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通用8篇)

发布时间: 2023.01.10

生活是多元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想法,记录一篇篇心得,表达一份份情绪。心得体会可以反映这一段时间自己的状态和情绪。那我们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栏目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十分有幸参加了本次江苏省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师网络培训,本人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xx年版),开阔了视野,有了全新的全面的体验。《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沉淀,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观察、重操作,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体验性经验。其次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地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学生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下面本人就结合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进行浅淡。

例如,数轴的认识,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全班分为三个大组分列排好,第一位同学举一个箭头代表方向,任意指定某位同学作为原点位置,把o写在大卡片上,挂在相应的同学的胸前。各人代表数轴上不同的整数点。由教师发出-3,1、大于2的数等指令,符合教师指令的同学要举手,比赛各个小组的正确性高低。学生通过扮演实数,合作成数轴这一游戏,既掌握了知识,对数轴的数和点有了深刻的了解,又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再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节课时,本人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配合演示,给学生视觉的刺激。整个过程不是仅仅为了回忆,而是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及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果能,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它的计算方法了。让学生明白可以用剪拼法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求面积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知。这样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促进知识内化,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

多让学生参与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远比我们老师口头说教的效果好得多,所以,我认为我们老师应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这是获得基本活动经验的前提和核心。没有经历数学活动,就谈不上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

教授的讲座中重点分析了20xx年新课标修订的背景与要点、新课标的理解与表达、课标内容的变化及相应的教学建议,听完讲座让我对20xx数学新课标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也认识到新课标需要后期慢慢去阅读并理解。史教授一开始就重点强调了新课标中将“数学核心素养”集中到“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解读了核心素养的一致性、阶段性和发展性。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在学生参与其中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就需要我们以后数学的教学过程紧扣新课标。史教授还重点分析了新课标中的变化,整体的领域没有变化,对内容进行了调整,形式上基于抽象结构,理念上更强调核心素养,这些都需要结合后期教学实践去理解。

下面就我印象深刻的一些观点进行简单梳理。

一、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集中到“三会”上,就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趋势

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都包括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个领域没有变化。但是,为了更好地适用于四基的教学,或者进一步说更好地适用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这次课标修订有个总体趋势是这样:在数与代数中要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并且把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去;在图形与几何中,更加强调几何直观,这样的话就增加了尺规作图的内容。增加尺规作图就是在小学数学中要增加一些操作;让学生在这个操作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本质,感悟数学这个概念对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三、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一致性

第一个原则,不单纯介绍概念。就是说,像过去说角的概念,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然后,不比较角的大小;也不讲角的计算。这样的话,这样的教学也是不好的。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研究,我体会到作为数学教师要不断分析初中数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学习反馈,在教学实践中创新自己的教学策略。我们不应只关注学生的期末成绩,同时也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自己的数学素养。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方法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构建情境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兴趣,达到分层学习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名学生都能取得进步。

取得取得进步。

根据现代教学理念,初中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导向,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目标。努力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先驱者、探索者和创新者,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务,很多老师不顾学生基本的学习感受和个体差异。在机械训练下,学生会感觉严重疲劳。老师只是单纯的复制知识,没有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恰当,学习心理是否正确,也没有真正关心学生的心理情绪。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的,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但很多老师往往不理解有效教学的内涵,盲目地以极快的速度进行教学,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学生不再喜欢数学,数学成绩也相应下滑。如果老师教学能力存在不足没有充分把握数学教材的意图,设计的教学活动就不能满足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精神,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教师只局限在教材的内容上,不引导学生进行拓展,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活动。我们往往把期末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唯一标准,以成绩来评判学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没有达到很好的教学评价。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师将部分巩固任务转移到课堂学习上,这将导致许多学生在课余时间没有学习更多的知识。初中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和兴趣是不同的。通过对数学课堂的仔细观察发现对数学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堂上会有积极的表现,但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会表现出浮躁。因此,中学数学学习需要一个长期、渐进、完善的过程。

为了达到高效课堂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措施:

1、与信息技术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应是非常紧密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话语中的理解和信息技术的处理。例如,学习乘除法的内容,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展示教师事先准备的教学内容。

教师通过教学展示出相应的内容并标注重点,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的重点。另外,通过展示教学的相应内容,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清学习的层次,把一些与问题有关的知识点一点一点地整理出来,找出自己不熟悉不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合作与交流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集中展示向题让学生有更清晰的了解知识背景,让学生对知识的整体部分有更全面的了解。

2、开展数学课前

预设问题

我们应该给学生一种动力,让学生通过这种动力更加热情地学习数学知识,通过课前预设问题让学生有挑战的动力。例如,在学习一章新的知识前,老师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上学生快速反应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正确进行小组加分给与奖励,如果学生出现错误时,其他同学可以纠正加分,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精神。

3、拓展教学

我们应打破传统思维,丰富教学结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学生完成问题探究后,进一步拓宽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要注重角色的转变,不再把自己当作课堂的控制者,而是把主动权和话语权还给学生,成为学生的启蒙者和引导者。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合作式教学

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容易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将学生分成小组,学生之间进行合作、讨论和互动。通过讨论,教师只需了解整体情况,针对难点问题给出具体的指导,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引发不同的火花,甚至以教师没有考虑的方式思考。

5、分层次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只有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态度和学习效率。

6、结合生活解决

实际问题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点部分,是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我们应将理论知识与具体事例相结合,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使学生计算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例如一次方程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分配问题、利润问题等。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关系,写出相应的方程,最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来解决问题。

总之,随着教学的改革,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最科学合理的方法掌握和巩固知识,要做好引导和解决问题的工作,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要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反思。同时教师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不再惧怕。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

近期我们科组组织学习了《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程标准》,学习体会如下: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新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喜欢数学要做到: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注意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更深入细致的学习和理解。实施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因此,无论是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方案,还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

最近,再次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从“备教材”到“备学生”

在备课过程中老师们能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学生不仅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在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设置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单一知识目标为多元目标,教学不应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应该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提高,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学科思维的同时,给学生以丰富的内心体验和个人感悟;变统一目标为多层目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变固定目标为开放目标,教师要设身处地关注、呵护、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以及具体需要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搜集相应的教学资源或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只有事先“备好了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从”重视结论”到“重视过程”

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来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任何新知识都有它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压缩掉这种过程,就知识教知识,那么学生只能得到零散的孤立的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是知识的积累,而不能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扩充和改造。教学主体的主动性是主体自身获得新知、形成技能,有所发现和创新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知识的这种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教学,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到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使知识很好地内化,使认知结构发生质的变化,以“探索”的形式来“活化”主体的主动性,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迁移以及技能的形成得以通过“自我建构”的方式实现。

三、从“学生听”到“学生说”

学生的话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关注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还要求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学会数学思考,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说理。而学生往往不敢说,不想说,说了没条理,也不能紧扣题目本身,不但缺乏最起码的完整性,更谈不上应有的条理性和准确性。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学生“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以学生为本,先学后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满堂灌,其中学生能说、能做的绝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多说”就是最基本的要求。新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高效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启发、点拨的作用,尽量让学生多说,比如课中自学,老师出示课题后给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学,然后学生先简单回答,接着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重视小组合作交流,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说,然后再同桌说或小组说,最后班上汇报交流再说。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在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和同学进行交流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从而“多说”,更好锻炼说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6

20xx年4月21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正式发布,将于20xx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相比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本次课程标准修订之后主要在“结构体例”“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附录”等八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变化。

数学的本质是: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和关系;基于抽象结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这一具体阐述帮助我们很好地认识数学的本质,明确抽象、推理、建模是数学发展的三个基本思想,“通过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数学的概念和运算法则,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的发展,然后通过建模建立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一、夯实老内容,领会新导向

通过学习不仅夯实和重温了课程标准的老内容,更是解读了20xx版新课标的新增内容和导向。课程标准从20xx年出版到20xx年出版,再到今年的20xx年出版,基本上每十年改一次。今年新出版的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中的基本理念和结构特征,与20xx年版的还是有不少的变化。在基本理念中体现了“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要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重点对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整合。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中,要通过学业质量的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主要依据。20xx年的新课标主要有三大变化:

(1)从“被动”走向“主动”:“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数学课程作用于学生,而“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本人在参与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形成的。

(2)从“双基”走向“四基”:“20xx版课标”在课程性质中要求学生掌握“双基”,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提出“四基”,而“20xx版课标”在课程性质中要求学生掌握“四基”,是“20xx版课标”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四基”目标的明确与强调。

(3)从“成才”走向“成人”:“20xx版课标”在前言中强调“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将“20xx课标”中的“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详实为“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奠定“成人”的基础。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发现新课标并不是高不可及的“高大上”的标准,平易近人的马云鹏教授结合吴正宪老师的实际课例,把专业理论化成通俗易懂的概念,为我们讲解内容结构化的教学变革。结合实践来解释主题结构化的意义,从吴老师有关“小数”的课例中入手研究,来诠释:“结构化突显内容的关联性,有助于知识与方法迁移,促进核心素养形成。”强调内容结构化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整体理解,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把握,从基于单元的整体分析,对关键内容的深度探究,再通过核心概念的感悟,和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促进学生整体发展,逐步形成核心素养。特别介绍了具有整体设计思路与内容结构化有密切关联的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框架,强调了深度学习和单元整体教学可作为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的路径。与吴正宪老师的课例相结合,详细讲解了以下四个方面:

1、理清单元与学习主题的关系。单元就是以单元为形,学科本质为魂,基于学科本质来分析、确定核心概念。“大单元”或者是“系列单元”是基于自然单元形成的主题的核心概念,单元之间和内部都有知识的关联。

2、确定单元中的关键内容。更好地体现核心概念的内容,其中关键内容就是指向核心素养。

3、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它是基于学生的基础和前概念。

4、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它就是组织围绕关键内容的学习活动。

三、新名词的解释

我们老师往往纠结于专业术语的新名词,困惑于他人对教学的初步结论。马教授寥寥几句就能化解心中困惑,不得不佩服专家的高视角和丰富的研究积累。比如什么是“整合思想”,马教授强调“就是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在核心素养的内涵与阶段表现图中,使我们更加了解到了,在小学阶段,更多的体现的是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感受”,在初中阶段,更多的培养的是其“能力与观念”。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通过本次学习,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双减”背景下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让我们课程改革的内容、形式、方法等向着纵深延伸。作为一线教师,更应该加强学习,进一步研究新课标的变化,紧跟课标步伐,提高自我修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7

《课程标准(20xx年版)》提出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适宜的、满足发展需求的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的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公平、注重质量的教育;良好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的方式应该是探究性和渐进性的,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去认识新知识。新的课程标准以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知识情景为出发点,为学生从事数学活动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看一看、说一说,把观察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较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课标》的精神值得我们教师学习改变不适宜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师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注重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交流机会。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实际效果很好,但现实的教学中有部分教师还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没有充分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一点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改进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标》的要求合理。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以自己熟悉的生活为问题创设情境,另外也要强调解决问题的多样化。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能力。还有教师面对学生存在差异时,要学会因材施教,尊重个别差异的存在,寻找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因为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我们承认这种差异。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的过程。而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如何发挥?处理好教师主导和教师角色之间的关系;面向全体,注重启发式的学习和因材施教;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学习《课标》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和应用的理论知识。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背景,积极贴近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引导学生启发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三、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数学方法不一定都是一样的,哪种有利于学生自身学习的方法,教师应该认可,尊重差异。

通过本次学习,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数学课标的知识,以后我会用这些理论知识指导我的数学教学。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8

最近,学习了《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的全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标,明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恰当的教学段,努为学创造个良好的有利益学全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就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师。”兴趣是学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动有趣的情境,如运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等,激发学的学习兴趣,让学在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的灵,充分调动学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把学习作为种乐趣、种享受、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熟悉的活背景引,让学感受到数学处不在,使学对数学产亲切感,激发他们到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学具,让学多动操作,脑并,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的创造性。数学源于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在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在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实践、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式”实践证明,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学会与他合作的法,进认识我、发展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法。不但确了学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主学习的能,满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让学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对新课程改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活的联系,使学从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GZ85.cOm延伸阅读

数学课培训心得体会精选8篇


或许说不准就突然有了新的想法了,需要用笔、用心去记录。很多人都会因为某些事物产生感悟,并记录成文字性的心得体会,什么样的心得体会才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呢?

