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妈妈节教案

发布时间: 2023.05.28

妈妈节教案。

教案和课件是老师上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位教师每天都在忙碌着编写这些资料。编写教案不仅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是编辑为您整理的关于“妈妈节教案”的原创文章,相信读完后您会受益匪浅!

妈妈节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地位

《我的母亲》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作者以细腻、真挚、朴实的语言,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作者写童年,写母亲,饱含深情,而行文又极其自然、质朴,很好地表现了母亲那无比真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我准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第二课时着重分析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复述课文大意

课文内容比较丰富,所写事情较多,通过复述,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内容,这将为后面的梳理文章结构,分析母亲对我的教育作铺垫。

(2)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自己的身体和性格特点,不仅为后文作铺垫,而且呼应文末;第二部分写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第三部分写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全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戴和感激之情。

(3)了解中国传统的母亲形象,了解“母亲”的为人处事对作者的影响。本文是写母爱的,作者通过几件小事来表现母亲。学习本文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感受母亲形象,体会母子亲情,引起共鸣,从而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沉的爱,并体会“母亲”的为人处事对作者的影响。

2、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引发学生的情感,感悟母爱将是难点。

二、教学方法

本课我主要是运用了朗读、讨论、讲授三种教学方法。

(1)读法——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戴和感激之情,但文中极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作者的真挚情感正是通过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表现出来的,有感情地朗读可帮助学生领会这种真挚的情感。

(2)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

(4)讲授法——讲授法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但起的只是辅助作用,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做点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无论你到哪里都舍不下对你的牵挂,她愿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你;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和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就叫“母亲”,这一种爱就叫“母爱”。

用以上这段话导入新课。

2、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及其母亲。

(2)速读课文,准备复述。

(3)复述课文。

(4)理清结构。

(5)重点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3、探究学习

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讨:

(1)课文第一部分是否多余?有何作用?

(2)课文为什么要写母亲与家人的交往?

4、引言说母爱

(1)《游子吟》;

(2)名人说母爱;

(3)真情演唱《烛光里的妈妈》

四、作业

1、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父母亲影响呢?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交流,然后以“我的母亲”或“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表现母亲或父亲的一个特点。

2、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法定的母亲节。请在母亲节的那天,为你的母亲制作一张贺卡,写上你最美好的祝福。

五、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胡适

母亲对我的教育:严厉、关爱、期望

母亲对我的影响:宽容、忍耐、刚气

妈妈节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网站、演示课件或相关的挂图。

2、学生自己读课文,预习生字词,想一想:我会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利用网络、课件或挂图,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文

1、由秋天植物的种子成熟引入,设问导入课文。

2、齐读课题:

⑴知道“植物妈妈”“孩子”分别指植物和它们的种子。

⑵用补充课题的方法了解课文大意。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辨,纠正字音。

2、学生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3、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

⑴勾画交流:

课文中讲到了哪几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⑵提出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并作上符号。

4、教师和学生一起整理出需要重点解答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在朗读中感悟

1、读第1节:

启发提问:谁读懂了“四海为家“这个词语?学生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看法。练习读好问句。

2、朗读2、3、4节:

⑴说一说:

你最欣赏哪一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

⑵通过网站或课件演示,帮助学生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学生在书上勾出关键词语。

⑶相机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关键词语。

3、自由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体会读、表演读。分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4、试着背诵课文。

四、实践活动

1、读课后“泡泡”里的话,说一说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自己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资料;通过网站了解一些典型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巩固朗读背诵,进行字词训练。

〖教学过程

一、巩固朗读、背诵

1、齐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2、分组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节进行背诵,提高背诵兴趣。

4、“接龙”方式检查背诵情况。

二、进行字词训练,识记生字

1、读“读读抄抄”里的词语:

⑴强调词语重叠时轻声的读法。

⑵仔细观察:

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点?只观察不回答。

⑶学生试着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2、识记生字:

⑴出示生字卡,读生字,练习口头组词:

(“知识”中的“识”读轻声。)

⑵学生交流:我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一个字?

(区别“己”“已”的不同。)

⑶教师小结学生的识字方法,肯定学生的思维方式。

⑷巩固:

在网站中通过文字游戏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导书写:

⑴重点示范独体字的写法:

(通过横中线和竖中线确定笔画位置。)

⑵示范三个女字旁的字的写法:

(指名在黑板上写,然后进行笔画整理。)

4、练习写一写生字,教师课堂巡视,看笔顺及写字姿势是否正确。

5、小结书写情况。

妈妈节教案(篇3)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2个谜语,想不想猜? 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可是它们的长相却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出示课题图)

3、请你们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34 小蝌蚪找妈妈)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42页,看着课文中的插图,认真听故事。故事讲到哪儿,就指到相应的插图。

2、同学们,小蝌蚪找着妈妈了吗?你们喜欢小蝌蚪吗?

三、学习课文

(一)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出示蝌蚪插图:看,池塘里有多少蝌蚪?

谁来说说这些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儿?

2、现在我们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指名读第一小节。(读完师贴图)

3、屏示第一自然段,认识“灰”,(看这个字是什么颜色?这个字就读----,集体拼读)出示字卡,组词

4、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是说小蝌蚪生活的怎么样?(很开心,自由自在的),谁能快活地读一读(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

5、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谁在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话?

6、仔细看,池塘里有……(出示填空)齐说。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二)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1、出示图,提问:谁来说说青蛙妈妈长的什么样?

2、课文上是怎样描写青蛙的样子的?让学生找出段落,指名读。

3、出示句子,认识“披 、鼓 ” ,读准多音字“露”,除了这3个字,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是“蹲”。

4、再找出写青蛙身上颜色的2个词?(点出:碧绿的 雪白的)

5、用上这四个表示动作和两个表示颜色的词,把这只大青蛙写活了,我们来试着读出青蛙的可爱。男生读、女生读,师评价。

(三)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1、师:课文中青蛙妈妈说: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出示要求:请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2~6自然段,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划出来。

2、同桌互相交流、补充

3、集体汇报,师贴图。出示这些句子、图,齐读。

4、演一演:如果你就是小蝌蚪,你能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吗?看屏幕自己先试着说一说,找生说。

(四)学习课文2~5段

过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 ,遇到了谁?(鲤鱼和乌龟)

(1)、学习第2段

1、引读: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出示图)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谁能说一句话,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2、于是,它们就------迎上去,问话,出示全图,认识“迎”组词、说话

3、它们是怎样“迎上去”的?看课件理解,

师:原来,这样面对面走到一起就是“迎”。谁想上台和老师一起做一下“迎”的动作。

4、它们 “迎上去”会问…… (出示问话图)认识“阿姨”交流识字方法、学过的女字旁的字有哪些?

多么有礼貌的小蝌蚪啊!谁再来有礼貌的读一读?

5、鲤鱼妈妈是怎样回答的?(出示对话图)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样子有什么特点?(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2)学习第3段

1、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出示乌龟图),会想到什么?(鲤鱼妈妈说的自己的妈妈的样子),呀,它们把乌龟当成自己的妈妈了,于是连忙追上去。(出示连忙追上去图),

2、怎样做“追上去”的动作?找2人演,再看课件,师总结:从后面赶上来就可以说“追上去”。

3、从“连忙、追上去”可以看出小蝌蚪的心情怎样?(急切)于是它们着急地叫……(点出妈妈词)谁能着急地读一读?4、乌龟看到小蝌蚪叫它妈妈,感到很好笑,它认真地说-----(出示乌龟的话)学习“顶”,让生指出头顶在哪。我们一起来认真的读……乌龟笑着说……。

5、小蝌蚪从乌龟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板书:头顶上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6、小组内合作表演小蝌蚪遇见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情景,注意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进去。请生上台戴头饰表演,生评价。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妈妈。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指板书说)

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

(3)学习第4段

1、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出示青蛙图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2、一定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于是它们就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3、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高兴地读一读。

4、师小结: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妈妈,我们要向小蝌蚪学习,只要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5、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出示青蛙的话)

6、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出示、做动作读一读。齐读句子(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

7、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8、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起看看有关青蛙的知识(出示青蛙的知识,师读 )青蛙真是庄稼的保护神呀!

四、看图回顾,回归整体

读了这个小故事,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

六、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和爸爸妈妈演一演这个故事。

七、板书设计

妈妈节教案(篇4)

【说教材】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看图学文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读准9个生字的读音,随文理解字义。(2)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嫩容的基础上,学会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

【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分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巧设导言,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前在的内动力,消除大部分城市儿童因地域差异和生活经验贫乏的障碍,我首先播放录象,这段有声有色的录象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所吸引。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巧妙导入新课:青蛙妈妈生下小蝌蚪就离开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它们就到处去找妈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整体感知,明了大意。

这一环节我坚持从整体入手,图文结合的方法。

1、投影演示。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想: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再把这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就使观察更完整、更系统,在直观上使学生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有了鲜明的感性认识。

2、从图入文。根据低年级儿童爱看动画片的特点,我请学生边看动画录象边听课文范读录音,一方面使学生直观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语音、语调等朗读技巧。看完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重点检查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三、精读品味,参悟学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精心渗透了学法指导,侧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略讲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2、精讲第二自然段,层层深入,渗透学法。

3、首先投影演示,使学生了解小蝌蚪此时长出了两条后腿。

然后从图学文,重点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这一词语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儿童有一定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借助活动投影片直观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同时在“体会人物心情” 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所限,理性思维尚处在萌芽阶段,于是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对比理解(“游过去”和“迎上去”换位比较),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紧紧围绕“迎上去”一词及时追问:小蝌蚪为什么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体会一下它此时的心情?这样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无疑降低了教学难点的坡度,使低年级的朗读指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教师小结,回顾学法:

(1)抓住“迎上去”体会小蝌蚪的急切心情。

(2)分清小蝌蚪和鲤鱼阿姨说话声音和速度的特点。

这样的小结使学生对朗读对话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潜意识中领悟到了朗读的一些技巧(只求领悟,不求硬记)

四、自学点拨,灵活运用。

有了前面学法指导的基础,此时我适当放手,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学法,逐步形成能力。

1、图文对照,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投影出示思考题。

(1)通过哪些词能体会小蝌蚪的心情,你是怎样体会的?

(2)与小蝌蚪相比,乌龟说话的声音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时采取自己想、同座说、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多种形式,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如果学生体会心情时有困难,教师可以追问小蝌蚪为什么要连忙追上去呢?这样削减了教学难点的坡度,分清人物后采取多种形式朗读。

另外,在回读前三自然段时我还充分发挥学生表演才能,让他们带着头饰进行配乐表演读,充分增强了分角色朗读的效果。

五、巩固练习,强化训练。

语文教学要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我在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加强了写的训练,为此设计了两道思考题。

1、填空

()里有()小蝌蚪,大(),()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此题设计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一些仿写的方法。

2、按照上面的写法仿写两种小动物的样子。

地点数量样子干什么

(1)()有(),大象()()

(2)()()()()

此题设计体现了两个层次,意在由浅入深,拓展学生思维,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总之,这节课我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时时刻刻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切切实实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板书设计:

妈清凉的风爱

妈遮雨的伞妈

的滴落的泪妈

爱甜甜的吻

妈妈节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游戏的欢乐及表演的乐趣。

2、培养幼儿动作的创造性。

活动准备:

青蛙妈妈、鲤鱼妈妈、鸭妈妈、乌龟妈妈头饰各一个;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重难点:

重点:体验表演的乐趣。难点:鼓励幼儿创造蝌蚪游的动作,学说各主角的话。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学蝌蚪游。

1、师:小朋友,教师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你们想听吗?(弹奏唱)

2、提问:小蝌蚪长什么样貌?小蝌蚪在水里怎样游?谁来学小蝌蚪游泳?有谁想出的小蝌蚪游的动作是不一样的?(请幼儿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

3、教师示范游。师:小蝌蚪游得真好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样在水里游的。

二、在音乐伴奏下学蝌蚪游,吃食。

(1)[1~8]小节:在音乐伴奏下重复三遍。师:蝌蚪姐姐请蝌蚪弟弟妹妹一块儿来水里游。

(2)[9~12]小节:教师带领在xxx处咂嘴表示吃东西。师:蝌蚪弟弟妹妹游了那么久肚子饿了,我们来吃点东西吧。

(3)重复[1~8]小节两遍:师:吃饱了,小蝌蚪一齐游来游去做游戏吧。

(4)[9~12]小节:师:吃饱了,姐姐带你们去找妈妈吧。(音乐[13~16]上)

三、蝌蚪姐姐带小蝌蚪找妈妈。

(1)音乐[13~16]结束,鸭妈妈出现,蝌蚪姐姐带小蝌蚪上前问:你是不是我们的妈妈?鸭妈妈{配班教师扮}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2)音乐再起,蝌蚪继续游,到最终一句妈妈,妈妈在哪里时鲤鱼出现,蝌蚪上前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鲤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3)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乌龟出现,蝌蚪上前问,乌龟回答,同上。

(4)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青蛙妈妈出现,叫呱呱,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快速游到妈妈身边,一齐拍手说: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

四、学说主角的话。

1、学说蝌蚪的话及其他主角的话。提问:刚才去找妈妈时第一个遇到谁?小蝌蚪是怎样问的?(学说小蝌蚪的话)它是怎样回答的?(学说鸭妈妈的话)

2、学说鲤鱼、乌龟的话同上。

五、游戏重新开始。

请四位幼儿来做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配班教师在一旁帮忙)其他幼儿做小蝌蚪,教师做蝌蚪姐姐。

六、结束。

师:小蝌蚪们,我们在小河里欢乐地游泳、找东西吃、做游戏,还找到了妈妈,你们高兴吗?那我们下次再来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好吗?

妈妈节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法,激发学生观察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

2.学习课文,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法,激发学生观察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苍耳实物、植物图片。

2.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找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有趣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巧认词语

1.谈话激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植物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这些植物朋友给大家出了一些难题,说是要大家解决了这些难题他们才肯出来和我们见面,你们有信心解决这些难题吗?(激将法调动学生积极性)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示课后词语。)

(1)指名认读。

(学生想读哪一个词就读哪一个。)

(2)初步了解词义:玩“猜谜语”游戏,教师说词义,学生根据词义猜词语。

(猜对后,点击课件奖励五角星。)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过渡:

大家可真了不起,得到了这么多五角星,这下植物朋友们一定会出来了,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去迎接他们吧!

播放课件录相:色彩鲜艳、生机勃勃的植物动态画面配上动听的音乐,给学生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的植物世界。

看后,请大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描述)

2.教师揭题:

画面里都是了不起的植物妈妈,我们去和他们交朋友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前启发:

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这篇课文呢?(学生自己设定初读要求和目标。)

2.自由读全文,思考:

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可适当在文中划记。

(学生自读自学,教师巡视指点。)

3.汇报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生:我知道文中写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

(师贴三种植物的图片。)

生:我知道这些植物妈妈在传播种子方面很有办法。

教师引导理解“旅行”、“四海为家”。

生:我知道蒲公英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生:我知道苍耳、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阅读体会,及时给予肯定、指导。)

四、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她传播种子的办法好在哪里?找伙伴一起朗读课文2、3、4节,把你的想法说一说,互相问一问、评一评。(板书合作学习方法:读、说、问、评。)

(学生合作学习,精读2、3、4节,教师巡视参与。)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探究和感悟:(学生说哪种植物,就讲读哪一节。)

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蒲公英妈妈最聪明……”时:

(1)说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生质疑:“降落伞”到底指什么?“乘着风”是什么意思?(适当讨论)

(2)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降落伞”是什么,“乘着风”又是什么感觉。

(播放课件: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全过程,教师配解说。)

(3)你觉得这情景美吗?请和同桌一起有感情的把这一节练读一下,讨论怎样才能读好这一节。

3.学生同桌练读,讨论交流,感悟读法。

⑷指名读喜欢的句子,谈读法──学生点评──再指名读句子──再点评。

(指导感悟要点:“轻轻”、“纷纷出发”。)

指名读全节──互评──齐读──师评

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苍耳妈妈最聪明……”时:

(1)让我们去看看苍耳娃娃是怎样出去旅行的?

(播放课件:苍耳传播种子的全过程,教师配解说。)

看了动画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质疑:“带刺的铠甲”是什么样的?怎样挂住动物的皮毛?

(2)直观感知:

每个同学桌上都有一个小礼包,请你们打开看看,老师送你们每人一粒苍耳,摸一摸!这就是苍耳妈妈给孩子们穿上的铠甲。想一想,苍耳还可以靠什么传播种子?

(学生摸、想、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3)指名读这一节,谈读法──谁有不同的读法,再指名读──你喜欢谁的读法,评一评──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

4.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豌豆妈妈最聪明……”时:

(1)你最喜欢这一节中的哪句话?说说怎样读好它。

指名读、说,指导感悟要点:“啪的一声”、“炸开”、“蹦着跳着”。

指名再读,说说读出了一种什么感觉?(谈感悟,齐读句子)

(2)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豌豆娃娃怎样离开妈妈的?

(播放课件:豌豆传播种子的全过程,教师配解说。)

(3)同学们,你们出去旅行高兴吗?我们把自己想象成小豌豆,谁来读读这一节?

