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2.19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范例。

因为经历和思想不同,针对同一事同一作品,想法当然不一样,观看了某些作品后产生属于自己的体会叫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你是否会写相关心得体会呢?下面的内容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篇1)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经到了稳步施工的新阶段,领域更宽、要求也更高。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点、着力点,也是乡村振兴路上需要攻克的“老大难”问题。基层党组织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基本元素”,要建强基层党组织,以这一“基本元素”,激发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大“活性因子”,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充满“活力”。

基层党组织要增加“创新”的“元素”,激发乡村发展的“活性因子”。产业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农村要强、农民要富,离不开优质乡村产业的支撑。但乡村存在“慢变量”的特点,发展乡村产业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引导。基层党组织要善于把握农业农村的特殊性,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先行者”,敢于打破“桎梏”,摆脱传统的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探索乡村产业发展的新点子、新路子。求创新需立足实际,基层党组织既要对本地情况“如数家珍”,也要对周边地区发展“了如指掌”,更要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积极挖掘非遗文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乡村优势资源潜力,寻找更多创意元素打响乡村产业品牌,开拓“飞地经济”“抱团发展”等村集体经济增长新模式,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基层党组织要增加“突破”的“元素”,激发乡村建设的“活性因子”。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逐步使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提升农民群众宜居程度的基础,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幸福感”,但当前农村人居环境仍是乡村建设中的一块短板。尤其在改变农民生活习惯、维持环境长效管理等方面,需要基层党组织敢于“突破”、攻克“顽疾”。在保留村庄原有纹理和风貌的前提下,基层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干部做“带头人”,以自身行动投身乡村建设,一点一点激发更多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家乡”情怀,逐步转变生活习惯,让农村环境有更多“守护者”,为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凝聚强大动能。

基层党组织要增加“务实”的“元素”,激发乡村治理的“活性因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乡村治理关乎地区的长治久安,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程。近年来,随着乡村治理工作不断深入推进,许多创新做法不断涌现,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要更广泛地推广运用,还需基层党组织来挑起“重担”。乡村治理涉及面广、事项繁杂,不同地区的矛盾点也各不相同,基层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干部做乡村治理的“勤务员”,务实功、出实招,才能见实效。应当瞄准本地区的痛点堵点,将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治理等先进做法“本地化”“群众化”,从细微处入手,与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相融合,与村庄“硬件”水平的提升、文化“根脉”的守护相结合,逐步推动移风易俗,绘就乡村治理的新画卷。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篇2)

为深入体会奋斗精神,积极探寻并学习乡村振兴之道的发展成果,正值暑期社会实践,来自山东理工大学的“山山同行”实践团由15位学生组成来到河南省光山县进行三下乡实践调研。而本次三下乡中,留给我的不仅是成千上百的照片和视频,更多的是体验到了返乡创业促农发展的伟大与艰辛,脚踏实地奋斗才能够成就幸福的真谛。

实现美好理想,离不开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艰苦奋斗。过去的辉煌成就是靠艰苦奋斗取得的,更加美好的明天仍需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来创造。

从7月19日开始的社会实践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山山同行实践团秉着“山山同行,光山赢”的口号参观调研多个地方,各地都热烈接待令我们十分感动。作为经济学院的学生,我们想运用我们的知识去探寻光山乡村振兴成功经验同时努力解决如何巩固当地乡村振兴成果的规划,从而实现当地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团队第一站来到了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首先由光山县优秀共产党员李键担任讲解员,带领队员们参观茶产油生产线,让同学们了解到了光山县油茶兴起的起源与发展,切实深入了油茶产油制油生产线,实际体验了山茶油的制作工序,从而走近茶产业,探索茶科技,体悟茶文化。最后,队员们与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陈世法董事长进行了座谈交流。交流一开始,陈世法先生动容地为我们讲解为何创办公司的初心,那就是让更多的父老乡亲不体会离别之苦,让更多的父老乡亲留在家乡过上幸福生活。陈世法先生就由这一个初心开启了他返乡创业,振兴家乡的艰苦奋斗之路。交谈中,陈世法先生哽咽地谈及自己14岁便告别家乡与父母踏上外出打工之路,好像那一瞬间,离别的依依不舍、异乡的艰辛与痛苦纷纷涌上他心头。就此,我为他的有情有义,心系家乡、坚持不懈等种种品质所打动,我不禁感叹,这就是初心永不忘,精神驻心田的真实写照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在陈世法董事长的身上,我感悟到: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的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要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努力把所学知识发挥到极致,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时刻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之后,为深入了解光山县方洼村茶产业发展状况以及脱贫后巩固脱贫成果的发展战略,我们来到了文殊乡方洼村村民委员会,并与村支部书记李信远以及驻村书记座谈。座谈前我了解到李信远是光山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方洼村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通过茶产业的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种的突出成绩,这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这位优秀的书记。座谈中,李信远说到自己在上任村支书之前,是在外地做小本生意,有比较可观的收入,而在上级部门选派村书记时,他秉承着心系人民、积极建设家乡回到方洼村担任村干部。回乡后,李信园面对的是面对方洼村一穷二白的情况,而他没有垂头丧气、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不辞辛苦频繁去外地考察交流。最后,他决定引进油茶种植技术来建设家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万事开头难,一开始村民不相信种油茶可以使他们摆脱贫穷,甚至走在路上遇见李信远都会远远躲开,李信远对此并不气馁,自己一人埋头苦干。慢慢地在李信远的坚持不懈下并且自己因此获得很好的收益后,方洼村的百姓发现,原本不相信的法子竟然能赚钱!最终,李信远取得了村民的信任。在李信远书记的身上,我感悟到: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前行的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正是万千溪流的汇聚,正是每个人每份力的奔涌。即使暂时无法得到旁人的信任,但是,我们依旧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努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仅这两次座谈会中,我就深切地看到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光山的干部和群众齐心协力,大踏步向前进。我深刻地意识到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自己,那身上的责任与担当是无比的强烈,积极建设家乡是多么的重要和迫切。总而言之,短暂之行值得一生难忘。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篇3)

通过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使自己对乡村振兴战略有更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十九大报告首度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这一战略为当前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决策部署。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此次培训课程内容充实丰富,既有《新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解读》、《“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创新及应用》等理论学习,也有美丽乡村及特色小镇进行现场实地教学,围绕本次培训学习体会,结合目前我县农村实际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责任重大,刻不容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生大量生产、生活垃圾。工业、养殖业不断扩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又缺乏环保意识,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要留住绿水青山,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村环保意识;减少农村工业污染,鼓励循环经济,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加大环境污染惩处力度;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活污染源治理;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产业,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减少农药污染。农村环境治理重在建设,难在坚持,只有通过逐步完善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坚持守住了绿水青山,才是保住了金山银山。

二是充分运用大数据,把农业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目前人们衣食住行已离不开互联网,依赖于互联网。一个品牌的成功,在品质保证的前提下,营销策划是打响品牌的关键,在大数据时代下,想网民所想,思网民所思,站在一个普通网民的角度来做宣传策划,戳中要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触。近年来,我县农产业搭上大数据后,发展迅速,宣传力度逐年提升,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可以查询到农产品的身份证,让消费者随时查询产品的生长过程,吃得更放心。围绕大数据引领和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实现了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实际运用,全面提升了我县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实现了农产品出口,远销俄罗斯、马来西亚、香港等。

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意义就是群众文化素养提高和生活水平提升。乡村发展必然要有兴旺的产业支撑,要因地制宜、要具有特色。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发展才能长久,经济才能带动发展。还要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尚,使乡村更加互助发展。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让村民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要弘扬和传承优良的传统道德观,要把村规民约、村民自治整合起来形成治理有序的规范体系。要充分科学合理利用本土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改变生活陋习,邻里和睦,乡风文明,使农村成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文明和谐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只有提高人民文化素养、生活水平,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所在。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篇4)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贫富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

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由于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特别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增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和农村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文化振兴是灵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人文之美。如果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是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真正的灵魂。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仅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进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传承好乡村文化,增加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及其产业。还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生态振兴是根本。“録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能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由于前些年农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必须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

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农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

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必须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篇5)

近期,我参加了县委组织部主办的x大学——金湖县领导全域旅游与特色小镇建设专题研修班,既开阔了思路,又拓宽了视野,还增加了见识,感受良多,受益匪浅 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让我们受到了一次洗 x大学是中国闻名顶级学府之一,毗邻闻名而又古老的西溪风景区的紫金港校区建筑不致、环境优雅、学风浓郁。在那个地点,我们深切感受了x大学的“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精心安排的课程既有宏观理论,也有实践案例;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通过教授的讲课和参观中的交流,使我们在学习境地上受到进一步的触动。

把握脉搏、实战丰富的专家授课,让我们得到了一次充电 x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陈安华,系统的讲解让我们领悟到特色小镇的创建不仅是对小镇本身具有重要意义,更应该将其放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为小都市培育、乡镇转型进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动力支持。x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所长严力蛟教授,从城乡生态旅游与休闲农家乐产生的背景、理念、案例介绍,增强了我们进展全域旅游的信心。中国都市政府招商网会长周开疆教授,让我们对全域旅游有了全面、整体的认识,也学到了旅游招商的新模式、新方法。x大学治理学院旅游系副教授黄浏英,通过千岛湖、安吉等鲜活案例,大方激昂、如数家珍的演讲,大伙儿听的带劲。 产业鲜亮、活力迸发的特色镇村,让我们实现了一次冲击

此次现场教学的所到之处,不管是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依旧特色小镇,都让我们实现了视觉上的冲击、思想上的碰撞。深入分析不难发觉,x特色小镇建设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产业“特而强”。“特”是指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新产业以及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中一个产业,细分领域、错位进展。“强”是指三年投入30~50亿,培育“单打冠军”。二是形态“小而美”。“小”就是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核心区1平方公里。“美”就是所有的特色小镇按3A级景区以上标准建设,旅游类特色小镇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三是功能“聚而合”。“聚”就是特色小镇都有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的聚拢。“合”就是四大功能都紧贴产业定位融合进展。四是机制“新而活”。“新”就是小镇采取“宽进严定”的“创建制”,不搞“审批制”。“活”就是小镇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创建模式。

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互动交流,让我们获得了一次启发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今年初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田园综合体,省委提出的特色田园乡村,县委、县政府“五县共建”战略要求,对我镇进展作了一些设想:一是坚持高点谋划,突出产业定位。xx年国务院公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住建部等三部委文件强调:特色小镇原则上为建制镇(县城关镇除外),优先选择全国重点镇。银涂镇是全国重点镇、省重点中心镇,创建健康特色小镇是天时地利人和。二是坚持整体布局,突出产业融合。积极构建“1+3+N”健康特色小镇布局,着力做好一产、二产、三产项目的组合,生产、生活、生态项目的组合。“1”即以银集集镇为主阵地;“3”即以淮建、涂沟、唐港3个集镇为美丽乡村示范点;“N”即实行健康+N个产业进展:+体育用品,创建国家级体育用品基地;+医疗养老,推进医养一体化项目早日建成;+中医药,推进承开中药饮片以及药材基地、五星芡实特色村建设;+湖鲜美食,放大太明龙虾、下河口渔家宴等品牌效应;+生态养生,加快建设森氧小镇;+休闲农业,依托十里桃林规划建设田园综合体;+体育运动,依托高邮湖进展水上运动。三是坚持市场运作,突出产业招商。借鉴仪征市新集中医康养游小镇、刘集沐浴小镇等模式,包装一批项目整体打包、整体招商、整体规划设计、整体开发建设。不管是碧桂园、华夏幸福等品牌民企,依旧中交、x城建等央企国企,都将转型的战略指向“特色小镇”。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篇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庄严地写入了党章,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的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显著缩小城乡差距。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文化、教育、科技、生活的振兴,以及农民素质的提升。产业兴旺,就是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生态宜居,就是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乡风文明,就是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新风,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打造农民的精神家园。治理有效,就是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努力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势头,让广大农民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在增加农业支持总量的同时,着力优化支持结构,提高支农政策的效率;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篇7)

要抓实党建促乡村人才振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乡村,人才就是基石,德才兼备,方能行稳致远。党的报告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以“德才兼备、服务大局、勤学善思、创新争先”的优秀人才标准要求各类人才。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管人才的原则,助力乡村振兴,就要持续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人才衔接工作。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总要求,各地要成立人才领导小组办公室,多途径、多方式实施人才精准引进,通过利用政府门户网站等网络平台发布招聘公告、举办校园双选招聘会“线上+线下”招揽人才,坚持招才引智和培育本土人才相结合,积极培养“本土”人才,尤其是涉农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合格的领路人,倾力打造人才集聚洼地。

对人才有重点地实施教育培养计划,推动学校、政府、行业、科研院所多方联手,“校地合作”订单式培养乡镇党政人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与高校生“一对一”结对联系,发挥传帮带作用,切实提升高校生解决基层事务的科学能力水平,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篇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通过本次讲座,我认识到,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有几点很重要:

第一,乡村振兴需要艺术家。拥有再好的资源也需要宣传,不然仅是当地人知道无法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局限性就比较大,讲座中提到的乡村正是因为大量的艺术家到访,产生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带动当地的发展。

第二,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上的,同时也是精神上的。应当给乡村人民留出应有的活动空间,建设适合当地村民用以活动的建筑、小品等,例如建设给孩子们玩耍的场所等。

第三,乡村振兴要和党的基层建设结合起来。例如讲座中提到,研究发现,乡村的年轻人很少有想入党的,他们将村委会改造成为一个党史博物馆,大门外面党徽高悬,上书“人民至上,共产党好”,内里讲述党的故事,增进村民对党的了解。

通过本次讲座,我受益良多。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篇9)

助力乡村振兴感悟心得(精选篇1)

根据党的__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乡村振兴服务助理要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前正值党的__到__,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平台要以_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增产增收,让农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产业振兴,而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所以必须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从而通过产业振兴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才能更加完善基础设施设备的配备,以及更多地投入生态环境治理。从而建设一个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党的__报告里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五个目标,都要进一步明确任务,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及政策落实,把每一项工作做实,这个战略才能够落地生根,给农民带来利益、福祉,能让农村的面貌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助力乡村振兴感悟心得(精选篇2)

2_年4月11日至4月22日,我很荣幸参加我县今年的在职干部全员培训,这是我入编以来第一次参加培训,感到非常激动。通过党校领导、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本人受益匪浅,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有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想。

_在__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对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

13亿多中国人中,有着近10亿农民,农村成为了中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关系“幸福百姓”获得感的提升,关涉“美丽乡村”愿景的实现,关乎“乡土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社会变革的急剧转型,三农问题成为了我们心头难以放下的牵挂。“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乡村振兴已刻不容缓,而只有让人们愿意回、回得去、留得下,乡村振兴方有希望。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民必须富,让人们愿意回。乡村若是“梧桐树”,便会引来乡贤游子们这些“金凤凰”,正所谓“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乡村的振兴发展的对“城归”的引力第一要义就植根于农民生活的富足,从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社会治安、养老方面成为农民最为关心最为迫切的问题,只有为农民生活奠定坚实的生活保障,方才能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农民工返乡,又能够不断促进广袤乡镇百业兴旺,以创业促就业、增收入,从而打开了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从而又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村必须美,让人们回得去。农村是农民的家,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够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改变农村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还农村以“松月夜生凉,风泉满清听”的随意而居是游子们的虔诚向往。而当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染了块块土地;当生活垃圾玷污了弯弯清泉;当秸秆焚烧污浊了朗朗晴空,乡村的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直接影响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何谈夯实返乡回归之基?失去了乡村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质、安全的食品,乡村振兴就失去了游子们的青睐,就失去了永续利用的战略资源,何谈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才是乡村振兴的依托。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业必须强,让人们留得下。兴业致富是许多人逐梦的源动力,而守业安居则是广大农业经营者的定心丸。乡村留得住人才是乡村持续振兴发展的应有之义,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让“城归”留下创业守业的必由之路。当农业搭上“旅游+”的快车,乡村旅游便为乡村提供了“重塑”与“再生”的机会。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宁静致远,田园丹青的乡村旅游因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人们新的选择,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经济迈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将会有更大作为、更大担当,方能不断填充着乡村振兴的底色。

