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6.25

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汇编7篇)。

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情经过反思后都会有不同的启发,此刻最好能将这些感想总结出来。写心得体会是很好的一个习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录生活中的一些感触和想法。今天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推荐一篇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 篇1

党的以来,以___同志为的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以严的纪律、严的规矩要求全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___多次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央纪委书记__同志也反复要求把纪律挺在前面,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前沿。把纪律挺在前面,是党中央、中央纪委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提出的新论断、新要求,体现了党中央与时俱进、不断将党的建设引向深入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落到实处。

一、强化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用铁的纪律、严的要求管党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严明纪律抓起。管党治党靠什么?靠依规治党、严明纪律。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之所以能从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就是铁的纪律做保证。如果管党不严、治党不力,纪律松弛、规矩不彰,党组织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纪律建设,让纪律立起来、严起来,才能确保全党形成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确保党发挥坚强领导核心作用。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用纪律管全体。从严治党,每一名党员、每一个党组织都在其中,没有例外。全面从严治党要靠纪律管全体,否则就不可能做到“全面”。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和单位腐败案件查了不少,但政治生态没有根本改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管党治党混同于处理少数有严重问题的党员干部,只管了贪腐的少数,放过了其他多数。全面从严治党,针对的不只是少数“烂树”,而是整个“森林”;瞄准的不只是少数“老虎”、“苍蝇”,而是党员全体;医治的不只是“大病”、“重病”,而是包括“小病”、“病菌”在内的所有病症;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防病于未发、治病于初萌。只有进一步强化整体思维、全局意识,靠纪律全覆盖地管、全方位地治,才能使党的整个“森林”枝繁叶茂。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充分发挥纪律建设的治本功能。腐败往往是从破坏规矩、违反纪律开始的。党员干部最终出“大”问题,往往始于破坏“小”规矩,把纪律和规矩当成随意拉扯的“橡皮筋”、随意拿捏的“橡皮泥”。只有加强纪律建设,做到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避免更多党员干部从违纪走向违法,才能有效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掌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主动权。如果在党员干部出现苗头性问题时猛击一掌、大喝一声,也许就会使他们悬崖勒马、幡然醒悟,避免在违纪违规的歧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各级党组织只有把纪律和规矩管到位、严到份,真正加强党员干部纪律教育和日常监管,才能实现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的跃升,最终实现廉洁政治的目标。

二、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

把纪律挺在前面,是党中央、中央纪委着眼全面从严治党,在对党风廉政建设规律和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准确把握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部署。只有牢牢抓住纪律建设不放,落实“把纪律挺在前面”的要求,才能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把纪律挺在前面,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纪律。任何一名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都必须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纪红线不可逾越,政治底线不可触碰。

把纪律挺在管党治党最前沿。纪律是管党治党的尺子,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可逾越的底线。要用纪律这把尺子去衡量、规范、约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行为,一把尺子量到底。要严格用党章党规党纪来维护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建强党的组织、严肃党内生活、改进党的作风、纯洁党的队伍,把严明纪律的要求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融入党的肌体细胞之中,落实到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之中,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准确把握强化纪律建设的着力点

强化纪律建设,要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搭建全面从严治党的载体和平台。强化纪律建设,关键是要把“明、严、执、问”落到实处。

“明”,就是严明纪律教育。强化纪律建设,不能搞不教而诛。对于纪律,要经常讲,反复讲,不厌其烦,警钟长鸣,让党纪党规广为知晓。几乎所有受处理党员干部在忏悔时都谈到,如果当初组织上教育警醒的力度再大一些,也许现在就不会身陷囹圄。要改进教育方式方法,积极探索集中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使纪律教育入脑入心,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自觉。今年,湖北省采取分级负责的办法,举办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集中教育培训班,采取“听、看、学、谈”套餐模式,对全省17.4万个基层党组织、389.9万名党员和各级非党干部开展了集中教育,成效初显。

“严”,就是严治严管严担当。纪律处分要严到点、严到份、严到位,坚决防止“破窗效应”。凡是把纪律规定当“耳旁风”的,都要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从严处理,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该移送司法机关的坚决移送,决不姑息、决不手软。要做好“破”和“立”两篇文章,抓住纪律建设这个源头,边惩治、边遏制,边预防、边治本,不断铲除滋生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的土壤和条件。

“执”,就是强化执纪。纪律执行不到位,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一句空话。要坚持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要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坚决摒弃执纪“情绪化”、“随意化”倾向,坚决杜绝执纪的弹性空间,以健全的纪律制度、刚性的执纪规范管人管事,让纪律成为始终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保持持续的威慑力。