指名读──点评──再指名读──愿意读的起立齐读。

5.小结:

请大家想想,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些植物妈妈都是靠什么送自己的孩子去旅行的呢?(指名口答,结合板书:风、动物、太阳。)

6.植物妈妈是不是只有这几种办法呢?自由读第5节,边读边想:

从这一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自读。

(2)讨论回答。

(方法很多,需要仔细观察。)

五、延伸课外、拓展知识

1.通过你课前的了解,你还发现了植物妈妈有什么传播种子的好办法?(指名说,教师也作相应的补充介绍。)

2.这些植物妈妈的办法可真多啊!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指名自由说)

六、练习背诵、自编儿歌

1.指名背诵,会背哪一节就背哪一节,可编加动作。

2.自编儿歌:

模仿背诵的那一节课文,把你知道的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编成儿歌。(示课件:儿歌编写提示。)

七、全文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

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等着大家去探索和发现,希望大家课后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看看蓝天、白云,去了解更多了不起的植物妈妈。

2.作业:

(1)搜集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记录下来。

(2)练习背诵全文。

妈妈节教案(篇7)

一、导入:

法国大作家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我国著名的亲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他的情感世界十分丰富。十三岁时慈母长逝,当他挥洒如椽之笔发宏遒之论时,也会怀念到母亲的美丽,丰富的情感,能干的才具,可爱的性格。他饱蘸情感,挥笔写下了《我的母亲》,再现母亲那慈爱的动人形象。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

1、理解识记字词。

2、结合课后第一题,课文写了母亲的几个生活片段,来表现母亲的爱子情深。

(二)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引读回忆母亲的四个片段。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人影憧憧()睡眼惺忪()

蹑手蹑脚()娓娓动听()

万籁俱寂()

2、对第一个片段元宵夜的巡阅,重在诵读欣赏,体会母亲对幼儿的呵护和爱意。表现母亲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

对第二个片段涌流的泪珠,重在体会母亲的同情心和循循善诱的良师素质。

对第三个片段丰富的心灵世界,通过精读这一片段,重在理解母亲期待严训而又心疼儿子的矛盾心态,引导学生懂得写人之心态,要善于写出心灵中复杂矛盾的一面。

对第四个片段劳碌的身影,重在体会母亲的勤劳和才干以及我的歉疚和激动之情。

(三)、体会语言细腻、真挚、深沉的特点。

本文的句式一般较长,多用修饰,注重描摹,强腻刻画。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这些特点的句子,并作出分析。

如“我自己咆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母亲前用坐在旁边缝纫着的限定,哭着前用唏唏嘘的泪如泉涌修饰,声音前用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修饰,绘声绘色,描写细腻,结构严密。这句话如果改成短句,似乎可说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母亲也哭着,她坐在旁边,唏唏嘘嘘嘘,泪如泉涌……声音呜呜咽咽,断断续续,时时勉强说着打得好。”意思虽没有增多或减少,但似不能表明唏唏嘘嘘,泪如泉涌与哭着等的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描写的细腻程度上似有了一定的差别。

细腻描写的语言中有着真挚、深沉的感情。例如:“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这句话所揭示的内容,这句话所流露的感情,则是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女性依附于男子,几乎无独立身份可言这一现象的深沉的谴责、控诉之情,也似乎包含着一种深深的自责,感叹号的使用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情。

(四)强化训练:

1、在横线上,填进恰当的成语。

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交妇含冤的美好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睢着,,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的挥泪痛哭一顿。

2、体会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1)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

(2)不幸又有一次中断,背不下去。

(五)课堂小结:由于母亲在作者十三岁时就去世了,母亲在作者童年的记忆中,只留下了几个闪光的片段。作者正是摄取这几个闪光的片段来塑造母亲形象的,表现了母亲的爱子情深,母亲的感情丰富,母亲的勤劳能干。

(六)布置作业:

你还记得自己母亲给你留下的最初印象吗?写出几个片段。

妈妈节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植、如”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为、得”,会写“法、如”等10个字,会写“办法、如果”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4.激发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句式,说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的14个认读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蒲公英、苍耳、豌豆、油菜花”几种植物的图片。

教师口述:

1.认识这些植物。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离开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的孩子没长脚也没有翅膀,怎样才能到四面八方去呢?

2.植物妈妈有办法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找寻答案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3植物妈妈有办法)

【设计意图:图片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引导到课文学习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生字,识记。

①注意读准读准平舌音“粗、刺”,翘舌音“知、识、植”,前鼻音“纷”,后鼻音“更”。

②识记

偏旁加熟字的方法识记生字:去是“法”,女口是“如”,月去卩是“脚”。

运用熟字比较的方法认识“娃”和“她”字。如:蛙一娃,他一她。

用认读字组成词语的方法识字“植物、如果、四海为家、旅行、准备、纷纷、带刺、底下、炸开、离开、观察、知识、粗心、得不到”。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植物植树四海为家旅行旅游准备备好纷纷纷飞带刺尖刺底下垫底炸开炸弹离开分离观察警察粗心粗壮得到

(重点指导生字:平舌音“刺粗”,翘舌音“植炸察”,“纷”为前鼻音等。)

(2)学习多音字:为(wéi wèi);得(děi de dé)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A.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得不到它。

B.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在这里,“得”在第一句中读“dé”,是“获取”的意思,在第二句中读“děi”,是“必须”的意思;还有一个读音是“de”,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为”读“wéi”,意思是“做、当做、变成、被”的意思,还有一个读音是“wèi”,是“替、对、向”的意思;组词如下:

为wéi(为难)(作为)得děi(就得)

wèi(因为)(为了)dé(得意)(得到)

②读一读:de(跑得快)(唱得好)

A.因为(wèi)他知道自己错了,你们就不要为(wéi)难他了。

B.这道题你虽然得(dé)数对了,但是过程不对,就得(děi)扣分。

(3)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看谁摘苹果多。(读对一个,就摘下了一个苹果。)

【设计意图:多音字的学习,从读音、意思进行比较,更是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区别意思不同,读音不一样。】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四海为家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

旅行①多而杂乱。②接二连三地。

纷纷指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

(5)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学习“会写字”

法如脚它娃她毛更知识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娃识”。

形近字比较:去-法他-她手-毛如-知

组词扩展:“更加它们”等。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法脚娃她识”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如知”左宽右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它、娃、更、脚”学生练写。

“它”的下部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娃”的右边由两个“土”组成;

“更”的第六笔是撇。

“脚”注意写得高低错落有致;“脚”和“法”中都有“去”,但大小不同,在“脚”中小,因为“脚”由3个部件组成且笔画多,而“去”在“法”中大。

因为笔画的长短疏密不同,“娃”注意多横等距离、长短不取齐;

“如”和“娃、她”都是女字旁,因为“如”右边是“口”笔画少、竖短、形方,所以女字旁要大些;“如、知”都是右边有“口”,右边“口”和左边“口”写法上略有不同:左“口”小居上中部,如,“吓、呀”,右“口”稍大居中下部。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书写的指导,要有重点,采用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规范学生书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植物传播种子方法的词语:乘着风纷纷出发蹦着跳着炸开

(2)表示植物:蒲公英苍耳豌豆

2.练习运用:练习用“蒲公英苍耳豌豆”说话。

蒲公英乘着风纷纷出发,苍耳穿上带刺的铠甲,挂住动物的皮毛,豌豆被晒在太阳下,啪的一声就离开了妈妈。

六、课堂小结

这首诗歌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为我们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常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重点)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介绍的几种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核心问题导入,切入课文重点,把握全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1.本文一共有几小节?(5小节)

2.本文主要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三、品读释疑

(一)学习第一小节

出示: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

1.“孩子”在这里指的是?(植物的种子)

“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指种子在各个地方生根发芽。)

这里的“旅行”是指?(植物种子四散离开,各找自己落脚的地方。)

2.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植物当作人来写,使读者读起来亲切、有趣。

师讲解:拟人的修辞手法

概念: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使之具备人的语言、神态、动作、思想和感情等。

作用:赋予事物人的感情、动作等,使所写事物更生动、形象。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儿歌,从写作手法入手,教会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学习课文第二、三、四小节。

自读第二、三、四节,用笔画画,诗中讲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三种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1.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文,说一说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法是什么?(借助风力传播种子。)(板书:蒲公英风传播)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降落伞”指的是什么?(蒲公英的种子形状就像个降落伞。)

“纷纷出发”是什么意思?(一个接着一个飞走了。)

(2)请几个同学表演蒲公英种子纷纷出发的样子。

(3)采访这些种子:你要到哪里去?心情如何?

预设:

我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那儿容易安家。

就要离开妈妈了,心里很不安,不知前途如何?

很舍不得妈妈,但是自己长大了,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向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小节。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1)从插图中找到苍耳妈妈、豌豆妈妈并讲讲它们的办法。

(2)说说孩子们是怎样出发的。

苍耳借助动物皮毛传播种子。

豌豆经过太阳的暴晒,失去了水分,炸开后跳出了豌豆宝宝。

(板书:苍耳挂动物皮毛

豌豆:太阳晒)

(3)演一演。

(4)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以俏皮、喜悦的语气读。

【设计意图:从扶到放,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学习最后一节

1.找这一小节中找找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很多很多”——“许多许多”

反义词“仔细”——“粗心”。

练仿写词语。

例:很多很多

示例:打扫打扫休息休息考虑考虑研究研究

2.自由读最后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写得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告诉小朋友平时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大自然中的知识有太多太多,只有有心的孩子才能获得其中的知识,粗心的孩子只会白白错过。(板书:办法多)

(四)延伸课堂

你知道植物还有哪些传播种子的方法吗?

椰树的传播依靠流水。

石榴依靠小鸟传播。

凤仙花的果实会弹裂,把种子弹向四方。

柳树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远处去。

四、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儿歌《蒲公英》

听儿歌《蒲公英》,了解蒲公英的样子和它传播种子的方式,能把儿歌背下来更好呦!

五、总结课文主旨

这首诗歌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为我们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常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告诉我们大自然真的很奇妙,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

六、学习写话方法

学一法: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事物当成人来写,使之具备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思想和感情等。

举一例:

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微笑。

练一练:

秋天像我们走来。(改写成拟人句)

示例:

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

七、课堂小结

这首诗歌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作者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让我们知道了要留心观察身边的大自然。

八、主题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凤仙花的果实会炸裂,把种子弹向四方;椰子树利用自己的位置优势,果实成熟后,靠流动的海水传播种子。

九、当堂检测

十、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蒲公英:风吹

苍耳:挂动物皮毛仔细观察,

豌豆—太阳晒发现更多

办法多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自读自悟培养能力

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配有形象的插图,看着图片学生理解课文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各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尽量体现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实践的过程。如初学课文的时候,自读思考:这首诗一共介绍了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而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重点带学生学习第2节,我先让学生自己读、然后画一画、再想想、最后指名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师生共同讨论第3节,学生自己学习第4节。这样用“教──扶──放”这样几个步骤,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统一发展。

不足之处: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很重要,今后多在评价语言上下点功夫。

妈妈节教案(篇9)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小组合作学习。

⑵ 注重朗读和生活体验。

⑶ 教学中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缓和其中蕴涵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音韵美的喜爱之情。

⑵ 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2、识字写字。

【信息资料】

1、教师准备有关网站、演示课件或相关的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引入:

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

板书课题。

(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2、课件演示,播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今天《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

(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引导学生观看动画,整体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对话平台

1、感知:

⑴ 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⑵ 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⑶ 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

(这只是初读,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读书所得就要加以表扬,不能要求过高。尝试朗读,整体感知,交流收获,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体验读书的快乐。)

2、识字:

⑴ 自己练读生字,引导学生可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⑵ 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⑶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新课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方法,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热情,相互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效果。)

3、赏读:

⑴ 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⑵ 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⑶ 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整体感知课文,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与体验。)

4、写字:

⑴ 要写的字,如:

已、娃、纷、好。

学生认读。

⑵ 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⑶ 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

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写成自己的己等。

⑷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在重视学生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挑苹果游戏:

(将生字卡片做成苹果形写上编号。)你选择第几号苹果,读出上面的生字,再组词造句。

1、诵读:

⑴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语气。引导学生评一评老师哪读得好,哪读得不好?

⑵ 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⑶ 朗读比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让学生进行单纯的模仿,要引导学生的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演读:

⑴ 教师引读,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⑵ 学生自由练背。

⑶ 课文表演,边背边加上动作。也可让学生进行想象发挥,进行小型课本剧表演。(以鼓励为主,参与为主。)

(加强学生的诵读练习,加深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发展语感,丰富学生的积累。)

3、讨论:

⑴ 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⑵ 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文的体验和领悟,开阔视野,培养综合素养。)

4、练习:

⑴ 出示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引导学生多方式读词。

⑵ 扩展仿说词语,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快来与同学交流。

(创设多样的练习方式,巩固所学,达到学用结合。)

5、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把你课外搜集了解到展示出来吧!

(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6、写字:

⑴ 要写的字:

甲、洼、豆、识、经。

学生认读。

⑵ 自己练写,小组评议。

⑶ 教师小结,指导重点。

⑷ 学生再练写。

(写字是学生的重要技能,尝试之后,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增强写字效果。)

妈妈节教案(篇10)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继续学习了解自然段内容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结合词语句子确定“得”的三种不同读音。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重点词句,了解蒲公英、苍耳传播种子的办法。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1、设计、制作有关课件,收集实物蒲公英、苍耳等,准备田字格黑板。

2、了解学生已有的与课文中内容相关的知识情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写文中生字。

2、理解生词、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传播种子的办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掌握多音字“得”的不同读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抓住“植物”一词,导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得”字不同读音:

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读一读,全班读。

3、检查自读情况,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⑴ 指名分节读课文,学生听后评议,正音。

⑵ 说说每小节讲了哪种植物,它们是怎样传播自己的种子的?

三、细读,理解课文诗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学生边看课文边思考:

这一自然段给大家提出了什么问题?

⑵ 练读问句:

“植物靠的什么办法?”

2、学习第2、3、4、5自然段:

⑴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2、3、4、5自然段,学生边读边思考:

蒲公英、苍耳豌豆妈妈的办法是什么?好在哪?

⑵ 让学生根据自己课下查的资料或结合生活实际去谈。

⑶ 组织学生互相交流,鼓励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课文中的一种植物。要求学生各自先做好准备。根据交流的情况,随机点拨,学习有关自然段,加深理解。学习生字词“准备”、“降落伞”、“晒”。

3、概括小结。

四、朗读全文

1、说说你还知道那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想。

五、作业

1、把课文中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讲给身边的伙伴听。

2、把刚才的感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情趣。

3、练习用“准备”这个词语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检查生字读音、部分难掌握的字形。

2、尝试听写生字。

3、听写后,学生各自校对。

二、练习朗读

1、提出要求,鼓励学生各自主动积极练习朗读。

2、朗读汇报,交流:

⑴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最爱读的一段课文,练习朗读。

⑵ 以学生汇报朗读的方式,知道学生朗读、分自然段进行,例如:

被指名学生说自己最爱读的是第2自然段,教师就请全班同学专心听他读这一自然段,然后根据这位学生读的情况,师生共同评议。根据需要,为了激发情绪,启发想象,加深理解,可随机调用教学课件中相应的内容辅助教学,必要时教师范读。这样,在学生熟读这一段、读好这一段的基础上,练习朗读,以求水到渠成地达到诵读的要求。

三、课堂练习

1、学生朗读全文。

2、练习造句。

【板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风

苍耳 动物 传播种子

豌豆 弹力

妈妈节教案(篇11)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本课有六幅图,与六段话中相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没有长腿的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第二幅画的是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在询问鲤鱼阿姨。第三幅图画的是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错将乌龟认做妈妈。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尾巴变短了,找到了青蛙妈妈。后两幅讲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跳上荷叶,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课文对每幅图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

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的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

本课的教学要求是: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认真观察图画,并通过朗读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说学生

学生对这课的内容是十分感兴趣的,但真正很清楚青蛙成长过程的学生不多,因此,在教学中设计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充分感知课文,利用课件吸引学生。同时,本课篇幅较长,需要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是让后进生朗读好课文,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三、说设计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用一则谜底是青蛙的谜语导入,再出示小蝌蚪和小青蛙的头饰,让生形象感知两者的差异;

然后请生提问,看看有什么问题要问它们。这样,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朗读看图,整体感知。

1、让学生准备读文:先说说遇到不会认的字怎么办,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这样可以避免生因畏难而不读。

2、范读课文(可由师范读,也可由在自由读中表现得很好的孩子来范读。) 3、学生再读,标出自然段和生字。

4、同桌互读,正音。

5、指名接读课文,注意翘舌音和后鼻音的正音。教读长句。

(三)自主识字。

1、小组内自主识字,比方法,比识字量。

2、检查自学。注意巩固翘舌音和后鼻音,交流好的方法,多表扬爱动脑筋的同学。

3、用生字说词。

(四)看图说话,精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抓小蝌蚪的样子和“快活”理解。结合图片和自编动作来感受体会,读好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快活心情。

2、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在仔细看图后抓住小蝌蚪的变化和相近的句式,从扶到放让学生学着自学。在朗读练习中用自读、对读、轮流读和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重点体会并读好以下几个地方:对鲤鱼妈妈有礼貌的问话;

叫妈妈时高兴激动的心情;

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说话时慈爱的语气。在表演中理解“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

3、第六自然段的学习中选择了青蛙捕捉害虫的科普录像,播放,使学生通过真切可感的情境,了解青蛙捕捉害虫的本领和可怕的害虫形态以及少先队员打着红旗保护青蛙的活动,从而把保护青蛙这一认识水平深化为高尚的道德品质。

