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区级工会帮扶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和定点帮扶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20.09.22

时间总是跑的飞快,这一阶段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了。需要及时做好工作总结。一份好的工作总结,能让领导了解自己的优点。在作工作总结时,哪些需要重点讲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区级工会帮扶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和定点帮扶工作总结》,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区级工会帮扶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和定点帮扶工作总结,欢迎阅读。

篇一:区级工会帮扶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区级工会帮扶工作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省、市总工会的部署和要求,对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实施有机整合,形成了“四位一体”工作体系。实践证明,这种行之有效的运作方式,将工会帮扶维权职能融为一体,把面向社会、服务职工的事务推向前台,不仅成功地破解了区级工会普遍存在人少事多、力不从心、疲于应付的难题,还有力地推动了工会组织形式、工作方式、运作模式的转变,使帮扶中心真正成为了工会全面履行社会职能的前沿阵地,成为了工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窗口,成为了推进帮扶维权社会化的工作平台,成为了充满阳光和爱心的困难职工之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起来,打造充满阳光的帮扶平台

xx区是我省钢铁、石化、造船、重型机械、环保设备的重要生产基地,拥有xx钢铁公司等10多家国有大型企业。在区属1300多家中小企事业单位中,有职工6万多人,农民工2万多人。面对区属企业改制重组、民营经济迅猛发展、侵权案件屡屡发生、劳动争议纠纷日渐上升等新情况,仅有7名工作人员的区总工会,将如何应对形势的变化,如何把“职工、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的口号付诸于行动,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今年初,省总发出《关于推进县级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四位一体”建设的通知》后,我们敏感地觉察到,这是上级工会贯彻落实xx视察xx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重要讲话精神的的破题之举,也是推动县(市、区)工会全面创新发展的难得机遇。于是,我们牢牢抓住这个契机,对区帮扶中心“四位一体”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在取得区委、区政府和上级工会的首肯和热情支持下,区总工会腾出临街近5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全部用于“四位一体”建设。按照规范化考核十项标准,我们在帮扶中心一楼大厅设置了信访接待、生活救助、医疗互助、职培职介、小额贷款、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10多个服务窗口,设立了免费家电维修、优惠理发、救助物资发放等服务项目,配置了电脑、打印机、壁式电子显示屏等必备的硬件设施;在二楼设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室、职工技能培训教室等,既完善了“四位一体”所需的服务功能,又使帮扶中心的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我们还对街道帮扶维权站和社区(企业)信息员进行了充实调整,形成了以区帮扶中心为龙、街道帮扶维权站为支撑、基层工会干部为骨干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上下联动、反应敏捷的帮扶维权网络。

二、转起来,充分借助和运用社会资源

搭建了“四位一体”平台,关键是要使它转起来,而转起来需要必备的物质基础,这往往又成为工作持续开展的“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注重发挥工会组织网络健全、联系社会广泛的优势,紧扣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助困、助医、助学入手,想千方,设百计,广泛借助和运用社会资源,建立起了“爱心超市”、“爱心医院”、“爱心药店”、“爱心学校”和“爱心互助园地”。在助困方面,我们先后与xxxx商业公司签订协议书,创办了“爱心超市”(区总工会出资88%、xx公司让利12%),困难职工凭爱心购物卡,就可到xx公司所辖36家超市选购生活必需品。同时,我们广泛发动职工捐资捐物献爱心,在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立了“爱心互助园地”。 截至今年六月底,全区职工捐赠衣物2万多件、生活日用品4940件,经消毒整理后,分门别类存放。已向多名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发放了14821件衣物,900多件生活日用品。在助医方面,我们在区第一医院挂牌设立了“爱心医院”,与马应龙公司开设了“爱心药店”。医院为困难职工建立了健康档案,区总工会为困难职工发放医疗优惠卡、爱心购药卡,困难职工可持卡到医院就诊体检,到马应龙大药店购买药品(区总工会出资85%,药店让利15%)。同时,我们还组织了2万多名职工参加市总工会开办的“重大疾病医疗互助”,组织了15189女职工参加“防癌保险”,目前,已有51名职工获得46万元赔付,缓解了患病职工的医疗负担。在助学方面,我们与区教育局联手创办了“爱心学校”(由区总工会出资80%,学校出资20%),享受优惠的困难职工及农民工子女可在全区59所中小学就近入学。有了广大职工和社会各方面的鼎力相助,我们创办的“五个爱心平台”有效地转动了起来,不仅使困难职工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扶救助,也使区帮扶中心的人气越来越旺,声誉越来越响,工作越来越火红。