数学课培训心得体会(篇1)

通过暑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我学习到了许多教学的方法,解决了一些在教学中的困惑,受到了较大的启发。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体验学习是在新课改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参与思维的形成过程、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精彩、探究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的建议,可见体验的过程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体验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能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之间架起一道无形的桥梁。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结合“四基”、“四能”,灵活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

伴随着新课标“四基”、“四能”的提出,紧跟着解决问题多样化的脚步,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被推向前列。而研究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是否“有效”。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的资源,吃透文本中的“八个着眼点”,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才能设计切合实际的目标,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

二、准确把握教师角色,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解放自身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取本领,真正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例如在教学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时,老师先不告诉学生而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提问题、想问题、钻研问题。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先决条件。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不再只是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圣人,而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真诚的合作者。课堂上教师不仅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对这些有热情?因此,在备课时也要充分了解学生,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思维特点及生理心理状况进行分析。

数学课培训心得体会(篇2)

20xx年8月13日,我参加了海口市龙华区组织的暑期培训,还有20xx年,我参加了海南省20xx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初中数学的课程培训,现将我培训后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培训的几点收获

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很多专家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上,各位专家都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各位专家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通过反思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工作上争取精益求精。

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而本次培训中,尤其是教师心理调适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并获得了更多的方法,这对自己是一种鼓励。鼓励新教师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培训是我对研究型教师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师教书是一方面,但是科研也很重要,我们要学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可能参与一个大的课题比较难,但是科研意识却不能忘记,它应该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因为这种实践加理论的科学方法可以加快我们的成长速度。例如,我们的教后反思。把每次的成功之处和不足、困惑记录下来。可以方便我们从中找到不足,总结经验。当然,不足要通过教育专家或者向专家、老教师请教解决。

培训是我们认识到教育是个大工程。专家讲座使我们对家庭教育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家庭教育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共同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严密的教育体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继续,家庭教育是其他教育机构不能替代的。

二、重新认识教师这个职业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

第二,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更要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意识。

三、学会终身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更多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做事与人际交往。教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那么相对来说,工作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

2、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喜欢听你的课,进而喜欢听你的指导。这就要求个人魅力不断提升,在积累经验中获得一种平和优雅的心境,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赖。热爱学生,真诚可以是一面镜子,也可以是一种无敌的武器,对待学生,对待花样年龄的青少年,除了真诚还能用什么方式来打动他们,获得他们的信任呢?在教师生涯中,我将本着对学生对职业的热爱,坚决地走下去。

3、在实践中反思自我。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要不断反思,书是最好的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要想从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少了这个环节;不断的反思、改进。教师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并且能将这种方法深化为一种理论,这便是做一名教师的最高境界了。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在这短暂的十几天里,我收获的是那一份份充实,当然在我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我会虚心向教师们请教的。我会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用愉快的心情对待每一天的工作,争取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我无悔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

数学课培训心得体会(篇3)

20xx年xx月xx日,我参加了靖边县教育局组织的中学数学教师新课程改革培训的学习活动,来自山西省太谷县五中的廉晓红老师给我们用新的教学方法上了生动的一堂课。这次的培训使我更加领悟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也使我认识到了作为新教材的一名数学老师身上责任的重要性。不仅使我对新课标下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主讲人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课程充斥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使我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通过参加这次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培训,我对教材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我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作用。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变“双基”为“四基”

《20xx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原有“双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要求,即“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里的基本思想是指支撑数学科学发展的思想,核心在于数学推理、数学建模。如何让学生获得数学思想,关键要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抽象过程。这里的基本活动经验,对学生而言,所谓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围绕特定的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学生经历了与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之后,所留下的,有关数学活动的直接感受、体验和个人感悟。经验的特征:具有数学目标的一种结果,是人们最贴近数学现实的部分。基本的数学操作的经验,基本的数学归纳的经验,类比的经验,思考的经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经验等等。学生操作未必就能获得经验,必须帮助学生归纳。基本活动经验在每个领域中表现不一样,就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化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数学直观。

二、改变教学目标

我们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把“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数学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带着思考,带着收获,并努力付诸于实践。多关注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多倾听、鼓励、宽容,超越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多重视自主学习与价值引导相结合,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多着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三、改变数学教学方法

1、新课标要求“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即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但不能替代学生探索、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导作用。

2、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合作学习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3、优化教学设计、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4、合理使用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教学只是要求讲解知识点,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独立学习转向了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式学习。

5、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怎样能使学生动起来?

(1)激发学生在课前准备阶段动起来,导学案的利用。

(2)引导学生在导入新课阶段动起来。吸引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

(3)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动起来。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在练习中我们不但要学生动口,而且还应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表情、甚至可以把教室当作舞台让学生去表演。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直观的情景下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

数学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愉快学习的一种形式;最后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初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总之,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交流,我受益匪浅,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有了解决的方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有对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也有了明确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日趋成熟。

数学课培训心得体会(篇4)

5月13日,我和几位数学教师前往黄山初中观摩了三位老师数学优质课。半天的听课学习我收获很大,下面就这半天的听课情况谈点自己的感受。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让他们走向成功。

二、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牢固掌握。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要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教师要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了解学生的情感,以多表扬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堂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五、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以上是我听课的几点心得体会。各科的教学理念都是相通的,我以后要把通过听课学习到的优秀经验,用到自己的的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课堂也更加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课的教学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数学课的魅力,充分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数学课培训心得体会(篇5)

x月x日我有幸被学校安排参加了xx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文化研究观摩研讨会。本次会议主要是向全体教师展示高新区在构建课堂文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及观摩了三节渗透了课堂文化理念的教学课。

我听了三节课分别是

第一节、x老师的《厘米的认识》。田老师先通过故事《阿福的新衣》引入,通过学生对“拃”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对单位厘米的需要,进而引出课题。本课亮点:

(1)让学生经历一个思考过程:一根小棒的长度_____数根小棒连起来测长度________将数根小棒下方标上数字(即得到尺子。

(2)认识尺子,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特别是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x老师的《认识平均数》。于老师先通过两名选手以前比赛成绩,让学生决定应该派谁上场。有同学说比总分,但两人场次有不同,进而提出用平均数来衡量。介绍了两种思路:移多补少及先总后分。

第三节、x老师的《方程的意义》。本课亮点:通过天平让学生得到不同的数学表达式,进而让学生小组交流,得到不同的分类:即是否为等式或是否含有未知数,从而得到方程的定义。

另外大会还安排了高新区各学校交流构建课堂文化报告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会上提出了一些我们平时头疼的事情,比如学生老插话怎么办;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不举手怎么办;计算老马虎怎么办;学生不能完整表达怎么办等等。另一个体会是高新区在研究上,收获甚微,甚至是将简单事情复杂化。

听了报告会,我感慨万千:一些现象完全是小学阶段孩子应有的行为,老师硬是将他们教育的达到我们认为对的要求。是否违背了孩子的发展规律,是否束缚了孩子的思维。我们应该尊重个体差异,承认学习方面孩子有好有坏,发展孩子各方面的特长,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去管某一部分孩子,而是都要管,只是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分数上。

到底应该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应该教育出怎样的孩子,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我很迷茫,希望在以后教育的路上找到合理的答案。

数学课培训心得体会(篇6)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1、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3、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4、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5、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6、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1、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3、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4、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5、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6、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

8、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数学课培训心得体会(篇7)

20xx年8月22日,我有幸去罗庄七小参加罗庄区数学教材培训活动,现在我把听课后的心得体会向老师们作一个汇报。老师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也不具备教学专家那样的水平,还不能把课的所有内容原封不动告诉大家。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说得不好的地方,请老师们谅解。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

(一)还数学课堂安静

听完课,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次老师讲课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开课在我眼里是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还有那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一个比一个美,让我们可望不可即。而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二)课堂教学体现数学味道

很多老师心里想,数学课堂肯定体现数学味道,这还用说。老师们都知道,为了迎合课改的精神,一些公开课,老师为了让数学课堂更加充实生动,更加吸引学生,老师在教学中加入大量生活方面知识;为了扩展学生知识面,老师又加入了相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为了丰富课堂语言,有感情,用着诗意一般语调讲课;为了节省时间,用了大量画面精致的课件。一节课下来,涉及的科目很多。学生不知这节课到底是什么课,数学课也像,自然科学也像,综合课也像,最终成了“四不像”。但这次的课堂却体现了数学应有的味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次讲课内容多样,不像以前公开课那样多讲几何知识,或讲简单数学认识。对于一些抽象代数知识是避之若骛。这次教师主要讲了六年级的《比例的性质》和《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练习内容也是设计的丰富多彩;二是重视数学语言表达,教师语言简洁精炼,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话,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注意学生语言的严谨性。

(三) 是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间变化的关系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为了迎合课改的精神,老师把合作学习看成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认为课堂上有了小组合作就有了课改意识,就是一种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把学生独立思考说成是一种封闭的弧军备战,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于是在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任课教师把合作学习到了“随手拈来”,“动辙合作”的地步,从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次公开课上很好的处理了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间的关系。就是需要讨论的地方采取了同桌或前后桌间互相讨论。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一律强调学生独立思考。不像以前一节课闹哄哄地多次合作、讨论。事实上,新课改所倡导的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并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我们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丢弃独立思考,首先应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独立思考,他还有什么创新呢?