缘木求鱼不可取,竭泽而渔不可行。全民期待“美丽乡村”的今天,用富民之美给村民一个富足的生活条件,用生态之美给游子一个身心休憩的家园,用强业之美给城归一个勃勃发展的生机,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强业的多赢之路,才会实现乡村宜居安康的振兴之梦。

助力乡村振兴感悟心得(精选篇3)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_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大任务,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现如今,各个乡村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角度,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推动乡村振兴思路更明、干劲十足。

__大报告中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论述,让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_精神重在领会重在实践重在落实要做到知行统一,把__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一、把__大精神落实到决胜脱贫攻坚的奋斗目标中。领导干部要把脱贫攻坚当做当前的政治、的民生和最紧迫、最坚决的任务,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脱贫攻坚中,全面抓好脱贫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此次考核任务工作。

二、把__大精神落实好实践好发挥好。省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县委也制定了贯彻落实方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系统性、长远性和近期目标,要坚定不移把生态保护摆在核心位置,像对待生命一样呵护生态环境,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

三、把__大精神落实到从严管党治党各项举措中。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方略第一条是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最后一条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做好党和国家事业前提在于党的领导,保障在党的建设,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关键的理念,把抓好党建作为的政绩,全面压实“两个责任”,坚决维护好__,要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动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择不扣贯彻落实,要强化干部管理,持之以恒整风肃纪高压反腐,着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

四、把__大精神落实到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中。脱贫摘帽需要各乡镇各部门互相配合,一定要早部署早谋划,要趁着学习贯彻__大精神的东风,全力以赴、全面动员,亲临一线督促指导攻坚克难解决问题。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全力抓好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确保各项目标圆满完成。

助力乡村振兴感悟心得(精选篇4)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__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贫富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

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由于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特别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カ军。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增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和农村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文化振兴是灵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人文之美。如果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是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真正的灵魂。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仅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进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传承好乡村文化,增加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及其产业。还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_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生态振兴是根本。“録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能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由于前些年农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必须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

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农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

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必须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感悟心得(精选篇5)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__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_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_的__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助力乡村振兴感悟心得(精选篇6)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__大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

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

做好“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建立党员群众讲习所,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四、突出党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入点

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助力乡村振兴感悟心得(精选篇7)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_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__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_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助力乡村振兴感悟心得(精选篇8)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助力乡村振兴感悟心得(精选篇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助力乡村振兴感悟心得(精选篇10)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结束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篇10)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为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时代在发展进步,技术浪潮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力量,数字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扩展了产业发展规模、对接着广阔市场蓝海,有助于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增强乡村振兴的发展韧性和后劲,它的广泛运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和“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数字化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创新赋能的关键密码。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担负起责任与使命,加快推进地域的农业数字化水平,搭建智能化平台、提供专业化服务、加强信息化建设,着力提高农业发展质效,打实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石。

让快“数”路直通产业,乘势而上当好“主力军”。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要用好“互联网+”作用,立足发展实际、补齐存在短板,以数字化提速发展。将“云端力量”与乡村特色产业和传统工艺相结合,运用VR技术和视频直播让产业“多亮相”,通过电商销售让特色产品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通过互联网管理提高种养殖业的专业化水平,让四通八达的信息网拓宽产业销路,为产业发展注入“智慧基因”,打破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在产业和市场之间搭建起“桥梁”,将传统特色与数字发展紧密结合,以“四两拨千斤”之力撬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让加“数”面打造品牌,顺势而为当好“排头兵”。

党员干部要精准对接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发展所需和民心所向,将广袤乡村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第一线”,将数字化建设作为提升产业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抓手,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党员干部要坚持干字当头,以务实担当聚发展力量,在走访调研中了解民心所盼和群众的现实需要,加深对数字化建设的感受与思考,拓宽智能分析感应、智能感温控制等数字技术的普及面,坚持“面对面”“手把手”地教授,扩展数字化应用场景,让数字化水平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品牌力和竞争力,为产业发展插上“数字翅膀”,让产业特色品牌的享誉度和知名度更好,奋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新篇章。

让高“数”养增强技能,借势而进当好“领路人”。

接续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从“助农”开始,培养更多具备数字化技能的“新农人队伍”,将数字化力量充分渗透入乡村农业产供销“全链条”,打破信息壁垒、突破空间限制,让农民乘着物联网新业态的东风,懂技术更善经营,能生产更能销售,具备本领更能当主播,让乡村振兴在他们的积极参与下加“数”前行。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农民的“领路人”,让切实可行的举措落实落地,广泛开展在线培训、做好为民服务,以内容丰富、方式多样的培训提升培训成效,让农民触网、懂网、用网,提高农户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的热情和实践能力,让“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擦亮乡村振兴发展的丰厚底色。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篇11)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夫必需富,让人们情愿回。乡村若是“梧桐树”,便会引来乡贤游子们这些“金凤凰”,正所谓“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乡村的振兴进展的对“城归”的引力第一要义就植根于农夫生活的富足,从产业进展、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社会治安、养老方面成为农夫最为关怀最为迫切的问题,只有为农夫生活奠定坚实的生活保障,方才能调动农夫工返乡创业的乐观性;与此同时,农夫工返乡,又能够不断促进广袤乡镇百业兴盛,以创业促就业、增收入,从而打开了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从而又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村必需美,让人们回得去。农村是农夫的家,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够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转变农村环境,制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还农村以“松月夜生凉,风泉满清听”的随便而居是游子们的虔诚憧憬。而当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染了块块土地;当生活垃圾玷污了弯弯清泉;当秸秆焚烧污浊了朗朗晴空,乡村的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直接影响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平安,何谈夯实返乡回归之基?失去了乡村清爽的空气、洁净的水质、平安的食品,乡村振兴就失去了游子们的青睐,就失去了永续利用的战略资源,何谈乡村振兴的可持续进展?因此,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漂亮乡村建设才是乡村振兴的依托。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业必需强,让人们留得下。兴业致富是很多人逐梦的源动力,而守业安居则是广阔农业经营者的定心丸。乡村留得住人才是乡村持续振兴进展的应有之义,而农业的可持续进展则是让“城归”留下创业守业的必由之路。当农业搭上“旅游+”的快车,乡村旅游便为乡村供应了“重塑”与“再生”的机会。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安静致远,田园丹青的乡村旅游因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人们新的选择,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经济迈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将会有更大作为、更大担当,方能不断填充着乡村振兴的底色。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篇12)

成功路上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抵达终点前也难免磕磕绊绊,更重要的是,冲刺完成以后的前行方向又该何去何从。

对于脱贫任务和脱贫困难相对集中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应该如何做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发挥“1+1>2”的促进作用,需要我们规划措施、具体落实双管齐下。

在措施的规划上,要体现全面覆盖和精准针对的要求。对于重点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建立相应的帮扶机制,保持一定的财政投入力度,以求总体稳定。对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脱贫县,可集中力量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因地制宜地推动当地产业发展,挖掘其自身发展潜力以及巩固脱贫成果。对于返贫问题,健全防止返贫检测和配套的帮扶机制,杜绝贫困户在脱贫和返贫之间的来回挣扎。对于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推动其积极与乡村振兴同配套适应,确保广大的农村人口有应对风险、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

在具体落实上,制定的政策离不开单位个人的落实,所以乡村振兴离开不专业人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懂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深入脱贫地区了解实情,根据当地特色和优势条件,配套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引领作用。对于“三农”队伍的下乡问题,需要拓宽引才聚智的渠道,如通过现有的公务员招录制度、事业单位招聘制度等方式,将“三农”人才聚集到乡村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贡献力量、发挥作用。对于“三农”队伍的培训问题,需要注重当地人才的训练养成,通过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等提升本地青壮年人才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为乡村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人才。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者内涵都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属异曲同工之妙。广袤大地上,世世代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农民已经不再饱受饥寒之苦,如今在党中央的带领下将会走上一条愈来愈幸福的道路。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篇13)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基层党组织要牢牢把握党建引领这条主线,把党建摆在首位,要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核心作用,强化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和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牢牢把握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新要求,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化组织、班子、队伍建设为目标,重点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政治引领力,要从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组织生活会制度、责任落实等方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发挥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主体作用,深化党建品牌,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知人善任,兴贤育才,锻造攻坚队伍,用好乡村振兴“人才钥匙”。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行各业,组织部门要知人善任,兴贤育才,从乡村振兴发展需要出发,打破部门、地域局限,对人才队伍整体功能进行通盘考量,对符合事业发展的人才大胆使用,让人才整体配置符合核心职能、适应发展需求,提高整体工作效能。各地基层党组织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坚持“外引+内培”的人才培育发展策略,吸引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外出经商、外出务工等优秀人才到村(社区)任职。要充分发挥优秀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帮带作用,将培养成熟的优秀回引人才推荐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任职,进一步优化村(社区)干部队伍结构。

因地制宜,盘活资源,壮大特色产业,用好乡村振兴“产业钥匙”。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各基层党组织要依托当地优势资源,根据自然、地理、气候等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五级书记抓产业项目建设,结合实际保持主导产业稳步推进,重点扩大特色扶贫产业的规模,聚合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找准切入点,让“小产品”有“大市场”,积极探索推行“党支部+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抓实党建、带强企业、激活产业,把群众组织起来,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携手共进,不断让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篇14)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清醒剂。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学好__“必修课”,读懂红色小故事中蕴含的“大道理”,从“小故事”中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汲取宝贵经验,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以优异成绩向__献礼。

从“跟着走”的回答中,砥砺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有人曾问__:“长征那么艰难凶险,你是怎样走过来的?”他坚定地说:“跟着走!”“跟着走”蕴含着对党的绝对忠诚,长征路上,红军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跟党走,一定能胜利”。“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党员干部要砥砺永远“跟党走”的绝对忠诚,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从“半条被子”的故事中,厚植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蕴含着人民至上的深刻道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党员干部要永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与人民在一起、以百姓心为心,想民所想、忧民所忧、急民所急、解民所困,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从“南泥湾”的故事中,传承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为了解决陕甘宁边区出现的空前严重的物质困难,三五九旅上自旅长、下至勤务员、炊事员,在战斗之余一起到南泥湾开荒种地、纺纱织布。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昔日荒草丛生、沼泽遍地的“烂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党员干部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实干精神,发奋图强、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不断跨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在新征程上贡献自己应有的一份力量,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辉煌。

从“三块银元”的故事中,涵养一尘不染的清正廉洁。听党安排“下海”经商的肖林夫妇,拒不完全统计,共计向组织移交资金约合黄金12万两,其他固定资产折价1000多万美元,但夫妇俩廉洁奉公、两袖清风,没有任何个人资产和财产,经组织同意留作从事党的地下经济工作纪念的三块银元,最后也捐给了重庆博物馆。“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党员干部要自觉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长弃非分之想,做到心中有戒、行有所止,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做人,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一尘不染、一身正气。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篇15)

乡间的绿水青山游人如织,地道的农副特产火热销售,别致的网红民宿一家家脱颖而出近些年,相信很多人和笔者一样,感受到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如何持续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则是各地政府和相关旅游企业面临的新课题。2月21日,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中有几条更是与乡村旅游密切相关。

文件指出,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这无疑为乡村旅游进一步优化提高指明了方向。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将邻近区域的乡村进行串联,有助于单体吸引能力不高的乡村进入旅游消费市场。与此同时,开发精品线路有助于形成特定主题的旅游产品,比如赏花海、观日出、芋头宴进而发展成稳定的乡村旅游名牌。有了响亮的品牌,才能维持乡村旅游的生命力。

笔者还注意到,文件提出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这一点非常重要,乡村旅游之所以能火热发展,一个原因是其满足了人们尤其是城市人寻找乡愁、贴近自然的心理需求。不过,乡村旅游开发,并不意味着每个乡村变成景点,也不能将每个乡村做无差别的规划与建设,更不能忽视乡村原有的生态和人文习俗。目前,有些地方追风模仿,将村庄改造成千村一面,有的甚至新建仿古建筑代替原有古建,盲目开发让乡村失去了个性和吸引力,这种乡村旅游开发的败笔,值得警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还就乡村交通建设、数字化、网络化、土地政策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这些内容看上去似乎与乡村旅游没有直接联系,但对于乡村旅游项目、乡村民宿的落地与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2月23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进一步指出,要加强乡村文化旅游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乡村文艺社团、创作团队、文化志愿者、非遗传承人和乡村旅游示范者。这些政策,无疑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相信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中,乡村旅游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篇16)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人民法院按照“三个面向”“三个便于”“三个服务”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创新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推动“无讼”村屯创建,从源头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萌芽状态,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法治力量。

创建“法官+网格员+特邀调解员”矛盾纠纷化解网络,“线上+线下”筑牢纠纷预防屏障

在人民法庭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在全县11个乡镇设立法官工作站,在136个行政村(社区)挂牌法官联系点。员额法官定期到工作站、联系点进行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纠纷化解,指导辖区“两委”、网格员开展调解工作。充分发挥“法官工作站”、“一村一法官”作用,推动各法庭、站点工作与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对接,“线上+线下”“一站式”多元解纷,做到基层力量全覆盖,实现预警、分流、调解、司法确认、进展跟踪、指导督办全流程在线办理。

20xx年初,网格员通过法官工作站反映,辖区内村民邓某将土地转租给傅某种植茂谷柑果树,但傅某已拖欠租金近两年,要求收回该地块经营权。彼时正是果实采收季节,双方因租金、租期问题争执不下,经村委会、乡综治办、乡司法所多次调解,均未能妥善解决。

渠黎法庭获悉相关案情后,决定启动诉前联动调解机制,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将该案委派给特邀调解员——“都老”何叔,与岜盆乡司法所进行联合解纷。何叔充分发挥其十多年的农村土地纠纷调解工作经验,从土地流转的利弊、流转价格差异、以往流转典型案例等,进行分析说理,司法所从土地租赁合同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充分释明。在“都老”调解员和司法所共同调解下,双方当事人达成续租协议,并提出司法确认申请。

近年来,扶绥法院注重聘请退休干部、教师、老支书、族老等威望高、知民情、解民意、熟悉村规、处事公道的“都老”,作为乡村调解员,调解员调解成功案件可通过调解平台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或出具调解书,调解不成功案件即刻在线转立案,“分调裁审”一步到位,达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的诉源治理效果。

今年以来,共受理一审民事案件3046件,通过调解平台化解纠纷2104件,调解成功1298件,调解成功率61.69%,多元解纷诉源治理的“扶绥模式”成效明显。

构建“人民法庭+”源头解纷机制,联动联调促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扶绥法院深入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与乡镇政府、司法所、派出所、民政、市场监督管理、人事劳动、村委等部门构建“人民法庭+七站八所”、“人民法庭+村委、行业协会”等工作机制,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多调联动”。20xx 年“人民法庭+”联调模式,在全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创新示范交流会上作推广介绍。

