了更好地“走出来”。把自己摆进去,要有先己后人的自觉,面对差距和问题,要有如坐针毡的不安。

愿不愿把自己摆进去靠境界,能不能把问题找出来看态度,会不会把问题解决好凭本领。如果大讨论只拿别人说事,不向自己开刀,解放思想就要走过场,改革创新就是空话连篇,奋发有为就是水中月镜中花。

要把职责摆进去。

这次大讨论能不能取得实际成效,成效如何,关键是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能不能通过大讨论,推动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能不能结合主责谈改革、围绕主业谋创新;我们能否根据责任标准找到差距,并根据日常实际情况检查不足之处。

改革心得体会实用


通过笔者的不懈调整和修改,这篇“改革心得体会”变得更加隐晦,我相信它能为您带来新的思考。在一些让自己深受触动的事情结束后,我们可以写下一篇心得体会来记录自己的收获。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总结经验,获得成长。

改革心得体会 篇1

发电厂改革心得体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电力供需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发电厂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为了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和提高发电效率,我所在的发电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发电厂改革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我的心得体会。


改革是必要的。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所在的发电厂面临了许多问题,如技术落后、设备老化、效益低下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发电厂的发展和改善了生产效率。因此,改革是迫在眉睫的。通过改革,我们可以更新设备、提高效率、优化管理,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改革需要全员参与。作为一名职工,我深刻体会到改革需要每个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在改革过程中,我们需要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提高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要求。同时,每个员工都要有一颗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心,积极对待新的变化和挑战。只有全员参与,才能使改革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改革需要保持稳定。虽然改革是必要的,但也需要我们保持稳定和冷静。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会面临许多的困难和压力,但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只有坚定信心,保持稳定,才能走出困境,实现新的发展。改革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我们需要有耐心和恒心,战胜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改革要与时俱进。我们在改革过程中要始终与时俱进,密切关注电力行业的新动向和新技术的发展。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吸取他们的优点和教训,为我们的改革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参考。


发电厂改革是一项困难而又必要的工作。通过改革,我们可以提高发电效益,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在改革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改革需要全员参与、保持稳定、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发电厂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我对发电厂改革的心得体会。通过改革,我相信我的发电厂将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成果,为我国的电力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改革心得体会 篇2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龙兴镇中学

孟兰兰

一、我的做法

1.挖掘教材,精心编写导学案。

学校去年组织的去杨思学习我没能参加,所以,这个学期,我在一边上课,一边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从别人的教学中得到许多启示,也在不断虚心求教。我知道在新课改教学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体作用首先体现在导学案的编写上。学校实施课改以来,我认真钻研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设计,把散乱的知识,语言,语法变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学案,学校订的同步训练到了以后,我觉得里边的内容特别适合做导学案,这段时间我就用了一部分同步训练的内容来做导学案,感觉效果还不错。

2、充分展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在上课的时候,我尽量让学生成为主人,自己少说,开学以来,我的课堂参与率还比较高,导学案的内容都在课本上一目了然,通过先学,再采取学生抢答的方式,学生表现的更为积极了,有的学生甚至在上课前就完成了导学案,这样更达到了预习的效果。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教学比以前的学生一点也不了解上课内容,只等老师讲要好得多。 3.反馈检测,落实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新课程改革,反馈检测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落实情况和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有效环节。时间充足的话,我就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有时利用早自习或课余时间,让课代表和每组的小组长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测试;每周检查导学案也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补充讲解,尽量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二、我的反思

在感受课改带来的优势的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许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如课堂秩序较难维持,有时因为座位成小组排列时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导致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教学进度缓慢;有些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保持持久,学生的积极性出现差异等等。这些问题,我们还要把课改工作做得细之又细,每一个环节要一边摸索一边前行,要把课改落到实处,作为一项持久的工作,经常总结得失,及时完善!

改革心得体会 篇3

不同的教育理念产生不同的教育。传统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单向平面教学活动。在此理念下,教师提倡教科书,将教科书的处理与教学视为艺术的教学。这种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往往超出了教学过程本身,脱离了学生的实际。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特点是完整性、开放性、创造性和不确定性。新课程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式,从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决策者。 ,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多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行探索数学规律,推导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造数学问题场景,引导学生体验探索数学结论的过程,让学生成为“跳起来摘桃子的人”,而不是“装桃子的篮子”。尽量少告诉他们,引导他们尽可能多地去发现,老师永远不会告诉学生自己能解决什么。这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预设和封闭,使得课堂教学单调乏味,缺乏活力和乐趣。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成为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没有创造的乐趣,师生的课堂生活就无法焕发青春。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改变抑制学生创造力的传统教学环境,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垄断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进多方位互动和教学的形成。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1)教师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和解决者,也是知识的推动者和引导者;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和复制者,也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即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善于启发和诱导学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家之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大师。

(2)师生关系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面向对象的主客关系,而是一种主体间的意义关系。师生交往是以人为主体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点。学生主体性的全面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促进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的统一。 ,让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当然,改变这些对我来说是不够的。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我们在对新课改的理解基础上所做的一切改变。显然,这增加了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可能会增加教师的压力;但我相信,主要的压力来自于我们传统教育与新课改后教育的飞跃!它还来自不同的当地文化背景、经济和父母观念。面对压力,我们要充分领会新课程精神,因地制宜做好新课程改革。

总之,新课程、新教学方法、新教学理念应立足于学生热爱学习、渴望学习、享受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如何学习。我们要始终树立:培养学生要从学生的长远眼光出发,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让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学习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他们以后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改革心得体会 篇4

经过几天的学习,我对新课改有以下几点认识:

1、反映了基本和时代:改过往的老问题,复杂的,难的,偏旧,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了解物理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而且要拓展“物理”的内涵。知识和技能”,要求他们了解物理学的发展过程。 ,体现经典物理学与现代物理学的融合,关注科技的主要成果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侧重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应用。

2.注重物理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以往只注重系统总结物理知识的做法,变成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方法渗透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思维和方法的本质,增强运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了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对不同地区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通用中学”。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发展潜力和未来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

4.在课程实施中更加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其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的高中物理知识学习不再局限于听老师讲课,更多的学生需要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实验,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知识,更适用于知识。强调知识建构的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建立物理学的核心概念。强调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注意保护探索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强调经典物理学与现代物理学的结合;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注重科技社会观念的科学渗透。体现不同地域课程资源的选择性整合,考虑城乡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的栏目,丰富教学内容,为教师教学提供便利;注重共性,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强调可操作性,强调教材辅助资源的继承和开发。

5.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的最大难点是:一是教师观念需要转变;第二,现有的教学资源需要改变;第三个教学体系需要改变;第四节教学评价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必须顺应课程改革的变化。教育的起点是人,归宿也是人的发展。 “探究式教学”就是从学生做起。

改革心得体会 篇5

八月份,新课程改革培训在网上展开,通过学习,使我受益非浅。在专家的讲解以及课改区老师的现身说法中,我第一次感受的了自己对课改的渴望,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份来自未来的压力,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在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没有知识和能力是不够的,那么如何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应从基础作起,从学生的教育做起,从课改作起。课改不改课就行!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

一、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二、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对于课堂教学,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总之,21世纪的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数学教师除了在新形势、新环境下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规律外,还应更深入进行体育教学实践,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才能成为实施创新教育需要的具有高素质的重新型的教师。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使认识到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地进步,因此新一轮的课革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今年我国实行了第八次课改,其根本的目的是促进教育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1.改革的特点。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改革日益被提到改革日程上来。我国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从总的形势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实践的深远影响,人才选拔的机制不完善,所进行的教育改革仍有许多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尚未能构造出一种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新体系,这些,既有教学改革本身不够到位的原因,也有受课程制约的因素。因此,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这些都是本次教学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次教学改革,由于有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成效作为基础,有了深刻的反思,对存在的问题有了检讨与共识,因些可望有针对性地、实实在在地展开。更为重要的是本次教学改革作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进行的,新课程、新教材既在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同时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可望教学改革有实质性的全方面的推进。

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所以教学改革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本次教学改革不仅要我们教师改革教育观念,还要改革我们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我们教师们观念、方式的转变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能动性、创造性才真正得到张扬、提升,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的人,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被看成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再次,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二、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传统的(简单说)教材是什么?学校规定什么、政府规定什么,我们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具体一点说:教学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调整和变革,教师只是规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规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新的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的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所读。

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从而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教师、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这就是新课程的教学观。

三、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助、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重点问题:传统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本是“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助,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师生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困此教学是师生互助、互惠的关系。

四、教学是重结论还是重过程?

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与这一关系相关的还有:学习与思考、学习与会学、知识与智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从教学角度来讲,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结果,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结果而必须经历的活动过程。我们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的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认识方式,各种观点的碰撞、论争、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理解、巩固。从学习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即重学会,轻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善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因此在重结论的同时更要重视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积极地投人到课程改革之中,认真学习钻研,不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改变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现把一年来的实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一年级《摸一摸 画一画》一课,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两条弯曲的线条,要求学生想象感觉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感觉像小河,有的说感觉像小路,有的说感觉像山间飘浮的云,还有的说像妈妈做饭飘出的香味,这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想象去练习,不少学生画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有创造性的生动的画面。这样为学生提供了独立的思考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师对那些积极参与抽象造型游戏的学生以鼓励和评价。例如: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的画法很有创造力等。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参与评价,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评价和被评价中树立自信心。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 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尊。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如上《花地毯》一课,我把全班分成六个组,每组有一组长,要求全组学生合作绘制花地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评比,选出好的作品拼贴在一张大纸上,形成一张大的花地毯,最后各小组再把自己组的作品贴在一张更大的纸上,这样全班学生作品自然在黑板前形成更大的地毯,组合壮观,色彩鲜艳,达到了很强的视觉效果。全班同学眼前为之一亮,学生不由得在一起讨论,老师适时小结。这样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从而热情高涨,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儿童最“喜” 的莫过于玩了,我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如教《会转的玩具》一课时,我让同桌两人分别站到课桌两头吹动刚做好的风轮,和前后桌比一比,谁的风轮转得快,为什么?学生很快发现,风轮越圆,转得越快。于是检查起自己的风轮,看看是否要改进。同时,他们发现,风的大小与吹风的位置和风轮的转速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改革心得体会 篇6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积极地投人到课程改革之中,认真学习钻研,不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改变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现把一年来的实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一年级《摸一摸画一画》一课,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两条弯曲的线条,要求学生想象感觉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感觉像小河,有的说感觉像小路,有的说感觉像山间飘浮的云,还有的说像妈妈做饭飘出的香味,这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想象去练习,不少学生画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有创造性的生动的画面。这样为学生提供了独立的思考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师对那些积极参与抽象造型游戏的学生以鼓励和评价。例如: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的画法很有创造力等。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参与评价,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评价和被评价中树立自信心。