(四) 多媒体的大量运用

最后我简单地说一说有关多媒体的运用,老师们都知道,数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直观形象展示给学生。这次课件制作水平相当高,而且使用效果好,克服以前课件华而不实的现象,学生的专着力只在课件表面的画面上,没有起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课件成了摆设。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为教学服务,不能主次颠倒。

以上是我这次听课后的感受。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改革走到今天,已经由当初的羽翼末丰逐渐成熟起来,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最后,也祝愿老师们在自己的教学园地这块实验田里结出丰硕的果实。

数学课培训心得体会(篇8)

作为一名一线数学老师,就必须对数学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在这一轮小学数学远程培训中,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再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二、注重生活数学,切实提高数学素养。

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产实践,所以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学生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

三、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四、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既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又突出创新精神的鼓励。学生要好质疑问难,喜欢探究问题,好问“为什么”,能言善辩,不管对、错,都要真实地吐出心里话,同时形成运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既重视德、智、体、美诸育的整合,又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数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还要我们教者细心揣摩发现与数学背景相关的素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断探究,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不断发生的问题,真正做到“用科学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6篇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观看了某些作品后产生属于自己的体会叫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6篇,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1)

近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学习中我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都会以这样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巩固、课外拓展。课前预习具体让学生做到: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决。

2、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3、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思考自己那些地方还没有读懂。课内探究过程中做到具体解决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再解决老师提出的学生尚未想到的问题。此环节的实施,关键要做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合作探究学习为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从而做到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后巩固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对当天学到的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复习,在教学中我采用课堂随堂检测卡的形式。课外拓展就即咱们平常所说的以一篇带多篇,通过学习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发学生去阅读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通过学习一篇文章推荐、激发学生阅读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二、扩展学生的阅读,以名言警句、优秀诗文、中外经典等引领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于我们有59人的这个大班怎样完成课程目标中的这些要求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诵、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品读三管齐下的办法。具体操作如下:

1、名言警句背诵

名言警句用简短的话语向我们昭示了许多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为它比较短,容易背诵,而且蕴含的道理让人一读就懂,所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鉴于此,我在班里组织了进行名言警句积累的活动,上课铃一响,同学们便依次站起来背名人名言,全部背过后,再进行新课的学习,此活动从我接这个班开始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古诗文诵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文教局对我们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的要求,怎样让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做到扎实有效,为此我想尽了办法,因为我班人数比较多,如果在课堂上依次检查学生们的积累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我采取了运用古诗文积累过关卡的形式。即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人员背诵,发放过关卡,有他们再去检查他们组其他成员的背诵,并且负责发放过关卡。过关卡积累到3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学士,积累到40张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院士,积累到5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博士,积累到70张则被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博士后。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我还采取了与学生共同背诵的形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此种活动的方法还在积极探索之中。

3、中外经典品读

对于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我则主要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分期分主题向我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并且保证每本书抽出两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内阅读,其余部分在课外进行阅读,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综合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1、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开展课题研究作业,如:挖掘传统节日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推进课题研究、主题学习实验、经典诵读实验等,在研究过程中,我通过调查、分析,明了了实行这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组撰写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且根据各个课题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

2、布置主题教育作业,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会做人。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是,有时一味的说教,讲大道理,不如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感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为此在平常的作业中我经常布置一些体验性的综合性作业,例如:今天我当家,我被冤枉了,考试时我的钢笔没色了,通过这些作业的完成,学生体验到了父母的艰辛,体验到了应该学会包容……并且做到了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一举两得。

3、鼓励学生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结合活动,学会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通过学习,我想到的还有很多,中华语文博大精深,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学习,切实地做到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2)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

特别是对于地理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以及新课改下地理教师的角色转变,有些体会。地理新《课标》之新,就在于地理新《课标》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一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者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

因此,新《课标》在地理课程目标定位上有了变化,定位于“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新地理课程把学生学习地理从死记硬背、教师满堂灌中解放了出来,从而让地理教育首先体现“教育”的功能,关注人的素质提升和人的发展,然后才是用“地理”去“教育”,这才是地理教育在新《课标》中升华的本质特征。

一、对于教材有了新的感受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教会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终身有用的地理。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联系生活,感悟知识。展开一个地理知识内容,首先考虑学生的生活情境,生活体验,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地理。

并应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知识解决大问题。新课程标准还特别注重要使学生具有初步地理素养,爱国意识,全球性认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构建开放式地理教育。

二、对目标有了新的认识

按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今后的教育目标是以指向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为核心,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生存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初中地理课程应该具有多样性、选择性,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

三、对多媒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的应用,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行动中获取新知。再比如初中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掌握,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展示各种真实的图片及动画,演示各种天体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等,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这种形象逼真的方式比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要好得多。

四、对新课程教学标准下教学的感受

初中地理课程由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几个部分组成。

涉及地理学基础知识应用,重在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凸显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在学习中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学习带的走的知识。

教学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由直白地表达概念、观点、结论等各种信息转变为注重表达形成概念、观点、结论和事实的过程,把经典知识的传授和形成经典知识的过程分开讲述转化为在活动设计中,把传授和形成经典知识的两个过程综合在一起呈现。

表达方式多样化(图像、案例、阅读),鼓励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案例真实、典型、说明性强,图说的加强,对一些重要概念、原理进行直观化处理,突出案例分析,用案例来诠释、实证、应用理论,用案例作为分析问题的素材,从中归纳出理论。拓展案例分析,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探究或研究性学习的显性和隐性表达:“活动”和“问题研究”的设计,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开展各种类型的讨论活动,重视动手实验认真分析每一个案例的作用,用活用好。“活动”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案例配合,构成完成的学习单元。

今后的方向,加强锻炼,提升自己。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将舞台还给学生。

因此,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其次,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努力更新观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运用课程标准贯彻教学过程,进行精心地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才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

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3)

20xx年x月x日,新版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正式出炉,在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物理课程注重学生的发展,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兴趣及良好的习惯。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群众教育,是全面的科学教育。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认识到过去的培养目的着重知识与技能。但由于学生不可能学会所有的知识,老师也不可能预见学生今后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单纯的知识学习已不能满足社会开展和人的终身开展的需要,学生必须学会学习,以便能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科学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才能、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

物理课程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通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目标。

(属性及结构,认识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及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关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

(方案和结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具有质疑创新的意识。

(提出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能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会通过实践操作等方式收集信息,初步具有获取证据的能力;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初步具有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解释的能力;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自我反思和听取他人意见,具有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喜悦,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善于跟他人分享与合作,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并坚持基于证据的个人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能关注科学技术对自然环境、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遵守科学伦理,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4)

新课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不是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合作者。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想法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改教师教学生学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合作,努力创设民主、轻松、双边互动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在培训中,我不仅认识了许多音乐教育的同行,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充实而又愉悦,使我受益匪浅。为我在以后更好的搞好音乐教学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课改教学工作展开以来,新的理念使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进行了反思和重新审视。要积极学习和贯彻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懂得“爱学”与“如何学?”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及高尚的情操。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5)

通过这次幼儿教师培训,我感触很多。我们一共聆听了黄飞宙、陈杰和斯怡安等教学常规、师德、中学教育的常识和特点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通过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获得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如下:

一、认真学习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在开始培训的第二天,石奎勇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关教育政策法规的专题讲座,是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们要严格教学规范和坚守学校的各种教学规章制度,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作为一名新教师,第一年参加工作就让我担任班主任,这让我倍感压力。通过黄飞宙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要想达到最高水平的班主任必须依靠科学的班级管理的方法与艺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成为野蛮专制的班主任也不能成为放任自由的班主任,而要做一个民主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需要爱心,也要讲究方法。

三、如何追求快乐成功的人生

作为第一年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在没工作以前对教师生活充满着种种幻想,认为教书是一项简单而轻松的工作。但是现实给了我一下沉重的打击。面对58个性格迥异的孩子,我变得手足无措。通过斯怡安老师的讲座,我明白了应该怎样做好一名新教师。

生活的态度能够使我们的生活达到100%的圆满!

2、要学着热爱自己的岗位,一个教师要想做到发展,首先必须要爱岗敬业。

3、要学会制定目标并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

4、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学会不停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得到发展。可以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也可以刻苦自学。

和家长的关系、和同事的关系、和领导的关系。

最后让我用陈杰老师的一句话来总结我的体会,那就是作为一名老师要学会追求意义,寻求意思!让我们一起过诗意的生活。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6)

接手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就有幸参加和林三小联片教研活动,学习本年级段的新课标要求。通过学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以下是对语文新课标学习的一点体会。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新老师培训心得体会通用8篇


当我们对一些事物有了新的感悟,不妨按照个人习惯写一篇属于自己的内心总结,大部分人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心得体会书要如何规范的书写呢?也许"新老师培训心得体会"就是你要找的,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老师培训心得体会【篇1】

为了使我们这些新教师们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阜新市教师进修学院特地为我们安排了为期三天培训。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在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上,还感到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通这几门课程的学习,收获很大,以前一些认识模糊的问题,现在搞清楚了,从前的一些情感体验,如今也找到了理论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确是一门艺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钻研。通过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如下:

首先,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1、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

2、教师是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3、教师是管理者。

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4、教师是父母。

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5,教师是朋友。

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其次,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

在培训中,几位老师根据他们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小学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都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各位老师们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培训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绘声绘色的课,通过这次课,我们认识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另外,众多培训指导老师一再强调,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位老师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如何使自己能够有质量有效率有能力地上好课,使学生能够持续地从心灵深处接受我的教学,这就需要我努力地备课、努力地锻炼、努力地学习当然这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多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在这次培训中,各位老师所讲述的一些方法,实际上就为我们新老师起到了“扬帆导航”的作用,我觉得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新老师必须好好地吸收和采纳。

再次,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对于刚刚从大学校门踏出的我们,对新的生活、新的责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怯懦,而本次培训中,培训指导老师也十分注意我们的这种心理的变化,他们的讲话,从头到尾始终贯穿一个中心,那就是充满对新教师的鼓励。

其一是鼓励我们要赶快适应学校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等。

其二是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学生时期那种趋向“感性”或者说是“浪漫”的生活态度。

其三是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

其四是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做教学发展的弄潮儿。

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也许,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只有具备克服困难的信心,才能取得好的开端,而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现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因此学习至关重要,而且非常迫切,个人必须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重塑自我,提升自我,更新观念,不断创新。最先进的组织是学习型的组织,只有不断学习,全面普及知识,只有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综合竞争能力的加强才能适应这个“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的社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人类已步入21世纪,教育的振兴已成为全民族日益迫切的需求,教育应更好地担负起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历史重任。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能否有效的建设一只充满活力,勇于探索,业务素质高,教学基本功过硬,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的教师队伍,是教育现代化能否成功的关键,青年教师更应成为这只队伍的生力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把责任心体现到工作中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本次培训精神作为指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自身价值。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快完成从学生到一名合格的新教师的转变,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努力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和完善自己。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工作,向老教师学习,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想我们也许不会再信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既然身处新时代,就得与时俱进,应当有新的信念,新的做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学校注入新的血液,才能让自己不落后!