“问”,就是强化问责。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要把问责作为抓纪律执行的核心、关键和落脚点,健全问责机制,真严真查真问责,形成纪律执行的强大推动力。要强化“一案双查”,通过严肃追究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让纪律的力量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得到充分释放。20__年以来,湖北省查处落实“两个责任”不力问题555个,处理739人,党纪政纪处分461人,全省上下引起强烈震动。

四、全面担负起强化纪律建设的政治责任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各级党组织要把强化纪律建设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找准定位、扛起责任、扎实践行。

各级党组织要履行纪律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强纪律建设,把纪律挺在前面,要求各级党组织在管党治党上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力度更大,更加注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成本和长远效益。各级党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就要责无旁贷当好纪律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和推动者,保证党在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具体来讲,就是履行好“六责”:一要负起组织领导之责,把严明纪律贯穿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二要负起定规立矩之责,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扎紧扎密纪律篱笆;三要负起学_教育之责,使党员干部纪律和规矩意识强起来;四要负起监督管理之责,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坚持抓早抓小抓经常;五要负起撑腰壮胆之责,支持纪委全面深化“三转”(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六要负起以上率下之责,带头遵守纪律和规矩。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抓经常、抓平时、抓全面,多提醒、多扯扯袖子、多咬咬耳朵,让“红灯”亮在“出轨”前。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回归监督执纪问责的主业。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专门执纪机关,必须深化“三转”,按照党章要求,回归“原职能”。要突破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始终聚焦纪律问题,体现纪律特点,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执纪理念上要从“以法律为底线”回归到“以纪律为尺子”;工作重心上要从“查办大案要案”转移到“强化日常监督执纪问责”;监督重点上要从单个“树木”拓展到整个“森林”,从盯少数到盯多数;工作路径上要从“以治标为主”发展到“标本兼治”、“以纪治本”,让纪律真正严起来。

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 篇2

团结凝聚力量,我们信心满怀。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历史。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拓奋进,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增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大团结,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激发出全社会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实干成就未来,我们斗志昂扬。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必须认识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只有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发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才能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推向前进。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回首过去,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永远保持慎终如始、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争先,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阔步前行!

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 篇3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必然选择,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鼓舞人心的战略部署,是催人奋进的宏伟蓝图,其所包含的事业更伟大、任务更艰巨、工作更繁重、结果更辉煌、影响更深远。全党同志一定要胸怀这样的远大目标,不自满,不骄傲,不懈怠,不停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乘势而上,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战略步骤上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践经验看,科学划分发展阶段,以相互联系和不断递进的发展阶段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是我们党非常管用和有效的治国理政重要经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到本世纪中叶,历时 30 年时间,时间跨度比较长。为了更有利于明确前进方向,精准奋斗目标,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凝聚全社会力量,统一全社会意志和行动,需要根据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总体要求,把未来 30 年划分成若干不断递进的发展阶段,分步推进,一步一个脚印前进,积小胜为大胜。

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 篇4

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的讲话后,我深刻意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足岗位,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拼搏进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同时也要切实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学习好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与中国发展和时代前进步伐保持一致,做好共产党员先锋模范!

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 篇5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我作为高校法学教师与研究人员,将进一步研究落实二十大精神,为推进“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 篇6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范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最新论断,是中国现代性话语的最新表达,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式现代性(化)”内涵丰富,具有“三重超越”性质:一是对前现代性的超越;二是对西方现代性的超越;三是对苏式现代性的超越。“中国式现代性”具有现代性的普遍性内涵,也蕴含现代性的特殊性内涵,与西方现代性形成鲜明比较。“中国式现代性”是社会主义现代性、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性、共享的现代性、人民民主的现代性、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性、植根于中华文明的现代性、和平发展的现代性。总之,“中国式现代性”是有“魂”、有“根”、见“人”、见“物”的现代化性,是具有人民性、民主性、共享性、和平性的现代性。

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 篇7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关系,认识到前者是后者的理论支撑,从而深刻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科学性和必然性。

前进道路上,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国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战略任务、战略阶段、战略要求、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重大原则。

GZ85.cOm延伸阅读

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1000字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既是讲本质,也是讲要求。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工作总结之家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500字素材内容,希望会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1000字【一】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之所以是中国的,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成功开创出来的,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之所以说是世界的,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又是“开源代码”,对于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而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示范。