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尊。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如上《花地毯》一课,我把全班分成六个组,每组有一组长,要求全组学生合作绘制花地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评比,选出好的作品拼贴在一张大纸上,形成一张大的花地毯,最后各小组再把自己组的作品贴在一张更大的纸上,这样全班学生作品自然在黑板前形成更大的地毯,组合壮观,色彩鲜艳,达到了很强的视觉效果。全班同学眼前为之一亮,学生不由得在一起讨论,老师适时小结。这样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从而热情高涨,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四、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我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如教《会转的玩具》一课时,我让同桌两人分别站到课桌两头吹动刚做好的风轮,和前后桌比一比,谁的风轮转得快,为什么?学生很快发现,风轮越圆,转得越快。于是检查起自己的风轮,看看是否要改进。同时,他们发现,风的大小与吹风的位置和风轮的转速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改革心得体会 篇7

一、课改过程中的三大误区

误区之一:课改是“作秀”,是“赶时髦”

许多教师认为,课程改革体现在讲公开课、优质课的教学研究性活动中,是为教学研究需要而“作秀”,是赶课程改革大潮的时髦,是错误的。因为课程改革是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去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掘学生自身的内在潜力,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它应该存在于每一节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并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而“作秀”。同时,它也是平实的,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更不是也不应该是“赶时髦”。如果把课改看作是“作秀”和“赶时髦”,那就背离了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毫无意义的。当然,在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所看到的诸如名师的课堂实录、优秀的教学设计等成果都是“秀”出来的,但我们并不能反过来推断课改是为教学研究“作秀”。

误区之二:“穿新鞋走旧路”

课改大潮滚滚而来,冲击着我们每一个一线的教师,在课改的冲击下,许多教师奋勇搏击,争做弄潮儿,涌现出了许多的名家大师,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老师将课改看作是教学手段的变革,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完全抛弃了新的教育理念,只是采用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大容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不客气地说,这是穿着现代化信息技术这双“新鞋”,走的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旧路”。我们必须承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起了操作多媒体的“导演”作用,而让学生“进行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研究性学习,只不过是在应接不暇、眼花潦乱的多种媒体变换使用中,让学生看到了其实应该是显而易见却非要搞得复杂化的不同表现形式,这些表现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感官,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一来,课程改革就是“雷声大雨点小”,收效甚微。

误区之三: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就是落后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有一部分改革先锋认为: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都过了时,是陈旧的,落后的,应该抛弃,这也是错误的认识。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包含着许多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如孔子的“因材施教”、陶行知的“知行统一”论、传统的讲授法等。这些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与现代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并不无冲突,而且在课改大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也经常用到,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如果不问青红皂白进行极力批判,全盘否定,那绝对是错误的。

总之,我们对课程改革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认识,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毫不犹豫地走出“误区”,抓住课改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二、锐意进取,应对挑战

课程改革为我们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是对我们一线教师的严峻挑战。那么,面对课改洪流,我们应如何迎接挑战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更新观念,立志做“研究型与学习型”教师

新课程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新课程的许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路都与过去的教学有所不同。这就意味着,在新课程面前,教师必须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钻研新的教材,建构新的课程观念,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更新观念。

第一:打破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育理念。

过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过程,害怕讲得不够、讲得不细、讲得不深、讲得不全,好像教师不讲学生肯定不会,考试肯定要吃败仗似的,学生的学习目的好像都是为了考试。但事实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这种教育观念已经妨碍了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堵塞了学生的实践渠道。因此,教学必须改革。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打破原有的教育观念,建立新的课程观念。

第二:努力实践“以人为本”的思想。

此次课改的中心就是促使学生主体性的全面发展,课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全面发展出发,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建立起立体的目标框架:在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交流、分享、相互激励与碰撞中发现知识的来龙去脉,促使学生在头脑中自动生成知识,完成有意义的建构;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及时引导,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帮助,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的情感走向,促使学生树立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发展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

第三:注重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程标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它区别于以往的教学大纲,在知识内容、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弹性,为教师发挥创造性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也给教师理解与把握课标带来了困难,所以正确理解与把握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标准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其次,教材的使用与处理也应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相应的理论支持,因为教材是教材编写人员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制出来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能动性的二次加工。

以上这些观念的转变、方法的变革,都需要教师在工作中研究、体会、反思、总结、修正、充实、完善。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教师应该重新学习课程理论、学习教学策略、学习教材教法,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过程。

(二)发挥集体的力量,汇聚集体的智慧,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新课程有许多新内容、新目标、新理念、新教法,同时它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政治、经济、社会、伦理、道德、文化等其他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时空跨度大。这些都给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带来了挑战。所以,单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实施课程改革难度确实很大,这就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汇聚集体的智慧,建立集体备课制度。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课改过程中,大家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携手进步,在团队的一致努力下,一齐发展、一齐提高。

(三)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积极投身课改。

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如何在这个舞台上大显身手、脱颖而出,是每个教师应思考的问题。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学习,谁的认识就深,转变就快,进入新课程的速度就快。另外,除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之外,在实施课堂教学中还应有大胆尝试的勇气。新课程是“前无古人”的工作,没有多少成熟的经验供我们学习,只有靠我们大胆探索,努力实践,才能进步更快。因此,我们一边学习课程理论、学习同行的经验,一边结合自己的特点创造性地走出一条新路来。

诚然,课改的阵痛是难免的,但只要坚定信念,投身改革,立志做一名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我们就会在课改的蓝天下自由遨翔。

改革心得体会 篇8

一、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通过轰轰烈烈而又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的教育教学发生了深刻变化:

首先,是教师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教学改革之初,我存在着怀疑、观望、排斥的态度,一是对原来的教学方法深信不疑,不相信新的教法能取得好的收效;二是担心课堂教学改革耽误时间、影响学生成绩。学校实行了强力推进的政策,要求大家要认识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逼大家上路。我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进行了实践,初步感觉还不错。

其次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围绕教材转,学生围绕教师转。现在的高效课堂,教师不再是绝对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成了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站在同一个高度和老师展开对话、合作和交流,真正形成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我和学生之间变得更加和谐了。

第三,课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我班一上课老师就讲、四十分钟滔滔不绝的现象越来越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交流、展示的情形越来越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争辩和质疑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变得想说、敢说、会说,课堂气氛活跃了。

第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变成了在老师指导下的提前预习,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加,学习兴趣空前浓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要我学为我要学。印象最深刻的是,前几天听课,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深入探究文本,学习氛围浓厚。可以说,课堂教学改革激活了一池春水,使课堂充满了生命力,体现出勃勃生机。

第五,课堂教学改革效果明显。一方面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不会说、不敢说,不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我班学生的一个通病。课堂教学改革对症下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展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形成共识,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实践,素质在学习中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老师们参与课堂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老师的工作热情,高效率真正体现在了教学成绩的提高上。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在学校组织的期中测验中学生成绩都有提高。

二、问题和困惑:

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主要表现在我们对这种教学模式的驾驭还不够游刃有余,课节超时的现象还经常存在。导学案的设计还不够科学合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形成科学的、可操作的体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下一步,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进行探索: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学习是无止境的。伴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会不断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不断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提高素质,通过学习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开阔自己的视野,开拓自己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静下心来读几本书,认真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的得与失,是我今后课堂教学改革中经常需要做的事情。

2、进一步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前段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我发现超课时的现象。这和我的教学设计有关,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下一步我需在如何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如何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如何指导学生合理展示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3、进一步探讨小组建设。建立容易建设难,这说明小组建设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共性问题。如何建立小组动态管理体系,通过小组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我下一步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4、学习方法的探讨。预习的方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复习的方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方法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要使学生有科学的方法,老师心里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方案。下一步,我必须把学法指导,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7篇


如果您对“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有疑问不妨阅读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您推荐的这篇文章,推荐您把此页和我们的网站收藏起来以便随时阅读。当我们读了一篇文章后常常会有一些看法,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心得感悟记录下来。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明晰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篇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层次地触动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的整体变革。这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抓住它,就是抓住了创建特色和提升理念的关键。

一、更新教育理念是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必要前提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针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如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等,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并以此作为顺利推进各项教育改革的理性支点。

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行动,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事实上,每当我们处理学生遇到的某个问题,表扬某位同学、设计一堂课、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上几句评语的时候,无一不会折射出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无一不流露出教师的思想和情感。在正确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行为,小到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同时也有可能导致负面效果,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前提。

例如,我校学生在期中评教评学过程中,曾有一道题──让学生回答喜欢的学科和老师,并简答理由。除了一致充分肯定他们责任心强之外,更多的用了“了解”“理解”“尊重”“引人入胜”“喜欢”“有兴趣”等词语。这正是老师们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学生身上结出的硕果。学生体验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了解、理解、尊重,并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对老师的精心设计的课程体验到了“兴趣”与“快乐”,从而引发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密切了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应树立的学生观③是:把学生看作虽具有不足和幼稚,但却具有旺盛生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把他们看做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学生观还应包括对学生差异性、个别性的尊重。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应树立的师生观是:教与学是师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心与心、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作用是决定性的。教师不再是知认识的权威,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只是一个外在条件,与其他外在的自然条件相比,所不同的是它具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集中表现在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规划上。如:注重养成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基础学习能力(根据学生讨论,适时适地地指导学习方法、学习思路);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如在学生联系实际的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科学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精心设计和科学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其主体性,以实现从依赖教师到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和自身发展的主体。

因此,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提倡每一位教师从走近、接触、了解、理解学生入手,建立起平等的、民主的情感纽带,最终建立起正确的学生观和师生观,它将为密切师生关系,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并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发展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二、在教科研中学会选择、决策、创造是教师迅速提高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使每位老师面临诸多新问题。能够发现这些新问题,认识它们的意义,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不断反思并改革自己的工作,以形成理性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增强科研意识,补充科研知识,提高科研能力。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把“教科研”确定为学校、教师、学生发展要抢占的制高点,要从“教书型”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事实上,凡是积极参加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区、实验校和试教教师,都已经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这一转化之中。