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旗帜作为引导,这次培训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帜,不仅让我们在理论和意识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学校教学、人事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也了解了不少。在思想、行动和实践工作上给了我切实指导。通过参加培训,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提高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而且增强了政治思想觉悟,提高了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总之,通过参加这次短期培训,让我开了眼界,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自己的任务及肩负的使命,更加坚定了我搞好教学、科研工作的信心。并利用此次培训所学理论和方法,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素质,处理好与同事以及学生们的关系,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授课教师的精彩讲解、闪光的个人魅力,使我受益匪浅。

新老师培训心得体会【篇2】

新教师培训虽然过去一个多月了,但仍记忆犹新。

记得有教师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之前记得,如今懂得。

20xx年xx月x号x号,区新教师培训。在开班仪式上,见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恍然间,觉得自我又回到了大学开大会时的时光,但心境总归已经是不一样了。看着满满的日程表,心心念念着学校里的工作,担心自我又有疏忽的地方,有没安排好的地方,在这样复杂的心境中,我开始了新一轮的培训过程。

经过1天半的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的讲座的讲话也为我将来的工作初步地指明了方向,使我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的沉重份量,对我日后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意义。应对我们这些刚刚上岗的新教师,学校领导为我们研究的十分周全。从始业教育到专业成长,从师德学习到班主任培训,从教师教学工作,到学生学习常规,面面俱到,细致入微,在各方应对我们加以培训。让我们树立起师德观念,规范教学过程,从而迈好第一步。

经过对几种教育法规的学习,我了解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义务——教书育人。教师应无私地将知识传授给自我的学生,维护自我的学生,并关爱他们,以自我高尚的品行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应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而是应当用加倍的爱去帮忙他们提高,这不仅仅是从职业角度,更是从法律角度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教育不仅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水平。仅有经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景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培训资料中,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这部分资料我有很多感受。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师风,是教师的行为规范。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异常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这些都是师德师风的体现。

市师德标兵曹秀玲,精心教学,无懈追求,努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她身体不好,但还是经常挑灯夜战,必须把学生的学习情景及时反馈给他们。她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状况,保证每一个孩子健康欢乐成长。她还经常牺牲自我休息的时间给孩子补课,所以得到很多孩子的爱戴。区师德标兵张建峰,扎根农村,每一天的饭就只是半包榨菜,两个馒头。学校的大事小事都是他的,可是自我的孩子却很少得到爸爸的关爱。他把自我奉献给了学校,奉献给了求知的孩子。全国优秀教师霍懋征,放弃去大学教学的机会,毅然投身于小学教育。她把教育视为自我的生命,她的女儿在医院病危,她却要上完这节课再去,可是女儿没有等到她。她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过程。温家宝为她题词:“把爱献给教育的人。”

短短的一天半的培训学习,令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能够说是我教学生涯中,一次难忘的学习交流。在学校这些勤恳敬业教师的发言中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却流露出大光华人的那种朴实真诚、谦虚好学,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让我在这次学习中受益匪浅,百听不厌,百学不倦。

我想,“作为教师,不仅仅是一个学者,她更应当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以局内人的身份“进入”生活本身,“入乎其内”,根据教学现场当时的“内在真实”,来展示教学的真实面貌。

新老师培训心得体会【篇3】

我认真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教师精英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头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礼貌的楷模。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热爱祖国,爱岗敬业

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育大发展的今日,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扬“红烛”精神,甘做“人梯”,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相反,如果教师不热爱自我的事业,“身在曹营心在汉”,必定不能把工作做好。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期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我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当学生提高时,教师不要吝惜自我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我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仅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我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我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我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诚实正直,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远大的梦想,其教育必定失败。教师要教育学生勤奋刻苦,好学进去,自我必须勤奋好学,广学博览,精益求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用文雅和亲切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自我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二、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观点。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仅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本事,才会使自我重视终身受益。

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能够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身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走向综合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为一名中青年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中外名师,他们都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与经常学习是分不开的。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我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供给了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样能够,怎样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的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为了使自我不被社会所淘汰,仅有加紧学习的步伐!一个优秀教师应当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仅有这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随着时代的提高,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经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我心中的梦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我,书写出灿烂完美的未来。

新老师培训心得体会【篇4】

“教师”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在经过了开学前的一次新教师培训之后我终于踏上讲台成为了一名教师。那时的兴奋难以言表因为终于可以站在讲台上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我也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

这次组织的新教师培训,对我们都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工作过了就能有切身的体会。短短的五天培训非常短暂宝贵,内容涉及很多:有新时期师德行为规范培训,教科研、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专题讲座,还有安吉县有效课堂规范年综述及学生心理辅导与家庭教育的讲座。

在参培的5天时间里,我们过得充实而有意义。班主任把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考虑锝非常详尽周到。使我感受到了一个大家庭的和谐温馨。专家们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精神大餐。我从中汲取了更多的营养。变得更加有精气神了。

一、对学校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也对自己选择人民教师的职业无怨无悔。

在这次培训的开学典礼上,学校领导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们加入到师专这个大家庭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也介绍了学校未来的美好蓝图,并且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培训的任务。这些都使我更加对我们学校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也坚定了自己扎根于人民教育事业、扎根于我们师专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的信心。

二、认真学习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虽然在来到师专以前,我已经积累了许多的工作经验,但是做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一名高校教师,对其中的许多工作规范和制度还是十分陌生的。教导处的纪勇平处长给我们详细介绍和讲解了我校的相关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年来的许多相关事例作为典型范例。这些都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其他的工作部门一样,同样有着很多的规章制度要遵守,同样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我认识到,作为高校教师,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必须坚持教学领域的社会主义方向,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之中。同时,要严格教学规范和坚守学校的各种教学规章制度,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认识到高校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

从前作为一名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一直十分崇敬,但是对如何才能够不仅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且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是缺乏认识的。郑伟鹏老师以他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做了一次生动的报告。他从高校教师的构成、对高校教学概念的认识、教学观念的转换、大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特点、大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等几个方面做了全面和深刻的总结。通过听讲和自己的认真体会,使我对高校教师的内容和特点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确实感到受益非浅。

我认识到,高校教师的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学并非只是教师简单的讲授,而是一个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作用的有机统一。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需要有一个教学观念的深刻转变,包括从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从群体型到个性型的转变,从*型向民主型的转变。这些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学习。

新老师培训心得体会【篇5】

经过这几天的培训学习,让我对大学的工作有了全新的理解。我会在岳峰这个优秀的系统,努力学习,就像夏教授所说的学习才是最大的力量,是最大的福利。希望多年之后,盛开的桃李也是我最好的评价!听了张鸽老师分享的知准则,守底线,筑牢师德师风之基。让我对学生的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其次,为人师表是关键。在之后的老师生涯中,我会严于律己,做出榜样。文明礼貌,自觉遵循社会道德。廉洁从教,洁身自好,争做一个好同学。通过陈鹏老师的慎终如始抓安全,五化四防守底线,让我了解到了岳峰小学的安全工作,可以说是做的非常到位。比如说学校每天一次演练,每月一主题。学校并没有由于怕麻烦而降低演练次数,真真正正的将安全放在了心上。

教师与父母的沟通非常重要,对学生的健康全面的成长起关键作用。家庭和大学的一同的教育目标是成人成长。最理想的家校关系是盟友关系。主要要处理三个核心难题:学校,家长,教师。三个方面相互妨碍,融合共进。老师提出的实用小技巧,为我现在得教学工作打下了一定基础。我也会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我以后的工作中。

新老师培训心得体会【篇6】

今年6月份毕业后,我很荣幸的成为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模具教师,鉴于我们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对教师这个职业还不熟悉,阳春市教育局特地为今年各个学校的新教师安排了一次岗前培训,为我们以后的教师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更好的发展阳春市的教育事业。

20xx年8月3日,我们一干新老师浩浩荡荡的来到市教育局开始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岗前培训。教育局领导首先给我们讲了作为一个新教师的培训要求,要虚心认真学习,端正学习态度等…之后市教育局局长给我们做了一个关于教育方面、理想与现实和青年教师的成长、生活方面的专题报告。彭局长的报告让我们受益匪浅,对我们我们的关心和指导让在场所有的人都很感动。教育局还特别请来表现十分出色的青年教师给我们讲述他们工作以来的经验心得还有感受,他们的教育方法以及感受对我们新教师十分有帮助,我们年轻教师平时要多做总结,多与人沟通,向前辈们虚心学习,要时刻想着自己为什么而工作,切莫纸上谈兵,时刻提醒自己制定目标,保持高度的工作激情。

我们要立志当一名尽忠职守的老师,更要做一个有幸福感的老师。教育局特地请来的闫德明教授的《做有幸福感的老师》讲座,让我们在欢快的气氛中体会到做一名老师的幸福感。其实在教师的世界,每一个小细节都能够使我们幸福。我们对学生负责的同时也要对自己负责!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课堂,改变我们的人生体会!

闫教授后来继续给我们讲述如何撰写教育案例,他举了好多让人感动的教育案例供我们分析,写好一个教育案例就是给学校和老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学经历的机会,是对自己教师职业生涯的一个模写,更是对生命的记载。一个好的教育案例能够让我们对教育价值进行审思,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最后才能提升教学专业化水平。

随着培训阵地转移到阳春市第一中学,一中校长给我们做了一个专题讲座。我的老校长,早在4年前我在一中读高中时我就对他很熟悉了。他很有才能,学生每一个不佩服他的。陈校长给我们做的专题是“使学校每一个人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它就是现在阳春市第一中学的办学理念。在这个理念下,一中的每一位教职工、每一位学生都有很好的自我发展机会,师生结合的共同发展最终促进学校得到最好的发展。我想这就是现在一中辉煌发展的很重要的因素。

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学会怎么进行教育教学应用写作。一中主任邹虹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尤为重要的教学应用文、教学后记以及教育论文等的撰写。虽然我们在大学中学过论文的撰写而且我们也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但是相对于教育应用写作的撰写,我们还是有很多要学习的。教育教学应用写作对我们新老师非常重要,我们要成长,就要不断的进行自我思量,自我总结,对新的教育方法的探索,拓展我们的教育空间。

课堂教学简单么?也许有很多人一开始会说:应该不难吧。那么该怎么做?让我们来听一下柯明欣副校长的《课堂教育艺术》后再作评论吧。“教学是一种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捷克.夸美纽斯。我们上课时,新课导入、结束,课堂应急、教学语言、批评以表扬等等的细节都需要讲究方法,不然我们无法做一个合格的老师,更无法做一个人人爱戴的好老师!有那么多的讲究,我们在正式上课后要具体的把它们落到实处,边思考边教学,努力做一个好老师。

备课是一个老师上课前必做的一件事情。一中的各科组长老师给我们教授如何备好一节课,如何评好一节课。之后我们自己尝试写课案给科组长点评,跟随着科组长到一中的各个班听课,学着做好听课笔记。通过一系列的听课评课,我感觉到自己真的提升不少,而且越来越有信心做好一个老师。黄主任随后又给我们讲述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我们以后更好的上好一节课打下基础。

我们年轻教师成长必须要经过“班主任”这个职位的考验。班主任负责整个班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有思想指导,做起来确实不容易,心里没个底。教育局考虑十分周到,请了一中的教导处主任老师给我们一个《班级的组织与管理》的专题。肖老师是个“老江湖”,把自己从事多年的教导学生的经验授与我们年轻教师。他讲得有声有色,老师们都沉浸在快活的学习气氛中。由此可见肖老师的功力真深不可测啊!他所讲述的经验总结很有特色,我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把他的经验发扬光大,努力做好一个班主任!

