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秋古诗词

发布时间: 2023.05.01

中秋古诗词推荐4篇。

中华文化绚丽多彩,在我国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曾上诞生过很多杰出的诗人。诗人有哪些古诗词让您让您无法忘怀呢?下面栏目小编给大家分享中秋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古诗词 篇1

《望汉月》(宋柳永)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鹧鸪天》(宋柳永)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中秋古诗词 篇2

《倪庄中秋》(唐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八月十五夜看月》(唐姚合)

亭亭千万里,三五复秋中。此夕光应绝,常时思不同。九霄微有露,四海静无风。惆怅逡巡别,谁能看碧空。

《寄慈恩寺郁上人》(唐贾岛)

中秋期夕望,虚室省相容。北斗生清漏,南山出碧重。露寒鸠宿竹,鸿过月圆钟。此夜情应切,衡阳旧住峰。

中秋古诗词 篇3

四、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赏析: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中秋古诗词 篇4

《人月圆·中秋》(宋赵鼎)

连环宝瑟深深愿,结尽一生愁。人间天上,佳期胜赏,今夜中秋。雅歌妍态,嫦娥见了,应羡风流。芳尊美酒,年年岁岁,月满高楼。

《寄黄龙清老三首》(宋黄庭坚)

万山不隔中秋月,一雁能传寄远书。深密伽陀枯战笔,真成相见问何如。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宋晁补之)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gz85.COm小编推荐

中秋古诗大全推荐(5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是民族文化的基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诗人有哪些古诗词让您内心一动呢?经过精心收集编辑整理出了中秋古诗大全的相关数据,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秋古诗大全(篇1)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中秋登楼望月》是宋朝著名书法家米芾写的一首古诗,是首借传说咏月诗.诗的大意是;用眼看尽淮海,漫漫海上像银子一样白,千万道彩虹般的光芒下,蚌孕育着珍珠.天上的`月如果没有人修治,桂树枝就会一直长,会撑破月亮的.

中秋古诗大全(篇2)

一、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 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赏析: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

中秋古诗大全(篇3)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反映执著人生,下片表现善处人生.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中秋古诗大全(篇4)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宋代;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译文

今夜可爱的月亮娇媚千般,你向什么地方走去,悠悠慢慢?是不是天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刚刚看见月亮升起在东边?茫茫的宇宙空阔无沿,是浩浩长风将那中秋的明月吹远?是谁用绳索系住明月在天上高悬?是谁留住了嫦娥不让她嫁到人间?

据说月亮是经海底运转,这其中的奥秘无处寻探,只能让人捉摸不透而心中愁烦.又怕那长鲸在海中横冲直撞,撞坏了华美的月中宫殿.蛤蟆本来就熟悉水性,为什么玉兔也能在海中游潜?假如说这一切都很平安,为什么圆月会渐渐变得钩一样弯?

注释

将旦;天快亮了.

《天问》体;《天问》是《楚辞》篇名,屈原作,文中向“天”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用《天问》体即用《天问》的体式作词.

可怜;可爱.

悠悠;遥远的样子.

别有;另有.

光影东头;月亮从东方升起.光影;指月亮.

天外;指茫茫宇宙.

汗漫;广阔无边.

送中秋;送走了中秋明月.

飞镜;喻明月.

妲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嫦娥.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两句;意思是据人说月亮运行经过海底,又无法探明其究竟,真让人不可捉摸而发愁.谓;据说.问无由;无处可询问.恍惚;模模糊糊、隐隐约约.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三句;意思是如果月亮果真是从海底经过,就怕海中的鲸鱼横冲直撞,把月中的玉殿琼楼撞坏.长鲸;巨大的鲸鱼.纵横;横冲直撞.玉殿琼楼;代指月亮.神话传说云月亮中有华丽的宫殿名广寒宫.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两句;意思是蛤蟆本来就会游泳,月经海底对它并无妨害,为什么玉兔也能在海中沉浮?虾蟆;蛤蟆.传说月中有蟾蜍(蛤蟆).故;本来.堪;能够.云何;为什么.玉兔;传说中月亮上有白兔在捣药.解沉浮;识枷生,会游泳.

若道;假如说.

无恙;安好,无损伤.

渐渐如钩;圆月慢慢变成弯月.