国家新课程改革在初中分五年逐步扩大实验区,其目的是让一部分人先行一步,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改实验,对其做出(检验性、验证性)评价和论证;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有创新、有成效地进行教改实验,对其整体改革最优化提出建设性意见;及早发现其中的问题、共同研讨(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论文或实验报告、总结经验并逐步修改、使其完善再全面推广。

通过一年半的试教实验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在教科研中学会选择、决策、创造是教师迅速提高的关键;一线教师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最主要的是“重参与、做中学”和“重过程、重反思、重总结”。

“重参与、做中学”是要求教师在课题研究设计中和探究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和潜能,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选择和确定有意义的短、平、快的课题进行研究,使研究的成果直接作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能立即产生效果。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提高就是在实践中得以实现。通俗地说就是“做中学”。

强调追求过程而不是结果,并不是不要结果,只是我们并不去计较结果。因为有了设计合理的过程并且精心的去实施,预期的结果是肯定会发生的。只要我们在课程的研究和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挥出我们的聪明才智,就无愧于我们自己。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是渐进的,是在研究的每一个环节中实现的。

强调过程和反思是我们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课题研究与实验不断完善的重要环节,尤其要重视在过程中的反思。第一次经历的过程最具新鲜感,也最有价值。这就必须注重及时进行总结,吸取自己和别人的经验,同时加强必要的学习和交流,才能使自己在原有水平上不断的提高。也使我们的课题日趋完善。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篇2】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校的逐步开展,对于新课改的了解在慢慢增加,对新课改的感受也在丰富的活动和全新的授课理念中转变为渴望,同时也感受到了来自于时代的压力,新课程改革目标向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促成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目标。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对此我的体会如下:

一、教师应定位于资源的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的是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发挥主体性作用,不能再只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让多样性的知识成为学生提高认知能力的途径;让学生能从自己所处的周围社会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教师可以尝试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政治、理解政治,同时把学习到的政治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政治,感到学习政治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为学生知识更新、亲身体验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主要表现在内容陈旧,以学科经典内容为主,缺乏反映现代性。课程的难度和深度往往造成部分学生成为学习的失败者。这也是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就是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要求接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将课程内容生活化,注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课堂教学更富于生活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设计活动,不会设计活动,只会照剧本演戏的教师将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而这种设计活动并非意想的,而是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对生活体验而积累的经验并加以反思所产生的结果。同时,教师也必须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和行动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与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因为,新课程的内容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和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核心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对教材熟悉,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教具和材料;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

三、树立高层次的目标,追求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直到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总结来看,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篇3】

自从实行课程改革以来,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这样的现象: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两种现象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不少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烦恼。

生本教学以生为本,主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插嘴现象是很常见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乱说的现象。

这就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的机会。并且对于正常的学生插嘴是学生正在积极参与学习与独立思考问题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一种途径。教师应予以解决。帮助学生解决或由学生自己讨论解决,并给学生以鼓励;当学生出现乱说现象时,教师应及时控制让学生很快地停下来,或转化为积极的提问。那么教师应怎样才能使乱说变成积极的学生插嘴呢?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我们老师不要把自己知道的答案马上急于告诉学生,没有必要的。面对学生的插嘴,等待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时空,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生本教学中数学课堂上的学生的插嘴,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要经常为学生喝彩;这是因为:喝彩,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冲击式的学习欲望。,大胆想象、大胆猜测,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探索、发现与解决。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篇4】

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观念,应用新型的教育评价方法,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改革,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

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课堂,如何发挥发展性评价的激励功能呢?教学中的交流式课堂评价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课堂上,教师用充满爱心、饱含真诚的声音,和学生们互动交流;用智慧的语言、适时的点评启迪学生的心智,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魅力,充满勃勃生机。这样的课堂,就像我们的社会,有爱,才能有效地交流,才能构建出和谐。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其作用。

一、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帮助学生把握好自身发展方向。

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慧,也就是说人人都具有多方面的智慧,但因学生的个性差异,显示出来的智慧方面不一样而已。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长处与不足,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的个性特征时常会显露出来。教学中,教师要成为一个发现者,关注和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要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兴趣爱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继而适时地对学生有益的内在潜能和外在表现进行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特点、特长产生特定的态度和价值观等积极的情感倾向。对存在不足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纵向评价。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通过激励性评价对其进行鼓舞,让学生产生“我只要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内部归因。这种评价效能的优势是其他评价方法所不具备的,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所以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特征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适时、适度、适人地对他们的特长、爱好以及不足用激励性评价鼓励,促进其个性的张扬和全面发展,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二、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促进学生技能与方法的形成按照评价的功能区分,课堂评价可分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发生在具体课堂情境中的评价,往往是为促进学生学习进行的评价。在教学情境中,通过观察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以及分析学生如何回答,可以考查出学生的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的思维、行为表现及时地给予激励性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技能与方法的形成。例如:师生在共同探究问题时,当学生思维开放,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用更合适的方法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时,我们就要及时点拨,归纳总结,肯定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再就是当学生们合作探究时,同学们思维灵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各不相同,学生们的合作表现也各有不同,我们就要及时点评,不仅对学业目标,也要对学生良好的合作技能与表现给予肯定和激励,促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更有效。这种评价为学生今后更加积极地参与活动,主动探究问题,不断提高学习技能和方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通过课堂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的'发挥,将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持续发展,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宽,参与实践机会不断增多,不论是书本的还是书本以外的理论知识的应用,不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在多元主体的互动中产生的爆发力,都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课堂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能有效的激活课堂,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发挥发展性评价激励功能的重要方式。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篇5】

从20xx年起,国家级课程改革在新泰市实施了两年,在这两年里我对物理新课程作了初步的研究与尝试,新教材的使用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认为物理学科更应该站在国家级课改的前沿去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现谈谈我在新课改实施中的点滴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课改成功的前提

观念的转变是课改的先导。作为课改实施者的教师能否真正领会国家新课程理念,能否转变旧有的教学观念是课改成功的关键。如何转变观念呢?我以为应做到以下几点:1、认识国家级物理新课程理念的内容: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在认识的基础上,去体会、钻研、运用到教学中来;2、认识新教材的优点.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主要优点有:①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鉴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新教材采用了大量插图,生动、形象,用学生的话说跟看小画书似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致同学们”这一节用了11幅插图,而第一章用了35幅插图;②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课后作业:2.用刻度尺测量一块普通砖块的长、宽、高,计算出体积,在同学中交流测量结果;3.自来水公司是用水表测量家中的用水量的,你会读出水表上的数据吗?在第一章中还介绍了高压锅、电冰箱、飞船返回舱、记忆合金、纳米技术、绿色能源;九年级物理讲利用内能做功时,提到了“爆米花”的原理等。3、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物理知识由教师做实验得出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

二、抓好课堂教学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众所周知,课堂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课改之初,我们手中只有教材与课标,没有现成教案及其它教辅材料,因此,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去摸索、去尝试。在坚持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先进经验,建立了“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学案作为一个知识的载体,实现了由已知经可知达未知,在实行学案教学时,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学案,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写好集体备课准备卡,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易错点、中考链接、教学设想(或教学资源)。其中教学设想这一环节最为重要,要求备课教师提出创造性地设想,可以是一个精彩的引入,也可以是一个有用的习题,或者是本节课的处理方式等。主备课教师将每位教师的准备卡收集起来,结合自己的想法,写出本节课的学案草案,再集体讨论,或删或添,制定出正式学案。

2、强化学案的导学功能。强化导学功能,是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如:第三章第一节《运动的描述》学案是这样设计的: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运动及参照物;

2、能根据所选择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3、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学习过程]通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运动?

2、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3、如何选择参照物?

[对应练习]……

如:4、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 …

当然,教学中肯定会遇到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会遇到限于学生的知识、阅历还不知、不懂且有必要现在就知就懂的内容,这就需要老师的讲解。新课程并非不讲了,一切应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该自学时自学,该合作时合作,该讲解时讲解,但讲要少而精,要深入浅出,要强化“导学”功能,用启发式地教包括启发式的讲,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是课改成功的保证

实施课改实验是否成功,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教育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而不仅仅是选择。评价应重视做到:

1、注重激励性。

评价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赞美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不吝惜自己表扬的话语,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突出主体多样性。

评价文体不再是唯一的教师,学生可以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也可以评价老师,学生家长也参与评价。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给与学生评价的机会:“你觉得他讲得怎么样?”“谁来说一下哪个地方好?”等等。让学生参与评价,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还可以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学会接纳和吸取。

3、在评价中讲究批评的艺术。

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有做错事情,说错话的时候,教师除了要善于正面引导外,还要善于批评,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

四、在课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1、内容编排上不是很合理。

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讲质量和密度,本身密度的概念就不好理解,做计算题时还要有那么多的要求:必须写公式,必须带单位,除号得用分式等等,学生感觉很难。况且,密度的单位kg/m3、 g/cm3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复合单位,也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而第三章运动的知识,由于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过此类计算题,所以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把题目做得很好。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把二者的顺序颠倒一下,先学第三章。

2、学科之间出现“脱节”现象。

相对来说,与物理关系最密切的学科当属数学了,可这两科之间的脱节很严重,有些物理上的出错点就是因为数学知识不配套造成的。如:科学记数法。在密度的计算题中,大多数同学不会科学记数法的计算,对于乘以103、除以103不知道怎么做;再有体积单位的换算,m3、dm3、cm3、mm3之间的换算不会或不准,也是造成物理计算题失分的一大原因。还有像繁分式,学生不会化简,如不会把化成,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就要事先给学生讲清楚。

3、课时安排不太合适

新教材重视探究过程,主张学生自主探究与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如八年级上册第一个探究实验,熔化和凝固,按照教师用书的说法,本节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要求引导学生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数据这几个环节,说出猜想,作出假设,制定好计划,做出实验,收集出数据;第二课时分析、归纳总结出特点、规律。第一课时的任务一般完不成。另外本节探究的实验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4、有些消失了的“重点知识”还得再加上。如测密度的实验,Q吸、Q放的计算公式,考试仍然要考,需加上;有些就不必加了,如:I=Q/t,还有浮力的计算题要求也确实降低了。