4、让生利用课件和板画小结青蛙的生长过程。全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升华感情。

(五)指导写字。

“变”字注意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两点的方向。“变、条”两字都要注意上下两部分大小比例恰当。其余四字交给学生自学。最后比赛。

《小蝌蚪找妈妈》教材解读 《小蝌蚪找妈妈》分别采用了诗歌、童话和情境识字等不同体裁,从不同角度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在这一板块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预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与内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动物世界的奇妙。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本课的巧妙在于将一个科学知识很自然地蕴涵于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中,其特点如下:(1)思路清晰,主线分明。(2)语言优美,生动形象。(3)情节生动,趣味性强。(4)插图精美,有助教学。

教学本课应围绕识字、读书的重点,把朗读和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与观察生活结合起来,与积极思考、努力发现结合起来。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原有水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10个字,掌握“皮”字的笔顺。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蝌蚪变化、成长的过程,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15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10个字。了解小蝌蚪变化、成长的过程。

(一)识字写字 本课生字的呈现方式和指导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学生借助图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根据图意或上下文猜一猜,猜不出来的画下来,和同学一起想办法认识。引导学生说说生字条中已经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认识的字,教师予以指导,可出示生字卡片领读。

有的字可在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随机识记。如“皮”,可以在展示青蛙的图片时,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着重强调“皮”字的笔顺。也可以在学完课文以后,集中生字条里的生字,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如:“阿、顶、肚”可用熟字加偏旁的办法记住字形。

学习“甩”可以和“用”相区别,最后一笔可以想象成动物甩出的长尾巴。“已”要和“己”相区别,可以教学生说说小口诀“张口己,半口已”。

(二)朗读感悟 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有点长,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练习时间。

如: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读后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当指导读懂了第一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描写小蝌蚪是按怎样的顺序说的?小蝌蚪可爱吗?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见过或养过小蝌蚪的学生还可以说说它们还有哪些地方可爱。如:小蝌蚪外貌描写“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语言生动富有感情,特别适合指导朗读,要读出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当读到小蝌蚪迎问鲤鱼、追问乌龟的段落时,老师可结合课文插图或课件展示,让学生主动发现小蝌蚪前后的变化。可采取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分小组自编自演,展示“迎”和“追”的动作,在情境中对话。在表演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在对话部分给予指导。小蝌蚪要读出焦急的心情;

鲤鱼亲切、热情;

乌龟好笑、认真。

当读到课文描写青蛙的那几句话时,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词句,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并且学用结合。如,“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用“碧绿”“雪白”各说一句话。“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可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通过各种形式学习语言,加深对优美语言的积累和记忆。

读到课文最后时,老师可巧设悬念: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多少害虫呢?我们也去探究一下,好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资料:一只中等黑斑蛙一天约吃70多只虫子,一年按捕食7个月计算,可消灭害虫5万只左右;

一只泽蛙每天最多可捕食260多只,年消灭害虫4万多只。此处水到渠成就向学生渗透了保护青蛙的意识。

在指导学生朗读和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最好能播放课件,使学生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没有条件制作课件的,可以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来感染学生。

(三)巩固训练 习题中的“说一说,画一画”设计得很巧妙,通过学生亲自动口说,动笔画,从实际生活中了解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小蝌蚪变化分成几个步骤,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可能在语言组织上要遇到困难,教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把话说得有条理。这部分内容也可以作为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学生也可以把自己亲自观察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妈妈节教案(篇12)

一、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时下正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各个年龄段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小蝌蚪”、“青蛙”作为表现“春天”的主要元素之一,早已被幼儿所熟悉。而且,那些大脑袋,细尾巴的家伙也是自然角里的常客了。也就是说,这节课的“教育资源”就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适应了《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点要求。在幼儿听过故事,学过歌曲和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

(二)说幼儿

再来谈谈活动内容与活动主体(即幼儿)之间的适应性关系。《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还记得这个学期,我刚接任小四班,第一次给他们上美术课时,竞然有大部分的孩子举着水彩笔对我说,“老师,我不会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会“无从下笔”呢。我想,主要应该取决于成人对待幼儿美术活动的态度。首先是教师,直接参与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价,可能是孩子们眼中的“权威”。那么,教师能否深刻理解和贯彻《纲要》精神,对孩子的发展就至关重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根据这些精神,我在平时的美育活动中,就有意收集一些简单而有易于幼儿表现的教材,就像今天设计的这节“手指点画”课,没有特别难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且在轻松自由的创作中,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二、教学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这些设计意图,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这点也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所在。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3、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这点不仅体现了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也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三、重点和难点:

目标3的实现,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前面已经分析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这节课的难点,主要在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上。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就是难点所在,也是目标1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四、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启发性提问法”,引导

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五、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要求幼儿在课前已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准备好故事和歌曲录音磁带),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课件和一张“青蛙妈妈”的大图片;主要用来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来贯穿课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

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

六、活动程序:

有了以上这些分析和准备,活动程序也就一目了然了。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观察------想象------创作”三个部分。

(一)以课件导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

1、幼儿边听歌曲边表演小蝌蚪游动进场入座。利用幼儿学过的本领,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2、老师:“呱呱呱、呱呱呱,谁来了呀?”(课件里出现青蛙妈妈)

老师:“咦!青蛙妈妈皱着眉头,好像有点心事,我们一起来听听是怎么回事吧!”(课件里播放青蛙妈妈的声音“唉,听说我的宝宝在到处在找我,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到我的身边,真着急啊!”)

老师:“原来是这样啊!那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快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儿歌后课件里出现了一群游动的小蝌蚪。)

老师:“哇!真棒!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它们可开心了,还要感谢我们小朋友的帮忙呢!(这时,课件里的青蛙变成高兴的表情)来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通过复习儿歌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

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课件里出现小蝌蚪往不同方向游动的画面)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

5、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几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于是,带幼儿进入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二)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掌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每组的桌上都有一盘黑色颜料和黑色水彩笔,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把这些材料都利用起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呢?”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许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2、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老师请画得好的幼儿上来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节课的知识点(难点)。老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我们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小朋友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经常有画一下换一次工具的习惯,为了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从小培养幼儿学会统筹安排的好习惯,老师在这里可以重点指出,要求幼儿按老师的方法来作画。

3、老师:“请小朋友学学老师的方法再试试吧。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三)幼儿再次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在听过老师的讲解后,请幼儿再次作画。这时可以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

(1)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

(2)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周围环境的整洁。

(3)请作完画的幼儿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这些看似点点滴滴的常规教育,就蕴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巩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3、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教师继续利用课件创设的情景,对幼儿说:“青蛙妈妈看到这么多的宝宝,真高兴啊!一蹦就蹦到了我们小四班来了。请小朋友们赶快把自己变出来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的身边去吧!”这时,老师出示青蛙妈妈的大图片,贴到教室的主题墙上,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都粘贴在周围,表示把小蝌蚪送回青蛙妈妈的身边啦。

4、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这个环节又利用了情景游戏法,头尾呼应,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七、活动延伸:

在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师生共同布置的“小蝌蚪找妈妈”的主题墙面,复习有关故事、歌曲,学做“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游戏。并且可以请幼儿继续探索“小蝌蚪和青蛙的秘密”,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围坐在主题墙旁边,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对如何更好保护“小蝌蚪”和“青蛙”展开讨论等等。

Gz85.Com小编推荐

妈妈节教案热门10篇


资料通常是指书籍、报刊、图表、图片等。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资料。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那么,你知道优秀的资料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妈妈节教案热门10篇,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妈妈节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画人物正面头像,能基本画出妈妈五官的特征。

2、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情感。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重点:

初步学习画人物正面头像,能基本画出妈妈五官的特征。

活动难点:

画出妈妈五官的特征,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素描纸,油画棒,勾线笔,邀请每位幼儿妈妈到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介绍本次活动,欢迎家长和小朋友。

"今天邀请妈妈们跟我们的小朋友来参与美术活动,让我们一起欢迎我们的妈妈们吧。"

二、基本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来感受在生活中妈妈的幸苦,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爱。比如:大声的对妈妈说我爱你;夸夸我们的妈妈;

2、教师引导幼儿用特殊的方式(画画妈妈)来表达我们浓浓的爱。

(1)请幼儿说说自己妈妈的头像是什么样子。(可请几名幼儿在全班讲述,然后分组都来说说自己妈妈的特征是什么)

(2)教师请幼儿来仔细描述。(教师在指导中注意巩固幼儿对人物五官的掌握)

(3)教师分发绘画材料让幼儿转过身面对妈妈进行画妈妈,强调幼儿先用勾线笔将自己妈妈的头像勾画出来,再用鲜艳的颜色画笔来帮我们的妈妈画的漂漂亮亮的。

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引导家长对幼儿进行指导,进行互动,力求把妈妈头像画得端正,教师并用亲切鼓励的语言调动启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使幼儿身心投入。

3、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作品展示,并让幼儿大胆的说说自己画中对妈妈的爱。

4、让幼儿将自己画的画亲手送给妈妈们,并跟妈妈说说想说的话。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优点是孩子们在提到喜欢妈妈什么时,都比较活跃,气氛比较热烈。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妈妈印象比较深,所以老师与孩子的互动性比较强。

美中不足是在画画过程中,孩子的画具缺的比较多,这主要是我准备不充分,因此影响了活动的最终效果,所以一个活动之前的准备对于一个活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好好准备每一个活动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准备也是宽泛的,不仅仅指教学具的准备,更包括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准备。

妈妈节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和作品,感知妈妈的情感。

2.尝试调出具有温柔、幸福感的色彩,运用多种方式创作妈妈的肖像。

3.积极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水溶性炫彩棒,素描纸或彩色卡纸。

2.马蒂斯《妇女像》。

3.妈妈哄宝宝睡觉的摇篮曲。

活动过程

1.情境导人,进入感知世界。

(1)播放音乐,幼儿仔细聆听妈妈的声音,在甜美、舒心的音乐旋律中,感受妈妈的温柔和爱抚。

(2)欣赏作品,感知描绘妈妈的颜色,色彩情感油然而生。

2.挖掘色彩感知潜能。

(1)引导幼儿凭着感觉,找出适合描绘妈妈的颜色。

教师播放甜美音乐,幼儿闭上眼睛,将内心深处的情感调动起来,找出描绘妈妈的颜色。(一种淡淡的、舒心的、柔和的颜色)

(2)自己动手调出有喝的颜色。

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发现白色在颜色调和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白色能使各种彩色变幻出朦胧、柔和的色调。

3.示范,用色彩表现妈妈的温柔。

(1)教师:你能用这些颜色打扮你心中的妈妈吗?

(2)教师:我想给妈妈烫一个卷卷的发型,还是彩色的呢。看,我先请深一点的颜色来跳圈圈舞,再请浅一点的颜色跳不同的圈圈舞,有大圈圈,还有小圈圈,妈妈彩色的卷发烫出来喽!

(3)教师:妈妈微笑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呢?用什么颜色表示妈妈微笑的表情呢? (淡淡的粉红色..)

要点提示

1)虽是彩色的头发,但加入白色调过的颜色,有一种朦胧的、棉花糖般的甜美感。

2)用绕圈的方法哈粗妈妈的卷发,圈圈要有大的。

4.创作心中妈妈的肖像。

(1)幼儿依据自身的经验和感觉,选取颜色,描绘妈妈的发型。

(2)添加五官和表情。

幼儿笔下不同的眼睛、鼻子和嘴,塑造了不同妈妈的形象,但都体现了妈妈特有的温柔之美。

(3)用彩色的笔添画作品的背景。

背景色的选择应和描绘妈妈的颜色形成对比,可以是不添加白色的、比较深的颜色。

评析:

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妈妈对孩子的爱,就像大海一样广博、深远……妈妈的拥抱和亲吻,是每个孩子向往的。孩子天生蕴藏着的对色彩感知的潜能被激发出来了。用白色调和彩色,突出了甜美、幸福的感觉,隐约显现出朦胧、柔和的梦中境界。这对孩子们来说可是艺术殿堂中极其珍贵的情感享受哦!

活动反思:

优点是孩子们在提到喜欢妈妈什么时,都比较活跃,气氛比较热烈。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妈妈印象比较深,所以老师与孩子的互动性比较强。

美中不足是在画画过程中,孩子的画具缺的比较多,这主要是我准备不充分,因此影响了活动的最终效果,所以一个活动之前的准备对于一个活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好好准备每一个活动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准备也是宽泛的,不仅仅指教学具的准备,更包括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准备。

妈妈节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培养小朋友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2、说说画画,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记号笔、油画棒、妈妈的一张照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引导幼儿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喜欢自己的妈妈吗?(喜欢)你的妈妈长的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围绕面部特征回答)刚才小朋友说的很好!今天,你们还带了妈妈的照片,我们看看照片上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主要观察头发、衣着,加深印象。)

二、教师示范写生难点。

我们要给妈妈画长相,看着照片画也可以叫人物写生,人物写生分为头像胸像及全身三种写生。这次我们来画头像写生。就是主要画妈妈的头部。脸的外轮廓要大一点,鼻子也要大一点。(注意鼻子有鼻梁、鼻孔,不是一条线。)眼睛、耳朵、眉毛等是左右对称的。

三、交代要求、幼儿作画。

今天我们给妈妈画张相,送给妈妈。画的时候慢慢来,仔细观察,看一眼画一笔,把你看到的全画出来。完成后,边线用轻涂手抹法涂油画棒。(指导幼儿抓住脸的特征。并且要画得大,画得仔细。)

【活动结束】

小朋友把画好的图片带回家送给妈妈。

妈妈节教案 篇4

教学分析:

本单元以认真为主题,意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才能把事情做好这个道理。《燕子妈妈笑了》是其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一个童话小故事,讲了燕子妈妈要小燕子到菜园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三次,终于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点,小燕子妈妈很高兴。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观察事物的方法,还应该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认真”乃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能力和品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体验中自已去获取,去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说中提升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识生字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情感目标:本文主要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意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认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能力和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燕子妈妈最后笑了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做人做事都要认真的道理。

教学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

多媒体运用:

1、上课伊始,教师用歌曲引出与本课有关的内容,让学生进入情境激起学习兴趣。

2、课件出示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词,使学生在动态的呈现中轻松掌握。

3、课件出示冬瓜,茄子的对比图,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

4、补充句子的练习,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会唱《小燕子》那首歌吗?我们来唱唱好吗?(播放《小燕子》)

2、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燕子妈妈笑了》,看看小燕子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燕子妈妈高兴地笑了?请同学们伸出小手跟老师一块板书,认识的字就大声念出来。

3、复习词语(课件出示)

(1)齐读

(2)开火车读

二、初读感知

1、听老师讲讲这个故事吧?(出示课件)

2、喜欢这个故事吗?能不能自己读读课文?并且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课文有几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手指着字。(分段指名读)

三、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读了课文,你们谁来说说课文里讲了哪两种蔬菜?(据生答粘贴冬瓜和茄子图片)

2、我该怎么贴呢?你怎么知道的?(相机学习第一自然段:菜园里,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

(二)学习二至五自然段

1、燕子妈妈给小燕子提出了什么问题?请自读课文,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指名反馈:看课件,理解课文,指导朗读。读出妈妈的温柔、可亲)

2、小燕子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请自读课文,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指名反馈,据生回答板书:大、小、青、紫、细毛、小刺。看课件,理解课文,指导朗读。读出小燕子的高兴、兴奋和惊喜,声调要上扬。)

3、出示课件,填空。

4、扮演角色表演。

5、分角色朗读课文。叙述部分齐读,女生读妈妈的话,男生读小燕子说的话。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四人小组讨论:燕子妈妈为什么满意地笑了?