扶绥县山圩镇某农资店经营买卖肥料、农药等业务,因多数农民购买农资长期赊账不还,使得该店资金压力过大难以维系,农资店老板找到山圩镇司法所,希望能够进行调解。因涉及群众人数多,为提高调解效果,山圩镇司法所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向法院申请协助调解。当天,各方当事人到达山圩司法所调解室,由司法所郑所长主持调解,东门法庭苏法官通过调解平台视频在线方式开展调解指导。最终,经过苏法官与郑所长“线上+线下”联合调解,农资店与多位农户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场通过调解平台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近年来,扶绥法院将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向基层延伸,人民法庭依托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进园区、进企业“五进”活动,联合各基层治理单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00余起,提供法律咨询1900余人次,帮助企业避免经济损失上亿元。

组建壮汉双语巡回法庭送法下乡,以案释法促推乡村治理“五治融合”

践行“一个团队、一个国徽、一条横幅、一辆车、一张板凳”,通过“下村法律指导、下村送达、下村调解、下村开庭”以及“多上门、多走访、多调解、多普法”的“四下”“四多”司法服务,把赡养、邻里、侵权纠纷等乡村典型性纠纷案件庭审,搬到村头巷尾、田间地头,变“坐堂审案”为一线调解,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20xx年9月,扶绥县人民法院壮汉双语巡回法庭深入渠旧镇驮迓村,以“零距离”方式审理一起金融借款纠纷案件。该案系因村民甘某未按照合同约定向银行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引起的纠纷。考虑到甘某现独居在扶绥县渠旧镇的一个偏远村屯,今年已70岁,早年丧妻,两个女儿也外嫁多年,文化程度较低,只会讲壮语,经济较为困难,情绪起伏较大,对司法工作较为抵触,不愿到法庭调解,巡回法庭深入被告所在村,以“零距离”方式审理该起案件。

庭上,法官在征求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对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的释法说理,一开始原被告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气氛紧张。法官使用“双语”切换进行释法说理,地道的乡音,亲切的问候,缓和了庭审气氛,拉近了法官与当事人的距离,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分期付款的调解协议。

近年来,该院通过建设特色法治教育基地、组建党员法治指导团队巡回法治宣讲、开展“三月三”歌坡送法、参演法治宣传文艺节目等形式,下乡入村开展各类“送法”活动70余场次,树立各镇村(居)“两委”班子法治思维、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和依法解纷能力,深入推进“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助力社会和谐和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篇17)

乡村振兴,我们在路上

黄河以其伟岸的胸怀哺育着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而黄河流域的发展,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一个关键的链条。x省是黄河流域的一个重要省份,作为西农人文学院的学生我们来到了黄河流域上的两个小小村落,淳朴的民风和自然清新的空气是我对这座农业小村的初印象,但这里逐渐发展的新颖农业园区更让我耳目一新。

讲解员带领我们参观了新颖现代农业园区,并用智能大屏上的实时监测观测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我们品尝了新鲜的冬枣,感受了正在晾晒黄花菜;随后我们又前往了两村进行调研,首先和当地村两委取得联系,获得其鼎力支持,而后了解了村子路线和布局,农业产业情况和村民生活质量等等。从一份份调研问卷中,我们得到的不仅是珍贵的数据,更饱含着一户户村民淳朴温暖的真心。农村的土地中蕴含着无限的希望,已然收获的金黄色麦子是沉淀后的累累硕果,无论大学毕业后作何选择,我们都将谨记“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为我们脚下的土地而竭尽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从这次的调研来看,乡村振兴,还任重而道远,新一代青年必须承担起民族复兴的使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我们作为农林院校的学生,作为致力于为家乡作贡献的青年,“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精神永远铭记在心,先辈们用热血和汗水浇灌的这一片丰饶的土地,需要我们来建设和守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我们在路上;乡村振兴,我们在路上!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篇18)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振兴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农民不再珍惜传统文化:无论是拜金主义盛行,传统价值观念扭曲,还是不良风气的传播赌博、天价礼金等恶习的侵染……现实的乡村无法安顿农民的灵魂,进而也无法安放一个有五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华民族的灵魂。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振兴乡村文化需开展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才能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当下,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滞后,“好山好水好无聊”,是回乡青年的调侃,无疑是对部分农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时代节奏的生动反映。在感慨农村春节“千家万户搓麻声”时,其实更应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间,无论是传统庙会节庆活动,鼓励开展秧歌、社火等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还是各乡各镇自导自演新潮“村晚”,结合地区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才能驱动乡村优秀文化精神的再现与重塑。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篇19)

众所周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提高广大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我国国土面积很大,有着较大贫富差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

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产业与农民就业问题,保证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不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是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才有乡村振兴的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加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因为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很多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尤其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篇2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作为一名在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对此我责无旁贷,我同村两委及扶贫工作队员们一起找准产业路子谋发展,_____年制定了村级产业扶贫两条发展思路。

一是发展庭院经济,鼓励黄金钩豆角,铁皮柿子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培养特色种植经理人,实现庭院蔬菜统种统销;

二是发展生态猪养殖,创新生态养殖扶贫模式,推动规模养殖、订单收购。庭院经济代销业务实现经济效益1200元。生态猪代养项目在贫困户马成斌家试点进行,实现了年增收2700元。

_____年我们在脱贫增收项目上,实施“123”富民工程:即通过一条主线,发展2个产业,实现3个方面的提升。一条主线是指通过1个合作社引领带动发展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小园经济2个产业,实现贫困户收入、满意度和获得感3个方面的提升。在特色小园经济发展上,组织贫困户种植经济作物。18户分别种植了茄子、豆角、黄瓜等,户均增收75元。由村两委主要干部牵头组建信合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蔬菜协会,发展全村大棚蔬菜种植和特色泥鳅稻、玉米种植,三项合计增收1万元,将用于年底且于为全村人口缴纳自来水费,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产业增收的同时我们加大基础设施改善,增强村民幸福感。_____以来年,我们新建文化活动场所160平方米,建立村卫生室80平方米,均配备了村医,硬化通村公路4200延长米。更换了锰砂1次,发放水质检测报告180份,村内“三通三有”全部实现。

_____年在整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实施三建三提升惠民工程:即通过改建村级办公场所和建设标志性景观带、环境卫生整治、绿化香化村内道路,使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提升、村内宜居水平得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得到提升。一是扩建160了平方米的村级办公场所,打造集办公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于一体的村级活动场所。二是在村口建设了130平方米的标志性景观带。三是集中清理村内8条主路两侧垃圾1500立方米,绿化香化村内道路4100延长米。种植杏树430株、绿篱8000株、榆叶梅300株、苹果树300株,从根本上提升村民的幸福感。我们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强化淳朴民风,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广播天天放,道理天天讲,环境天天治,在这种环境下,村民耳濡目染,现在我们村民的思想和素质都有了整体性的转变和提升。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篇21)

今天,有幸参加市直党建第一片组开展的传承红色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走进宁国市千秋畲族村和仙霞盘樟村,领略到两种不一样的新农村风貌。

第一站是千秋畲族村,走进充满民族特色的畲族风情园广场,映入眼帘的是象征着畲族四大姓氏(钟、雷、蓝、盘)的四根图腾柱,畲族风情的建筑沿湖而建,显得古朴端庄,楼台亭榭点缀其间,钓鱼塘、观景台给人清新自然的感觉。通过参观畲族展览馆,了解畲族的迁徙与分布,畲族历史、民俗文化,新时期特色党建和畲乡发展愿景。畲族村将传统文化与党建业务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推动了民族乡村旅游业发展。

第二站是赤胆播火种,旗映仙霞红的仙霞盘樟村。参观了中共宁国特支遗址,重走了当年革命路,通过观看中共宁国特支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开展革命活动的视频资料、图片展览和历史实物,伴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深深的体会到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感受到了当年波澜壮阔的革命风云,对革命先烈们为共产主义和国家英勇无畏的精神倍加钦佩。最后,面对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员们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誓言表达了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砥砺担当的坚定信念。

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在此次活动中,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宁国这片土地的红色历史,感受革命先辈英勇奋斗的不屈精神,铭记历史,牢记使命,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篇22)

乡村振兴是一个大的方针,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振兴,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很多时候还是比较难以理清。经过两天的培训,通过各位老师的授课我有一些浅显的理解跟感悟。对于乡村振兴,我认为最基础最关键的还是要组织振兴。从邗江沿湖村到句容唐陵村再到扬中的利民村,三位优秀的书记向我们勾画出了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以及他们率先走向振兴的方法,从中不难发现,村庄发展的好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党组织,村党组织水平直接决定了村庄未来的发展方向跟道路。必须激发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让党员成为村委会跟村民之间的纽带,政策的传达者,行动的执行者。党员发展规范流程培训以及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培训也是督促我们打造一支优秀的党员队伍。要想乡村振兴必须组织振兴,只有组织振兴了后面的产业、文化、人才等才能水到渠成,否则都将是空中楼阁。

存在问题

我村目前面临两个较大的问题,首先是党员结构老化,支部党员的积极性不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不高,个别党员对政治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未能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代头作用。其次支部党员缺乏专业化人才,找不到带头人、示范点之类的优秀党员。

下一步计划

1、打造优秀党员队伍:作为党支部书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头深入学习领会贯彻党的各项政策,开展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廉政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养、综合素质。

2、吸引人才返乡:我们计划通过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以及村工作就业机会吸引一些在外的有志青年返乡工作、创业,通过他们的见识和资源带来外来的投资,为村庄发展作出贡献。

3、坚定产业发展:坚定不移的发展特色优质农业,同时借助村中水库优质的水资源,丰富的林业资源发展休闲农业,民宿、采摘、垂钓等第三产业,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农民致富。

通过党组织的建设带动打造一支优秀的党员队伍实现组织振兴,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党组织,解决了组织跟人才的振兴,接下来的产业、生态、文化振兴就能够迎刃而解,做到事半功倍。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篇2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曾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迈向新发展阶段,要始终坚持助农惠农力度不减弱、推进乡村振兴事业不松劲,凝聚众力、团结众心,强化“角色意识”,绘就百姓“幸福画卷”。

甘为“拓荒牛”,扛起乡村振兴“责任担”。当前,“十三五”规划收官在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十四五”谋篇启航整装待发。常言道,“生而逢时是机遇,顺势而为才是谋略”,广大青年干部身处如此重要的时间节点,要下好“先手棋”,甘为“拓荒牛”,奋力拼搏闯出一番壮阔天地;要扛起乡村振兴的“责任担”,需迈开步子找出路,壮大特色支柱产业、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铺就农民致富“黄金通道”。要俯下身子解民忧,大力开展技能培训,赋予群众“傍身之技”和“看家本领”,激发村民群众自主奋斗的“内驱力”,找准关键点,用“拓荒”精神开创新局面。

勇当“弄潮儿”,按下改革发展“快进键”。时代发展至今,拼的早已不是谁的“锄头挥得勤”、谁的“水井挖得深”,而是用科技创新之力,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广大青年干部要跟得上潮流,用创新的思维和理念为乡村振兴增彩添色,在广袤农村大地上施展才华,勇当时代“弄潮儿”。通过“互联网+”新形式,加快农业发展步伐;搭建农村电商平台,实现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通话”;引进现代化农业设备,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农村注入“科技力量”,打造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为社会改革发展按下稳稳的“快进键”。

争做“排头兵”,吹响万众一心“集结号”。人人都说,“农村工作难,不知怎么干;农村工作苦,吃力不讨好”。广大青年干部身负人民所托、国家所望,要内修党性觉悟、外练本领功夫,积极投身于“三农”事业,争做基层“排头兵”。不怕辛苦奔走于田间地头,不怕麻烦深入到群众中间。协助村“两委”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用心感染农民群众团结奋斗,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己聚力吹响万众一心“集结号”。用“遇难我先上”“遇责我能扛”“遇事我敢办”的拼劲,彰显出当代青年干部的精气神。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时代在召唤,初心在引领,广大青年干部要深刻领悟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角色意识”,助力乡村振兴,在新征程之上扬起一面绚丽的“青年旗帜”,一路奋勇搏击、高歌猛进。

乡村振兴发展的心得体会(篇2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这次,有四句话不一样。新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设定的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最终目标。始终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关注农民生活环境。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生活在美丽乡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念。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这一项,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这一重要内容。从关心厕所卫生,通过“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这样的“小事”可以看出,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人居环境的改变还有农民的幸福感越来越被重视。

gz85.COm小编推荐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体会心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心得体会吧,每一次心得体会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以下内容标题为《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是工作总结之家为您特意收集,敬请参阅本文!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1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木桶原理:一个木桶如果存在短板,它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木板,而是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板子。如果农业农村没有实现现代化,就像木桶的短板一样,将会导致整个国家的现代化难以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取得的成就、存在的短板进行了辩证深入的分析,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围绕这个总目标来推进。

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是纵向进行历史比较,还是横向进行国际比较,这些成就都是卓越非凡的。但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大局看,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很好的条件,也能够为整个国家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和强大推力。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与这一战略安排是完全契合的,这就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最终目标,就是彻底改变千百年来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如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这就要求我们,把农村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一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使二者同步推进、相得益彰,让亿万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经到了稳步施工的新阶段,领域更宽、要求也更高。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点、着力点,也是乡村振兴路上需要攻克的“老大难”问题。基层党组织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基本元素”,要建强基层党组织,以这一“基本元素”,激发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大“活性因子”,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充满“活力”。

基层党组织要增加“创新”的“元素”,激发乡村发展的“活性因子”。产业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农村要强、农民要富,离不开优质乡村产业的支撑。但乡村存在“慢变量”的特点,发展乡村产业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引导。基层党组织要善于把握农业农村的特殊性,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先行者”,敢于打破“桎梏”,摆脱传统的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探索乡村产业发展的新点子、新路子。求创新需立足实际,基层党组织既要对本地情况“如数家珍”,也要对周边地区发展“了如指掌”,更要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积极挖掘非遗文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乡村优势资源潜力,寻找更多创意元素打响乡村产业品牌,开拓“飞地经济”“抱团发展”等村集体经济增长新模式,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基层党组织要增加“突破”的“元素”,激发乡村建设的“活性因子”。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逐步使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提升农民群众宜居程度的基础,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幸福感”,但当前农村人居环境仍是乡村建设中的一块短板。尤其在改变农民生活习惯、维持环境长效管理等方面,需要基层党组织敢于“突破”、攻克“顽疾”。在保留村庄原有纹理和风貌的前提下,基层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干部做“带头人”,以自身行动投身乡村建设,一点一点激发更多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家乡”情怀,逐步转变生活习惯,让农村环境有更多“守护者”,为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凝聚强大动能。

基层党组织要增加“务实”的“元素”,激发乡村治理的“活性因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乡村治理关乎地区的长治久安,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程。近年来,随着乡村治理工作不断深入推进,许多创新做法不断涌现,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要更广泛地推广运用,还需基层党组织来挑起“重担”。乡村治理涉及面广、事项繁杂,不同地区的矛盾点也各不相同,基层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干部做乡村治理的“勤务员”,务实功、出实招,才能见实效。应当瞄准本地区的痛点堵点,将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治理等先进做法“本地化”“群众化”,从细微处入手,与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相融合,与村庄“硬件”水平的提升、文化“根脉”的守护相结合,逐步推动移风易俗,绘就乡村治理的新画卷。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3

全面推进文化振兴,留下乡村振兴的“浓浓乡愁”。习近平强调,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同样,在广大农村,乡村文化是其灵魂和精神家园所在。若文化不兴,“魂”系何处?习近平强调“记住乡愁”,这里的“乡愁”,就是“魂”之所系、“魄”之所归、心之所向之地。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要坚持党建引领文化振兴,弘扬优秀文化、文明乡风。优秀文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塑形”。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出台村规民约,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体作用,用好村组活动场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文明乡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铸魂”。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重塑农民对于本土文化的信心与价值追求,通过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重乡村底色的保持,保护好乡村这一传统文化的“栖息地”。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4