总之,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能不断探索“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一定会翻开新的篇章。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篇6】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使认识到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地进步,因此新一轮的课革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今年我国实行了第八次课改,其根本的目的是促进教育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教学改革的意义

1.改革的特点。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改革日益被提到改革日程上来。我国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从总的形势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实践的深远影响,人才选拔的机制不完善,所进行的教育改革仍有许多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尚未能构造出一种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新体系,这些,既有教学改革本身不够到位的原因,也有受课程制约的因素。因此,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这些都是本次教学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次教学改革,由于有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成效作为基础,有了深刻的反思,对存在的问题有了检讨与共识,因些可望有针对性地、实实在在地展开。更为重要的是本次教学改革作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进行的,新课程、新教材既在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同时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可望教学改革有实质性的全方面的推进。

2.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究竟要改什么)

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所以教学改革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本次教学改革不仅要我们教师改革教育观念,还要改革我们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我们教师们观念、方式的转变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能动性、创造性才真正得到张扬、提升,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的人,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被看成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再次,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二、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传统的(简单说)教材是什么学校规定什么、政府规定什么,我们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具体一点说:教学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调整和变革,教师只是规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规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新的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的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所读。

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从而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教师、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这就是新课程的教学观。

三、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助、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重点问题:传统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本是"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助,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师生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困此教学是师生互助、互惠的关系。

四、教学是重结论还是重过程

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与这一关系相关的还有:学习与思考、学习与会学、知识与智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从教学角度来讲,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结果,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结果而必须经历的活动过程。我们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的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认识方式,各种观点的碰撞、论争、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理解、巩固。从学习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即重学会,轻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善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因此在重结论的同时更要重视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五、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必将发生哪些变化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的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我们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这些学生,如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或缺陷的学生、智力发展不好的学生、孤独的学生、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同时要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不体罚学生、辱骂、训斥等等,我们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专长、微小的成绩进步,赞赏他们的善意,赞赏他们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教的职责在于帮助。①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使学生在明白学习什么、获得什么、达成的目标;②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③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⑤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潜能和性向。

3.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在行动过程中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教学后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可使教学理论化。

六、教师地位的转变

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窨,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七、学生地位的转变

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札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学生学习,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而今,通过课改,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方法也改变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变得爱学习了。

八、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

打破过去单一地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手段的一统天下,建立全方面、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以往,不管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以考试作为手段,从而形成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局面。

而今,按照课改的精神,将不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我们的知识评价与考试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如果只在学习期末对学生评价和考试则不能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而且有很多的学业与非学业的内容不适合通过一次评价与考试进行检查,某些考试也要求评价不能局限在很短的时间内,如需要较长时间的任务和活动。因此,现在我们提倡学期末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期末评价与平时评价相结合,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期末考试的负担,避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同时也有助于通过不断的日常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篇7】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先后召开了“课改的意义”、“课改中教师角色怎样转变”的交流会。使全体教师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并依据这些理论进行课堂教学,实施课程改革的教师也实现了旧教材,新理念、新方法。

二、课程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客观存在的问题

1、积极研究探索,实事求是,重实质,少花样

我国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在借鉴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的课程改革理念、思想和做法的基础上形成和建立起来的。西方取得的成功经验我们应该拿来,但不应盲目照办,引进不是目的,创新才是最终目的,创新就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另立新经。关于这一点,一线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有足够的认识,要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课改模式和方法。

2、 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课改的社会环境

课改不单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情,也不是单靠教育系统内部的调整和自适应就能顺利完成。课改涉及到政府、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育文化传统以及社会舆论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这些因素都能被很好的调动起来,形成促进课改“合力”,课改才能顺利的推进。因此,必须加强对本次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宣传,寻求各个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形成有利于改革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应借鉴山东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3、结合升学实际进行设计,选择课程内容

课改使高中教师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也使学生有了一定的选择权,比如新课标只给新课程提供了宏观的指导,在学科内容等细节问题上并没有十分严格的规定,这就给老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留下了不小的空间。比如新课程增加了选修模块,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发展丰富自己的个性提供许多可供选择的学习材料和内容。因此,老师在课改实施中,在学科内容的选择方面,除了要考虑学生个人的成长等因素外,还应尽可能的考虑与大学课程的对接,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做必要的准备。

4、要注意处理好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使用问题

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总结性评价“指向更一般的等级评定”。它的直接目的是作出教育效果的判断,从而区别优劣、分出等级或鉴定合格。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二者结合,相互补充,共同承担对学生发展和成长的评价任务。一线教师,一定要根据评价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力求对学生的评价全面准确,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发展动态和学习结果。

三、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语文采取了尝试“三步”教学法,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动手写作要学习的课文内容,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带着自己碰到的问题),最后可模仿借鉴所学课文内容修改自己的习作。传统的教师泛泛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被生动活泼的讨论式,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代替,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四、 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 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教师们能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

3、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4、但强调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下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在获得知识、增加技能的同时,思维活跃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总之,从培训中有很大收获,也解决了不少困惑。教育教学任重而道远,但只要目标明确,向着光明我们一定会达到目标的。

改革心得体会精品


阅读完一本书籍后,我们能够开阔眼界,因此应该把心得体会写下来。每写一篇心得,都是在释放内心的思想。想要学习“改革心得体会”方面的知识吗?本文将为你提供更多参考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改革心得体会(篇1)

通过几天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改革有如下认识: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问题,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2.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强调可操作性注重继承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

5.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第一教师的观念要改变;第二现有的教学资源要改变;第三教学制度要改变;第四教学评价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要跟随课改的变化.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就是从学生出发。

改革心得体会(篇2)

首先,新课程它打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全新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层次的核心目标,新课程培养出来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发展的整体的人。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课堂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向人格培育者;从单向传递者转向多向对话交往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建构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

新课程对教师给了我们教师机遇,同时对我们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结构。新课程内容的出现迫使教师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教师还必须发展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十几年的寒窗苦换来的是一张录取通知书,没有朋友,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对生活的热情,没有稳定而深刻的兴趣和爱好,这样的学生将来怎样生活在社会中,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一点点收获和体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我相信,课程改革后一定会培育出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

改革心得体会(篇3)

两个周的新课程通识培训课已经结束,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人都很浮躁。不知道是不是受环境的影响,我也没有认真听进去。本来,我对教育也挺感兴趣,可是因为诸多原因,我并没有很刻意地去关注,而是偶尔在遇见各种现象时,内心独自感慨,立志将来要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当一个称职的好妈妈。

从小学上到大学,从家庭到学校,迄今为止,我们仍然是被教育的对象,尽管我们已经成年。有一天,我们走出社会,也仍免不了学习,免不了被教育。教育是终生的,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直到后来的每一次心灵的自我发现。在被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很难跳出来站在一个教育者的角度去思考现存教育本身的各种优缺点,尽管我们会怀疑,甚至会抱怨我们的教育体制。但我们却很少会想,我们应当接受怎样的教育,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接受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甚至于一种教育方案实施的方法和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如何克服等,这是一个很庞大的问题。新课程通识培训课给我们另外一个思考的角度,即站在施教者的位置上,我们应当如何去把教育办得更出色,使教育真正适应每个人的自身发展,同时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此,我想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教育应当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个性发展,培养自我发现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和培养兴趣,并在快乐中学习。如此,才能让每一孩子都有棱有角,有自己的特长,有一份自信。另外,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要求应试教育必须向素质教育转型,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减轻压力,注重学生多方面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其次,注重性格的培养,而不是一味把重心放在自然科学知识的教授上。培根曾说:行为播种习惯,习惯播种性格,性格播种人生。因此,对学生性格的培养是决不能忽视的。作为一个负责的施教者,必须考虑到自己在哪方面影响了学生,从而间接的影响着未来的社会。美国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把在学校学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剩下的就是教育。个人觉得,一个人把在学校学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剩下的就是精神和性格了。按照培根的说法,是那剩下的一部分伴随着人的一生,并对人生施加强有力的内在影响。一群人或者一代人的精神和性格足以影响社会,教育有什么理由不去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培养呢?尤其是在童年到成年的这一阶段时期,更是性格形成的主要时期,教育更应该投入更多力量到学生性格的培养中。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有了以人为本,注重对学生性格培养的教育理念,就要想法设法贯彻落实和实施。首先,要有良好的教育行政机制,保证整个教育体系顺畅流通运行。其次,建设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更不容忽视,尤其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平困偏远山区需要国家政策支持。最后,教育发展应当受到社会上每个人的关注,家长和老师应当避免走极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要立足长远,更需要当下从事教育的人们或将来有志于从事教育的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以金钱物质和待遇的回报来影响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选择和决心。

我深深感动于宁夏一中的校长所做的演讲报告,感动那个学校的老师们对孩子们的关爱和设身处地的着想。有谁,不是从高中的课堂走到大学的讲堂?看了那些孩子们成长记录袋,我深深感到老师对孩子们的尊重和悉心疼爱,以及师生间感人至深的情感。当下,很多人都厌倦了作为初高中老师的繁忙,厌倦了作为小学老师的无聊,很多人都羡慕大学老师的收入高,假期多,上课少,轻松闲逸。然而,这却未必是最真实深刻的体会。我要毫不客气地说,有这种想法的人,是不适合做任何老师的,甚至幼儿园的老师也不要做,除非转变观念,否则不可能称职。

想像着当你站在那么多孩子中间,看着那么多双纯朴明净的眼睛深深地注视着你,你感受到孩子们心灵深处的渴望以及对你深深的期待,难道这不是爱吗?难道这不是生命的魅力吗?生命的价值不是由收入的高低来衡量的,也不是有闲暇时间的多少来划定的,而是在有生之年,是否用心充实地度过了每一天,感受到这世间的爱与温暖,并深深的眷恋,然后不求回报地投入。冯骥才曾说,永恒没有终极,只有它灿烂而轰鸣的过程。这一代又一代温暖与爱的传递,便是永恒。我相信,人类文明是因为有爱和温暖才更加辉煌灿烂的。但愿每一个有感于此的人,都能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心中的那份至真至善至美。同时,我也要向那些奉献在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们深深地致敬!在此,我要感谢我的高中老师对我的培养,是他们促成了我众多重要价值观的形成,让我感受到生命,爱和温暖。