2、小组交流。

妈妈节教案 篇5

雨果说: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但是当孩子们沉浸在爱的海洋里,享受着妈妈给予的一切,往往忽略了对爱的回报。随着年龄的增长,个别幼儿出现了叛逆、对抗的情绪,有时还表现出对妈妈的不尊重和不理解,家长很是伤心。这不仅让我想起有人曾这样说过,每一对父母都是一个孩子的守护天使,呵护着孩子,用尽了他们的一生,然后默默地注视着长大了的孩子踏出家门,离他们远去,可孩子却总是不能理解天使的爱,等到开始理解时,孩子也已成了另一个孩子的天使,开始了新一轮回。爱的教育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它需要我们在不同时段,开展一些有效的教育活动,提升孩子们对爱的理解,激发孩子们对爱的回报。因此,我设想通过孩子负重体验、观看妈妈分娩、喂养的镜头,与妈妈的交流等载体,唤醒幼儿与妈妈之间原本具有的自然情感,并在快乐的课堂中予以渲染和提升,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

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初步了解妈妈怀孕、分娩、喂养时的辛苦和幸福,感知妈妈对自己的浓浓爱意。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对妈妈的爱,进一步激发幼儿感恩的心。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其中,经验的准备是本次活动课前准备的重点,开展扮演妈妈活动,让孩子们扮演孕妇,体验孕妇的辛苦和幸福感,负重活动一周,并捕捉活动瞬间制作课件,同时,让孩子们与家长交流,了解自己妈妈的怀孕、分娩、喂养过程,为活动作好铺垫。活动中还邀请了中三班准妈妈马老师配合,为本次活动润色不少。

第一个环节:利用谈话的形式,做妈妈有什么感觉,让幼儿很自然的进入了活动,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便于教师了解幼儿获得妈妈孕期生活的经验。照片的出示,提升孩子们的感受,让幼儿从自身的经验出发,互相交流各自在体验过程中的感受,理解妈妈怀孕的辛苦和幸福。马老师的介绍让孩子们更直接的体验到妈妈对宝宝的爱,这时,鼓励幼儿大胆提问,了解想知道的事情,孩子们的想法很多,自由的提问,使课堂的教学气氛更显宽松,师幼互动更有效。

第二个环节:观看妈妈分娩录像,教师提问:妈妈生宝宝时是怎么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孩子们感触很深,他们以紧张、好奇的心态看妈妈分娩录象,当看到宝宝健康出生,妈妈脸上幸福的笑脸,他们也不由自主的笑了。这个环节我运用的时间不多,但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加上前面一个环节对怀孕的感受,此时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已在孩子们的心中悄然凝聚。

第三个环节: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对妈妈的爱,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妈妈的感恩之情。录象在这里只是帮助幼儿回忆妈妈对自己的照顾。你们的妈妈又是怎样照顾你的?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或为妈妈做些什么?孩子们的想法很多,同时,背景音乐的持续播放,为了渲染整个活动的气氛,让幼儿更加大胆地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让爱得到升华,最后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声中结束。

整个活动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想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充分体现了快乐的、自主的教学理念。但反思过程发现自己还是有点急,对孩子们所提的问题提炼不够,需要今后不断地学习、努力。

妈妈节教案 篇6

一.活动背景:

新课标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是在学习了课文《我的母亲》(胡适)之后,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奉献爱。

位桥二中是一处农村初中,学生家长经常劳作在田间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是寄宿生,每周回家一两次,很少有机会与父母倾心交流,难免产生隔膜,本次综合性学习是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膜、增进感情的契机。

二、活动目的:

母爱,犹如阳光和空气,我们沐浴其中而常常不知不觉。回首往事,我们才幡然醒悟,母亲做的件件小事都蕴含着浓浓深情。通过本次活动多侧面的认识母亲,体会母爱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全面了解母亲一生的酸甜苦辣,能够理性的思考母爱;培养用多种方式(实践、口语表达、写作)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活动组织与计划:

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八人一组,活动过程中组长适当分工,组员各负其责,每周一次组内交流。本活动拟用三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唱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妈妈的吻》《懂你》等。

2.利用图书馆、电视、网络等媒体搜集资料:

(1)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2)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3)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4)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电影、广告等。

第二阶段:

1.利用周日与母亲聊天,了解母亲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她曾经有过的梦想和追求。了解母亲在抚养自己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自己的希望和要求。

2.给母亲唱一首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3.针对以上内容,写一则日记,谈谈自己对母爱的思考与认识。

第三阶段:

各小组总结学习收获,集体交流学习成果。

四、活动成果展示交流设计:(邀请部分家长参加)

(一)导入: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近一段时间我们也了解了妈妈,今天我们就把感受到的爱说出来,把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齐唱歌曲《妈妈的吻》。

(二)小组成果展示:

1、感受母爱:各小组选择一项最有价值的材料参加集体交流。朗诵诗文;展示相片、图画;播放音像资料。

2、走近母亲:

(1)家长代表谈母亲的心声。

(2)你的母亲是怎样的?围绕“我的母亲”这一话题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演讲或讲故事。

3、回报母亲: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文章,结合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写出自己最想表达的心声。

(三)课下继续开展“我帮妈妈做家务”活动。在歌曲《懂你》中结束本课。

五、活动反思:

本次综合性活动容易实施,且是学生和家长乐意接受的内容,所以效果较好。同时我对新课程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了家庭,学生通过与家长交流,认识到了父母生活的艰辛,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语文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是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的一次有益尝试。

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健康成长。很多同学以前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现在他们已经开始洗碗、铺床、提水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着:“以前我以为父母挣钱供我上学是天经地义的,所以不顺心时我就发脾气,不上学,现在我真正认识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我应自己做事,好好学习,不让他们再为我操心。”可以看出同学们从生活上到思想上都受到了教育。

有的父母在学生日记本上也写了几句话:“感谢老师采用这种方式让孩子体谅我们……”“孩子在家比以前懂事多了……”更可喜的是开学初打算辍学的郗宗祯同学的母亲亲自到学校为他交上了书钱,并且说为了孩子将来,无论如何也要让他读书。一次综合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教育了学生,感化了家长,真是一举多得。

妈妈节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了解“母亲节”,知道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更加爱自己的母亲。

2、感悟自己成长过程中妈妈所付出的艰辛,让孩子懂得感激身边的亲人。

3、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知道爱自己的妈妈,懂得回报。并能为妈妈做一件事或送一件小礼物。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通过提问导入活动主题。

1、教师开场白:

教师手拿母亲之花——康乃馨,随着一首大家熟悉的歌曲《感恩的心》响起,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花?(康乃馨)

你们知道这个星期天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

2、母亲节是谁的节日?这朵花就是要送给妈妈的花。

3、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对妈妈的爱?

4、如果我们想在妈妈进门的时候,给妈妈递上拖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二)关键步骤

1、由老师示范正确的方法,邀请一位幼儿或教师一起做示范。

老师可向示范者提示表演的步骤: 妈妈开门进来,双方互相注视对方微笑、问好:妈妈,祝您母亲节快乐!

小朋友从鞋柜取出拖鞋,放到地上(鞋跟的方向朝向妈妈):您辛苦了,我帮您拿拖鞋。

2、幼儿学习朗诵《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幼儿讨论

1、平时你都帮妈妈做些什么?

2、在什么时候做的?

3、你还可以帮妈妈做什么?

4、除了帮妈妈做事以外,还有什么方法能够表达我们对妈妈的爱?(送一个自己做的小礼物、给妈妈表演个节目等)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活动延伸

1、结合主题“妈妈,我永远爱您”开展系列感恩主题教学活动:如语言活动《想要妈妈的木木鸭》、社会活动《妈妈爱我我爱她》、艺术活动《感恩的心》等。

2、利用晨间谈话时间围绕感恩话题进行“妈妈,我永远爱您”的主题谈话。

3、这段时间在班级播放一些感恩歌曲,积极营造感恩氛围。

4、以绘画的形式写一封信给妈妈,画面中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5、结合教学活动《给妈妈的心愿卡》,幼儿绘制简单的心愿卡送给妈妈。

6、回家开展“我送妈妈一个吻”活动,唱一首感谢妈妈的歌曲,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妈妈节教案 篇8

1、初步学习画人物正面头像,能基本画出妈妈五官的特征。

2、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情感。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初步学习画人物正面头像,能基本画出妈妈五官的特征。

画出妈妈五官的特征,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情感。

素描纸,油画棒,勾线笔,邀请每位幼儿妈妈到幼儿园。

一、谈话导入

介绍本次活动,欢迎家长和小朋友。

"今天邀请妈妈们跟我们的小朋友来参与美术活动,让我们一起欢迎我们的妈妈们吧。"

二、基本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来感受在生活中妈妈的幸苦,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爱。比如:大声的对妈妈说我爱你;夸夸我们的妈妈;

2、教师引导幼儿用特殊的方式(画画妈妈)来表达我们浓浓的爱。

(1)请幼儿说说自己妈妈的头像是什么样子。(可请几名幼儿在全班讲述,然后分组都来说说自己妈妈的特征是什么)

(2)教师请幼儿来仔细描述。(教师在指导中注意巩固幼儿对人物五官的掌握)

(3)教师分发绘画材料让幼儿转过身面对妈妈进行画妈妈,强调幼儿先用勾线笔将自己妈妈的头像勾画出来,再用鲜艳的颜色画笔来帮我们的妈妈画的漂漂亮亮的。

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引导家长对幼儿进行指导,进行互动,力求把妈妈头像画得端正,教师并用亲切鼓励的语言调动启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使幼儿身心投入。

3、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作品展示,并让幼儿大胆的说说自己画中对妈妈的爱。

4、让幼儿将自己画的画亲手送给妈妈们,并跟妈妈说说想说的话。

活动结束。

优点是孩子们在提到喜欢妈妈什么时,都比较活跃,气氛比较热烈。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妈妈印象比较深,所以老师与孩子的互动性比较强。

美中不足是在画画过程中,孩子的画具缺的比较多,这主要是我准备不充分,因此影响了活动的最终效果,所以一个活动之前的准备对于一个活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好好准备每一个活动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准备也是宽泛的,不仅仅指教学具的准备,更包括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准备。

妈妈节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把自己所搜集的有关资料,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

(2)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热爱并孝敬母亲的感情。

(4)通过活动,学会用适当的方法向母亲表达感情,感悟“爱”的内涵。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有关“母爱”的资料。

(2)给学生划分学习小组,确定学习小组长,明确学习小组长的职责。

(3)明确任务,提出要求,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活动过程:

导语: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寒夜里的一床丝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提起“母亲”这个词语,我们感觉尤为熟悉、亲切,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最亲密的人。为了子女的成长,她付出了很多很多,儿女一天天长大了,母亲却一天天的老了……

今天,就让我们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1、道不尽的母爱

A、与母亲有关的格言或俗语。

B、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C、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歌曲、电影、广告等。

2、说真话、诉真情

举出一件倾注着母亲无尽关怀的生活小事,并说出你的感受。(尽量每组1人,教师也参与其中)

(过渡语)

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但是,由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个人性格的差异,母爱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让我们多角度看母爱——

3、多角度看母爱

狐狸的母亲在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会把它赶出巢穴,强迫它开始独立生活。你怎样看待狐狸母亲的这种行为?

(引导)思考:你认为理智的母爱应该是怎样的?

4、报得三春晖

有这样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今后打算怎么做?(在小组中交流,选代表在班内交流)

5、推荐作业

A、每天为母亲做一件小事。如:端一杯水,扫一次地等,用你的一生去爱你的母亲。

B、找时间与母亲聊天,了解母亲在养育子女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及母亲对你的希望和要求。

C、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妈妈节教案 篇10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做事情要认真仔细。

2、认读本课字词,练习书写7个生字。

3、学习比较观察的方法,能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表达清楚。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鼓励学生将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出示小燕子和燕子妈妈的图片。板书“燕子”。指导学生认读词语,识记生字“燕”。在启发学生自主识记的基础上,教歌谣:“‘廿’字头,‘口’字腰,‘北’字两边来保镖,四只小燕向上瞧。”)

2、瞧,它们在屋檐下说悄悄话呢,说的是什么?咱们就一起走进《燕子妈妈笑了》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学习生字词

1、昨天预习了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听老师读课文,做到用耳( ),用手( ),用心( )。特别记一记昨天预习时圈起来的生字。

3、自读生字,把预习时遇到的难字多读几遍

4、看屏幕,出示所有生字,,说一说你遇到了哪些难字?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它?

5、识字游戏:送信

6、开火车读生字

7、设置情景:出示课件开心农场

生词宝宝们躲在蔬菜后面,你能正确读出它们吗?

8、现在所有的词语宝宝回到了课文中,请孩子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相信你一定能读好。

9、抽读课文,检查自读

三、学写生字

1、孩子们,认真学习了生字、词语,把课文也读得这么好,那写字也能做到认真吗?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PPT中的“真”,说说结构、笔顺

3、仔细看“真”中间有几个横

4、书写练习。

5、相互评价,再练习。

四、作业:

1、书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燕子妈妈笑了

根据生字结构将生字分行粘贴

《燕子妈妈笑了》教学反思

《燕子妈妈笑了》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生动地讲述了一只小燕子在妈妈的指引下,对冬瓜和茄子进行观察。通过一次比一次认真仔细的观察,终于发现了冬瓜和茄子表面细微的不同之处。文章以拟人的手法,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懂得:不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以认真的态度去对待。课文故事情节生动,语言亲切、精炼,对低年级的学生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在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堂中,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更多的是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将课文的寓意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燕子妈妈笑了》一课中,“认真”的主

题和“观察”的互动,不但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针对这节课,我有如下反思:

1、导课部分: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同时针对低年级孩子好奇心强烈,喜欢发问的特点,我适时对课题启发质疑:“小燕子做了什么事?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从而驱使孩子们主动去读书,去发现,去了解整个故事情节。

2、识字教学环节:以游戏形式设计多种有效的识字方法,如开火车读、抢答识字,趣味大丰收等环节,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效果。

3、指导朗读部分:首先,针对一年级孩子可塑性和模仿力强的特点,我设计了老师范读的环节,老师有感情的范读能帮助学生扫清生字障碍,并引导学生产生如何读出小燕子和燕子妈妈不同语气的初步印象。其次,通过创设有感情朗读的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悟读。学生间合作探究,自读自悟,加上我适当得点拨、指导,学生通过自身的能力,读好小燕子的话,获得成功的体验,另外,在学习完课文主体内容后,我还安排了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制作了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头饰,孩子们戴着头饰去朗读,更能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

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1、在认读生字词和开火车读生字时,大部分学生都热情高涨,跃跃欲试,但总有个别孩子在别人参与“开火车”活动时,出现思想不集中,积极性不高的走神状态,所以如何关注和调动这些孩子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是我今后教学环节设置应考虑的。2、当进行到“再读课文,理解内容”这一教学环节时,我发现孩子们的情绪还停留在认读生字的激动中,一时难以静下来再次读文,理解课文内容。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从一个感兴趣的活动结束后快速的静下心来进入到对课文的学习和思考中,所以用什么好的方法能引导和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再次静心读书并积极思考,是我今后教学应当反思和解决的问题。4、课文结束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再加上一些表演和想象,想象燕子妈妈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既深挖了主题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及对课文的情感教育意义。

妈妈教案15篇


每节课的教学都离不开一套完备的教学课件,教师必须将教案设计得更为精良。教育者要深刻认识到教案的合理设计和实施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的“妈妈教案”知识点梳理全面且深入,欢迎广大读者参阅,期望我们的建议能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想象和引导!

妈妈教案 篇1

【主题的确定】

本课题的选择是从学习《黄河颂》一文后的课后反思中引发的,当时虽然在课前安排了让同学课余时间自行收集有关黄河资料的任务,但在课堂上问和黄河的军事、政治、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时,很少有同学对祖国的母亲河──黄河有深入了解的,同学们在交流中都认为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研究课题。一方面,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同学对此有一定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对周边环境的反思,同学们也认识到了解黄河、关注黄河的实际意义,最后经过班级讨论,确定了“走近黄河,关注黄河”这一主题。

【活动目标的确定】

1、活动总目标:

⑴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

⑵了解黄河的地理环境。

⑶学会欣赏有关黄河的乐曲。

⑷深入理解黄河精神的内涵。

⑸了解、关注黄河的现状,反思环保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2、情感目标:

⑴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对自身的新发现有喜悦感和成绩感,在活动中感受合作、交流的乐趣。

⑵培养同学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之中的。

⑶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激发同学为祖国和家乡的环保献计献策的激情。

3、能力目标:

⑴培养同学合作意识,引导同学学会分工协作。

⑵培养同学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同学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⑶初步培养同学与社会交往的技巧,并逐步培养社交能力。

⑷锻炼同学听说读写的能力,着重培养同学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确立活动小组】

课题确定后,为了活动能很好地组织开展,根据初一⑹班同学都是住校生的特点,在征求同学的意见后,以寝室为单位,将六个寝室编为六个小组:

第一组:1502寝室丁宏喜、冯钟等8人

第二组:1504寝室余豪、刘章等8人

第三组:1505寝室陈咏波、唐小康等8人

第四组:1507寝室周荣超、姜晶等8人

第五组:2510寝室廖珍桢、李纤等8人

第六组:2511寝室陶珊、熊敏等8人

【活动实施过程】

一、第一阶段:查询、积累资料

1、活动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问老师等方法了解有关黄河方面的知识,同时观察周边环境,采访本地的社区居民、农民了解麻城的环境状况。

活动地点:城镇、学校图书馆(室)、电脑房(上网查询)、音乐教师办公室、城镇社区、村庄等地方

2、活动流程:

⑴各小组到城镇、学校图书馆(室)、电脑房搜集、摘录与黄河有关的知识;

①搜集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

②摘录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

③收集优秀有关黄河的歌曲、民瑶;

④搜集有关黄河的地质、地理、人文资料以和生态环境的现状。

⑵第二小组的余豪等8位同学利用放假的时间仔细观察了麻城市主要河道流域的环境现状,有的还取了水样,交给化学老师化验;

地点时间河流水质

市中心05.3.15护城河很差

郊区05.3.21举水河一般

浮桥河镇浮桥河水库05.3.27较好

我们的体会:离城镇居民区越近的河流水质就越差,水质的好坏与人的行为有很大关联。

⑶第三小组陈咏波、唐小康等8名同学到市环境局找到了有关专家,进行了短暂的采访,了解本地的水环境现状,寻求对策。(他们设计了一组采访题目,认真作好了记载,写好了采访日记)

①我们麻城市有哪些主要的河流?

②这些河流的生态环境现状如何?以前呢?