进一步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全面系统阐释。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五个方面重要特色,反映了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规律;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九个方面本质要求,指明了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五个坚持重大原则,既阐释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指引,又提供了“怎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遵循。

科学回答现代化的“人民之问”。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要整体迈入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伟大的创举,必然要付出艰辛努力,克服更多艰难险阻,也必然会产生更广泛的世界性影响,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我国存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不同群体居民收入差距,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自觉主动地解决“三大差距”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既要做大做好“蛋糕”,又要切好分好“蛋糕”。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之一在于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根本的政治立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不断奔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要求,也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新时代非凡十年,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摆脱贫困的夙愿。党始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科学回答现代化的“中国之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对中国现代化目标的规划,提出要将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从最初单一的“工业化”逐步转变为“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境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虽然在探索中遭遇过一些困难和挫折,但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在这个过程中,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认识不断深入、战略不断成熟、实践不断丰富,加速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独特的中国国情、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历史进程,决定了中国必须坚定不移独立自主推进适合自己特点的现代化,必须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既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科学回答现代化的“时代之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许多发展中国家眼中的现代化就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单纯追求经济、政治等单一向度的、非均衡的现代化,最终难以持续;即使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也会因为忽视某一方面的发展不均衡而导致国家衰落。世界现代化的历史特别是拉美、中东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历史表明,通过“跨越式”发展追赶世界现代化前沿的过程,必然会牵动整个社会发生剧烈变革,这就需要国家现代化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统筹协调、重点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战略框架是在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拓展、持续深化的;中国现代化进程是在统筹协调中逐步前进的。统筹协调、重点推进是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科学规避风险、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的战略举措,是在充分总结、吸取世界现代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不断探索取得的宝贵经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也是世界现代化的宝贵财富。

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1000字【二】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全体14亿中国人民共同迈进的现代化,这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目前,世界上除中国外实现现代化国家的全部人口加起来约为10亿人,而我国就拥有14亿多人口,其现代化的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彻底改写人类现代化的世界版图,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程,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思维定式,这无疑昭示世人,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的模式,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是唯一的,只要找准正确的方向,沿着正确的方向驰而不息,走好自己的路,就一定能够实现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不是部分人和部分地区的富裕,而是涉及14亿多人口的全民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仍面临城乡差距、地域差距和收入差距不平衡等难题。在现代化进程中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防止资本无序运作,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扎实前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我国现代化发展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串联式”,而是“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要求不仅实现“衣食无忧”的物质富裕,更要实现“安居乐业”的精神富裕,推动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始终重视物质文明的发展,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发展经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党也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以精神文明助推物质文明,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坚决抛弃轻视自然、支配自然、破坏自然的现代化模式,绝不走西方现代化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走具有绿色底色的中国式现代化“新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生命共同体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优美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坚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推进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绝不走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老路”,而是建立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基础上的“新路”。这条道路是和平之路,是融入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道路。中国民族的血液里从来没有欺负他国的基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一直以来的坚持。后疫情时代面对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难题,中国始终坚持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全世界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不断实现全世界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为世界作出更大的中国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1000字【三】

新时代呼唤新使命,新征程号召新作为。作为新时代的选调生,能够在组织的关心下,扎根基层一线服务一方群众,这是我们的荣幸。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做一个政治上明白、工作上清醒、服务上贴心、发展上保驾的选调生。

树信念,讲大局,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没有信念的人生,就像大海上没有航标而航行的船,永远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历史和现实足以证明,只有那些将理想信念深深铭记于心,外化于行的人才能够在一切利益诱惑面前,在一切弱化和破坏组织纯洁性,战斗力方面勇于亮剑,并屡屡获胜。大局者,足可管中窥豹,足可运筹帷幄,铸就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境界。衡量一名选调生合格是否,要将政治上明不明白放在首位,只有政治上明白,才能处事上清醒,服务一方群众,助力一方发展,政治素质是具有四两拨千斤作用的。我们要时常吾日三省吾身,党性觉悟够不够,理想信念纯不纯,大局意识有没有。只有不断修身养性,才能够永葆政治肌体的健康。