为期一个星期的培训即将结束,很不舍。我们这群年轻老师都已经彼此熟悉了,我们一起上下课,一起交流,一起打排球赛,一起打篮球比赛,仿佛又回到了美好的中学时代。教育局和一中的领导、老师们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使我们十分感动。在此对他们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一定会努力的教书育人,为阳春市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分热!

新老师培训心得体会【篇7】

短短的几天,几十个新教师聚在县进修学校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培训。从新入职教师的人员来看,女教师居多,惟独三个男教师。这样看来未来小学幼儿园新教师即将出现一种新情景,那就是女教师多男教师少的局面,做为男教师的我们更要担起教育好下一代的职责,为祖国输送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本次培训的资料十分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时间也从10月份持续到11月份,但统一一齐培训的时间仅有五天,其余时间是自学自练阶段。培训的资料包括:教师专业素养及专业成长,师道尊严,老前辈对我们新教师的一些提议,了解学生的心里教育,有效课堂教学,教学艺术的培养,学校安全及防护,班级管理、听课、评课、备好一堂课的指导,如何上好一堂课等等诸多方面的学习。虽然一齐学习的时间并不长,但资料却是如此的丰富,对于我们小学、幼儿园的新教师来说更是终身受益。经过此次的培训,我也得到了相当大的收获,现总结如下几点:

一、经过此次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在本次培训中听了有关教职专员教师的讲座后,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正如韩愈所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播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这个意思,那里也涉及到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是有向师性的,这也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本事,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爱自我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而作为一名新教师更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作为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求。第五,教师是朋友,良师益友这就强调了作为教师要懂得和学生做交心的朋友,师生之间相处要融洽,亲和力要到达知心朋友一样。最终,教师是学生的心里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里学等,作为教师应了解不一样学生的心里特点、心里困惑、心里压力等,并及时给予及时的帮忙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里品质。与此同时,对教师工作的基本内涵也有了比较明

确的认识,认识到了教师职责的重大,要做一名合格的好教师必须要具备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拼博精神,这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我的青春年华,含辛茹苦,默默耕耘,更要爱生如子时时为学生着想,以学生的利益为重,处处用真情去打动学生。新时代的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先进的理念,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里素质和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夫和专业水平,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语言表达本事和感染力。对待学生要多问为什么?还要多鼓励、多安慰、经常开导,说实话。少说讽刺的话,冷淡的话,伤人的话、威胁的话,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二、经过本次的培训为我的工作供给了许多实际日用的方法和策略

经过学科专业科的培训,使我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最基本的六要素既: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设计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课内外活动。其中备课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备课中要准备三方面的资料,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更要关注学生如何学、学到了多少东西。这不仅仅要求教师课时的安排及备课,还要善于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进行总结和积累,仅有这样才能提高自我的专业水平。在教学上应当懂得将教学艺术化,学会抓住学生的心里,引起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从新知识的传输者变为知识的引导者,这就更加要求教师要懂得授课的艺术性。异常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势迎接新的挑战。如何使自我能够有质量有效率有本事地教好这门学科,使学生能够持续地从心灵深处理解我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我努力地备好课,努力地锻炼,努力地学习。

三、经过这次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本次的培训贯穿对新教师的鼓励。鼓励我们要赶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主角;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的教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教师;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我的聪明和才智,争做教学发展的浪花。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高尔基曾说过:仅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让自信充满生活,并实现自我的意志。也许,对于我来说,只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就能取得好的开始,而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

最终,各位长辈的提议我将铭记于心,用心去备好每一堂课,用心去教学,用时间来证明我的付出。在教学上的不足要努力去克服,在生活上更应当幸福欢乐。

新老师培训心得体会【篇8】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就是教师很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师德不仅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并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做为一名教师,仅有具备了良好的师德,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才能用自我的一言一行影响和教育学生。

又一次学习了新修订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我更深的认识到:教师要教书育人,必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仅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要爱岗敬业,关爱每一个学生

热爱自我的工作岗位,这是教师必须要具备的良好品德。如果连这点都没法做到,那么这一辈子都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要对这份工作负责。要不计名利,进取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力求干好自我的本职工作。不求很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热爱自我的工作,还体此刻对学生的热爱上。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给予爱。疼爱自我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一个不爱自我学生的教师,不仅仅干不好自我的工作,更不是一个好的教师。

我们应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由于他们年龄小,没有构成必须的习惯,所以他们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时,我们就要宽容的对待他们,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爱孩子,还要学会信任、鼓励、安慰孩子,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成长氛围,用自我的温暖与真心去打动每一个孩子。异常是那些学困生,更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更要给他们更多的爱心。

仅有爱才能教育好孩子。爱岗位、爱学生,才是教师应当努力培养的基本道德品质。

二、严格要求自我,做学生学习的表率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我在多年的教师岗位中发现,教师的一言一行的确能深深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举止言谈、道德修养、处事方法、性格爱好,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小,没有很强的是非观念,模仿本事异常强,所以他们往往把教师当作自我的学习楷模。正是在这种模仿与影响的过程中,他们的性格、爱好、品质、修养等也在逐步构成。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甚至是终身的。正如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所以,教师更应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的作用,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严格地要求自我,注意自我的一言一行,注意自我工作态度和方法,给学生做个好榜样,用自我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师德修养去教育感染学生,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修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培养自我的工作热情,用进取的态度去工作

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进取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进取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进取向上,不断进取。不仅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欢乐地成长,很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构成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势必会使祖国的花朵耷拉着脑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

如今,由于社会对教师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工作任务的繁重,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很多教师产生了对工作的厌烦情绪,对工作的热情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工作的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认识到这种现状对教师自身发展、对学生成长的不利,要学会克服自我工作中的困难,以进取乐观的态度看待自我的工作,努力去完成自我的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师价值与学生成长的双赢。

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走终身发展之路

终身教育,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做为教师,更应当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陶行知先生的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的思想,虽然说了几十年,但在今日依然适用。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课程的改革,都需要教师去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更新自我的思想观念,更新自我原有的知识结构,这样,教师才能去适应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就要不断地给自我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我变得更为睿智。在吸取新的知识、观念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反思、勤写笔记,注重积累,加强研究,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

总之,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和此次的新师德规范的学习,我更加明白了:教育孩子的真正目的不在于传授多少课本知识,很重要的是教会他如何做人!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人,不仅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育人先育己,育己重育德。所以,我会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刻的鞭策自我,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盏明灯!让我们带着爱和职责走下去吧!

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3篇


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每一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3篇”,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篇1】

张xx教授的讲座《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三新”时代中学教师的应对法》,从各个学科谈及核心素养,从政治层面、历史背景提到新课标改革,解读了高中新课标的新主张:课程分类、学习任务群概念、核心素养培育说法、学业评价质量标准等。张教授的讲座内容高大上,适全科跨年段的学习,我们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慢慢思考、理解和沉淀。作为一名初中的英语教师,我有以下几点简单的思考,抛砖引玉。

第一、张教授说,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补充和拓展者。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我们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课表,再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在教学中为学生提升各种能力而努力。

第二、学科学习需要灵活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的学科素养。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质疑和反思的能力,重视跨学科认识和融合。特别英语中考也会涉及历史、地理、思政等学科知识。

再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意识形态,五育并举。教育学生爱国、正确的价值观、人间真善美等,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爱国情怀。

最后,教师需要加基本功修炼。跟上时代步伐,懂学科、学生和学法,做研究性的教师。学生不会讨厌严格要求的老师,但是一定不喜欢知识内涵狭隘的教师。我们要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

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篇2】

为了贯彻教育部“文理不分科”的原则,高中课标2017年版在内容和结构上做了一些调整,使其能综合高中文科数学与理科数学在内容上的差异,并将难度定位在原文科数学与理科数学之间。高中课标2017年版提出了六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过去的课程结构,重点关注内容的多少和难度,重视内容标准。本次课标修订做出了突破性调整和补充,专门设置了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把学习内容、教学、学习、考试、评价融为一体,重视教育质量,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是在数学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从《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阐述,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基本特征是相辅相成的。抽象性、严谨性与广泛应用性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与数学核心素养对比发现,数学抽象与直观想象表现为抽象性,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表现为严谨性,数学建模与数学分析表现为应用性。

2、数学核心素养既有外在也有内涵,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其外在,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其内涵,这决定了数学核心素养不是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数学知识技能,凌驾于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两者之上。

3、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数学核心素养能够通过后天培养获得,我们可以在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也与特定情境相关,例如现实情境、数学情境或科学情境,让数学问题都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同时,外在行为也可以表现具有可测性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程度进行评估。

4、六个数学核心素养之间并不是分裂无关的,而是相互贯通的,例如,直观想象与数据分析离不开数学模型,运算能力也是一种逻辑推理。因此,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彼此呼应,让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得到提高。

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篇3】

4月21日刚刚颁发了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广大教师最关心的,因为它是我们进行教学、评价,包括教材编写最重要的依据。

今天我讲的题目叫做《让素养落地,让学生进入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副标题叫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解读”。下面,我就围绕着这三句话来展开。

一、课标修订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大家都知道,课标修订从2018年年底开始,到现在颁布已经三个年头,时间很长。那么课标修订一般都是这样的规律,基本上是十年就要修订一次。义教课标上一次是2011年颁发的,现在是2022年,整整过去了十年。这次修订的根本任务就是如何能够通过课标的修订,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能够落到实处,所以我们在修订的时候一个基本的目标就是要体现核心素养导向,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或者是理念,不是嘴上说一说的,而是真正能够落实到我们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里面。这是我们修订最重要的目标。

时代提出新要求,比方社会的发展有新要求,百姓对教育也有新期待,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些新的成果,推动了我们对课标方向和课标内容的修订。所以,总体上来说目标就是素养导向,要让素养落地。

课标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呢?实际上有三个方面功能,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它是教材编写、教学活动展开和考试评价的依据。它同时也是课程实施管理的最根本的依据,这是它最重要的功能。

那么它应该有什么特点呢?首先就是能用。什么是能用呢?就是保证思想性和科学性。然后我们还要管用,能发挥作用。那如果它真的能发挥作用,它就应该在内容上是系统的,方式是适宜的,可操作,也有指导性。那么好用是什么呢?好用就是简洁、清晰、具体、丰富,一拿到就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没有歧义。所以用户体验的能用、管用、好用,是我们这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那么这几个特点合起来才能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是我简单跟大家说一下它的一个基本定位。

二、课标修订基本做法与追求

这一次课标修订我们要做些什么,有哪些基本追求?

