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暑节气的风俗饮食合集

发布时间: 2022.07.20

节假日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民俗文化的沉淀,在告别了难忘的大暑时,一般会被要求写上一篇大暑节气主题的作文,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你知道写好一篇大暑节气作文有哪些方法吗?下面的内容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暑节气的风俗饮食,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暑节气的风俗饮食(篇一)

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之时为“大暑”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但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大暑节气的风俗饮食(篇二)

今天是大暑后的第一天,天还是那么闷闷沉沉的,我好热呀!今天的热和往常不太一样,我在屋子里待了一会儿,觉得有些头晕,我觉得可能是中暑了。于是我到平台上想透透气,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一到了平台上,一股热浪迎面而来,一下子把我包围了起来,跟我刚刚走进浴室的感觉差不多。热热的、闷闷的、潮潮的。我身上渗出细细的汗水,粘粘的,我的头发帘被汗水黏在了一起,就像三毛一样。我在平台上自言自语道:“好热呀!我有些喘不过气来了。”我家的丝瓜、南瓜都有些蔫,叶子耷拉下来,花也有些枯萎,楼下的树一动也不动,看来他们也热的没了力气。我想:我还是回屋开空调凉快一下吧!进屋我关上窗户打开空调,这时我才感觉到窗户和窗台也都是热热的。

傍晚时分,我向窗外望去,小区里的树木来回摇摆,像一群可爱的孩子,正在快乐地玩耍。我想:风终于来了。我打开窗户,“嗖”一阵风迎面而来,这次的风和上午的风可不一样。凉凉的、爽爽的。我赶紧来到平台上,凉风习习,就像刚从浴室走出来一样,好爽呀!吹走了我一天的闷热,吹干我那湿漉漉的头发帘,吹得我神清气爽。

大暑节气的风俗饮食(篇三)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今天是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今天,太阳公公发怒了,它早早地起了床,用那火辣辣的火光烤着整个大地。我家的小花晒得弯下了腰,小狗一直伸着舌头……

这么热的天气,我忍不住想去楼下买一根雪糕。呀!卖雪糕的小店怎么那么多人?队伍都排到了门口,而旁边平时人气很旺的烧烤店里面则冷冷清清。就排队买雪糕的几分钟,我已经汗流浃背,好不容易买了一根雪糕,马上跑回家。

一开家门,咦?怎么一阵凉风吹来?原来一向节省的奶奶把空调开了,家里还开着风扇,爸爸热的恨不得把风扇对着自己吹,妈妈吹着风扇凉着空调还觉得热,一直扇着手中的扇子。我一口把雪糕吃下,冰凉透爽的感觉立刻贯穿全身,暑气也像在顷刻间就全部散去。

在家里凉着空调,吃着雪糕,我想到此时正在马路上执勤的警察叔叔,他们衣服肯定都湿透了,而他们还站的笔直,一丝不苟地在指挥交通;我想到此时正在路上清理垃圾的环卫工人,他们顶着烈日把道路打扫得一尘不染……还有很多正在岗位上辛勤劳动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感谢他们,正是他们让城市变得美丽、安全。

大暑节气的风俗饮食(篇四)

街上没有人,迎着刺眼的阳光,顶着似火的骄阳,大暑已经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人们的身旁。

古人云:冠带坐大暑,颡汗常涓涓。可是等你来到乡间、走进小村,大暑却又有别样的味道。暖暖的风拂过人们的脸颊,粉嫩的红晕上镀上了金子般的阳光。知了在树干上百叫不厌,和着叶的沙沙声,和着风的呼呼声,甚至还有孩子们田野欢腾的热闹声。

茂密的竹林间早已出现了采摘六月霜的妇女,葱葱郁郁的树叶间隐约出现她们婀娜的身姿,纤细的手将雪白的六月霜摘下。山林间传来她们银铃般爽朗的笑声,孩子们是不愿意陪着大人来采摘六月霜的,她们三五成群跑向田野。偶遇田边的西瓜,偷偷采摘一个西瓜,对准石头,使劲一砸,西瓜立刻四分五裂。甜甜的西瓜汁流淌在地上,像一条蜿蜒的小溪在石缝间流淌。孩子们一拥而上,大口地咀嚼着瓜肉,黑色的籽成了机关枪的子弹,四处飞射。吃饱了,玩累了,就举着黏糊糊的手来到溪边,清凉的水轻轻淌过脸庞,再多的暑气也早已烟消云散。