改革心得体会(篇4)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校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可用人才,改革教育已势在必行,特别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日,由于长久的传统应试教育,加上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学生唯老师是从,对老师俯首听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可持续发展。山东省聊城市杜郎口中学荏平县的教育改革就像春天里的一粒种子,蕴含着无穷的生命活力,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前去参观学习,传经授宝。我镇一行11人在学校为期三天进行实地考察探访,交流互动,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非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高瞻远瞩

传统的教育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罐装桶,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切都在老师的统一要求下,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不得违背。课堂是教师的一统天下。重视智力陪养,忽视全面发展。特别是一切用分数来考核教师,褒贬领导,评价学校之时,九九归一落到一线教师只注重学生成绩,购资料,找点子,出怪招,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各种题海中遨游,至于其它的个性发展,想在小学初步培养就无从说起。

杜郎口中学的教育改革,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清规戒律,它们把学校这个培育人才的阵营进行了重新定位,注重实效,放眼长远,重视人才培育的持续发展。课堂教学不是把已有的知识储蓄到学生头脑里,而是把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学知识是为长智慧,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是不可替学生认识、感悟、体会、思考、做事。而是引导学生求知、思维、总结、体验。学生在此做自己该做的事,表达自己该表达的情,说自己该说的话,各尽其能,各尽其力,学校的教育和培养人才职能才真正得到体现。

二:教学管理,大刀阔斧

曾经的杜郎口中学是个失败的学校,教师涣散,管理滞后,教学落伍。不甘落后的校长和教师们深刻反思,追求、探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自1998年开始深入调查,反复研究进行了彻底的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评价的改革: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质评小组对教师的备教辅进行全程跟踪评估,校长任组长,文理两科各四名成员,每天听评课在5人次以上,利用每天上、下午课前反思会,及时反应教学课堂情况;每周把教师的上课情况对年级、学科进行量化评比,考评组不看教师的教学质量、只看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初是上课要求,活动形式,学生活动量,教师基本功来权衡,现在是关注学生心灵、智慧、灵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憧憬,不看教师讲得多精彩,而是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谈、写、说、议、评贯穿始终。

2、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学校采用了“10+35”;“0+45”式的时间规定,一切课教师讲的时间≤10分钟,学生占用≥35分钟,时间是检验学生是否是课堂主体的试金石,避免“满堂灌”,“信天游”。学生可以随意走动、请教,或讨论,或比划,或演算,课堂上学生无拘无束,排除了老师的一统天下。教师只对学生启发,引导,解说,评价。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3、搬掉讲台,搬走讲桌

为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科规律让他们自己的去发现,思路的探索,问题自己解决,教研成为倡学者、策划者、参与者、合作者。学生才是探究者、研讨者、表达者、创造者、成功者。

4、学生位小组或对桌而坐

强调好中、差6—8人组均匀搭配,相互质问、探究、补充,百家争鸣,强者过招,强弱互帮互补,实现了优秀者的自尊、中等生的自强、弱者的自信。欢快学习,合作共赢。

5、增加黑板效益最大化

杜郎口中学的各个教学里周围都是黑板,粉笔一箱用,刷子一盒子,学生用黑板展示自己的成果,亮出自己的疑惑,是建立自我反馈和知识训练的阵地。人人上台写,个个站起来讲,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写出来,起到了相互交流、优势互补,彼此拓宽了知识面。既练了胆量,口才思维、表达、勇气,又练了书写、绘画等,真正的意义上的学生个性特征得到张扬。

6、课堂教学呈特色

杜郎口的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排除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其特点为了3-6式,即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通过周密安排、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三个模板是:预习、展示、反馈。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重难点,初步达成目标,学生提高搜索信息,小组反馈预习中的各自收获。展示:交流预习中的学习成果,达到互补和提升。反思:即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校园文化相得益彰

走进杜郎口中学的校园;浓浓的校园文化气息感染和熏陶着你。学生标兵图像、师生成果展,文化长廊、名人字画,教室里、卫生墙上、阳台里、粱柱上、楼梯阶梯里,凡是人能直观的地方都是知识的园地。“我们的老师很辛苦,他们在办公,请勿扰”、“地面很滑,上楼当心”就连食堂、书馆、厕所、小笼头、花树等处都贴着温馨的提示,学生都有自己的照片和心里话与名人教师一起摆放,他们是学校的主人,也是学校的名人,黔移墨化地进行了爱校、爱班教育。“我荣则校荣、我羞则校耻”时刻在学生耳边回响、提醒、叮嘱、勉励!

总之,几天的学习参观,我们对学校考察是无处不入,无语不提,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深入,杜郎口中学不定时、不定班、不定内容、不具形式,来宾随时进随时看随时学。师生们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补增进的教学改革中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达到既能提高素质,又能重塑人才,为每位孩子的成长成才起到了奠基作用,目前的杜郎口不是一花独秀,更不是昙花一现,它正如星星之火,正在燎原整个孔子故地,大江南北……

改革心得体会(篇5)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回顾十年来课程改革的历程,我认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就谈谈课改十年来我的一点体会。

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二、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与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改革心得体会(篇6)

解放思想,找准改革的支点。善谋才能善做,要改革,就要明确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干部群众给党建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意见,大多体现在改革步伐之后、创新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足、落实力度不大等方面。那么,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变革,从思想层面深化认识,要有一种敢于向自我开刀、敢于牺牲个人利益的勇气,不能让改革停在纸上、喊在嘴上。要深刻查找我们的运行机制、工作方法有哪些问题,与群众的期盼有哪些距离,为什么一些工作群众不买账、不满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今后该咋办。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的勇气,克服前怕狼后怕虎的心理,大胆地去闯,积极地去试,使自己的工作意识、工作方法一直与时俱进。同时,要避免全盘否定传统,把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抛之脑后,只热衷于搞一些实质内容的标新立异,提一些哗众取宠的口号,做一些大呼隆的事情,导致思路偏航,措施脱轨。

善做善成,找准创新的支点。当前党建组织工作的政策、环境、重点发生了深刻变化,靠传统的思维、常规的措施,很难打开新的局面成效。那么,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当前工作,认真量一量组工干部思想解放程度、创新创造劲头与发展要求的差距,找一找不适应发展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开展调研、探讨,形成尊重创新、鼓励探索、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同时,做好党建组织工作既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又需要科学的方式方法,也就是说,要苦干加巧干,坚持务虚与务实相结合,把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建立在解决实际问题上,防止出现两张皮现象。要找准党建组织工作与服务发展的结合点,既吃透上情,深刻领会党的各项政策的精神实质,又吃透下情,摸清群众最需要什么、最期盼什么,然后对症下药,使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得到最高的统一,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引领发展中得到充分发挥,让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引领发展中得到加强。

求真务实,找准担当的支点。担当,是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标准,既体现人品,又体现能力。作为组工干部,一方面,要根治思想上的懒病,坚决克服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错误思想,不怕担责,不怕风险;一方面,要根治行动上的懒病,坚决摒弃不敢迎难而上、不敢动真碰硬,遇到问题绕着走、遇到责任往外推的错误认识,激发危机意识、担当意识,自觉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真正把重任扛起来,把工作干出色。当前,组工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聚精会神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精心调研谋划明年各项工作目标,把推动党建组织工作的过程转变为解放思想、谋划思路、完善措施、服务发展的过程,不怕困难,不惧风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拼搏奉献的干事激情,做到改革有成绩、创新有业绩、担当有实绩!

改革心得体会(篇7)

经历了将近一年的“博学课堂”教学改革,感觉对体育课而言也是好处多多。

1、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氛围。体育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不断的讨论交流中,学生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本小组的荣誉负责。因此每个同学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回首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有严格的计划性和约束性,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锻炼的热情,学生上体育课热情不高,练习时较被动,往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是一种灌注式加训练式的教学,学生根本没有主动参与。而小组合作学习则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且课堂气氛热烈活跃,不但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体育课的技术和技能,还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建立互帮互学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热情和快乐。如教学障碍接力跑时,在以前往往摆好障碍,排好队伍,讲解一下规则和要求,就发令比赛。这现在我们就可以安排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调整队伍次序和障碍摆放,学生就会思考、合作,每个人都有分工,有一个适合于探讨的问题,所有的学生都会参与进来,都会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合作学习真正能启发自己,帮助别人。通过相互配合,动作协同,默契合作,建立起特殊的关系和友谊,它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3、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育课中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的利益取向,使小组成员间加强了合作意识,调动了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发挥了每个人的最大潜能,增加了成功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它特别强调互帮互助,而且帮助应该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重心从鼓励个人优胜转向了小组成员合作成功,激发了团队精神,学生间容易产生互帮互学的心理。与他人的合作和竞争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真正让他们领会到什么“一起笑,一起哭”的同甘共苦精神。

改革心得体会(篇8)

现在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的教学改革,教师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能自主学习的主体。

刚开始,我打心底不愿接受这种教学方式,书上有的,作业本上有的,也要抄到小黑板上,再来讲,学生写字慢,侧面和后面的黑板又看不清楚。我总觉得,我讲,学生只要认真听,跟着我来就可以。因为我怕学生自学或自讲,有些重点她们不能把握好,难点讲不清楚,再加上学生可能理解不到位,语言表达欠佳,唯恐她们耽误了太多时间。传统的教法不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而且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关注度不够。现在学生自己讲,我在下面观察、指导,就能及时提醒有些不太专心的学生了,教师成了“田间”的守望者了。

灵动课堂改革的优势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学生可以“以优带差,以差陪优”,实现共同发展整体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再次,学生听课不易走神,听课效率更高了。

构建灵动课堂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抓好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 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 抓好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

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 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 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第六、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倡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灵动课堂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应的导学案。自主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能在学习内容上独立思考,而且能丰富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活动空间。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能将个人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实施小组活动就成为一种有效的互动策略。我所带的班被分为10个学习小组,每组六名同学,组内同学之间积极互动,组外各组之间激烈竞争,争当优秀小组。一年来,效果确实不错。