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了短板弱项,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和做法。目前,一定要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要在政策导向上做好衔接。一方面,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另一方面,要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工作,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支持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等的政策,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

要在产业规划上做好衔接。要着眼于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强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要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强化县域统筹,推进镇域产业聚集,促进镇村联动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5

脱贫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花茂村还有许多功课要做。彭龙芬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做优做强乡村旅游、特色文化产业和现代高效农业,努力将花茂村打造成致富田园、乡愁故园、兴业乐园。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已经迈进了20xx年,脱贫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予以重视。不能懈怠,集中力量,努力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短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改善农村相对比较落后的经济。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乡村振兴首先要发展经济。但是发展经济同时,更要重视环保工作。发展可持续性产业链条。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在农村,要做好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处理工作。垃圾分类处理。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进行二次利用,不可回收垃圾如果皮、剩饭等容易分解的垃圾进行掩埋,让其分解发酵之后,可以当做肥料,如作为花肥等。

乡村振兴要重视农村精神风貌建设,移风易俗、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定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增强乡村文明建设。例如举办文艺演出活动、跳广场舞等。这样既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能丰富农村精神文化业余生活。一举两得,值得推行,值得借鉴,值得发扬。

乡村振兴要发展好特色乡村旅游产业,我们都知道第三产业,既服务业,利润高,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因此要想改变产业结构,就应该向第三产业,服务业靠拢,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一方面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向外界宣传本土特色景观、手工艺品。是传统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保护。保持乡村原风原貌,增强人们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振兴,使百姓安居乐业,人民幸福安康,国家繁荣富强。

以上就是关于乡村振兴促进法心得体会内容,更多内容请关注顶点作文。

【乡村振兴促进法心得体会乡村振兴促进法心得体会最新[精选2篇]】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6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擘画了发展愿景,描绘了宏伟蓝图,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通过反复研读、深学细思我受益匪浅。现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以下个人学习体会:

一、全面推进产业振兴,激活乡村振兴的“发展引擎”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产业兴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围绕全面推动农村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开发农业旅游、文化、康养等多重功能,促进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主体,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统筹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

二、全面推进文化振兴,留下乡村振兴的“浓浓乡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坚持文化振兴,弘扬优秀文化、文明乡风。优秀文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塑形”,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组织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文明乡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铸魂”。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重塑农民对于本土文化的信心与价值追求,通过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重乡村底色的保持,保护好乡村这一传统文化的“栖息地”,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实现乡村社会良性有序发展。

三、全面推进生态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

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水光山色与人亲”,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实现生态宜居、乡村美丽。生态宜居,规划先行。探索乡村绿色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统筹作用,按照自然环境、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人脉文化资源等特点,进一步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乡村美丽,保护为要。绿水青山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引导群众改变落后生产生活方式,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生态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一名民建会员、基层干部,我要把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好、领会好,以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将全会精神切实转化为学习、工作的强大动力,立足本职,勤勉尽责,务实创新,在学习、工作上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和新的成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推动农村全面提升,共建美丽和谐乡村。“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x年以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40年后的今天,我们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来推进农村全面进步,共建美丽和谐乡村,必将开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丽图景。在全民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城市和农村都要发展,都要全面进步。一方面,我们要加快突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建设农村美丽家园;另一方面,我们要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安定团结,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农村安居立业,生活幸福美满。

乡村振兴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遵循国家策略,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是关键点,要想让农民收入提高,一方面是加强农业的帮扶和现代化农业作业的发展,让乡村的土特产有销路,有市场。另一方面是可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来带动经济收入。在发展的同时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做到可持续发展。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实现产业兴旺,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其中坚持质量兴农是重中之重。比如,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转向提质;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建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等;实施产业兴农行动,推行标准化作业,打造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牌、一县一产业的发展新格局。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要不断提高乡村的自制能力,从而形成治理有效、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

振兴乡村发展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今天推荐的这篇“振兴乡村发展心得体会”文章一定不会让你失望,敬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以免遗忘。人的想法不一样,能力不一样,眼界不一样,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相信每一个人在小学和中学都写过不少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振兴乡村发展心得体会 篇1

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本支持,也是推进伟大事业的动力之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优势,拓展乡村文化建设的视野,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作用,促进新时代乡村的全面振兴。

巩固党在乡村基层执政的基础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是表现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人民和时代的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鼓励各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记住使命,与众多农村大众共同努力,建设美丽的乡村,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要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红色文化具有中国共产党人鲜明政治标志的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精髓,坚持与大众密切相关的优作风,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不断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民务实践风格,获得更深的政治认可。二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将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理想信仰、价值追求、精神风采转化为精神动力,坚持抓住党建促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立强大的战斗要塞。三要密切关系到基层党群的干部关系。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牢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增进群众感情,实践群众路线,掌握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方法,进一步发展。

提高大众工作能力,密切关系基层党群,巩固农村基层党的统治基础。

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红色文化以红色革命之路、红色革命传统和红色革命精神为主线,集物态、事件、人物和精神为一体。红色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宝贵资源。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首先,我们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本质上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变和创新性发展。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在空间布局、线路布局、产品开发、品牌形象等方面实现城乡统一,创造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二是加强内涵的挖掘。激活文化基因,重视内涵挖掘是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关键。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三要重视职业状态的融合。发展乡村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应重视与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合作,建立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促进元素跨境配置与产业有机融合,促进文化创造性、红色教育、乡村民宿、旅游农业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利益,促进乡村产业繁荣。四要关心大众的利益。要始终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立足点和落脚点,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加强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完成。

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乡村人民随着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稳定增收。

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管理中的作用,红色文化是伴随革命而产生、形成、逐渐发展的文化形态,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优质资源,包含丰富的道德建设正能量。红色文化在乡村现代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利用红色文化开展市民道德建设。结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任务要求,积极打造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库,打造红色文化网络平台,让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乡村生活,引导乡村社会价值追求。二是利用红色文化提高社会管理。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社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功能、教育功能、创新功能和整合功能。要将红色文化融入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管理中,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三要利用红色文化滋养社会心情。从社会心理层面来看,红色文化包括公众无私、自强、乐观的精神气质。在乡村社会变革的发展过程中,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私、消费主义、奢侈等不良社会心情,依靠红色文化培养公共理性精神,培养自尊心、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情。

创造具有红色基础的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宝贵的财富,也是创造美丽人居环境的重要优势。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相辅相成,增加了美丽乡村文化的厚重感和生态灵性。必须进行资源调查。在区域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布局中,要普查红色文化资源,确定一些需要修复和保护的红色文化遗迹,作为建设红色乡村的重要内容。第二,制定村庄规划。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加快乡村自然资本增值,实现人民财富、生态美的统一。第三,创造红色公共空间。科学规划村庄建筑布局,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区民族特征。围绕红色革命遗迹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作为红色乡村旅游的重要节点,作为村庄的红色标志。

振兴乡村发展心得体会 篇2

说李桥是边镇一点不为过。她是四川省富顺县最边缘的乡镇之一,大片山高林密的疆域紧挨着宜宾市的南溪区。这片区域以前匪患猖獗,现在风景独好。素有“自贡的香格里拉”之称的五条沟就在这片区域内。走进李桥镇,有一种近在咫尺,却胜似远方的感觉,因此有人说,李桥镇是盐都百姓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今天的李桥有三美:美食香,风景秀,产业旺。

边镇美食香

有人说:漫漫人生,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李桥是一座美食之镇,古朴之镇。至今,还有幽深静谧的古巷和沧桑斑驳的民居在诉说着它悠久的过往。一般而言,一座历史悠远的古镇,往往都蕴藏着浓郁的烟火气,都会滋养出一些地方名食,李桥镇亦不例外。今天,此地的扑菜、翘壳鱼和高粱酒都是让李桥人津津乐道的三张美食名片,也是边镇人招待贵客的标配。

此处的扑菜历史久远,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叫“女儿十八坛”。相传,当年山上的农民都很贫穷,嫁女时担心女儿到婆家后没有菜吃,因此女儿出嫁时,陪嫁之物必有其母亲亲手制作的一坛坛扑菜。有家境稍好的,又特别心疼女儿,便会给女儿制作十八坛扑菜,意思是一岁一坛,渐渐便有了嫁女要有“十八坛”的说法。此扑菜开胃提神,醒酒去腻,能增食欲、助消化,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下饭菜。

翘壳鱼本叫翘嘴鲌。此鱼生长于深水石缝间,要在十分清澈的河流中才能长大,但出水即死,因此一般市面上很难买到。此鱼宜于清蒸,有“肉白细嫩而不散,味道鲜美而不腥”的特色。常吃此鱼有滋补健胃、利水消肿、补肝益肾、泽肤养发之功效,食之者无不称绝,是世间少有的美味。当年有富顺县令慕美食之名到了边镇,在品尝了镇溪河里的翘壳鱼和“女儿十八坛”后是赞不绝口,一年曾数度而至。足见其美食之魅力。

至于李桥高粱酒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走进老酒坊还能嗅出它空气中用时间酿就的芬芳。因用纯粮酿酒、窖池发酵,故酒质特别醇厚清香,在当地极富美名。乃至有著名酒业“诗圣杜甫酒”欲求合作而不得。

李桥镇的灵山异水还滋养出了一位世界级的美食家,那就是日本川菜鼻祖陈建民。他曾受到有“五百年来第一人”之称的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厨艺指点,在日本创建了“四川饭店”和中国料理学院,日本首相三木武夫和大平正芳都是他饭店的常客。如今,他的“四川饭店”早已遍布日本,蜚声世界。但边镇却一直低调内敛,宛如一位藏在深闺的迟暮美人。

边镇风景秀

边镇镇旅游资源禀赋极佳,有五条沟、黑凼口、黑龙谷等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地方。

五条沟山高林密、谷幽水清,由多条蜿蜒曲折、山崖陡峭的峡谷组成,方圆达15平方公里。新中国成立前曾是土匪盘踞的法外之地,至今在她的丛林深处和悬崖绝壁上还有多处匪洞,其中庞大者,可容上百人栖身。现在的五条沟早已没有了匪气,但她的原始与野性却成为城里人寻幽探险,乃至猎奇的好地方。

今天的五条沟是未经粉饰和雕琢的,但她清水出芙蓉,天然有灵气。春天山花烂漫,醇香迷人;夏天万物蓊郁,苍翠漫天;秋天层林尽染,硕果挂枝;冬天深幽静默,孑然独立。由于四季皆美景,风景独好,2016年,由富顺籍女影星刘子漫主演的《混世女魔王》便在此拍摄。影片向我们演绎了一段跨越千年的旷世奇缘和一场惊心动魄的夺宝故事。

除了风光旖旎的五条沟,边镇镇还有黑凼口农场和黑龙谷景区值得关注。黑凼口农场经过有浓郁乡土情结的返乡人士十余年不遗余力的打造,今天已颇具规模。这里有“四星级乡村酒店”和正在创建的自贡市“森林公园”,是一处孑然独立于尘世的世外桃源。她原汁原味的农场生态文化和森林康养项目,备受周边城市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青睐。

黑龙谷有“崖上坝下”的独特风光,谷主正打算把此处的峡谷地貌与酒文化有机融合,利用峡谷的天然优势洞藏万坛美酒,打造别具一格的体验式旅游景点,让峡谷与美酒一起芬芳。相信,不久的将来,这片独具风情的原始峡谷就会破茧成蝶。

边镇产业旺

在边镇腰塘村,以前成片的荒地上现在是长势喜人的近千亩的中药材川佛手。据说四川的佛手品质在全国都是最好的,而川南又是最适宜佛手种植的地方。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佛手挂果后将摇身一变成为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有力推手,必将给镇村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五条沟村,正在建设中的川南最大养兔场已经初具规模。这是李桥镇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的又一典范。现在养兔场完成了第一期建设,已经饲养了数万只种兔和肉兔。据说等到第三期工程完成建设后,将年出栏肉兔300万只,独占川南养兔业的鳌头。300万只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意味着每天有8000多只肉兔从这里走向人们的餐桌,这显然是一个很震撼眼球的数字。

此外,李桥镇还有一大批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他们是一群有眼界、有资金、有技术、有理念之人。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和产业,他们的回归可谓适逢其时,必将带动一大批农民立足家乡创业致富。一幅创业兴、人才旺的格局正在边镇悄然形成。

今日之边镇虽不富盛名,但却是一个钟灵毓秀之所,一个魅力无限之地,一个充满诗意和梦想的地方。时下,她正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向我们演绎着一方乡镇的中国故事。

假以时日,边镇必将脱胎换骨、凤凰涅槃。

振兴乡村发展心得体会 篇3

近年来,农村发展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日益重视,从过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现在的实现城乡一体化,不同时期,国家对农业农村的发展都会做出相应的部署。而在如今,十九大报告中,针对农村的发展,又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就成为新时期指导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

乡村战略的实施对当前我国农村发展至关重要。这将成为解决好“三农”、激活农村活力、弥合城乡差距的重要武器。从我国农村和城市发展的固有轨迹来看,农村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处在边缘地带,停滞不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现代化的推进,不少乡村,尤其是边远偏僻的乡村,逐渐没落、慢慢消亡。以至于每次谈及农村问题时,农村人口流失、农村空心化、留守问题等,不可避免。特别是当前我国在开启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农村所面临问题必须解决。所以必须要实现农村振兴,让农村重新焕发出应有的活力。如果没有农村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活力繁荣,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现代化,更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十九大报告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它分别从乡村的生产发展、生态建设、精神面貌、社会治理、生活状态这五个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对于农村发展总体要求,曾在党的十六届____上也有提过,当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相比较而言,此次“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要求更高。这二十个字的表述除了“乡风文明”表述没有变化外,其余四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以前强调“生产发展”,现在要求“产业兴旺”,即不仅仅是发展生产,而且要求发展产业,从层次要求更高;以前要求做到“生活宽裕”,如今在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将要开启现代化的征程的时代背景下,农民当然也要“生活富裕”;对于农村面貌,以前要求做到“村容整洁”,现在要求做到“生态宜居”,上升到生态环境的高度;以前乡村要“管理民主”,现在则表述为“治理有效”,从一维主体的“管理”到多方参与的“治理”,所体现的正是当前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这些种种变化都是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如何来实施乡村发展战略?报告里面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当前“三农”问题仍然我国全面发展的短板问题,在即将开启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征程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安排,这是坚持问题导向,补好发展短板的必然选择。这就意味着未来在社会资源要素配置上尤其是公共服务资源的投入上向农村倾斜,为实现农村振兴打好基础。

振兴乡村发展心得体会 篇4

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的基层联系点,他曾多次来这里指导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导下,下姜村走出了一条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乡村振兴之路。图为下姜村清晨雨后。 钱德星/摄

正是基于长期重三农、抓三农的深厚积累和深邃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国情农情和现代化建设规律,在继承和发展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基础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中央先后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有力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新成就。

为什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讲得很清楚:我国正处于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历史关口,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不是小事。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翻开世界各国现代化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告诉我们:如何处理这两个关系,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实践进程充分证明,我们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把握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富有成效的。

同时也要看到,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要求,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面临着新的问题,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还跟不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比较突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将之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通过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为什么我们能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指出:这里面更深层次的问题是领导体制和国家治理体制问题。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既有力证明了我们党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高超能力,也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和重要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完全可以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件大事办好。

振兴乡村发展心得体会 篇5

“脱贫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花茂村还有许多功课要做。”彭龙芬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做优做强乡村旅游、特色文化产业和现代高效农业,努力将花茂村打造成致富田园、乡愁故园、兴业乐园。