每次修订课标,实际上都要看看国际上有什么新经验可以借鉴。同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反映我们国家课程教学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最优秀的成果。比方说我们这次课标修订,待会儿要跟大家讲的,比方说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比方说跨学科主题学习、素养导向……这些实际上就是2011年以来我们国家义教阶段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吸纳。这是我们的基本做法,既要有国际视野,但是更重要的就是扎根在我们国家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这个土壤上继续前行。

我们的基本追求呢?在内容上是要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那么课程内容结构化,最终的是要引领和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待会我会重点讲它的动态化、活化和让学生进入课程。还要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分科课程,但是又不能停留在分科课程。既要承认分科设置课程的合理性,同时也要反应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所以就要设置一种在分科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设计的路径。所以在每一个内容板块里都设置有跨学科主题学习。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素养导向的质量观。大家会看到课标结构跟11年版相比,增加了学业质量,再有就是要做好学段衔接实现一体化设计。那么这个义务教育阶段跟高中不一样,高中只有三年,只有一个学段,义务教育阶段有九年,它自己内部就要分四个阶段,如果是五四制,它就是2322的这个学段划分。如果是六三制就是2223的学段这个划分,所以它9年里面自己就要分4个学段,有一个一体化设计。同时我们知道义务教育阶段又是一个前面要接学前,后面要接高中,所以它就涉及到一个幼小衔接和初高中衔接。在它内部呢,四个学段里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学段就是小初衔接,所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段衔接这个工作也是这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大家会看到如果拿到每科的课标都能够体现,在衔接方面做得比较好。

考虑六三和五四学制并存的局面,这次修订义教课标的时候,以六三为主也兼顾了五四,这也是第一次尝试。

这是我们前两部分,就是基本定位和基本做法与追求,简单的跟大家介绍一下背景。

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文本框架

我们来看义教课标框架的内在逻辑。这次专门成立了一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框架组。看一下课标文本结构框架图。这个框架里,大家能够看到课标总共分六章。

第一章是课程性质,第二章是课程理念。很多老师可能都不注意的这两章,其实它是很重要的。一个好的老师,如果要把握住我这门学科,在学生发展当中它起什么样的作用,它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就不能不看课程性质。比方说语文,语文到底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还是工具性学科,还是人文和工具兼具的学科,这就是所谓的课程性质。我到底重视人文,还是重视工具,还是人文和工具兼备,这就是我们对课程性质的认识,所以课程性质是很重要的。

课程理念也很重要,后边的几章到底是怎么设计的,总体的追求是什么,实际上都在课程理念这个部分给大家都说清楚了。所以你如何使用课标,如何能够看到课标文字里背后所蕴含的那些东西,如果想走捷径,就要去看课程理念。

有这样的性质,有这样的理念,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所以紧跟着第三章就是课程目标。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2017版的高中课标是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义教课标里面就把核心素养去掉了。把核心素养去掉不是说我们不要核心素养了,而是说核心素养就是课程目标内在的组成部分,课程目标就是以核心素养的维度来表述的,更加强调它内部的关联。从文本的角度来看也很顺,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很清晰,逻辑上也是一贯的。课程目标这个部分,因为义教阶段有九年四个学段,所以我们在总目标下面又有四个学段目标。当然就是跨四个学段的,还有一些课程当然也只有一个学段,比方说化学、物理、历史、地理,类似于这种只有一个学段的课程,它就只是给出总目标就行了,没有学段目标。

这次义教课标,大家拿到文本以后,就发现跟以往的课标不一样,每一个课程内容,第四章这个部分开篇就有一个大的帽段,这个帽段首先就有一个关于我这门课程的内容的一个总体框架。

这个总体框架起到一个像概览性的地图的作用一样,一翻到第四章,我马上就知道我这门学科都学哪些东西,这些东西之间相互有什么关系,哪一个是比较重要的核心部分等等,马上有一个概览。有了这样一个概览,形成了一张地图,然后我们再翻到各个内容部分,就是内容单位1、内容单位2等等,然后在这个内容单位里面,又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这一个部分是我待会特别要重点讲的。然后很重要的就是增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

所以,在课程内容部分,会看到有总览性的地图,有具体的内容单位,然后有跨越我们这些内容单位的跨学科主题,而且不仅是跨越这些内容单位,还要跨越本学科,还要跨到其他学科去的一个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这是我们待会也要跟大家特别交流的。

学业质量部分,这就是新增部分,2011版是没有的,有了这个学业质量我们这个课程标准就完美了、就完整了。没有质量,如何能够知道我的课程目标已经达到了呢?所以这个逻辑就不顺。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要选择哪些内容呢?学习这些内容,我如何学习呢?学习之后,如何知道我已经达到了目标呢?我们有学业质量来评估。

从课程性质到学业质量这前五章,是课程标准的正文部分。那么课程实施类似于附件,但是我们也是把它作为并列的一章提出来的。课程实施相当于如何保障我的课程标准能够很好的落实,所以我们要有课程实施,提了几个部分的建议。而在这里面的建议呢,大家会看到我们新增的一个部分,就是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这是以往我们课标没有的。

有的人说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议不是重了吗?不重,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建议特别强调这个教研部门,包括我们校本教研这些方面的培训、研究,这个是很重要的。这是我们这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文本框架。关于这个各章内容及其相互关联,刚才实际上已经跟大家说到了,我就不再介绍了。

四、修订重点与课标亮点

下面,我想跟大家特别要说一下修订的重点和课标的亮点。

(一)修订重点

这次修订的重点就是素养导向。素养导向是课标修订的方向,最终要让素养落地,别飘在空中,别只是作为口号,而是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每一个活动上去,落实到学生发展上去,所以我们说素养导向、素养落地,就是要让你在教学当中,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评价都要目中有人。我的教学是为培养人的,不是仅仅是为教这样一些知识、那样一些技能,所以我们始终是把培养人放在心里。那么,它重要的亮点突出的就是素养导向、素养落地。

那么如何让素养落地呢?我们通过下面这样一些具体的做法。一个呢,就是目标表述的素养转向,那么第二个就是课程内容的结构化。那么课程内容结构化,实际上里面还含着一个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课主题学习本身也是这次修订的一个亮点。包括我们未来大家实施新课标的时候,可能也是一个相对难点,所以我会把它单独拿出来也再说一下。再有一个,就是我们学业质量是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是一以贯之的,从总目标到学段目标,到内容板块的学业要求,再到学业质量,再到最后的评价建议,是一以贯之的素养导向。另外,我们在课标文本最后这个类似于附件的课程实施建议部分,有非常强的操作性。

(二)课标亮点

下面就具体的一个一个来讲这样几个亮点。所谓的核心素养它既是我们这次课标研制全过程的一个主线,也是我们课标文本的灵魂,贯穿在整个课标文本的每个部分、每一章,所有的章节都有核心素养。

1、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的自觉转向

首先来看课程目标部分,核心素养是一个自觉转向,原来所有的教育和教学都是要培养人的,没有说不培养人的。但是通常在课标里或者在教学当中,有时候就忘了我们是要培养人的,停留在知识技能的学习和传递上。这次要把散落在隐含在原来课标里的那些培养人的那种东西,给它凝聚起来、提炼起来,成为核心素养。

如何让核心素养变成课程设计的最重要的部分呢?首先就是通过课程目标来体现,举三个学科的例子:一个是数学、一个是语文、一个是体育。大家看,数学就直接提出来,课程目标的确定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目中有人特别凸显。语文的课程目标,要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应课程理念来确立课程目标。我们就能够看到从性质到理念到目标之间的关联。体育健康课程要培养什么核心素养?主要通过体育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它的几个素养。那我们就可以看到课程目标是从核心素养维度来表述的。

为什么这次课程目标提到核心素养的时候,既没有说学科核心素养,也没有说课程核心素养,而就说学生核心素养呢?高中用的是学科核心素养,有人就质疑说难道学科还有核心素养吗?核心素养难道不应该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吗?确实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这一次在义教课标修订的时候,就特别强调:不是你这门课程有没有核心素养,而是这门课程对于学生去发展核心素养有哪些贡献。通过这门课程学习以后,学生能够形成的素养,这就是你这门课程的贡献。

这样就解决了所谓的学科素养是不是学科的素养的争论。学生核心素养学生学了这门学科以后所形成的素养。所以,既有这门学科独特的那些东西,比方说像体育有运动能力,有健康行为,这一定是体育特有的,而这个品格也是体育品德,但是品德本身又是一个共同素养,所以它就解决了所谓的学科只培养自己的这个学科素养,而不培养那些共同素养的问题。

核心素养的自觉转向就很好地解决了目中有人的问题。目标不再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技能他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一个人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就把知识技能转化成人的发展。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表述目标的时候就完全是按照核心素养的维度来看,比方说我们看历史,历史提出了五个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目标表述就相应的表述为:初步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历史,那么有了唯物史观了,你才能去看待历史。所以初步学会,是谁学会呢?是学生学会。学会什么呢?学会用唯物史观这样的观点去看待历史。也就说我不仅要学会、掌握唯物史观,而且我能够运用唯物史观去看待历史,这就是学生的能力,学生的素养了,然后时空观念也是一样。我们就一不再说了,大家看历史的总目标有5个,这五个就对应着上面的五个素养。

如果是按照核心素养维度来表述课程目标的话,那么这样就自觉的转向了学生素养的发展,而不是停留在知识技能的掌握量和掌握程度上。所以这时候大家就会问,如何能够把知识和技能变成素养呢?这样就有一个转化,这个转化恰恰是我们在后面的课程内容结构化、跨学科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不断的转化的,就是你不学知识和技能不可能有素养。

但是,我们说只是学习知识和技能,如果我不有意识的去培养人的话,也不可能有素养,所以我们就要做好转化的工作,这也是我们课程标准研制,包括我们将来教学要做的最大量的工作就是转化,就像我们小孩吃了面包、吃了肉,不是吃了面包还是面包,他要通过消化吸收变成孩子们的营养,变成最后你的骨骼、你的肌肉、你的血液,然后慢慢你长大了,就是要有这样的转化工作。

下面来看学段目标,因为很多这个学科都是九年的,像语文、数学、科学、体育、艺术都是九年,包括还有一些比方说像这个信息技术、像英语都是,英语是七年,然后信息技术是五年,都是跨学段的,所以就有学段目标。那么这个学段目标,跟总目标是一一对应,然后是对总目标的分解,那么这种分解实际上我们要看到的是学段之间既连续又有进阶,也就说既能体现这个学段的特点,又能够体现学段之间的互相的这种连续性。大家看各自学科的这个学段目标,就能够看得很清楚。

2、课程结构化:让学生进入课程

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目的是什么?目的绝不仅仅说我让内容结构化了,而是说通过课程内容结构化,让学生进入课程。让学生进入课程是什么意义?什么意思?或者说最重要的价值在哪儿?