第七、学生精彩的展示与点评,将整节课推向高潮。

小组讨论时,我们不再像以前一直站在讲台上,而是深入学生之中,在各小组之间来回穿插,了解各个小组存在的问题,随时答疑解惑,从而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的融洽,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讨论之后,就进入展示点评环节,一年来,仅就口头展示而言,我带的两个班学生无论是哪个小组的哪个层级上课都能踊跃地用英语发言。上台点评的同学,站姿正确,声音宏亮,态度大方,富有激情,思路清晰,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别看这些学生,站那就像一位位小老师,精彩的点评总能博得学生的阵阵掌声。

灵动课堂其本质仍然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实施素质教育和道德课堂的具体体现。灵动课堂的提出和实施,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和开始,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课堂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课堂的实施者——教师和学生,尤其是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多思善想,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总结提高。我相信我们遇到的困难一定不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因此我们要树立一种信念,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我始终坚信“不是一番寒彻骨,怎的梅花扑鼻香”,我们终会一定会取得灵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改革心得体会(篇9)

日前,南茂中心小学全体小学教师在学校进行了集中教研活动。全体教师听取了著名教育家王二虎的教研经验介绍。王校长丰富多彩、深入扎实的专题讲座让我们受益匪浅。

本次会议主要围绕教研和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展开。最后,总结了三点经验:

1.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改变,以适应课程改革。

2.必须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教师的角色必须改变,他们应该是领导者,而不是课堂上的组织者。

课堂教学改革不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也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改变。学习的方式是什么?学习风格不是指具体的策略和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它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势。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改变目前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

1、创造性使用教材,为学生自主创新创造条件。

教师在教学前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在把握教材精髓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弥补教材的一些不足,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精心备课,可以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风格的教案。

2.营造自主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尝试。创造力是教不来的。所谓创造性教学,就是要真正鼓励学生发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情景,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创新和尝试。

3.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创新,将“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活动中。

4.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活动中探索创新。活动是学生学习乃至培养创新意识最根本的途径。我们大胆让学生动手、说话、动脑。按照“思维始于行动”的规律,为学生创造一个活动、探究、思考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面对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采用了自主探索,有的采用了小组合作,最终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可见,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

5.存在的问题:

(1)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教师、教室和书本基本上是当前教学的中心,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获得知识和发展,他们追求唯一正确的答案。教学内容难度大、过多,学生更注重书本知识,对情感、态度关注较少;

(2)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经常使用,教师会不自觉地把每一个要教的内容分成非常细的部分。这对学生思考和发展思维能力是不利的。可以采用“大步走”的提问方式,给学生留下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探索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

③有时课堂上的讨论和交流流于形式。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有些讨论时间不到2分钟,所以学生们都在喋喋不休,没有人能听清楚。课堂讨论效果有限。

时代在变,社会在进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老师不希望自己的课堂规规矩矩、死气沉沉,而是希望课堂回归生活、回归活力。所以我们要努力改变我们的老师,积极探索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进入我们的课堂,让所有的老师都努力!

改革心得体会(篇10)

在我担任某兵团改革小组成员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兵团改革的重要性及其对兵团发展的影响。在此,我想就兵团改革心得体会进行一些简要的总结和分析,以期对未来的兵团改革工作有所启示和参考。

首先,我认为兵团改革的目的就在于调整和优化兵团的组织管理结构,推进兵团现代化建设,提高兵团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充分发挥兵团在边疆稳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兵团干部士兵的思想觉悟、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为核心,以维护边疆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兵团的长足发展为最终目标。

其次,兵团改革的内容和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

兵团的管理机构较为复杂,改革需要对现有机构进行梳理和优化,创新管理体制,确立权责清晰、效益明显的现代化组织管理体系。要转变传统管理模式,推广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技术,重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能。

2. 军民融合和军地融合

兵团在经济建设中有重要的作用,需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实现更加紧密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要推行军民融合和军地融合的模式,深度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发展。

3. 建设现代化军队

兵团的军事作用更为突出,改革需要着力推进现代化军队建设。要切实加强组织建设、人才培养、武器装备更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兵团部队的综合素质和作战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4. 深化制度改革

兵团改革需要以深化制度改革为依托,推进兵团制度体系的现代化。要加强对制度创新的研究和探索,逐步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和实际需要的现代化兵团制度体系,提高制度效能。

总之,兵团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协调、有序地推进。在实践中,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各种问题和挑战,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创新思路和理念,注重实效和持久性,确保改革获得较大的成果和效果。

最后,我想强调,兵团改革的关键在于兵团干部和士兵们的积极投入和支持。他们是改革的主要力量和直接受益者,要赢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吸收他们的智慧和建议,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让他们成为兵团改革的生力军和推动力量。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开展教育、加强培训、激励和奖励,才能保证兵团改革顺利进行,为兵团的繁荣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


我很高兴能够为您介绍有关“改革教育心得体会”的相关内容,希望我的分享能够为您提供帮助,并相信您在阅读后一定会有所收获。当我们在某个方面获得了一些感悟和体会时,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写一篇心得体会,从中思考和总结出更多的收获,提高自身水平。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 篇1

1、就我国而言,由于地域的差异,我国各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不尽相同,无论是在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对于部分农村学校而言,课堂依然是老师、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教师专业素质也参差不齐。这就使新课改理念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难度,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一些农村学校多媒体设备和基本实验条件缺失,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基本是口述实验,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式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课本插图加大脑想象的层面上,不利于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更谈不上探究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作为凸显学生主体性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课后收集相关资料或进行自主实践探究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也是一大难题,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种活动最后变成了少数人的任务。此外,住校因素和当下繁重的课业也会使该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2、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综合型人才,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任课教师会更倾向于效率更高的讲授法。对一些老教师而言,往往会拿着新教材,凭借以往的经验,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授课。在部分校方人士看来,新教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旧教材更有利于学生参加高考,迫于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压力,有的学校也更加倾向于使用旧版教材。这就使新课程改革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3、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情境创设阶段,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看似很活跃,课堂氛围很好,但由于教师创设的情境过于简单或不够丰富,通过情境并不能够引起学生真正的思考,致使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或者提出来的问题没有价值。或者老师在进行简单引入之后,又立即回归课本,引入部分的作用并不明显。实际上,并没有深入思考一些问题,一节合作探究课往往成了一节表演课。学生忙碌之余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很少,导致一节课结束后收效甚微,课堂效率不高,更谈不上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学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课程理念和整个教育观念更新的系统变革。基础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社会制约性。

任何一种教育改革都离不开所处的社会环境,都会受到当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的影响。例如,与新课程改革紧密相关的教师素质的提升,不仅是一个教育范畴内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社会问题。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各方利益角逐的过程。发展才是硬道理,新课程改革是当今中国实施改革的一部分,具有非凡的意义,比如,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教育公平,以及学生负担过重等问题。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自身具有的一些局限性,指望通过这次改革解决所有教育遗留问题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没有任何一种改革是一帆风顺的,前进中的新课程改革要立足国内,对现有基础教育现状进行改良,需要结合我国当下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处理好科学探究与接受学习的关系,权衡多方利益,敢于让课改成果接受实践的检验,力争做到稳中求进。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 篇2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全面启动,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经过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谈几点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一、推祟新的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

教师要实现由“主角”向“配角”的转变,必须具备三种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即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创新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是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理念。它要求尊重学生动手学习的权力,要选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最后是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理念,即建立科学、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角色转变体现在五个方面:一要从教学实践者向实践与研究者并重转变,教师在职教学的第一线,通过长期的教学体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果在实践的层面上不断研究教材、总结教法,再不断学习和借签他人优点,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一定大有收获;二要由生物课程的传授者向实施与开发者并重转变,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广大的教师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汹涌澎湃的改革浪潮。这就需要有二次开发课程的能力。要具备挖掘教材的能力、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开发新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能力;三要从单一的教育者向教育与学习者并重转变,现代社会提倡终身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者;四要教案的执行者向生物课堂教学的创造者转变,教案是一份蓝图,它是上课的前题,过分地一成不变的依赖教案,将会束缚自己的教学行为,必须创造性地运用,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五要从师道尊严的长者向亦师亦友转变,要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差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要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切忌讽刺挖苦学生,伤害其自尊心。

二、反思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观,潜意识存在通过学习获得的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发挥出来。特别是经过新课改这场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洗脑风暴”,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形成优良个性品质,这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观。

首先课堂教学是思维教学,一个思辨的、有思想的课堂,必须突出一个“静”字,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课堂上该静则静,不能只强调活跃,一刀切。每个学生思考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把每个人的思考拿出来,让大家讨论明辨、争论,互相取长补短。这时课堂活跃起来热烈起来。当动则动,当静则静,动静结合,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教有思想的东西,学生从你的思想的知识中去感受思想,学会思想。

课堂教学还是生活教学,也就是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发展、自由探索知识和教师智慧展现的教学。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是知识反馈的过程,是心灵与心灵碰撞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创造出一种探求知识的情境,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唤起一种深深的感悟。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 篇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钟长期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改革目标和前景令人兴奋。

针对“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这点,提出本人拙劣的见解:本人认为在现阶段,实现教育公平至少需要10—20年,要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教育思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国教育迫切需要前行,但前行的道路充满荆棘。

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如下:

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于城乡之间,在城市内部许多中学也存在教学软、硬件的巨大差异,我觉得先要从城市内部改变和农村改变同时进行比较好。只有这样,才能从观念上去改变城市群体对择校和考取所谓“重点中学”的陈旧思维,同时消除农村教育所谓“跳出龙门”的误区。具体做法:

(1)学生(包括农民工子女)一律实行就近入学,保证生源的一致性,保证教育的公平性。每个学校升入重点高中的名额应该针对该校学生人数进行分配(即有最低分数线,成绩合格的学生由高到低录取,若名额多,合格的学生少则让出名额),刺激教师的积极性;但政府部门又要保留一部分进入重点高中的名额,刺激学校之间进行良性竞争。

(2)教师实施城市内部,城乡之间每三年一次的轮岗制,即教师每三年到一个学校进行教学,良性循环,具体安排由个人意见和上级指示的结合。这种做法可以保证每个学校都能享受到现有的优秀师资力量,并且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实行轮岗制,必须以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为前提,例如甲教师要到乡村执教,那么政府部分或学校应该补贴相应的差旅费和通讯费,同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师资力量的平均化。如有可能,可以考虑城乡之间的物价差别,教师工资整体部分可以无差异,但可适当地有物价补贴等。