(1月21日《人民日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已经迈进了20__年,脱贫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予以重视。不能懈怠,集中力量,努力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短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改善农村相对比较落后的经济。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乡村振兴”首先要发展经济。但是发展经济同时,更要重视环保工作。发展可持续性产业链条。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在农村,要做好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处理工作。垃圾分类处理。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进行二次利用,不可回收垃圾如果皮、剩饭等容易分解的垃圾进行掩埋,让其分解发酵之后,可以当做肥料,如作为花肥等。

“乡村振兴”要重视农村精神风貌建设,移风易俗、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定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增强乡村文明建设。例如举办文艺演出活动、跳广场舞等。这样既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能丰富农村精神文化业余生活。一举两得,值得推行,值得借鉴,值得发扬。

“乡村振兴”要发展好特色乡村旅游产业,我们都知道第三产业,既服务业,利润高,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因此要想改变产业结构,就应该向第三产业,服务业靠拢,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一方面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向外界宣传本土特色景观、手工艺品。是传统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保护。保持乡村原风原貌,增强人们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振兴,使百姓安居乐业,人民幸福安康,国家繁荣富强。

振兴乡村发展心得体会 篇6

以脱贫攻坚精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不仅对脱贫攻坚战作出全面总结,而且为中国共产党精神图谱增添新的内容,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人间万事出艰辛。在这场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上下同欲、勠力同心,不畏艰险、吃苦耐劳,战天斗地、锐意进取,以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意志,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真脱贫。八年来,通过攻克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和守望相助、和衷共济、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在这场脱贫攻坚的伟大斗争中,无论硬骨头有多硬,无论攻坚战有多难,千千万万的干部群众倾力奉献、苦干实干,以赤诚和忠心、用行动和汗水书写锻造了脱贫攻坚精神。上下同心凝聚强大合力,尽锐出战体现使命担当,精准务实成为制胜法宝,开拓创新迸发进取动力,攻坚克难展示昂扬斗志,不负人民书写公仆情怀。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意味着三农工作的历史重心已全面转向乡村振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切实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党组织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基础上,强化有效衔接的举措,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只有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切实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才能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着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挺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再创新的人间奇迹,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振兴乡村发展心得体会 篇7

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

振兴乡村发展心得体会 篇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在乡镇工作的几年,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农村现状,浅谈几点体会和思考。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但目前城市发展迅速,农村却比较落后。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就是“中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城市、农村发展极不协调,所以必须改变这种现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这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落实推进,我认为一是村居环境的改造。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生态农业园。三是乡风文明的建设。移风易俗、文明村镇、文化建设等。

目前农村普遍环境卫生差,垃圾围村,经济发展落后,大多数没有自己的产业,只是单纯依靠传统的农业种植,同时目前种地并不挣钱,大多数农民都依靠出去打工挣钱。现在政府也正积极通过政策和措施改变这种现状,比如农村垃圾我区实行统一管理,“农村四好公路”到最新年农村全部道路进行修建硬化。土地确权工作正积极推进,实行土地“三权分置”,鼓励农民土地流转等。

以我个人工作的漕河镇为例,我镇为农业大镇,奶牛养殖、双孢菇种植、果蔬大棚具有一定规模和历史。通过近几年政府的鼓励与倡导,农业产业化步伐较快,高效设施果蔬、采摘休闲观光等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几个大型的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已基本建成,旨在发展成为集生态观光采摘园、休闲垂钓园、农产品科研中心、有机果蔬大棚种植区、绿色谷物杂粮种植区、农家特色餐饮区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规划打造成集休闲、采摘、餐饮、观光、文化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园区。乡风文明建设,以我镇为例我认为可以通过打造先进示范村,通过示范带动,逐步推进。我镇梁家营村于xx年开始建设美丽乡村,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现在已经基本成型。梁家营高标准打造“梁家营生态创艺小镇”,村庄环境优美、创建氛围浓厚,全村移风易俗创建效果突出,通过整改红白理事会,制作设立善行功德榜,乡风文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我相信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实施,不久的将来,农村一定会比城市更加的宜居。

振兴乡村发展心得体会 篇9

这是干货满满,收获多多的视频培训,70分钟的课程给予我很大的启发,也特别期待后面几天的课程。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作为村级党组织负责人,我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模式,发挥烤烟产业优势,带动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屋顶光伏发电等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产业兴百业兴,产业振兴是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实现农村提档升级的载体,更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石。通过“金秋五课”之产业为先谋振兴的集中学习,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把村民当家人,把村事当家事,为村民办实事,带领大家齐心合力共同把全村建设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振兴乡村发展心得体会 篇10

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这次,有四句话不一样。新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设定的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最终目标。始终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关注农民生活环境。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生活在美丽乡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念。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这一项,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这一重要内容。从关心厕所卫生,通过“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这样的“小事”可以看出,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人居环境的改变还有农民的幸福感越来越被重视。

振兴乡村发展心得体会 篇11

走生态宜居之道,跑上“绿色发展”高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要把乡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实施垃圾、污水、河湖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是绿色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经济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

基层干部要抓住绿色生态这个关键,在科学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中,构建绿色发展格局,着力打造符合本地特点的生态旅游产业,从而实现和增加乡村旅游经济收入。同时要继续用好国家在土地和信贷方面给予扶持政策,继续在招商引资中探索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参股经营方式,激活更多内生动力,以“原山原水原乡人”来盘活“原生态”,高质效推进农村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走产业兴旺之道,跑上“质量兴农”高速。农村产业发展是城乡融合创新发展,要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发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两年来,农村农副产品数量已经达到极大规模,市场销售也实现了多线多点。当前,产品质量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也是赢得消费者的关键因素。农村群众要实现持续致富,做好质量文章是关键。

基层干部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农副产品质量提升上来,指导群众把好田间地头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高质量方能赢得市场认可,从而使产业长久兴旺。“十四五”规划强调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层干部在推进产业兴旺中,务必将粮食生产融入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建设智慧农业。

走治理有效之道,跑上“乡村善治”高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十四五”规划要求深化农村改革,从土地要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土地征收、“三权”分置等方面,以改革治理的实效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基层干部务必将农村社会治理和经济治理有效融合,更好地实现乡村高水平的有效善治。目前,乡村治理水平已经得到较大提升,但还需要完善乡村经济社会治理一系列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工作制度。同时,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施行治理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只有把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的效能,才能为全面小康的农村社会提供高水平法治保障,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走乡风文明之道,跑上“文化兴盛”高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十四五”规划中强调了“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基层干部要抓好两者的有效融合,要充分认识中华文化根植于农耕文化的历史渊源,要认识乡村是中华文化最广阔的地域载体。乡村文化振兴,乡风文明是重点。

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要一边挖掘一边普及宣传。同时要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乡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新气象,并由此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振兴是经济上的富裕,也是文化上的充实。只有物质和文化都得到振兴,农村乡风文明、文化兴盛才能更好体现。

走生活富裕之道,跑上“安居乐业”高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目标。当前,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广大农村群众来到了“十四五”新征程的起点,将开启乡村富裕的新生活,新的奋斗将是乡村振兴的奋斗。

基层干部要适时把握宣传和教育时机,教育广大农村群众善享富裕的同时要心存感念,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看得清光明的发展前景,自觉维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积极主动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宏伟事业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奉献应有的力量。

振兴乡村发展心得体会 篇12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平乐县沙子镇聚焦乡村振兴,以绩效考评为推动力,持续实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把关心关爱切切实实送进群众心坎里。

镇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沙子镇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对标市、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工作方案稳步推进。镇内通过提升建设沙子镇人文历史展览馆、沙子镇党群服务中心等教育基地,打造文化宣传阵地。全镇累计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0个,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实现全镇基层综合性服务站点全覆盖。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邻里守望的淳朴民风,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等新时代文明实践11场。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扎实推进。为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根据绩效考核指标所涉及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公共文化反馈评估要求,沙子镇扎实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

一是以基础党建为组织保障,进一步健全“五治融合,分级治理”的乡村治理体系,同时巩固保安、保和村6名派驻村队员联系机制,实行选调生驻村任职机制,推行“人才+乡村振兴”试点,为基层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

二是各村按照考评要求设置1位文化专管员,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农家书屋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会、技术培训会、文艺展演等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和保障。

为民办实事项目深入贯彻落实。沙子镇坚持将公共文化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立足各村资源优势,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设施建设和文化服务水平,极大地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今年来,全镇累计开展文艺、送温暖等活动20余场次,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8期,培训500多名群众,农家书屋服务人数超过2000人次。

振兴乡村发展心得体会 篇13

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发展,更需农民与农村的协同跟进,即所谓的“三农”,“三农”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若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素质无法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从事农业生产的环境恶劣,就不能使农作物得到良好的培育,也不能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更无法达到所谓的高质量现代化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建立在农村的发展与进步的基础之上。作为现阶段的农业发展也需要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与实现与农业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取得长远的进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重要的发展战略是在新时期农村发展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明确的指出了发展农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现阶段“三农”问题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环境是书记很关心得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憧憬,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补齐农村发展滞后的短板,建设好美丽乡村,让农村人也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美好成果。

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则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比之前的统筹发展更加具体;

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无疑给广大农业经营者吃下了一颗“长效定心丸”;

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更是切中了农村人才短板的要害;

等等。对于这一系列的新政策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村发展的新希望,更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帮扶。

在十九大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这艘巨轮的领航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破浪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振兴乡村发展心得体会 篇14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要求持续筑牢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政治根基。理论学习是党员干部“修身”“修行”的必修课,无论何时,都要把理论学习当作必不可少的工作来抓。党员干部要在“深耕细作”中力戒理论学习形式主义,保证理论学习有收获,在理论学习中持续提升党性修养,不断提高政治能力。

读原著要全面系统学,往深里走,切忌“蜻蜓点水”。阅读经典著作是理论学习的第一大方法,读懂原著作者想要揭示的道理及社会现象,不仅能诱发读者深层次的思考,还能影响到读者的一言一行。原著的经典在于其蕴含的思想价值、文学意义及人文精神,读原著必须在掌握一定背景的前提下才能体味到原著散发出来的“经典魅力”。党员干部读原著要带着一种“如饥似渴”的心态去了解,比如说读马列著作,就要以归零状态去读,马列著作的专业性和学术性要求党员干部在读之前必须做足背景知识的了解工作,才能防止因为读不懂而“蜻蜓点水”。要通过全面系统地读、多读、反复读,才能深刻感受马列原著的理论魅力和震撼力。在精读精学中不断思考,通过读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源头深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把经典著作中的深刻思想切实转化为知识储备,这才是理论学习的意义。

学原文要深入思考学,往实里走,切勿“浅尝辄止”。学习原文要有计划地学、有方法地学,既不能生搬硬套当“书呆子”,也不能照抄照搬“浅尝辄止”,要在学习原文中深化认识、转变思想观念,从而找到贯彻落实的具体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为政者需要学与思》一文中指出,要通过深入学习来明确远大的人生志向,通过深思熟虑来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案,党员干部要有主动思考的能力,学深悟透原文中的精髓,一是找到为政者的前行方向,二是“摸清”下一步工作的推进路线。要在善学善思中坚持和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要在深入思考中积极寻求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为民造福的创新对策。理论学习可以修政德,所以学习原文要有刻苦学习、深入钻研的精神,浅尝辄止是学不到任何东西的,学习原文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若能够把学习原文当成一种工作态度和一种精神追求,便能在原文中找到为官从政的人生观、价值观。

悟原理要联系实际学,往心里走,切莫“临阵磨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就如同一座精神“富矿”,要通过悟透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实际工作中面临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联系实际学,因时因势、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地运用好马克思主义。在战疫胶着阶段,我们强调要抓住重点着力做好重点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只有集中力量把重点地区疫情控制住,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全国疫情蔓延局面,到战疫形势向好阶段,主张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每个阶段的发展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支撑,马克思主义更是贯穿于每一项科学决策的全过程、全方面。这是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蕴含的思维和方法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让理论联系实践并指导实践,从而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临阵磨枪必定一知半解,联系实际悟原理才能提高党员干部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及创造性。

理论学习并非为学而学,重要的是掌握理论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价值,从而转化为指导工作和实践的科学方法。力戒理论学习形式主义,要让党员干部真正在理论学习中汲取精华、吸收养分、砥砺党性,扎实将理论学习成果运用到工作中来。

振兴乡村发展心得体会 篇15

xx年12月22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了玉溪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到浙江省台州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考察。通过全程参加沙滩村、白鹭湾村等13个点的现场教学,并认真聆听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台州市农业农村局张光根处长的精彩授课,让我对台州市乡村振兴之路有了直观的见闻和切身的感受,既学到了科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又领悟了可借鉴、可操作的方法和路径。结合台州市乡村振兴经验及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实际,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产业是关键。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兴旺,农村才能兴旺,农民才能富裕。离开产业的支撑,乡村振兴就是空中楼阁;离开发展的保障,振兴乡村就是一句空话。综观台州市后岸村、下叶村等发展振兴经验,乡村美、农民富都有其坚实的产业支撑,后岸村、下叶村发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优势,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体验项目,使游客获得参与感和满足感。同时,引导农户做大工艺品加工和农产品加工,通过舌尖上的记忆留住游客的心,推动了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在给游客带来独特旅游体验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人均仅拥有0.75亩耕地的玉溪农业,必须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在“特”字上做文章、在“优质”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步伐,以产业振兴吸引资源、留住人才、带旺乡村。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加快调整优化乡村产业结构。要坚持以工业化的组织、品质化的生产、商业化的经营为方向发展农业,抓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做好“特”“融”“食”字文章,大力实施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必须深入推进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机衔接。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合作社+农户”“供销社+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以此实现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

二、文化是内核。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一思想落实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就是要重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独有的历史记忆和思想表达,充分发掘乡村传统文化的底蕴、精神和价值,并赋予其时代内涵。此次学习考察的台州市每一个村给我们的直观感受: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清湾幽岛……不同的村落有着不同的美好景致,其一草一木、一石一瓦,都携带着历史的信息,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台州市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扎实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坚持保护建筑、保持肌理、保存风貌、保全文化、保有生活,有序推进特色传统建筑的保护修复,积极挖掘和整理民间艺术、手工绝活、农耕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度开发“古村游”项目。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代历史遗迹、文化遗存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形成合理宜居的空间结构,依托生态环境优势,适度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业,打造“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生活,乡村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美了乡村、富了百姓。旅游要持续发展,文化才是留住游客的根本。只有铸牢乡村文化这个“魂”,才能提振乡村的“精气神”。玉溪市广大乡村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基因,高原水乡文化、民族文化、聂耳文化、红色文化、历史名人、农耕文化等等,还有得天独厚、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青山绿水。可以借鉴台州市的经验,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等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激活乡村业态,带动乡村发展。

三、规划要先行。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沿着正确方向把这盘大棋走好,必须规划先行。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的理念,遵循乡村振兴的规律,科学制定规划,合理设置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忌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防止走弯路。同时,编制规划要注意既契合实际又适当超前、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编制规划还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因村施策,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把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善于总结基层的实践创造,抓好示范引领。可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也可以围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方面的具体内容,选好典型,树立样板,着力打造一批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村,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让基层干部群众学有榜样、干有遵循。要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完善城乡布局结构,推进城乡统一规划,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强城镇地区对乡村的带动作用,形成城乡产业发展互补、基础设施互联、公共服务均等、资源能源共享、生态环境互促的格局。要通过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平等交换,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四、法治是底色。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和根本保障。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标志,也是乡村治理不可或缺的特征和要素。全面提升我市乡村公共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提高乡村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要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将人防、物防、技防建设规划纳入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创新现代农村警务机制,推进警力下沉,推行警务前置。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整合基层群防群治社会资源,提高整体协作防控能力。健全农村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长效工作机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深入排查农村各类矛盾问题和风险隐患,持续加大多元化解工作力度,从源头上、根本上解决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建成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体系。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全力推动村级“多网合一”,推进“全科网格”建设,构建“上面千条线、基层一张网”的治理新格局,促进人民更加安居乐业、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功能和运行机制,将各级综治中心建设成为综治信息汇集、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重大事项分流督办、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及视频会议为一体的综合阵地。充分发挥法治的引导、规范、保障、惩戒和教育作用,依法化解矛盾纠纷,依法规范社会秩序,依法维护乡村稳定,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振兴乡村发展心得体会 篇16