中秋古诗大全(篇5)

二、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译文: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个天宇人世。暑气已退,天空明净;而秋色澄明,万物清丽。满天繁星的光彩都让给月色占了先,连金风玉露都透发出耀人的光芒。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

赏析:这首诗题为“玩月”,主要描绘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赏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时写出了富于哲理性的内涵。全诗气象万千,将玩月之情洗炼而出,飘飘然毫无俗尘气,读来令人神往。

中秋诗意古诗词(7篇)


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搜集并整理了一些中秋诗意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句子。中华文化璀璨夺目,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开阔我们的眼界,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古诗词,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中秋诗意古诗词(篇1)

《明月何皎皎》(东汉无名氏)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中秋诗意古诗词(篇2)

中秋是中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广受人们的喜爱,与古代许多文化旅游名城的关系非常密切。与之相关的许多经典古诗词也是深入人心,被世人传颂至今。

首先古人就已经开始赞美中秋佳节了。唐代诗人杜甫在《中秋》一诗中写道:“谁谓含娇怀素质,生来惯恣养奇豔? 教人都道柳如烟,全仗风光借力行。”

这首诗中,杜甫将中秋之夜的美景与月亮、柳树、景象等自然美景相结合,美丽的景色与节日的感慨相得益彰,深刻地表达了中秋的美好寓意。

清代知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韬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再次表达对中秋的热爱。诗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王韬在这首诗中写下了自己对于中秋的深情寄托,把中秋和赏月、古韵相结合,表现出了诗人对于中秋与此时的景色之美的深切关注。

然而,中秋节不仅仅有美景可赏,还有许多有趣的民俗、传统活动,这些也是中秋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宋代诗人苏轼在《东篱乐府·中秋篇》中写道:“嫦娥舞袖,云彩揽衣,举袂成双去,掌中舞条微。”

诗人以舞蹈的方式,描绘出了嫦娥在月光下手持月饼在月亮上舞蹈的这个历史故事,这让人们更能深入了解中秋节的传统活动。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更是尤为形象、直观地表现了中秋常见的传统活动:赏月、品尝月饼和放烟灯,写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金波玉涡双双滴,风度翩翩舞银蛇。”

这首诗中,白居易通过描绘这些传统活动,表现出了中秋节的热闹、欢乐和祥和。

至此,不难发现,“中秋古诗词”不仅仅是很好的文学代表,更是中国民众智慧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它们以形式多样、表现手法独特的艺术形式,将中秋节浓厚的文化氛围深深地渗透到广大民众的生活中,让我们对于中秋节的热爱不断升华和延续。

所以我们应该传承和继承这些中秋古诗词,以文化传承为己任,将中国这一文化瑰宝一代传一代,集体繁荣兴盛,让我们学会借古融今,珍惜我们身处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让美好传统永存。

中秋诗意古诗词(篇3)

三、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赏析: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中秋诗意古诗词(篇4)

中秋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中秋节的祈福和赞美,更是表达了对人类情感的思考和探索。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中秋古诗词的历史、内容和意义。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叫月圆节,是人们的团圆节。相传古时候,中秋节是为了祈求丰收和祭祀月神而设立的,人们会在这一天享受月光,吃月饼,赏花灯,看月亮,感受家人的重要和友情的深厚。

中秋古诗词的诞生与中秋节的重要性密不可分。从唐宋时期开始,人们将中秋节视为一个诗人讴歌自然美、民众欢聚、情感交流的好时机。古代诗词家们为中秋节创作的佳作,实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精神追求,对中华民族的一次自我启迪。无论是王安石的《寒食帖》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中秋古诗词都是对生命、未知和未来深深思考的体现。

中秋古诗词的内容既表现了对自然界睿智的普及,也反映了对社会民众生活的关注。这些古诗词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和美妙的景象,记录着古代人们的喜怒哀乐,呈现出中华民族无穷的情感魅力。比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他在中秋节长途跋涉的时候,凭借星宿的引导和月亮的照耀,借用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勉励自己努力攀登,在人生的道路上向上进取。