篇二:定点帮扶工作总结

我校的定点帮扶基层单位是英吉沙县城关乡喀拉库孜七村。从20xx年3月14日开始,我校按照地委行署的要求实施了帮扶工作。

一、以建立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部署帮扶工作。

20xx年3月14日,我校副校长王国有同志、总务科科长张瑞新同志、办公室欧小霜同志受学校党委委托参加了英吉沙县委召开的由地直十六家单位领导参加的定点帮扶整村推进动员大会。会后,王校长一行三人专程来到城关乡,与乡党委潘书记、莎乡长以及其他乡干部、村干部进行了交流,初步了解了七村的基本情况,和村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愿望、实际困难。

城关乡位于英吉沙县城内,距喀什有60多公里,有13个自然村、5所小学、101名教师,总人口12000多人,全乡有党委书记、乡长14名领导干部,实行双配制即“4211”工程,七站八所在编干部247人。

喀拉库孜七村是城关乡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共有25名党员,其中有6名女党员,分5个村民自治小组,全村186户896人,贫困户达93户,其中最困难的有39户,五保户3户。

喀拉库孜七村位于城乡结合处,自从中央对农村中小学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后,农民负担减轻了一些,但增加收入仍是一个问题。四月份,我校党委书记赵新明同志、校长谢林冬同志先后到七村调研,破解难题,研究农民增收办法。最后,根据七村的地理优势和区域优势,与乡党委七村党支部一起确定了头两年帮助七村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第三年帮助他们发展养殖业的帮扶思路。