世界上有些花,只在有人观赏他们的时候才会开放,有些花,即使是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也会傲然绽放。世界上有些人,只在他人面前卖力工作,而有些人即使在夜深人静的夜晚也会选择努力奋斗,不断拼搏,因为他们知道奋斗并不是为了让他人知道,而是为了自己的提高。

为了他人知道自己在努力奋斗而奋斗的人最终会被抛弃。一只羚羊育有两个小羊,从出生的那天起,羚羊妈妈就不断的告诉她的孩子们在草原上学会奔跑的迅速是一件多麽重要的事情,并且每天都在训练她的孩子们。其中一只羚羊在母亲在的时候就刻苦练习。而母亲一旦离开,便放任自由,做自己的事情去了。另一只羚羊则无论母亲是否监督,都会努力地奔跑。

有一天,两只羚羊独自在河边饮水的时候,一头狮子朝他们冲了过来。两只小羚羊奋力奔跑,企图逃离危险,但那只偷懒的小羊却怎么也跑不快。最终命丧狮口。没错事实就是这样,有些事情是藏不住的,结果会告诉世人一切。当你维系着你自认为完美的表现的`时候,真正的危险其实已经到来。那些为了让他人知道自己在你努力而努力奋斗的人最终会被揭穿,在那个时候,他所追求的别人对他的好印象会化作泡影,消失得干干净净。他会被他人抛弃,被自己抛弃,被人生抛弃。

为了自己而奋斗的人终将成功。一位公司的职员,业务能力很差,所经手的公司业务几乎全部失败,老板对他十分不满意。他也认识到这一点,于是每天下班在其他同事走完之后仍然留在办公室里,汇总今天的工作,学习新的业务技术。他的同事经常调侃他:”你那么努力,老板又看不到有什么用啊!”而他的回答总是;”我不为让谁看见,我只是为了自己。”一天又一天,一个月又一个月,有一天老板在阅读公司的销售成绩的时候意外发现这位以前让他头疼的员工居然成了公司的销售状元。他就此认定此职员是一个人才,并开始培养他,并最后让他管理了公司。奋斗带来的改变是没法隐藏和伪造的,为了自己而奋斗,自己必然可以改变,必然可以成功。

上天是公平的,只有那些真正是为了自己而奋斗的人,上天才会让他们改变进步和完善。而对于那些做表面文章的,总有一天会让他们一败涂地!

振兴乡村发展心得体会 篇17

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作为组织委员,怎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理清“振兴什么”“谁来振兴”“怎么振兴”等关键问题。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振兴的责任落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建立健全乡、村两级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健全乡镇党委每月研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村党组织书记定期交流等机制。二是突出村党组织领导地位。强化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功能,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行“四位一体”村级治理机制,全面清查村干部严重违纪行为,把扫黑除恶与加强农村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营造清朗环境。三是打造过硬农村带头人队伍。通过拓宽选育渠道、加强教育培养、完善考核激励、畅通晋升渠道、提高待遇保障等举措,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四是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深化党员冬春训、党员示范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积分管理、民主评议等做法,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农村乡风文明,提升乡村民主和谐水平。五是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一方面,改变观念,加强学习,提升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着力服务群众,了解村情民意,从抓好群众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广泛引进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回归工程,完善政策激励机制,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退休人员、退役军人以及其他人才返乡进村创业;另一方面,积极招录公务员、事业人员和乡村振兴专干,充实基层工作力量。要善于挖掘有一定技能、技术的“田秀才”“土专家”“种养殖能人”建立本土人才库,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民颁发执业、培训证书,同时注重提升学历。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扶持一批农民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 三是打造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阵地,加强农村文艺骨干、民间艺人、专业人才等的扶持和培养,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等文艺活动锻炼人才。四是组建“两支工作队”下乡驻村帮扶。选派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和科技人才服务队,扎实开展驻村帮扶、科技帮扶。

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绿色引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健康养生”“现代农业+电商”“现代农业+文化”等美丽经济。二是发展新型服务业,盘活农村资源,拓展农民创业就业新途径。推进乡、村、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积极参与生态养生、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美丽乡村等新兴服务业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强化电商企业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产销对接,鼓励社会力量运用互联网发展各种亲农惠农新业态、新模式。

振兴乡村发展心得体会 篇18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逐渐出现一些问题:撂荒现象普遍、麻将赌博泛滥、基础教育水平偏低、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留守儿童妇女数量庞大、“空心化”现象多有存在。这就违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初衷。

我们要让故乡回得去,让乡村的未来看得见。

即使未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乡村建设要与时代以同频率的步伐向前迈进,让故园依旧,让“小桥流水人家”的场面与我们同行,让在外远行的游子有自己的归属,让更多的老人、儿童得到温暖的陪伴,再无空巢之人,再无留守之痛,才能建设真正的.美丽乡村,展望更美好的未来。

建设美丽乡村,有人走在了前列。

走在乡村建设的路上,有农民在大地上奋斗,余姚横坎头村全体党员艰苦奋斗,将一个交通闭塞、房屋破旧、村民收入低的薄弱村,发展成了全国文明村,并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笔回信。这就是进步,这就是发展,这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的希望。总有人说,理想与现实往往背道而驰。但是当踏上了中国梦的征途后,一切仿佛那么和谐。在这条路上,乡村建设如同烟火,偶尔冷漠受挫,但终归发展火热;恰似人间,终有光明时刻。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范例(7篇)


根据您的要求,工作总结之家为您整理了《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人是复杂的,尤其是思维,心得也在一直变换。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篇1)

营商环境是制约经济活力,影响经济实力的基本因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核心竞争能力和潜在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区域优势产业的培育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与现阶段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要求相比,投资和营商环境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就当前营商环境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解决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入手,来破除发展进程中的种.种障碍;大力创建一流的营商环境,营造新常态下加快建设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一、当前营商环境提升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外部因素

1、地区各类资源有限,整体发展水平有限。目前大部分地区可利用的土地指标有限、近半数地区楼宇高度受限,项目建设、企业发展受到土地成本较高和发展空间有限等方面制约,且存量土地比较零散、缺乏统一规划,用地成本较高,在土地开发上缺乏竞争优势。给企业发展的空间、机会不足。

2、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少。目前国家整个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普遍很难得到金融单位的信贷支持,发展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致使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大部分客商对下一步投资持观望态度,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内部因素

1、招商竞争激烈,政策优惠无竞争力。日前,各市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黄金十条”,各地区招商引资竞争加剧。

2、产业布局不明,招商项目结构不合理。目前,区域引进落地的项目大多为金融、餐饮等服务业项目较多,缺少高科技、高税收、带动能力强的生产性企业,不利于区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没有形成企业在我区聚集发展的土壤。

3、行政效率不高,“软环境”有待改善。行政审批事项难,项目手续办理周期过长、进展缓慢,甚至个别单位部门仍存在“吃拿卡要”现象,企业家获得感、归属感、荣誉感不强。

4、传统优势弱化,业态创新不及时。当前,商圈仍以传统的服装贸易、百货批发、物流配送等业态为主,不能有效紧随和适应新市场的发展,新兴的主题商城、体验店、目录商店、互联网点等创新业态,布局不充分,发展不凸显。

二、建议和措施

(一)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强化政策扶持。科学制定经济发展整体规划:一是城内策划高端商业、文化休闲项目,城北策划高端住宅项目,城东策划总部经济、高端商务楼宇项目。二是以金融小镇创建为契机,策划金融服务平台、金融产业集群等项目。以七贤庄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顺城巷文旅产业发展带”,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极点。三是以各类大数据增值为目标,策划与大型互联网企业的项目合作;策划医疗大数据服务、智慧城市平台等项目。同时结合《加强和改善营商环境“1+11+4+1”系列方案》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的产业扶持优惠政策。

(二)以金融小镇创建为契机,策划金融服务平台。为重点企业在发展瓶颈上解决资金问题提供良好条件。充分发挥民间金融街融资优势,将金融小镇发展与企业发展融资有效的连通。建议制定出台落户企业融资贷款优惠政策,吸引小微企业落地。

(三)要畅通信息输出渠道,积极协助企业争取各类政策扶持。全面掌握政策、准确把握机遇,通过跟踪了解掌握中央、省市出台的有关方面政策,要将政府的产业政策、优惠政策等进行广泛宣传,同时组织企业进行申报程序培训,指导项目单位有针对性地编报项目,提高资金申报效率。

(四)打造交流平台,优化服务软环境。注重搭建企业沟通交流平台,定期举办企业家论坛,推动企业家交流合作与企业创新发展。鼓励其他形式招商,如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网上招商、群众招商等,凡能带来投资的,都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服务企业要有以企业需求为主,摸清企业个体需求,主要企业一企一案,量身定制服务措施。

(五)提高行政效率,开展企业审批“一站式”服务。

建议建立《外来投资企业“一站式”服务》制度,认真落实挂牌保护制度,严格制止“三乱”行为。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项目的领导,每个项目都要成立专门机构,明确责任领导和推进要求,确保推进任务落到实处。要认真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招商引资项目引得来、落得实、留得住。

(六)将企业纳入我区营商环境提升工作考核。邀请各行业企业参与我区营商环境提升年工作,城市发展方向、公共设施布局充分考虑企业需求。邀请区内企业、重点项目投资企业、拟入区投资企业深入了解我区区域营商环境提升年。由相关企业为各单位的服务质量、工作效率打分。以工商部门、统计部门提供的辖区企业底册,每年分重点企业(限上企业)、普通企业。分别随机选取一定比例企业。上门收集企业对我区营商环境的评分及相关建议,将其列为考核制度的一环。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篇2)

乡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乡村产业的同质问题。区域乡村产业的同质化,带来竞争加剧、产能过剩等问题。由于特色挖掘不充分、部分产业准入门槛不高、乡村经济体量有限和人力资源匮乏等因素,当前乡村产业存在单一化、同质化等现象,如多数乡村以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草坪种植、花木培育等为主导产业。乡村主导产业遴选应在更大区域统一规划下,充分发挥各地积极性、创造性,避免产业的同质化、恶性竞争等;此外,增强危机意识抓发展,树立长效的、可持续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产业升级理念,稳固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2.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现象。我国即将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长期以来,作为人口流出地的乡村,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区域。当前,乡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的流出,在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的地区依然普遍存在,乡村劳动力特别是一线劳动力仍以老年人口为主,乡村振兴面临劳动力断档、传统技艺消失等风险。为此,乡村振兴不仅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农民收入,更要加快推动高质量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扩散、延伸,建立城乡要素合理流动长效机制,特别是吸引年轻人口回流等,构筑多年龄段的劳动力结构,保障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工匠精神传承。

3.乡村振兴的共同富裕目标。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乡村振兴是把乡村“蛋糕”做大的过程,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策略;但更要做好分“蛋糕”这道难题,发挥“先富带动后富”的积极作用,不落下一个村庄、一位农民,实现全面的乡村振兴。对此,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致富示范带头作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上建立合理分配机制,以“党建引领强村、合作帮扶富民”的策略,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乡村振兴硬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4.基本农田高效经营的保障。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工程,不仅要协调好城乡之间关系,更要协调好乡村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关系。因此,乡村振兴绝不能放弃农业的发展。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也对基本农田的经营带来冲击,对可能出现的基本农田抛荒、低效化经营等要高度重视。面对乡村振兴中国家粮食安全的红线,坚决执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完善保护补偿机制等,防止基本农田“非农化”、加快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篇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环境应先行。十九大报告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这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近年来,潮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不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着力提升宜居、人文、生态、营商四个环境,农村环境面貌有明显改善。但是农村环境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部分农村建房零乱无序、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等等,乡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顺应广大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当前,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乡村发展工作,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坚持规、建、管同向发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一、坚持规划先行。强化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结合各地村庄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要求,立足当地的资源禀赋和文化内涵,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规划,严格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林地等生态管控要素。要加强古村落、古建筑、传统民居等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将农村传统文化融入乡村规划和建筑风格之中,让乡村“记得住乡愁”,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

二、加强基础保障。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发展短板。以创建“四好农村路”为目标,推进镇通行政村公路改造、村委会通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3 类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完善“村收集、镇转运、县(区)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落实农村日常保洁制度,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突出环境提升。实施以“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行动,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组织发动群众整治环境脏、乱、差问题,着力整治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抓好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主要海滨河流沿线、南粤古驿道、旅游景区等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要求,实行清旧补绿、拆旧建绿,推进农户房前屋后院内、村道巷道、村边水边、空地闲地绿化美化,保护古树名木,提升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水平。

四、完善基层治理。按照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要求,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实现乡村治理单元与人居环境整治单元的有机统一,保障村民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激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动力。

五、注重乡风文明。深入挖掘传统优秀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村规民约相融合的乡风民风,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开展文明镇、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活动,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建设文明幸福乡村。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篇4)

此次的培训,受益颇丰。马部长的寄语对我触动很大,作为基层党建的“施工队长”,我有责任有义务将基层“战斗堡垒”打造成为“振兴兵团”。今年,保店镇聚力打造6个党建联合体,按照乡村治理、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不同特色进行功能定位。其中,以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为抓手,重点打造“银领先锋党建联合体”“吨半粮党建联合体”,发挥退职支部书记的导师帮带作用,挖掘“吨半粮”示范区产能潜力,打造特色党建品牌,注入振兴发展活力,聚力构建党建强、发展强,一村富、共同富的新格局。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篇5)

走好三条路 创造更多人间奇迹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脱贫攻坚精神为指引,走好三条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崭新征程中创造更多人间奇迹。

不忘脱贫攻坚来时路,在回望历史中汲取奋进之力。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脱贫攻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蕴藏在伟大成绩背后的精神密码是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要从8年脱贫攻坚历程中感悟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面貌的历史性巨变、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的焕然一新、党群干群关系的明显改善;从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中、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中汲取榜样的力量,激发舍身取义、奋不顾身的爱国精神,我将无我、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拼搏精神,在回望8年战贫历程中汲取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进之力。

走好乡村振兴脚下路,在把握当下中接好振兴之棒。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成为阻碍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目标的重要因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仍任重道远。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深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接好乡村振兴接力棒,是党员干部在新起点上的当务之急和义不容辞的职责担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要乘势而上、一鼓作气、再接再厉,持之以恒查不足、强弱项、补短板,加强对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依靠产业发展不断增强致富内生动力,多渠道促进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让脱贫致富行稳致远。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从产业、政策和治理方面入手,群策群力、凝心聚力,合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变成现实图景。

铺就伟大复兴未来路,在奋进征程中夯实梦想之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梦想催人奋进,使命伟大光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已经擘画,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主动扛起责任担当,在回望历史中汲取脱贫攻坚奋斗之力,在把握当下中接好乡村振兴接力之棒,重整行装才出发。以时不我待、念兹在兹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的实干精神,越挫越勇、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着眼全局、自足长远,深谋远虑、科学谋划,注重从现在做起、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做起,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打牢奋斗基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篇6)