③影响这些河流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④对于这些河流生态环境的变化,市委市政府和环保局采取过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⑷第五小组的廖珍桢、李纤等8名同学在音乐室欣赏了《黄河大合唱》(VCD)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捍卫黄河》等,还学唱了《黄水谣》等乐章。

二、第二阶级:合作探究、整理成形、活动筹划

1、活动目标:

⑴通过实践培养同学对信息的分析整理能力。

⑵学会合作与交流。

⑶学会设计、筹划一场活动。

2、活动流程:

⑴以寝室为单位,组织同学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成文字形式,并初步设计、筹划好各自活动的过程。

(包括个人的练习、活动场所的安排、服装、道具、主持人、评委的选定等)

①第一小组负责整理大家搜集的有关黄河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等,并设计主持一场“走近黄河”的故事会。

②第四小组负责整理大家收集的有关黄河的古今诗词,并设计主持一场“啊!黄河,母亲河”的诗歌朗诵会。

③第五小组负责整理在家搜集、优秀的有关黄河的歌曲、民谣,并设计主持一场“歌唱黄河”的文艺演出。

④第六小组负责分析整理所有收集到的资料,并将有知识制设成竞赛题,并设计主持一场“爱我黄河”知识竞赛活动。

⑵各小组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进行以“黄河”为主题的手抄报竞赛。

⑶各组整理研究效果,并撰写体会文章。

三、第三阶段:互相交流、效果展示

1、活动目标:

⑴在交流中,学习他人的研究效果,空虚自身的研究效果。

⑵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对研究效果有胜利感、自信心。

⑶培养同学较强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2、活动流程:

⑴各小组展示各自的研究效果:

①“走近黄河”故事会。

②“啊,黄河,母亲河”诗词朗诵会。

③“歌唱黄河”文艺演出。

④“爱我黄河”知识竞赛。

⑵拟定方案,进行社区宣传,寻找麻城市生态环境维护的新途径:

①将收集到的资料(水质检测报告、调查报告、采访记录等)写成文章投到校广播台作一次专题栏目。

②制作卡片、手抄报,分小组深入社区、公共场所宣传环保知识,让更多的市民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③设计公益广告,呼吁人们保护黄河,重视环境维护。

④给市长写一封信,希望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生态环境的维护。

【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小插曲】

1、小组活动与班级活动配合密切:

课题确立以后,大家就在课堂上分组进行讨论,活动该怎样开展,从哪些方面着手,到哪里搜集资料,大家各抒己见,由于小组分得多,工作分得细,各小组的目的都非常明确,所以各小组的活动计划都制定得有条理,且操作性强,这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加上各小组是以寝室为单位,各寝室长每隔3天将本组的活动进度报知学习委员,由学习委员统一布置、调度,这样就保证了小组的活动与班级活动协调一致。

由于课时较为紧张,在教学时除了花一课时用来分工、安排任务,指导同学明确目的,写好筹划,三课时用来展示、评价活动效果外,其余活动都化整为零在课外让同学组织开展;知识竞赛题目制设好以后,以黑板报的形式将题目展示出来,让同学们了解既丰富了大家的课余时间,同时也使知识竞赛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同学与同学、组与组之间的合作意识得以强化,分工合作的能力得到增强,同时在信息的搜集交流、整理过程中,同学们也注意到了各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与整合,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也促进了各科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2、知识竞赛局面热烈:

由于知识竞赛的题目来源于各小组收集、整理的资料,同时第六小组将题目制设出来后又和时将题目以黑板报的形式展示出来,所以同学们都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回答时不看任何资料,有百分之九十七的题目同学都回答正确,哪一个同学一旦出现错误,马上就有同学举手起来更正,局面异常激烈。

【知识竞赛局部题目】

⑴黄河的年纪大概有多少岁?

(50~60万年)

⑵黄河是我国第几大河?

(第二大河)

⑶黄河的流域面积是多少?

(75万平方千米)

⑷黄河流经几个省?

(9个)

⑸人类最早在黄河流域活动是什么时候?

(旧石器时代)

⑹黄河发源地在哪?

(青藏高原马颜喀拉山北麓)

⑺黄河是什么地区重要的水源?

(西北和华北地区)

⑻黄河船上的船工把船叫做什么?

(珍)

⑼“信天游”又称什么?

(“顺天游”“小曲子”)

⑽《黄河大合唱》是由谁作曲的?

(聂耳)

⑾《黄河大合唱》是由谁作词的`?

(张光年)

⑿黄河流域第一大奇观是什么?

(壶口瀑布)

⒀乌梁素梅的前身是黄河的?

(古道)

⒁黄河曾改道多少次?

(26次)

⒂黄河流域上有几个石窟?

(7分)

⒃黄河流域最平凡的灾害是什么?

(水灾、旱灾)

⒄黄河三门峡位于哪里?

(小浪底大坝上游204米处黄河最窄处)

⒅黄河从上空看是什么字?

(几字)

⒆黄河是怎样得名的?

(因含沙最大、水色浊黄而得名)

⒇与黄河齐名的世界四大流域中,其它三个流域是:

(幼发拉底、底格里斯流域,尼罗河流域,恒河流域)

【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整合各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习课程,它有助于拓展同学的知识视野,尤其是社会视野,让同学形成关心生活,关心社会的良好习惯,并将自身的学习同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习动力。这次活动后,同学们都意识到各科知识积累的重要性,积累本上不再只摘录文学常识,只要是以前没见过的知识都摘录了下来,同时也认识到生态环境维护的重要性以和与自身利益的关联性,并自觉将这种意识转化到讲究个人卫生,保护公共卫生中来,教室、寝室卫生状况有了明显好转。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的适时、正确的指导是搞好活动的前题,比方同学第一次外出调查、采访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也不知道从何下手,很多资料都忽视了,没有和时记载,发现问题后,我和时进行指导,让同学制定一个调查表,确定需要调查哪些东西,采访时先拟好潜台词和问题,让同学在活动中能围绕主题抓关键。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沛调动同学的积极性也是搞好活动的关键,活动中要充沛相信同学,放手发动同学,突出同学的自主性,让同学兴趣盎然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认识到要做好一件事必需先订好计划,在展示过程中,我放手将各活动的主导权交与同学,结果同学的积极性非常高,气氛非常活跃。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同学的语言交际能力、活动协调能力、组织筹划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对综合性活动课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语文课的兴趣也空前高涨,因此我认为学校、家庭应该为综合性活动课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各科教师也应积极配合指导,只有这样,同学各方面的能力才会有根本性的提升。

妈妈教案 篇2

教学理念:

本课是略读课文,预案的设计努力倡导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懂文本,通过说话、朗读等方式,感悟出故事包含着的深刻的人文内涵,使学生润物细无声地受到语言的训练、情感的熏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能力目标:反复诵读文本、对比两份账单中进行说话、朗读训练。

情感目标:感悟到亲情的无私、无价,让学生懂得亲人之间的爱是弥足珍贵而不求回报的。

教学准备:《游子吟》课件和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渲染亲情。

(一)轻放歌曲,进入氛围。

(二)欣赏图片,感受亲情。

看着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二、解读古诗,引入教学。

(一)看图片,猜诗名。

这幅图画的是哪首古诗?

(二)读古诗,解大意。

慈祥的母亲在孩子即将远行的时候,忍着内心的悲伤一针一线为儿子缝制衣服,把对儿子的叮咛和希望也密密实实地缝在了里面。一方面生怕他受冻着凉,一方面又担心他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母亲的这份慈爱和关怀,真不是我们微小的心意所能报答的。

(三)围绕“报”字引入新课。

诗中的“报”是什么意思?还有一个和“报”有关的词(板书“报酬”),什么意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报酬”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初知“账单”。

自由读课文,想想文中讲到了几份账单?分别是谁写的?账单中分别写了什么?

围绕“账单”,质疑解惑。

(一)细读“账单”,大胆质疑。

1.彼得为什么要写这份账单?妈妈呢?

2.两份账单有什么不同?

3.妈妈读了彼得的账单后为什么什么话也没有说?

4.彼得读了妈妈的账单后会想到些什么?

5.从这两份账单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根据学情生成板书)

(二)自主解惑,交流探讨。

(引导学生理解两份账单的不同:内容不同、时间不同、报酬不同。)

(以上这两个环节根据学情当堂生成)。

(随机穿插:小彼得读着读着,想起了……,感到羞愧万分。)

四、诵读品析,感悟“羞愧”。

(一)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彼得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万分?品读最后一段。

(二)看课文插图,配画外音读第七段。

五、拓展题意,升华内涵。

我们相信,这一份充满宽容、怜惜、关怀、挚爱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亲情,会像缓缓流淌的小溪,永不停息地、默默无语地陪伴着小彼得一天天长大。(如果时间能在这时定格,将是一种伟大的永恒。)所以说

这还是一份()的账单。

(板书:一份账单万分羞愧无价亲情)

彼得把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他也一定会把这个关于“报酬”的故事永远珍藏在心里,我们也一样。用这个故事来告诉自己:亲情是无私无价的、不求回报的。

六、小结升华。

同学们,因为有了父母爱的滋养,我们的生命之树才会如此亭亭如盖、充满生机;因为有了我们情的温暖,父母的生命之树才会更加枝繁叶茂、永葆青春。那么,就让我们和父母一起永远手牵着手,肩并着肩,在清澈如水、纯洁如雪、博大如海的亲情的养护下互相温暖着、扶持着,健康快乐地走在有阳光普照、也有风雨侵袭的漫漫人生路上。

七、课堂延伸。

(一)共栽亲情树。

1.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生命比作一棵树,为了这棵生命之树的茁壮成长,我们的父母倾尽了心血、付尽了辛劳。在你的成长中也一定留下了父母对你爱的痕迹。(交流照片、贺卡、信件、及其他物品。)

2.如果把父母的生命也比作一棵树,虽然现在这棵树正当壮年,枝繁叶茂,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会渐渐枯萎、老去。它同样需要你们的关心、爱护,在你和父母相处的十年中,有没有留下你对父母爱的痕迹呢?(交流。)

3.看着这两棵装盛着不同份量的爱的树,你想到了什么?

(二)

妈妈教案 篇3

1.能多角度地认识自己的母亲,体会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尊重母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感情;

2.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及其内涵

3.综合运用语文和其他学科知识,对问题进行研究,并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课件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

4.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口语表达、写作、表演、实践等)表达情感的能力。

1.活动前,老师要涉猎有关“母爱”的材料,以便给活动营造一种氛围或提供一些背景;

2.教师在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和兴趣特长的基础上,给学生划分学习小组,确定组长并明确组长职责;

3.在活动开展之前,明确任务,提出要求,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1、每位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搜集一到两则歌咏母爱的信息,内容包括: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新闻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广告等作品;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

2、请每位同学选择最能打动你的材料,并配上一段说明文字,为什么选择它,它有什么打动你的地方还是让你想到了什么。小组选择两位同学代表在主题班会上发言。

3、小组在搜集的材料中选择一篇散文或短篇小说配乐朗读,在班会上展示。

4、每位同学为母亲画一幅画像或者拍一些照片,并为每张照片或画像配上合适的一句简短的话;

5、找出母亲往日的照片,然后通过采访的形式让母亲说一说照片背后的故事。根据采访日记整理你的采访过程,尤其是其中的采访记录,要求:第一、以问答的对话式描写来记录;第二、注意母亲和你的语言描写要符合各自的身份、知识水平、阅历经验和当时采访的环境;第三、这是对采访内容的整理,注意详略安排和内容取舍。

主持人:亲爱的同学,你可曾想过?从我们呱呱落地到今天,13年来,是谁最牵挂我们的冷暖,是谁最担心我们的健康?是谁为我们的进步欣喜骄傲?又是谁为我们的缺点和毛病揪心着急?是妈妈,是爸爸,是人们的骨肉至亲。

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蹒跚学步的孩童,从无忧无虑的小学生到迈向青春期的准青年,这期间,渗透着爸爸多省语重心长的教诲,饱含着妈妈多少温柔体贴的关爱。

同学们,我们的《献给母亲的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配背景音乐《烛光中的妈妈》)

一、道不尽的母爱

1、小组派两位代表展示最能打动自己的表现母爱的材料,并展示自己的文字说明。教师着重对文字说明作指导性点评。

2、在大家搜集的众多的表现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中选取一些篇目并配乐朗诵。学生介绍自己创作的诗歌、散文。同学们针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剪不断的“脐带”

主持人:离开母亲的腹,离开母亲的怀,离开母亲的身,永远没有离开的,是和母亲息息相通的心。

1、小组代表展示为母亲画的画或者排的照片,为大家介绍自己的母亲。

2、请家长代(母亲)表讲述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并对孩子提出寄语。

三、多角度看母爱

小组讨论并派一位代表发言:回忆发生在母亲和我之间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然后再简短地说说你对这件事的想法。(事情可以是你和母亲的一次分歧,要求简单说明分歧产生的原因、具体述说分歧双方的表现、简单说说分歧最终的结果,还有你对分歧的看法,比如现在和以前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也可以是母亲某一举动对你的影响,具体说说母亲是通过何种方式对你产生影响的,比如语言、行动等,这件事给你今后带来了怎样的触动等)

四、报得三春晖

慈母情,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灯下为子女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长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慈母情,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难以回报的恩情,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最珍贵的亲情。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健康地成长,母亲有多大的功劳啊。

1、主持人: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已经做了什么,以后打算怎么做?请你为母亲献上一份子女之爱。

同学们分组讨论,发表见解。各小组选两名代表发言。

小结:我们要孝顺父母,希望同学们有这样的决心,将来要有所作为,来报答母亲,让她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2、播放歌曲《祝福》,请每位同学到台前说一句祝福母亲的话。

妈妈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的总体把握,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

2.通过体会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文字,把握人物形象。

3.训练学生运用平实朴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4.体会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学习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语句和重点语段;培养学生运用平实朴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语言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文字,梳理作者即事抒情的语句;避免由于作品的时代性与当代学生生活条件的反差导致的学生在体会情感时的态度和价值观的消极因素。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阅读法、诵读法、活动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满文军的《懂你》为背景音乐配以表现母子情深的图片导入。

导语:“生命的教育”,谁能担当?一位平凡的母亲用自己一生的为人之道和做事之法,给自己的孩子一个最好的回答。母亲虽然物质上一贫如洗,但是她那朴素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一生一世的成长。

一个平凡的母亲养育了一个真情的儿子。“母亲”苦难的一生告诉我们:不能因贫穷改变做人的标尺,不能因距离淡化对亲人的牵挂。让我们与作者一同感受:母爱的伟大,做人的率真,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二、作家剪影

通过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去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三、检查预习

1.解决生字词。

荒芜(wú)宿(sù)命剥(bō)蚀淡褪(tuì)玉砌(qì)亘(ɡèn)古撅(juē)杈(chà)捋(luō)蝉蜕(tuì)窸(xī)窸窣(sū)窣嘈(cáo)杂雕琢(zhuó)熨(yù)帖猝(cù)然余暇(xiá)羡(xiàn)慕隽(juàn)永恪(kè)守坍圮(tānp)步履(lǚ)狼藉(jí)

2.相关资料的展示

四、品读课文

读一读 品一品

1.整体感知课文

(1)提问:全文是按顺序来写的,主要写到了发生在母亲及“儿子”身上的哪些事情

明确: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第1—2自然段:母亲的家庭背景。

第3—6自然自然段:母亲出生、出嫁、生“我”。

第7—10自然段:母亲的勤俭、朴实、热情好客。

第11—12自然段:母亲“最会吃亏”,却“并不软弱”。

第13—14自然段: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和理解。

第15—16自然段:儿子对母亲的思念。

第17自然段:儿子对母亲的感谢,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2.品析母亲形象

(2)提问:从老舍的笔触中感觉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

明确: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①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②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③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勤劳诚实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热情真诚

①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是的,命当如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

②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斗气。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宽厚忍让

①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地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②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坚韧刚强

①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②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③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精读相关段落,对文章即事抒情的语段进行重点把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思考:通过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我们看到了母亲的平凡与伟大,那作为儿子,作者对母亲又有着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

①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②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③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廿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

——回忆往事,悲伤难过

④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

⑤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⑥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平又像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

——回忆往事,悲伤难过深深的自责

⑦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⑧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⑨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对母亲深深的惦念担心

⑩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对母亲深深的惦念,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悲痛难过

⑾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⑿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悲伤难过

3.课文总结:

在这篇散文里老舍是从母亲的身世谈起的。这样追本溯源,使文章富于情节的发展变化,虽是散文笔法,却像小说一样能引人入胜。

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同时作者在结尾用近乎排比的句式写下了母亲对于他的根本意义,这样就使人们自然地将对老舍的热爱转化为对母亲的敬仰和缅怀。

全文从平静的语调开始,感情愈来愈浓厚,情调愈来愈激动,句式愈来愈紧促,直至捶胸顿足地大声呼唤,“心痛!心痛!”

赤子之心,溢于篇外;戛然而止,余味无穷。与余光中《乡愁》中对失去母亲的刻骨之痛具有着同样感人至深的力量。

想一想 练一练

1.再次诵读表达老舍对母亲深厚感恩之情与不能回报母爱的遗憾、心痛之情的语段,引入思考。

2.抒写母爱,表达感激

(1)你知道母亲的生日吗?你了解母亲最大的心愿吗?

(2)母亲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3)如果今天是母亲节,你最想对妈妈或关爱你的人说什么?如果让你为母亲做一件事,你会做什么?

3.写作训练

根据给出的画面,模仿《我的母亲》,以时间为顺序的写作方式,将四幅画面贯穿起来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并注意进行适当的夹叙夹议。

写作技巧点拨

①以时间先后顺序组织材料,可以抓住画面场景给出恰当的时间标志语。

②善于用细节去刻画人物的形象。比如,画面上人物的语言及表情,合理想象构思。避免记流水帐,语言力求朴实生动。

③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善于用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用记叙来表现母亲的心灵,用议论点明自己的感受,揭示写作的中心。

4.拓展延伸

(1)观看视频《感恩的心》,谈谈你对“感恩”一词的理解。

(2)看动漫,答问题。

一家大型企业在招收员工时,提出一个奇怪的要求:应聘者在进行考核前,必须回家给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第二天,经过询问,几乎所有的应聘者都在回家后给父母洗了脚,只有一个应聘者一言不发,于是主考官特意问他:“你为什么没有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呢?”被问者回答:“十年前,在一次意外中,我的父母都失去了双脚,所以这些年来,我一直给他们洗手。”这家公司率先录取了这位被问者。

①作为一位应聘者,猜测一下这家企业为什么会提出这个要求?