Gz85.com更多 精选工作总结范文阅读

一助一帮扶工作经验总结


几年来,**市组织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妇女干部、民兵骨干和驻军官兵,与重点优抚对象挂钩结对,通过生产扶持、技术支持、经济救助等形式,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政府一时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探索出一条优抚工作社会化的新路子,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一助一”活动的动因
第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给优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政治动因
**市是革命老区,现有各类优抚对象20多万人,其中革命烈士家属、革命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23522人。这些同志曾经为共和国的建立和民族的解放,为保卫和建设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共和国的功臣,共和国的旗帜上写着他们的光荣经历。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已年逾古稀,身患各种疾病,家庭生活存在着许多困难。这样一个光荣的弱势群体,理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特殊关怀和照顾,理应让他们享受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管理机制的多样化等新的特点,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长期的和平环境和拜金主义的消极因素,淡化了一些同志的拥军优属和国防观念。这些变化给优抚工作增加新的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动社会力量,提高全民国防观念,切实帮助重点优抚对象排忧解难,让这些同志过上小康生活,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讲政治、讲党性、讲“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均衡社会各方利益关系,净化人们的思想,提高优抚对象的社会地位,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政治动因。
第二,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而重点优抚对象的实际生活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上升缓慢,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经济动因
重点优抚对象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政府给予的定期补助费或抚恤金。我国目前的抚恤补助标准,与一般群众的可支配收入相比差距很大,与优抚对象对社会所作贡献而应得到的经济补偿相差甚远,与**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形势不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中央财政不可能有更多的投入来提高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那么,要高质量、高要求地搞好优抚工作,要想逐步提高优抚对象的经济收入,使他们彻底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就必须走社会化之路,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经济动因。
第三,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优抚工作的改革明显滞后,引发了新的矛盾和困难,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直接动因
在新旧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优抚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以“伤、病、残、老、弱”为主体的重点优抚对象,自我保障、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减弱,甚至丧失;二是受经济利益格局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优抚工作的财政投入、政策落实受到冲击;三是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改革,而优抚工作改革进程缓慢,造成优抚对象合法权益难以保障,引发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优抚工作社会化程度低,由国家统包统管,保障范围窄,标准低,机制不灵活。因此,要想搞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抚工作,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优抚工作机制,在国家保障的基础上,推进优抚工作社会化,这是开展“一助一”活动的直接动因。
“一助一”活动的做法
“一助一”扶优志愿服务活动,坚持“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社会参与”的指导思想,组织和发动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组织或者一名党员干部、一名团员青年、一名妇女、一名驻军官兵,与一名重点优抚对象挂钩结对,由帮扶单位或帮扶人结合自身实际,挖掘自身潜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优抚对象解决生产生活中困难,扶持他们走上小康之路。“一助一”的帮扶对象是重点优抚对象中的贫困户和孤老户、大重病患者家庭。具体做法是:
(一)签订一份协议
让帮扶人和被帮扶的重点优抚对象签订一份帮扶协议书,明确帮扶的内容、时间、项目、目标和要求。为了订好这份协议,民政部门对全市优抚对象进行逐户逐人走访调查,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为“一助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基础资料。成立了由民政局、组织部、团市委、市妇联、军分区政治部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达帮扶任务8000户。各单位层层分解任务,组织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妇女和官兵到优抚对象家庭访贫问苦,开展“认穷亲”活动,举行结对帮扶协议书签字仪式,张榜公布结对人员名单。全市实际结对帮扶了8833户,超额完成了帮扶计划。
(二)叫响两句口号
为了形成浓烈的帮扶氛围,全市提出了“没有优抚对象的小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没有优抚对象的现代化就没有全民的现代化”和“饮水思源一助一,扶优致富心连心”两句响亮的口号,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大造“一助一”活动的社会舆论,号召社会各界自觉参与。各市(区)的党委书记和市(区)长及常委一班人带头认穷亲,和优抚对象结对帮扶,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全市各界人士在两句口号的感召下,在领导干部的带领下,积极投身到“一助一”活动之中。
(三)抓住三个重点