对于现代人来说,中秋古诗词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启示。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佳作,感受到古人对生命的珍视、人类情感的探索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同时,中秋古诗词也是我们了解古代历史、文化底蕴的一扇传媒窗口,它通过语言表达,传播着中华民族百年以来的精神遗产,有强大的文化吸引力和价值感染力,帮助我们明确自身文化地位,普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激发爱国之情和文化自信。

总之,中秋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和演变,更是中国古代文化顶点的体现。中秋节就像唐诗宋词一样,是一种美丽的情感,一种美妙的情趣,一种生活的情歌。我们应该珍爱传统,发掘古诗词的深度和美感,将这一丰富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中秋诗意古诗词(篇5)

中秋月二首·其二

唐代: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赏析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中秋诗意古诗词(篇6)

《十二时·秋夜》(宋柳永)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烛暗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中秋诗意古诗词(篇7)

中秋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与春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因此又被称为“八月节”、“仲秋节”或“追月节”。在此时,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候,同时也是赏月的好时候。中秋赏月的习俗自古以来就流传在中国各地,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其中包括吃月饼、赏花灯、吃团圆饭、赏月等等。

古代诗人在中秋节也是热衷于诗歌创作的时期,明代文学巨匠辛弃疾就曾经在《钗头凤·世情薄》一诗中写道:“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阴雨。”这是一首秋天的伤感诗,描写了人世间的薄情和的艰难,也表现出辛弃疾的悲天悯人之情。此外,另一位唐代诗人李白也曾经有过一首名为《静夜思》的诗,其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一经典句句也体现出了中秋节赏月的情境。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文化大家,其诗歌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在《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一诗中,他写道:“沉香亭北倚栏杆,茕茕残月嫩钩画。炉烟微起胜衰人,千里孤帆遇浦川。”苏轼的诗歌中富有抒情意境和思想深度,这首诗歌表达了他对亲人远方的思念和对人生命运的深深感慨。

作为一个中国重要的节日,中秋节不仅仅是一种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是人们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表现。人们在这个节日里会和家人团聚,分享快乐和美食同时也寄托吉祥和安康。中秋节不仅是中国的秋天,更是一种人们快乐的生活方式。

中秋的古诗词精选5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那么您有久久不能忘怀的诗人古诗词吗?下面的“中秋的古诗词”相关句子 主题,是由栏目小编为您提供的,还请您能收藏本网页句子!

中秋的古诗词【篇1】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反映执著人生,下片表现善处人生.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中秋的古诗词【篇2】

一、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 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赏析: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

中秋的古诗词【篇3】

《送魏八》高适

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赏析:此诗写高适在淇水卫地送别魏八时依依不舍之情。高适事先备好淇上美酒,然后骑马到驿站,与魏八泛舟淇水。船行进在弯弯的淇河上,两岸山岭乌云密布,风雨大作,适逢中秋。诗人告诫魏八,若无知己,不要明珠暗投。

中秋的古诗词【篇4】

中秋—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赏析】

题为《中秋》,实是歌吟中秋月夜,着重描写的又是那一轮秋月。诗中写了明月的形如宝镜,写了月夜的静谧气氛,写了它的平分秋色,写了它的云衢照明。后又用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作为素材,极写秋月明净圆满的形象。末二句,诗人进一步驰骋想象,打算约伴同游银河,更使诗中清辉漫空的月色显现出新的境界。

中秋的古诗词【篇5】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清代;查慎行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

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

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

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

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中秋节,月夜,写景,山水,写水

注释

①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诗人由贵州返回海宁,途径洞庭湖,正值中秋,游后作成此诗.

②霾云;阴云.蓬蓬;茫茫覆盖貌.冒;覆盖.

③敛容;改变容颜.

④冯夷宫;冯夷,神话传说中的水神,其宫殿在湖水深处.

⑤“此时”二句;骊龙,黑色的龙.《庄子·列御》记;骊龙颌下有珠,经常浮游水上,衔珠长吟.二句意为这时潜伏深处的骊龙,因为眼花缭乱,不能浮游上来衔珠长吟了.

⑥“巨鱼”二句;腾踔(chuō);跳跃.千黄金;意为千万鳞片像黄金一样闪闪耀眼.

⑦翻;反.