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作为组织委员,怎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理清“振兴什么”“谁来振兴”“怎么振兴”等关键问题。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振兴的责任落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建立健全乡、村两级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健全乡镇党委每月研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村党组织书记定期交流等机制。二是突出村党组织领导地位。强化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功能,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行“四位一体”村级治理机制,全面清查村干部严重违纪行为,把扫黑除恶与加强农村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营造清朗环境。三是打造过硬农村带头人队伍。通过拓宽选育渠道、加强教育培养、完善考核激励、畅通晋升渠道、提高待遇保障等举措,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四是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深化党员冬春训、党员示范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积分管理、民主评议等做法,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农村乡风文明,提升乡村民主和谐水平。五是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一方面,改变观念,加强学习,提升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着力服务群众,了解村情民意,从抓好群众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广泛引进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回归工程,完善政策激励机制,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退休人员、退役军人以及其他人才返乡进村创业;另一方面,积极招录公务员、事业人员和乡村振兴专干,充实基层工作力量。要善于挖掘有一定技能、技术的“田秀才”“土专家”“种养殖能人”建立本土人才库,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民颁发执业、培训证书,同时注重提升学历。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扶持一批农民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 三是打造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阵地,加强农村文艺骨干、民间艺人、专业人才等的扶持和培养,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等文艺活动锻炼人才。四是组建“两支工作队”下乡驻村帮扶。选派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和科技人才服务队,扎实开展驻村帮扶、科技帮扶。

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绿色引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健康养生”“现代农业+电商”“现代农业+文化”等美丽经济。二是发展新型服务业,盘活农村资源,拓展农民创业就业新途径。推进乡、村、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积极参与生态养生、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美丽乡村等新兴服务业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强化电商企业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产销对接,鼓励社会力量运用互联网发展各种亲农惠农新业态、新模式。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篇7)

贫困地区一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提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思想和政策体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自上而下的重点工作,更是表明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正因如此,才要更加小心,莫让“扶贫”误入“精神贫困”的歧途。

国家的惠民政策如今不免造就了不少“傲娇”的“穷人”。一直以来各级有关部门以及人民群众都将目光聚焦在困难群众身上,一直在寻找扶贫干部们的工作问题,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队伍中存在违法乱纪的行为,存在不合乎规定的地方,正如母亲宠溺孩子一样,对贫困者过多的

“溺爱”促成的是他们的恃宠而骄。部分地区的贫困户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等靠要”思想,不配合脱贫甚至抗拒脱贫的现象难以根除。

“精神贫困”正成为脱贫攻坚路上难过的坎、难爬的坡。

“等着政府送小康”的现象屡见不鲜,“我是穷人我怕谁”的扬言更是让扶贫工作难以推进,有劳动能力的人也在坐等扶持,符合脱贫条件的拒绝脱贫,这无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路上最难啃的骨头。人们相互比穷,相互撕咬,扶贫工作举步维艰,到底该如何扶贫,究竟该如何脱贫。

“精神贫困”是最突出的根源。面对当前的困境,最应该做的就是从思想根源上斩断“穷根”,不仅要为贫困群众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更要厚植贫困地区精神文化沃土,精准对接贫困群众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在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的双重结合下才能彻底打赢这场攻坚战。当然基层干部转变思想,躬下身子“真扶贫”是改变贫困群众思想的第一步。让人民群众相信我们的干部,当然必须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让百姓无可攀比,让他们意识到“幸福是靠奋斗得来的”的真谛。通过产业扶贫手段激发内生动力,是告别贫困的根本性措施。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对接“真需求”,以扶贫“参与感”带动脱贫“获得感”,才能避免贫困群众等待观望。

脱贫是双方共同完成的,没有任何人可以一劳永逸,用自己先天的弱点来等待别人的“救赎”,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自我的潜能是无限的,也没有人可以肆意“截留”“

挥霍”别人的权利,彼此尊重、奋斗才能拥有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利器,切莫让“扶贫”陷入“精神贫困”的境地。

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范例14篇)


为满足您的需求编辑已经准备好了一篇“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每当观看或者阅读后,老师一般都要求我们写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很好地提升我们的思考水平。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 篇1

此次学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知识量大,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让我对xx的乡村振兴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下面我就此次学习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以及对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此次培训的主要收获

本次培训共包括8场专题讲座:《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与新业态》、《公共危机处理与舆论引导》、《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浙江经验》、《全域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五水共治、美丽河湖、美丽乡村:关键技术、教训、对策及其全国意义》、《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与乡村振兴》;2场现场教学:《美丽乡村建设成果xxxxx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xx鲁家村(田园综合体、田园党建)》。经过这五天紧张的学习,感到收获很多。

(一)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现实担当。

乡村振兴是个长远工程、系统工程,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20xx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已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xx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xx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xx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三农”发展与国家现代化蓝图的时间节点是一致的。可以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环。

目前中央已制定出台了乡村振兴20xx年到20xx年的战略规划,我县也正在制定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和“五个振兴”工作方案。下步,关键是如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地抓好落实。纵观浙江省乡村振兴的经验,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万村景区化”再到“大花园”建设,无不是靠一任接着一任干,才取得了今天的硕果。正如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婉飞在介绍“千岛湖”成功经验时所讲:“浙江省最大的经验就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有足够的历史耐心和匠心。”

(二)要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此次培训的第五天,我们前往美丽乡村建设成果xxxxx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进行现场教学。

(三)要有“敢闯、敢干”的创新精神。

浙大城乡规划院高级规划师、浙大亚太休闲研究中心研究员曹毅在总结浙江的成功经验时,在人的因素上用了“敢闯、敢干”2个词来形容。浙江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创新之花离不开培育她的土壤,这中间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应该说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基层干部“敢闯、敢干”的精神,是浙江经济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比如,在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上,浙江省探索的“抱团飞地”(将贫困村、薄弱村用地指标集约打包和城郊用地指标置换)模式,就很值得学习借鉴。比如,当年“淘宝大学”大学生创业的做法曾经受到非议,但是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成就了一批年轻人的财富梦想的同时,也引领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风。比如,鲁家村小火车的铁轨就是修在机耕道上,引领了政策上的创新。

同时,授课老师充分肯定了目前的“大棚房”清理工作当中各级政府所取得的成就,但是也不乏一些识别不准确,以大棚房的名义遏制了当地经济发展的事例。这就要求当地政府要有“敢闯、敢干”的创新精神,敢于担担子,为当地经济的腾飞扫除障碍。

(四)要有尊重城乡发展规律的科学观念。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遵循其内在的科学规律。比如,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产业的振兴作为基础和前提,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壮大村集体经济,才会实现生活富裕。而产业的兴旺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必须是生态宜居的,否则这样的产业是不可持续的。“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xx”,xx竹企总数已经有1200多家,20xx年总产值225亿元,全国第一。

浙江省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发展乡村旅游,在政策上要灵活,要在不违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充分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搞活经营权;要做好农民增收、市民良好体验相结合的文章,做好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文章,政府在规划、引导和规范上多做工作,充分发挥基础群众的创造力和市场的调节力,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赢”。

二、对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规划引领。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业农村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乡村居民住房条件极大改善,生活品质极大提升。农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居住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改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规划先行,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为我县农业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充分激活主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一定要明白:乡村振兴是为了谁、该依靠谁?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农民、一切依靠农民。在出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文件过程当中,必须充分搜集民情、征求民意,确保政策能够落实落地。只有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利益、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能激发广大农民振兴乡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才能真正达成。

(三)强调久久为功。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乡村振兴按“三步走”战略部署,20xx年全面建成,这一战略设计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视为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在推进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城镇化进程还没有结束,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趋势并没有发生转变。要按照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阶段划分,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一张蓝图绘到底,避免一哄而上,既要有战略决心,又要有历史耐心。

(四)完善乡村振兴工作的体制机制。

乡村振兴工作在中央、省、市级层面主要起综合协调的作用,而具体的实施主体是县乡一级。建议县实施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配齐相关人员,办公室设常务副主任一名、副主任两名,办公室内设产业生态组、乡风治理组、综合组、督察组,每个小组配备两名工作人员,总计11人。牵头乡村振兴具体任务的县直单位及16个乡镇(经开新区)必须明确由单位一把手负主责,确定一名分管领导,明确一位专职办公室主任。同时完善乡村振兴工作的考核奖惩机制,建议参照县脱贫攻坚模式。

(五)增加乡村振兴的投入。

一要整合财政资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使公共资源配置优先向“三农”倾斜。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建议县级成立涉农项目资金整合领导小组,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加强财政支农政策顶层设计,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系,创新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切实提升国家支农政策效果和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二要创新农村金融。金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要完善我县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需求,逐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三要吸引工商资本下乡。工商资本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他们中的大部分从农村走出来,天然的熟悉农业、亲近农民,是乡村振兴的资源和机遇。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也为他们返乡干事创业带来了机会。当前工商资本下乡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投资农业的风险较大,投资环境较为复杂,固定资产无保障,回本周期较长。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优化投资环境,遵循市场规律,在保障工商资本下乡同时也要维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让更多的工商资本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

四要汇集全社会力量。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通过各种方式回馈故里建设乡村。

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 篇2

在那晴空万里,湛蓝的天空下,我们度过了一次快乐的乡村游,那情景仍历历在目呢!

我们参观了科技化的农业大棚,欣赏了美丽花卉,看到了制造秸秆气的大工厂,更让我流连忘返的还是富强发达的彭福村。

刚下车,大家迫不及待地参观了高科技农业大棚,无土栽培蔬菜。一进大棚,我们就觉得奇怪:咦?大棚里的温度怎么不冷也不热?噢,原来是用电脑控制的呀!只见里面到处是蔬菜,竹竿里,坛子里,架子上都是蔬菜的踪迹。更稀奇的是在管子上、泡沫板上、墙上,都载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管子里也能种菜?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啧啧称奇,正当我们疑惑时,一位老爷爷为我们讲解了起来:在水管里,有一种特殊的营养液,这种液体能让植物没有土地也能生长。大家点了点头。听了爷爷的讲解,我心想,现在的科技真是太先进了!竟有这么多方法种植蔬菜,节约了土地真神奇!

走在向迷宫一样的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蔬菜,蔬菜的品种也是丰富极了:有青菜、空心菜、苋菜等等。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蔬菜琳琅满目,眼花缭乱。

接着来到了花卉展厅,一进门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引入眼帘的是一盆盆植物,只要一碰就能散发出香气的碰碰香,“害羞”的含羞草,形态各异的小树,仙人掌……这时我忽然又闻到一种淡淡的清香,原来是马蹄莲。有的开出了花,洁白如雪。有的还是花骨朵,含苞怒放,美极了。

下午,我们参观了禄口街道彭福村,那里风景如画,空气新鲜。刚踏进彭福村,我心里便出现一个字:美!你瞧,绿油油的草坪,漂亮的花儿,高大挺拔的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那画卷上,还有一幢幢别墅,把整幅画装点得更吸引人。我不由感叹道:啊!真美,真是太发达了!彭福村让我们感受到了新农村的发展。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要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 篇3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各地区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 篇4

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了短板弱项,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和做法。目前,一定要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要在政策导向上做好衔接。一方面,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另一方面,要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工作,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支持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等的政策,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

要在产业规划上做好衔接。要着眼于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强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要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强化县域统筹,推进镇域产业聚集,促进镇村联动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 篇5

我国已经完成了全面脱贫的历史任务,接下来要持续巩固拓展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是全方面,多领域的振兴,要从多个角度,通过多种手段全面振兴。

今天听了北大艺术学院彭老师的讲解,又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把艺术介入乡村振兴中,农村的人也需要艺术的洗礼,拥有着高雅的情操,浪漫的情怀,自由的灵魂。比如一个艺术家自己建了一个读书的小屋子,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去读书。比如建一间艺术的党支部活动室,就可以更好地宣扬党政文化,让更多的人对共产党有敬畏之心。我们不能小瞧艺术的力量,每个人对美都是有追求的。

所以有些常态化的东西,未必就一定是好的,我们要勇敢的打破枷锁,不要故步自封,让艺术在乡村振兴的路途中彰显出自己的力量。

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 篇6

全球旅游对乡村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旅游发达的国家振兴,节假日,如果多年来疫情防控没有影响,乡村旅游,导致了我们县旅游产业的发展,但仍然缺乏干事、干事到地方人才的思想,我认为我们县应该结合农村地区的主要特点和不同的发展需求,去探索和培养,因地制宜,鼓励和支持更有地方情怀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开展文化旅游行业培训或外出学习、普及和拓展知识,加强对乡村文化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培训,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其综合就业素质;探索政策、税收、土地等优惠措施,通过部门联动,确保农村文化旅游人才可持续发展,建立农村文化旅游人才持续留用激励机制。

“一流”首先谋求振兴工业,一流的繁荣工业是国家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我们镇要坚持与时俱进,以前作后,贵镇域经济发展,港澳加强四麒麟马桥甜瓜产业、蔬菜基地、脐橙产业高和阿木葡萄产业,让村集体努力发挥带头作用,带动大户等农民增收。

通过观看《金秋五课》人才振兴文章,感触颇深。“乡村振兴、人才优先”必须把人力资源振兴放在首位。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创造乡村高质量生活的有力支撑。乡村振兴需要人才,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我们必须努力吸引、留住和培养人才。

工作靠人才,勤奋靠广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坚持党对人的监督,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人才、汇集人才,完善人才留用服务。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职业农民、农村手艺人,大力支持发展农村生产管理人才、二、三产业人才、社会公共服务人才、基层管理人才回流创新业务,继续引进专家系统互动、科技通讯工作,引导高层次人才下乡,农业科技人才,服务基层。要始终强化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以认人才的眼光、爱人才的真诚、用人才的勇气、收人才的大度、聚人才的好途径,在乡村振兴中培养人才。“一流”首先谋求振兴工业,一流的繁荣工业是国家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我们镇要坚持与时俱进

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 篇7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今年怎么干?中央一号文件聚焦重点任务,对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作出全面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举措,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努力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让越来越多的村庄实现产业旺、环境美、农民富。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乡村产业加快发展,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夯实了基础。20__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8.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1%。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

锚定“两多”目标,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充分挖掘乡村在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延伸出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一、二、三产业,拉长产业链条。

探索“两就”路径,让农民就近就业创业、就地致富。要以县域为主阵地,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就业容量大、带动能力强的产业,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创新“两化”模式,推进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各地要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决心改变资源过度开发、要素投入粗放的发展模式,打造绿色健康的新业态,让产业绿起来,乡亲富起来。

广大乡村,是农民群众的生活家园。良好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情期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是重要任务。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民迫切的民生需求,提出“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

抓住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各地区各部门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目前我国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今年要在巩固建设成果的同时,继续在农村道路、供水、用电、住房安全等领域发力,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困难。

优化环境,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农村改厕、污水处理等,都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90%以上行政村。中央一号文件对今年工作作出部署,提出“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改厕”“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

健全机制,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各地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各异,发展阶段不同,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切不可“一刀切”推进,更不能大拆大建。中央一号文件对此作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只有多听农民意见,尊重农民意愿,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到农民的心坎上。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各地区各部门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让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中央一号文件作出部署,提出“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离不开一个个强有力的党组织。各地应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今年要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加强党在农村的思想政治引领,支持农民开展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推进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中央一号文件对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作出部署。各地要对照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各自实际加快构建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开展农村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

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各项重点工作,归根结底要靠党的领导。要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开展省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建立乡村振兴表彰激励制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要完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工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职能作用,把党管农村工作的政治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

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 篇8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并表示“着力选好贫困乡镇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不难看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因此,坚持抓队伍、树榜样、补短板,三力齐发,以高质量的党建推动脱贫攻坚。