“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是重点优抚对象脱贫致富的拦路虎,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些突出问题,将其列入为民办实事的内容,用三年时间分三步进行重点突破。针对重点优抚对象经济上失去“造血”功能的现状,1998年,市财政拿出400多万元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的定期抚恤、补助标准,并以当地上年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为参照基数,实行自然增长,每年调整一次,从根本上解决了优抚对象的生活难。针对重点优抚对象家庭危草房较多的现状,1999年,市政府决心彻底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住房难。各级财政及时下达建房启动资金,结对帮扶单位积极筹措资金、筹备建材,“一助一”志愿者组成帮工队,仅半年时间,就帮助1305户优抚对象修建房3647间,彻底解决了重点优抚对象的住房困难。针对重点优抚对象身体差、伤病残多的现状,2000年,市政府又将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列入为民办的20件实事之一。卫生局率先出台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照顾政策,乡镇卫生院为每个重点优抚对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采取个人承担一点、集体资助一点、财政补贴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办法,建立重点优抚对象基本医疗保障资金,确保重点优抚对象平均每人每年报销门诊医疗费用不少于180元。通过农村合作医疗或大病合作医疗的形式,采取“双投保、双报销”的办法,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费不足的困难。同时,通过财政拨款、社会捐助等渠道筹集资金,设立优抚对象重病救助基金,专门用于重病医疗费补助,攻克了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题。
(四)确保四个到位
在“一助一”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理清一条脱贫思路,开发一个致富项目,传授一门实用技术,解决一些启动资金”的工作思路,把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户施策、一户一策的开发型扶贫上,确保四个到位,即:扶志,教育到位;扶技,辅导到位;扶资,经费到位;扶力,助耕到位。做到结对一户,帮扶一户,致富一户,一包到底。对生活上依赖救济、缺乏致富信心的优抚对象,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对有一定技能、有劳动能力的优抚对象,注重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对因缺乏劳力、生活有困难的优抚对象,开展助耕助种活动,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对家庭人口多、子女小的贫困优抚对象,资助他们的子女上学,安排他们的子女经商务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五)建好五支队伍
这五支队伍就是以党员干部为主的凝心服务队、以团员青年为主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以妇女为主的助耕助种服务队、以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为主的致富带头人服务队和以民兵、驻军官兵为主的爱民服务队,分别由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市妇联、个体劳动者协会和军分区牵头组织。近几年来,数千支服务队活跃在农村,开展送医下乡、送科技下乡、送文化下乡等服务活动,向优抚对象捧出一片真情,献出一份爱心。“一助一”活动开展以来,共扶持2290户优抚对象家庭发展生产,助耕助种5133户,技术培训7239人次,资助416名优抚对象子女入学,安排671名优抚对象子女就业。
“一助一”活动的收获
“一助一”活动的长期实践,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重点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探索出一条新时期优抚工作社会化的新路子。全市优抚对象中呈现出“四多四少”的局面,即:上访要补助的少了,上门报喜感谢的多了;要求政府安排工作的少了,积极寻找生产门路的多了;单纯依靠救济的人少了,主动勤劳致富的多了;家庭纠纷少了,关心别人的好人好事多了。
收获之一:“一助一”活动是优抚工作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实践
“一助一”活动通过帮扶人向优抚对象传授先进技术、传递科技信息,调动了优抚对象勤劳致富的积极性,提高了优抚对象的致富技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贫穷没有根,关键在于人;扶优先扶志,致富先换脑。“一助一”活动扶起了优抚对象的志气,鼓起了他们盼富、思富、求富的勇气。他们一改以往“等、靠、要”的做法,想办法,找路子,拿起勤劳和科技这两把“金钥匙”,开启脱贫致富的大门。“一助一”活动组织和发动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妇女等社会各界人士帮扶贫困的优抚对象,有利于均衡社会各方利益关系,净化人们的思想,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一助一”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不搞花架子,不弄虚作假,不流于形式,想优抚对象之所想,急优抚对象之所急,帮优抚对象之所需,送款送物不图回报,助耕助种不计报酬,帮助借款不要利息,扶持项目共担风险,真心诚意帮助优抚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关心群众,关心弱势群体,关心优抚对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一助一”活动开展以来,党员干部的号召力增强了,矛盾纠纷减少了,来信来访下降了,开展工作顺畅了。因此,“一助一”活动是优抚工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大的生命力。
收获之二:“一助一”活动是优抚工作社会化的具体实践
长期以来,传统的优抚工作方法为稳定社会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变革和完善,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优抚工作的重点也发生了转移。这些变化,要求优抚工作的方法也必须相应变化。创新是优抚工作的出路。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勇于打破陈旧的工作方法,优抚工作才会有生机和活力。**市一改政府包办的工作方法,通过“一助一”活动的形式,走优抚工作社会化之路,把全社会变成优抚工作的主体,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为优抚工作的客体优抚对象提供服务。1999年帮助优抚对象修建房共投入资金1433万元,其中85%的资金都是由结对帮扶的单位和个人筹措。2000年全市为优抚对象报支医药费280万元,其中140万元是通过各级医院减免和群众捐款建立的优抚对象重病救助基金解决,大大地减轻了财政的压力,较好地解决了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
收获之三:“一助一”活动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拥军热情的具体实践
优抚对象为共和国的建立和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在群众中有一定影响,深受群众拥戴。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精神能量,蕴藏着丰富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市在“一助一”活动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将蕴藏在群众之中的巨大的精神能量和物质资源,引导到优抚工作之中。有的单位将帮扶的优抚对象视为本单位职工,职工享受的福利,优抚对象也享受。有的单位职工每月从工资里拿出5元钱,定期给优抚对象以经济支持;有的党员干部把挂钩对象视为自己的父母,看成自己的亲人,利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建军节等节日,到挂钩户家庭走访慰问,送去节日礼品;有的帮扶人将自己家中的家具、电器、衣被等用品,送给优抚对象家庭,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由于广大人民群众和优抚对象生活在一起,因此,他们的服务更全面、更周到、更细致、更及时,深得优抚对象的欢迎和好评。