课标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我们都是在做结构。

先从横向看,义务教育阶段有很多课程,颁布了16个课程标准,那么也就说相应的就会有16门课程。当然了,外语有英语、俄语、日语,当然你可能只选一门。俄语和日语如果用英语替代,那还有14门课程,那么这14门课程是一个统一的课程体系,也就是说它是一个统一的语言课程体系,那我们在做课标的时候,你就不能说数学就做数学的,物理就做物理的,我跟你都不搭档。肯定不是这样的,因为我最终要培养的就是那个孩子,那一个人。所有的学科之间都应该是有关联的。虽然我是站在我这一门课程这个角度来做我的课标,但是你做的时候你要想到相关课程,比方说语文,你就要想到有语文、有外语、有历史、有地理、有道法、有外语,这些相关的文科。你可能就要想一想,我的内容跟它有重合吗?我的难度跟它匹配吗?你可能就要这么想,理科同样也要这么想。那么我想完跟我相关的课程以后,我又要想我在统一的这个育人体系里面,我占据什么样的位置,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所以,我从我这一门学科想到统一的育人课程体系,再从这个统一的育人课程体系回过头来看我这一门课程。你才能看得清楚,我应该选择什么,用什么样的难度,如何来组织,如何能又不重复又能够体现我自己的课程内容,又没有遗漏等等。这样才能做一门好的课程,而如果做成这样,它一定是能够处理好我自己学科内在的系统性、逻辑性、综合性、实践性的关系。

从纵向来看,我就要看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我这门课程的内在逻辑的、纵向的进阶。在研制我这门课标的时候,我怎么样能够找到一个核心的东西,这个核心的东西可能是核心的概念,可能是一个主题或者是若干个任务群,那么这些核心的概念,或者是关键的价值观,或者是方法,或者是技能,它一定是螺旋上升不断扩展的。如果我能够找到一个观念或者一个主题、一个任务群,它是逐渐扩展的,那么我围绕着这样一个能够逐渐扩展深化的核心概念、价值观或者方法等等,我就能够组织学生的经验,或者说学生的活动。那么这样,我们就把学生就卷进来了。学生就成为我课程设计的非常重要的要素。这是我们纵向在考虑课程的时候要讨论的。在纵向考虑的时候,还要讨论这个学段特征、幼小衔接等等。我们最重要的是讲那些大观念、大概念、任务群如何成为我组织课标的那个核心的东西。

这是我们讲的,为了表现我们的这个结构化,在课标文本上我们刚才说的那个帽段就会有一个总体性的说明。比方说像地理,给的就一个特别清晰的,有一个表或者说有一个示意图。大家看到这个示意图马上就知道地理就要学这些,认识全球、认识区域,然后呢,不仅有知识,它还有地理工具,学生要运用地理工具从事地理实践。你看他要学习这些,怎么学习呢?要运用地理工具从事地理实践。所以,你看当我们内容结构化的时候学生的活动是要进来的。

这个我就简单这么说,这是地理的关于那个概貌性的那段文字也很清楚,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找地理的这个课标来看一下。

我们刚才讲到内容结构化为了什么?为的就是要活化和动态化,它要用课程内容结构化来引领推动教学,尤其是我们现在大家都知道双减。那么“双减”怎么减,如果内容还是那么多细碎的、散在的、零散的东西,你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教。这就不能“双减”,我们要减一定从内容上下功夫,把最重要的关键的核心东西讲清楚,学生才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所以我讲清楚一就可以带出十,这是我想我们在这个课标修订过程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为双减做服务,也是课程结构化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那么核心在我们在做课程内容结构化的时候,肯定是要围绕着重要的、核心的、关键性的概念、原理、方法和价值来组织课程内容。

那么组织课程内容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要让学生进入课程。那么如何来进入?

下面跟大家来讨论几个问题,比方说让学生进入课程包括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我们这么多年来课程和教学改革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或者说是大家心心念念想要落实的东西。但是,一直都没有找到好的途径。回过头来看2001年的课改,当时特别明确的提出学习方式转变,要从接受学习转到探究学习,也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样的提法是非常积极的,就是想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生动活泼起来。但是如果不变课程内容的话,单纯强调学习方式转变就只是表面的、浅层的,是根本落不到实处的。所以我们就会在教学实践当中看到很多很奇怪的现象,让学生探究不好吗?为什么老师都不愿意让学生探究呢?老师呢,就觉得这个内容我这么讲下去挺顺的呀,干嘛要探究呀?一探究学生就乱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让他探究啊。本来这个内容讲就讲清楚了,干嘛要探究啊?我们看到实际上是因为内容没变,内容还是叙述性的,还是知识,这种内容叙述就可以的,不需要探究。当时教育报的记者叫李建平,稍微像我这么大年龄的老师就会知道,李建平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新课改:拒绝表演课》,就是说很多老师专家去听课,他就表演给你看一节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等专家们走了,他就该怎么着还怎么着,所谓的穿新鞋走老路。

回过头来想20年前,光改变学习方式是不行的,实际上方式始终是和内容结合的。比方说我们2001年新课改的时候有一个巨大的失误,就是仅仅拿到了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而没有把布鲁纳的结构课程拿来,没有把结构课程和发现学习统一到一起。实际上布鲁纳在谈发现学习的时候,一定会谈到发现学习与结构课程是两位一体的,是一个东西的两面。如果是结构课程就一定需要发现学习,如果是发现学习,那么他所学的一定是结构化的课程。

所谓结构课程是什么呢?就是这门学科最基本的概念、基本的原理、基本的法则。那种适时性的知识,即时起作用的技巧是不需要发现学习的,你告诉他就可以了。

所以如果用探究、用发现,当然应该有结构课程。我们经过20年的实践误区,包括这么些年来很多老师的探索,让我们意识到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课程的结构化,首先是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没有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学习方式是不能转变的。

这次在课标里面提这个课程内容的时候,我们就是以主题,以任务群、大观念、核心概念、重要概念出现的,有了重要概念、主题、任务群等这样的组织方式,每个内容单位下面还有三个东西: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

这三个东西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呢?内容要求就是要让使用课标的人知道学什么?学什么是很重要的,要防止内容虚化。很多老师反思说,2001年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形式化,而且使内容虚化了。没知识怎么可能有素养呢?你不吃面包、不喝水、不吃肉,你怎么可能有肌肉、有骨骼的生长呢?不可能啊。所以学什么是很重要的。学什么知道了,还要知道学到什么水平?就是要给出学业要求。

学这样的内容,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应该怎么学呢?我们就要给出教学提示。怎么学不是不分青红皂白、不顾这个轻重缓急、一股脑的给一通各种类型的活动,而是要讲清楚学这样的内容,学到这样的水平,必须经历的最基本的典型的活动是什么?这样的逻辑构建出来以后,他就形成一个动态的立体的课程结构。

我给大家演示一下课程编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大家都知道,课标首先是要给内容,就是学生必须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是一条横轴线。然后学习这样的内容,学生必须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从这两维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学某个内容,比方说学一个汉字,我是要会写会读会认呢?还是只要会认就行了?我有一个行为表现,这就是泰勒在《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里面提到的典型的二维图表。只要有内容,还有关于这个内容的行为表现,就可以提出目标。实际上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这本书里面已经隐含了学生的经验,但是他在提出课程目标的时候把学生经验隐掉了。这次在修订课标的时候,我们就把学生的活动、学生的经验给它显性化。怎么显性的呢?我们就加入第三个维度,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学生学这样的内容,要达到这样的水平,他必须经历的最基本的典型的活动是什么?过程是什么?方法是什么?

这样我们就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他打开了,给他显性化了。

整个的这个课程内容,通过这样的结构化,学生就进来了。他怎么进来的呢?不是这个人进来了,是通过他自己的主动的活动进入到课程当中来了。所以这次课标修订就是把学生的活动作为课标研制的最重要的要素。我们再也不是仅仅提供内容了,提供内容的同时,还要提供学生应该怎么学习。这是这次课程编制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不同的课标,可能也稍微有一些参差不齐,有的可能好一些,有的可能相对弱一点。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这次都努力的让课程内容活起来、动起来,变成一个立体的三维的结构。

这样的一种三维课程研制的方法,实际上也是得益于这些年来很多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探索。比方说我们在课程中心的指导下做的深度学习这个项目,就倡导学习单元。

什么叫学习单元呢?举个例子,如果过去的备课,我们是一课备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备一课的话,我们就把它叫做。如果你这么备课的话,它就非常零散,是线性的。所以我们经常说,如果知识是线性排列的话,教学就有可能是知识点的逐点解析、技能项的逐项训练,就是力量平均使用,内容等量齐观。你就会看到特别没意思,就像一条直线一样,是枯燥的一条直线。但如果我把这些砖盖成一个有结构的房子,不同的砖在这个房子里面就起到不同的作用。比方说承重墙的那个砖就重要一点,不是承重墙的那个地方,你就可以打掉它,就简洁化,就是那种最简装修,承重墙就很重要,不是承重的其他地方就没有承重墙那么重要。在这个有结构的房子里,我们就知道不同的砖起到不同的作用,这样就不再是等量齐观,不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在那个要紧处使大力,而不要紧的地方我可以一带而过。这样,整个的学科结构就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那种起伏、高低,听到那种旋律。他就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这个结构是好的。但是仅仅到了房子这个部分还不行,虽然比知识点好多了。这个房子如果只是一个样板房,我去参观了一圈,我就走了,我觉得这个结构也很好,但是跟我没关系。

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要让学生进入到房子里,要让他在这个房子里生活,在里面吃喝拉撒睡,交友、读书,处处都留下他生命活动的印记。这个房子就变成了他的家,跟他有生命关联,有情感观念。这就是我们说的学习单元。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实际上要设计的是学生的活动。同样在设计课程的时候,也要把学生的活动设计进去,让他变成一个活的内容。这就是课程内容结构化,让学生进入课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再是让学生作为一个旁观者来旁观那个内容,而是跟他发生情感的意义的联系。

实际上这个课程内容结构化早就有,但是我们不够重视。比方说上世纪70年代北京著名的特级教师马新兰老师,他就已经在做这个课程内容结构化的探索。

当然他当时不叫内容结构化。大家看这是他当时画的一张图,我们从杂志上给他拷贝过来重新画了一下,当然这只是画的数学代数部分。

马老师把小学数学代数部分500多个知识点,凝炼成十多个核心概念。你看他从500多个知识点,那一块一块的砖,构建成了有结构的十几个核心概念,然后在核心概念里面又找到了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这个和差倍分是最重要的,比方说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等等。有了核心,一切东西都在里面。内容一旦结构化了,学生一定是能进入到里面的。

马老师说,我们要考虑的就是把知识结构变成学生头脑当中的认知结构。如果找到了知识结构,你马上就意识到不能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教给学生,而应该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去下功夫。所以如果我是建立了这样的知识结构,学生对那个概念,尤其是这门学科最基本的概念,就在不断的理解,反复的认识和运用。所以刚才说的那个纵向的,就是要找的那个最核心的概念,他不断在扩展、深化。随着这个概念不断的扩展和深化,学生活动也进来了。因为他能够不断的理解,反复的认识和运用。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学生不仅仅有分析、归纳、综合,不仅有这样思维的部分,他还有悟的东西。你看马老师说还有悟,就有想象、情感的东西在里面,就发生意义关联。是这样的话,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很高的。难的不难、旧的不旧、新的不新,因为一切难的都是从最容易的那个和这个发展变化过来的,只要你会做加法,乘法除法减法你都会做是吧。旧的不旧,因为一切旧的东西,都会生发出新的东西;新的也不新,因为一切新的都有旧的做基础。这样学生也很有自信。我们刚才说到布鲁纳,布鲁纳说发现学习有四点好处,最重要的一点好处,我们很多人都忽视了。他说发现学习可以缩短高级知识和低级知识之间的心理距离。马老师的这个关于小学数学的知识网络图,马老师朴素地看到了这个高级知识和低级知识之间是没有距离的、可以缩短的。这样的教学也让学生体会到自信,他就会觉得我也可以去发现新知识。只要我有基础,我就能发现新知。而不是让学生感觉到只有那些大科学家,那些书上的人物才能发现知识。可惜我们很长一段时间的教学就是让学生越学越没有自信,越学越不想学,越学越觉得自己太没用了。而这样的内容结构化的方式的教学会让学生越学越有自信,越学越想学,这是课程内容结构化对学生的意义。他真的是让学生成为主体了。