(4)建议义务教育阶段不实行晚修制度,主要原因有: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自理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不能保证睡眠质量,从而影响发育和智力发展;二是住校、晚修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弊端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调控大多数属于空白;三是晚修及住校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筋疲力尽,不能给予教师多余的时间完善教学设计,反思教学的有效性,和个人发展的空间指数等。

(5)在我们未能实现高中教育列入义务教育阶段时,不能为体现教育的“公平性”牺牲高中教师的正当利益。由于本人属于这一群体,所以所提建议纯属发牢骚。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 篇4

上个星期我们数学组一起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以后自己有了一点心得体会。

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提升办学质量

我们的办学思想中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它突出了现代教育的片面精神,体现了对人,尤其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它能够比较充分地满足学习者多样化选择的教育,即是民主的,开放的,法制的,建立在信息技术平台上的教育。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应该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无论是在学生的就学率还是在教育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些成绩是不可磨灭的。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国内外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上知识掌握的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其实,我们早说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成效不明显。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不仅如此,我们国家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别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我们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是想通过改革来努力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二、提高质量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作为一线教师,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一句话,教师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 篇5

教改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将新理论、新思维、新与实践活动紧密相结合,从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过去老师要学生学的作风,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学习新知识,通过灵活有趣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上知识是丰富多彩的,高尖科学技术,在网上随处可见,相比之下,我觉得我的知识太缺乏,我们要努力去学习,将被动变为主动。在信息时代中,网上资源共享。

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是开放的;知识通过网络跨越时空,在网络上学习是没有时间、空间、权力等等条件所限制,它将世界每个角落的距离拉近,为学习知识提供良好的条件,网络教学具有开放性;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内容进行学习。

在学习中将原理中的重点、难点、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在实践中自己结合理论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设计,从中提高自己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使自己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取得较大收获。

学习不单学习了书本上基本知识,还体现了团队精神,自己已从事工作,从工作中我也有所认识,一个企业发展是否良好,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和生存发展,与整个公司人员的团队精神是相关的,个人的力量是单薄,所以通过学习,使自己更加体现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我们的班级进行分组开展活动。通过网络,进行师生间进教与学交流、同学之间的互习,使学习气氛更加浓厚。

的改变,在最初时,感到不太适应,总是觉得有缺陷,但当通过自己学习掌握一定知识时,感到非常高兴,渐渐地适应过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原本是自己讲解的内容设计成问题,让学生寻找答案,将答案做成电子,在老师起引导下,学生替老师讲解。老师为学生搭一个学习舞台,为学生提供学习创新机会。同时老师的教案在网页上可以下载,适合成人教育,避免因工作忙而缺课。同学在学习时遇到难题时,可以将难题发到老师的网站上,通过网页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班级、小组、个人在网上均建立网页,通过网页将多个单元连成一体,将他们的作业和信息放在网页,老师和学生通过网页进行教与学,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

网上教学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形式,在将来的国民教育中将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也体现了教育水平的提高,标准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教学愈来愈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在未来的教学模式中是最受被教育者欢迎的教育模式。网上教学改变过去老师要学生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向开方性教学模式发展,教学重心由老师教学转向学生自主学习,在信息时代中,学习资源在网络上共享,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是开放的;知识跨越时空限制。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学习过程中,老师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相互交流;学生自主选择地选择具有个性化的知识学生。

在学习网页设计的课程中,我学不但学到了网络操作的知识,如Email的创建、网页空间的申请等等,而且在实践中学到许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以及提高了一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上网过程中,了解不少的高尖科技和信息技术。学习资源和理论知识不单局限于课本,在网上的资源无比丰富。

通过网络教学,学生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适合成人教育模式,学生都已参加工作,有时候工作与学习发生冲突时,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解决缺课的问题;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能力、加强团体合作精神;在几个月的学习中,在网上学习很多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并在课堂设计中,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使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在这次教学中收获不少。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 篇6

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我深受鼓舞,感触颇深,教育事关民族的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我们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应该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等都紧紧围绕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我从中深受启发:教育优先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公平的发展,也就是国力增强,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同时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

作为一名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也有点滴思考,具体来说,目前我国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体制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育理念陈旧,对师、生的评价标准有偏差,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学生创造性思维缺乏、创造力差,综合素质不高,文艺素养不佳。现结合《纲要》的精神,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发表我个人3点浅薄的看法。

首先,我们应该要明确接受教育的意义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此转变对学生和老师的评价理念和方式。接受教育由校园走向社会的人应该是有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的人,而不是只会应付考试,而为人处事能力一般甚至很差的人!因此必须转变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理念和方式!具体来讲,评价一个学生的好与差不能仅仅依据考试成绩,虽然我们目前也有所谓的“德、智、体、美、劳”的一套评价体系,但众所周知,这一套已完全流于形式!现实是基本只看成绩,而且要看这个学生的平时作业、考勤、回答问题情况、社会诚信记录、志愿服务情况、人际关系、身体、心理健康状况、特殊才艺、创造力、科技发明等。相应地,对教师的评价不仅要看其班学生的考试成绩、优秀学生比率、学生成绩提高程度等,还要看其教学、科研论文、成就、志愿服务、社会诚信、身心健康状况、综合素质等,这样评出来的学生和教师才是真正的优秀人才,而不仅仅是只会考试的机器和只会制造考试机器的机器!

其次,学生所有素质的培养中,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这是整个民族竞争力的核心部分!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就必须大大改进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方方面面。特别是教学方法,必须大力改进!抛弃以前的填鸭式教学以及其他死板教学模式,大力推行启发式、互动式、愉快式教学,以真正打开学生思维;另外,多开展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在第二课堂中,设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小组、科技发明小组等,并在场地、设施、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形成一种制度,使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成为学校常规性工作。使学生在愉悦、轻松、和谐、健康的环境条件下成长为具有创造性灵活思维、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修养的人才。这一点我们学校已经做在了其他学校的前面。

再者,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培养的学生除了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创造力外,还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素质的培养:

1.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知识、能力的人,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那他对社会大众就不可能有多大贡献,甚至起负作用!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我认为最重要的包括两方面,一是品德教育,二是公民意识教育,前者使他们认识到什么是良好品德,什么是不好品德,应该如何做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后者使学生认识到作为全体国民的一分子,自己的责任、义务,学习、工作、生活中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进而良好的公民。我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教育不可谓不重视,实际是特别特别重视,有时甚至重视程度超过专业教育!但实际效果令人大跌眼镜!人们普遍看到的是现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诚信度、道德水准的普遍严重下降!这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刻反省!我认为这里既有体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教育方式、教材等因素。比如体制因素,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要诚信,不能弄虚作假,但由于体制原因或其他人为的社会的因素,使学生和老师在某些时候不得不走形式、弄虚作假,以应付某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或者领导个人喜好等等,这些现象每时每刻都在教育领域普遍发生(当然其他领域也大同小异)。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的刻板、陈旧、说教味太浓的教条等因素影响,使我国目前的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教育非常失败!我们这种体制和教育形式自身使它成为了形式主义的过场!这与培养国家合格公民的要求相去甚远!更不用说培养大量良好的社会公民了!

2. 艺术素养教育,各领域的真正的大家,都不是死啃书本的人,他们大都具有文学、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各方面的良好修养,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艺术素养对于一个人才的全面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其作用无庸置疑!而我国学校教育在这方面要么不够重视,要么教育的方式有待改进,总之实际效果很不理想!建议在学校加强艺术类教师的配备,另一方面,多开这方面选修课。

?纲要》对今后教育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高标准,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素质教育等问题都将得到较好解决,教与学就会在和谐的气氛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改革教育心得体会 篇7

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的应用于教学实践,进而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XX年11月本人参加了区进修举办的干训学习,对基础课程改革研究进行了专门的培训。现把自己的一些体会、认识、收获总结如下。

首先,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教材也做了很大的修改,教材体系打乱了,熟悉的内容不见了,造成许多的不适应,教师因此对课程改革产生了抵触情绪,在这次培训中我听到一句话“你们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深受启发,对啊,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活的。所以,一名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

其次,新课标下的老师更多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成功的一堂课,或者说成功的一次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的、和谐的交流与沟通。新课标下的老师成功的转换了自身的角色,教师更多的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他们学会了蹲下身来欣赏学生,他们尊重学生内在的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顺应学生的天性,,保护学生的自尊,相信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的自我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不管对错不以给出批评,更多的是赞扬和默许,错误的观念让学生在探究和学习中加以改正。新课程下的老师,充分的认识到,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教师不再只是简单的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试和重组。

沃德曾说过“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在每一次听课过程中我都深深的体会到了新课程下的老师们都在努力的让学生去学习知识,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位学生更好的发展,他们的追求是走向全人教育,这也正是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和发展的终极追求。培训中的老师的讲座值得我再次深深的品位。

最新兵团改革心得体会7篇


突然有所收获后,我们应该用笔记录下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通俗来讲,写好的心得体会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兵团改革心得体会【篇1】

兵团改革是我国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分之一。作为内陆边疆地区的统治者,兵团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兵团在建设和发展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和现实情况的局限,兵团改革迫在眉睫。

兵团改革的背景很重要,它是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进程而展开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使得以往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再适用,而且与此同时,新型的就业机会和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兵团的形态和作用也必须改变。改革的第一步是解决兵团内部的矛盾和问题,兵团内部存在的问题包括人员结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等等,需要破除困局,打破体制机制的限制。

在兵团改革中,我们需要重视其核心任务,即推进现代农业、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村发展、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人口控制等任务。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在有限的资源内,更加科学合理地分配资源,强化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在推进兵团改革中,我们应当重视“三个基本方向”,即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社会治理创新,这三个方向是兵团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兵团内部的恶性竞争是兵团改革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兵团改革中,我们必须重视突出问题的解决,比如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强国有企业改制等改革,以强化改革的聚焦性和针对性。我们应该由兵团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和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变,建立多元化的经营机制,以使之更加适应兵团改革的实际需要。

快速推进兵团改革不能脱离实际,必须从解决现实问题入手,开展实事求是的改革。沉淀上升,做大做强基础产业,为新产业增长和新兴农业提供支持。同时,要加强团队协作,加强对人员组织的管理和研究,提高管理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