帮扶社区工作总结


帮扶社区工作总结

一直以来,我局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社区帮扶工作,认真总结帮扶工作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切实加大帮扶工作力度,积极寻找帮扶工作突破点,社区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前一阶段社区帮扶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帮扶工作的领导组织

一是高度重视帮扶工作,做好社区帮扶工作,促进社区工作进一步开展,是县委、县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惠民、利民的长期工程,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是完善帮扶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帮扶工作高质量进行。

二、深入调研,确保帮扶工作有序进行。

为吃透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我们认真搞好摸底调查。一是坚持不吃请、不扰民,决不给群众增加任何负担,真正做到了深入群众。二是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真正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难点、热点问题,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深入调研、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计划。通过不断交流信息,增进了相互的感情,促进了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定计划,落实帮扶措施。

通过深入调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理出帮扶工作思路,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帮扶活动。一是开展为帮扶社区“献爱心、送温暖、”捐款活动。二是积极扶持社区基础建设。为社区里捐赠办公设备等基础物资。

四、精心组织,坚持做好精神文明帮扶

在工作中,坚持既扶贫,又扶志。不仅从物质上给予帮助,更从思想上进行帮扶,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强、自立意识。

1.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学习教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基层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针对社区个别党员、干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我们把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和学习教育作为社区级班子建设要害环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坚持党员、干部学习日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正确领会党的社区工作政策;二是坚持各种会议、座谈会形式学习教育。每逢社区委、支部重大事宜,以召开专题会议、座谈会等,我们集中党员进行各项有关文件内容的学习。

2.突出抓好文明建设工作。我们积极配合社区支部,全面加强了社区文明建设工作。充分利用标语、专栏、会议、座谈等方式方法,宣传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社区民进行法律法规、社区规民约教育,努力克服消除文明建设工作中出现的不利因素和不良现象,取得较好效果。

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打算

虽然我们在龙山社区帮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着不少问题:一是社区工作经验不足,有时工作方法简单;二是基层社区组集体力量和经济薄弱,资金困难,想为群众多办实事,但无经济实力。

今后,我们将以巩固提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为动力,以改善帮扶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改进工作方法,努力为社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区开花结果。

医学院对口定点帮扶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对口定点帮扶工作根据四川省扶贫工作统一部署,按照“挂包帮”工作和“双联”工作相关要求,在XX县、XX县党政及相关部门和尧坝镇、水潦乡有力配合下,调动全校力量,紧紧围绕“联村帮户促发展、为民富民奔小康”这一主题。坚持强化领导、务实创新、破解难题,为群众办实事。有效地推动了帮扶工作向纵深发展。现将对口定点帮扶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发挥医学院校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帮扶对象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基础落后、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现状。帮扶XX县尧坝镇天堂坝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教育、医疗事业全方位推进,帮助XX县、水潦彝族乡、高坪村在医疗卫生人才、医疗卫生技术、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快发展,促进帮扶对象经济收入快速增长,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医护质量稳步提高,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成立了由学校党委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组织部、人事处、计财处等主要职能部门以及附属医院、护理学院等医疗机构和人才培养机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重大工作亲自部署,难点问题亲自协调。组织部、人事处具体实施,全面安排落实工作。先后2次召开对口定点帮扶工作以及 “双联”工作推进会,及时贯彻四川省对口定点帮扶工作会议精神,把扶贫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并将对口定点帮扶工作与学校年度目标考核奖惩挂钩,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和考察、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积极调配相关人力资源,解决干部后顾之忧,引导干部真正深入基层、扶持到户。

 (二)不断完善工作制度,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根据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干部、医务人员走基层制度;加强对口定点帮扶和联村帮户考核、督查,强化责任,规范工作程序,确保上下联动、双向互通。形成了干部职工自觉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的良好格局。

(三)严格工作纪律,树立良好形象。

在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过程中,广大干部和医务人员严格执行 “八个不准”。注意言行举止,本着入乡随俗,实事求是、尊重当地基层组织、医疗机构和广大群众发展意愿的原则,真心实意地为被帮扶对象排忧排难、答疑释惑。要求参加帮扶的干部和医务人员在行动开展过程中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不影响乡、村的正常工作,不给帮扶对象添麻烦、增负担。自觉维护我校干部、职工的良好形象。让领导放心、群众信任、基层满意。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组织骨干力量深入一线,为基层建设服务。

继续下派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出众、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具有较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能力的复合型领导干部挂职天堂坝村党支部副书记和XX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分别下派医务骨干到XX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兼职副院长,下派麻醉科副主任医师一名、到XX县中医院定点指导。并将下派人员纳入学校、医院目标考核,作为晋职、晋升的重要条件,有效促进了帮扶计划的落实。及时传递、传授新技术。有力提升了帮扶对象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