还有一个数学老师,俞正强老师,他在我们还没提课程内容结构化的时候,作为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他在备课的时候就会意识到应该是整体备课,应该是在结构里备课。比方说二年级初步学习长度计量单位,先学厘米认识的时候,虽然分米的认识和米和毫米的认识是在后面才学的,但是不能因为二年级不学分米的认识,我就不去考虑。我只是备这个知识点,如果我只是备这个知识点的话,那可能就是讲厘米是什么呀怎么表示等,可能就是用实际的方式。但是如果在教二年级的学生学厘米认识的时候,我考虑到这样一个长度计量单位,后面还有分米,还有米和毫米,那我就会整体来考虑。我就要在这个整体结构当中考虑厘米应该怎么教。如果厘米这么教,分米和米和毫米又应该怎么教,就是作为一个整体在考虑。

因为厘米的认识不仅是长度计量单位的起始课,也是一切计量单位的起始课。所以这个部分的教学就非常重要,是一个种子课。在紧要处或者说在要紧处要下大功夫。所以俞老师就说“在厘米的认识这个部分我要用经验改造,要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体会到这个计量单位是一个标准比较物”。标准比较物在生活当中就有比较物的东西,然后标准比较物只不过是把我们生活当中的东西给他标准化了而已,学生感受到原来这个厘米是我们自己发现的,不是老师告诉我的,所以他花大量的功夫来做经验改造。到分米的认识就不用花那么多的功夫了,只要操作体验,到米和毫米更轻松了,猜想验证。你看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会用不同的方式。课程内容结构化了,你才能够用整体有序、多样综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当你这样来进行教学的时候,实际上学生就进来了,学生就成为主体了。他不再是我要让学生成为主体,而他真的就成为主体了。他在活动、他在学习、他的学习就真正发生了。这是我们讲的这个总体考虑。

当然语文也可以,比方说这个视频,应该是台湾的一个老师讲我们中国古代特别有名的三篇散文。她在讲的时候,就引用了南宋谢访德引用安子顺的说法: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寄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她就不再是一篇一篇的来讲《出师表》《陈情表》或者《寄十二郎文》。她是把这三篇文章归到一起。她讲中国人的情感、中国人的品格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就变成了一个结构,变成了一个整体。苏轼也说过同样的话,就是读《出师表》《陈情表》都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不落泪他会怎么样。这就是中国的人,中国人的文脉、气脉,如果我们这么去讲语文,语文就生动起来了,学生就进入了。

北京四中有一个特别有名的特级教师叫李嘉生老师。他讲岳飞的砚铭就特别好,我就听得特别感动。

他说岳飞的砚铭上有几个字写的是:持坚守白,不磷不锱。这个砚铭后来被谢枋得得到了,他特别珍惜岳飞的这个砚台,后来文天祥出征的时候,(文天祥跟谢枋德是好朋友)谢枋德就把岳飞这个砚台送给了文天祥。文天祥拿到岳飞这个砚台以后,就在这个砚台的背面又刻了一段话:“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不失道自全。”他等于是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了岳飞砚铭上的这八个字,而且也表达了自己的这个人品。

持坚守白,不磷不锱是从哪来的呢?是出自论语。论语里面讲: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所以岳飞的砚铭,包括文天祥的这个后面的解释,实际上都是对论语这句话的解释。我们就会看到,当我们把论语、把岳飞、把文天祥放到一起的时候,语文既有语文的那种美,文字的美,而且还有这种文脉、有气脉、有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价值观都在里面了,学生就进来了。他绝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说论语说了那么一句话,我也不知道,这句话后来还用在哪里了,我不知道,反正那么一句话背一背就得了。但是如果我们的语文课这么来讲,我们就知道原来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中国人的人格品性是这么传下来,是通过文字传,文字内里就有这样的人格、品性。我想这样的语文,我们学生就变成活的了。学生也活了,文字也活了。

我想这是课程内容结构化非常非常重要的部分。

刚才讲了很多内容结构话非常重要,要让学生进来。但是也一定要防止另外一种倾向,就是以为只要课程内容结构化就可以了,好像不需要重视知识点了。实际上呢,课程内容结构化不意味着知识点不重要了,而是要在结构化当中,或者说在结构当中重新去看待知识点的价值。我想这是我们要强调的,而且要反对所谓的通过知识结构化来模糊化、虚化知识点的这种倾向。

举一个例子,比方说王岱老师,我们北京很有名的一个语文老师。他就谈到我们要结构化,但是不能脱离开语文活动。

他说读写是最基本的语文活动。读写是什么?是最基本的语文活动,也是最基本的技能。他在讨论一个小说单元的时候,他说我们要整合,但是呢,更不能放弃对单篇文本的阅读理解,如果没有对每个文本的独立阅读和思考,由整合而设计的比较阅读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我想,我们在结构化的同时,也一定要强调知识点还重要。但是要把知识点放在总体结构当中去理解。我们不能再走偏了。不能从一个极端又跑到另外一个极端。这是特别要强调的。

3、跨学科主题学习:一种积极稳妥的课程设计

下面我们来谈一下跨学课主题学习。

我们刚才给大家看那课标文本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跨学科主题学习本身是课程内容的一个部分。但是因为他很重要,所以我们单拿出来跟大家说一下。我自己感觉,我们课标研制过程当中,我觉得他是一个积极稳妥的课程设计方式,或者说是一种积极稳妥的课程设计。为什么呢?就是我刚才也讲了,我们不可能不要分科课程。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还主要是大量的分科。很多人都以为芬兰已经不要分科了,都现象教学了,实际上芬兰教育部若干次在辟谣,不可能不要分科。但是,我们又不能理所当然说既然是分科那我就分科好了,那我就不要综合化和实践化了。我们说既要分科也要综合和实践。怎么办呢?我们要找到一种承认分科课程设计合理性的前提下,如何在实施的时候,让他综合化起来,让他实践化起来。我们就找到了这个这个跨学科课主题学习。

跨学课主题学习,很多人都会说这个跟项目学习、研究性学习、问题解决、学科实践都很像。对,他就是很像,但是又不同。比方说项目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没有学科依托,那他经常会指重经历而轻知识学习,所以最后就变成了仅仅是一种方式,没有什么依托,而且也造成到底这个研究性学习谁来管呀,就专门弄了一个什么课。当然,就是做的不好的学校,可能这个老师没课可上,就来教研究性学习了。

而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有学科依托的,它是基于学科的主动跨界。它有责任主体,就是某个学科,但是又要立足我这个学科去主动跨界,站在更大的这个学科育人体系里面,我怎么样去跟其他学科建立关联。所以这样又帮助了我们学科内部不仅仅是这个自己内部知识的综合。比方说2001版和2011版的数学课标,都有这个所谓的综合与应用。但是当时的综合与应用,只是自己学科内部的知识综合和知识实践。这次跨学科主题学习,就是不仅要有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还要主动去跨界。所以我们在这个意义上说,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对分科设置课程的解弊和补充,它是非常重要的。

跨学科主题学习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呢?

就是它是真实的情境、开放的结果。因为我要针对一个问题去解决,所以学生如何介入,介入的方向怎么样,我的努力的程度怎么样,就会随时影响那个结果,这时候学生就能够体会到参与是很重要的。如果我有一个学习的内容,无论我如何参与那个结果都是不变的,我就看不到我努力的重要性。而这种跨学科主题的真实情境和开放结果,就使得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作为主体工作的重要性。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那种创造性实践,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前到了学科学习阶段,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真实性,让他提前能够关心社会、关注社会,作为一个社会的一份子去参与社会美好的创造。我想这也是很重要的。

数学学科,了他们的素养是“三个会用”,跟历史说会用什么什么一样。你看他说数学的眼光、思维和语言,那么你得先学数学,这就基于学科的。谁来学呢?学生来学。学了之后你才会有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和数学的语言。学了之后干什么呢?要去观察现实世界、思考现实世界和表达现实世界,所以你就要去看、去观察、去思考广阔而沸腾的社会生活。在思考在表达的时候在观察的时候,你就不可能仅用数学的东西,而是主动在用其他学科的东西。在和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时候,可能也会使自己学科的这个学习更加深入。这是我们说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非常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很好的处理学生学科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这是我们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

4、学业质量:素养导向的评价观

学业质量呢,我们简单讲一点,就是它是素养导向的。

我想它是一体的,这个一体的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从总目标到学段目标,到各个内容的学业要求,再到学业质量标准,再到后面的教学评建议。它是一脉相承,都是核心素养导向。我们举一个例子,你说在学业质量部分要素养导向的评价。那怎么来评价素养呢?

比方说语文提出了四个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你要评价的时候,就要问这么几个问题:核心素养和学业成就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如何测查学业质量才能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呢?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又有什么不同表现呢?学段之间的进阶与连续性又是如何表现的,又用哪些指标去测评呢?所以实学业质量要解决的就是这样的问题。因为要测这个核心素养,但是核心素养又不能直接测,它还是要用学业成就去测,那么这个学业成就又如何能够反应核心素养?

那我们来看语文课标,我觉得写的比较清楚。

语文课程的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与主要维度的结合课程内容来整体刻画。它说我分四个学段来做,然后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的运用情境,整合了识字与写字等等语文实践活动来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

大家看它先分学段,我们不管,如果我们拿一个学段来看,它又是有什么情境呢?它的测评首先是有情境的。你是日常生活的情境呢?还是文化文学体验的情境呢?我们先确定情境,确定了情境之后,我再来结合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你是识字与写字还是阅读与鉴赏?有实践活动然后结合这两个部分,来描述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用这样的关键表现来看学生核心素养的这个水平,我想这是情境。核心素养的这个语文实践活动知识,在测评的时候非常重要。

我们再看课程实施部分,为了能够测出学生的核心素养,很多课标还提供了测评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样题和说明。

比方说地理有一个样题就做特别好,它有这样一道题,然后它就给一个解释。怎么解释?

它有说明,比方说我测什么内容,测试内容就是有知识、有技能、有实践活动、有工具应用,然后它最后要告诉你通过这样的测评,测试内容,要考察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体协调观。这样的测试内容、具体的任务又有什么。它有这个具体的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然后又有情境创设。为什么要创设这样的情境?所以有了这样的具体的说明,就能够帮助老师们很好的返回来看,我的教学应该怎么样进行,才能够做这样的题目,我将来是不是能够参照这样的样题来出我们的考试题。所以我们整个的课标,这个设计都是操作性非常强。类似这样的如何通过具体的内容来测试核心素养,也给出了很好的操作性的建议。

这是我们这次课标做得特别好的地方。主要说了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结构化的内容、跨学科的主题学习和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这四个部分,这些部分都是要让核心素养落地,核心素养落地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