抓队伍,激发脱贫引领力。“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实施人才队伍建设是有一定必要的,因为人才是强党建必须的战略资源,是助脱贫最宝贵、最重要的核心资源。在脱贫攻坚这场硬战中,党员干部必须打头阵、当先锋,不脱贫、不收兵。一是打造“生力军”。及时将有足够力量抓党建、管脱贫的村干部充实到基层党务工作干部队伍;二是配强“帮扶人”。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要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为脱贫工作添砖加瓦;三是开设“微党课”。以“党政课堂、厚德课堂、司法课堂、廉政课堂”为主要内容的“四大课堂”,安排乡镇党务工作者系统学习,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的整体能力。

树榜样,增强脱贫带动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党员当先锋、作示范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一要大力培养年轻党员。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确保每个贫困村培养一批入党积极分子,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年轻党员,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二要认真开展组织生活。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都要常态化、制度化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肃认真地抓村党组织“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的落实,将其作为抓党建促脱贫的基本功;三要有效落实结对帮扶制度。要组织党员联系贫困户,推动有帮带能力的党员每人至少结对帮扶 1 户贫困户,真正让党员带动贫困户,盘活整改组织。

补短板,提高脱贫保障力。紧盯牢基层党建薄弱环节,为脱贫攻坚扫清障碍是重中之重。一是领导能力虚弱化。自村民自治深入人心以来,大家开始重视“自我”,而致使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受到挑战,导致党组织影响力有所下降;二是基层基础保障不足。村级组织建设投入匮乏,政策资金配套存在“撒胡椒面”现象,难于捆绑统筹使用,造成硬件建设滞后,如村部建设、党建配套设施、远程教育等较为落后;三是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薄弱。一些基层党组织只侧重于送钱送物、硬件建设,搞形式化、规模化,而忽视思想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能将其内化为党员干部内在的、自觉的精神追求,激发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路和积极性。

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 篇9

党建引领扶贫新模式通过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切实把握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的内在联系,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聚焦重点,真正把党建资源转化为扶贫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突出党建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党建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模式,能较好地解决贫困地区发展产业的资金诉求问题。在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力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党建引领扶贫的新模式有进一步完善和复制推广的空间。

调优干部结构按照“选优配强”的原则,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选派文化素质高、年轻优秀的致富带头人、返乡党员、退伍军人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通过在产业链、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生产小组上建立党组织等方式,不断延伸党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促进“抱团发展、联动脱贫”,解决村支“两委”作风软、效率低、不作为的问题。

提升干部能力采取集中轮训、示范培训、外出考察等形式,对村干部实行全覆盖式培训,拓宽村干部视野,逐步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和发展意识,提升村干部带领致富、带头脱贫的能力和本领。同时,建立健全基层干部脱贫任务考核机制,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确保学有实效、学以致用。

压实干部责任严格制度落实,层层压实责任,坚持标准不降、程序不减、要求不变,从严从实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增强党员千部的全局观念和抓落实的意识,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培育特色产业基层党组织应加强与地方金融法人协作,积极扶持本地特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公司十合作社十农户(贫困户)十基地”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搭上企业的“快车”脱贫致富。农商银行要向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让其投资入股专业合作社,这样既化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又通过利益联接机制让贫困户凭借股份获取稳定收入。要结合贫困户流转土地、企业雇用贫困户劳力等,推出配套帮扶措施,实现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的“造血式”脱贫。

凝聚攻坚合力积极探索各级党组织结对共建,通过贫困村同城镇居委会、贫困村同企业、贫困村同社会组织结对等多种共建模式,为脱贫攻坚带来新资源、输入新血液、汇聚新力量。特别是要在推进扶贫劳务协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建立完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和本地贫困户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切实提高农村劳务本地消化能力和就业脱贫覆盖面及成效。要大力培育先进典型,精准提炼工作模式,做好重大典型、先进经验的宣传和推广,充分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加大党组织激励关怀力度,开展脱贫攻坚党内表彰,对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符合条件的优秀党员干部加大培养使用力度;对扶贫一线干部的思想动态加强跟踪了解,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激励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苦干实干、担当作为,决战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 篇10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大任务,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现如今,各个乡村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角度,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推动乡村振兴思路更明、干劲十足。

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论述,让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__重在领会重在实践重在落实要做到知行统一,把__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一要把__落实到决胜脱贫攻坚的奋斗目标中。领导干部要把脱贫攻坚当做当前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和最紧迫、最坚决的任务,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脱贫攻坚中,全面抓好脱贫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此次国家级考核任务工作。

二要把__落实好实践好发挥好。省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县委也制定了贯彻落实方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系统性、长远性和近期目标,要坚定不移把生态保护摆在核心位置,像对待生命一样呵护生态环境,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

三要把__神落实到从严管党治党各项举措中。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方略第一条是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最后一条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做好党和国家事业前提在于党的领导,保障在党的建设,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关键的理念,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全面压实“两个责任”,要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动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择不扣贯彻落实,要强化干部管理,持之以恒整风肃纪高压反腐,着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

四要把__落实到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中。脱贫摘帽需要各乡镇各部门互相配合,一定要早部署早谋划,要趁着学习贯彻__的东风,全力以赴、全面动员,亲临一线督促指导攻坚克难解决问题。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全力抓好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确保各项目标圆满完成。

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 篇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不仅要统一规划,还要有突破的精神,不断进行方法创新和探索。在我区,许多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革命象征,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只有激活承载着许多红色文化的乡村地区人们的红色记忆,激发改造乡村的奋斗意识,才能在乡村振兴中实现突破。

那么,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红色文化的作用呢?

产业是动力。紧扣本身红色文化优势,讲好红色文化故事,唱响红色文化歌曲,建设红色文化高地,拓展红色文化产品,创意运用红色旅游发展形势,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红色文化产业链。我区许多乡镇红色资源丰富,各地应充分发挥这些红色资源优势,致力于建设以红色要素为主体的特色城镇。根据地区科学制定红色旅游发展计划,从挖掘整理、修理保护、线路计划、景点建设、宣传推广等方面,制定顶级设计,共同实施红色旅游重点开发建设项目,形成红色旅游拳品牌。

人才是关键。红色文化的专家是传播和开发红色文化的主力军。因此,培养一批道德水平高尚、专业素质优秀、业务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是推广红色文化的关键。政府应给予政策和资金充分支持,保障红色文化员工在职培训。同时,鼓励红色文化乡村地区村民宣传红色文化,给红色文化领域特别贡献的优秀人才奖励,调动文化工作者的参与热情,为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创新是核心。传统的红色文化很难吸引当今消费者,特别是以青少年为中心的新兴消费者群体的关注,动画、动画、歌曲等多种形式符合这部分人普遍对时尚感到敏锐的心理特征和对新鲜感到好奇的审美心理。因此,可以尝试将经历风雨、沧桑的战场等纪念地、革命会议遗址、旧居等纪念馆、革命前辈使用的遗物等纪念物,以动画形象制作文化创造产品,形成红色创造产业,通过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街向国内外销售。

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 篇12

千年以前,有一条长河,它西入长江,东连太湖,跨越时空,奔腾不息,名曰“胥河”(今又名芜申运河),于东经119°15′,北纬31°10′处静静流淌,两岸孕育的村镇星罗棋布,我们的主人公——安徽省梅渚镇周家村,便坐落于胥河南畔。

“胥河,吴王阖庐伐楚,伍员开之,以通松道。”开凿于公元前506年,是现有记载的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星河流转,时光荏苒,2019年6月28日,定埠港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运营,进一步拓宽了航道,便利了货物输送,胥河作为水上高速延续着使命,发挥着重要的航道运输作用,不遗余力。伴随着响亮悠扬的鸣笛声,数艘货船沿着胥河缓缓驶来,码头上设备轰鸣,泊位上吊机装货,南来北往,从这儿集散中转上船,继而发往世界各地。

新改造的芜申运河是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二纵六横”中的干线航道,是长三角地区的水上交通“大动脉”,周家村位于苏皖两省三县交界处,紧邻芜申运河,定埠港的建设和通航,给周家村带来了发展机遇。该港口主要承担“一地六县”区域内货物运输和中转任务,设计年吞吐量255万吨,年通航能力290万吨。从建设伊始,郎溪县定埠港综合物流园有限公司若是需要劳务人员,便会与周家村联系。2019年9月,周家村在全县率先成立村级劳务公司,免费对村里的富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承接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等劳务项目。

“我是2021年8月份通过村里劳务公司,来到码头上班的。老父亲身体不好,就近上班能照顾家里老人小孩,很方便。”“90后”村民许哥保如是说,作为受益者之一,他在定埠港从事电工工作,一年能挣到8万元。而此前的十多年,他一直在南京、溧阳等地打工,现在终于可以在家门口找到合适的工作,和家人团聚,无需再度远行谋生了。

依靠着对港口劳务合作,不仅村民们能就近就业,每年还可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

同样,得益于邻镇社渚“中国青虾第一镇”的辐射带动,2017年,周家村通过自筹和争取项目资金,以每亩600元流转开发闲置土地,建成了一期260亩的青虾养殖扶贫基地,按照每年1200元/亩的价格承包给农户,每年为村集体稳定增收15万余元。2018年,二期青虾养殖基地建设完成,当年青虾养殖基地收入超38万元,占比村集体收入71%以上。2020年,新建一个三期100亩左右青虾养殖场,与此同时,青虾交易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也已完工并挂网招租成功,每年租赁收入4万元。据统计,周家村以青虾养殖基地为核心,带动周边群众20余户,养殖面积扩大至500余亩,群众增收100余万元。

同饮胥河水,共谋产业兴,为推进青虾产业协同发展,溧阳、郎溪苏皖两地联手,共探生态补偿机制,共建青虾“新型科技+生态模式”绿色发展样板,而梅渚与社渚两镇交界,密切的来往不仅为周家村刮来了青虾养殖的致富旋风,更将当地传统美味“梅渚素鸡”远销江浙一带。区域发展,交通先行,为进一步满足民间群众频繁的商贸往来、旅游、探亲等出行需求,2022年1月18日,作为苏皖合作示范先导区,梅渚镇开通了至社渚镇的首条省际毗邻公交线路,促进两地民生领域公共资源共享、公共服务一体化。

对外,周家村注重产业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对内,周家村潜心挖掘文化底蕴涵养品牌魅力。

从西汉流传至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跳五猖”是当地村民为缅怀西汉治水英雄张渤而创立的一种民间祭祀神舞,是历史、民俗、原始戏剧的综合体,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

周家村依托辖区非遗资源优势,制订旅游扶贫计划,将“跳五猖”融入到乡村旅游活动中,并依托项目资金,投入200余万元修缮表演基地,完善全村的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贫困户通过参与非遗表演也能够领取演出费及一定的资金奖补。将“跳五猖”树立为一块响当当的文化品牌,既传承了优秀传统“非遗”傩文化,也带动了农家乐、瓜果采摘等相关产业发展。

从最初村集体经济不到5万元的窘境,到2017年摘掉“贫困村”的帽子,2021年突破百万大关,贫困村一跃成为“明星村”,这一切归根到底是周家村善于抓住机遇,挖掘文化资源,发挥区位优势,这其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占据成功因素首位,因为,所有的规划若是没有人去践行,都只会沦为空谈。

周家村的发展离不开党领导的指导谋划,离不开村两委的担当作为,更离不开村民间的团结配合。在认识到村里困难时,是村书记郑万富主动挑起乡村振兴的大梁,带着一批有思路、有闯劲的村“两委”班子主动求变,全面核查整合老资源,发包荒山、水面,洽谈宣传,利用胥河做大做好水文章,依托定埠港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深挖非遗文化开拓文旅服务,是党群同心同德,才能聚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共塑美丽乡村。

胥河之滨,土地沃沃,梅乡渚水,人杰地灵,乡村振兴的故事还在继续,周家的美好生活也未完待续。

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 篇13

今天第一片组开展“传承红色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带我们参观中共宁国特支纪念馆,重温了入党誓词,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宁国特支的历史与精神,虽然时间不长,但却是中共在宁国境内的第一个党组织,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扩大了共产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在中共宁国特支纪念馆,面对鲜艳的党旗,党员同志们庄严肃穆的重温了入党誓词,让我牢记践行入党誓词的坚定决心和树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坚定信念。活动中我们还走进了畲族村,参观了乡村振兴红居民宿群。乡村振兴是一篇大的文章,当我听说红居民宿群是盘樟村通过农村闲置用房流转,打造的特色旅游项目,对我的启发很大,作为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者,我们要为乡村振兴工作持续发力。接下来我们要针对我市农村产权交易存在的问题以及出让人相关需求,

一是总结提炼上海、江苏、浙江等先进地区在交易方式选择、项目推介方式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加以借鉴。

二是探索建立“一地六县”产权交易共同市场,加强与湖州、常州、无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接、沟通,以统一交易公告、统一信息发布为突破口,探索建立“一地六县”产权交易共同市场。

三是强化交易信息互联互通,积极与阿里拍卖、上海联交所沟通,推进我市产权项目信息在长三角产权市场互联互通,集聚竞买人(投资人)资源,为农村产权保值增值提供高效服务。

乡村振兴工作心得体会 篇14

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作为在海外留学归来的学子,能够学以致用,为家乡的产业振兴作出贡献,是件特别幸福和有意义的事情。作为乡村振兴报告团成员,我有幸参加了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会上,听到陈敏尔书记说“产业振兴要在改革创新上精准发力”时,我特别激动。会后,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我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我认为发展现代化农业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源动力”。近2年的创业经历,让我明白了推动现代农业标准化、科技化、品牌化建设的重要性。在种植端,我们为农户建立标准化种采摘流程和质量追溯体系;在生产端,我们引进智能分选设备建立严格的分选标准;在销售端,提出“可以喝的橙子”的宣传理念。未来我计划打造5000亩自有基地,5万亩公司农户合作基地,1万平方米冷链物流基地,全面建设物联网,成立科研大数据中心,在终端用消费者的喜好标准,提升我们的分选和运输标准,同时传递给种植端,改善种植标准,形成全产业链的互联互通。

我认为保持可持续发展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动机”。乡村振兴一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首先就是要做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在创业之初,我便决定要用鲜果销售和深加工齐头并进去发展奉节脐橙产业。其次,要做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让绿水青山成为致富的源泉。最后,要深度融入乡亲们的实际生活中,从就业上和人文关怀上帮助其解决具体问题,让他们有所得、有所获。

我认为融合本土传统文化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金钥匙”。乡村振兴一定要寻求多样化的产业发展模式,挖掘当地特色传统文化,推动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山橙时代基地所在地毗邻渝宜高速,临近神女峰机场,隶属奉节县重点打造的三峡之巅大景区范围,拥有独特的区域位置和便利的交通,因此,我想深度挖掘奉节的传统诗词文化,打造以诗橙文化为主题的观光农业园,将人文风景和自然风景进行完美结合。

我认为与专业机构深度合作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催化剂”。高校不仅可以提供人才,更是创新的源头。我们和专业机构深度合作,不仅为高校学生提供定制的实习课程,还和专业机构共同开发奉节脐橙深加工产品,合理规划引水渠,科学设计水库位置等,提高农业抗自然风险的能力,我们还将联同国内和国际专业机构一起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做到空间布局和时间布局上的相辅相成。

我认为人才振兴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定心丸”。乡村振兴必须吸引返乡人才和下乡人才,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回到乡村,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人至少要具备三颗心,一颗爱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初心,一颗对待事业精益求精的匠心和一颗越挫越勇迎难而上的雄心。在乡人才更是产业振兴的中坚力量,对他们,要做到将心比心,以身作则,授之以渔。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中国农业的美丽前景和美好希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大美乡村必将迎来它最值得期待的振兴时代。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