守纪律,将规矩,做工作中的清醒人。人生要系好第一颗扣子,因为它是起点也决定着终点。如果一名选调生从一开始就我行我素,自以为是,在工作上不遵守工作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那是极其危险的。纪律是完成各项工作的必要前提和制度性约束,如果有规矩没有人去执行,去拥护制度的权威性,那纪律会变成一张废纸,一个团队就无形之中成为了一盘散沙,连规矩都不讲了,更别说在急难险重的环境下取得胜利了。有些人就是因为纪律意识不强,在你来我往之中无形的沾染了一些不好的作风习惯,当蓦然回头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善服务,解难题,做群众的贴心人。做好一名基层选调生,是一项极其不容易的事情。作为基层最前行的工作队,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归根结底就是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只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才能使工作对得起组织检验,经得起群众考验。选调生其实和千千万万个普通公务员是一样的,我们都是服务群众的,只有不断为群众解决身边难题,我们自身才能够得到成长和人生意义的升华。文章写得再好,天花乱坠也抵不上真真切切为群众解决一件难事,多做一点为民服务的事实,少做一些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事,我想心安了自己,也舒服了别人。

讲担当,敢作为,做地方发展的保驾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哪里工作就要为那一方百姓谋发展。对于一名选调生未来的路而言,有多大担当就有多大舞台,有多大作为就能成就多大事业。基层的事情很杂,想从方方面面出发,作出一番超越前人的事业是存在不少困难的。但不能说存在困难就停步不前,这是不对的,我们要正确树立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姿态,不管经历什么,都要着眼于地方的长远发展,哪怕就是每天或者每月每年取得一点点进步,至少我们的事业是向前的,这样在一代又一代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事业注定会像潮水一样奔腾向前。

“呼吸相顾,痛痒相关。”新时代的选调生,其路远,其情近,其志远,其梦近。

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1000字【四】

现代化本身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文明发展所追求的方向。正因为大家都追求现代化,它必然有好的东西值得追求。所以不管西方还是我们中国,搞现代化得按照大家都需要遵循的一些规律来展开。比如,要搞现代化,就得搞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这些都是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要经历的事情,它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道理。我们中国共产党也要遵循,也要把这些经验为我们所用,不闭门造车,通过开放来学习一些好的经验做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的普遍性、一般性的方面。

但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确实有中国的历史发展阶段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影响,所以它肯定有自己的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第一个强调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别的政党领导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是干什么?是搞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是要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核心要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另外也讲到了现代化的实质。这些都有我们中国自己的特色,这就叫特殊性。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既要遵循普遍性规律,又要保持自己的特色,把两个结合起来,才能把我们国家建设好。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从过去到现在,我们国家追求的现代化的概念有没有变化?过去提到的现代化与现在提出的现代化核心有何不同?

人类对现代化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过程。比如最早人类对现代化的认识就是工业化。因为过去都是农业国家,后来英国工业革命以后,大家觉得这个厉害,促进了生产力高速发展。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一两百年创造了整个人类几千年没有的生产力,创造了工业革命的神话,所以一开始都要追求工业化。

实际上,现代化是从工业化起步的,后来觉得光叫工业化,可能不足以表达人类社会的变迁。比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和信息化的关系,包括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人们觉得工业化这个概念不够用了,所以才发明了现代化这个词。现代化这个词就包括了这些内容,人们的认识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我们共产党进京之前,就讲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这也是想追求现代化,后来提出四个现代化,再后来四个现代化的内涵也有了变化。这都说明,人们对于现代化的认识在不断变化,追求现代化要干的事也在变化,现代化的构成也有变化。

现在,我们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不是四个现代化而是“N个现代化”,方方面面都得好才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军队国防等都是跟现代化有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就盯着伟大复兴。中国现代化往前走一步就离伟大复兴更进一步。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既是路径,也是目标,也是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1000字【五】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系统阐述,表明了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更加深入、战略上更加成熟、实践上更加完善。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其蕴含的人民性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化中得到充分彰显。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现代化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归根到底都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例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就是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严格公正司法,就是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就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无论是完善分配制度,还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无论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还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都是为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五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特色,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是其中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其中,同样包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可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其中之一。

百年来,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依靠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就一定能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的: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我们要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300字(汇编11篇)


在成长过程中当我们有了新的看法和见解时,这个时候不妨将内心的感悟具象成心得体会。 利用心得体会,可以帮助自己总结,以提高自身水平,什么是好的心得体会?如果您需要更多的“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300字”相关推荐请参考下面的建议,本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300字【篇1】

习近平总书记的二十大报告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为今后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新的指引。

过去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二十大报告强调了要以人民为中心,部署了经济发展、科教兴国和改善民生等战略,将进一步带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为推动人类和平发展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300字【篇2】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

中国式现代化是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现代化。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提出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体现出应有的大国担当。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五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向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必须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300字【篇3】