中秋古诗词朗诵(集锦7篇)


中国是一个诗意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诗人有哪些古诗词让人不容错过呢?下面是小编特别为您准备的《中秋古诗词朗诵》,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秋古诗词朗诵(篇1)

中秋古诗词

中秋节乃中国传统节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在中秋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互赠月饼、赏月、燃灯笼、观花灯、嬉戏玩耍、倍思亲情,感受着丰美的生活和文化的深厚底蕴。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中秋古诗词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首首美丽的礼赞。

中秋古诗词自古以来便有出现,唐代吴筠将“嫦娥”传说融入诗中,写成了《长恨歌》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惹起了无数人的共鸣。宋朝诗坛的“苏门四学士”中,苏轼的《江城子·中秋》被誉为中秋篇中的经典之作,其咏物意境的自然流畅和律诗形式的精妙巧妙,实为千古佳作。

中秋古诗词在形式上多以古体诗或律诗为主,语言却灵动活泼,情感真挚自然,充满着赞美和祝福的意味。大多数诗人从亲身经历或传说故事入手,往往以诗歌为载体讴歌了中秋节各种内容,如赏月、观灯、品月饼、宴飨、团圆等等,为这个充满欢乐和温情的节日增添了一份浓郁的文化味道。

中秋古诗词中的“月”是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人们常以自然环境中的月亮为媒介,抒发出他们对亲人朋友之间感情的思念和向往。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唐代诗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思母之情,生动地描绘了他在异乡思乡的心情。在宋代诗人苏轼的诗作《水调歌头·七夕》中,他写道:“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这首诗更是将嫦娥奔月和七夕相节贯通,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除了“月”之外,中秋古诗词还表现了中秋期间人们的其它生活。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无题》中写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诗咏叹到了离人思念当中的痛苦之情。

综上,中秋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瑰丽和绮丽,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底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变化。让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秋节这个特殊节日的浓郁氛围,相互送上意义深长的祝福。

中秋古诗词朗诵(篇2)

五、宋·苏轼《阳关曲·中秋作》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晚间云雾全都收尽,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银河悄然无声,天上缓缓移动着白玉圆盘。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终这样美好,明年的明月将在什么地方赏观?

赏析:这首小词,题为“中秋作”,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中秋古诗词朗诵(篇3)

中秋古诗词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它是农历八月十五日,因为这一天月亮最圆,所以也被称为“月圆节”。中秋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节日,早在唐代的诗人王维就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节诗句:“应是天仙狂醉,照人何妨?”。

中秋古诗词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其中流传着许多经典诗歌和代表性作品,这些诗句不仅表达了中秋节的意义和人们对中秋节的感慨,也展现了诗人们对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态的思考。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些经典的中秋古诗词吧。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是唐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暮春怀友人》中的诗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对月饮酒,想起远方的友人。诗人用问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中秋节、对月亮的思考和怀念,使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深情。

宋代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绘了中秋节之夜人们欢聚一堂的景象,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热闹的场面:“东篱菊千朵,中有孤松一株。战地黄金连婵娟,喜气羊羊满皓月。”诗人通过点染,使读者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和欢乐的气息。

元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临安春雨初霁》中有这样一句话:“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中秋节之夜酒醉醒来,感受到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态的忧愁和深情。他用“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样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种朦胧的美感和逸然的自在。

由此可见,中秋古诗词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符号和精华,它蕴含着深沉的思想和丰富的意象,它是中华文化的骄傲和珍贵的财富。在中秋之夜,我们不妨借鉴一些中秋古诗词,慢慢品味其中的哲理和情感,感受节日的气氛,追寻内心的释放和超越。

中秋古诗词朗诵(篇4)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赏析】

第一,二句"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极为平淡的文笔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图,此时的明月很是寂静,甘心悬于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将光彩照到晶莹的露水上,这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淡如水的关怀,就如诗人与明月有着一层微妙的关系。

第三,四句"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飞",这是极好的动态描写,惶诚惶恐的鹊仍没有找到自己的住处,而飞萤早巳随灯光飞人寻找它的寄托。这是对比的描写,在此写法之下,真切地感受到惊鹊的彷徨与恐惧,诗人正也如它,在众人欢聚的夜晚却不知何去何从,又得流连徘徊。而第五,六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更是加深了这一孤清的意境,在庭院中稀疏的树影中,在邻家的夜杵声中,他更显得形单影只,骨子深处的孤独更是无处逃逸,全部涌上心头,强烈而含蓄。