总之,兵团改革必须紧贴新时代大背景,推广先进的模式和理念,发扬创新意识和实践,增强发展潜力,拥抱变革,避免作为制约发展的障碍物。巩固文化认同和团队协作,进一步强化系统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努力营造机制创新、体制升级和企业升级等有利条件。只有这样,兵团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让兵团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兵团改革心得体会【篇2】

在我担任某兵团改革小组成员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兵团改革的重要性及其对兵团发展的影响。在此,我想就兵团改革心得体会进行一些简要的总结和分析,以期对未来的兵团改革工作有所启示和参考。

首先,我认为兵团改革的目的就在于调整和优化兵团的组织管理结构,推进兵团现代化建设,提高兵团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充分发挥兵团在边疆稳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兵团干部士兵的思想觉悟、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为核心,以维护边疆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兵团的长足发展为最终目标。

其次,兵团改革的内容和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

兵团的管理机构较为复杂,改革需要对现有机构进行梳理和优化,创新管理体制,确立权责清晰、效益明显的现代化组织管理体系。要转变传统管理模式,推广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技术,重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能。

2. 军民融合和军地融合

兵团在经济建设中有重要的作用,需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实现更加紧密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要推行军民融合和军地融合的模式,深度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发展。

3. 建设现代化军队

兵团的军事作用更为突出,改革需要着力推进现代化军队建设。要切实加强组织建设、人才培养、武器装备更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兵团部队的综合素质和作战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4. 深化制度改革

兵团改革需要以深化制度改革为依托,推进兵团制度体系的现代化。要加强对制度创新的研究和探索,逐步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和实际需要的现代化兵团制度体系,提高制度效能。

总之,兵团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协调、有序地推进。在实践中,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各种问题和挑战,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创新思路和理念,注重实效和持久性,确保改革获得较大的成果和效果。

最后,我想强调,兵团改革的关键在于兵团干部和士兵们的积极投入和支持。他们是改革的主要力量和直接受益者,要赢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吸收他们的智慧和建议,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让他们成为兵团改革的生力军和推动力量。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开展教育、加强培训、激励和奖励,才能保证兵团改革顺利进行,为兵团的繁荣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兵团改革心得体会【篇3】

作为新时代军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团改革是中国军队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次改革中,我所在的兵团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在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基础上,顺应改革发展的大势,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取得了很多的积极成果。以下是我对兵团改革的心得体会。

首先,兵团改革是一次深入的变革,让我们认识到军队改革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历史中,兵团曾经是地方武装的代表,是军地融合的模式,其改革需要全面深入、彻底改变现有制度、架构和职能作用。而这也是一次追求真正的高效、科技化的过程,改变我们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的需要。

其次,兵团改革注重创新和突破。整个改革过程中,兵团从战略高度出发,完善了实践的行动方案,广泛听取各领域意见,全面加强基层建设,打造一支精准高效的作战力量。尤其是在军民融合的推进上,兵团大力开创轻装和数码、信息科技、新型军民融合等领域的改革,有效推动了军民融合的实现。这些创新举措和求发展的姿态,为中国军队的改革注入了重要的动力和生机。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兵团通过积极探索,在改革中发现问题、创新应对方式,塑造了一个开放、包容、有活力的改革精神和文化氛围。这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军队改革与文化精神的紧密联系。改革面临的是各种问题和挑战,仅仅依靠政策调整等单一途径的作法是不够的。所以,在这个进程中不仅需要领导层的指导和扶持,更需要兵团敢于挑战传统,敢于创新改进,用科技、用思路、用方法、用气质解决改革面临的问题。这将充分发挥军队的智慧和创新体系,不断提高自身的现代化水平,为我国军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兵团改革是军队改革中一次重要的实践,也是推进军事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国军队改革战略方针,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全力投入到兵团改革的工作中去,在实现新军样新官样中不断创造新的佳绩。

兵团改革心得体会【篇4】

“兵团改革心得体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因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是中国发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阶段之一,农村改革可以带动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在兵团改革的过程中,我认为,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改革对于农村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农村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提高农民的政治、文化素养和经济收入水平是农村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方面,兵团改革可以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发展。通过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民素质的提升、农业机械的引进、科技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可以使得农村现代化发展得更加快速和高效。

另一方面,兵团改革可以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通过农村经济的发展,支持农民的劳动收入和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的医疗保健和教育体系,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同时更加关注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可以让农村居民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

同时,兵团改革也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注重政策理论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国情和地方实际的改革模式和路径。特别是需要发挥农村智力的作用,充分利用人才,把握引领农村发展的机遇。

二是注重农村企业、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推进“三品一标”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并逐步打造出一批有竞争力的农村品牌企业。

三是注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保持农村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宣传,形成有利于农业和农民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四是注重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高农民诗文艺术素质和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意识,丰富农村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

总之,兵团改革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和推进。我们应该通过改革开放,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减少政府干预,加强市场调节,以及推进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实现新时期的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获得感。

兵团改革心得体会【篇5】

作为一名从事军事工作的专业人士,我深刻感受到了兵团改革带来的深远影响。这次改革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人事调整,更是涉及到了兵团内部体制、机制和思维方式的全面升级。

首先,兵团改革着重强调了政治建设,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放在了首位。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一些兵团领导班子和干部的净化整治,使其更好地符合党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对各个兵团单位的组织体系进行优化,强化党的领导作用。通过这些政治上的改革,在兵团内部形成一个更加团结、更加纯洁、更加向心力强的组织,为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其次,兵团改革强调了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在这方面,兵团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升级: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农业转型。通过科学规划和有序安排,兵团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效益。同时,以农业产业化、新型职业农民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也为兵团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最后,兵团改革提高了综合素质和人才队伍建设水平。通过建立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培养多元化的人才队伍、完善激励机制等举措,兵团吸引了更多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加入到兵团事业中来。这些人才不仅仅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更为兵团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兵团改革,兵团内部的组织结构、工作方式、产业结构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优化和升级。这为兵团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保障。作为一名专业人士,我深信,只有在坚定信仰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长足发展。

兵团改革心得体会【篇6】

近年来,我国兵团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在参与兵团改革工作的这段时期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心得。

第一,要坚持以农业为主导。兵团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产业转移,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自我发展。因此,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稳定农垦、发展先进农业、改革农村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方向,加强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和扶持,促进农村发展与城市接轨。

第二,要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当前,兵团所不足的就是人才。因此,改革过程中,我们注重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为农业、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通过文化活动、广告推广、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帮助新人融入工作中,增强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事业心。

第三,要优化行政管理机构和服务体系。改革后,组织结构逐步调整,优化服务体系,提升行政管理效能,提高辖区内各级干部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此外,加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为各项经济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和便利。领导班子要带头做好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流程和管理水平。

第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和财务管理。在改革工作中,领导干部不仅要在改革方针上坚定不移地推进,还要加强财务管理和预算编制,使各项改革工作有所章法,更具操作性。同时,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反对和打击一切违法违纪的行为,保持机关职能和公权力的纯洁性。

第五,要注重社会稳定和民生保障。社会稳定和民生保障是改革工作的核心。改革应以人为本,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同时,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健全社会动态监测和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兵团改革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有力支持。在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总结和践行这些经验,努力创新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推进改革进程,为兵团的繁荣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兵团改革心得体会【篇7】

兵团改革心得体会

2018年3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兵团改革方案,兵团改革正式拉开序幕。兵团改革是全国范围内继深化军队改革和公安机关改革后的又一项重大改革,它不仅直接关乎新疆的后续发展,而且对于全国的改革发展意义重大。在长达四个月的改革中,我们有幸亲身参与了其中的几个环节,从中感受到了深层次的变革所带来的动力,也明确了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的重要性。

一,改革是一场意志和思想的洗礼

改革属于系统工程,在纷繁复杂的环节中要想真正取得成果,就必须有人技先进、经验熟悉、意志坚定的班子领导,也必须有足够多的专业技能、知识、创新和动力支撑。改革的初衷是更好地满足改革需求,提高工作效率。但贯穿整个改革过程中的是意志和思想的洗礼。从一开始,改革就要求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进行前期调研,收集信息并对比分析,了解兵团内外的各种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强的意志和思想准备,因为一个成功的改革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和能力。

二,改革是一个全新的系统构建和各个层面协同工作的过程

改革是一个全新的系统构建的过程,这意味着必须对整个兵团的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包括职能、部门和岗位的调整。这就需要前期对内部体系进行充分调查,以求打破原沙漠化、公司化的锁链,整合利用资源,更好地支持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同时,各个层面的协同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职能部门之间必须形成联动机制,扁平化管理也要求岗位职责的清晰和流转更加的顺畅。只要这样贯穿始终,才能使兵团业务领域明晰,管理员工班子转型为服务型管理班子,实现新区开发率高质量高,稳步发展。

三,改革的持久性和可持续性是一项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

改革成功离不开坚持落实制度建设的承诺,这是今后建设的利器。改革的持久性和可持续性是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之上的,它需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以自己目标为方向,做好制度保障工作,不断进行自我审查,以推动改革向深度发展。所有的人、事、物都应该在制度之内,这样才能使改革与时俱进、长久下去、稳步向前。同时为了确保新的制度可以顺利实施,要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和考核,增强工作的重视意识和管理意识,保持家国情怀,在思想和意愿上和制度一致,为此付出努力。

四,改革价值理念的宣传是提升改革改革效率的保证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至今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时间,这期间,我们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改革经验和历程,尤其在许多重要的制度改革领域,都具有极强的信仰价值。但随着社会不断变革和发展,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人们理念不同呈多样化和管身制度不足等。因此改革不但需要抵御外界的种种诱惑,还要积极主动宣传改革的价值理念,不断提高改革的文化内涵和政治高度,使这个完全体制重组更加明晰、全面、人性化,更加符合本地区的特殊实际需要。

总的来说,改革是一个人的坚持、一个人的智慧、一个集体的实践。兵团改革不但是一个新的的起点,也是一种新的责任,它要求我们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面,都要不断突破、创新和完善,使跨越发展的步伐更为稳定。只有在经过艰苦努力和艰难曲折之后,兵团改革才能在未来发展的舞台上持续展现其真正的魅力和创新力,也才能为新疆地区和全国各地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改革创新心得体会"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