②被问者为什么会被率先录取?

5.学后小结:

以诗歌《母亲的爱》作结,我们永远也无法回报母亲的爱,就让我们做一个珍惜感情、懂得感恩的人。

妈妈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教学难点:

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

教学过程

诗歌引入课题

1、导入:

课件1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呤》(唐)孟郊

课件2出示: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唐)白居易

课件3出示:

乡愁(节选)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师:同学们,这些有关《母亲》的诗句,不知感动过多少人,同样地,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语言学家,他写下的《母亲》的文章,也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让我们走近这位国学大师,走进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母亲》!

2、走近季羡林:我们提起季羡林,看到更多的是他头上的光环,然而,当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你们会发现作者心中有一个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说: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这悔、这恨就从失去母亲开始——

二、失母之痛——读中感悟。

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有没有你不懂的词。

请同学们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这一段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一段,这次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同学们自己读了,也听别人读了,相信同学们一定从内心走近了季羡林,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这长长的一段文字读成一个字?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可以是“悔”,可以是“痛”,课文中为一“恨”字,这是怎样的恨?悔恨!他恨什么?

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你看到了这个“恨”字?

学生任意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重点理解: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补充资料深入理解。

资料补充:

资料一: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

资料二:我回到家里,看到的只是一个黑棺材,母亲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

——季羡林《寸草心——我的母亲》

学生读资料,深入理解作者的失母之痛。

师:作者为什么如此思念他的母亲呢?(学生谈:他离开母亲时年龄仅仅六岁正是依恋母亲怀抱的时候;以后两次短暂的会面都是奔丧;三是他的母亲死得早,只活了四十多岁。)

此刻,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懂这一段更为痛苦的文字:

课件出示《赋得永久的悔》片段:“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过渡: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

两个“不知道为什么”,作者所不知道的,一定是同学们想知道的,请你读读下面的几则日记,相信你一定能从其中找到一些答案。

三、读日记,解思母之情。

(一)异国思乡——品“糊”字

日记

夜静极了,没有一丝风,更没有一丝声响,我的心是否也跟着这夜晚静了下来?

作者的心活动起来,他的心会怎样活动呢?他的心都会回到哪里,都会看到什么呢?

体会一个“糊”字。

为什么作者说这是凄凉的但又是甜蜜的?

凄凉是因为什么?(远离故土、缺少朋友、衣食住行)

为什么又会是甜蜜的?(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仿佛就在身边,心中多了一丝安慰、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孤独。

一个“糊”字你读出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理解,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读书。

(二)触景伤怀——写“哭”字。

读这一段,房东太太高兴得不得了,你能想象是怎样的不得了吗?他会做些什么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看到房东太太的表现,你会怎样理解这三个字“真想哭”?

房东太太让我想起了什么?原来天底下的母亲都是一个样,都是思念儿子,疼爱儿子的!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等待的,而自己却八年没回家看上母亲一眼,哪怕是一眼!

学生读文,深化思母之情。

串读几篇日记,体会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

过渡:此时,再读三自然段相信同学们一定对两个“不知道为什么”有所了解,但老师读到此却突然产生了这样的一个疑问:异国的生活让两位母亲频来入梦,而作者在后文偏偏却又要《寻梦》,梦境已经如此之频,作者何故还要寻梦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寻梦的段落,看看作者寻的到底是什么?

四、梦中寻母——抒发情感。

1、指名读《寻梦》,的两个段落,交流读后的感受。

2、比较“面庞”与“面影”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庞。

3、再读《寻梦》,谈你的感受。

小结:季羡林在苦苦地追寻,只为得到一个清晰的面影,只为得到母亲的一个微笑,一声呼唤,可是一次又一次追寻的结果,只是让眼泪不停地流淌,只是让自己的夜晚无数次地失眠,难怪他要大声地疾呼——学生读《寻梦》的结尾。

同学们想一想,季羡林单是在寻找自己的生母吗?(更有浓浓的怀念祖国之心)

师:原来,两个母亲,一种情感,两个母亲,一种敬意!这就是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在作者的心中是同样的高大。让我们再来齐读《寻梦》的结尾,感受游子的爱国之心。(学生齐读)

五、总结升华

师: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请同学们对读首尾两个自然段。(指导朗读时要注意“同样”要读重音)

1.(播放课件)我们来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的一首小诗:

留学德国已十霜;归心日夜忆旧邦,

无端越境入瑞士,客树回望成故乡。

从这首诗中,你看出了什么?

小结:无论外国的景色多么美丽,季老思念的依然是旧邦祖国;无论自己走多远,季老日夜所想的依然是故乡!难怪他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只有深爱祖国母亲的人才会产生巨大的动力,才会赢来这巨大的荣誉。对于祖国来说,季老就是一块“宝”,对于季老来说,祖国永远是--(学生齐声回答:母亲!)

2、来看本文写作特色:

1、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更突出了作者对两个母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2、引用说明:作者恰当地引用了自己的日记和散文中的两段话,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真切地说明自己在留学期间怀念母亲、思念祖国的浓浓深情。

3、请你也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写你热爱的母亲或祖国吧!

(指名两到三名学生诵读自己的作品)师生点评。

(下课!)

妈妈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回忆我的母亲》曾是一篇老课文,如今重新出现在部编八年级的教材里,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篇很有年代感的文章,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读到朱德母亲的形象,品到朱德对母亲的深情,并理解文章对劳动人民的赞颂。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典型事例、细节描写、真实内容。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母亲一生的经历。

2、通过作者回忆的母亲的典型事例,通过抓住细节,展现母亲人物形象。并通过母亲对作者的影响的解读,加深对母亲形象的理解。(重点)

3、通过圈画、朗读重点词语,品味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母亲的深情。(难点)

二、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通过自主阅读和主问题的设计,简化教学头绪,从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对文章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根据本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力求通过整体感知、比较阅读(老舍《母亲》)等深入理解文章主题;通过多媒休的运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从而催生学生情感,缩短师生、生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平等对话创造条件。在学习方式上,主要通过学生预习、自主阅读、质疑、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能力。从而在渔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让学生实践“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拓展延伸-体验反思“的阅读模式。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课教学分为四个步骤,即“走近母亲-认识母亲-感恩母亲-善待母亲”。

母爱是学生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说她熟悉是因为每位学生都享受过无私的母爱,说她陌生是因为许多学生很少对母爱进行过认真的咀嚼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挽联导入,走进母亲

1、由课本中的两对挽联导入,引出朱德及他的母亲。

学生朗读:

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提出疑问: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可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学生带着“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的主问题阅读文本,从而完成对文中母亲的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篇幅较长的回忆性散文,学生通过浏览课文,圈点勾画,初步认识母亲形象。

二)、抓典型、抠细节,认识母亲

提问:说说作者回忆了母亲的那些事情?怎样写的?

1、抓煮饭这一典型事件:

朱德的母亲是一位农村妇女,煮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请大家以跳读的方式迅速找出关于“煮饭”的句子。

学生活动:跳读文章,分享发现。

屏显:(“煮饭”相关句)

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板书:贤母

设计意图:《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很多,作者选择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勤劳”作为重点来写母亲的一生。文中所记的事情看来极为平凡,实则非常典型。诸如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穷人等日常小事,体现出母亲作为“中国干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本质特征。而在这么多典型事件中,我选取了最为典型的一个事件——煮饭。

2、抠细节:

(屏显)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屏显)母亲生我前还在灶上煮饭。

在这里运用:删词法,品味细节之妙

细节的描写不仅仅是形象思维的一个展现,而且对刻画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性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在品读、鉴赏叙事性散文时候的一个关键点。

3、按照老师教的“抓典型、抠细节、悟品质”这一方法,品悟8—12节中母亲的形象。

学生活动:活学活用

【设计意图】

学生在第一环节中只是进行了快速阅读,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把握,而对于本文而言,母亲形象的探究是一个重点,这需要通过学生细读产生。因而,我给学生们更多的时间阅读,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阅读体会,抓住典型事件,建立人物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

三)、抒情议论、感恩母亲

师: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无论是家,还是国,朱德的母亲都兼顾得很好。面对母亲的逝去,朱总司令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感觉?

学生自由发言,体会作者情感。

屏显: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指导朗读:“永远”一词承载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母亲的年老是生命的必然,但是爱却是永恒的力量;用近乎对称的方式述说母子间相互牵挂的情感,让人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份感激、怀念之情。(教师范读)

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男)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女)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齐读)

语言:质朴而又深情

伟大的母亲,培养了伟大的儿子,那么朱德又是如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文中是怎么说的。)

屏显: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分角色朗读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一步步到达语言的内核,通过朗读体会把握作者的情感,突破难点]

四)、情感延展,善待母亲

师:假如此时此刻你也在现场,你想对朱德母亲说。

我想对她说:_________

师:如果朱德的母亲在天有灵,听到我们同学写的,一定会非常欣慰的。不知同学们是否会想到自己平凡但也一样伟大的母亲?

意图,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谈感受更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感受母亲的恩情。

妈妈教案 篇7

一、前期准备

(一)教材分析

《我的母亲》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初一语文)第一单元第二课。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标题是编者加的。它的体裁是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既可供胡适研究者参考,具有史料价值,也可供文学喜好者欣赏、阅读,具有文学价值。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作者把自身的生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身的“做人的训练”,对自身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身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从胡适一生的奋斗与追求,从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绩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教学本文应该从宏观上确立掌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同学的视野,感悟胡适和其作品所包括的人文内涵。

(二)教学设想

鉴于上述考虑,本文教学时应从三个角度展开,也就是分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远处看课文,读标题,了解作者,对课文和作者作一般性的了解。

第二个环节,立足课文,感知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在,为训练语文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熟读全文,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成为本文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立足课文向外看,拓展视野,增加见识,丰富语文素养。

这三个环节的布置由易到难,由课文向课外拓展,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第一个环节的设置,意在让同学从比较中了解本文在内容与写作方面的特点。第三环节是在第二环节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完成的,由胡适的作品延伸到他的学术成绩,由他对母亲的感情延和他的文化观。

(三)教学准备

学好本文,需要同学做好如下准备工作:第一,搜集自身熟悉的抒写母亲的诗文或歌曲,掌握其主要内容;第二,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胡适和其他的家庭情况。

教师课前需要阅读《胡适自传》,或者其中的《九年的家乡教育》和《先母行述》两篇,感悟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以和胡适对母亲那种“生未能养,病未能传,毕世劬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的哀痛之情。

(四)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3.了解胡适和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五)教学参考

用3课时学习本文。前2课时学习课文,掌握文章内容,体会母子情深;后1课时举办主题讲座──胡适和他的《先母行述》,让同学了解母亲对儿子寄予的厚望,了解一个伟大的母亲对儿子爱的特殊方式,同时体会作者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怀念以和“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劬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的深深哀痛,以达到丰富同学情感、拓展文化视野的目的。

二、互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歌曲是如何歌颂母亲的?你还知道哪些抒写、歌颂母亲的作品?用一句话解读作品的主要内容或者思想感情。

同学口头交流。

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应该感激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了解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作者对母亲感情怎样。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默读提示和要求:

①抓住关键句、段。

②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文绉绉穈翳龌龊

③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④理清文章结构:

(三)再读课文,注重自身的独特体验

1.让同学提出自身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考虑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一起研讨。

①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②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③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示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示母亲以下品性。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小朋友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④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

谈谈自身的理解与看法。

(四)朗读下列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题目见课后研讨练习三)

引导同学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同学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五)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说说自身在哪些方面受到母亲的影响,然后写在随笔本上。

三、延伸拓展

(一)主题讲座

胡适和他的《先母行述》

发放资料《先母行述》,对照文章学习,让同学比较充沛地了解胡适的生长经历,体会他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丰富同学的情感和文化素养,增加见识。

(二)讲座内容

1.胡适生平简介。

2.解读《先母行述》,了解母亲,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从中学习什么。

妈妈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引导学生回顾《可贵的沉默》的主要内容,相机提问激趣:

《可贵的沉默》中孩子门懂得了回报父母的爱,着篇课文中的小彼得又懂得了什么呢?

2、结合连结语的提示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渎课文理解

1、提出默读要求。

2、学生默读思考。

3、学生汇报。

三、再读课文理解

1、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帮助理解课文。

2、重点问题交流:

⑴你怎样看小彼得的妈妈把60芬尼放在餐盘旁的作法?

⑵如果妈妈的账单上不写“0芬尼”,你认为该写多少?

四、课堂延伸

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帮助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

妈妈教案 篇9

雨果说: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但是当孩子们沉浸在爱的海洋里,享受着妈妈给予的一切,往往忽略了对爱的回报。随着年龄的增长,个别幼儿出现了叛逆、对抗的情绪,有时还表现出对妈妈的不尊重和不理解,家长很是伤心。这不仅让我想起有人曾这样说过,每一对父母都是一个孩子的守护天使,呵护着孩子,用尽了他们的一生,然后默默地注视着长大了的孩子踏出家门,离他们远去,可孩子却总是不能理解天使的爱,等到开始理解时,孩子也已成了另一个孩子的天使,开始了新一轮回。爱的教育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它需要我们在不同时段,开展一些有效的教育活动,提升孩子们对爱的理解,激发孩子们对爱的回报。因此,我设想通过孩子负重体验、观看妈妈分娩、喂养的镜头,与妈妈的交流等载体,唤醒幼儿与妈妈之间原本具有的自然情感,并在快乐的课堂中予以渲染和提升,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

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初步了解妈妈怀孕、分娩、喂养时的辛苦和幸福,感知妈妈对自己的浓浓爱意。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对妈妈的爱,进一步激发幼儿感恩的心。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其中,经验的准备是本次活动课前准备的重点,开展扮演妈妈活动,让孩子们扮演孕妇,体验孕妇的辛苦和幸福感,负重活动一周,并捕捉活动瞬间制作课件,同时,让孩子们与家长交流,了解自己妈妈的怀孕、分娩、喂养过程,为活动作好铺垫。活动中还邀请了中三班准妈妈马老师配合,为本次活动润色不少。

第一个环节:利用谈话的形式,做妈妈有什么感觉,让幼儿很自然的进入了活动,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便于教师了解幼儿获得妈妈孕期生活的经验。照片的出示,提升孩子们的感受,让幼儿从自身的经验出发,互相交流各自在体验过程中的感受,理解妈妈怀孕的辛苦和幸福。马老师的介绍让孩子们更直接的体验到妈妈对宝宝的爱,这时,鼓励幼儿大胆提问,了解想知道的事情,孩子们的想法很多,自由的提问,使课堂的教学气氛更显宽松,师幼互动更有效。

第二个环节:观看妈妈分娩录像,教师提问:妈妈生宝宝时是怎么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孩子们感触很深,他们以紧张、好奇的心态看妈妈分娩录象,当看到宝宝健康出生,妈妈脸上幸福的笑脸,他们也不由自主的笑了。这个环节我运用的时间不多,但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加上前面一个环节对怀孕的感受,此时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已在孩子们的心中悄然凝聚。

第三个环节: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对妈妈的爱,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妈妈的感恩之情。录象在这里只是帮助幼儿回忆妈妈对自己的照顾。你们的妈妈又是怎样照顾你的?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或为妈妈做些什么?孩子们的想法很多,同时,背景音乐的持续播放,为了渲染整个活动的气氛,让幼儿更加大胆地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让爱得到升华,最后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声中结束。

整个活动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想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充分体现了快乐的、自主的教学理念。但反思过程发现自己还是有点急,对孩子们所提的问题提炼不够,需要今后不断地学习、努力。

妈妈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和作品,感知妈妈的情感。

2.尝试调出具有温柔、幸福感的色彩,运用多种方式创作妈妈的肖像。

3.积极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水溶性炫彩棒,素描纸或彩色卡纸。

2.马蒂斯《妇女像》。

3.妈妈哄宝宝睡觉的摇篮曲。

活动过程

1.情境导人,进入感知世界。

(1)播放音乐,幼儿仔细聆听妈妈的声音,在甜美、舒心的音乐旋律中,感受妈妈的温柔和爱抚。

(2)欣赏作品,感知描绘妈妈的颜色,色彩情感油然而生。

2.挖掘色彩感知潜能。

(1)引导幼儿凭着感觉,找出适合描绘妈妈的颜色。

教师播放甜美音乐,幼儿闭上眼睛,将内心深处的情感调动起来,找出描绘妈妈的颜色。(一种淡淡的、舒心的、柔和的颜色)

(2)自己动手调出有喝的颜色。

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发现白色在颜色调和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白色能使各种彩色变幻出朦胧、柔和的色调。

3.示范,用色彩表现妈妈的温柔。

(1)教师:你能用这些颜色打扮你心中的妈妈吗?

(2)教师:我想给妈妈烫一个卷卷的发型,还是彩色的呢。看,我先请深一点的颜色来跳圈圈舞,再请浅一点的颜色跳不同的圈圈舞,有大圈圈,还有小圈圈,妈妈彩色的卷发烫出来喽!