历经百年磨难与奋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踏上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航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新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发展奇迹”。

与时代同行。发展起来的中国深刻影响了世界。

由相对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被公认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引擎。越走越宽广的中国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凌云志不改。中国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从新中国成立、实行改革开放到步入新时代,中国始终在宏阔的时空维度中思考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的深刻命题。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中国顺应历史潮流,肩负大国责任,坚定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成为大变局中不变的稳定力量。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300字【篇4】

党的以来,以___同志为的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以严的纪律、严的规矩要求全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___多次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央纪委书记__同志也反复要求把纪律挺在前面,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前沿。把纪律挺在前面,是党中央、中央纪委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提出的新论断、新要求,体现了党中央与时俱进、不断将党的建设引向深入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落到实处。

一、强化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用铁的纪律、严的要求管党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严明纪律抓起。管党治党靠什么?靠依规治党、严明纪律。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之所以能从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就是铁的纪律做保证。如果管党不严、治党不力,纪律松弛、规矩不彰,党组织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纪律建设,让纪律立起来、严起来,才能确保全党形成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确保党发挥坚强领导核心作用。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用纪律管全体。从严治党,每一名党员、每一个党组织都在其中,没有例外。全面从严治党要靠纪律管全体,否则就不可能做到“全面”。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和单位腐败案件查了不少,但政治生态没有根本改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管党治党混同于处理少数有严重问题的党员干部,只管了贪腐的少数,放过了其他多数。全面从严治党,针对的不只是少数“烂树”,而是整个“森林”;瞄准的不只是少数“老虎”、“苍蝇”,而是党员全体;医治的不只是“大病”、“重病”,而是包括“小病”、“病菌”在内的所有病症;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防病于未发、治病于初萌。只有进一步强化整体思维、全局意识,靠纪律全覆盖地管、全方位地治,才能使党的整个“森林”枝繁叶茂。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充分发挥纪律建设的治本功能。腐败往往是从破坏规矩、违反纪律开始的。党员干部最终出“大”问题,往往始于破坏“小”规矩,把纪律和规矩当成随意拉扯的“橡皮筋”、随意拿捏的“橡皮泥”。只有加强纪律建设,做到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避免更多党员干部从违纪走向违法,才能有效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掌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主动权。如果在党员干部出现苗头性问题时猛击一掌、大喝一声,也许就会使他们悬崖勒马、幡然醒悟,避免在违纪违规的歧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各级党组织只有把纪律和规矩管到位、严到份,真正加强党员干部纪律教育和日常监管,才能实现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的跃升,最终实现廉洁政治的目标。

二、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

把纪律挺在前面,是党中央、中央纪委着眼全面从严治党,在对党风廉政建设规律和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准确把握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部署。只有牢牢抓住纪律建设不放,落实“把纪律挺在前面”的要求,才能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把纪律挺在前面,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纪律。任何一名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都必须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纪红线不可逾越,政治底线不可触碰。

把纪律挺在管党治党最前沿。纪律是管党治党的尺子,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可逾越的底线。要用纪律这把尺子去衡量、规范、约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行为,一把尺子量到底。要严格用党章党规党纪来维护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建强党的组织、严肃党内生活、改进党的作风、纯洁党的队伍,把严明纪律的要求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融入党的肌体细胞之中,落实到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之中,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把纪律挺在国家法律前头。凡“破法”者,莫不从“破纪”始。对党员干部而言,不仅要守住国法底线,而且要守住党纪红线。严守纪律红线,要做到“纪”在“法”前,党纪严于国法。党纪是在法律底线之前设下的一道防线,决不能把党章党规党纪对党员的要求降低到国家法律对普通公民的要求。把纪律挺在国家法律前面,就是要把管党治党的防线从法律拉回到纪律上来,严格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一发现苗头问题就及时“拉警报”,一碰纪律红线就马上“踩刹车”,真正做到执纪先于执法,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约束党员干部。今年以来,湖北省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立案同比增长96.8%,查处厅局级干部、县处级干部同比分别增长26.3%、99.5%,有效减少了腐败存量,遏制了腐败增量,破除了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进一步强化了“不敢腐”的氛围。

把纪律挺在全体党员面前。全面从严治党的要义,在于实现纪律监管全覆盖。过去,一些党组织错误地认为从严治党就是惩处极少数严重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从而放松了对大多数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把纪律挺在全体党员面前,就是要用纪律来约束和管住全体党员干部。20__年以来,湖北省共约谈党员干部4600人次,函询1899人次,诫勉谈话287人次,办结问题2745人次,教育和保护了大批干部。