于是诗人再也抑制不住,发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旷何许"的感叹,以后便是最后一句的"望望空伫立"。冷清凄凉的庭院里,唯有他一人久久伫立、沉默,不愿离去。描绘了一幅凄凉幽冷的环境下,一人孤单只影远望的画面。通读整篇,发现并无任何用词新奇之处,但妙就妙在这意境的成功营造。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

中秋古诗词朗诵(篇5)

中秋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体现。中秋古诗词伴随着我们的祖先度过了一代又一代的中秋佳节,留下了丰富的诗词作品,让我们的中秋节更具文化历史意义,成为我们传承的文化财富。

正如宋代詹谷所说:“秋月何时照我还?我亦随人归故乡。”中秋节是人们祭月、敬亲、品尝月饼、赏月、拜月的节日,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寓意美好、团圆、和睦、吉祥、祥瑞和光明等等。从古至今,中秋节成为了家庭、朋友、同事相聚的节日,也成为了个人情感宣泄的场所。

唐代的崔护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描写了离别之时人们的乏力,以及「能饮一杯无」的借机来忘却离别坚定的意志。中秋节是一种团圆的传统节日,更常常意味着别离的伤感。孟浩然的《登科后》中,利用了明月引人思故乡的意象,用朴素而不失真情的语言,表达了在异乡的别离之情和对故乡的惦念。这些古诗词借助了哀伤的场境体现出了人生的无奈,表达了自然之中的人性相连。

骆宾王在《将进酒》中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里的故乡是归属感和认同感的体现。在中秋节中,我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但月光是一种安慰,它充满了我们对家的思念和想到亲人的希望;同时,月光也是中秋节最重要的象征之一,它代表着美好的寓意。月饼也是中秋节最重要的食品,里面蕴含着除旧布新、吉祥如意和瑞兆丰盛等吉祥寓意,中秋节中的月亮和月饼成为了代表祝福的象征物。

总之,中秋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文学、艺术还是礼仪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古诗词,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更好地感受中秋节的美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中秋古诗词,如此生动,如此美丽,如此深邃,它让我们品读文化,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也让我们发现更多美好。用古诗词语言来温暖人心,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了祖先留给我们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

中秋古诗词朗诵(篇6)

《送魏八》高适

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赏析:此诗写高适在淇水卫地送别魏八时依依不舍之情。高适事先备好淇上美酒,然后骑马到驿站,与魏八泛舟淇水。船行进在弯弯的淇河上,两岸山岭乌云密布,风雨大作,适逢中秋。诗人告诫魏八,若无知己,不要明珠暗投。

中秋古诗词朗诵(篇7)

中秋,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而在中秋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总有一些古诗词能够唤起人们心中的柔软和感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代诗人苏轼的佳作,它描绘了一种对故乡牵挂的情感,同时也通过描绘明月的美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流直下三千尺。不知明月几时有,抬头看,但有回光返照地上来。”

而宋代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则展现了中秋节这一时刻所带来的热烈气氛和人们的欢乐心情,特别是描绘了北方人们喜欢欣赏灯笼的情形:“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苏轼和辛弃疾两位诗人作品中,一方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另一方面则围绕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展现了人们的欢愉心情和喜庆气氛。而这些古诗词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则是对天上明月的描绘和歌颂。在中秋这一时刻,明月挂在天空中,被人们视为中秋最为重要的象征。有的诗人写明月如刀剑,清冷绝美;有的诗人则写它如盘旋在云端的白马,飞舞不绝;还有的诗人则给予了明月人的情感和形象,让它成为情侣相见时的见证和见证。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明月一直与爱情息息相关,而中秋节又是表达爱意和爱情的一大好时机,不管是送礼物还是聚会庆祝,都会围绕着这份爱情展开。因此,在中秋佳节,不仅可以看到明月皎洁,更可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道。

总之,中秋古诗词是表达人们思念故乡、欢庆佳节、赞美明月和传递爱情的重要方式。每到中秋,不妨细细品味这些古诗词,感受其中包含的思乡之情、欢庆气氛、明月之美和爱情之味,或许会更好地体会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所带来的美好和感动。

"中秋古诗词"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