大暑是炎热的,但对乡村的人们而言,大暑是丰收的、更是快乐的。

大暑节气的风俗饮食(篇五)

今年七月二十三日是农历的大暑,每年的这一天,我们椒江的渔民都有一种送大暑的风俗。

我外婆家是在葭芷码头那里,有许多以捕鱼为生的讨海人;每年在大暑的这一天,那些以捕鱼为生的讨海人都会请庙里的菩萨,用专门造的大暑船送菩萨坐船去消暑玩,祈求菩萨保佑他们风调雨顺能捕到好多鱼。在大暑那一天还有好多来自温岭玉环和椒江各地方祈求自己和家人平安来拜佛的老人都手里拿着一束香,以及来看送大暑的男女老少。

烈日当空,大暑都是每年最热的一天,但是所有来参加送大暑的人都不怕热,他们每个人都汗流满面,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但是都带着一棵虔诚的心,带着美好的祝愿根本没感觉到热,一直跟着送大暑的队伍把送大暑送好才回家。

GZ85.com延伸阅读

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在我们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参考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可是,我们的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一般出现在公历7月7日。它标志着夏季进入了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天气渐热,气温逐渐升高。以下将详细介绍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一、小暑节气的特点:

1. 气温升高:小暑是夏季的开始,天气逐渐变热,气温逐步升高。此时大地上的温度开始上升,人们可以感受到炎热的气息,此时气温一般在30摄氏度以上,气象上可称为“酷暑”。

2. 降雨增多:小暑节气是雨水集中的季节,降雨情况较多。随着气温的上升,湿气也逐渐加大,形成了炎热多雨的天气。因此,在小暑期间容易出现雷雨等强降雨天气现象,需要注意防范。

3. 农作物成熟:小暑时节,农作物开始成熟,特别是早稻、玉米等夏季农作物。农民们会在这个时候进行收割和种植,为夏秋季节的粮食生产打下基础。

4. 昼长夜短:小暑时节,昼长夜短,日间的时间变长,夜晚的时间变短。黎明时分来得早,夜晚的黑暗来临得晚,人们的活动时间变长,工作和生活也随之有所改变。

二、小暑节气的风俗:

1. 芒种:小暑过后即是芒种节气。芒种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这时正值夏末秋初,农田里的农作物开始收获的时候,尤其是小麦、大豆等。在这个节气里,人们会举行丰收祭祀,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

2. 吃凉食:小暑之后,气温逐渐升高,这也是人们食谱中逐渐增加凉食的时候。人们在小暑时节常吃凉性食物,如凉拌黄瓜、凉面、冰淇淋等,以抵御炎热天气给身体带来的不适。

3. 喝绿豆汤:小暑清热解毒,人们常喝绿豆汤来消暑降温。绿豆性凉、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清心除烦、利尿消肿等功效。此时喝上一碗冰凉的绿豆汤,既能解暑,又能清热降火。

4. 荷花会:小暑是荷花盛开的时节,很多地方都会举办荷花会,如江苏无锡的太湖荷花节。人们可以欣赏到大片盛开的荷花,还能参加荷花摄影比赛、品尝荷花美食,感受夏季的别样风情。

5. 鉴戒尸节:根据一些地方的传统,小暑时节也是鉴戒尸节,主要是为了避免瘟疫和传染病蔓延。人们会在小暑这一天洗净衣物、清洗屋子,以祈求家人健康平安。

总结:小暑节气是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降雨增多,农作物开始成熟。人们会在小暑节气中进行丰收祭祀,吃凉食消暑,喝绿豆汤清热降火,并参加各种节庆活动如荷花会。同时,也有一些地方会举办鉴戒尸节,以祈求健康平安。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丰富多样,展示了人们在面对夏季高温的同时,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谷雨的风俗及饮食文化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雨水滋润大地,百谷生长茂盛。此时,田野间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谷雨时节,人们期盼丰收,亦享受春日的温暖与美好。下面小编带来“谷雨的风俗及饮食文化”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谷雨的时间

谷雨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4月19日到21日之间,标志着春季的结束和夏季的开始。

谷雨的风俗

谷雨的风俗丰富多彩,不同地区和民族有着各自独特的庆祝方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谷雨风俗:

1、祭海:谷雨时节海水回暖,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渔民们会举行海祭,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满载而归。

2、走谷雨: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会走村串亲,或者到野外走走,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赏花: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时重要的娱乐活动。

3、杀五毒: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农家会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