(二)细化工作措施,务实推进帮扶工作。

进一步摸清贫困实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经济、社事、医疗卫生事业推进计划。协助帮扶对象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搞清问题关键,提出解决办法。组织部、人事处领导率队,先后5次进村走访、考察,协调帮扶工作;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帮扶乡、村,了解近期帮扶落实情况;组织召开帮扶交流会。加强与基层单位协调、沟通,听取当地政府、扶贫办、卫生局、卫生院和广大村民发展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推进帮扶工作奠定基础,促进扶贫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筹集扶贫资金,落实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协调扶贫资金,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在此基础上,学校资助扶贫资金近40万元;组织村民自筹资金10万元。新建跨境乡道水泥路5.1公里,维修养殖场地和竹业生产便道6km,打通跨界断头公路0.7km,新建社级水泥路1.5公里,完成危房改造5户,新建成养猪场450m2,完成了天堂坝村农村社事、医疗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开发渔业养殖池塘5口。

(四)积极组织技能培训,促进剩余劳动力的综合利用。

组织畜牧学、生药学、农业学专家实地考察和指导,组织村民参观药材种植基地,实地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提高群众脱贫致富自我发展的能力。配置电脑等信息化设备,开通有线网络,提供就近学习培训机会,促进生产模式和信息技术的城乡交融。发挥村两委的凝聚作用,疏通邻里关系,帮助村民共享务工信息,促进剩余劳动力的综合利用。

(五)动员全校力量,开展一对一帮户。

通过挂职干部、驻村干部对帮扶对象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梳理,初步了解贫困原因,将各贫困户基本情况呈现给学校各二级党委、总支。由各二级总支组织下辖支部党员承包各贫困户的帮户工作,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各贫困户家庭,了解具体情况、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从思想意识上引导贫困家庭转变劳动方向,提高致富效率,协助贫困家庭探索新路子,并对无劳动能力和致富能力的特困群众给予慰问。

(六)发挥示范效应,有序推进产业发展。

精心培育规模化养殖、种植产业,完善竹笋、家禽加工和包装设备,创设优质品牌,提升综合竞争力。制定激励措施,继续推进家禽示范养殖户5家,规模化养殖并出栏土鸡3000余只,带动群众散养家禽3000余只,产值达80余万元;发展渔业养殖户6家;黑山羊养殖户2家,养殖黑山羊60余头;指导优质土猪养殖,全村养殖生猪近1000头,养殖业总收入将突破150余万元;进一步推进竹笋加工和生产,产出鲜竹笋达100万斤,年产值超过50万元;针对当地竹业资源闲置、疏于开发管理的问题,首次开展竹业加工,促进竹业管理和销售,指导并资助帮扶村兴办竹亚席厂1家,年产值近50万元;启动碎竹片厂建设,将在短期内带动天堂坝村增收500余万元(人均增收3300余元);规划药材种植专业户60余家;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就业;推进帮扶村优势产业链的建设,提升村民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开展扶贫专题研究,促进农村经济转型。

学校在科学研究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针对对乌蒙山片区自然地理条件,投入10万元经费,开展了“中药材基地建设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并积极与XX县人民政府、农工办协调,争取项目支持,立足未来农村经济发展,将局部扶贫与远景规划结合起来,力争打造特色中药材产业,促进区域经济转型,为贫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增添活力。

(八)积极开展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帮扶地医院内涵建设。

学校“挂包帮”、“双联”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牵头,附属医院、附属中医院、护理学院﹒卫校负责落实,为XX县水潦彝族乡定向培养中职药剂和护理人才9名,接收XX县30余名专科医生到附属医院、附属中医院进修学习,培养规陪医生2人。与XX县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提高基层医院救护能力,缩短急救病人中转时间,提升急救效率。并积极筹备医疗平台建设的深度合作,推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学术水平,促进新技术应用。帮助XX县人民医院建设XX市重点学科2个,医疗技术规范12个,指导开展新技术35项,取得中标课题6项,获得省科技奖1项,指导发表论文12篇;会诊病例15次,双向转诊病人500余人;组织学术会议5次,开展示范手术40台次,开展新技术教学查房50次,专家门诊24次,专题讲座20次,病案讨论30例。帮助XX县中医医院建设了肛肠科、体检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儿科、病理科、icu;将心脑病科建成四川省重点建设中医专科;开展相关业务技术培训,如腹腔镜技术、宫腔镜技术、病理诊断技术、视光学保健等。培训骨干医师10余名;每两周派出一批高级技术专家到XX县中医院查房、讲课,本年度来共派出80余人次。根据XX县高坪村提出的要求,援助XX县高坪村卫生所2万元的基础医疗设备及耗材。有效提高了帮扶单位卫生人才质量,促进医疗机构内涵建设高质量、高规格、高效率发展。