把纪律挺在正风反腐最前线。纪律松弛、组织涣散必然导致不正之风蔓延,腐败问题滋生。大量事实表明,领导干部腐化堕落往往都是从搞不正之风和不守纪律开始的。只有把纪律挺在正风反腐前线,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才能防止党员干部小错酿成大错,违纪走向违法。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湖北省真抓真管真查,累计查处问题11355个,处理党员干部14604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076人,形成了正风肃纪的良好环境,人民群众对此普遍点赞。

三、准确把握强化纪律建设的着力点

强化纪律建设,要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搭建全面从严治党的载体和平台。强化纪律建设,关键是要把“明、严、执、问”落到实处。

“明”,就是严明纪律教育。强化纪律建设,不能搞不教而诛。对于纪律,要经常讲,反复讲,不厌其烦,警钟长鸣,让党纪党规广为知晓。几乎所有受处理党员干部在忏悔时都谈到,如果当初组织上教育警醒的力度再大一些,也许现在就不会身陷囹圄。要改进教育方式方法,积极探索集中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使纪律教育入脑入心,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自觉。今年,湖北省采取分级负责的办法,举办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集中教育培训班,采取“听、看、学、谈”套餐模式,对全省17.4万个基层党组织、389.9万名党员和各级非党干部开展了集中教育,成效初显。

“严”,就是严治严管严担当。纪律处分要严到点、严到份、严到位,坚决防止“破窗效应”。凡是把纪律规定当“耳旁风”的,都要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从严处理,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该移送司法机关的坚决移送,决不姑息、决不手软。要做好“破”和“立”两篇文章,抓住纪律建设这个源头,边惩治、边遏制,边预防、边治本,不断铲除滋生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的土壤和条件。

“执”,就是强化执纪。纪律执行不到位,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一句空话。要坚持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要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坚决摒弃执纪“情绪化”、“随意化”倾向,坚决杜绝执纪的弹性空间,以健全的纪律制度、刚性的执纪规范管人管事,让纪律成为始终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保持持续的威慑力。

“问”,就是强化问责。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要把问责作为抓纪律执行的核心、关键和落脚点,健全问责机制,真严真查真问责,形成纪律执行的强大推动力。要强化“一案双查”,通过严肃追究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让纪律的力量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得到充分释放。20__年以来,湖北省查处落实“两个责任”不力问题555个,处理739人,党纪政纪处分461人,全省上下引起强烈震动。

四、全面担负起强化纪律建设的政治责任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各级党组织要把强化纪律建设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找准定位、扛起责任、扎实践行。

各级党组织要履行纪律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强纪律建设,把纪律挺在前面,要求各级党组织在管党治党上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力度更大,更加注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成本和长远效益。各级党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就要责无旁贷当好纪律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和推动者,保证党在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具体来讲,就是履行好“六责”:一要负起组织领导之责,把严明纪律贯穿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二要负起定规立矩之责,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扎紧扎密纪律篱笆;三要负起学_教育之责,使党员干部纪律和规矩意识强起来;四要负起监督管理之责,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坚持抓早抓小抓经常;五要负起撑腰壮胆之责,支持纪委全面深化“三转”(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六要负起以上率下之责,带头遵守纪律和规矩。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抓经常、抓平时、抓全面,多提醒、多扯扯袖子、多咬咬耳朵,让“红灯”亮在“出轨”前。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回归监督执纪问责的主业。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专门执纪机关,必须深化“三转”,按照党章要求,回归“原职能”。要突破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始终聚焦纪律问题,体现纪律特点,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执纪理念上要从“以法律为底线”回归到“以纪律为尺子”;工作重心上要从“查办大案要案”转移到“强化日常监督执纪问责”;监督重点上要从单个“树木”拓展到整个“森林”,从盯少数到盯多数;工作路径上要从“以治标为主”发展到“标本兼治”、“以纪治本”,让纪律真正严起来。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300字【篇5】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党的二十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全党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在全面把握上下功夫。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和理论上的深邃思考,也有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和工作上的战略部署,这些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只有坚持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相结合的办法,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反复揣摩,才能全面掌握党的二十大精神,避免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要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会“两个结合”、“六个坚持”,正确认识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要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关系,认识到前者是后者的理论支撑,从而深刻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科学性和必然性。要全面把握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紧密联系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深刻认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项目标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300字【篇6】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坚持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教育活动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一方面,要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思想政治领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着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另一方面,要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把加强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当成重要职责,把教育事业的发展摆在重要位置。