4、祭祀文祖仓颉:在陕西白水县,人们有祭祀文祖仓颉的习俗。传说中,仓颉创造了文字,黄帝以“天降谷子雨”作为其造字的酬劳,从此便有了“谷雨”节。

5、喝谷雨茶:谷雨茶即雨前茶,人们认为喝了谷雨这天的茶可以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谷雨采茶的习俗。

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会吃荞麦面、泼水等,以庆祝谷雨的到来。这些风俗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谷雨的饮食

谷雨时节的饮食习俗与春天的新生和生机勃勃的气息相呼应。在这个时期,人们倾向于食用一些具有春季特色的食材,以适应季节的变化和身体的需要。以下是一些谷雨时节适宜食用的食物:

1、蔬菜:如青菜、芦笋、豆芽、竹笋等绿叶蔬菜都是谷雨时节的佳选。这些蔬菜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适应季节变化。

2、水果:苹果、梨、桃子、草莓等时令水果也是谷雨期间的推荐食物。这些水果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对抗春季常见的感冒等疾病。

3、杂粮:小米、玉米、糙米等杂粮食品在谷雨时节同样受欢迎。这些食品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有助于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身体健康。

4、鱼类:如鲫鱼、草鱼等淡水鱼是谷雨时节的好选择。这些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

谷雨时节还有一些地方特色食品,如香椿、乌米饭等,都是当地人在这个季节常吃的食物。

在饮食习惯上,谷雨时节应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同时,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合理选择食物,保持均衡营养,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能力,预防疾病。

总之,谷雨时节的饮食应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身体抵抗力,迎接夏季的到来。

大暑的主要节日民俗


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当我们的学习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资料。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所以,关于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大暑的主要节日民俗,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大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暑有着重要的节日和民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七月半

大暑过后的第15天,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七月半,也称鬼节。相传这一天,地府的阎王会放出鬼魂,游走在阳间,并给其家庭带来祸害,因此人们就要准备一些物品来祭祀和安抚这些鬼魂,以保平安。在七月半这一天,很多家庭会在门口或者庭院里供上香火,准备食品和钱财,迎接来访的鬼魂,希望他们能平平安安地回到阴间。

二、神秘的烧狗节

大暑节气过后,有一个独特的民俗活动——烧狗节,在四川、湖南和江西等地居民中十分流行。烧狗节最初是因为当地的群众发现狗是传播瘟疫的主要因素,因此就把死狗集中烧毁,以保障当年的安宁。如今,烧狗节已成为一种文化和传统娱乐方式,在其中民众会放歌、跳舞和吃喝,在欢畅的氛围中祈祷健康和幸福。

三、古老的农耕祭仪

大暑节气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民俗,那就是农耕祭仪。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祭祀仪式,感谢大地和天空的馈赠,祈祷丰收和幸福。祭祀活动的过程包括鸣钟、舞狮、燃香祭拜、献瓜果饕餮、说文化和歌舞表演等,向神灵展现感激和崇敬之情。

四、品尝蟹肉

大暑节气正值螃蟹肥美,此时的螃蟹肉质饱满,口感十分鲜美。因此,大暑节气也是人们大吃蟹肉的好时机。在南方的江浙一带,人们喜欢用醋腌蟹、清蒸蟹和红烧蟹等方式来品尝这种美味的食物,将口感和营养都充分地发挥出来。

五、寻踪七月流星雨

每年的大暑节气都是七月流星雨最为璀璨的时候。这一天晚上,人们可以探寻夜空中的流星雨,沉迷于这一壮观自然景象之中。在某些地区,人们还会组织观测活动,一起在傍晚前往山静谷幽之地,找到合适的位置,享受这一神奇而又壮观的自然奇观。

六、赏荷花

大暑节气,正是荷花最盛开的季节。荷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被广泛地运用在文学、绘画和雕刻等领域。在此时,人们可以去公园和庭院,欣赏那些盛开着的粉色、白色和红色荷花,沉浸于那份宁静、清新和美丽之中。

七、举行家庭聚会

在大暑节气这一天,不少家庭会举行聚会,一起品尝美食,互相交流近况。跟其他声嘶力竭的节日不同,大暑聚会更多地强调平静、温馨和轻松。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这样的家庭聚会不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也是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的一种方式。

总结:

大暑节气是一个充满幸福和欢乐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美食、赏花、观赏流星雨和参加民俗活动等,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无论是祭祖、聚会,还是赏花、透过观赏流星雨,大暑的节日民俗都体现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

"大暑节气作文"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