(3)教师:妈妈微笑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呢?用什么颜色表示妈妈微笑的表情呢? (淡淡的粉红色..)

要点提示

1)虽是彩色的头发,但加入白色调过的颜色,有一种朦胧的、棉花糖般的甜美感。

2)用绕圈的方法哈粗妈妈的卷发,圈圈要有大的。

4.创作心中妈妈的肖像。

(1)幼儿依据自身的经验和感觉,选取颜色,描绘妈妈的发型。

(2)添加五官和表情。

幼儿笔下不同的眼睛、鼻子和嘴,塑造了不同妈妈的形象,但都体现了妈妈特有的温柔之美。

(3)用彩色的笔添画作品的背景。

背景色的选择应和描绘妈妈的颜色形成对比,可以是不添加白色的、比较深的颜色。

评析:

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妈妈对孩子的爱,就像大海一样广博、深远……妈妈的拥抱和亲吻,是每个孩子向往的。孩子天生蕴藏着的对色彩感知的潜能被激发出来了。用白色调和彩色,突出了甜美、幸福的感觉,隐约显现出朦胧、柔和的梦中境界。这对孩子们来说可是艺术殿堂中极其珍贵的情感享受哦!

活动反思:

优点是孩子们在提到喜欢妈妈什么时,都比较活跃,气氛比较热烈。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妈妈印象比较深,所以老师与孩子的互动性比较强。

美中不足是在画画过程中,孩子的画具缺的比较多,这主要是我准备不充分,因此影响了活动的最终效果,所以一个活动之前的准备对于一个活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好好准备每一个活动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准备也是宽泛的,不仅仅指教学具的准备,更包括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准备。

妈妈教案 篇11

【课前透视】

这篇课文介绍了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帮助医生救助了病危的母亲生命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充满智慧和深情。读着故事一个聪明可爱、爱动脑、爱动手的小爱迪生形象跃然纸上,由此可以说本文是一篇融故事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

课文内容的生动性,自然激发学生的读书愿望。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文章故事性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边体会课文情境,进而深刻感悟爱迪生的机智表现和优秀品质,同时从读中受到感染和影响。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

3、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感悟,并积累词句,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信息资料】

生字词语卡片、收集爱迪生的相关资料、挂图或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出示爱迪生挂图。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引导学生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爱迪生的生平及发明。)爱迪生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一篇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板题)

2、演示:利用课件或图片、实物等,展示爱迪生的部分发明(如:电灯、电话、电报、电影机等)引导学生联想这些发明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大家猜想它们的发明者是谁?引出爱迪生,自然过渡到课文内容。

(由于课文介绍了一个大多学生都比较熟悉的人物,所以教师抓住这个线索,引导学生观察,谈话,拉近学生与文中人物和课文内容的距离。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增加了学生的体验。)

〖对话平台

一、识字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新词,难点字词多读几遍,利用拼音和工具书把字词读准。

2、利用生字词语卡片,互读互查,生字掌握情况。

3、识字游戏:开火车读字、听音抽字卡、出示偏旁组字等。组织学生巩固生字词语的掌握,重点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当引导学生利用新学的汉字扩词。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丰富了学生识字记字经验。游戏巩固识字,寓教于乐,提高了教学实效。)

二、朗读

1、学生分组读课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评议。推举一名读得好的参加全班读文。

2、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重点词语和长句子的读法。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组内朗读展示。

4、再读思考:通过阅读你记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指导学生充分读书,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使学生在主动而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三、想像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思考,想想爱迪生是怎样想出办法救自己的妈妈的?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说话练习。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斥责、恍然大悟”等词语。

(结合课文插图的特点,启发学生根据图画想像课文中发生的故事,进行练习说话,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结合重点词语的点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中的生字词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窍门、借鉴已有知识分析看如何把字写好。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为难点的字。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如:“炎”字上下两部分不同。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议,展示优秀作业。

妈妈教案 篇12

一、教材依据

《我的母亲》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精读篇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记叙文的语言。老舍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他的《我的母亲》是语言运用方面的典范。教学本文为学生学习记叙文的语言提供一个范例。

二、设计思想:

《我的母亲》极鲜明地体现了这样一个特点:以“致力于全面提高职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遵循“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极强,且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该篇文章语言朴素,情感浓烈,向我们呈现了一位普通劳动妇女勤劳困苦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因此,本文不仅是学生继续了解叙事性散文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对处于生理、心理不稳定的职高学生的情感的洗礼。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感受母亲形象,能够把父母的那种深沉的爱在作文中运用自然朴素的语言表现出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学习方式上,针对本课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七八个同学一组,每组选出一位小先生,负责本组活动。通过阅读、质疑、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能力。

2、在教学方式上,我主要采用导读启示--赏析探究--评价归纳--训练迁移四步立体的教学方法,通过重点赏析、朗读品味、写作体验等感受母子亲情。

3、通过多媒体,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催生学生情感,缩短师生、生生距离,为平等对话创造条件。

4、通过比较阅读,升华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母爱的伟大无私,热爱母亲

2、感受作者的博大志远,学习作者的感恩亲情,反省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学重点:

由于作者生活的时代与学生生活的现在相隔较远,学生个人的阅历的不同,他们对母亲的诠释也就因人而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品味作品朴素自然的语言应为教学的重点,

五、教学难点:

职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薄弱,为师生课堂的交流和沟通带来了难度。调动学生的情感,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去领略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则是本课教学难点。

六、教学准备:

上课前,准备好二首歌曲,一是阎维文的《母亲》,二是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一首钢琴曲《给母亲的信》。一首诗孟郊的《游子吟》。课件由导读启示--赏析探究--评价归纳--训练迁移四个环节,按照走近母亲--认识母亲--升华母亲--歌颂母亲--体恤母亲五个步骤层层展开。

七、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由课前的倾听母亲和课堂上的走近母亲--认识母亲--升华母亲--歌颂母亲--体恤母亲五个步骤构成。本文在学生了解作者、把握文章写作线索、整体感知形象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阅读及语言品味。

(一)音乐欣赏:倾听母亲

母爱是学生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说它熟悉是因为每位学生都正在享受着无私的母爱,说它陌生是因为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目前特有的家庭地位,使很多学生很少对母爱进行认真的咀嚼与反思。因此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欣赏震撼心灵的音乐阎维文的《母亲》,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潜移默化地升华母亲形象。

(二)导读启示:走近母亲

带着课前欣赏音乐的那份感动,教师顺势激情导入:母亲!一个饱含多少深情的称谓;母爱,一种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它如阳光普照般温暖;如春风化雨般细密,如海纳百川般博大,如蜡炬成灰般无私。我们曾经了解过朱德的母亲,那是一位勤劳善良且富有远见的女性,今天我们学习的老舍的母亲也是这样的一位女性。让我们一起走近老舍的母亲。由此展示教学目标。使学生一目了然本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关键在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尤其是要发现和提出那些有思考价值的探究性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讨。

(三)赏析探究:认识母亲

本步骤要针对某一问题,激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每一位学生都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1、整体感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品味是在阅读的基础上,经过用心体会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为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完成知识的自然过渡,在认识母亲之前,先展示上节课板书设计,让学生根据板书设计及课文内容以“母亲是…….的人”为格式造句,整体感知母亲形象;这一问题的设计有利于了解学生阅读课文后的情感体验,也是认识老舍母亲的关键所在,为重点阅读、语言赏析打下基础。

2重点阅读

母亲是伟大的,她的伟大体现在文章字里行间,尤其是课文的第13段,是最令人感动的,也是最精彩的。教师引导学生赏析13段,并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

文章写了哪些事?你认为哪件事最感人?为什么?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我采取分组讨论,小组选代表回答的方法,在学生阐述理由的过程中,我可用师生对话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品味所展示的感人细节。并板书“母爱无边”

3、品味语言

在引导学生重点阅读的过程中,因势利导出本文语言的第一大特色: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讲完此问,我再配乐钢琴《给母亲的信》朗读此段,带学生再来品味简朴的语言下蕴含的伟大母爱。朗读完毕,我由第13段的语言特色拓展开来,再次激疑追问:本文语言在其它方面还有哪些特色!

“白描”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我在引导学生品味这一语言特色时,可先出示孟郊的《游子吟》,让学生把诗的前四句与第13段的感人细节比较,引出白描,后指出: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什么是白描?我主要联系美术中的白描画法,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白描”手法,并以孟郊的《游子吟》的前四句讲析,后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运用白描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辨识纠正,并重点赏析以下语句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1、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2、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3、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以上语言品味是站在作者对母亲描写的角度上来分析人物形象的,对第三点语言特色: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浓厚的感情,我变换角度。站在作者的角度上,这样设疑:母爱是伟大的,作者的语言却是质朴无华的,作者对母亲的那种感激、怀念之情是靠哪些语言得以表现的?学生通过阅读大多都会将目光集中在这样的句子上。并板书“儿女有报”。

1、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2、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这些语言看似大白话,但蕴含着浓烈的感情,读来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因此在品味的基础上诵读这些语言,有助于学生体验作者对母亲所饱含的浓浓深情。

(四)、评价归纳:升华母亲

本步骤要让学生比较评价,归纳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收敛,学生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在此由老师简单概述本节课讲述的内容,并由学生从写作方法和表达主题两方面自由发言,谈本文的学习收获。老师适当评价。

(五)、训练迁移:歌颂母亲

本步骤要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思维训练题,使学生的“思考”迁移成为一种“创新能力”。

紧承上一环节的评价,教师有感情阐述:是啊,母爱犹如一缕阳光,使我们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同学们,尽管跨出一步便是天涯,但作为游子的你,永远走不出母爱的风筝线,因为线的那头永远握在母亲的手中,老舍的母亲让我们热泪盈眶,我们的母亲呢?请让毛阿敏《烛光里的妈妈》伴着你,以母亲或母爱为话题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说一段赞美母亲的话。

学生考虑五分钟,小组选代表口头作文,并采取自评和他评的方式。我们知道,单调的文本阅读,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因此设计这一环节,既有利于了解学生情感体验的变化,又有利于捕捉课堂的着力点和生长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发,使师生对母亲的情感在交流中自然升华。

(六)、师生寄语:体恤母亲

学生自由发言,对母亲说一句话。

寄语:同学们,孝敬我们的母亲吧,不仅仅是今天。正如歌中唱到:不管你走多远,不论你在干啥,不管你功劳多高,不论你成就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进行德育教育的灌输。

(七)、训练延伸: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教学,由学生选做相关题目。

A:根据文章的写作方法,请以“母亲”或“母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必做)

B:比较阅读老舍与胡适《我的母亲》在主题、写作思路、写作特点方面的异同(选做)

(八)、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板书清洁、清楚、明了的特点,力求图文并茂,并对学生有所启迪和思考,我采用母子两心相吸相牵的形状,这不仅体现了母亲抚育一颗生命的不易,更蕴含着母亲在儿女生命发展中的影响。从面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母亲、善待自己的母亲。

八、教学反思:

备课时,我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几易其稿,力争以最佳效果向众评委及听课老师汇报。从实施情况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我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精神。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生字词、文学常识。这些小任务促使学生主动认真地自学课文。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时,必然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在上课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自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我只作点拨和归纳。在拓展延伸阶段,我让学生相互讲发生在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细节。这既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加深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是良好的。

我落实了“四基”。我没有放字弃字词、文学常识这些基本知识,而是把它们放到了课前预习里面。这样做既促进了学生自学,又使课堂内容更集中紧凑。在上课过程中,我始终抓住“培养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及形象”这一教学目标展开。不论是开始的导入,还是后面的母亲性格分析,儿子对母亲的爱,都让学生找到相关的细节,并加以诵读品味,进一步感受细节的表达效果。可以说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我实现了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德育目标都得到较好的落实。学生通过这一堂课,切切实实懂得了运用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在情感方面,我通过让学生听歌曲《烛光里的妈妈》、阎维文《母亲》寻找母亲的感人细节、诵读表现母子情深及失母之痛的段落、欣赏感人故事等手段,不断调动、积累学生的情感。后来,在训练延伸阶段,学生讲述与母亲的故事时,全班同学在下面抹眼泪,其他同学及老师也眼圈红红。学生讲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细节时,也声音哽咽。我在点评时,也深受感动,几乎说不出话。可以说,这一节课让师生都受得一次情感的洗礼。经过这一次情感的洗礼,大家更加热爱父母,热爱生活。

我充分落实了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此篇课文是“体验情感”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编者在课后的“思考探究”中强调了“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要求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文中细节。我在教学过程中,正是围绕“情感与细节”作文章,层层推进课堂。以归纳母亲性格品行为纲,串起所有细节,做到了整体把握与局部分析的较好结合。

妈妈教案 篇13

【教学目的】

1、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筛选资料的能力,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3、着重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课堂口语交际的能力。

2、了解黄河现状,加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黄河远上白云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巡礼,来捡拾沉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来追溯过去,正视现在,展示未来。

一、复习《黄河颂》一课,查找有关资料,研讨下列问题

1、复习《黄河颂》,用比赛的形式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材料。

2、讲述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和历史人物。

3、总结过渡。

通过这次小小的竞赛,我们大家知道了更多的有关黄河的知识,黄河,伟大的母亲河,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然而令众人震惊和痛心的是黄河正面临着断流的威胁,中华民族不能没有伟大的母亲河,所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63位院士联名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

二、搜集有关黄河的诗词歌谣

三、了解现状,保护黄河

导入

黄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及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面对这严峻的`现实,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1、大屏幕出示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的图片。

(配有背景音乐《黄水谣》及简短的解说词)

2、品读黄河:

⑴ 读:发给学生两篇文章,找同学诵读

⑵ 品: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听后的感受

3、小结:

老师和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黄河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一定能重新焕发昔日光彩!下面,让我们来倾听炎黄子孙对黄河的心声。

四、综合写作

1、美文朗诵:

⑴ 欣赏《话说长江》片段

⑵ 集体朗诵诗歌《黄河颂》

2、课堂小结: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悠悠历史中,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黄河,中华民族的象征,她将和中华民族一样在新的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3、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⑴ “我的母亲河”为中心写一篇文章,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写出你对黄河的美好愿望。题目可自拟。

⑵ 对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保护黄河,要求新颖、别致、有号召力。

妈妈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教学媒体

季羡林生平简介和他的相关作品。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描述心中的母亲,引入新课

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

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 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练说: 的母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

二,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母亲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句子读通顺。

2交流哪些字词比较难读或者难懂,引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环境理解。

3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语句再读一读,请部分同学进行交流。

4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有两个母亲,对这两个母亲有着同样的敬意和爱慕。)

哪些自然段给了你这样的认识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生身母亲

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

1谈感受,质疑。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1)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妈妈教案 篇15

新课标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是在学习了课文《我的母亲》(胡适)之后,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奉献爱。

位桥二中是一处农村初中,学生家长经常劳作在田间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是寄宿生,每周回家一两次,很少有机会与父母倾心交流,难免产生隔膜,本次综合性学习是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膜、增进感情的契机。

母爱,犹如阳光和空气,我们沐浴其中而常常不知不觉。回首往事,我们才幡然醒悟,母亲做的件件小事都蕴含着浓浓深情。通过本次活动多侧面的认识母亲,体会母爱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全面了解母亲一生的酸甜苦辣,能够理性的思考母爱;培养用多种方式(实践、口语表达、写作)表达情感的能力。

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八人一组,活动过程中组长适当分工,组员各负其责,每周一次组内交流。本活动拟用三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唱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xx的吻》、《懂你》等。

2、利用图书馆、电视、网络等媒体搜集资料:

⑴ 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⑵ 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⑶ 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⑷ 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电影、广告等。

第二阶段:

1、利用周日与母亲聊天,了解母亲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她曾经有过的梦想和追求。了解母亲在抚养自己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自己的希望和要求。

2、给母亲唱一首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3、针对以上内容,写一则日记,谈谈自己对母爱的思考与认识。

第三阶段:各小组总结学习收获,集体交流学习成果。

(邀请部分家长参加)

一、导入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近一段时间我们也了解了妈妈,今天我们就把感受到的爱说出来,把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齐唱歌曲《xx的吻》。

二、小组成果展示

1、感受母爱:

各小组选择一项最有价值的材料参加集体交流。朗诵诗文;展示相片、图画;播放音像资料。

2、走近母亲:

⑴ 家长代表谈母亲的心声。

⑵ 你的母亲是怎样的?围绕“我的母亲”这一话题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演讲或讲故事。

3、回报母亲:

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文章,结合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写出自己最想表达的心声。

三、课下继续开展“我帮妈妈做家务”活动

在歌曲《懂你》中结束本课。

感恩妈妈的教案


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每天老师要有责任写好每份教案课件。 教案和课件设计出色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怎么才能快速写好一份优质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感恩妈妈的教案,欢迎本文为大家提供参考!