 (九)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协助推进教育、民生事业。

 结合当地实际,协助教育扶贫规划的实施,积极为XX县内各级教学名师提供健康体检,鼓励优秀教师扎根基层,稳定贫困地区师资队伍。促进帮扶对象教育事业有序开展,为未来扶贫打下良好基础。关注基层、关注民生,先后5次组织专家到帮扶地开展健康体检和义诊活动,并捐助急需药品,让群众感受温暖。为XX县公安系统开展急救知识、保健知识讲座,提高执法队伍健康意识和健康执法能力。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捐助种植、养殖技术资料、生活物资和学习用品,慰问困难群众和留守儿童。合理规划村级卫生医疗服务平台,学校出资4万余元,配置天堂坝村和高坪村基本医疗设备,建成天堂坝村首个医疗服务工作站。出资近4万元对当地唯一的小学进行了环境改造。促进医疗、教育、民生事业稳步发展。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今后我校将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念,紧紧围绕XX县尧坝镇天堂坝村经济与社会事业,XX县水潦彝族乡高坪村卫生事业,将扶贫行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项战略性举措来抓,一步一个脚印,自觉深入农村,扎根群众中间。在真帮实扶、真抓实干中为帮扶对象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条件和医疗基础,围绕省直部门(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方案和服务地方经济大发展的总目标,配合四川省扶贫工作总部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推动帮扶对象的全面发展,健全经济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扎实推进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为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奉献力量。具体如下:

进一步开展群众思想引导,消除顾虑和畏难情绪,开导群众放弃传统劳作方式,创新致富渠道,提高致富意识水平。

大力扶持村办企业。扩大碎竹片加工厂、竹亚席加工厂、竹笋包装厂生产能力,以企业发展带动农业发展,组织并资助竹业管理和砍伐队伍,积极发挥村、社生产合作社的组织和管理作用。加强竹林经营管理管理,提高竹林和竹笋产量(如每年定时修砍和松土,将增加竹笋3倍以上产量,增加纸浆竹2倍以上产量)。促进竹林经济良性运转。

制定营销策略,拓宽碎竹片、竹笋、竹亚席销售渠道。

适度开展中药材基地建设,促进体弱劳动力的综合利用,增加体弱家庭的经济来源。利用山区中药材生产环境和道地药材品牌优势,为帮扶村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继续支持养殖业发展,充分利用好各种地缘优势,提高农业立体经济成分,提高经济增长效率。

强化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动员党员干部深入对口帮扶家庭,在开展帮扶活动中践行“联系基层教育实践活动”。

积极完善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城乡文化交融,提高群众基本文化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尊重民意、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探索闲置竹业、林业资源承包权、经营权的分离,试行城市人群到贫困地区开展体验农业,以此带动竹林的管理,促进城市经济向贫困地区流通,盘活竹林经济。

加强与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协调,多方争取农村经济发展项目,继续协调扶贫经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10、探索多级联动网络远程诊疗系统建设,促进多级联动应急诊疗工作的开展,提升基层医疗保障水平。健全基层医疗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偏远农村看病难的问题。

2020社区帮扶工作总结


总结一:社区帮扶工作总结

一直以来,我局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社区帮扶工作,认真总结帮扶工作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切实加大帮扶工作力度,积极寻找帮扶工作突破点,社区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前一阶段社区帮扶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帮扶工作责任

一是高度重视帮扶工作,做好社区帮扶工作,促进社区工作进一步开展,是区委、区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惠民、利民的长期工程,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是完善帮扶工作机制。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xx局纪委书记xx,副局长xx和副局长xx为领导分别负责一个社区的帮扶工作,确保帮扶工作高质量进行。

二、深入调研,明确帮扶工作目标为明确帮扶目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我局对所负责帮扶的三个社区开展了认真的调研,力争帮扶措施到位,能帮助社区解决实际问题。10月27日上午,xx局党委与xx路办事处第二社区,第三社区结成帮扶小组,认真了解社区情况,与社区领导和代表交流意见,制定帮扶措施。