把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只有创新才能实现内生动力,只有靠内涵式增长,才能保证高质量发展。十年来,载人航天、超级计算机、量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重大成果,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天河超级计算实现了从千万亿次到亿亿次,再到百亿亿次的突破。不断挑战计算速度极限,也成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缩影。我国通过自主创新以及成果转化,先后建立了世界首条千公里量级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发射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使我们在量子领域进入了世界第一梯队。

始终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建立科学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和激励制度,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要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价值的双重激励作用,使人才在创新创造中有收益、有荣誉、有地位;要营造尊重人才、开放包容的氛围,创造更公平、更宽广的干事创业平台,让人才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实现。

壮阔征程催人奋进,复兴蓝图激荡人心。中国式现代化也是富有世界意义的现代化,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把牢中国自己的前途命运,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踔厉奋发、勇毅笃行,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争取更大胜利与荣光。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300字【篇7】

中国建设的现代化,不是西方化,不是欧美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五条论断,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中国共产党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努力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锲而不舍、接续奋斗,不断取得伟大成就。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正在此前发展的基础上续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就现实依据来讲,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和不断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必将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创造了新中国72年伟大成就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将在党的带领下,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300字【篇8】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各自不同,中国是一个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社会长期发生作用。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消极因素,这与现代化发展是不利的,就其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表现是:

1、缺乏民主精神。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意识对人们影响极深,封建专制思想一方面严重压抑和束缚个性发展,另一方面,造成特权思想,直到今天,中国人仍缺乏民主意识。

2、法制观念淡薄。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法制,实行的是人治,如实行的是皇权至高无上,因而君言就是法。在我国今天社会主义社会里, 人民群众已经成为国家主人,国家的一切法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封建特权思想严重,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的事,还时有发生。

3、商品意识差。中国是个农业国,重农轻商十分严重。过去,经商是被人看不起的,不知商业是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繁荣经济,方便,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现代,没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也就无法走向现代化。

4、守旧意识严重。中国的小农经济广大,个体经济,靠天吃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容易满足于现状,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起来造反和自学接受新东西的。

二、由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是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抛弃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使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报务。传统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文化,但这种转化需要社会实践,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生活相结合,才能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根本的结合点 。

得到合理配置,造成中国经济长期落后。现在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配制社会资源的基本手段,是按照市场经济运动规律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管理体制。因此它能有效激励企业发挥主动性与竞争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与创造性,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定的经济总是与一定的文化相联系的。经济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今天的经济,也就是明天的文化;而明天的文化,也将是后天的经济。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是具有一定观念文化的人去从事的,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思想首先素养的人,就无法胜任,所以,现代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将对人们现有的文化观念进行检验,新的取舍,另一方面,促使人们必须努力学习一切先进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质,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这就是市场经济对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决定作用

它是建全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制意味着合法性、权威性、公正性。法治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一是引导作用—引导市场经济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规范作用—通过法律规范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行为与秩序;三是保障作用—保障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与正当权利。这些都是现代文明与现代文化的体现,而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方面却有很大的缺陷。中国传统文化在法制思想上强调实行人治。法律仅作为治国的某种辅助手段,这种缺乏权利意识的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就难以存在与发展了

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市场经济要求对中国传统文化那种“君子谋道不谋食”把“义”与“利”对立起来的旧的价值观的否定,从而增强人们的务实精神与进取精神。实际上,人们的实践活动,是离不开利益原则的。要保证市场经济所追求的价值的实现,不仅个人实践活动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学会按法办事,而且也促使政府及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提高工作效率,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300字【篇9】

中国式现代化坚决抛弃轻视自然、支配自然、破坏自然的现代化模式,绝不走西方现代化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走具有绿色底色的中国式现代化“新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生命共同体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优美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坚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推进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300字【篇10】

中国建设的现代化,不是西方化,不是欧美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五条论断,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中国共产党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努力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锲而不舍、接续奋斗,不断取得伟大成就。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就现实依据来讲,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

坚持和不断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300字【篇11】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显著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些显著优势,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主要因素,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背后的制度密码。

一是中国领导,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最大优势和“核心密码”。中国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为己任。事实一再证明,中国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正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是人民至上、始终代表人民利益的根本立场,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根本所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在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过程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三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法宝。在我们国家,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都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是能够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原因所在。正是因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途上,“正是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国家才能在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建设、重大科技攻关、区域协调发展、抢险救灾、对外援助等等方面,攻克一个又一个急难险重的重大关口、创造一个又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奇迹”。