感恩妈妈的教案 篇1

一、活动目的:

1、了解母亲节的来历,知道母爱的伟大;懂得珍惜亲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懂得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养育之恩,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和道德准则。

2、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健康心态,塑造健全人格,并学会感恩。

3、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端正学生的劳动态度。

4、使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学会关心他人,能积极主动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二、活动目标:

让学生学会尊敬和关心长辈,懂得知恩、感恩、报恩。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三、活动时间:

5月xx日——5月xx日

四、活动主题:

阳光、亲情

五、活动对象:

xxx班全体学生

六、活动内容:

1、通过班会教育,进行全员发动,宣布我班“感恩母亲节”活动方案,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养育之恩,使学生认识到知恩、感恩、报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开展“四个一”活动(全体参加)。

(1)为妈妈唱一首歌(如:《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妈妈的吻》《鲁冰花》《母亲》《儿行千里》《念亲恩》《真的爱你》《爱的奉献》等);

(2)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给妈妈泡一杯茶、陪妈妈散一次步、给妈妈洗一次衣、为妈妈做一次饭、给妈妈洗一次脚、为妈妈表演一段节目等);

(3)自创一条感恩短信发给妈妈或自制一张感恩卡送给父母,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送一句祝福语;

(4)写一篇关于“阳光、亲情“主题的作文。

七、活动要求:

1、“为妈妈唱一首歌”“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有条件的可留下一些照片或视频作为学生成长记录,也可以发到班级博客上。

2、感恩卡和祝福短信、母亲节作文在班级展示,并择优发表在花果山上。

八、总结评比阶段

1、评选优秀“阳光、亲情“主题征文。

2、评选“爱心小天使“(漂亮贺卡、精彩短信)。

母爱是世界上最能够穿透一切障碍,最无私、最不计回报的伟大情感。中国古训“百善孝为先”就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写照。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孝道,才能有志报国,才懂得回馈社会,促进和谐。

感恩妈妈的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爱,感受妈妈的爱,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主动爱妈妈。

2、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

活动准备:

1、 制作心愿卡,邀请妈妈参加班队会。

2、妈妈对我的教育故事。

3、 学唱两首歌。

活动过程:

1.上课前,老师想把一段话送到孩子们的眼中和心中。(幻灯)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有一个人最要感谢,她就是——“妈妈”。今天,我们的班会主题就是:我的好妈妈。有好些孩子的妈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谁是我们今天课堂上第一个勇敢的孩子,能将你手中的鲜花送到你的妈妈面前,并且将妈妈带到我们的座位上来呢?

其他的孩子假如你的妈妈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请你向她学习,给妈妈一个拥抱,给妈妈一个亲吻,并把妈妈带到你所在的小组入座,让妈妈和我们一起共度快乐时光。(邀请)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妈妈的到来,感谢妈妈的支持,感谢妈妈的参与。

2.下面,就让我们用一句赞扬的话来介绍自己的好妈妈。先请妈妈到场的孩子。有些孩子的妈妈因为工作不能来到我们的课堂,但是他们带了妈妈的照片,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美好瞬间吧。(展示照片,贴。)

3.一张照片,就是一个美好的回忆;一声赞扬,就是对妈妈最好的肯定。从这些照片里,我们读出了千千万万个孩子的心声,那就是“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让我们一起来轻轻吟唱这首经典的老歌:《世上只有妈妈好》

4.孩子们的歌声非常优美,美得让老师想起了一个故事,故事里的苹果树一生都在为一个小男孩付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故事:男孩和苹果树。(播放视频)

边看故事边思考:你觉得这是一颗怎样的苹果树?

在你身边有哪些人就像这棵苹果树?

5.是呀,他们都是我们成长当中的苹果树,尤其是我们的妈妈,从我们出生开始,妈妈就像这一棵苹果树,一直都在为我们做着这,做着那。想一想,妈妈曾经为你做了哪些事情?

6.我们和妈妈朝夕相处,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岂止是三言两语能说得完到得尽的呢?那么就让我们选择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影响的故事,来讲讲妈妈对你的教育吧。(学生讲故事:涉及内容:玩耍不知安全,妈妈教育;独自行走独木桥很害怕,妈妈鼓励; 没听妈妈的话疯跑,摔断了牙齿;和妈妈逛商场走散了很着急;不听妈妈的劝告玩耍太热感冒了……)

7.孩子们有这么多故事,妈妈心中一定也有许多故事,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妈妈的故事。(有请张培根的妈妈:教育学生锻炼身体少生病是最重要的。黄睿的妈妈:教育学生行走玩耍注意安全。徐书婷妈妈:教育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是浓厚的兴趣。意在以真实的家庭故事教育学生。)

8.孩子们的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幸福的回忆,妈妈的一个故事,就是一份殷切的叮嘱。在生活中,妈妈的手永远牵着我们的手;妈妈的身体永远给我们挡风雨;妈妈的爱是是夏日里清凉的风;妈妈的爱是冬天里温暖的火;妈妈的爱是我们生病时候一杯温热的水;妈妈的爱,是我们健康时候一个放心的笑。

在古代,诗人孟郊这样歌颂我们的妈妈(幻灯片:慈母手中线)。

在现代,儿童文学家冰心奶奶这样歌颂我们的妈妈。(看幻灯片)

9 .孩子们,当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妈妈就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为了让我们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为了让我们穿上干净的衣服,为了满足我们买各种玩具和书籍,我们的妈妈,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那么毫无怨言地抚养我们长大。可是,年幼无知的我们又是怎么报答妈妈的呢? (看幻灯片:你知道吗?)

10、以前,我们所有的无知无意识,妈妈都不会跟我们计较,但是我们不能永远那样无知下去,妈妈送我们上小学,就是为了让我们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们在老师的教育下,渐渐懂得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报答妈妈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才是对妈妈最好的报答呢?让我们拿出心愿卡,和大家分享你的心愿吧。(读心愿卡)

11.孩子们,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个微笑,一点进步,都是对妈妈最好的报答, 妈妈给了我们生命里全部的爱,让我们把最美的鲜花献给她,把最好的祝福献给她,把最深情的歌儿献给她。(播放视频,表演唱《我的好妈妈》)

请孩子们举起小拳头,在此,给妈妈一个庄严的承诺:我们都有一个好妈妈,我们都做好娃娃。

感恩妈妈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如今,“感恩”已被列入小学生守则。“感恩”应从身边最亲密的人做起。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特开展以“我爱妈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感恩教育,促使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让学生从活动中去感悟自己对妈妈的“爱”,理解妈妈在自己生命中的重要意义,学会珍惜亲情,了解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实施如下: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出一期以“我爱妈妈”为主题的感恩板报。(3月5日前完成)

第二阶段:“一日护蛋”体验教育活动

开展“一日护蛋”活动,3月8日让每个学生上学时带一个彩绘生鸡蛋,除上体育课以外,必须全天随身携带(如挂在脖子中),放学前交流“护蛋”体验,通过这一有趣的游戏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

第三阶段:开展“我爱妈妈”班队活动,制作爱心卡片比赛。(3月8日班会课)

1、各班结合自己本班特点,开展“我爱妈妈”主题班队会。

2、讲一讲妈妈关爱自己的小故事,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3. 以“我爱妈妈”为主题,为妈妈制作贺卡。

附:“我爱妈妈”爱心贺卡制作比赛要求:

1、作品内容:以“我爱妈妈”为主题。

2、作品要求:

(1)版面控制在16K纸对折大小,形状自定;页面应有一定创意,并配有自己的祝福语与妈妈的回话。

(2)每位参赛选手的名字和班级及指导老师的名字附在贺卡背面;

3、交贺卡时间:3月9日

第四阶段:完成爱心家庭作业(3月8日)

开展“给妈妈洗一次脚”活动。

请家长配合拍下图片交给学校。

第五阶段:感悟活动:

每位同学在完成体验活动后,认真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用的形式写下来交给各班语文老师。学校将推选部分优秀作品在校园页展示。

感恩妈妈的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母亲之爱,感受母亲之情,体验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妈妈。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妈妈、尊敬妈妈、体谅关心妈妈,与妈妈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妈妈。

活动准备:

1、准备队会相关资料,搜集相关的文章、小品、歌曲,自制课件并配乐,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2、学生利用双休日观察了解妈妈在一天之中都做了哪些事情。

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主持人:)

(一)创设情境,体会妈妈的恩情。

1、主持人: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有一个人最难忘记,有一个人我们最应感谢,这个人就是我们的妈妈。请欣赏诗朗诵《妈妈的爱》,表演者刘善麒、姜文静,掌声由请。(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2、主持人:妈妈给予我生命,妈妈给予我温暖,妈妈给予我无私的爱,妈妈是世上对我最好的人,我要对所有人说:世上只有妈妈好。请欣赏女生小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表演者张欣、刁泽等,掌声由请。(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

3、支持人:我们的妈妈为我们做任何事都心甘情愿,而我们呢?我们是否尽一个儿女应尽的孝道。请欣赏情景剧《千万别学他》,表演者李书鑫、张榕轩,掌声由请。(剧情介绍:明明放学,见到妈妈就把书包扔给妈妈,还闹着要吃肯德基,妈妈由于着急接他放学,忘带钱了。无论妈妈怎样商量都不行,最后妈妈只好回家取钱带他去吃。)

4、主持人:看到明明的做法,你想说些什么?(提问2或3人)

5、主持人;同学们说的很好,明明的做法让我们指责,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明明的影子呢?让我们来做个小调查。下面我们请同学们来回答下面这些问题。

(1)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你是怎样给妈妈(孩子)过生日的?

(2)妈妈最爱吃什么?

(3)母亲节是哪一天?儿童节是哪一天?

(4)周末你为妈妈(孩子)做哪些事情?

(二)结合情境,感恩妈妈的恩情

6、主持人:同学们,看来,我们对妈妈的关心真是太少了,为妈妈做的更是寥寥无几,我们应该向欢欢学习,为妈妈分担,做妈妈的小棉袄。请欣赏情景剧《妈妈的小棉袄》,表演者吕丹丹、王研,掌声由请。(剧情介绍:欢欢放学,看到妈妈没来接她,就自己回家,回家后,她先写作业,做完作业,发现屋子脏了,就打扫房间。妈妈回来后,欢欢先请妈妈坐下,又给妈妈倒水,妈妈知道欢欢写完作业打扫房间,夸奖了她。这时,欢欢要给妈妈做饭,妈妈不同意,最后,欢欢作了妈妈的小助手,母女二人一起做饭。)

7、主持人:同学们,你瞧,我们只为妈妈做一点点,她就会感到十分满足,就会露出甜美的微笑。在生活中,妈妈永远给我们挡风雨,妈妈永远牵着我们的手,妈妈的爱是黑暗里的一束光明,妈妈的爱是危急时刻撑起我们生命的一片晴空。下面请听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条未发出的短信》,掌声由请。(音乐:《懂你》)

8、主持人:这就是我们的妈妈,她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我们受到一点点伤害,甚至是一点点委屈。我们应感谢妈妈,感恩妈妈,就让我们用手语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谢吧!请欣赏手语表演《感恩的心》。(音乐:《感恩的心》)

辅导员:就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去拥抱妈妈,并道一句“妈妈,我爱您!”(学生拥抱妈妈。)在这里我代表天下所有的孩子,祝天下所有的妈妈永远健康、幸福。(出示大屏幕)

9、主持人:学会感恩,就要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感恩,就要有奉献精神。学会感恩,就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更是学会做人。

10、我们的主题队会即将接近尾声,下面请我们的辅导员讲话。

三、辅导员讲话。

附:有关材料

1、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

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

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妈妈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

对妈妈又说了谎,

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

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

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妈妈的爱是星空下的新域,深邃遥远。

妈妈的爱是天子苍穹,包容温暖。

妈妈的爱是海知世界,广阔无边。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

合:妈妈您辛苦了!

2、故事《一条未发出的短信》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罕见的8.0级大地震。当时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在哄着孩子睡觉。突然,地震发生了,楼房开始摇晃起来,母亲摔倒了,还没等她爬起来,房顶便朝孩子垮塌下来,母亲不假思索地扑过去,双膝跪地,身体向前匍匐着,双手支撑着地面,为孩子搭起一座人身帐篷。倒下的瓦块重重的砸在母亲身上,母亲忍着疼痛一动不动,因为她知道,她要是移动,瓦块就会砸到孩子身上,望着熟睡的孩子母亲嘴角露出了微笑。就这样的姿势,就这样坚持着,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救援人员赶到时,她还是这样的姿势。当救援人员把她身边的废墟清理开时,发现孩子毫发未伤,还是安详地睡着。人们在孩子的被里发现了一部手机,手机上有一条未发出的短信,写道: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妈妈永远爱你!在场所有看到短信的人都哭了。

感恩妈妈的教案 篇5

班会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父母对我们的爱无私伟大,培养学生如何表达情感、展现自我、感恩父母,进行生活实践的能力。

班会重点:教育学生热爱父母,回报父母。

班会难点:如何用实际行动来回报自己的父母

班会过程:

(一)感悟感恩之情

1、班主任致开场词: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老师参加我们“感恩,从我做起”主题班会。

鸟儿有一个温馨的家,鱼儿有一个幸福的家,花儿有一个美丽的家,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家。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父母的关爱随处可见。《感恩,从我做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看谁平时对父母了解沟通的多。

父母是最了解我们的人,我们又了解他们多少呢?抽问题回答,看谁回答最正确

(1)、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你是怎样给爸爸妈妈过的生日?

(2)、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东西?

(3)、你知道爸爸妈妈最希望你怎么做吗?

(4)、你知道妈妈有多重吗?

(5)、你知道妈妈有多高吗?

(6)、你知道爸爸妈妈平时有什么爱好?

通过刚才的测试,你觉得自己表现的好吗?你觉得自己还要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总结:从大家刚才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大家与父母平时的沟通很少哦!

3、听

提问:从刚才的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总结:这种场面,这种永远失去亲人的痛苦的的确确最能打动我们,也最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脆弱。但是,这种生死离别失去双亲的情境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那么,在平凡的生活中,就没有令我们感恩的事了吗?不,当然有!

(二)心灵表白

1、在你成长的日子里,你的爸爸妈妈为你做了什么?(学生讲述)

2、快火车判断对错游戏

(1)你可以不经过父母的同意,随便出去玩。

(2)吃饭时等妈妈给盛饭。

(3)回家不认真写作业,老和妈妈顶嘴。

(4)小明回家后不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做很多家务。

(5)生活节俭,无浪费现象,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

(6)在学校里听老师的话,认真完成作业。

3、讲一讲父母平凡而辛勤工作:父母做什么工作?什么时候上下班?工作时间长吗?你觉得你的父母辛苦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工作呢?

4、我想说:

我们的父母是伟大的,父母的对儿女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是最无私的。同学们现在你们有话对爸爸妈妈说吗?现在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是什么?

5、我要写:

父母很希望听到儿女祝福的话语,如果要写一句祝福的话在父母生日时送给父母,应该怎么写?比一比谁写得好。

6、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学生畅谈)

师小结:孝敬父母的方面有很多,但是,有五个方面是我们必须做到的:1。听父母的话,接受劝告。2。对父母有礼貌。3。体贴父母。4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向父母要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东西,不为难父母。5。像孝敬父母那样孝敬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

(三)拔高层次

1、启发: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感恩的又何止自己的父母呢?

2、学生讨论:

我们还想感恩谁?还应感恩谁?(亲人、朋友、同学、陌生人等等)

3、老师:

我应该感谢你们!(为什么感谢)

(四)升华感恩,班会结束

1、导语:

感谢父母,赐予我生命,不求回报地爱着我疼着我。

感谢老师,传授我知识,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感谢朋友,在我困惑,委屈的时候给我力量。

感谢所有进入我生命中的人,因为是你们一点点装饰了我的人生

感谢这个世界上所有值得我们感激的人。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你生命中的拥有,感恩你身边的人

感恩你所有的所有

2、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现在就让我们每人拥有三分钟的时间,闭上眼睛,在《感恩的心》这首歌中将思想作一个沉淀。(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附:

故事《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在数以万计的报道中,几乎所有的故事都让人感动和心痛……

今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特写:当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著,整个上身向前匍匐著,双手扶著地支撑著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边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身体的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著,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著,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感恩妈妈的教案 篇6

活动主题:妈妈,我永远爱您

活动目的:知恩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一种修养,一个常怀感恩之心,懂得感恩之心的人,必定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又到一年一度的母亲节(5月9日),借助这一节日我们在幼儿中间开展了妈妈,我永远爱您为主题的系列感恩活动。通过家园共同教育,创设感恩氛围,实施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激发幼儿热爱母亲的情感,抒发幼儿对妈妈的浓浓爱意,增进幼儿与妈妈的感情。

活动时间:5月9日这段时间。

活动负责人:中班组每位教师。

活动参与者:中班组全体幼儿。

活动流程:

1、结合主题我有多爱你开展系列感恩主题教学活动:如语言活动《想要妈妈的木木鸭》、社会活动《妈妈爱我我爱她》、艺术活动《母鸭带小鸭》等。

2、利用晨间谈话时间围绕感恩话题进行妈妈,我永远爱您的主题谈话。

3、这段时间在班级播放一些感恩歌曲,积极营造感恩氛围。

4、以绘画的形式写一封信给妈妈,画面中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5、结合教学活动《给妈妈的心愿卡》,幼儿绘制简单的心愿卡送给妈妈。

6、回家开展我送妈妈一个吻活动,唱一首感谢妈妈的歌曲,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7、开展妈妈,您辛苦了主题摄影展。

教学反思: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为培养幼儿感恩母亲、关爱妈妈的美好情感,我们设计、开展了系列活动。感恩母亲节是活动的结束部分,是对前期活动的回顾和展示,让小朋友们感恩母亲,说出温馨的母亲节祝福,送上浪漫的母亲节礼物,瞧...我们的小朋友们都在认真的在为妈妈们准备自己的礼物呢!

小百科:母亲节(Mother's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妈妈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