社区所面临的困难:

1、办公设施严重落后:电脑老化,缺少打印机、照相机、优盘。

2、办公环境简陋:办公室桌椅缺乏,而且陈旧;空调无法正常使用;办公室房子狭窄老旧、门窗需要改造。

3、第二社区缺少一个经济高效的物业管理公司。

三、有的放矢,扎实开展帮扶工作针对社区实际情况,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帮扶对策,积极采取帮扶措施。

针对办公设备老化问题,11月16日,我局购买的三台惠普牌激光打印机顺利交送给三个社区,其他办公设备的准备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

针对社区办公室狭窄、门窗需要改造问题,我们正积极与社区所属办事处联系,争取尽快协调解决。

针对物业管理公司问题,我们正在积极考察,力争为社区联系几个手续正规、口碑较好的物业公司供其选择。

接下来,我们将更加积极了解社区实际,加大帮扶力度,为我区“和谐之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总结二:社区帮扶工作总结

**年以来,社区在开展三帮扶工作中,与新郑市镇社区结成对子,双方在上级党政组织的关怀与支持下,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三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三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三帮扶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和有效组织形式。社区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陈峰亮任组长的驻社区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主管行政后勤工作的社区领导主抓此项工作,社区办公室为具体联系单位,分工具体,职责明确。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四有”、“五落实”,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主题、落实资金,以此推动三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运作。

二、调查摸底,确保三帮扶工作有序进行良好的基础工作是干好工作的前提。驻社区后,为吃透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我们认真搞好摸底调查,一是坚持不吃请、不扰民,决不给群众增加任何负担,真正做到了深入群众。二是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深入田间地头,访贫问苦了解情况,与民面对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真正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难点、热点问题,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深入调研、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将三帮扶活动与社区开展的“讲、树、促”等活动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通过不断交流信息,增进了相互的感情,促进了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定计划,落实帮扶措施

社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三帮扶计划,理出帮扶工作思路,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帮扶活动。一是开展为帮扶社区“献爱心、送温暖、”捐款活动。积极为20户特困户送去米面油及救济金等2万余元,为贫困群众解除后顾之忧。二是积极扶持社区图书室建设。为社区里捐赠图书100多册,包括业科技、儿童读物、百科知识等,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精心组织,坚持做好精神文明帮扶

在工作中,坚持既扶贫,又扶志。不仅从物质上给予帮助,更从思想上进行帮扶,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强、自立意识。

1、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学习教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基层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针对社区个别党员、干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我们把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和学习教育作为社区级班子建设要害环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坚持党员、干部学习日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正确领会党的社区工作政策。二是坚持各种会议、座谈会形式学习教育。每逢社区委、支部重大事宜,以召开专题会议、座谈会等,我们集中党员进行各项有关文件内容的学习。三是利用各种培训形式。如开展了社区实用技术培训、社区政策法规培训和法规法纪、科技文化培训以及精神文明培训。
 
2、实行社区务政务公开,健全民主治理制度。一是健全民主理财小组。由各生产组推选代表,支部主要成员参加,主要职责是核查社区组帐务收支情况,并定期张榜公布,加强社区组财务治理。二是健全社区民议事代表小组。代表由各社区民组推举产生,主要职责是监督和决定社区重大活动和投资建设事宜,积极协助做好社区务工作。三是实行了计划生育系列工作、宅基地审批修建、财务收支“三公开”,每半年张榜公布一次,接受全社区干部群众监督。

3、突出抓好文明建设工作。今年*月中旬至*月中旬,我们积极配合社区支部,全面加强了社区文明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录相、标语、专栏、会议、座谈等方式方法,宣传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社区民进行法律法规、社区规民约教育,努力克服消除文明建设工作中出现的不利因素和不良现象,取得较好效果。

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打算

虽然我们在**社区三帮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着不少问题:一是社区工作经验不足,有时工作方法简单;二是基层社区组集体力量和经济薄弱,资金困难,想为群众多办实事,但无经济实力。

今后,我们将以巩固提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为动力,以改善三帮扶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改进工作方法,努力为社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使“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在社区开花结果。
"经验交流工作总结"延伸阅读