四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保证。在庆祝中国成立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之所以能,根本在于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和旗帜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根本在于它的理论源头是马克思主义,在于它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由其特有的根本性质决定的。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它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

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从中国实际出发,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现代化各项事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地走向胜利。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马克思主义作出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充分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和活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发展,并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阔步迈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克服了资本本主义现代化所固有的先天性弊端;它展现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选择;它为人类应对重大挑战和解决突出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推进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汇编5篇


即使是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都会不有不同的心得,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对思维的训练。工作总结之家编辑为网友们搜集和分享了推进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进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篇1)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

中国式现代化是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现代化。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提出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体现出应有的大国担当。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五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向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必须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推进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篇2)

中国建设的现代化,不是西方化,不是欧美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五条论断,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中国共产党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努力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锲而不舍、接续奋斗,不断取得伟大成就。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就现实依据来讲,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

坚持和不断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

推进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篇3)

中国式现代化坚决抛弃轻视自然、支配自然、破坏自然的现代化模式,绝不走西方现代化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走具有绿色底色的中国式现代化“新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生命共同体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优美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坚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推进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推进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篇4)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各自不同,中国是一个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社会长期发生作用。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消极因素,这与现代化发展是不利的,就其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表现是:

1、缺乏民主精神。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意识对人们影响极深,封建专制思想一方面严重压抑和束缚个性发展,另一方面,造成特权思想,直到今天,中国人仍缺乏民主意识。

2、法制观念淡薄。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法制,实行的是人治,如实行的是皇权至高无上,因而君言就是法。在我国今天社会主义社会里, 人民群众已经成为国家主人,国家的一切法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封建特权思想严重,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的事,还时有发生。

3、商品意识差。中国是个农业国,重农轻商十分严重。过去,经商是被人看不起的,不知商业是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繁荣经济,方便,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现代,没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也就无法走向现代化。

4、守旧意识严重。中国的小农经济广大,个体经济,靠天吃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容易满足于现状,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起来造反和自学接受新东西的。

二、由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是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抛弃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使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报务。传统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文化,但这种转化需要社会实践,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生活相结合,才能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根本的结合点 。

得到合理配置,造成中国经济长期落后。现在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配制社会资源的基本手段,是按照市场经济运动规律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管理体制。因此它能有效激励企业发挥主动性与竞争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与创造性,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定的经济总是与一定的文化相联系的。经济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今天的经济,也就是明天的文化;而明天的文化,也将是后天的经济。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是具有一定观念文化的人去从事的,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思想首先素养的人,就无法胜任,所以,现代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将对人们现有的文化观念进行检验,新的取舍,另一方面,促使人们必须努力学习一切先进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质,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这就是市场经济对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决定作用

它是建全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制意味着合法性、权威性、公正性。法治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一是引导作用—引导市场经济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规范作用—通过法律规范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行为与秩序;三是保障作用—保障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与正当权利。这些都是现代文明与现代文化的体现,而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方面却有很大的缺陷。中国传统文化在法制思想上强调实行人治。法律仅作为治国的某种辅助手段,这种缺乏权利意识的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就难以存在与发展了

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市场经济要求对中国传统文化那种“君子谋道不谋食”把“义”与“利”对立起来的旧的价值观的否定,从而增强人们的务实精神与进取精神。实际上,人们的实践活动,是离不开利益原则的。要保证市场经济所追求的价值的实现,不仅个人实践活动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学会按法办事,而且也促使政府及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提高工作效率,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推进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篇5)

“中国式现代化”是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实共享发展是一门大学问。”、“共享发展”是发展基础上的共享,与共享规导下的发展的辩证统一;共同富裕不等于平均富裕,也不等于同时富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

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直面我国的贫富差距和不平等问题,让共享发展共同富裕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长期化的“中心课题”。

首先要做好“驾驭资本”的“大学问”。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整体推进财税、金融、收入、房地产、社保、教育、人口、医疗、慈善等制度改革,推进化解贫富差距问题的制度设计,充分发挥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的作用,加强兜底性普惠性民生保障,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其次要做好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大学问”。

促进城乡、区域、行业协调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解决共同富裕的短板。最后要做好“示范引领”的“大学问”。共享发展共同富裕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宏大课题,要推进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和上海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建设,探索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引领的制度设计和实践路径。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